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在印度:精神与身体,总有一个会升华
班加罗尔

在印度:精神与身体,总有一个会升华

出发时间

5

行程天数

5

人均花费

5.0千

和谁出行

一个人


我是在2014年去的印度。两次。第一次在班加罗尔拉了三周的肚子,第二次在班加罗尔和新德里合计发了三周的低烧。这两次贯穿始终的身体状态决定了我对印度的整体印象。回看照片,我就怀疑,我在印度的时候就哪有阳光明媚过呢。


去印度,首先是身体要做好准备。网上攻略有非常详细的指引了,不喝本地水,刷牙也要用酒店桶装水等等。不过我觉得这些并没什么用。身体和地方,可能也是要看八字合不合的。一个同时外派的同事,常年足球主力,在印度的一个月里天天小心翼翼吃食堂,喝了杯麦当劳的可乐,就患上了伤寒,病一好就麻利地换去欧洲外派了。反倒是行政小MM,瘦瘦小小的,还能去菜市场试吃,什么事没有。


我两次出差,旅行箱半箱都是依云水,自带床单被套,去KFC都是先去超市买好罐装可乐,生活精细得不行。但都是到的第二天就开始有症状。更吊诡的是,在印度,医院想把我作为疑似伤寒收治,待我落荒而逃跑回曼谷,医生却说没大事,开点感冒药回宿舍闷了一周,居然......好了。

在印度这样的国度,要相信一些不可解释的神秘力量。

印度很穷。有数据可查。食堂的师傅,曾指着洗碗的小工对我说,他们把剩饭剩菜打包出去,可以包两个二奶。同事介绍说一张Galic馕可能是一个本地人一天的粮食,也是很多人一天能挣到的全部收入。


印度也很富有。全世界所有的奢侈品在印度都卖得非常好,尤其是名表。半小时的车程,就能从全是路边摊和摩托车的四线小城街景,切换成媲美北京世贸天阶的一线国际商场。狭小的街面,神牛们悠哉悠哉拉着屎,而两旁绿树茵茵的掩藏下,就是个号称6星级的超级酒店。悬殊成这样都能和谐共处,也没有仇富仇爹的,得承认信仰的力量。


印度人的幸福指数很高,这个也有数据可查。梁冬曾经写过几篇关于印度的文章,很有名。对于印度的贫穷以及幸福感有很多描述,也有他自己籍由贫穷和幸福感的对比,得出的关于生命的真相的思考。如果相信这些鸡汤能让大家快乐,那大家快乐就好。


实地旅行的价值之一,是可以感知很多真相。当然,是否承认真相带来的真实感,另说。


我在印度有感受到:走过天桥时有乞丐把手伸过来咧嘴一笑;人们站在扬尘的路边,手里抓着捏着盛在报纸里的炒饭,和着油墨香吃完路边一扔了事;糖果饼干摊的玻璃罐里,纸包糖化了粘一块,也有小孩排队,幸福地欢欣雀跃地买走一颗;好多公交车无窗无门,人们吊在车门口,眼珠间或一轮,或茫然或空洞地上下挤着......


人们来来往往,是漠然和茫然的。但是会突然给你一笑,直楞楞地就把手伸你跟前来了。给他们的这个笑容找个形容词很难。那并不是我在泰国所看到的善良的、明媚的、期待互动的笑,更多像一种无知,或者说无谓的笑。无所谓,对自己无所谓,对别人也无所谓。作为一个游客,我在身处其中的时间,是觉得有一点点害怕的。那并不是并不是我所能理解的幸福感。


在印度跟人合作的滋味是比较酸爽的。刚去印度,前辈就指导:没有被印度人忽悠得死去活来过,在印度的工作是不完整的。你是甲方,倒还好,没什么坑。交付时间,一定要做好plan B,做好万一自己承担后果的准备。印度以貌 取人是第一定律,你先去买块表,你手上不戴块OMEGA,合作方的经理可能都不会出现,印度的OMEGA全球最平......


我在印度工作的过程,是一个修心的过程。9点开会10点才到只是小事;1人干活1人扶梯子1人看着笑也需要理解,承诺的交付件一推再推再再推也要习以为常。。。我从愤怒到焦虑到无耐最后也升华到了无谓。同事常常给予过来人的安慰:习惯就好。


四个月后,项目终于验收。当晚,大家在室外喝着香槟,同事在微熏中说:我原以为这个项目起码要做半年。你是新来的,所以才会这样去生推和猛推。在印度呆久了,人都会变得拖塌和不上进。大环境的惰性,慢慢你就适应也学会了。我问,那以后回国还能适应么? 同事说,这也是我们为这份补助付出的额外代价吧。


很多人会在红尘所累时去一趟印度,找寻真我。随着物质生活的越发丰富和精神世界的越发贫乏,越来越多的人困顿于尘世中的困苦、诱惑、抑郁,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天问需要冥冥之中的神的力量给予指引。


