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山西行(1)——太原督军府
出发时间
6月
行程天数
15天
人均花费
300
和谁出行
和朋友
6月17日,从石家庄乘坐高铁,来到了太原。兄弟们借住酒店,而我们则回到了太原的家中。
太原是我的第二故乡,对太原的每一处景点都很熟系。兄弟们也都已经来过此地,妹妹是第一次来,所以行程的安排会有一些不同。
当天下午,兄弟们去参观督军府,而我们则因为已经去过,选择在家里休息。所以下面这段是依据我们以前的参观而写的游记,借以描述兄弟们的行踪。
督军是北洋政府时期,主管一省军政的军事长官。辛亥革命时,各省行政军事长官多称都督。民国五年,改称督军。以后又改称督办、督理等等。北洋军阀失败后,不再使用此类名称。
山西的督军是谁?前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也。
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伯川, 号龙池,山西五台人,民国时期重要政治、军事人物,晋系军阀首领。
1911年武昌起义后阎锡山被举为山西都督。1917年后,兼任山西省长。1949年4月逃离山西,后赴台湾,1960年病逝于台北,终年77岁。阎锡山统治山西长达38年之久,他所居住的官邸,就是现在的督军府。督军府旧址在府东街。督军府以东称为府东街,督军府以西称为府西街。“府东”、“府西”之“府”,乃是督军府也。
督军府旧址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唐代。那时,这里是唐明镇晋文公重耳庙。北宋年间,这里是潘美的大元帅府。
顺便说一下,这位被小说“杨家将”描述为奸臣的潘美,实际上是北宋的开国名将,并且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挚友。
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任命潘美任北路都招讨,判太原行府事,进攻以太原为首府的北汉国。平定北汉以后,潘美被任命兼任三交都部署,留下来驻守保卫北部边境。 那时,他的行辕就设在这里。
从明代一直到清代,山西的巡抚衙门也都设在这里。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徐向前等主要领导的办公室设在督军府二号楼、三号楼。同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二号楼办公。从此,省人民政府一直设在督军府旧址,这里成为山西省的政治中心。
2017年9月,山西省政府搬迁,太原市组织实施综合整治配套工程,拆除与历史风貌不相协调的6处现代建筑,修缮南大门、渊谊堂、自省堂等历史建筑11处,依据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修建仿古建筑6处,将督军府旧址改建成为晋商博物院。
来到了督军府的大门前。这是民国时期在原巡抚衙门的基础上改建的。大门门楼坐北朝南,为二层木结构建筑,两层出檐。一层面阔5间,进深2间,前后设廊,二层面阔3间,进深2间,四周设围廊。房顶为单檐歇山式,上覆黄绿琉璃瓦。大门左右立着一对石狮子。
对于这座门楼,太原市的居民再熟悉不过了。现在经过修缮,面目一新。门口的牌子改成了“晋商博物院”,成为太原市的一道旅游景观。
督军府的东侧,另外开有院门,这是督军府东花园的大门。东花园现在并不开放,门口有人看守,闲杂人员不能入内。
进入督军府大门,是一进庭院。东西两侧,是九号楼和十号楼。正面是仪门。
仪门为清代山西巡抚衙门的第二重门,原为三开间硬山顶建筑,民国时期改建为异形歇山顶,并增筑西式石拱券门。后来因为影响车辆交通,仪门被拆除。现在所见,是2019年在旧址重建的。
仪门上方挂有横匾,匾题“鑑往惕来”四个大字,这是民国时期的省主席赵戴文手书的。赵戴文先生(1866—1943)是同盟会员,国民党员,山西辛亥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山西守土抗战和组织牺盟会的倡导者。曾经担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内政部长、监察院长。民国以后的山西军政两届出身的人物无不是他的学生。赵戴文先生的墓葬在太原上兰村。我们在游览窦大夫祠的时候,曾经拜谒过。
