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浙西南廊桥之旅
松阳、庆元等6地

浙西南廊桥之旅

出发时间

9

行程天数

12

人均花费

3.5千

和谁出行

和朋友

其实,很多年前就去过泰顺和丽水看到过廊桥,只是以前没有仔细看,也没有系统了解廊桥。想作廊桥之旅由来已久,攻略也做好很长时间了,这次与冯兄、王兄说起此事,两位老兄也大发兴致,故避开节日高峰成行。此行计划安排12天左右,以探访处州、泰顺廊桥为主,顺带看一些古村落,途中因行程设计,也将路过福建寿宁。

第一站选定的是缙云壶镇。壶镇位于缙云县东北部,乃“三市四县”交汇腹地,历史悠久,唐朝时就有了集市,是浙中南重要的商贸集散中心,唐武周年间缙云设县后,划归缙云县。壶镇设镇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是北宋时期,时称胡陈,与“九龙”、“孝顺”(金华)为浙中南三大古镇。

冯兄有大学同学应先生是壶镇人,彼时恰在壶镇,热情相邀一聚,于是乎约定在千年古寺九松寺碰面。九松寺又名资圣法苑,属净土宗道场,该寺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后晋开运元年(944年),历经多朝兴废于清嘉庆廿二年(1817年)为僧人秀峰重建,使得寺庙一度香火鼎盛,僧侣人数多达百余人。

寺院门不大,进入后却别有洞天,以山而建,层阶而上、金碧辉煌,可见香火旺盛。应先生与寺院管事相熟,故带我们见了两任主持,结果惊奇发现,此寺居然全是女尼,很少见。

用过九松寺的素斋,应先生带我们去了百廿间。“百廿间”因潜明水库修建整体从库区松岩村变迁至壶镇团结村,是丽水市目前发现最大的清代古建筑。据《胡氏宗谱》及存匾记载,清乾隆年间建造,为胡景敦所建。建筑主体长70米,宽58.5米,总面积4095平方米,一重中门、四重边门一字形排列。从正中一扇大门往里延伸,整幢屋子分前、中、后三个大天井,层层递进。每个天井都是鹅卵石铺就,并排列有规则的花纹如福鹿、掌扇之类。在三个大天井的左右两侧各有四个中天井、四个小天井。屋内通廊纵向四条,横向三条,实际有屋90间。原来,民间的“百廿间”只是一个虚数叫法。

现在的“百廿间”各处厢房均已为根雕、古玩、字画、非遗、养生茶、奇石、翡翠、麦秆画、汉服、轩辕黄酒、戏曲文化、十里红妆婚嫁民俗馆等乡村文化的展示地。游览间巧遇当地书法大家江南山人,获赠“室雅兰香”横幅,荣幸之至。

到了壶镇,岩下石头村是必去的地方。岩下村村民以朱姓为主。据《朱氏宗谱》载,始祖朱国器公在五代梁太祖期间,曾任山东淄州刺史,后贬至温州永嘉任司户。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朱国器次子朱时周游猎至括苍,乐其山水秀奇,从温州迁徙卜居南田村。明建文三年(1401年),朱氏18世孙朱谨之转徙岩下村,依百丈岩而得名。

刚到村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的石拱小桥,在青苔和藤曼的包裹中静静地守护着流失的岁月。

走在村子的石板路上,翠绿的竹林映掩着满眼石头堆砌的房子,寂静中只偶尔会有老人踯躅而行,连村里的小黄见了生人也懒得站起,瞥你一眼继续蜷缩檐下酣睡。

听说村后山上有瀑布,瀑布边有一家咖啡馆,于是便沿着石阶往山上爬,沿途溪流淙淙、翠竹摇曳,溪中怪石嶙峋,充满野趣,虽然瀑布不过是一道细小涓流,但瀑布旁茅草搭就的咖啡屋却给此处平添了几分韵味,可惜我们来的太晚,咖啡屋关门了,甚憾!

晚餐安排在名为小桥流水的民宿,家常做法的土鸡、溪鱼和卤水豆腐等鲜美之极。虽然山村地处高山僻壤,但随着乡村旅游开发,精品民宿也有不少,村头巷尾不时见到村民自制的腐乳、笋干等农产品摆放路边,游客可自行扫码购买。

夜宿壶镇,乘兴去观夜景,壶镇不愧是丽水市人口最多的乡镇,规模堪比县城,夜晚灯火辉煌,热闹非凡。

到了老街,游客不算多,大抵是国庆高峰过去了吧,虽说也是修旧如旧,但依稀中壶镇以前的味道还在,繁体字的供销社匾额、生活着的清代吕氏九进厅、年代难考的双眼井......

清晨起来,步行700米,来到好溪旁的贤母桥。贤母桥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现存《贤母桥,吕蔡氏建》、《三桥碑记》、《书贤母桥碑后》碑记,立于贤母桥西桥头,碑文主要记载壶镇大户吕载扬兄弟子侄听命吕蔡氏母遗嘱,建造贤母、继义、竞爽三桥,叙述乐善好施的事迹。贤母桥为联孔石拱桥,东西走向,是台婺交通孔道桥梁之一。原桥长67丈,宽1丈,13孔,后经两次混凝土灌浆加固和拓宽改建,桥拱用条石平置纵联砌筑,桥面两侧设石望柱、拦板,现桥长137.4米,宽6.8米,高7.8米,孔跨8.55米,观之非常壮观。

观桥毕来到镇上一家丽水非遗烧饼铺----缙云烧饼(丽水山顶店),缙云烧饼制作技艺源于明朝初年的壶镇,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缙云县最著名的传统美食,主要工具为“烧饼桶”,燃料用“木炭”,取五花肉切成肉糜,肥瘦相间和菜干混合,撒上葱花,馅料里的猪肉红里间白,菜干褐中呈黑,葱花嫩,再抹上一层薄薄的麦芽糖浆,撒上黑芝麻,当炉内温度达到230℃时,迅速贴胚烤饼。约莫3到4分钟,饼身金黄,浓香四溢,焦香可口。烧饼馄饨是个绝搭组合,壶镇馄饨不但皮薄馅大,绝的是撒上一些炸脆的馄饨皮碎,更添风味。

今日计划从壶镇出发,途径河阳古民居到松阳的松庄村、酉田村、上田村,最后住宿杨家堂村,主要看古村落河阳古民居离壶镇只有30多公里,40分钟的车程很快就到了。河阳村始建于公元933年,号称“烟灶八百、人口三千”,是个有着1100多年历史的古村庄,水系、道路基本保持着元代村庄设计特色,有十大宗族庄园式建筑,有宋代古刹福昌寺、元代八士门、十座古祠堂、五座古庙宇、百栋旧第共1500余间。河阳村民94%姓朱,唐末僖宗年间朱氏始祖朱清源、朱清渊兄弟为避五季之乱自河南信阳隐居于此,为使朱氏后裔不忘祖宗之本,取河南信阳各一字而名“河阳”。