大部分老外来到印度会追随宗教去寻求答案。乔布斯在Iskon神庙呆了一个月,印度的三教集合地常年混杂着西方面孔的所谓求知者,去恒河的老外也是一拨一拨的。因为耶稣是与受难联接在一起的,西方人能接受在恶劣环境中枯燥地与神接近。

乔布斯自省的Iskon神庙


但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神是无限美好和高大上的无所不能的存在,我们可能比较难忍受这个过程中的不适。作为在印度生活中非常庞大的一个中方群体,同事们也尝试过老外的路径去寻找神,都纷纷败下阵来。


“我下了飞机,都没去恒河边,机场闻了个味,就又坐飞机回来了。那是比焚尸场强烈一百倍的味道,永生难忘”“那些聚集地就像是垃圾场,都没法呆。。。”倒有几个在坚持练瑜珈,不过也是入门级,那种饿其体肤的高阶课程,基本也是看不到我们的同类的。

(Art of Living, 瑜珈圣地。入园广告语是“人人都有恶,这里是洗涤恶的地方”)


不过,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路径,去获取精神的升华,找到满足和幸福感。大环境的无所谓的平和心态,其实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个同事的小孩,在印度每个月必发一次39度的高烧,父母竟然都觉得无所谓。吃了药能走路了就也还拉着去食堂,大人们坐一块欢声笑语的,小朋友们也照样吵闹乐呵。没人当回事,小朋友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哭不闹,蔫蔫地,但也有笑容。过两天,就真好了,在食堂里疯,也没人去提醒小孩病刚好要小心,去表扬他面对病痛好勇敢。看惯了国内对于小朋友生病的大阵仗,这一幕也是让我升华不少。


所以,我的那点不适,对大家来说,也就是个段子:拉肚子没关系,再拉三周就好了;伤寒没事,去医院打一周的点滴再睡几天就好了;一周都不换针头的哦......那会是你的手这辈子的珠圆玉润的颠峰哈哈哈。在印度,EXPLORE自己......讲真,一颗乐观不矫情的大心脏是会受益终身吧。


幸福是一种感觉。什么样的特质标准可以带来幸福,难以一概而论。但是相对的优越感能带来幸福感,却是毋庸致疑的。


在国内,想像一下印度的艰苦条件,想当然地在心里为那些同事和家属鞠一把同情的泪。来到这里,才发现自己真是想多了。拿着本地的绝对高收入,住着最好的小区,上最好的国际学校,人均180RMB/月即享受全天侯的保姆服务,出入哪里都享受着本地人的艳羡的眼光,不焦虑不急躁日子慢腾腾地懒散过;相对于回国拿两代人毕生积蓄付一个首付,房贷教育医疗喘不来气,在印度外派的童鞋的幸福感不要太好。


印度不要求三年一轮回,好多呆了五年,八年,岳父母一起带身边,打算长期扎根印度的。后来我在泰国又见到了那个行政MM,骄傲地问她泰国怎么样。她说,没有印度好,我呆几个月,要申请调回印度去了。


亲身经历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这是所有看书听故事都不能达到的深度。印度之行,对我是有冲击的。我也是体会到了精神的强大力量。


换个地方,大家让我休息给我以同情,可能我也就躺下了。可是在印度大家完全不当回事,我也就真的在一遍遍火急火燎跑厕所、虚汗不停的情况下,把工作做完了,还跟着大家坚持夜间跑步、去了趟酒吧、去了个庙、去了个瑜珈胜地、吃了本地烤鸡,买了不少浓郁的香熏和紫檀手串,该体验的都试了一回。


精神健康可以超越身体健康,带来快乐。


对于印度还是有小小遗憾的。本来已和同事说好了包车去泰姬陵,去那个戴妃坐过的著名椅子上坐一坐,后来还是选择坐飞机逃回泰国了。后来看到朋友去到了那里,那个著名的椅子就在旁边,几个人偏却站着拍了个照片,大太阳下表情不那么舒展,哈哈。戴妃的心境估计也不是常人能揣摩的,这个刺就不种也罢。


后来不少次出差,天冷一点大家就不出门,都窝在酒店里,蓬头垢面地看个片或者斗个地主,我也会想起在印度的每天过的,有一点汗颜。


不过,毕竟和身体八字不合,印度我应该不会再去了。带着虔诚和尊敬,遥远地拜拜,谢谢给予我的精神成长。

2019-09-28发布 阅读量4.5千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行程
  • 文章
  • 问答
  • 玩法
23
12
9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不可思议的印度,也有它光鲜亮丽的一面
🇮🇳真实的印度,应该是什么样?说 印度 是一个神奇的国度,真的一点也不为过。很多

背包客nic6.6万14

在印度:精神与身体,总有一个会升华
我是在2014年去的印度。两次。第一次在班加罗尔拉了三周的肚子,第二次在班加罗尔和新

Lotus的自我时光4.5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