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大山里的石头村
出发时间
7月
行程天数
1天
人均花费
200
和谁出行
和朋友
距离石家庄市区不到50公里的太行山深处有一个以石头为建筑原料的建筑村落——于家村。未曾踏入于家村时,石头村肯定是用石头垒起来的。这里所有的建筑物大部分都是用石头垒起来的,其中包括村民家里的院落和房屋,院落内的吃饭时用的石桌石凳,再就是于家村内大小不一的大街小巷也是用碎石铺就的。
漫步于这座具有几百年历史的于家村碎石铺就凹凸不平的小巷,望眼环顾于四周,自己仿佛走穿越到了电影里的古代城堡。错落有致的石头房屋,就连刚刚新建不久的二三层小楼的地基和临街商铺装饰都是采用的石料,手工艺细节处也很精致。游走于这座四面环山盆地的小山村,绿树成荫,农家小院木质或铁艺大门敞开着,三三两两人们坐在大门胡同里一边干活儿(纳鞋垫或刺绣),一边聊天儿。村外的田间的虫鸣,不远处的池塘里,青蛙开始呱呱鸣叫。这真是一幅美丽旖旎的田园风光版画!
另外由于这几年工作的需要(旅游产品品牌文化传播),对于区域历史人文 研究是最基础工作。在查阅石家庄周边旅游资源文化资料时,发现了位于大山里的于家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所谓石头村就是太行山下的于家村。于家村95%的居民姓于。资料显示,于家村于姓居民都是明代名臣于谦的后裔。1457年,明大臣徐有贞等发动“夺门之变”,明英宗复位,于谦被诬陷“谋逆”而惨遭杀害。相传于谦之子脱困后隐于井陉南峪村,生有三子:于有道、于东道、于南道。明成化年间(约1486年),长子于有道迁居至此,开荒拓土,后生五子,繁衍至今已500余年。
去年夏天受朋友之邀,乘车去了一趟大山里的于家村。
连续下了两天的雨,所以早上还是比较凉快。乘坐汽车疾驰在凹凸起伏的山路上。大山里的气温的确比市区内的气候凉爽了许多,周围山里绿色的植被和林中飘来了淡淡草香味道。打开车窗关掉空调,感觉飕飕的凉风迎面吹来,感觉非常的舒适。是啊,好久没去山里了,看到每到一处,感觉让人呼吸到了的新鲜空气。
多年前我曾在新闻媒体从事新闻采访工作,由于工作原因经常跨区域出差。那时私家车还没有普及,只有领导出差才能乘坐专车,无奈出差只能乘坐大巴车往返于新闻采访目的地和单位地。为此,那时候我经常行走于山东与山西两个省份。
河北与山东基本上处于平原地区,但是从河北前往山西出差,就得翻越 太行山脉。虽然不用徒步翻越,但是长途客车潘越山路也很慢,承载三四十人的长途车只能缓缓爬行在羊肠的山路上。
每次出差乘坐大巴车需要四五个小时的车程,刚开始的确让人有些急躁。不过时间长了,自己就学会在途中,如何打发这样的无聊漫时光。
汽车缓慢的爬行在山路上,看书是很难的,因为由于山路的不平,颠簸性很大,只能拉开车窗玻璃,向远处山村、山峦、河流眺望,虽说当时的山属于光秃秃的,不像现在山都种植茂密的树和植被。但是这样,远处的风景还是让人流连忘返的。
今天乘坐朋友的私家车去山里游玩,不免让我感触很多,同时也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旅途中的一些情景。一个多小时后,我们乘坐的汽车终于来到了大山中的石头村——于家村。站在村外来看,石头村并不像文学作品或影视剧里的山村,而是更像一座繁华热闹的集镇。
没有文学和电影里描写那些炊烟袅袅,但是从村落里传来了清脆悠扬的鸡鸣声。样的声音对于我这个从农村里长大的孩子来说,太熟悉了。
小时候,农村家里都很穷,家里没有钟表,只有一部半导体(收音机)在开着的时候,才能听到广播电台的整点报时。如果不打开,是很难听到广播电台报时的。那时候,父亲手腕上带着一块儿上海产的什么手表。有时父亲农忙不在家时,每天早上就是凭着清晨公鸡打鸣儿,才知道大概时间。所以听到鸡鸣声,我感到非常的熟悉和亲切。这一声的鸡鸣声,也就意味着美好旅行可以开始了。
大哥,还在忙呢。我这位开车的朋友,向忙着打扫卫生的中年老人打招呼。唉,不忙。每天就是这点活儿。这位村名说。你们从市里(当地人对于我们这些来此游玩的游客,从未称城市名称,只是简单的称为——市里或者城里)来的?是啊大哥。我与开车朋友相互配合与这位村民答咕着——也就是方言中的聊天。
