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福建的客家人、闽南人及其他
福州、福建等5地

福建的客家人、闽南人及其他

出发时间

4

行程天数

15

人均花费

5.0千

和谁出行

夫妻

四月,趁春暖花开、风和日熙,游客还少的当口,和夫人一起在福建游览一圈。我们先在厦门落地,玩了三天。然后赶到漳州,在漳州租了一辆车。接下来走了闽西、闽东、闽南,到漳州还了车,回厦门上飞机回家。一共半个月,游山玩水,也体验了各地风情、文化。

福建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八山一水一分田,两千多年是块荒蛮之地,居民为百越人,后延续为闽越人。百越人和闽越人都曾建立国家,前为越国,后为闽越国,却先后为秦、西汉所灭。西汉灭了闽越国还不算,还把当地人口大量迁往江淮之间,使福建人烟大为减少,土地荒芜。东汉末年,福建人口只有4万人。东汉以后,北方由于战乱,中原汉人开始零零落落入闽,西晋之后入闽人口增加,开始填补福建人口空白,到宋元达到鼎盛。所以,是南迁的中原汉人推动了福建的发展,使之成为中国南方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福建的两大主要民类为客家人和闽南人,客家人主要是中原汉族南迁留下的后裔,闽南人复杂一点,闽南人是中原汉族进入福建后与当地人融合所形成的一个族类。

西晋末年,北方发生永嘉之乱、五胡乱华,战火连天,民间动荡。在此战乱之下,中原地区的一些官宦士族,便不得不离开家乡,举家南迁,移民到河南和江淮一带,以避战乱。用史学家的话说,就是“始迁颍水,辗转江淮,后数百年寄籍江淮之间,客居他乡。”这些移民,由于是举家,甚至合族,他们的南迁导致了中原大量汉人流失,据估计有一二百万。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南迁,史称“衣冠南下”。

永嘉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北方仍是连年战乱,如唐安史之乱,唐末王仙芝、黄巢起义,元兵南下,清军入侵,暂避江淮的汉人不得以继续南迁,而中原有更是掀起南迁大潮。其中受北宋“靖康之难”影响,至少超过五百万人离开北方定居到南方地区。十四世纪以后,南方成为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这一移民大潮前后延续一千多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它不但改变了中国南北方的人口结构,更是将中原文明推向了南方,使南方各地跟上了中华文明的前进步伐,为大一统中国创造了历史条件。中国南方不但因此成为了发达地区,甚至还成为抵抗外侮、发动革命的肇史之源!

先说说客家人。客家人不是地域概念,是民类形态概念。客家人后裔在南方各省及其他省份,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分布,据说目前客家人后裔总数有一亿人之多。客家人基本族源是南迁的中原人,“客家先民系炎黄裔冑,三代遗民、中原旧族,远祖多仕宦之家,书香门第。”

客家人的定名,是由于不同历史年代官方对主籍与客籍的管理而来。《辞海》解释称:“客籍:寄居本地的外地人,与‘土著’相对。”“客籍”又称“寄籍”,一般又称“客户”(即“客籍户口”)。宋代的户口统计中,明白标明主户、客户的数字,以是否占有土地作为区分的标准。宋元之际,“客户”名称完全消失。既为客籍,客家人便自称为客家人,这是一般是学家的定论。

客家人历经数百年、上千年的颠沛流离,他们的经历只能靠族谱以及当地的志所述,搞清他们的族源及经历及路线颇为不易。例如前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马英九也是客家人后代,据考证,他的祖先曾在福建长汀居住了五代,后马英九家族的42世祖马允衡之子马殷离开长汀迁往江西永新,后才落户湖南湘潭。这个是有实证的,但他的先祖原是中原何方人氏?是怎么到了福建的?恐怕他也说不清楚。

唐代发生“安史之乱”,及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波及长江南北诸省,而且中原发生了灾荒。客家人先民开始南渡,向闽西、赣南、粤东北三省交界之处迁移,这一地带成为了当时客家人先民最大的聚居区,客家文化也由此而生。

进入闽西的客家人似乎度过了一段安宁的时期。他们努力开垦、种田、盖屋,北方特有的民俗文化也恢复起来。对于客家人来说,闽西有两个地方是刻骨铭心的,一个是宁化的石壁镇,一个是长汀。客家人亲切地把石壁镇称为“客家祖地”,把长汀称为“客家首府”,把流经长汀的汀江亲切地称为母亲河。