仪门两边挂有楹联:“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这是孙中山先生撰写的自勉联。
仪门两边立有两座石狮,乃是咸丰五年的旧物。
穿过仪门,进入第二进庭院。庭院正面是渊谊堂。渊谊堂的原址是山西巡抚衙门的大堂。1932年拆除大堂,重建为风格为中西合璧的砖木混合建筑。主体为面阔五间的两层楼房,前出三间面阔的卷棚歇山顶抱厦。
民国时期,这里称为一楼,新中国成立后称为1号楼,1985年动工改造为贵宾接待厅。竣工后,由薄一波亲笔题为“渊谊堂”。
抱厦檐下挂有横匾,题曰“天下晋商”,两边的楹联是:“五百年辉煌光照日月;一万里雄壮气吞山河”。这是作为“晋商博物馆”大门而撰写的。说实话,楹联中用如此的豪言壮语来形容晋商,未免有些过分。
这座楼称为“渊谊堂”,但正面却不见“渊谊堂”的匾题。
二层檐下悬挂横匾,题曰:“泽润蒸黎”,原本是雍正皇帝的御笔。“蒸黎”是百姓的意思,“泽润蒸黎”的意思就是爱护百姓。
从抱厦进入大厅,可以看到中门上方有孙中山先生书写的“天下为公”石匾。
于是我们从这些匾额和楹联,就可以看到了督军府与晋商博物馆这两个主题的相互冲突。以我个人的管见:既然督军府是以“督军府旧址”的称号成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那么在建筑和内部的陈设上,就应该突出督军府的历史。在这方面,南京“总统府”和长春的“伪满王宫”都是很好的例子。而晋商博物院之掺入,似乎不伦不类。而且,在迎泽公园,就有一座规模颇大的“晋商博物馆”。机构重叠,实无必要。
渊谊堂前左右两侧有11号楼和12号楼,这里原为山西巡抚衙门的书吏房,民国时期改建为二层办公楼房。两楼均为卷棚顶砖木结构,设有拱形门窗,上下两层均有出檐和设廊,既实用而又美观。
渊谊堂以及11号楼、12号楼都布置成晋商博物馆的展厅。我们匆匆参观了一遍,就向后面走去。
这是渊谊堂的背面,横匾“渊谊堂”三个大字,就是薄一波亲笔所书。将一座楼的堂名放在背面,实在有点不妥。
渊谊堂后是南北排列的2号楼和3号楼。两座楼均为两层的砖混结构建筑,用回廊连接在一起。这里的原址是巡抚衙门的穿堂和二堂,民国时期改建为办公楼。2、3号楼均有地下室,相互连通。解放太原前夕,阎锡山的高级将领孙楚、王靖国、赵世玲等人曾在地下室藏身,后来被解放军俘虏。现在这两座楼房,也都称为博物院的展厅。
由3号楼向西,来到了西花园。
督军府原有东西两个花园。东花园原为巡抚衙门的内花园,民国五年被阎锡山改为私人宅院,又称阎公馆。现在大部份已改建为别墅,所以暂时不开放。
西花园原为巡抚衙门的西路花园,后来被改建为办公区。2017年改建时,将办公室拆除,重新改建为仿古园林。
西花园以池水和绕水的楼阁亭榭作为主题。整座花园体现一种江南园林的灵巧风格,同时也洋溢着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这是听雨楼,一层的横匾题曰“泮水钟英”,两边的楹联为:“佳景天然,满眼山川图画;雅怀自得,四时风月楼台”。
这是“湖光月色”水榭。抱柱的楹联是“流水垂杨,天生画景;晓烟微雨,人爱花朝”。对联取自李鸿章的八言联。
湖水对面是“画栋凌云”堂。横匾题曰“画栋凌云”,出自昆明金殿太和宫的楹联:“画栋凌云只占青山三亩地,朱楼映日别开绿野一重天”。楹联为:“云阴来坐榻;花气入窗纱”。语出李清照的“醉花阴”。
这趟小院颇有情调。正厅的横匾题曰:“光风霁月”。两边的楹联为:“清閟云林,倪迂画阁;英光宝晋,米老书堂。”此联原为纪晓岚所撰写。倪迂乃是画家倪瓒的外号。米老是指米芾,“宝晋英光集”是米芾的作品。
这座临水的厅堂略显狭窄。横匾题曰“春和神安”,楹联为:“琴韵声清,松窗滴露依虫响;书惟夜永,萝壁含风动月华”。取自乾隆题景山观德殿联。
池水中散落着一些太湖石,亭亭玉立,为画面平添了几分情调。
这是离开西花园时的过厅。横匾题曰“心游八极”。语出陆机的“文赋”:“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楹联为:“澹志同秋水;高怀寄白云”。体现的是淡薄名利,志在高山流水的趣向。
