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旅游:走进合肥肥西三河古镇(图)
行程天数
1天
和谁出行
和朋友
河北省有一个三河,安徽省也有一个三河,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个县级市,后者是一座古镇。然而这个依然感到很意外的发现,是我参加一个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与安徽省合肥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中央暨海外媒体走进合肥采风行”活动时才得知的,恰巧走进三河古镇还是该项活动来合肥去的第一个地方。
俯瞰合肥街景(摄影:冯赣勇)
时间回到2019.09.17,记者从北京南站于09:45出发的G27高铁,经过四个多小时行程,于13:53顺利抵达合肥南站。乘接站车40多分钟来到下榻的金陵嘉珑酒店。这是我继2017.09.03首次来合肥两年后的第二次合肥之旅。
俯瞰三河古镇的风光美景
2019.09.18“走进合肥采风行”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上午8点半,记者随媒体采风团从酒店出发,驱车一小时左右来到走进合肥的第一站,即位于安徽肥西县的三河古镇。媒体团在三河古镇石牌坊前留下了一张大合影后在导游的引领下开启漫游三河古镇。
三河古镇合影(摄影:冯赣勇)
团队进入古镇漫步而行,导游的介绍也娓娓道来:我们的三河古称“鹊渚”、“鹊岸”。至明代中期始称“三河”。因小南河、丰乐河、杭埠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左传》记载,公元前537年,吴楚之间的鹊岸之战即发生于此。三国时曹操曾在此驻军训练水师;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也在这里组建过水军。1858年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指挥的“三河大捷”举世闻名。“千年古镇、风云战场、名人故地、美食天堂”,多元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和谐相融,互为映照。我也将一路为大家展现出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名胜画卷。
河畔游船码头(摄影:冯赣勇)
说话间前方的一派水景风光景致展现在人们眼前,在河畔的游船码头上的几个遮阳伞上都写着一行字:到了三河不坐船,等于没来三河玩。简单明了的一句广告词颇具诱惑感。
古镇水景风光(摄影:冯赣勇)
导游说,这里是古镇的护城河,晚清时期,太平军为保护粮草,拱卫天京,曾在三河筑起过一道几千米长的城墙,筑城取土时留下这条河道。如果游客有兴致可以从码头乘坐摇橹木船,感受我们三河独特的水乡风情。
走上仙归桥(摄影:冯赣勇)
继续前行不远来到一座青石拱桥,大家顺桥而上,导游说这座石桥叫做仙归桥。由于它坐落在我们古镇入口不远处,故有仙境归来之意,仙归桥是隔离仙界与凡间的天乡之桥,游客跨过这座仙归桥意味着人们从凡间进入人间仙境。登上仙归桥,浓郁的水乡风情,古朴幽静的景色,会令人忘却凡尘琐事,只想流连其间。
青石铺就的西街(摄影:冯赣勇)
走过仙归桥,就是一条青石铺就的古西街,据说,三河镇最繁华的时候,曾有十条街二十六条巷子,分布在河道两边,如今保存最完好的就是眼前的古西街和位于河对岸的古南街。走进西街内,左手边有座半亭,又叫天然亭。亭中留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三河在明清时流传的一首民谣:《十大舍不得》。
古镇天然亭(摄影:冯赣勇)
记者走进仔细观瞧这十个舍不得到底都是什么?只见上面写着:舍不得三河街花花世界;舍不得大河水淘米洗菜;舍不得“中和祥”焦切玉带;舍不得“凌宝泰”雨前茶,水倒茶开;舍不得“吴恒隆”的虾米干子,香到门外;舍不得石头大桥下的大鲫鱼摇尾鼓腮;舍不得 小月埂上拉拉拽拽;舍不得“天然楼”的油炸烧卖;舍不得“吴宏兴”家的大瓜子一嗑两开;舍不得“新华春”炒菜一喊就来。
特色美食街区一角(摄影:冯赣勇)
敢情这“十舍”都是与吃喝玩乐有关,字里行间中将三河古镇各种好吃的、好玩的都在这首民谣中得到了鲜明生动的体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十大舍不得,已不能尽述三河的繁华景象。这里美丽的风光、美味的小吃、好客的三河人,都会令来往的宾客再添新的不舍而流连忘返。