石壁镇类于北方洪洞县的大槐树,意即待迁人民的集结和出发地。客家人辗转来到石壁镇,在这里暂住一段时间,又出发。所以石壁镇往往被客家人当作祖地,把最初落脚在石壁镇的先人当作他们那一家族的始祖。许多海内外的客家人后裔要寻根问祖,都要跑到石壁镇来。近年,海内外的客家人集资在此地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客家人“公祠”,公祠里有许多巍峨的殿堂,殿堂里香烟缭绕地供奉着当年在石壁落脚的客家人姓氏牌位,共有214姓。

长汀被称为客家人首府,名至实归。如今问起来,整个长汀县人还都是客家人。长汀曾设州,因此曾名汀州。汀州在唐开元元年人口仅3000户,但到了宋宝祐年已达到22万户,这不能不说是与客家人大量涌入有关。其时客家人几乎把中原汉人的习俗都搬来了,长汀有高大的城墙和城门,有古色古香的店头街,有试院,有文庙和文昌阁,有天后宫,有八喜馆,有无数的小巷、官路、家祠,这些建筑于今仍在。其中八喜馆,就如今日的生日城,遇到人生喜事,聚集亲朋好友大事庆祝一番。哪八喜呢?添丁、成人、金榜、婚庆、立灶、乔迁、寿诞、丰收。这不就是中原古风么?

客家人带有普遍的中原汉人的印记,无论经过多少年,多少颠沛流离的经历,他们都不会淡忘。客家人最大的两件事是家庙(祠堂)和族谱,他们走到哪里都要修到哪里。这张照片是位于长汀的李氏家庙,李氏宗祠是汀州八县李姓乡亲为纪念李氏入闽始祖李珠而建,始建于宋代。这支李姓不得了,他的后人中有一些名人,如李宗仁、李光耀、李嘉诚,牛吧?

汀州还有一个著名的地方就是,它是当年中央苏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根据地。1932年3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在长汀城成立,开大会的地点就是当年的汀州试院。这是中央苏区唯一的省级建制,张鼎丞任第一任省主席。那时,汀州地区已是很富有,福建苏维埃建在长汀,被称为红色小上海。汀州为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提供的支援是巨大的,包括物资和人员。仅宁化一县,1931年夏至1934年秋,广泛开展支前突击运动,共筹集粮食20 余万担、钱款近54万元和大量被装支援前线,组织了2 万多人次的担架队、运输队担任支前后勤保障任务,成为福建苏维埃的支前模范县。宁化县有16000余名青壮年参加红军。1934年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开始北上长征,湘江一役,在红三十四师的6000余名宁化子弟兵大部分壮烈牺牲,长征结束,6000余名宁化籍红军仅余58人!

整个闽西都是客家人的祖居地,客家人成为福建西部最重要的一个民系。客家人安居闽西之后,并未失去开拓进取的本性,他们中很多人后来又离开闽西,迁往他地,如广东的潮汕地区、西部、广西、海南、江西等,当然也有些加入了战争,因而流落他方。历史上黄巢起义、追随南宋小朝廷南下、太平天国、随郑成功解放台湾,客家人也因而遍布天下。客家人每到一个地方,都将中原汉族的传统传播开来,推动了当地的文明发展和进步。

说到客家人,就不得不说说福建的另一大民系——闽南人。但讲述到闽南人,有些犹豫,闽南人的历史太复杂了!若从语言来划分,说闽南话是闽南人的一大特征,但操闽南话的地方不止福建人,还有浙南一些地方,潮汕人、海南岛、台湾人。关于闽南人的族源,史学家们有不同观点,简单说吧,有这样几个观点:1、五代十国时期,福建的土著为闽越人,称为闽越国。汉武帝时代,闽越国为西汉所灭,大部分闽越人被强制北迁,有一部分下来,与新来的统治者融合成为闽南人的一部分。2、“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八姓为:林、黄、陈、郑、詹、邱、何、郑,八姓来自于中原。“八姓入闽”,尤其是陈、林、黄、郑四大姓,至今在福建人口中仍占有很大比重,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的说法。3、唐高宗时期,唐命陈元标率5600河南固始籍士兵入闽征蛮,事后留在福建,多成为闽西大家族的祖先;4、唐末黄巢起义,天下大乱,河南固始人王绪率5000士兵入闽,起初占汀州,后向东发展,占据漳州、泉州、福州,自立国为闽国。5、宋末“靖康之乱”,客家先民为避战乱进入闽西,并且与闽南人相融合。还有其他一些来源。这些不同的人掺杂揉合,共同成为福建闽南人的祖先。

