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又一个千年古村火爆网络,碉楼炮楼林立,古建古祠众多
出发时间
8月
行程天数
4天
人均花费
1.9千
和谁出行
和朋友
在广东生活多年,游览过大量的古村落,广州的黄埔村、佛山的松塘村、河源的林寨村、梅州的桥溪村、惠州的范和村、江门的自力村 、肇庆的黎槎村 、清远的南岗瑶寨 、潮州的龙湖古寨 、揭阳的泥沟村都非常不错,有的历史悠久、有的人杰地灵、有的古建林立、有的物产丰饶、有的民风纯朴,各有千秋,近日在中山又发现一个非常不错的古村——曹边村。
曹边村位于中山市区南区,是中山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而且是典型的侨乡。村里有古朴的碉楼老屋、残缺的稻田炮楼、沧桑的古庙牌匾、整洁的麻石街巷、近百年的老学堂、以及青翠的幽静山林,使这里的风光尤为独特。
曹边村属于典型的岭南风格侨乡,历史建筑较多且保存完好,有良好的侨乡文化基础和地域特色,挖掘并复兴其文化特色,建设成为中山的最美侨乡。地域性文化保护与宣传,中山侨乡地域建筑示范乡村。
曹边村除了山林环抱、稻田绵延,村人生活悠闲宁静外,还到处弥漫着时光慢悠,光阴驻足的历史味道,尤其是桑梓侨心在村内留下了种种难以磨灭的印记,构成独特的风光美景,令观光客流连忘返,闻讯者动身游览。
村里的梁书记介绍,曹边是良都(即南区)梁氏家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据《香山县志》记载:"良字都梁族,原居延福里,即石头村,与沙涌毘连。宋代产三乡贤,庆历进士、比部郎、鄂州通判杞,致仕时建议立县。其裔孙亦嘉熙进士,知南康。元明间徙族北台、溪漕等乡。合福涌两派,丁口约千五百人。"记载中的溪漕,就是今天的曹边。
家在香山石头村的鄂州通判(主管征粮运粮的官员)梁杞可以说是香山立县的发起人。县志有载:"熙宁初致仕,与运判徐九思议立香山县,事不果行。"约在北宋熙宁年初(公元1068年),梁杞退休告老还乡。
当时中山属东莞县香山寨,人口日渐增多,围垦屯田不断扩大,且"渔盐发达,兼有银矿场之利",梁杞便在元丰五年(1082年),与广南运判徐九思商议,两人联名向朝廷奏本,要求把香山寨升格为县,但并未获得宋廷的批准。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陈天觉与姚孝资联名上书,建议香山立县,最后得到了朝廷的诏准。
梁杞的后人建曹边村于梅岭南侧边缘,有河溪自北往南流经村西连接北台涌与石岐河,是古代梅岭山区中部主要水运通道,故村初名"漕边",因"曹"与"漕"谐音,清乾隆初年改称今名。曹边村其实与曹姓人家无关。上图曹边学校内的梁杞雕像。
在曹边学校的梁书记办公室,我们也看到了一个缩小版的梁杞雕像。
位于村口的曹边学校是我们了解曹边的第一站,据梁书记介绍,曹边学校建于1929年,是一座两层楼的小钟楼,钢筋混凝土结构,典型的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曹边学校成为了一座风味尤佳的"中山市历史建筑"。据一些资料介绍,当年身在澳洲、根在曹边的梁官招、梁业荣、梁瑞荣、梁锦伦等人运来英国进口的"红毛泥"和钢筋,以优良的工程质量建造了这所曹边学校。
中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尤其是近代以来,更是人杰辈出,这与华侨在国外赚钱后回乡对教育的重视密不可分。而曹边学校便开创了中山华侨捐建现代学校的先河。爱国爱乡的曹边华侨不仅将外国的建筑特色带回曹边,还带回了实用性颇强的现代教育理念。图为雨后的曹边学校更有韵味。
曹边学校是一栋中西合壁的建筑,外观是典型的西洋风格,而中间的天井则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如今90多年过去了,历经近百年风雨洗礼的老建筑结构依然完好,它以一种华洋一体的韵味屹立在曹边村中,成为曹边村民的集体回忆。
在曹边学校的边上是古色古香的天后宫,天后宫是沿海常见的庙宇,供奉的是天后林默,也就是民间所称的妈祖,是沿海百姓崇祀的海神。传说她自幼聪慧,熟谙水性,常渡海救助遇险船工和渔民;她还能洞察风云变化,预测天气,告诉船户可否出航,保护渔舟及商船的安全,被人们尊称为神女。林默死后被奉为神祗,立祠供奉,尊称妈祖。
在天后宫的边上是曹边侨联会,再过去就是一棵粗壮的老榕树(我们同行的朋友一起合围了一下树干,需要11人才能围住),叶茂根深,树龄据说已有400多年。树下凉风习习,随时都会聚集一些老人在此聊天、打牌、闲坐,也算是曹边村的风水树及地标之一。
