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十一假期去哪里?去敦煌,看飞天;出玉门,走阳关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十一假期去哪里?去敦煌,看飞天;出玉门,走阳关

出发时间

6

行程天数

3

人均花费

1.0千

和谁出行

一个人

       孤独已久的人在面对市井百态时,忍不住感叹:人间烟火处,最抚凡人心。

       只是,烟火总有呛人心肺的时候,我想这时候你该来一场旅行了。

      你有多久没有坐过绿皮火车了,让这长长的列车悠闲的带着你在蜿蜒的崇山峻岭中穿行。从白天到黑夜,感受时间缓慢、闲适的流动。

       我从西安坐上直达敦煌的绿皮车,耗时22小时之多,却甘之如饴。车厢里人不多,一首舒缓的轻音乐《我爱你中国》在车厢里流动,显得愈加安静。

      以前坐车喜欢那本书随意翻翻,翻一会儿,对着窗外望一会儿,思绪随意流动。

      现在,更愿意把手机网络关闭,拿个本子陪着自己。更多的时间用来对着窗外发呆,从都市生活快速的节奏中慢下来,体会难得的清闲。

      夜晚的车厢也安静。许是因为时间晚了,大多都安静的准备入睡。

      清晨,期待已久的敦煌站到了。

       梦中的敦煌,浓缩了最经典的辉煌文化,承载着侵略者们洗劫中华文化的永不可磨灭的记忆。那艳丽的色彩,留下了哭泣的痕迹。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大漠旷野,烈日灼心。驼铃声,在旷野深处消失。那个叫斯坦因的,那个叫伯希和的,那个叫吉川小一郎,那个叫奥登堡的洋人,用骆驼驮走大量的敦煌文物,他们驮走的了先人的精魂,后人的心神。驼铃儿响,国粹们随着那几个外国人,迎着落日,走向异域。

      缠绕了千百年的丝绸,古道,来来去去的驼铃声。在大漠燃起丛丛孤烟,只是,千百年后,这大漠孤烟却是离去时的告别

      莫高窟,俗称干佛洞、晋时曾称“仙岩寺”,十六国前秦时正式称为“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二十五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岩上。

    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沙门乐傅始凿第一窟。之后,又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前后共十一个朝代,十四个时期,历经千年.

      窟群全长1600余米,分南北两区。现存有壁画、塑像的洞窟492个.莫高窟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不仅反了中国古代精湛艺术的高度水平和有关时代的绘画雕塑艺术发展的历史,而且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中国、尤其是河西地区古代有关宗教信仰、思想观念、政治斗争、民族关系、中外往来、社会生活、民情风俗、生产技术、建筑服饰、刀兵甲胄、典章文物等发展演变的形象资料,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考古价值。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连续修建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佛教石窟群。自凿出了雄视后世的第一个洞窟,后面的朝朝代代,数不清的人,数不清的事,数不清的石窟,在这里发生,演变~

      而曾经在这里吵嚷过的声音,喧闹,都被黄沙吃尽,只剩寂寂无声的艳丽

     飞动,飘逸,柔美的线条,织就了一幅幅人们期待的净土。

      生动的表情,细微的刻画,飘动的发丝。小飞天的线条、色彩,如练。

      石窟内的佛像静静坐立,用智慧窥之着后代世人的生活。后人则静观佛像孤寂清冷的坐立千年,阴天,雨天,丽日晴空,和夜晚大佛像周围诸佛静立,安静祥和的神态使得世间安静无事

     人在的地方就需要规矩,最好的规矩就是个“静”字,这极乐世界的美好也是人们追求的最美好期待

     人与人之间情谊流动,却无需表达,表情柔和淡然

     人借脏器而存,因欲而魔。却,静能生慧。安静于关注内心,则佛性生。佛是人像,人身,却身着神性,静生而已

     各色佛像反应的是世态诸色,是人们期待美好生活的一个想象写真

      立于实,感于事。交流由有声变无声,却愈显温婉自然

     看透,是通透而不悲观。更加贴合生活,内心,自然。

      人性,因其美好,奉献,布施,而具神性

      与龙门石窟相比,莫高窟的色彩更浓郁。开窟人形形色色,不再仅仅局限于权贵世族。古人的日常生活,衣着服饰,社会地位及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更加细致的展示。

对比龙门石窟内佛像的苍桑,这里常年的干燥,都使佛造像多了丝历史的真实和心态的明丽。龙门的佛像如饱经风雨的智者,静观世像。

     三世佛,过去,现在,将来。佛性,慧者之书。

      八个洞窟,很快就结束了。特窟尚未开放,据说是到七月份才开。

     有些遗憾萦绕,震撼于这艳丽的色彩,瑰丽的想像,美丽的造像,越是震撼,越遗憾。

     总想着能偷偷留在里面住下就好了,静静地感受一下,在无人的夜晚,在无人的旷野,在无人的大漠。星空物语相伴,听远去的驼铃,听千佛辩经,听般若鈡罄,轻安渐生…

饭后去沙洲市场买了条丝巾,准备去鸣沙山。到沙漠中拍照最好带一条颜色亮丽的丝巾,以红色最多。

中午光线太强,容易晒伤。沙子的温度也过高,不太适合游玩。因这边太阳落山晚,可以稍微晚一些进入景区,景区内有专门的露营处。喜欢露营的可以住在里面感受一下,感上天气好还可以拍星空。

