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旅游:两登井冈山走红色之旅(图)
行程天数
3天
和谁出行
一个人
去过江西井冈山的人们,大多都会为红色之旅的行程留下或多或少的难忘印象,记者就曾经两登井冈山走红色之旅,特别巧合的是两次来井冈山,自己虽没有刻意的装束安排,但后来发现却意外地都穿着红色的衣服,因此更是留下了十分难忘的美好记忆。
井冈山红色旅游风景区(摄影:冯赣勇)
记得首次登上井冈山是在2004年8月31日,记者随中国铁道旅行社组织的《北京晚报》号旅游专列采风的第一站就是井冈山。当时还没有通往井冈山的高速公路,记者一行乘旅游专列于清晨抵达江西吉安火车站。之后乘旅游大巴整整走了近三个小时,才抵达距吉安西南138公里之遥的井冈山风景中心区所在地的茨坪。
首次井冈山留影(摄影:黄志国)
茨坪是井冈山市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接待的中心。它位于井冈山风景区的中部,海拔820米。茨坪各式新型建筑,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掩映在湖光山色、绿树花丛之中,是一座风景秀丽、环境优雅的高山旅游城。
井冈山挹翠湖(摄影:冯赣勇)
首次井冈山红色之旅行程两天,记者一行相继瞻仰了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墓、南山公园、挹翠湖、五指峰、黄洋界哨口、龙潭、小井中国红军医院旧址等众多井冈山的著名景点。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摄影:冯赣勇)
而两次井冈山的红色之旅,除了五指峰外,大部分景点都相差不大。故此首次的五指峰印象相对深一些。记得记者随团队瞻仰过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出来后,大巴车把游客们带到了距茨坪西南六公里的五指峰。
首次黄洋界留影(摄影:黄志国)
五指峰又名井冈山主峰,山峰并列如五指,因而得名。海拔1586米,是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景区。景区内山峦叠峰,沟壑纵横,飞瀑倾泻。山峰下是绿水映天波光流涟的井冈湖。这里动植物物种特别丰富,是一个有山、有水、有林、有洞、有鸟兽的原始深秀的旅游景区。
首次红军医院旧址(摄影:黄志国)
老版100元人民币的背面图案即五指峰。导游介绍说,当年为搞好首张百元人民币这幅图案的创作,几位著名画家乘直升飞机在五指峰上空盘旋俯瞰,最终完成了如今落在百元币背面的这幅流芳百世的画作。可惜的是旅游团到达这里时,刚好赶上一团云彩遮住了主峰的五指,所以五指峰的轮廓不是很清晰。但是万没想到,第二次来井冈山时在位于高处的井冈山烈士陵园上,却拍到了相对清晰的五指峰。
远眺五指峰(摄影:冯赣勇)
记者第二次的井冈山红色之旅于2013年4月26日,记得当天,记者一行从江西省会城市南昌出发向井冈山进发。当天清晨的南昌浓雾茫茫,能见度基本不足20米。没办法高速公路肯定是没指望了,只好一直顺105国道前行。途中担任此行讲解的南昌金翔旅行社的导游汤茹新绘声绘色,妙语连珠地向大家介绍江西的旅游特色,不仅为枯燥的行程带来不少乐趣,而且其标准的普通话令大家感到十分亲切。我们的车经过丰城、樟树、新干,走了两个多小时后大雾逐渐散去,终于在南安入口进入了高速公路,并于下午两点左右顺利抵达了井冈山。
二次来井冈山留影(摄影:孙明和)
距首次井冈山红色之旅后九年的时间转瞬即逝,但是再看井冈山,感觉这里比上次来所见,已经建设得相当规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刚出井冈山高速路口,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就是一面巨大的红色旗帜造型的雕塑。
井冈山游客服务中心(摄影:冯赣勇)
这座被誉为“井冈红旗”的巨型雕塑是为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而建立的。它高19.27米,跨度27米,寓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材质为内钢骨架,外喷氟碳漆。高高飘扬的红旗中间镶嵌五角星、镰刀斧头和“井冈山”三字,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井冈山观光专车(摄影:冯赣勇)