总之,福建闽南人就是这样说不清道不明地形成了,成为福建社会的一股强大势力,著名的一个民系。

所以,福建的闽南人并非官定,而是以所操闽南语归类,只分布于福建南部的泉州、厦门、漳州、龙岩和三明的一部分地区。

泉州、厦门是福建省最具蛊惑力的两座城市,他们天然的地理优势带动了造船、航业、工业和对外贸易。隋唐五代,泉州人口骤增和纺织、陶瓷、矿冶、造船业迅速展,经济出现繁盛局面。

.宋元之后,泉州港骤然发迹,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有三湾十二港,曾经千樯林立,万帆竞渡。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十个国家,包括朝鲜、日本、琉球、越南、菲律宾、暹罗、荷兰、英吉利、西班牙和法国等,涌入泉州,穿行于泉州的大街小巷。那时泉州的出口商品有:瓷器、丝绸、棉布、金属及其制品、糖、盐、茶、雨伞、木梳、漆器、纸、毛笔、中药材、蔗糖、食盐、线面、桂圆干、条石、花砖、方砖、石磨等,进口的商品有:燕窝、苏木、槟榔、乌木、呀兰米、海参、鹿脯、海参、虾米、鹿筋、牛皮、玳瑁、火艾棉,物品丰富。许多外国人定居在泉州,他们也带来了外国文化,外国的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至今还有遗迹在泉州留存。马可波罗也曾到访泉州,他曾如此描述:“我们到了一个很大很繁荣的刺桐港(泉州港曾名),所有印度的船都到这里,载着极为值钱的商品,有许多贵重的宝石和又大又美的珍珠…如果有一艘载胡椒的船去埃及的亚历山大或地中海的其他港口的话,那么,必有一百艘来到刺桐港”。面对众多的中外来往,中国政府也不得不在泉州设市舶司,管理中外商船的出入境签证、检查、征税等事宜,同时兼有海关、外贸、港务等职能。

与贸易兴起同步,宋元时期,泉州的农业和造船、纺织、制瓷、冶铸等行业也兴旺起来。其中造船业极负盛名,泉州的“王船”、“福船”成为一代名船。

泉州人将闽南文化大大传播,南来的中原文化与原住民闽越人文化、以及海上舶来的海外文化相融合,历经先秦至唐代的形成期,五代至宋元的发展期,最终形成了以汉民族文化为主,兼有独特方言与强烈地域文化特征的闽南文化。明清以后,随着闽南人的向外开拓,闽南文化逐渐跨越地域,影响世界,这部具有世界性意义的闽南文化史,交织着闽南人的辉煌成就和艰辛血汗,展示了闽南人爱拼敢赢,冒险开拓的精神,以及秉承传统、眷顾家乡的性格。

清代五口通商后,依据优越的港湾条件,厦门港悄然兴起,逐渐取代泉州、漳州月港,成为闽南海外交通的中心港口。1650年明将郑成功以厦门前沿金门为出发地,发起了对荷占台湾岛的收复战。台湾回复后,大量闽南人及客家人登岛开发台湾,如今的台湾人口中仍有69%的闽南人,和16.2%的客家人。

厦门取代泉州港的第一大港名声后,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地方迅速崛起。清康熙22年(1686年),福建水师提督移驻厦门,雍正12年(1734年),在厦门设兴泉永道,管辖兴化府、泉州府、永春州、汀州府、漳州府、龙岩府,权力广阔,厦门因此不得了,成为福建东南沿海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

实事求是地讲,厦门是非常漂亮的。旅游打卡地星罗棋布,尤其鼓浪屿。鼓浪屿为什么漂亮?1902年清政府与日、美、德等国签订《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章程》,允许英、美、德、日等13国在古浪屿设公共租界,设领事馆,创办教堂、学校、医院、洋行,鼓浪屿是外国人建起来的,岛上留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外国建筑,绿树成荫,小巷曲折。登上鼓浪屿,各种道路上没有动力车辆,全靠步行。加上岛上居民建了各种商业街,推销小吃、名点,颇可揽胜。岛上还有些名人过去的居所,如林巧稚、钟南山、冼星海。