进入村口,有一片巨大的广场,有村民正在晒谷,场上竖着6个大鼓,河阳古民居五个大字和徽标格外醒目。

游走在村里保护较好的徽派古建筑群中,观赏历代遗留的砖雕、木雕,感叹古人工艺的精湛。

不一会来到村中心一处池塘,此时太阳有些高了,水面倒影着一整排白墙黑瓦的马头墙,甚是壮观,映衬出老旧木门上星点红色的“福”符尤显强烈。

最后逛到了元代河阳最著名的建筑“八士门”。 朱氏历代祖先以耕读传家,人才辈出,宋元两代曾出八位进士,形成“义阳诗派”,相传“八士门”就是为此而建。“八士门”前还有一对无头的石狮子,石狮乃朱元璋所赠,取名“稀罕”,意指河阳一村出了八进士实属稀罕,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八士门内见一茶铺,一行人入内解渴,店铺不大,陈设很有味道,以当地绿茶和红茶为主,也摆放了云南普洱。店主是位当地年轻人,老婆是云南人,有个可爱娇小的女儿正趴在茶桌上吃馄饨,见陌生人进入有些警惕地看着我们,跟她逗笑说要分她的馄饨,抱着小碗连连摇头,惹来大家哄笑。店主边为我们泡了两泡不同的红茶,边说他山上有茶园和茶厂,此地今年才开铺面作为与客商洽谈和产品展示用,我问喝茶如何收费,他答喝茶不要钱,关注他的公众号帮忙传播就行,甚有商业头脑。

出了店铺离开河阳就直奔松阳而去。第一站来到松庄村,已经开发的很好,最出名的估计就是村里那座网红打卡的石桥了,天气真是有点热,居然又有30度,躲进桥边咖啡店来上一份冰的双浓缩拿铁,这才有了舒爽的感觉。

原本计划要去酉西村和上田村,但听咖啡店主说没有比松庄更有特色,加上时间也已经下午3点多了,故而临时决定放弃两村直接去今晚的住宿点杨家堂村。

我们订的农家乐在村口外公路边,步行5分钟就能进村,比村里面的精品民宿性价比高了不少。办理入住后,一行人进村游览,村庄坐落在一座环形的山凹中,左右两翼山峦环抱,20多幢土木架构的清代民居沿着山坡一级级向上延伸,在视野中展现出一个巨大的建筑立面。村口两颗500岁的樟树在高低错落的马头墙辉映下格外古朴沧桑,见证着宋氏家族360多年的变迁。

“金色布达拉宫”是杨家堂村的别号,也是网红的原因,我们穿过村子小道,经过小学旧址,来到村子对面的最高处,在观景亭中静候那落日照耀马头墙的金色。等候中与一对同样在亭中等候的夫妻聊天,他们是杭州人,比我们早些天出发自驾游的,很巧住在同一家民宿,缘分呐!

随着太阳慢慢降下,光线越来越柔和,对面村子泥黄的墙面逐渐变得金黄,美轮美奂。

清晨,又去村里转了转,几乎没有人,路上有几条田园犬在玩耍,村口的小茶园,一对老夫妇在采茶。 

今日计划再看松阳的西坑村、平田村、陈家铺村和界首村,原本还想去一下遂昌长濂村,因时间问题放弃了,回到松阳县城去看了石门圩廊桥。 

现在山区的道路都修得很好,基本都是柏油路面,行车穿行山中很是舒服。西坑村始于明代,位于松阳和武义两县交界处,坐落在海拔640米的山顶台地上,村子有一条北宋的松宣古驿道,至今保存完好。头上骄阳毒辣,匆匆看了村里的民居,较为普通,遗憾未能见到云雾缭绕的美景。向村民打听是否有廊桥,指曰沿着古道下山即可,一行人在已人迹罕至的古道上向山下行进了半个多小时,才堪堪到半山腰,隐约听见峡谷中溪流的水声,路边草丛树枝上有各种驴行俱乐部经过结的丝带路标,几人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加上古道出现分叉,于是决定放弃。

车行至号称“云上平田”的平田村,村中都是黄墙黑瓦的夯土泥房,穿行其中未感觉比阶梯式的杨家堂漂亮,大抵要出村找个高处看才美吧。倒是村口一颗参天巨柏着实让人惊艳,历经岁月沧桑的枝干上长满了苔藓,另有一种韵味。

下一站是陈家铺村,是号称“小布达拉宫”的网红村,游客明显多了很多,商业开发气息浓厚,就我个人感觉未必很好。本想在一家咖啡屋搞一杯冰咖啡排解燥热,结果点了个双倍浓缩的居然淡而无味,黑店啊,转到大名鼎鼎的先锋书店再买一杯,书店小妹抱歉的说没有冰块,我拿着刚刚喝完冰块尚在的杯子跟她说这里有,哈哈哈。 

悬崖上的先锋书店创立于1996年,是用50多年前村里修建的村民礼堂改建的,布局朴实精美,西南向的台地上增加了3米见方的体量,作为书店的休憩和观景平台,可以一览村内的山峦风光,曾多次入选国际媒体世界最美书店,确实不错。逛了一圈之后,觉得书店文创的黑色咖啡杯有点意思,果断买了一个。 

离开陈家铺村驱车到了松阳县与遂昌县交界处的界首村,一条千年古驿道呈东南—西北走向贯穿全村,道路两旁清代建筑风格的刘、张二姓氏宗祠、禹王宫、牌坊、古店铺、客栈、石拱门、震东女子两等小学堂等保存较为完整。村子整洁清净,公共设施完整,当天恰逢村里举办重阳节活动,中午请村里老人午餐聚会后,下午就搭台唱越剧,其乐融融,就是感觉几十位老人坐在大太阳底下看戏会不会太晒了点,哈哈。

离开界首转回松阳,来到横架松阴溪的一座独特廊桥-----石门圩廊桥,说到独特只因其不是老的木结构传统廊桥,前身是建于1974年的无筋无肋混凝土双曲拱桥,2012年底几乎废弃,2016年松阴溪景区建设才给此桥带来生机,由北京DnA建筑事务所接手了这座大桥的改造。采用木装配结构,廊桥沿着263米的大桥展开,在桥拱处廊顶开放,呼应大桥的结构韵律,也形成线性路径上光影交错的节奏。桥中央放大的平台,保留了上世纪70年代建桥时的石刻栏板,桥的照明设计拿下第36届国际照明设计奖。可惜我们去的是白天,未能一睹夜晚灯光风采,也没遇上周日热闹的桥上集市,留点遗憾。

廊桥边是始建于明朝的午羊堰,气势宏大,是松古灌区的一处历史遗存,至今仍发挥着“通借圳基”引水灌溉作用。

晚餐后逛了松阳老街,结束一天行程。

第四天算是正式开启廊桥之旅。一大早被宾馆隔壁的松阳茶叶市场的嘈杂声吵醒,便起床去转悠了一下,原来今日刚好农历初十,茶叶市场逢五逢十开市,绿茶区最大,红茶区略小,里面热闹非凡、茶香四溢,一包包60斤装的茶叶摆满交易区,还有主播正在摆茶台准备直播的。

浙江传统以前以喝绿茶为主,松阳是茶叶的重要产区,有松阳银猴、松阳香茶、松阳红茶、银猴龙剑、银猴白茶、银猴山兰等系列产品。在红茶区看到一位大叔摆了两大袋红茶,一袋上写着无糖二字,边跟他闲聊询问,原来另外一袋是加糖的,为了迎合茶客的口味而添加的。大叔边上是位蓝姓女摊主,她的茶明显等级更高,本想买几斤,可惜她今天未带散装的,只能大包60斤卖,所以就跟大叔买了几斤无糖红茶,实在是便宜,30元一斤,性价比极高,在市场对面店铺买了自封袋自行包装。

离开松阳,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来到玉岩镇,普济桥就坐落在村口。此桥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清雍正年间修缮,系两孔石墩伸臂木梁廊屋桥,桥长26.5米,宽5.5米,孔跨6.5米,明间为明代原物,天花藻井用“卍”字斗拱承托,极具特色。 

离开玉岩来到龙泉市城北乡东书村与遂昌县垵口乡坝头村交界处,遂龙桥横跨坝头溪连接两村。此桥始建于清初,民国十三年(1924)重建,桥系一墩二孔木构廊屋桥,桥长29.6米,宽4米,跨溪17.5米。明间南侧设佛龛,龛边柱联“香阁峙中流花雨涵敷蒙遂造,长虹起天末星河横贯入龙渊”。