据介绍,雄伟壮美的“井冈红旗”大型雕塑有三层寓意。一是它像一块屹立不倒的巨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井冈山奠基;二是它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寓意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燎原;三是它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矗立在四面环山的平畴之上,刺向苍穹,昭示了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
壮观的党旗雕塑(摄影:冯赣勇)
驱车继续顺着盘山道行进,终于来到位于茨坪的井冈山风景区,一座井冈山游客中心大楼矗立在人们面前。游客中心具备多种服务功能,既是票务中心也是通往井冈山16个景点的旅游景区专车的总站。记者一行的首站行程是黄洋界哨口。
黄洋界保卫战油画(摄影:冯赣勇)
位于井冈山茨坪西北17公里处著名的黄洋界哨口。这里景色秀丽,海拔1343米,因黄洋界经常浓雾弥漫,好似汪洋大海一望无垠,故又名:汪洋界。黄洋界哨口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五大哨口之一。哨口扼守湖南酃县、江西宁冈上井冈山的要隘。1928年夏,红军在这里修筑了三个工事,还在原来一家客栈的遗址上建造了一栋红军营房,布兵驻守。如今这些遗迹依然存在。很多游客都穿着当年红军的军装在这里留影。
黄洋界的观光栈道(摄影:冯赣勇)
在这里参观,记者的脑海中立刻涌现出了毛泽东当年的那首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黄洋界远眺群山(摄影:冯赣勇)
1928年8月30日,湘赣两省敌军以四个团的兵力进攻井冈山,我守山军民在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营长陈毅安的指挥下,凭险抵抗,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朱德题字的纪念碑(摄影:冯赣勇)
为纪念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1965年修造了黄洋界纪念碑,碑上刻着朱德的题字“黄洋界”三个大字的纪念碑”。在这里一挺重机枪的碑石上还铭刻着“黄洋界上炮声隆”的诗句。记者依稀记得当年上面好像刻的是“山下旌旗在望”。
黄洋界(摄影:冯赣勇)
井冈山共有五井,大井、小井、上井、中井、下井、也是因为群山环绕从高空占俯视有如一口口井因而得名,大井村因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村庄故名大井。在结束了黄洋界哨口的参观后记者一行来到了位于大井的毛泽东旧居。记者首次来井冈山时,当时这里还正在修缮中。如今终于可以在此瞻仰一下曾经在井冈山战斗过的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滕代远等人的旧居了。
大井毛泽东旧居景区(摄影:冯赣勇)
大井毛泽东旧居处在一个田园风光浓郁的环境中,四处有很多水田,如今也是供来此的党员同志们进行体验耕种的地方。庭院内有观光甬道和一片绿茵茵的草坪。旧居房屋群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因墙壁为白色,当地人习惯称它为“白屋”。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来到大井村时,驻扎在“白屋”中的农民自卫军首领王佐,将他这幢兵营腾出给工农革命军做营房,毛泽东便居住在此屋的东厢房内。在与毛泽东旧居相邻的黄屋是朱德、陈毅的旧居。
旧居田园风光(摄影:冯赣勇)
毛泽东的旧居前有一棵树,树下有块乌黑的石头,据说是毛泽东当年读书的地方,叫读书石。现在它的周围用木栅栏围着。房屋的后面有两棵长青树,据说当时被烧成灰烬。只是很奇怪,解放后,1949年这树居然又重新长了出来,因此井冈山人将其又称之为“神树”。
共产党员体验田(摄影:冯赣勇)
1929年2月,敌军占领了井冈山大小五井,实行了三光政策,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大小五井几乎所有的房子被毁,大井白屋也未能幸免,1960年,江西省政府按原貌复制,把当年的三堵残墙镶在新建的房子里,这要算是三件历史原物之一。
毛泽东旧居前的雕像(摄影:冯赣勇)
还有二件原物,一件是门口的读书石,当年主席在此批阅文件,还有一件就是屋后的常青树,当年这树也被烧枯了,1965年主度重回井冈山,离别38年后这二棵树又在原根上发了新芽,开了银色的小花,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井毛泽东旧居”为全国文物重点文物。
毛泽东同志旧居(摄影:冯赣勇)