去厦门旅游还可乘船抵近金门大担岛列岛一游,有点意味。其他的,我觉得没有大意思。

最后说说漳州吧。漳州是闽南人分布地最南端,与厦门、广东潮州、闽西地区接壤,处在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上,漳州人与闽越人、中原南迁汉人交往都多,语言上形成闽南话的漳州方言,专家称其为“古汉语(中原古音)的“活化石”。漳州居民中既有早期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的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亦有后期搬迁进来的客家民系。漳州既靠海,也有广泛的山区。由于这个特点,漳州人多建土楼(或称围屋)。漳州有个南靖,南靖有成片的土楼,蔚为壮观。中国的土楼群最为有名的是福建,福建土楼现存遗址则主要在漳州和永定。看南靖土楼是厦门游的一个标准项目,因为离厦门交通方便。过去我看过潮汕地区的土楼,但这次看了南靖土楼,大呼过瘾。土楼兼具居住和防卫的功能,早年漳州山区里野兽出没,盗匪横行,还有战乱,还有不同人群间的械斗。南靖的土楼多种多样,有圆的,有方的,有椭圆的。有很大的,也有小巧的。既有两层的,也有三四层的。土楼是用外墙围起来的大型建筑,外墙很坚固,厚达2米或更多,加入竹蔑、糯米、红糖、稻草,用生土夯实而成。内部结构差别不大,每圈隔成一个个的房间,如果大的土楼,比如那种直径70多米的,全族人一二百人都可住进去,恰合中原人聚族而居的古老民风。土楼内有水井,有楼梯,一层设家庙,一般是一层作为厨房,以上楼层才住人。土楼的外墙上一般设有刁楼,放哨用的。如钟兴楼。

钟兴楼建于民国14年(1926年),为方形土楼,楼高4层,每层34间,共136间。当时建造时地表为淤泥湿地,为了清理地基花费了将近3年的时间,特地从广东饶平请工人到山上砍松木,以松木打地基,墙基用大河卵石和三合土(石灰、黏土和细沙)垒筑有3米多高,以使土楼根基坚实稳固。钟兴楼只设一个大门,厚厚的门板上钉有铁皮,大门顶上刻有“钟兴楼”三个大字,两侧对联是:“钟灵定得乾坤助,兴物勿忘雨露恩”。钟兴楼大门正对面的大厅,是土楼孩子读书识字的地方,楼内4部楼梯均匀分布,在楼外网墙顶层建有3个眼望台(当时放哨用的),上楼的第四层布有多个小窗户可作为射击孔。一层厨房:二层粮仓,三四层卧室。一层都不设窗户,以防来犯之敌爬窗面人。

漳州的山区里其实有很多的土楼,不过南靖的土楼被旅游开发出来了,名气大一点罢了。土楼不适于居住,阴暗、潮湿、不方便,如今土楼里早已没人居住,只是供游人参观。但它可以使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到一段历史的民风。

当然漳州还有很多历史遗存,只是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看。

最最后再说下福州。福州历史上是各朝代统治和控制福建的都城,因此与福建的各路民系不是一路。从东汉开始,渐渐有少量汉人进入福建,但一直到东汉末年,福建也仅有区区4万人口。进入三国时期,东吴的军队5次入闽,在闽北(今建瓯市)设立建安郡,开发经营福建长达数十年。经过孙吴的开发,福建的县治达到9个。至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升福州为都督府,府治设在州城内(今鼓屏路),福州之名始用至今。宋代是福州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人口、经济、文化都达到一个高峰。元明两代,将福州作为福建首府。鸦片战争之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福州作为五口之一正式开埠。

福州最可看的是三街七巷,以及马尾造船厂,我以为。三坊七巷的坊,是各式作坊、商铺、公共建筑所在地,很洋气。七巷则是居住小区。只是这个小区是高档社区,其内居住的都是非富即名,如严复、沈葆祯、林则徐他妈。七巷有七条细小的巷子,一座座大门后则是一个个带有中原风格的大宅子。建筑样式、天井、庭院、大门各具风尚。这种优雅让我很感慨。

