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桥乡金泽古镇
出发时间
12月
行程天数
1天
人均花费
100
和谁出行
夫妻
金泽镇是上海地区有名的“桥乡”,著名书法、篆刻家钱君陶曾为之题写“金泽古桥甲天下”7个大字。据史料记载,金泽原有“六观、一塔、十三坊、四十二虹桥”,且有“庙庙有桥,桥桥有庙”之谚,每一座桥梁不仅各有特色,而且都与寺阁庵庙有关。如今绝大部分寺庙已废,但当年的桥却风姿犹存。金泽的桥梁非同一般,不仅数量多,而且大多是历史名桥。
至今古镇保留了宋元明清时期所建的七座古桥梁,被称作“江南第一桥乡”,七桥连通上塘街与下塘街。
早在公元960年前(宋初)已建镇,有兴于宋、盛于元之说,相传昔日有穑人获石如金,故曾取名“金石”,也有此地为水乡泽国,且盛产鱼米赛金,故称“金泽”。
诗人余光中说过:“人上了桥,却不急于赶赴对岸,反而欣赏风景起来。原来是道路,却变成了看台,不但可以仰天俯水,纵览两岸,还可以看看停停,从容漫步。”这就是说的金泽古镇吧!
金泽古镇核心区有一条南北流向的市河,
这条小河是古镇的精华,贯穿全镇。可以乘船沿着水路游览,坐游船一人仅需10元,半小时。
感受水乡一砖一瓦间流露出的传统而淡雅的风情。最重要的是,这边的门票是免费的哦,而且这边知道的人少,因此平日里游客不多,甚是幽静。
这个古镇没有商业气、没有胭脂气;有白墙黑瓦、水乡人家。
在一座座历史悠远的桥上,古朴的让人惊讶,这里没有太多的店铺,比其他上海周边其他的古镇少了喧哗和胭脂气,给人一种被时光遗忘的错觉。
一直走就能见到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古桥,走累了还可以坐上摇橹船欣赏古镇
踏走过一座座古桥,感觉历史的沉淀,寂静的古镇向我们展示了穿越的时光,河水静静的流淌着,一派美好!来金泽就是冲着这些古桥来的,每座桥的记载“百度”上都有了,不累述了,如果想找个清净又原生态的地方,金泽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市河以东为上塘街,市河以西为下塘街。此为古镇金溪路上塘街入口处门楼:匾额~幽巷古肆,楹联:家乡水景水秀水清,古镇古迹古色古香。
沿河水桥(碼头)于2017年2月均被列为青浦区文物保护点,古镇中有很多
用石块砌成供人洗涤或泊船的埠头,有些年头了,这临水台阶还是不可移动文物,已经成为区文物保护单位。
上塘街街景
下塘街沿河一景
镇上居民临河而居
金泽王氏民宅。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坐东朝西,二进二层,砖木结构,总面积为158平方米。2004年被公布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017年2月被公布为青浦区文物保护点,闭门不开,据说有熟人可以参观。
古镇居民种植的葡萄架
看到颐浩禅寺古银杏树露出高高的树冠
颐浩禅寺,始建于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相传为宰相吕颐浩故宅,故得名。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奉旨升院为寺,更名为“颐浩禅寺”。寺内有各朝名人撰写的碑刻15方,有唐吴道子画、元赵孟頫书《金刚经》及其所画的“不断云”等手迹、石刻,当时颐浩寺规模宏大,殿宇凌空,其后迭经兵患,屡毁屡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重修,规模已不及当初。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农历正月初四,寺大部毁于日军炮火,仅存天王殿、大山门。