要说曹边村最出名的建筑,非村口的老炮楼莫属,关于这炮楼的来源,当地村民是这样介绍的:中山南区一带是著名侨乡,清末民初许多乡亲出国打拼,那时大家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树高干丈,落叶归根。在海外经过辛劳,积攒了一些钱回乡养家育儿,安度晚年。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军阀割据,政府腐败,盗匪到处,恶霸横行,强盗出没,土匪横行。不少侨胞遭此劫难,几十年的辛劳付之东流。为了维护自身及乡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华侨将自己的房屋建筑成兼具战斗功能的调楼,整个村庄的众多调楼形成一个严密的安全网,使盗贼无从下手。
当年曹边村出国人数众多,又有不少在上海的四大公司(先施公司、永安公司、大新公司、新新公司)担任要职,不少人事业有成满载而归,他们成为了强盗垂诞的对象,打切的目标。为了抵御这些不法之徒的侵袭,海外侨胞捐资修建了园炮楼。新中国成立后,匪患消除。炮楼便失去它存在的价值。1958年,在“十五年超英赶美”的豪迈口号中,决定将其拆除,利用其钢铁部分服务社会主义建设,怎知建筑实在太坚固,以人工拆除根本不可能,用尽九牛二虎之力后,除了炸掉了碉楼的顶部之外,只有望楼兴叹,留下成为历史的宝贵见证,如今成了曹边村口的一座讲述华侨文化的丰碑。
在炮楼的边上,有一座武侯殿,供奉着诸葛武侯,即诸葛亮。据资料介绍,武侯殿建于清代,经光绪五年(1879年)、民国八年(1919年)和1986年三次重修。武侯殿的正门的石刻对联很独特,由广东状元梁耀枢于光绪五年(1879年)所写:"功盖三分国,人当万里城"。
在曹边村梁书记的介绍下,我们沿着古老的石板街,参观了这座古老的村庄,村内碉楼炮楼林立,雕梁画栋,古色古香,而且村里的小巷十分整洁、干净,一路上见不到任何随意丢弃的垃圾。加上该村环山而建,村后山树木苍翠,村内又林木众多,因此村内环境十分幽静怡人。
值得一提的是,曹边村虽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还获得了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诸多荣誉,但却养在深闺、鲜为人知,民风纯朴,看不到什么商业化的设施,几乎没有游客,最大程度的保留着古村的原滋原味。
不过就如残缺的炮楼一样,因为没有商业化的包装,所以很多古建筑的保存也面临很大的考验,很多老建筑上屋顶上的灰塑已经褪色,有的甚至已经风化、脱落,亟待维护修复。
在梁书记的办公室内,我们看到一块清朝状元梁耀枢的状元牌匾,梁耀枢(1832~1888年)是广东历史上的三大状元之一,顺德杏壇光华村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考中状元。身为状元郎的梁耀枢为什么要为曹边村武侯殿题写对联呢?原来梁耀枢高中状元之后,同时做了几块相同的狀元牌匾分别恭送到各地公祠,用来光宗耀祖。所以,当时连远在中山曹边的梁氏公祠内,也有一块梁耀枢状元牌匾。
状元牌匾高120厘米,宽70厘米,牌匾正中上方横刻"钦点"两字,正中竖刻"状元及第";左右两边分别竖刻"同治十年辛未科"、"臣梁耀枢恭承";字体也是正楷烫金阳文,红漆衬托,匝边为蟠龙腾云镂刻图案。后来由于曹边梁氏公祠年久失修,大部分梁木已经开始腐蚀,为了避免殃及状元牌匾和防止失窃,村干部将其取下来存放在曹边老学校的村办公楼里,现已成为曹边村的"传家之宝"。据梁书记介绍,曹边村即将迎来变身,启动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更多游客的到来做到保障,不过在渝帆看来,大变身有利有弊,环境肯定会更好,老建筑也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但希望不要引入太多的商业,不要改变千年古村的原滋韵味。
推荐阅读
上山下海的茵茵7.5万14
秦觞5.7千12
弹指间行摄1.9万12
懒鱼叨叨6.3万19
羽子偕老5.4千12
行走de世界9.8千18
秦觞5.1千12
vivi慢生活4.3万18
时代树暴走2.2万17
麻麻探世界8.9千18
暴走姐妹花2.0万18
方益松1.3万18
渝帆4.6千9
渝帆5.1千11
渝帆4.4千9
渝帆4.7千9
丽莎Chan1.8万9
广西潮流风尚标5.3千11
善良酱4.9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