      鸣沙山的门票可以用三天内免费多次进入,只是第一次需要人脸识别。

      我到的时间有些早,就逛了一下景区周围的商店。最后方一个不起眼角落里,发现了纯手工做的蜡染布壁画。

店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衣着艳丽,却搭配的很舒服。带着副眼镜,看着有些生意人的精明,却认真仔细地对我介绍她的藏品,有些献宝的样子。看得出,她虽然以此谋生,却也真心喜欢这些艺术品。

     她介绍说作画师傅姓万,如今已经八十多岁,早就不做了。而徒弟的手艺并没超过师傅,最经典的例子是,她订了徒弟一张画,卖了十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是看出来她很糟心。

     整个过程中,我眼睛就没离开过那些画儿。越看越爱,飞舞的身姿,灵动的线条,艳丽的色彩。

     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五点钟,跟阿姨告别,她告诉我让我早些进入景区。这边没雨,却经常大风。

     安检后,入内。满目黄沙,景点上游人不如织对旅行的人来说,或许是最好的状态。没有人的地方缺了人气儿,人太多则失了景致。

 荒漠绿洲,楼阁残旧,流动的沙丘。这个古称“沙井”,俗名“药泉”,形似月牙而得名“月牙泉”的小洲,有“沙漠第一泉”美誉。自汉朝起,就是“敦煌八景之一”。

 令人好奇的是月牙泉的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

     泉水清澈,芦苇,七星草,罗布麻花等绿植环绕。沙动成鸣,沙子又分五色,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泉边庙宇殿堂,亭台楼阁,宫厅柱廊,皆临水而设。被风沙日日侵蚀的楼阁,与黄沙、绿植的搭配的十分妥帖。

  晚上八点钟的太阳还在那里挂着,也就这时的光线才弱些。该离开了呢~

     叫车后,发现师傅把车停在路边,一位骑山地车的醉客愣生生撞车上去了。司机下来看车有没有损坏,醉酒的大叔不乐意了。直接吵起来,还要投诉。司机气得不行,跟我说,他自己撞上来,我就看看车子怎么样了,他还要投诉我。自己喝得晕头转向,又来找茬儿。然后让我等他一下,他下去跟醉酒的人讲理去。

      我说好,心里却想笑。你跟个醉鬼讲理,能讲得通嚒?

     回去的路还走错了,要绕很远才能回来。觉得有些疲累,就直接下车自己走回去。有一截儿路没灯,荒草丛生,树木林立。在夜里格外深邃神秘……

      你听,风嘶马鸣;

     你听,黄沙穿城。

    初晨细雨如丝,打湿了渭城的街道。驿馆内的细柳初吐鹅黄,房舍在这雨后的新绿中愈发幽静。再饮一下这最后一杯酒,阳关之外,再无故人。  

      出了这阳关,往西就是通往西域的苍茫戈壁滩。大漠风沙,塞外苦寒,君自珍重。

     身在这里,浓重的历史沧桑感,会带你穿越时空的隧道

   

远行的人们在这里赠别,僧人,诗人,罪人。

     金戈铁马,碧血黄沙,指点了烛照千年的枯骨。

    马蹄挥洒万里,复活了千年前的脚印。

    历史与文明,复演着战争与和平的永恒主题,从黄昏到月夜,从春柳到山寒。

 烈日,黄沙。关外,大漠。徒步走在这茫茫戈壁里,脚下的粗砾沙略有凝结。踩上去,吱吱作响,继而碎裂。

      在想什么呢?

      好像什么也没有。

      只是,阳关烽燧总带来些历史的真实与温度。曾经的人,事,物,消逝在这旷野,也永存其间。

 一个人着艳丽丝巾,在沙漠里游荡。看着脚下,望向远方。

    站在阳关烽燧边上,踏着阳关古道,看夕阳西下。千年前的黄烟漂浮,落在废弃的营垒上,破败的关隘上。浑厚苍凉的胡笳声,穿透城墙送别着远去的身影。

     自此:

    阳关道,独木桥。

    自此: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020-09-23发布 阅读量6.0千
30
18
11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青海大环线旅游攻略
序言不知道从何时起,“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横空出世;不知道从何时起,“一场说走就走的

哎呦😁😁9.7千18

流浪,是天生的命运
决定了要离开,等待的过程便是漫长的。

龙儿vickyshin1.4万18

十一假期去哪里?去敦煌,看飞天;出玉门,走阳关

南风伴旅6.0千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