龙口南山,一山一花一树一寺庙,别样的风景
出发时间
5月
行程天数
2天
人均花费
500
和谁出行
和朋友
去山东烟台龙口市旅游,当地人推荐一定要到龙口南山区看看南山大佛,因为那里是龙口旅游的标志。其实位于南山大佛后背西南面的“七夼”,更值得去打卡。常有当地人,手持登山杖,在“七夼”沿山徒步,因为那里有十分罕见的千年紫藤、无梁殿、卧龙禅寺、龙脉泉、泉水庵等小众景点,沿山坡排列,徒步的话可以一个一个领略别样的风景。
龙口南山,现在是一处旅游度假区,当年它还是沿渤海湾的山村时,南山深处的这些景点就早已存在,有的还具有上千年历史。关于南山,其实它不是指单单的一座山,现在的概念已经包括了大小天山、凤凰岭、盘龙山等众多的小山峰,而“七夼”,便是其中之一。现在的南山群山间,还有一个叫“七夼村”的存在。
“夼”,是个生僻字,在山东可能有见到,常用于地名中。“夼”的意思是指两山间的谷地,“七夼”的得名,就是因为其周边有七条山谷。不过让“七夼”出名的,是一座建在深山里的古刹“七夼庵”寺庙,现今人们也称之为“卧龙寺”、“盘龙寺”,“七夼庵”就坐落于盘龙山的半山坡上。
“七夼庵”始建于晚唐时期,这个在清朝康熙年间的《黄县志》中有过记载。黄县,是龙口市的前身,1986年撤县设市后才将“黄县”更名为“龙口市”。《黄县志》中记载:禅院始建于公元1164年,起初称作清禅院、清泰庵, 在“七夼”周边还有诸多名胜,寺观林立,香火旺盛。民间传说,当年“八仙过海”的前一晚,八位仙长在此山中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乘风而去了。
在黄县民间,还流传着一首关于“七夼庵”的俗语:说“七夼庵”寺庙前有成刚柞,后有桃儿顶,东有栗树林,西有藤萝坡。“成刚柞”是一棵古柞树,它像钢钎一样插入在寺庙门前的山岩上,树生山岩,是一景;“桃儿顶”是说寺庙后面有一块巨石,造型类似仙桃,就是不能吃;“栗树林”其实就一棵老栗树,树干上有一人深的树洞,然而照样年年结大量的山栗子;“藤萝坡”是指寺庙的西边,有古藤茎蔓绵延,攀岩附树。可惜现在的“卧龙寺”,仅能见到四样景致中的一样“藤萝坡”,两棵千年紫藤树。
千年紫藤位于“卧龙寺”的西面,游人如果从南山大佛方向来到这里,爬小半个山坡,抬头就能见到两棵攀附着山岩生长的紫藤。这两棵紫藤的编号分别为“A007”和“A008”,两棵紫藤生长在海拔350米的山坡上,离开地下水位约有15米,最大的一棵紫藤胸径有0.38米。两棵紫藤相距有5米,冠幅铺开来有160平米。这两棵紫藤,也是山东省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野生紫藤。
每年的五月,这两棵紫藤会开出一串串紫藤花来,为了减轻花束的压力,人们在紫藤边上搭起了凉棚,可以让紫藤在凉棚的空隙中露出鲜花来。因为紫藤的冠幅比较大,紫藤开花时,给人一种遮天蔽日的感觉,场面宏大、壮观。来赏花的人,喜欢坐在紫藤花下,喝上一杯山泉水,细细品味着千年紫藤的魅力。
在千年紫藤与“卧龙寺”之间,还有一座小巧精致的“无梁殿”。所谓无梁,就是在建造房屋时,没有采用木梁做屋顶,而是全部用青砖一块一块垒起来,形成像宝塔一样的屋顶。旧时当地还有一首歌谣:建个大殿无梁柱,从下到上发的碹。“碹”,是指用砖石筑成的弧形部分,代表着民间匠人的最高手艺。
史料记载,无梁殿建于宋代,原称“三教堂”。整个屋子不算大,大概就三四个平方米。房子紧贴后山石壁而立,墙壁采用山石砌筑,殿顶则为青砖发碹的四面坡,站在无梁殿里面抬头看穹隆屋顶,青砖一层一层排列得非常整齐,从四周的墙体开始,渐渐向中央靠拢,最后形成屋顶盖。如此保存完好的建筑,据说在整个胶东半岛都十分罕见。
无梁殿没有采用木梁建造,但却有一棵古柏树,从无梁殿的屋顶开始生长,树干已经长成碗口粗了。据测算,这棵古柏树的树龄已有上百年了,也不知道它是如何长在了屋顶上面的。因而当地人也会把“无梁殿”叫作“树下庙”。当地老人回忆,昔日祠庙的周边,有很多古柏树,郁郁葱葱,夏天来这里会觉得十分凉快。
“卧龙寺”的东面,还有一口“龙脉泉”和一座“泉水庵”,在当地也有不少关于这两个景点的传说。“龙脉泉”也在半山坡上,从井里打上来的水可以直接饮用。而“泉水庵”,也是因为“龙脉泉”而得名的。只不过无论是卧龙寺、泉水庵等寺庙建筑,均为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重修重建的,寺庙均为敞开式,游人可以随意进入参观。
从卧龙寺再往山上爬,可以抵达山上的“玉皇庙”,因为时间关系,到了“泉水庵”后便开始返程。路上遇到从“玉皇庙”下来的游客,还鼓励我们继续往山上爬,说山上的风光更好。其实我却想着有机会去看看山谷里的“七夼村”,去听听那里老人说的故事。
推荐阅读
雄鹰王浚9.4万11
轩尼诗@19632.0万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