来俺们村儿游玩,那可好玩儿了。最起码,比城市里的空气新鲜(这是一句实话,这几年大山经过几年的改造,大片大片绿林和植被)打扫卫生的村民放下手里的活计说。 在来这里的山路上,已让我经感觉到了清新的空气中还夹杂着青草的淡淡清香。虽说是在夏季的六月,但是在华北地区也到了比较热的时候,可是行走幽静的山路上还是让我们感到了丝丝凉爽,的确比在市区能低4-5度左右。
大哥,这于家村有啥好玩的。我问道。嘿,你别看我们村儿地处山区,可比你们城里要好。我们这里街道很有质感,凹凸坡度让感觉一样的美,再就是房子大部分是用石头建的,除此之外也是用钢筋水泥和砖建起了二层小楼,还有绿色健康食品做成美味佳肴,不仅让你吃的健康,还会让你们吃了之后还会念念不忘。村民大哥说。
我们漫步与于家村用碎石块铺就的小路上,路两侧修盖不久的各种各样建筑也见证着于家村几百年的发展村史。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境内太行山东麓的于家村,因为所有建筑都是采用的石头所建成,所以来过这里的人们把于家村称之为石头村。村里的房舍、围墙、街巷就地取材,全部用当地的石头垒成。这里建筑除了用石头打地基,垒墙,再就是建筑外墙面都是用石头做的图案。
走在这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绝不单单只是有清新的空气和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峦,这里的村民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热情的。除此之外就这里还被前来游玩的人们称之为——石 头城 ,这里也是一片石头天地,如石楼、石阁、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街石巷、石桥石栏.......处处可见石头文化。
大约在四百年多前(公元1581年),明朝大臣(兵部尚书)于谦被奸臣所害,同时还株连到他的家族,为此于家族人偕老带幼,连夜逃出了京城。白天不敢走大路,只能躲避山涧,爬山越岭,最后来到了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僻静盆地建立了与世隔绝的村落。四百多年来,于氏先人先后在这里,利用山里的石头原材料,在这里开山凿石,垒屋盖房,世世代代居住耕耘在这里。
巍峨的山峦,寂静的山村,随着阵阵微风吹来,这座位于山里的小村庄见证了历史的发展。矗立在我们眼前这座建于斜坡的三层楼的这个阁楼,是没有地基的,它建在这个斜坡上,主要建筑用料都是用大小不等的石块,来互相咬合垒砌而成的,而它的主要的部位,用的是 中国 的传统的榫卯结构,虽然看起来建造的很粗犷,实际上非常的科学。
于家村规模巨大的石制建筑群依然保存完好,处处透着历史斑驳之感。楼阁错落有致,街道四通八达,石头彰显着粗犷,布局却多了一分精细。这里的四合院各有特色,有的全为石墙瓦房,有的皆为石券窑洞,也有的瓦房窑洞混建。这里的四合院大多为坐北朝南,正房建在三至五级的石台阶上,院落的大小、形状也各不相同,大多用石板铺砌,显得洁净雅致。
一个上午,我们在村子里以徒步方式走遍了村里的地方。午饭是在一家民宿吃的,自从这里开始了农业旅游的发展,这里农家饭也是每位来此游玩客人的首选。从外省来此游玩的游客需要居住,也是选择这里民宿。价格比较便宜,房间挺干净的。不过我们没有在这里住宿,游玩半天后就驱车返回了市里。
这些年来此游玩和有关人文历史考察专业人员来此后,对着做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村落赞叹不己。这里不仅有它的幽静美丽,同时来此游玩的人们还可以品尝到绿色健康的农家饭。
于家村的房屋翻盖了许多,但是留存已久的老房子和铺着碎石老街还是让有人感到历史岁月的沧桑。这些明清古道,追溯其历史多可达五百载,少也有三百年,岁月沧桑,人来畜往,每块石头都被磨得细腻光滑,铮铮发亮,尤其在雨天,在雨水的冲刷下,熠熠闪光,更成为石头村一道难得的风景线。
乘坐大巴车时间与车站地点
推荐阅读
津门网6.0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