济川桥在东书村村尾,清光绪十五年(1889)建,为一墩双孔木梁屋桥,跨溪23米,桥长32.32米,宽4.32米,屋面单檐双坡顶,中部三间为重檐歇山顶,当心间南面设神龛,供真武大帝。

下一站是永庆桥,在溪下村村口驻车询问一位大哥后,我们沿着村道穿过荒草淹没的小道,在村尾僻静荒废处看到了静卧白雁溪的永庆桥。此桥建于清代晚期,系单孔石拱廊桥,净跨15米,桥长43.33米,宽6.18米,桥屋13间。当心三间重檐,明间设神龛,供真武大帝。

告别永庆桥,来到恩桥村,济恩桥横跨在大贵溪上。此桥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系单孔抬梁式木梁廊屋桥,全长23.05米,宽7.59米,净跨13米。廊屋南侧金、檐柱之间设廊作通道,木构件做彩绘油饰,工艺精美、木雕精细。桥中7间设神龛(桥庙),供观音等,桥庙合一,独具一格。

今天留宿龙泉,订了三江口的苏幕遮江景民宿,导航过去时居然是条步行街,差点进去出不来,只能跟民宿老板详细询问后,绕道过去停在三江口景区门口,步行200多米才到酒店。所幸民宿位置绝佳,风景一流,也就不跟老板抱怨了。

稍作休息,在三江口景区网红的水塔咖啡点了冰咖,信步观赏了三江口景色。今天路程略辛苦,晚上必须犒劳一下,从民宿台阶下来,沿着横跨江口长长的碇步桥,过江找到当地颇有人气的陈家大院,饭店生意好得不得了,包厢大厅都没位置了,只能安排我们坐到办婚宴的宴会大厅,哈哈,算是独享一个硕大包厢吧。

今天准备从龙泉到庆元,一早寻到一处查田馄饨铺,美美地品尝了龙泉的特色美味,果然名不虚传。

驱车来到龙泉小梅镇黄南村,在村西侧,看到了静卧于村落溪流田野之间的古溪桥,第一眼便有惊喜的感觉,桥座石墩厚重,桥身飞檐翘角,桥面鹅卵石拼花铺地,十分精美。此桥俗称花桥,始建于明,原长200余米,分两段,一段为石拱廊桥,另一段为草桥,清道光十八年(1838)遭洪水冲毁,重建石拱桥屋部分,现桥总长51.75米,拱跨8.5米,矢高4.6米。

双溪桥在小梅镇孙坑村,横跨青溪,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建,简支悬臂式木梁廊屋桥,单孔,跨16米,桥长45米,宽4.5米,桥屋11间,中部桥心亭,三重檐歇山顶,翼角起翘,内施藻井,设神龛,非常精美。

半路亭桥在庆元陈边村,始建于元至正年间,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复建,民国三十六年(1947)重建,长28米,宽4.9米,拱跨21.2米,拱高5.2米。中心间重檐歇山顶,南面设神龛,供奉观音像。整桥在青山绿水和黄土黑瓦的映衬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古朴美。

竹口有两座桥,阜梁桥座在镇口,始建于明永乐九年,历经明嘉靖、万历重修和清道光重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因桥墩塌陷而拆除,2011年再次重建,终于又雄跨于竹口溪上,全长76.8米,净跨66米,面宽5米、矢高6.6米,两墩三跨,在庆元廊桥中长度仅次于濛洲桥,为庆元第二长廊桥。

另一座后坑桥在枫堂村,始建于康熙十年(1671年),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修,系单孔木拱廊桥,廊屋顶部略带弧形,在蓝天白云下优雅伫立。

午后来到庆元,先去看了濛洲桥,不愧是庆元最长的廊桥,远观气势磅礴,龙蟠虎踞在松源溪,始建于元至元年间(1264年),明嘉靖5年重建,1986年重修,1992年毁于火灾,2006年再次重建,全长114.67米,净跨80.8米,有廊屋39间,桥两端设桥亭,中设三重檐楼阁是我国现有单跨最长的木拱廊桥。

今天预订的民宿居然在城边一个山坡上,穿过曲折巷子冲上至少20度的一个斜坡才把车停好,起亚的商务车还是软了点,轮胎都冒烟了,把同行之人吓的不轻,哈哈。这个民宿有点意思,原来是一个菌菇研究所,可俯瞰县城景色,环境幽静,院中植有不少大树,店主还在空地搞了一个三角梅花园,非常漂亮。

一行人休整一会边步行探访城内的廊桥。沿着松源溪边休闲公园的绿道,转角处竹坑溪与松源溪交汇口上,出现一座古朴别致的廊桥-----咏归桥。此桥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历经明清民国重修重建,借自然岩体为基础桥台,全长38.75米, 净跨21.50米,矢高8米,中心三间为重檐歇山顶,集亭、台、楼、阁于一体,临石龙潭而立,铁锈色的桥身居然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毫无违和感,融水天一色,宛如山水画一般。

 原本还要寻访袅桥,一位路上大叔知道后双手猛摇让我们别去,细问之下,乃此桥在殡仪馆附近,较为阴森,于是听劝放弃。转到廊桥博物馆,了解庆元廊桥的历史、保护现状及古代建桥的工艺。

庆元是廊桥之乡,不输泰顺,今天我们要走乡串村,领略庆元最美的廊桥和最美的山村。

本来顺序是先到大济村的,结果开过头就先去了五大堡乡西洋村,好在路程不远,先看最美廊桥吧。今天天气很好,温度依然很高,山里空气的通透度很佳,一眼就看到在公路旁蓝天白云下白墙黑瓦的兰溪桥。在路边停车场,我们遇到了此行第一批坐大巴的团队游客,一群上海爷叔和老阿姨,可见兰溪桥的美名。

兰溪桥横跨松源溪,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修,系全国单孔跨度最大的木拱廊桥,全长48.12米,面阔 5 米,净跨36.8米,拱高9.8米,有廊屋19间。当心间屋面重檐歇山顶,南侧设一神龛,翼角发戗起翘,藻井彩绘双凤朝阳和八仙图案。廊屋两端立面设封火墙,引桥设踏跺,踏跺两侧构筑八字墙。 

为避开人流,我们下到溪中卵石堆中观桥,从下往上看桥,气势更是雄伟,大跨度的张力在青山碧水映衬下,散发着遒劲的魅力。 

桥边便是著名的西洋殿,始建于宋咸淳元年(1265),又名“松源殿”或“吴判府殿”,是庆元、龙泉、景宁菇民为纪念“香菇鼻祖”吴三公而建总进深32米,面阔19.4米,占地952.35平方米,久经千年风雨而不颓,照壁、门厅、戏台、中亭和正殿层层叠进,八字形照壁飞檐画栋,重檐歇山钟鼓楼雕梁翘角,正殿的梁、枋、牛腿、撑拱、雀替、斗栱等构件从微小见恢弘全貌,浓郁古朴的玄、赤、青、白四色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成就摄人心魂的美。

本想打探一下西洋村这个古怪名字的来历,结果一无所获,只得放弃。 

回头转到号称进士村的大济,大济就在县城边不远,进入村子寻桥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题额为“名山福地”的卢福神庙,原来此处是浙江省唯一单纯纪念古代医学家扁鹊的庙宇,供奉的卢福神,即是扁鹊。

卢福庙始建于元惠宗至元辛巳年(1341),迄今已有660年的历史,依地势而建,高底错落有致,风格古朴,气势宏伟,结构严谨,保存完整。据史料上记载:是大济吴氏先祖为纪念战国时期的神医扁鹊而建的。扁鹊,原名秦越人,又称卢医,民间尊为卢福神。