1958年拆移,仅存“颐浩禅寺记”碑一方,古银杏树,“不断云”石刻断石14块,殿宇柱脚16块及少许假山石等。颐浩禅寺于1992年修复后,建造石碑坊一座,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题寺额“颐浩禅寺”。
“颐浩禅寺”旁的第一座桥是普庆桥。上塘街沿街南行,不远处见一座朱红色仿宋代单孔木拱桥风格桥梁横跨在市河上,此桥名为普庆桥,但非古桥,而是1999年应美国一家电视专栏制作《中国虹桥》节目需要,仿照宋代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式样建造的新桥。据说建桥时采用中国古代造桥工艺,以无支架施工法,把64根拱圈木与5根横梁木形成拱圈,全部用捆绑式结扎在一起,整架桥没用一根钉子。
应美国WGBH制片公司为NOVA专栏制作《中国虹桥》节目需要,由上海东方明珠国际交流公司承办并委托同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桥梁设计分院设计,青博古建园林建筑有限公司施工,与一九九九年十月三十日竣工。特立此碑,以示纪念。
游船码头就在“颐浩禅寺”旁的第一座桥是普庆桥旁
金泽普济桥建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清雍正初年重修时加置石栏,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上海地区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石桥。
石桥为单拱圆弧形,长26.7米,宽2.75米,拱跨径10.5米。桥体坡度平缓,桥面较窄,具有明显的宋代石拱桥的特征。桥项圈刻有咸淳三年题刻,拱圈内券石上镌刻莲幡状,有“咸淳三年”等题证,现已模糊。
普济桥的建桥设计,很有讲究,它的拱圈砌置,与河北省著名的赵州桥相同,它的石料,与上海松江县方塔公园内的望仙桥相同,桥石多为紫石(故俗称紫石桥),宋代江南石桥以紫石居多,当雨过天晴时,桥面晶莹光泽,宛如一座用紫石镶嵌的宝石桥。此桥历史久长,后世又多更换,桥体杂以青石,花岗石等石材。桥两侧置栏板,两堍均有引桥,现已不完整。
金泽普济桥有“ 上海第一桥”之誉,于1987年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并已列入《上海辞典》、《中国名胜词典》条目。
站在桥上展望着普庆桥
展望两边的景色
遥望放生桥,重污染天,逆光拍摄有层雾。
,
放生桥位于金泽镇南端的放生桥始建明代,公元1628年重修。放生桥在如意桥之北,约50米处,因桥下有放生河,故称放生桥,又因桥堍有总管庙,故也称总管桥。
此桥系单孔石拱桥,桥长25.2米,桥高4米,在明清以后多次重修。桥石采用花岗石和青石,质地较坚,桥柱上刻有楹联,清晰可认,系后来修建时所加。楹联曰:“桥连如意接康衢,水出湾潭通秀。”表明此桥连接如意桥,通向康庄大道;桥下清水,流向淙淙小河。这副楹联既写出如意桥的气概,又写出如意桥流水美丽清秀。古人的楹联,抒发了热爱古桥的思想感情。现在,此桥保护完好,仍为水乡的重要交通工具。1994年被列为青浦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对象。
总管庙。总管是元代设置的官制,总管庙是当地”守郡之生祠",死后为总管神。据《苏州府志》记載,金泽总管老爷系开封人~金元七,是一位公正无私、办事认真的清官,后是地方的守郡,他所管辖的地区人民安居、五谷丰收,后升为随粮官,因管理皇粮有功,受到朝廷嘉奖,人们称之为随粮王。他死后,立庙祭祀,封为总管神。至今,仍香火缭绕,反映了老百姓对清官的崇敬之情。
总管庙占地面积很小,看上去其实更像一个古镇上普通人家的一个院落,供奉着总管神;相传总管老爷一生赤胆忠心,无私无畏,死后由朝廷敕封,立庙祭祀,封为总管神。看上去有些历史了。需要香火钱5元
放生桥对岸下塘街房屋建筑
过放生桥沿着河边小路就到如意桥
放生桥和如意桥是与小路纵向连接的