漫步古西街(摄影:冯赣勇)
走进位于天然亭右侧的古西街,全长五百多米的古老青石路面,历经风雨的洗礼,已变的光滑圆润。街道两边是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群,高高挑起的马头墙、古老的木板门再加上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额、浓郁的古风让人感到身在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明清乃至更久远的年代。
古街百铺相连(摄影:冯赣勇)
在以水上交通为主的岁月里,三河商贸发展最为兴盛,这里曾是著名的水码头,通江达海、万商云集。街道全部依河而建,前门店铺,后门码头,河街相连,渠塘纵横。如今的古西街依旧保存了历史街区的旧模样,依河傍水、百铺相连。各种土特产、旅游纪念品应有尽有。行走在古街,大家会看到,每户民居大门的上方,都挂着一盏油纸灯笼。那是用宣纸浸泡了桐油,晾干后糊在铁丝上,防风的效果特别好。灯笼的正面写着主人的姓氏,背面写着祠堂名称或祖上的发源地,逢年过节,家家门前灯火通明,充满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董寅初展览馆(摄影:冯赣勇)
进入古街首个参观的景点是董寅初生平事迹展览馆。董寅初是具备高尚人格魅力的侨界领袖,中国致公党德高望重的领导人,是位有着广泛影响的社会活动家。他1915年出生在三河,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如今的这处展馆前后分为五进房屋,以文字、图片、实物、蜡像的形式向人们展现了董寅初精彩的一生。
名人广场雕像(摄影:冯赣勇)
走出董寅初纪念馆的后门往右行不远处就是名人广场,只见一组三河古镇各年代的历史人物刘秉璋、孙立人、董寅初、孙仲德、杨振宁、陈玉成雕塑栩栩如生地位于河畔而立。
走进刘同兴隆庄(摄影:冯赣勇)
顺沿河路右行不远是一座三河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晚清老字号商铺:刘同兴隆庄。主人刘锦堂,时任三河商会的会长,这里是他与二哥两人一起做生意的商铺,商号取名“同兴隆”寓意着生意共同兴隆。
兴隆庄内一角(摄影:冯赣勇)
走进刘同兴隆庄,只见整座宅院分为五进八厢三十二进房屋,每间房屋用蜡像布景的方式向人们展现了三河当年作为水陆枢纽,各种生意来往,繁华热闹的情景。沿街一幢两层高的阁楼,楼下商铺经营大米、土布各种生意,楼上则是主人生活起居的地方。
琳琅满目的瓷器(摄影:冯赣勇)
当年的“同兴隆”是三河古镇有名的商号,刘家的生意更是涉足各行各业。例如在商号的瓷器店里会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瓷器,琳琅满目。历史上的三河是有名的水码头,素有“皖中商品走廊”之称,各地的货物都是先运到三河,再由三河集散流向四面八方。此外,像刘家的盐栈、器店和当铺等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年刘家商号的殷实富足。
双子树(摄影:冯赣勇)
从同兴隆商号出来顺沿河路继续漫步而行,会看到路中央留下了一棵香椿树。当地居民却习惯称它“双子树”。这要追溯到1991年,三河曾经遭遇过一次百年不遇的洪水。当年丰乐河大堤决口,决口处宽约150米,落差达5米,洪水倾泄而下,仅仅23分钟就将三河全镇淹没。洪水冲来时,两个孩子没来得及撤离,情急之中爬上这棵大树,躲过了洪水的冲击,后来才被解放军用冲锋艇救走。当地居民为了感念这棵树的救子之情,在后期道路改造中将这棵树保存下来,并取名“双子树”以作纪念。
竹苑新村一角(摄影:冯赣勇)
路旁的浮雕墙向大家展现的就是1991年大水冲来时的情形。当时全镇陷入一片汪洋,解放军官兵乘着冲锋艇解救当地居民。无论在抢险救灾还是在灾后重建,三河人也充分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浓浓情谊。河畔左手边就是一个由香港《文汇报》读者捐资兴建的居民小区“竹苑新村”。
望月桥(摄影:冯赣勇)
继续顺河而行,映入眼帘的是位于古镇小南河上的一座桥梁,这座风景桥名为望月桥。当地人习惯称其为“圆梦桥”,据说每到八月十五的晚上,只要站在这座桥上望月许愿,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
望月阁(摄影:冯赣勇)