据说,神坛上的扁鹊卢医木像,他手足一如常人,能屈能伸,如遇庙会,大济村民便抬着卢医绕村游行,游行时卢医圣像不穿朝服,只穿青衣小帽,令人倍感亲切。后人因景仰这位神医,四时都有人前来拜祭,求医问药,非常灵验,因此八方来朝,香火鼎盛。在香案前还有一个处方号签筒,里面装有100支号码签。这100支签码,大部分都是用药处方,经专家、学者研究论证,确认这100多个处方用药分量适当、具有充分的医学道理。其中有6张无药处方,就是《史记》中记载的“六不治”症: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双门桥不大,却是全国有史料记载始建年代最早的木拱廊桥之一,始建于1049年,明隆庆元年重修,1992年洪水中倒塌,同年12月11日按原貌重建。为编梁木拱廊桥,全长11.15米,宽4.5米,净跨10.2米,矢高5.2米。因大济吴氏始祖吴崇煦的两个儿子分别于宋天圣二年(1024年)和宋景佑元年(1034年)同登进士,时称“一门双进士”。族人为宣扬盛事,于临清桥两端各建一座木牌坊,取“双桂联坊”,形成一桥兼社庙连二坊“三者合一”,即“一门双进士”之寓意,临清桥也改名为“双门桥”。 

甫田桥在大济村尾,桥很小,全长16.50米,净跨9.50米,拱高4.20米,面阔4.40米,始建于宋,历经明万历、清顺治、清道光重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重建,也是全国有史料记载时间最早的木拱桥之一。

从大济出来时间不早了,故而放弃原本打算去的盖竹村坤德桥,直接奔向举水乡月山村。途径岭头乡杨家庄村时驻车寻访护龙桥。与前面遇到的村子不同,此村较为破旧,黄泥土房斑驳失修,在村里遇到村民正在晾晒一种叫槐树花的菌菇,类似平菇,正是上市的时候,穿村而过的小溪正在挖掘整修之中,问起村民此后是否会更好一些,村民却大都摇头不语。

在村尾,见到了护龙桥,为简支木平梁廊桥,气势明显不如拱桥,特色不是很明显,此桥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全长27.75米,净跨7米,高2.15米。

今日的终点是有“二里十桥”的美誉的举水乡月山村,古人诗云“半月烟居半月山,松篁荫翳抱东环”在携程预订的溪岸图民宿却带来了惊喜。

民宿就在村中路旁,门头简洁也不大,开门进去却是艺术气息扑面而至,整体呈现清新简约的美式田园风,随处可见绿植点缀,浅色系的木质家具以及绘有花鸟鱼虫的装饰画让这里淡雅温馨。店主吴先生见我们是嘉兴人,连说好巧,他曾在嘉兴创业生活多年,后来才回乡经营这个民宿,妻子也是嘉兴人,至今哥哥还在嘉兴从事摄影工作,真是缘分呐!问起民宿的装饰,他说父亲是摄影师,影响了一家人从事艺术工作,民宿的照片、绘画和老相机等藏品均出自家人之手,真是不错。

入住休整一会,便步行探访廊桥。首先来到白云桥,桥不大,却倚山势而建,一头以巨石为基,一头高垒石块为踏,高耸在溪流之上,倒是不输气势。桥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为八字撑木纵梁廊桥,长8.34米、宽3.72米中心间重檐歇山顶,檐下设花格窗,内施斗八藻井。

桥的一头便是云泉寺,寺门楹联写着:“云飞有色长生画 泉涌无声永蕴”,禅寺院很小,也较破旧,但寺内的铁钟上铸的“明万历三十二年” (1604)的字样却述说着420年的沧海桑田。

月山最有名的桥莫过于如龙和来凤了,为“举溪八景”中第一景,古诗云:“如龙来凤号两桥,重关交锁东溪腰。月心银汉垂青影,举水金波落绛绡。”

来凤桥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由石拱券、廊屋构成,拱跨15.5米,矢高5米,整个拱券呈半圆形,相当厚实稳重。廊屋全长30米,有廊屋11间,面阔三开间6米,当心间西南侧设神龛,桥面铺设块石,梁架上留有多处“文革”时期的墨迹。桥边遇到村民告诉我们,桥边的石台阶是初建时的原物,廊屋这些都是历代整修过的。

如龙桥应该是月山最美的桥,桥横卧于举溪之上,因其势与后山山脊依稀相连,桥似龙首下倾,故得名“如龙桥”。始建于明初,现桥修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全长约28米,宽5米,设廊屋九间集亭台楼阁于一体。此桥一改常见的对称形式,在东端建三重檐歇山顶钟楼,如龙首高昂,精美异常。桥中佛龛上额悬挂一木匾,上书“如龙桥”三个遒劲大字,相传为当年名士吴懋修的儿子、8岁神童吴之球所书。据说如龙桥雄伟壮观,全桥竟未用一枚钉子。

步蟾桥是月山村最壮观的桥,单孔石拱雄跨举溪,静静伫立在空旷的田野之中,此桥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民国六年(1917)重建。拱券半圆形,跨16.4米,矢高8米。廊屋长50.2米,18间,面阔5.2米,当心间和东西桥头各一间重檐歇山顶。当心间施八角藻井,内设神龛。

回程路上,看到了迄今为止最小的一座廊桥,孤零零在田野之中,这座袖珍廊桥叫做秆谷桥,是月山村现存的五座廊桥之一。

今日要赶赴泰顺,途径福建宁德寿宁,顺便看看那里的廊桥。早上起来,就看见民宿主人家一位老爷子提着至少装4瓶开水的炉子在生火烧水,早餐时跟吴妈妈聊天时得知是他公公,吴老板的爷爷,今年97了,非常清健。看到餐厅墙上挂着央视采访月山村春晚的照片,吴妈妈指着照片里的自己说,那台村里的春晚她是总导演,真是牛! 

告别月山村,沿着山路往寿宁方向行进。经过一段艰难的修路坑洼路段,在龙溪乡鱼川村寂静的山谷中,看到了静卧着的垅桥,横跨兀立于溪流两侧的巉岩上,四周山峦黛影倒映于水面,加深了水色,静静的水面呈现出铜锈般的幽绿。此桥始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全长22米,净跨11.8米,地势十分险峻。

在龙溪乡路上遇到一座新建的龙栖桥,跨度较大,很有气势。

出了龙溪就进入福建寿宁境内,原本印象中车到福建别别跳,结果大吃一惊的是,寿宁的山路修得比浙江更宽,开着更爽,简直刮目相看。沿着207省道,不一会就来到寿宁下党乡,刚进入村口停车场就被震惊到了,无敌的风景加上整洁完美的村貌,妥妥的网红打卡地啊。

村口夹着溪流的险要处,当空横跨着当前世界现存单拱跨度最长的贯木拱廊桥---鸾峰桥,又高又险,因外形酷似带动双峰腾飞的巨鸾,而得名“鸾峰”。始建于明代,于清嘉庆五年(1800 年)重建,1965年修葺,是下党乡下党村的标志建筑。全长47.6米,宽4.9米,孔跨37.2米,桥中心间用如意斗拱叠梁成八角藻井,桥中神龛祀临水夫人。

10月中的天气依然炎热,本想村中闲逛时买杯咖啡解乏,结果一直没有找到,看到停车场边上一家鲜红色门头、上书“下党红”的茶叶店,便进去喝茶解乏。一位白净清秀的美女为我们边泡茶边讲解,喝了两泡茶后一行人也采购了一点特色红茶,还加了店里微信公众号,总不能让美女白幸苦吧,哈哈哈。