参观马尾造船厂旧址则让我心潮澎湃,马尾船厂历史上太有名了,它是中国人奋发图强要追赶外国人的一个杰作,其过程跌宕起伏。

福州在闽江入海口不远处,距福州40里。1866年,清政权决定设福建船政局(马尾船厂时名),左宗棠亲自选址马尾,委沈葆祯操办。马尾船厂是洋务运动的一篇杰作,是中国第一个使用现代机器制造船舶的工厂,造出了中国第一艘金属龙骨及铁壳船的工厂。第一艘钢壳钢甲军舰“平远”号,由船政学堂毕业生魏瀚、陈兆翱等独立设计,1888 年建造完工。排水量2100吨,主机两部 2400 马力。该舰厚度已接近当时英国1881年“康郎洛尔”号,前后部装有鱼雷炮。“船式之精良,轮机之灵巧,钢甲之坚密,炮位之严整”均超过以前。马尾船厂造的军舰,大部分装备了福建水师,福建水师也由福建船政节制。福建水师曾拥有18艘兵船,可惜在1884年的马江之战中,被法国舰队重创,全军覆没!有四个大型船坞,有许多的厂房,在船厂至停造的四十年多年里,先后造出了40多艘大型军用或民用舰船,占当时国内总造船数的70%。船厂聘请了40多位外国工程师和技工,引进了大量西方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设备。清政府还在马尾建立了中国第一所船政学堂,为全国培养了大量海军和民用船的专业人才。船政局设设飞机处,造出了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一堵施工围墙上的标语书写着:中国海军摇篮。建国后,由于福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马尾船厂再也没恢复往日的荣光,曾一度度日如年,许多船厂的老工程师流落海外,工人则靠卖废铁度日。

如今,福建省在船厂旧址上建起了船政博物馆,博物馆里关于马尾船厂的发展历程有许多详细的介绍。船政博物馆还扩进了马尾船厂当年的许多厂房、船坞、起重机、及职员办公、居住的房屋,让人看了不免悲悯。

罗星塔下岷江边,浩荡舒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023-05-09发布 阅读量932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游记
  • 行程
  • 文章
  • 问答
  • 玩法
1
1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在拿过设计奖的建筑里,吃一道水煮小鱿鱼,味道依旧那般好
海敢小鱿鱼最火的便是火爆了18年的水煮小鱿鱼,依旧记得学生时代为了吃它,放学后排队硬

啊Lu啊Lu2.4千12

不仅是文艺小清新~厦门小众探索之旅!愿你三冬暖,愿你来厦门~
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来厦门厦门当真是一个三冬暖,春不寒的地方,一年四季,如沐春风

落绪纷飞8.7千18

72小时带着闺蜜游厦门,从私藏小众景点到本地特色小吃,3天玩到嗨
前言许多人对厦门的印象大概是文艺清新,有着绵延的海岸线。来厦门旅游的人大部分人必打卡

月lthyu2.8万12

闽广秋之约
人生短暂,稍不留神,曾经唾手可得的立马变成遥不可及,旅行,就是抓住生活的每一朵浪花,然后在回忆里串成

少华在东1.7千0

285蚝味馆仙岳店重装开业,酷炫来袭,相当“潮”
285蚝味馆!想来厦门人并不陌生,多家分店遍布厦门的各大区域,每家还都不一样的装修风

啊Lu啊Lu4.8千11

厦门软二的宝藏餐厅,吃甲鱼,喝龙虾芥菜汤,湘粤菜统统这里搞定
说起柳叶,在厦门的湘菜美食江湖上不能没有姓名。从15年前的柳叶甲鱼村现在软二呼叫中心

拎拎2.0千4

带娃趴趴走,厦门不仅有小清新,也有人文和科技!
厦门是很多人爱来的旅游圣地,文艺小清新且空气质量好,一年到头的温度较为适宜。厦门也拥

鸭鸭爱生活1.4万26

厦门暴走日记 和闺蜜的三日游
这两年,因为工作压力比较大,假期比较少,只能拼凑各种小假期去旅行。厦门之于我,是需要花费至少6天去玩

天外飞仙feel6730

给力!在厦门免费就能逛的动物园、游乐场!地铁直达!玩一天刚好!