2004年4月27日,记者一行继续井冈山的红色之旅,一早乘景区专车来到龙潭风景区观光。龙潭位于茨坪西北七公里,由五龙潭和金狮面两个景区组合而成,是近年来开发的以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旅游风景区。
龙潭风景区(摄影:冯赣勇)
五神河是龙潭“五潭十八瀑”的源泉。溪水冲击小井峡谷后,陡然跌落绝壁之下,又连续飞下四级断崖,形成梯状的五个气势磅礴的瀑布和深潭,这就是碧玉、金锁、珍珠、飞凤、仙女等五潭五瀑。细察五潭,碧水泱泱,树影幢幢,崖壁如刀削斧凿,崖脚怪石,汀芷竞秀,绿荫覆盖四周。仰观五瀑,潭潭无俗水,瀑瀑似神女,随景畅想曲,千姿心中意。
龙潭风景区山色(摄影:冯赣勇)
游览龙潭有两条路,一是穿过刻有“龙潭”二字的月亮门后顺山沿石阶而下到山中、山底的不同位置观赏。再有就是乘缆车下山,在行进途中观瀑。然而,乘缆车虽然舒服但却影响拍照。
董必武题字(摄影:冯赣勇)
记者首次来龙潭时由于时间所限只下到一潭碧玉潭,就从中站乘索道回返了。在下山途中,还能观赏一幅幅名人志士的碑帖墨宝。给记者印象最深的就是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同志于1960年题写的一幅字:四面重峦障,五溪曲水萦。字体雄浑苍劲有力。极为贴切地体现了龙潭的意境。
龙潭溪水飞流直下(摄影:冯赣勇)
此次在记者的建议下,大家一直顺着山间栈道往下逐级观景,龙潭碧玉、金锁、珍珠、飞凤、仙女等五潭景致及此地的风光美景尽收其中。龙潭还是天然大氧吧,观景的过程中人们吞吐着新鲜的空气,沐浴在大自然的环抱中,听山涧溪水之声,品闻鸟语花香,如在画中游。
龙潭五潭景点导示牌(摄影:冯赣勇)
畅游在龙潭丛林之中,首先会看到碧玉潭的瀑布水从小井山涧五神河溪水飞流直下,犹如一条白练凌空垂挂,喷珠吐玉,气势磅礴。瀑布跌水高近70米,崖壁中段褶皱,酷似一观音坐在蓬花上,在帘中沐浴;又似一座观音坐莲,侧左身双手捧着净水瓶将甘露洒向人间。这是井冈山最壮观的瀑布之一。
龙潭旅游观光索道(摄影:冯赣勇)
接着来到金锁潭,这里的瀑布掩映在深邃的幽谷和杜鹃林中,水声谙哑,碧水泱泱,汀芷竞秀,委婉动人,好似未出阁的龙女锁在深闺,羞于见人,特别耐人寻味。再往下就是第三潭的珍珠潭。瀑布从高空倾泻而下,落差30余米,激起潭面水花四射,如同串串珍珠,在阳光下闪灼耀眼,美丽无比。
龙潭景区留影(摄影:孙明和)
仙女潭,是五潭中形态最美的,在瀑布落水口有一块卷髻状苍石,水流分成两股迂迥,在苍石下又合成一股直冲而下,远看第五潭瀑布,好像一位身着大袍裙的仙女在翩翩起舞,线条轮廓极其分明。仙女潭瀑布落差四十余米,潭面开阔,深不见底,潭的右侧凌空伸出一矩形石板,成了天然跳水台,旅游者往往要在此潭徘徊一番。至此龙潭五潭美景也全部观光完毕,于是从下站乘索道返回。龙潭可以说是记者重上井冈山之旅最完美的行程之一。
井冈山茨坪街景(摄影:冯赣勇)
离开龙潭后,记者一行首先来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坐落在茨坪中心的街道上,博物馆对面是风光如画的挹翠湖。博物馆砖瓦结构、飞檐挑角,整个建筑既有秀丽典雅的南方特色,又具古香古色的民族风格。它建于1959年,是我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博物馆,1962年由朱德同志题写了馆名。2005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被评为中宣部直属的红色旅游一号工程。在此基础上扩建了新的展厅!2008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此次来此参观,记者发现改建后的博物馆规模比以前更加壮观。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摄影:冯赣勇)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一个全面陈列和宣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历史的综合馆。在这里,游客们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翔实的历史资料了解到那段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历史: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在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随后朱德、陈毅和彭德怀等人先后率领队伍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胜利会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毛泽东诗词《西江月.井冈山》(摄影:冯赣勇)