如意桥在金泽镇南市东胜港口,元至元年间(1279~1294年)建,明崇祯年间(1768年)重修,为镇上最完整的一座单孔石拱桥。桥南堍原有祖师庙,又称祖师桥。
如意桥桥拱倒映碧水,桥拱与倒影虚实相接,恰成一圆形,堪称是金泽镇的一大名胜。
如意桥桥长20.8米,宽3.4米,显得很稳固。全桥石料为一色花岗石,打凿整齐,桥面雕凿盘龙,右端有如意图案,在桥的壁柱上刻有两副对联:其一,相传是地方绅士所作:“顾名思义祖师庙主善为师,前果后因如意桥发心遂意。”这上联是赞美祖师的宗首,是阐说如意桥的哲理,很容易让人理解。其二,相传是明朝军师刘伯温所作:“化险境为坦途千秋如意,赖博施以济众一路平安。”下联的含义正迎合朱元璋的思想,用兵统一天下,化险境为平坦,从胜利走向胜利。治国平天下,靠关心民众,国泰民安。
如意桥上看两岸街房屋建筑
如意桥桥下有家如意面,这是进了古镇看到第一家商户,但没有开门
迎祥桥在金泽镇南市梢。桥在元代至元年间(1335~1340年)建。明代天顺年间(1457~1464年)和清代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两次修建。桥为六柱五孔梁架式石桥,中孔跨径6.35米,左右二孔为5米,再二人尽间为4.3米,全长34.25米,宽2.14米。
其构造形式颇为独特:用长青石5块并列组成石壁式桥柱四条立于水中,形成五桥洞。石壁顶面横置石盖梁,梁面琢有半圆形凹槽,以稳固地搁置五根25厘米粗的楠木梁,上部桥面结构由砖木组成,在楠木梁上横铺枋板。
枋板上密铺用石灰糯米拌浆砌成的青砖,形成砖体桥面。两侧采用水磨箩底砖覆贴,既可保护木梁,又增加美观,还能起到压重稳固作用,桥面两坡有踏级。因为元代蒙古族以骑兵著称,经常要疾驰过桥,所以迎祥桥桥面铺砖无桥阶、无桥栏。
迎祥桥纵向坡度和缓,整座桥体略呈弧状,横跨水面宛如长虹卧江,颇为轻巧。因此,“迎祥夜月”被列入金泽八景之一,有“月印川流,水天一色”之胜。同时伴以精巧的桥面造型,在全国堪称罕见。这在桥梁建筑技术上被“连续简支梁结构”。元代已能应用这种原理造桥,比西方要早数百年的历史。
金泽镇人民政府在保护古桥,作出了努力,在桥南一百米处,建造了一座大型水泥公路桥。一般的载重过桥,均走公路桥,以减轻历史古桥的负荷,大型水泥公路桥旁的景色
在迎祥桥的东南面,另辟园地,建造古亭,栽种树木花草,俨然是个小花园,供游者赏景休憩。
古亭上有对联一副:“虹影环空如入画,水天一色合吟诗”。赞美古桥景色优美,充满诗情画意。1979年,迎祥桥被列为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
过迎祥桥到下塘街,古风犹存的水乡古镇,与旨在传承中国传统工艺设计的金泽工艺社,在相互选择中结缘于历史与未来的虹桥上。2018年6月5日的阿坝州文化扶贫现场会上,上海金泽工艺社社长梅冰巧(香港人)女士获颁“非遗贡献奖”。
金泽工艺社,占地七十余亩,在几个废旧工厂的基础上,历经十多年的改造、建设,已经拥有包括若干个仿古建筑与陈设风格的故居、会所。这里原来是一片废旧的工厂区,占地面积颇大,上海金泽工艺社社长梅冰巧(香港人)女士花费十多年时光,逐间楼房改造拆建,打造出这个古典庭院。而今呈现在眼前的一切,是如此优雅精致又深具艺术内涵。
金泽成善坊下塘街上"普善坊"外貌
下塘街看上塘街
下塘街看如意桥
这里要走一段南库巷
巷中一家茶馆,貌似老厂房改了
下塘街民居墙窗古色古香
下塘街上幽深的小巷
巷边小菜园
缝纫机厂旧址。前身是上海市劳动局第四、第五技工学校,六十年代中期建于金泽镇,承担军工配套产品生产,是"备战备荒为人民"、"要准备打仗"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历史任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企业按照上级规定,停止军品生产,后开发民用产品生产,易名为上海缝纫机工模具厂。工厂占地7.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列为不可移动的工业遗存。