因行程原因,决定放弃原本芹洋乡的张坑桥、长濑溪桥,直接去了犀溪乡。 

升仙桥在犀溪乡仙峰村,建于清道光年间,旁与建于康熙年间之永乐宫紧靠,因地处村之水尾,且桥宫相连,里人称之为水尾宫,亦称宫桥头。

福寿桥在犀溪乡犀溪村南,廊桥始建时间不详,明朝重建,清乾隆年间遭水毁,嘉庆十九年(1814)再次重建,长40.7米,宽4.9米,孔跨32.8米。桥高水位15米,从桥下观之还是很有气势,桥正中东面设有神龛,中祀观音,右祀大帝,左祀临水夫人。桥旁溪边有座规模较大的观音殿,我们去时刚好有位身披绿色道袍的道士在大殿做法事,击磬摇铃、禹步翩翩,很是好看。

泰顺县城几乎与寿宁接壤,进入泰顺后先去了毓文桥。

毓文桥始建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桥不大但却非常雅致,全长23米,宽4米,单跨7.6米,有桥屋6间,三层楼阁,二楼为文昌阁,楼阁飞檐翘角,桥体匀称,造型别致,桥身的两边不是用木板侧封,而是做工精细的格子木雕,更显精致细腻,伴着古松、溪水透出古朴文静。桥的一头连着太阴宫,供奉的太阴圣母即为陈靖姑,俗名陈十四娘,又称“临水夫人”,浙南、福建、台湾等地信众众多。

三条桥离毓文桥较近,但要看到却不易。导航到溪头村,村口巧遇年轻村官,答曰三条桥不在村子里,要沿着山路开到底,于是出村继续盘旋而上,到了山顶路的尽头,只有一户人家,男主正在屋边地里干活,询问之下,让我们沿着石头古道一直走。貌似松宣古道的场景重现,一行人踏着杂草淹没的石道蜿蜒向下大约20分钟,在转角豁然处,远远看见三条桥孤寂地飞跨在山涧之上。

三条桥是泰顺县文献记载历史最早的桥梁,因古时由三条巨木为主梁跨溪架设而成,由此得名“三条桥”。始建于宋绍兴七年(1137年)九月十三日",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据《分疆录·建置·津梁》记载“三条桥在七都,此桥最古,长数十丈,上架屋如虹,俯瞰溪水旧渐就圯,道光间里人苏某独力重建,拆旧瓦有贞观年号”,据此有人猜测三条桥可能建于唐代。三条桥为叠梁式木拱廊桥,长26.63米,宽4米,离水面高10米,建桥屋11间,明间五架柱梁,柱头有蝶形莲花瓣头拱座。

桥有水才显灵气,可惜遍地小水电,破环了横溪的水量,枯石空谷更使得三条桥格外得落寞。

离开三条桥去往今天留宿地三魁镇路上,遇到了一座新建廊桥---西洋桥,这是第二次遇到用西洋为名的,甚是奇怪,虽然桥的工艺还不错,但因是新桥,拍照留念后径直去看三魁镇边的永庆桥。

永庆桥为伸臂木平廊桥,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全长33米,宽4.5米,离水面高8米,桥面建廊屋12间,中间为二层重檐楼阁,供奉观音菩萨,内设扶梯,屋面回翼角高翘,造型雅朴,屋顶四周白镶边衬着青瓦,中间双龙戏珠造型。

有时候运气确实很重要,原本计划住宿在薛宅桥边的民宿,预订时看到另一头的秀溪民宿较新便订了,入住时老板跟我们说他们家刚年前重新整修,并安装了电梯,是镇上唯一一家有电梯的民宿,哈哈,省了很多提行李上楼的幸苦。 

休整一会准备晚餐觅食,民宿老板热心推荐了镇上当地人喜爱的餐馆。得知我们此行看桥,便跟我们聊起就在边上正在新建的一座大廊桥,说此桥为镇上一懂手艺的人一力发起并执着修建了好几年,感动民众纷纷解囊相助,已投入超千万,周围连廊为政府出资,该桥虽未建成,却已经拿到吉尼斯大世界证书,很有故事的桥。

清晨起床沿三魁镇主街寻觅早餐,吃了一顿广式肠粉,顺便去看薛宅桥。

薛宅桥系贯木拱廊桥、叠梁拱式廊桥,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后多次重建都毁于水患,清咸丰六年再次重建,至2016年9月15日被“莫兰蒂”台风洪水冲垮,2017年将打捞起来的桥构件修旧如旧再次重建。全长51米,宽5.1米,单跨29米,离水面高10.5米,建桥屋15间,单檐,桥头坡度30米,拱矢斜度较大,造型古朴独特,气势雄伟壮观。

从民宿退房出来,先去了刘宅“仙洞虹桥”。在村里飘着“汉”、“刘”旗帜的刘氏宗祠边与村民聊天,都说是刘邦后代,可惜门锁着没钥匙,无法进入一观。

刘宅桥明始建于永乐三年(1405),先后经历三次大修,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重修,仍保持明代建筑构件,全长24.8米,宽6.15米,跨径9.2米,离水面高3.5米。桥屋两层八开间,两侧尽间为重檐楼阁,歇山顶,二层重檐、错落有致的屋角和高翘都展现出其超越其他屋式木平桥造型的精巧别致。

考虑到这些天碇步桥已见过多次,故而放弃仕阳镇,直奔接壤福建柘荣县的龟湖镇。

在龟湖镇中心廊桥文化公园,屹立2012年元旦正式建成的龟湖廊桥,完全采用传统的木拱桥营造技艺,单孔跨度达到40.3米,刷新了庆元明代兰溪桥单孔跨度最大的木拱廊桥记录。廊桥底下的龟湖中间浅、两边深,形似龟壳,有9只石雕的神龟静卧,对应着当地“九龟落洋,三现三藏”的古老传说,湖的前端是沟壑丛生、地势险峻的大峡谷,在其出口处盘踞着一块巨石,天然而成,若空中俯瞰,宛如神龟望月。

离开龟湖驱车来到雅阳,原本打算去看阳溪村的普宾桥,结果吃了一个闭门羹,去村子的路口竖着牌子写着禁止车辆进入,于是放弃,转向来到墩头村。

墩头桥在柳峰乡墩头村,桥不大,掩藏在一片古民居中,始建年代不详,脊檩上记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建,长16.36米,宽4.49米,跨径8.7米,离水面高1.6米。

离开墩头,路遇一新建廊桥。

今日入住泰顺廊桥重要的节点---泗溪镇,和N多年前来时相比,开发得更完善、更商业化了。民宿选在著名的北涧桥边,因预订的一间房有点问题,店主帅小伙给我免费升级了日式榻榻米高级房,站在窗前,即可看到隐约在大樟树下北涧桥的身影。

休整一会后去看泰顺众多廊桥中最富盛名的“北涧桥”,在泰顺15座国保级的廊桥中位列第一,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廊桥”。多年之后再见此桥还是感到震撼,此桥为叠梁式木拱廊桥,全部用木料制作,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嘉庆八年(1803)修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全桥长51.87米,宽5.39米,净跨29米,桥屋20间,桥柱84根,桥面地板全由一寸厚木板两层加固。桥的东首当地人称"桥头",地势较高,有石阶16级,商铺、茶馆林立,原本还有一戏台,是村民休闲举办庆典的重要场所。北涧桥因桥墩较高,又在两溪交会处,观之气势如虹,桥屋灰瓦红身,飞檐走兽,桥旁古树掩映,桥下二水交汇,溪水清澈见底,溪水上碇步桥蜿蜒展开至对岸,远观青山、碧水、虹桥、古树,相互辉映,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

步行至北涧桥的姐妹桥----溪东桥,又称上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桥长42米,廊屋高10米,净跨31米。桥为重檐屋顶,两个楼层12个角翼高高翘起,在远处青山的映衬下,飞红一抹,宛如是一位隔绝尘世的仙子。

溪东桥边,静静伫立着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古建筑——泗溪临水殿,殿内供奉陈十四娘娘——即顺天圣母陈靖姑。临水殿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光绪二十三年扩建,整个建筑雕梁画栋,工艺精细,古朴优雅,令人惊叹的大殿藻井,分七层而上,每一层都有着不同的图案和装饰,彩绘、浮雕并用,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精妙绝伦,莫不是寓意七级浮屠?