在展馆最上面还新建了一座十分壮观的“胜利的起点”的雕塑群,整个形状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象征着和平和胜利;又似一个摇篮,象征着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还象一座山,象征着两伟人以大山的胸怀身处井冈,放眼天下。中心为毛泽东和朱德圆雕,两翼为革命队伍的胜利会师。雕塑长度为19.27米,寓意1927年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高度为8米,寓意今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
胜利的起点雕塑群(摄影:冯赣勇)
最后来到的是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它是井冈山中心景区新辟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观。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岩峰上。游客们来到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横式牌坊园标“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九个烫金大字,为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宋任穷同志题写。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摄影:冯赣勇)
进门后,经过花坛园庭,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109级台阶,威严肃穆的纪念堂就矗立在山顶上。宽阔平台台阶分为两组,第一组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
井冈山革命纪念碑(摄影:冯赣勇)
登上宽阔的台阶即进入纪念堂。纪念堂大门上方烫金横幅“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员长1987年视察井冈山时为陵园题写的。纪念堂设有瞻仰大厅、陈列室、吊唁大厅、忠魂堂。
敬献花篮(摄影:冯赣勇)
瞻仰大厅正面汉白玉墙面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是毛泽东1946年为革命烈士题写的。正面玻璃柜存放的是井冈山革命烈士的花名册。大厅内放置的花圈、花篮,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井冈山时向烈士们敬献的,有社会团体及旅游观光团敬献而留下来作为纪念的。记者一行也向这里的革命先烈们敬献了花圈。
从烈士陵园上俯瞰(摄影:冯赣勇)
在大厅里能瞻仰到建国后去世的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51位领导人的挂像。他们当中有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有军队中的一大批将帅;如元帅朱德、彭德怀、陈毅、罗荣桓。大将谭政、粟裕、黄克诚。上将陈伯钧、赖传珠、杨得志、朱良材。中将杨梅生、毕占云、张国华、谭家述。少将龙开富等;有建国后调离军队,到党政部门担任领导的。他们是何长工、贺敏学、贺子珍、陈正人、彭儒、曾志等。
井冈山茨坪湖光山色(摄影:冯赣勇)
在记者看来,两次井冈山的红色之旅,在带给人们愉悦的同时也有震撼和激励。只有了解了当年斗争的艰辛岁月,才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无形的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地植于每位登上井冈山的人的心田。同时,井冈山大自然的山川美景,秀丽风光也如诗如画般地陶冶了人们的心灵,令人们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图文:冯赣勇)
推荐阅读
老虎_Liu5.2万11
骑在牛背上!10.6万10
喜欢闲游的小资女人9.9千24
baojuan03152.0千6
悠然见五山1.0万22
Jimmy明月6.0千10
青岛老哥自驾游中国🇨🇳1.1万24
赵果果儿7.4千19
赵果果儿4.6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