看完了西花园,再次回到中轴线。这是原山西巡抚衙门的内署院,也就是巡抚大人的内宅院。民国政府时,曾经拆除内宅院,改建为两层的办公楼——4号楼。1990年,拆除了两层的办公楼,改建为喷泉小广场。2017年改造时,根据历史资料复建了内署院。如今的内署院是一套四合院及东西偏院。
这是内署院的院墙和大门。大门的横匾是“汇通天下”,显然是反映晋商博物院的主题。而两边的楹联是取自道光皇帝的御制对联:“功在典谟文在国;清如冰玉重如山”。博物院和督军府两个主题的内容混搭,太不合拍。
大门两边开有两扇小院门,分别通往东西偏院。小院门各有横匾,分别题曰“抚绥全晋”和“文武为宪”,都与晋商的“汇通天下”无关。
这是内署院的正厅,五间面阔,悬山顶。厅前设前廊,檐下的横匾题曰“日昇月昌”,不知道其出典如何,只知道“日昇昌”是乔家开设的票号,也是“汇通天下”的倡导者。两边的楹联为“佩服若兰,守身执玉;清论如乐,和气在堂”。这是纪晓岚撰写的八字联,与横匾浑身不搭界。
东西偏院的正房均为三间面阔。硬山顶,厅前设前廊。东偏院正房前廊檐下挂有横匾,题曰“仁仁义宜”,语出旧对联“仁仁义宜,以制其行”。大门上方也有横匾,题写“镖局护商”,似乎不伦不类。
廊柱上挂有楹联:“节用爱人能道国;正心诚意乃修身”,语出“论语”:“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西偏院正房的两块横匾则分别为“经经纬史”和“票房智慧”。也是两个主题的混搭。“经经纬史”语出“经经纬史,乃成斯文”。与前面的“仁仁义宜,以制其行”正好是八字对的上下联。“票房智慧”则不知所云。廊柱上的楹联是:“耽诗悦书。惟明惟允;砥节砺行,如山如渊”。为晚晴文人张裕钊所撰写。
内署院后面,是1954年新建成的省政府办公大楼——5号楼。此楼的主体建筑为当时流行的苏联风格,而门窗则采用了中国的传统风格,两者的结合是当时的时代特色。
5号楼后面这套院落,是御书楼。御书楼始建于康熙43年,是珍藏皇帝圣旨、御批和重要文书档案的场所。此外还保存有康熙42年,皇帝驻跸太原时,为山西巡抚噶礼以及文武官员亲笔御书的唐宋诗词14首、自己创作的诗作23首,对联18副和9块匾额。
民国时,这里改为图书档案室,新中国成立后为省政府图书资料室。现在所见,是依据历史资料复建的。
御书楼大门为三间面阔,悬山顶。檐下的横匾题曰“诗书处世”,两边的楹联为:“放眼青山摩诘画;荡胸碧海少陵诗。”出自纪晓岚书写的对联。
进入院内,正面便是两层楼高的御书楼。御书楼面阔五间,两出檐歇山顶,奇特的是二层前出一卷棚歇山顶抱厦。抱厦檐下挂有横匾,题曰“御书楼”。一层堂前设前廊,檐下挂有横匾,题曰“万卷藏书”,两边有抱柱楹联,写的是:“闲吟佳句对飞鹤;应写黄庭换白鹅”。
进入御书楼,登上二层,可以看到书架和藏书。据介绍,这里的藏书近4万卷,其中包括明清到民国出版的古籍善本1.2万余册。内容为经史子集和三晋名家的作品。此外,房顶的藻井也值得一看。
御书楼东西各有侧厅。这是东侧的厅堂。横匾题曰“萝月调琹”。楹联题曰:“两世勋名郭仆射;一家书画李将军”。
仆射是古时的官职名,尚书省的长官称仆射。“两世勋名郭仆射”是指唐朝著名将领官拜陇右节度使、太原郡公、左武卫大将军郭知运和他的儿子定襄郡王、尚书右仆射郭英乂。
李将军乃指李思训与其子李昭道,父子皆通书画,世称“大李将军”和“小李将军”。李思训(651年—716年),字建睍,唐朝宗室、书画家。唐玄宗时期,官至右武卫大将军,晋封彭国公,世称“大李将军”。
这是御书楼的背面。上层檐下的横匾题曰“广学甄微”。
御书楼后面,是督军府的最后一幢楼房——自省堂。
自省堂又称“梅山会议厅”,1919年落成,至今已逾百年。自省堂面阔九间,进深八间,高为两层,为中西结合的砖石结构建筑。上、下层中间七间前檐设廊,四面设拱形门窗。下层每两扇拱形窗户之间,凸显一个“中”字。这个“中”字,体现了阎锡山的哲学思想和处世之道。
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应邀访问中国。期间泰戈尔来访太原,阎锡山接见了他。席间,泰戈尔问:“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请问阎先生,什么是东方文化呢?”