经过碇步桥至对岸用过晚餐后,正好是北涧桥晚上灯光秀时间,美轮美奂,但感觉有点过于艳丽,与景观有点不搭。

早餐起来,独自去溪边领略了北涧桥安静的模样,桥边一颗千年乌桕和一颗1200岁的古 樟树 依然繁茂,碇步上已有美女在摆造型拍照,一位当地居民也牵着2条爱犬信步走过,安静而和谐。

早餐选择了泰顺特色燕皮馄饨,感觉皮有点硬,没有福建的好吃。馄饨店就在溪边大桥旁,桥边白墙上赫然标着2005年“泰利”和2016年“莫兰蒂”台风时的水位线,简直太吓人了,我站在跟桥面齐平的位置拍的,水位线已经超过了我的头顶,可见当时洪水的可怕,怪不得三座廊桥毁于一旦。

今天还是在泰顺转战,作为 中国 廊桥保护最早发起之地的泰顺拥有15座国保级廊桥,占据了国内国保级廊桥的一半。我们已经看了7座,今天看其余7座(普宾桥已放弃)。

南阳桥离泗溪很近,在泗溪镇大垟村,为一墩二孔伸臂梁木平廊桥,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桥长41.7米,宽4.6米,溪中建墩,迎水面辟分水尖,石梁层层出挑构成伸臂式桥墩,廊屋中有一巨大木梁,不知何处移来,梁上刻八卦图,并沿边缘刻“清同治壬申(1872年)桂月乙丑重建”。

南阳桥边建有一五显庙,在村民房屋的包围之中,彩绘艳丽。

霞光桥被誉为泰顺最孤寂的廊桥,只因附近公路四通八达,霞光桥已经鲜有人迹。霞光桥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 咸丰 、同治年间均有修建。桥长17.26米,宽4.42米,跨泾13.2米,用平整石头砌成的桥拱呈半月形,匀称优美的线条倒映在清波之上,屋檐为重檐式,翼角稍稍伸出后,微微起翘,远看给屋顶增添了些许动感,近观有飞扬之势,整桥给人以柔和、轻盈、秀逸的美感,而一旁长满苔藓的枯树,又给桥带来了无以言状的苍老孤寂。

来到池源村,村口赫然一座新建廊桥横跨溪上,貌似还在修建之中。名为广贤桥,桥座高砌,桥中间和两端均建阁,重檐翘角,很有气势。

村中国保级池源桥很小,桥长21米,宽4.3米,跨泾9.5米,始建年代不详,清咸丰二年(1852)被洪水冲毁, 咸丰七年(1857)年重建,可惜被周围村民 新建 楼房紧贴而建,不和谐且少了些韵味,只有桥上窗棂的造型倒是很独特。

下一站是被誉为最有文化的桥----文重桥,始建于明初建文年间,由东垟村林氏先贤林遇(字文重)出 资兴 建,几百年中,文重桥经历了几次大洪水的肆虐而倒塌,屡毁屡建,每一次重建均是林氏五位文人独资建造,故称其为最有文化的廊桥一点不为过。2016年“莫兰蒂”台风带来的洪水再次冲垮此桥,2017年用打捞的构件再次重建,历经磨难。现桥为一墩两孔式青石桥墩木梁廊桥,全长27.5米,桥宽4.2米,净跨22.4米,屋檐左右两端为歇山顶,中间梁架稍提高,屋顶为悬山顶。

在去文兴桥的路上,见到了新建的文弘桥,没有细看。

来到又一座被“莫兰蒂”台风摧毁过重建的文兴桥,修旧如旧,保持了桥独特的左右不对称结构。文兴桥始建于咸丰七年(1857年),全桥长40.2米,宽5米,除了一边高一边低的独特结构,文兴桥中供奉着三国时期“ 桃园 结义”的刘关张也是少见,一般来说,处州、 温州 、闽东地区的廊桥供奉观音、临水夫人居多。

离开筱村镇来到南浦溪镇潘垟村,福庆桥坐落于此。此桥始建于1848年,原名漈下桥,期间先后两次被洪水冲垮,都被当地村民及社会各界共同集资重建。现存的福庆桥于2020年保持原桥风貌重建,全长154.4米,四墩三孔三层檐,四周翼角高翘,在宽大湖面 上犹 如彩虹飞跨,白云蓝天,青山、碧水、虹桥相互辉映。

下一站是罗阳镇的仙居桥,始建于明,现存的仙居桥是康熙十二年(1673年)建造,凌空高架,桥上风雨板一侧黑灰一侧绣红,长42.83米,宽5.30米,离水面高12.6米,净跨34.50米,是泰顺现存廊桥中历史最长、跨径最大的一座木拱桥。

2018年泰顺县罗阳镇岭下永定桥举行圆桥仪式,泰顺廊桥家族再添一员。该桥全长35米,宽5.5米,桥身离水面约15米,单孔跨度17.2米,11间,为三重檐结构,主要以柳杉与杉木为材料,建造过程严格按传统工序的别、压、穿、插搭接而成,且不用一枚铁钉,全为木榫结构。

伴在桥边的还有一座正在建造中的水尾宫,雕梁画栋、工艺繁复。

今天选了泰顺县城边上的交垟土楼民宿入住,交垟土楼又称“仓楼”,于清嘉庆年间由福建同安迁徙到上交祥村定居的曾氏家族,运用从 福建 带来的土楼建筑技艺,着手开始营建的回廊式的方形土楼,内为传统的合院式布局,分成门屋、厢房、正屋,屋面相互交接。由于国庆旅游旺季已过,我们一行独占一个院子,相当清净惬意。

今日要从泰顺转回丽水景宁,留宿大漈。 

第一站来到罗阳镇岭北看同乐桥,泰顺民间自发集资的第一座以传统木拱桥营造技艺修建的廊桥,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董直机主墨,2006年建成,总长34米,跨度23米,桥身高8米,宽5.2米,牛头5.8米;廊屋分三层,廊屋较传统更为美观,共有三层斗,且名目繁多,如兰花斗,四方斗等形式,廊壁更是雕龙刻凤。为传承千年造桥术,再现古廊桥风韵,建造整个过程中禁止利用现代设备和方法,只用一把小小的墨斗和刀斧凿锯,不用一根铁钉,全用木榫结构。

另外一座就是同庆桥,建于2004年,同样由董直机老人亲自完成,全部采用传统木榫卯结构,桥横跨岭北溪,廊屋分三层,有20个挑角,廊壁雕龙刻凤。

路过马坑,来到了月下桥,桥在村子中间,不大,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桥上被村民堆满了收割的毛豆之类的作物,成了晾晒场地。