厦门旅游年卡7.1千11

免费!厦门这片闹市中的秘境也太好看了!欧式草坪、日式庭院、江南湖景应有尽有!
不用开车出城,就藏于厦门闹市,在高楼耸立中被圈起的怡静所在,园内绿树成荫,湖面波光粼粼更能体验多种异

厦门旅游年卡3.1千12

懒人版烧烤新体验,干净卫生,烤起羊肉串来,不要太过瘾
宵夜最过瘾的方式无非烤串加啤酒,倘若外头的烧烤卫生环境让你不大放心,那么快来试试这家

啊Lu啊Lu4.4千11

厦门老牌香辣会,又出新招,牢牢锁住食客的胃
说起香辣会,给人最深的印象是环境高级又干净。位于厦门豪华的骏豪会所内,不仅有些珍藏的

啊Lu啊Lu2.2千12

恋恋厦漳|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LeilaYuen2.2万23

熟悉的味道,来集美必打卡的海鲜排挡
只要一有空闲,岛内往岛外游玩、觅食,成了不少人休息日的乐趣。人美、景美的集美,不仅有

啊Lu啊Lu4.8千9

藏进了厦门老别墅里的私房菜餐厅,老饕带路才找得到
洋楼别墅,恬淡的海风,悠闲的慢生活……每个人心中都有着AMOY迷人的一面。比起海边的人潮涌动,不少人更偏

June-sun5.8千11

社区有这样的小,不用煮饭太省事,南北小吃都全,经济又实惠!
出门游玩第一件事儿,就是找寻附近的小吃,小吃往往最贴近当地人的生活。因当地风情不同,

啊Lu啊Lu3.2千9

周末3天厦门游,在最舒服的海边肆意奔跑
回到广州的第三天,安坐在家中细品着一杯甘醇的大红袍、一口酸甜适中的凤梨酥,思绪又慢慢地飘回那个令人神

践行旅志3.3万23

美过三亚,比青岛浪漫,倦了就去这座海滨老城小住几天
天气越冷,越想去温暖的地方过冬。有温柔的海风,有温暖的阳光,有四溢的花香,还有吃不完

完美的旅游8.2千19

大金链子小金表,你在东北裹着貂,我在厦门夜小腰
短短三年间在岛内外开了七八家门烧烤店的夜小腰主营东北烤腰子,趁着店庆,约上三五好友,

拎拎3.2千9

射手姐姐周末游福建--晋江和厦门
小伙伴们这几年因为疫情原因没有出国去玩的只能在神州游了吧,me too。这里记录下上回在福建的几天

EchoChen1231.2万34

阿季酒食,季时行乐,闽南人爱的烧酒配长这样,微醺惬意超满足!
厦门人的夜生活其实很简单,找家舒心的小馆子,呼上三五好友,点上称心的酒配,不一定是大

啊Lu啊Lu5.1千11

私厦里,从一菜一汤一饭邂逅高端福建菜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厦门菜就是海鲜酱油水和沙茶面,而此次在私厦里见到了带着国际范颜值和口

拎拎2.8千12

跨越浙闵粤三省的年度家庭旅行(中)——福建篇(漳州、福州、厦门)
【接上篇】离开浙江,乘坐高铁进入福建境内,以漳州霞浦作为起点,省会福州、热门城市厦门

AW12036.7千16

中国最美滩涂--2020年11月行摄霞浦小记
霞浦-东壁滩涂-落日霞浦-西山滩涂霞浦-盐田鱼排-日出 霞浦-西山滩涂霞浦-盐田鱼排

暮秋子2.7万19

厦门周末的2天1夜,远离城市,去翔安山里吃村菜、做“农民”
前言到了周末就想远离城市,找个地方放松一下,好好享受一下慢生活。这个周末约上小伙伴相

月lthyu7.7千17

游八闽 品香茗
疫情的冲击使大家都停下了旅行的脚步,即便我们坚信心永远在路上也不能挣脱身体被困一隅的

cicici5.4千12

厦门环鼓浪屿鹭江之星游船夜游
从和平码头登船,开始此次一个半小时的夜游此次的游船【鹭江之星】民国鹭江,迎宾就可以感

元清食记14.2万5

煎熟的牛肉蘸生蛋液吃,这家日料店把寿喜锅玩出新花样
进入秋冬季,寿喜锅也提上了日程,几乎是吃日料必点一锅,喜欢那种被氤氲撩起来的热腾腾的

拎拎3.8千9

不出厦门吃上成都必吃“美蛙鱼头”,麻辣鲜香,太过瘾
一锅两吃的美蛙鱼在头成都必吃榜单上总是位居榜首,多少吃货专程跑去成都打卡,麻辣鲜香的

啊Lu啊Lu2.3千12

探访梅花山天然氧吧
探访梅花山天然氧吧,体验蛟潭村农家乐事2016-05-11来自:在拥挤的大城市待久了

澎渝滟2.4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