阎锡山听后略一沉吟,回答说:“东方文化就是简单的一个‘中’字。”
二层上檐下挂有横匾,匾题“自省堂”三字是由民国总统徐世昌题写的。后檐悬有“可以栖迟”横匾,是傅山先生书写的。
进入自省堂内,可以看到这是一座大会议厅,大厅高为两层,外面看到的二层楼只是上层的一圈走廊而已。据说大厅可以容纳500余人,阎锡山曾在这里举行过多次主要会议。1937年,周恩来与阎锡山商谈联合抗日事宜,也是在这里进行的。
从自省堂西侧的月洞门可以去往督军府的梅山。月洞门上的“梅山”二字,为前省委书记胡富国手书。
梅山原为煤山,原址是明代巡抚都察院堆煤的地方,清代继续沿用。光绪七年,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他追求衙门北高南低,后有靠山的风水格局,于是在这里构筑了东西宽九丈、南北长二十七丈、高九丈的假山,称为“煤山”。
民国8年,阎锡山将煤山扩大加高,建造成为山景园,并改“煤山”名为“进山”,取意为山西进步。同时在山上修建四层楼高的西式钟楼,称为“进山楼”。
1937年,侵华日军进攻太原时,用炮火摧毁了钟楼。抗战胜利后,阎锡山重建了钟楼。1949年,解放太原时,阎锡山的公署侍卫部队依托梅山进行负隅顽抗。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解放军用山炮消灭闫部残余,钟楼也随之被毁。
1952年,省政府进驻督军府后,改“进山”为“梅山”,并在原地重建钟楼。新建钟楼为仿哥特式尖塔,钟楼顶部有五角星,是太原市的地标建筑。那时,梅山钟楼是太原市区的制高点,站在钟楼可以俯瞰全城。
我们沿石阶拾级而上,登上钟楼前的平台。然后从大门进入钟楼内部。钟楼底层有“当仁洞”,可以进入假山内部。洞端石壁上有3米高的“虎”字石刻。
一路登高,来到了钟楼的最上层平台。俯瞰山下,有凉亭水池,许多人在那里仰视钟楼。我忽然想起了那几句名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在上面停留片刻,随即下山,来到了刚刚看过的那座凉亭。鲜红的横匾写着“摛藻扬华”,亭柱上的抱柱楹联是:“笔下江山转葱蒨;堂前水竹堪清华”。上联出自朱熹诗:“眼明骨轻须不变,笔下江山转葱蒨”。下联出自黄庭坚诗:“道上风埃迷皂白,堂前水竹湛清华”。
继续下山,来到了梅山东侧山下。东侧建有碑廊,廊下存清代御碑两通及山西巡抚提督题名碑等碑刻。这是乾隆皇帝的“赐山西巡抚鄂弼书”。
梅山东侧还有一排窑洞建筑,仰视似与钟楼浑然一体。最上层为一亭子,匾题“天地正气”,中层为三眼窑洞,窑洞外设前廊,檐下横匾题曰“涵养天机”。下层也是三眼窑洞,但大门紧闭。
由此也就完成了梅山的游览,然后来到了督军府的东轴线。这里是东花园的北面。但见园中鲜花盛开,生气蓬勃。花园中部是东路的主要建筑——勤远楼。
勤远楼原是民国时期建造的两层楼建筑,用以办公和接待外宾。日伪时期是伪山西省行政研究馆的办公室。解放后因年久失修而被拆除。现在所见,是依据历史影像资料复建的。檐下横匾“勤远楼”。落款竟然是朱熹。前廊柱上的楹联是:“操存正固称完璞;陶铸含弘若浑金”。从字体和内容上看,都取自郑板桥书写的对联。这副对联是郑板桥表述自己对品格操守的赞美与追求。
这扇小门是东花园的后门。门上砖刻“锡景福”三字,当为 “宜锡景福”之省略。“锡”即“赐也”,“景福”乃大福也。“锡景福”意思是躬行安民之道者,自然天赐洪福。小门两边也有楹联曰:“平生执鞭所欣慕;仙缘依旧地无尘”。对仗不太工稳,但含义深刻。上联语出“史记——管晏列传”:“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看到这里,沿东花园院墙绕墙而过,回到了督军府的大门。半天的参观也就结束了。
推荐阅读
爱游泳的云yy3.1万29
空青mo5.7千11
在路上-初心7.3千12
暴雨Surname4810
在路上-初心7.3千13
空青mo6.5千14
行川页撰7.1千18
元元716.5千11
飘在路上612.3万0
青龙古镇3.3千5
爱谁谁iii6.6千11
nm雨亭7.1千22
空青mo1.7千0
爱谁谁iii8.9千12
山里人老高5.2千11
金陵乐叟9.4千13
139****34055.5千17
青龙古镇1.5千0
夕颜小语7.3千15
荷香微风1.0万21
M31****09408.9千11
冰海03021177.6千13
98****2392.5千2
shgg07166.3千22
爱谁谁iii8.3千12
嘉明吖1940
晚安sky浪子4.7万11
北方以北的地方1.1万11
M6533401016.2千11
青岛老哥自驾游中国🇨🇳6.9千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