马坑还有一座同为民国元年(1912年)建的樟下桥,在路边很不起眼,也较破旧,被一颗大樟树遮掩,同样堆满了村民晾晒的作物和农具。

紧挨着马坑的东坑镇是景宁廊桥最密布的区域,有两座木拱廊桥:东坑上桥和东坑下桥,一南一北横跨溪上,遥相呼应,被称作“姊妹双桥”。

东坑上桥也称观音阁桥,初建于清早期,现存建筑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修,桥长23.7米,宽6.2米,净跨为18.7米。

东坑下桥建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又名清安桥,桥长24.31米,宽4.6米,净跨21.75米,是景宁县域现存时代最早的木栱廊桥。

东坑新建的一座廊桥是同心桥,也是贯木拱架,虽然没有老桥的厚重和古朴,但造型十分优美。

来到章坑村,在村中文革时期建造的大会堂正对面,就是怀胜桥,又称路龙桥,始建年代不详,桥梁上记载为大清光绪元年(1875年)修建,桥长28米,高4米,单孔平卧,桥体两侧重檐翘角。

今天行程最激动人心的是章坑接龙桥。车停路边,沿着路旁很小的一块指示牌又一次走在石板古道上,约行进了700-800米,转角看到白鹤电站,建在峡谷一侧的崖上,细长的溪涧穿过山间,而前方一座高耸横跨飞云江峡谷两侧,如卧龙一般的廊桥,就是接龙桥,太震撼了,与先前的三条桥有得一比。接龙桥始建于清宣统,现存建筑为民国六年,长38米,宽4.5米,木拱架高19.6米,净跨19.6米,巧妙运用两端自然岩体为基础,桥身起势较高,颇具气势,外观造型简朴,内部结构较简,在远山翠竹碧水陪伴下,静静地卧在峡谷上。

下午3点半来到今日的留宿点----云中大漈,实测海拔超过1000米,民宿订在村口,就在停车场边,十分方便。休整一下后准备去看著名的时思寺,到了门口,售票大叔跟我说下班时间到了,明天来吧,我看时间才5点不到,本来还想争取一下,但看着大叔不耐烦的样子,只好作罢,站在门口拍了几张柳杉王的照片。

转头来到寺旁的护关桥,始建于清乾隆辛丑(1782)年,为两孔平桥,全长26米,宽3米,高2.5米,三层三檐楼的建筑形式,远远望去,似桥如阁,桥阁相连从下到上分别为有关帝庙、文昌阁、魁星楼。桥中第一层是关帝庙,正中供奉关羽,左右是财神爷,寓意“关公护关镇关,财神招财进宝,可惜二楼文昌阁、三楼魁星楼都锁了,无法进入一观。

趁着天色未暗,边在村里闲逛。村中有一座胡桥,胡桥的外貌和概念里的廊桥相去甚远,方方正正,如果不是跨溪而建,几乎可以当它是一座房屋。它是浙西南山区特有的抬桥式木结构的古桥,长17.4米、宽17.2米、跨径10米,始建明朝,有的建筑是在清朝康熙二十三年和现在重修的。 胡桥是见的正方形木桥,外形很独特,里面更是戏台、店铺林立,旧时,大漈人就在这里以货兑货,鸡蛋换盐,既便利交通的作用,又兼具贸易、人际交往、文化娱乐等多种用途。

村里的威灵宝殿旁还有一座小的廊桥,名为龙溪桥,掩映在繁茂的树丛中。

晚餐是在荷塘旁的民宿吃了一大锅土鸡和一大锅酸菜鱼,味道十分地道,出来时已是明月当空了。

清晨用过早餐后,直接来到时思寺。时思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原是梅元屃的守墓庐,明洪武元年(1368年)刘基书额“时思道场”,明宣德元年(1426年)改院为寺。

时思寺的山门很小,黑底描金“时思寺”的古老木构门牌后,门后一卧一侧两棵虬曲的千年巨柏让古意扑面而来。

先去看了柳杉王边上的梅氏宗祠,建于明代,由祠门、厢房、叙伦堂、祭坛和报本堂五部分组成,方柱、大梁、斗拱、雕梁画栋,整个建筑沿着一条中轴线,成纵轴线四重递进式一层楼,有两重大门,一堂比一堂高,一堂比一堂宽。

转到隔院时思寺,感觉不同于其他寺院的清净,寺内没有一尊佛像,也没有香火,但你依然能感受到那种独特的宗教和文化氛围。迎面右侧是元末建造的木构建筑大殿“大雄宝殿”,左侧的马仙宫,只剩木构建筑中的柱子和屋檐,梁拱藻井雕工精美,右侧则是建于明代的三层塔状木结构歇山顶心经钟楼。整个建筑群保留着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风格,有人说其是“宋明清三代同堂、儒释道三教同炉”的罕见古建筑群,恰如其分。

大火游戏《黑神话:悟空》的横空出世,让取景地之一的时思寺瞬间火爆,游览期间遇到两位小哥,一问之下果然是游戏玩家,冲着《黑神话:悟空》来的。 

出得时思寺,同行友人要去雪花漈,因我多年前去过,嫌步行太累,便一人来到时思寺对面的咖啡屋,点了一杯双浓缩拿铁,坐着远观时思寺,一边与店主小哥闲聊,据他说,《黑神话:悟空》爆火后,来时思寺的人很多,最远的玩家从新加坡赶来,就是为一看此取景地。

离开大漈,我们穿行在山路,直奔景宁腹地而去,今日的住宿地选在景宁鸬鹚乡,因较为偏僻,网上无法找到酒店民宿,所以行前通过电话咨询景宁县办、文旅局,然后转到鸬鹚乡政府联络员,确定了一家民宿,相当曲折,哈哈。 

途径大均乡悬崖上的天空之城(那云度假村),看到一座非常雄壮的大廊桥,本想在度假村之内的溪中碇步桥拍桥,却被度假村门卫告知需要185元门票才能进入,简直抢钱啊,直接放弃,从另一头找到小路下到卵石密布的溪中。

这座新建的八孔廊桥为善水桥,凌空飞跨在宽阔的溪流之上,气势宏伟。

来到大均乡大赤坑村,大赤坑桥静卧赤坑溪上,此桥始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1923年重建。桥长36.4米,宽5米,净跨30米,矢高6米,两端桥台依山岩块石砌筑,跨度大,起架高,气势恢弘,拱形桥身如飞虹横亘,造型古朴俊美。

下一站是高山古村落高演村,坐落在海拔近800米洞宫山脉中,“环胜三桥,九人十贡”而扬名远近,车行山路十八弯,在路的尽头终于来到高演,名不虚传的“高”。

高演村以任氏为主,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仅8岁的任纪(高演任姓一世祖)因父亲亡故,随母回高演村谋生,至今近600年,已繁衍至22代。

村子保留了很多土木结构的传统民居,最让村民引以为傲的,是“风水三桥”,是清乾隆年间任氏第七代的任敬成依风水先生所言,在村庄水口处造了三座木结构廊桥,意以水口三关积蓄风水,形成“三桥环胜”景观。古有《三桥环胜》诗云:水复山重裹,连桥锁一村,层楼观水口,杰构接林墩。境似桃源胜,风真古处敦;回环如鼎足,拱崎障重门。 

离村子最近的是环胜桥,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光绪三年(1877)重建,为三层三檐楼阁式平梁廊桥,廊屋长30.6米,宽5.65米,高10米,净跨3.55米。主体三间为重檐歇山顶,顶层为魁星楼,二层供文昌,一层中间为私塾,左右两侧才是通行走廊,很少见的同时设有祭祀和教学场所的廊桥。

出了村口不远处即是迴龙桥,始建于乾隆年间(1736—1795),桥长21米,宽6米,周围巨松环绕。

路的尽头是清风桥,始建于乾隆年间(1736—1795),三层三檐结构,桥前设一弧形池塘。

本来还计划去大地乡看莲川大地桥,看着时间不早了就放弃,直接来到鸬鹚乡。民宿紧贴着乡政府大楼,陈老板只有两间房,结果我就被带到隔壁一家住,上去一看,居然是主人儿子的婚房,哈哈。 