陈家仓庫。房屋建于民国初年,坐西朝东,砖木结构,总面积为175平方米。解放初期,金泽人民政府以陈、陆两家大屋为基础,建立金泽粮食仓库,因此地面积大,空气设备条件好,储粮多,粮食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
2004年被公布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陈家碼头,位于陈家仓库朝东正门前,便于陈家仓库粮食运送。2017年2月为青浦区文物保护点。
在下塘街沿河观看上塘街临水栅一景
离富皇桥不远的北胜浜街上,今天依然存在的“府隍庙”,庙前建桥,倒是符合了金泽“庙庙有桥,桥桥有庙”之谚。据介绍:金泽府隍庙在金泽北胜浜南岸,也叫府隍行宫,因金泽当时,隶属松江府管辖。此庙在松江,就称城隍庙。 这府隍庙由于年久失修,在50年代,府隍老爷塑像和刘成师塑像被毁,至今庙屋还在,一部分住进了居民,但已破落不堪
大门前那一对又似喜笑又似威严的石狮,经修复以后,移居在新建的颐浩寺山门前,这对石狮成了金泽府隍庙悠久历史的见证。
耶稣堂
穿过富皇桥就可以穿过金溪路,富皇桥它是完全新建的拱桥,因为看历史上这里是没有任何桥梁的,桥名的来源应该是它桥头的“府隍庙”了,只是不明白为何两字全部采用了谐音。
在下塘街距离金溪路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古朴典雅的石桥(天皇阁桥)。这附近有很多春秋时期要离和三国时期甘宁的传说,可见金泽镇的历史悠久。天皇阁桥是金泽唯一的三孔是拱桥,始建于明代,因为桥北堍有天王庙,又称天王桥。
初 建于明代(1698年),清康熙年间按原样重建眯三孔连拱桥,桥的正中有石刻如意图案,并有浮雕“轮回”“宝幡”“连座”等多种佛教图案,拱圈石内侧有八仙吉祥图案,桥的楹柱上刻有“南无阿弥陀佛”等字样,这是典型的佛教文化,能在整座古桥上体现。
天皇阁桥桥身高大,仅次与朱家角的放生桥,是江南少有的三孔连拱石桥,中间一个大孔,两岸的小孔按桥的比例缩小,既美观又便于舟萁和泻洪。天皇阁桥于1994年被列为青浦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桥上的石狮子个不相同
与上塘街的塔江桥遥遥相对。
在天皇阁桥与万安桥之间的金泽下塘街上,有一座挂牌的老建筑——许家厅,是青浦区2004年公布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这个许家厅开着门,门口一老太太坐着,我们问:你好,可以进来看看吗?女人很爽气的说可以进来看,于是我们就大胆走进别人家了。
外表简朴却是含有厅堂的四进大院
许家厅建于清代,坐西朝东,砖木结构,总面积426平方米。许家厅保存最为完好,靠街建有小屋数间,是堆物和男佣居室。过街便是正门,六进建筑。堂楼后是后河,有小桥,过桥是花园和祖坟地。整个居室,从前河(市河)到后河,纵深60余米,大小居室100余间。
许家厅:第一进是墙门屋;第二进天井,天井门的上方砌有水磨方砖,砖上雕刻禽兽、花卉,栩栩如生。过天井是茶厅。第三进是仪门,翘角屋脊,檐下有“春华秋实”四个大字,旁有备弄,以便女眷进出;第四进又是天井,过天井是大厅,大厅方砖铺地,高约7米,深10米,宽6米,大梁偏园,月梁庄重,方形椽子,内桩园粗,底垫石鼓,整个大厅略呈正方形,大厅正中有“行素堂”三字的大匾,气魄宏大,供庆典礼仪式或接待贵客之用;第五进内天井,左右两边为内厢房,是堆放用具和女佣居室;第六进是堂楼,属内室建筑,装饰精美,底层木地板,堂楼上下门窗精细,是主人的书房、居室及女眷学习针线的地方。
其中大门,门柱贴有大方砖,上方却是引来屋面青瓦直接遮盖,与仪门头的风格大相径庭。
大厅中雕梁画柱极尽豪华
础石上的雕花