与望月桥交相辉映的是一座七层高的阁楼叫望月阁。望月阁又被称为三河楼、国粹楼。高37米,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阁楼里展出了近千件民间珍藏的古代艺术珍品。种类丰富,精美独特,登上阁楼顶层,不仅可以纵观三河镇全貌,天气晴朗时,还可以远眺巢湖上的七个山头。
三县古桥(摄影:冯赣勇)
过了望月桥,走不太远来到三河镇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一座石桥前,只见桥头立有一块文物保护碑,上书三个红色大字“三县桥”。导游说,因其“一桥跨两岸,鸡啼鸣三县”而得名。它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代代修葺,最后一次修复是民国十五年,两段栏杆稍作修整,其余基本保存了原貌。
桥头的石狮(摄影:冯赣勇)
来到桥头,一左一右的两座张着大口的石狮镇守在此,透着威风八面的气势。这座桥最大的特色是当年修桥时,三河没有水泥、黄沙之类的建材,整座石桥石块间的粘接,是用蛋清、糯米汁、白石灰放大锅里熬煮,熬成汁再灌缝,将这些石块牢牢的粘在一起,历经千年的风雨,石桥依然发挥着主干道的作用。
记者三县桥留影(摄影:冯大轲)
桥上的青石栏杆也没有用水泥连接,它是运用到中国传统木结构的特点,榫卯相连,卡住以后,更加牢固。桥面上那些凸出来的石块相当于现在的减速带,防滑的效果特别好。桥中央还特地留下来三排石头做车道,以前的独轮车、马车正好通过。整座石桥设计优美,建造工艺高超,是古代三河人勤劳与智慧的象征。
杨振宁旧居(摄影:冯赣勇)
经过三县桥进入古南街上的一条小巷内就是三河最具特色的人文景点:杨振宁旧居。紧挨着旧居旁边有一条深幽的小巷,非常狭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所以取名“一人巷”。因为它的旁边就是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旧居,一人巷是当年杨振宁一天几次的必经之地。
一人巷(摄影:冯赣勇)
走进杨振宁旧居,只见这里是一座典型的徽派风格宅院。建筑始建于民国时期。杨振宁的母亲是三河人,杨振宁童年时曾随母亲在此长期生活、学习。阔别几十年后,杨先生对故地恋恋不忘,2001年曾重返三河,感慨万千。
杨振宁旧居内(摄影:冯赣勇)
旧居前后分为五进院,通过一系列的实物及文献资料,令人们对杨振宁的成长及其学术成就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杨振宁是著名物理学家,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1922年出生于合肥四古巷,后因躲避战乱,随母亲罗孟华迁居三河,在三河的这处旧居是他49年以前住过的地方唯一保存下来的建筑,很有纪念意义。
鹊渚廊桥(摄影:冯赣勇)
结束了杨振宁故居的参观,团队开始三河古镇自由行。记者信马由缰地漫游古镇街巷,经过连通小南河两岸的鹊渚廊桥时再度观赏三河古镇沿河两岸美景越发感觉古镇的独有魅力。三河自晋代起设“鹊渚”镇,至明代中期改称“三河”。而此处的这座桥亦由此得名。桥上有廊亭,两边设有美人靠,是游人休憩、观景的好地方。
三河古镇留影(摄影:冯大轲)
合肥三河古镇一游,记者深感视野中所见的护城河、古巷、古街、古桥、古城墙、古庙、古炮台、古民宅、古茶楼等一系列景点,鲜明地展现了这里大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三河古镇行真是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江淮汽车集团留影(摄影:冯大轲)
结束合肥三河古镇行后,媒体团还相继走进彩虹 (合肥)光伏、欣奕华智能机器、通威太阳能、江淮汽车集团、哈工大机器人 (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等高新企业采风,深入到合肥科技和产业创新第一线,实地感受了前沿科技,亲眼见证了创新之都安徽合肥的新变化、新成就,可谓获益匪浅。(图文:冯赣勇)
推荐阅读
格林全球走一遍1.1万16
环球旅行家神威4.4千10
独自旅行的姑娘5.6千11
潘昶永1.1万18
潘昶永5.3万8
Sir小虎牙1.1万11
M39****32427.6千12
潘昶永9.5千11
风与尘的誓约17.5千11
山野幽居9.7千18
江渚-渔樵1.0千0
M32****72248.5千13
xyqwindy1.0万23
快乐的紫馨4.0千14
锵锵安徽游3.2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