有时候缘分是很神奇的,原本选择鸬鹚乡作为落脚地是行程安排的考虑,不了解也不熟悉,只是此地刚好处在行程最合适的地点而已,却冥冥之中把我们带到了马仙故里,真是很神奇。

放下行李就去拜谒马仙娘娘,在离村子不远处的山坳里,边上有一个水电站,马仙祖殿气势宏伟,前面有一块巨大的空地,明显还在扩建施工之中。

据清同治版《景宁县志》记载:“马孝仙屋,在三都卢山(亦称横山)村岭后,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原为茅屋,后建为祠。”(1912)遭受水淹后几经翻修重建,1952年的大水再次把鸬鹚殿湮没。我们看到的马仙祖殿为近年新修而成。在祖殿匾额之下,一块“护国佑民”的大匾十分醒目,祖殿内马仙娘娘造像非常高大,面容慈祥而恬静,殿内雕梁画栋,彩绘精美。

马仙信俗发端于唐,发展于宋,兴于明清,其显验灵异事迹故事众多,浙南闽东一带传衍不息,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在全球已逾7000万信众,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文化遗产名录。关于马仙娘娘的起源地众说纷纭,以“孝道”成仙,以“精忠”受封“护国夫人”,最早记载的是唐代缙云县令李阳冰撰写的《护国夫人庙碑记》:“护国夫人马氏,括苍下邑鸬鹚人也,地之距郡与邑几三百里,源深水纾,山高路阻,猿猱纷纷,狼虎相尾,居民鲜少。鸬鹚水鸟善捕鱼因名其地,即夫人故居也。”宋太祖赵匡胤将马仙、太姥娘娘、妈祖、临水夫人陈靖姑并称为四大女神,褒封马仙“懿正真人,命列祀典”,宋太宗加封“护国嘉佑真仙,并立像祀之”,宋真宗敕封“灵泽感应马氏真人”、“懿正广惠马氏真人”。因此现在一般公认马仙娘娘为鸬鹚人的传说流传最广,鸬鹚乡为发源地,而隔壁福建的柘荣县则为发祥地。每年的七月初七,鸬鹚“七月七马仙庙会”热闹非凡,香客纷至沓来。 

在离开马仙祖殿时,看到工地边竖着建设平面图,规模宏大,看来要有大投入了。 

回到村里参观古民居,发现大都残破不堪,在一家看着以前是大户人家的住宅中遇到一位大妈,闲聊中说起此宅乃其爷爷所建,现在政府开发旅游,所有老房子都会加以修缮。问起为何叫鸬鹚的乡名时,大妈说不出所以然。在村口看到鸬鹚村的雕塑和简介,通过剥落不全的文字大概了解,是因马仙娘娘的父亲以鸬鹚捕鱼为生,故而以“鸬鹚”名之。

晚餐就在陈老板的民宿吃,他曾在外地开餐馆,相信手艺一定不错。鸬鹚出名的稻田鲤鱼是必吃的,在点其他菜时,陈老板连连摆手说:你们5个人自己吃,一个鱼火锅加3个菜就够了,不要浪费。我看到灶台上刚刚出锅的香喷喷猪肚,果断让他加,他连连说够了够了不要浪费,只能跟他说不差钱、肯定吃完,最后还是不情愿地给我们加了,哈哈哈,很是有趣。

早晨起来,下楼遇见我住的那家民宿的男主人正在早餐,便闲聊起来。他很惊奇我住他们家,说昨天下午在马仙祖殿遇到我们了,一问之下才知道,他就在马仙祖殿工作,负责解签、掷筊等事,原来他夏家祖上三兄弟就是道士,算得继承祖业了,哈哈。 

来到陈老板的民宿与友人汇合,早餐是当地特色鸡蛋粉皮,相当的哇塞,美味之极。

离开鸬鹚前往云和,天气阴沉,昨晚貌似下过小雨,穿行在寂静的山路上,山里雨后独特气息的风透过车窗吹拂,让人愉悦。在一处稍宽的拐角处,遇到一座新建的思乡桥,略作停留后赶赴上南坑村,已是龙泉境内了。

福善桥坐落在上南坑村尾水口,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为单孔石拱屋桥,净跨7.6米,矢高5米,桥长23.1米,面宽3.69米。当心间升起,重檐歇山顶,桥中间为神龛,供观音、平水王、土地公像。桥边一侧空地上建有“逥龙寺院”,门上锁了,门神彩绘精美。

在路径一处养中华鲟的家庭农场路边,看到一不知名的廊桥,驻足片刻,拍照留念。

不一会来到龙泉安仁镇,此处有一座国宝级廊桥---永和桥,多年前来过,并在桥边苍蝇馆子吃过美味的安仁鱼头。

永和桥始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原名永宁桥。《龙泉县志》载:“永和桥,在东二十二都安仁,桥长三十九丈,其上覆盖四十余间,明成化间里人刘养怀、项舜恭建,原名永宁。清初毁于火,康熙五十七年刘灿、项镐倡募费三千余金重建,改称永和桥。”

永和桥飞跨安仁溪,为悬臂梁结构双檐廊桥,有五墩四孔,全长126.3米,宽5.6米,高10.65米,是浙南地区现存廊屋最长的廊桥。桥座垒石为台,起势高,东西端桥头堡上各立一座三间四挂七楼木构瓦檐坊与廊屋相连,中间有重檐歇山顶桥心亭,施斗八藻井,内设神龛。桥内雕花条石与鹅卵石相间铺地,与雕花横梁、斗拱相映成辉,十分精美。

可惜时间尚早,未到午餐时间,安仁鱼头只能下次有机会再品尝了,出发前往云和。前面路况一直很好,随着海拔的攀升,山上的雾气越来越大,快到七星墩的时候能见度几乎只有10米,入住的民宿就在七星墩景观台下,位置十分好,也是我们此行房价最贵的一晚400,哈哈哈。

房间在二楼,门外建有观景平台,可惜此时雾气弥漫,地面都湿了,啥也看不见,但愿明天大晴天吧。

有道是心诚则灵,第二天5:15分闹钟惊醒,往窗外一看果然晴天,隐约中天边有一抹亮色,赶紧起床简单洗漱一下就出门来到上面七星墩观景台,朦胧中已经有几个人在了。

此时,天边那一道红慢慢在变亮,可以看到远处山峦的轮廓和漂浮山腰的云雾,渐渐地云雾越来越大,开始升腾上来,不一会整个景观台也被云雾笼罩,感觉要坏,莫非又要跟昨天一样。过来一会,天已经很亮了,明显日出已过,这时远处的云层破开一条缝隙,露出了一抹蓝天,阳光也从缝隙中透出,云雾也有所消退,非常美,虽然日出和梯田没看到,但是云海也能足慰我心,圆满了此次廊桥之旅。

2024-11-13发布 阅读量2.5千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行程
  • 文章
  • 问答
  • 玩法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钱塘江源头怀古探幽
2019年11月底,喝茶闲聊中志强同学说计划12月份把2019年的假休掉。于是,我们

锚子摄影人2.7万19

龙泉天青等烟雨民宿的才女老板娘真的是很有……才!
天青色,等烟雨,江南飘渺山无限。飒飒风起,人催泪,又忆江南。夕金阳,待梢头,荷塘月色

宿说20204.6千9

龙泉,中国青瓷小镇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龙泉,中国青瓷小镇瓷,

一个虫虫的旅行4.9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