万安桥位于上、下塘北市梢,横跨市河,建于宋代景定年间(1260-1264年),比普济桥还要早几年,“金泽四十二虹,万安为首”。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并立碑勒石。该桥为单孔石拱桥,长29米,高5米半。原来桥上有亭屋,故也称亭桥。
此桥的结构、造型和用石,与镇南的普济桥基本相同,两桥同跨一河,南北相望,称为姐妹桥。万安桥栏石,云纹雕刻非常讲究,刻工手法如同颐浩寺大雄宝殿前的“不断云”石栏,云纹连绵,变幻无穷,万安桥的悠久历史和建造工艺历来受到重视和爱护。
据说当时两位文艺青年登桥吟诗,一位曰:“万世安祥,风调雨顺。”;另一位曰:“万民安业,五谷丰登。”遂取名“万安桥”。古时万安桥桥东堍有佛国亭,桥西堍有财神阁,一桥挑起两座庙,古称“桥挑庙”,在江南古镇中并不多见,可惜石桥两堍的庙宇和桥上的亭阁早已不存。
万安桥栏石上雕刻有云纹,云纹连绵变幻。金泽万安桥1959年被列为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是金泽极珍贵的古桥。
桥上观看金泽塘临水栅一景
与天皇阁桥遥望相对的塔汇桥近景。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重建,为单孔梁式石桥。
桥畔原有圆通庵,规模很大,香客不绝。在塔汇桥与圆通庵之间还有著名的"一塔",原为古镇的闹市中心。随着历史变迀,庵与塔已毁,只剩一座桥,几经修复,从原来的石孔桥变为了水泥板桥。
状元楼茶馆店。此店远近闻名,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青年时期也曾到状元楼喝茶。大革命时期,陈云带领徐勖等革命青年到金泽开展革命活动,在状元楼茶馆宣传农民革命运动,斗争不法地主。陈云还在圆通庵召集全体工人、店员等宣传上海工人运动,讲述顾正红烈士的英勇事迹。金泽后来又有很多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许崇道参加延安革命大学学习,路义乾参加了抗曰部队。
塔汇桥遥望相对天皇阁桥
位于金泽最北端的林老桥,建于元代(1264~1294年)明、清两代重修,单孔石拱桥,因桥北对着关帝庙,故又名关帝桥,桥长24米,桥高4米半。因年久,桥面青石十分光滑,桥身保养较好,显得古朴典雅。此桥是一位叫林青的老人出资所建,为纪念这位老人,故称该桥为林老桥。
这座古老的林老桥,经历了600多年的悠悠岁月,横卧古镇,精神抖擞,1994年被列为青浦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古老的林老桥,有着无数的名人,有着无数动人的历史故事,唯有林青的师德和陈莲舫的医德,常为金泽乡民所传颂。
林青,元代金泽人,官至宣慰使,好学多智,为人谦恭,家多藏书,为金泽造桥、建庙,倾囊而为,对建镇作过重大贡献,重建杨爷庙,重修万安桥,他亲笔作词,题写碑文
推荐阅读
corain君君4.8千11
啟明視角2.2万22
L行色匆匆2.2万16
lilith991桑桑5.9万20
彪标1.2万24
ivy 段静如4.0千13
小熠爱旅游4.1万18
盛开之夏沫suri4.7千11
折腾的小肉团4.4万12
小-新-星6.3千12
溪边薰衣草5.2千20
魔都爱吃喝玩乐的十一1.6千0
_m13****26338.6千12
ivy 段静如3.4千0
折腾的小肉团6.8万12
鱼老蓓4.6万59
L行色匆匆7.2千14
蓝色的郁金香882.7千12
sally冰冰8.0千11
快乐的紫馨6.2千10
魔都爱吃喝玩乐的十一5.7千22
魔都爱吃喝玩乐的十一2.9千0
Joanna王2.2万14
魔都爱吃喝玩乐的十一6.4千22
L行色匆匆7.1千15
彪标2.8千8
彪标2.8千7
蓝色的郁金香882.4千12
折腾的小肉团6.3万19
秋趣3.6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