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推出名画涂色页,诠释艺术再创作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推出名画涂色页,诠释艺术再创作
近日,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推出一系列馆藏名画的空白着色页面,馆藏名画《夜鹰》、《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神奈川冲浪里》等均被收录其中。
以世界名画为主题的涂色页,没有绘画天赋也不用担心,可以参考名作原画,照着上色,美好的色彩在笔尖跃动,“艺术小白”也能画出漂亮的作品。当然,如果你有较高的艺术天赋,也可以加以自己的创作,惊艳全场!
这些名画你认识吗?
爱德华·霍普《夜鹰》
这是20世纪美国艺术中的知名作品,传闻画的灵感来自于纽约市格林威治大道的一个小餐厅,霍普在画中彻底地简化了格局,以此来突出令人窒息的孤独和隔绝的气氛。尽管霍普否认他有意在画作中释放此种信号,但是他承认或许潜意识里勾画了一种大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夜鹰》其实也是隐射二战对美国社会造成的深远心理影响。即使是并未被战火破坏的大后方,人们的心境也充满了压抑和不安。
乔治·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1884》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1884》是一幅长3.08米,宽2米有余的巨大画作,为了把画中的光线、色彩、和人物形象等元素尽善尽美,从1884到1886两年多的时间里,修拉无数次去到位于巴黎西北市郊的大碗岛的公园,在那儿画了几十张草稿和多次重画,才最终创作出这幅经典之作。用科学般的严谨性,修拉仔细研究光学和色彩理论,并用点彩画法,将不同颜色的小点精巧地搭配和并置。点彩在当时是全新的绘画技术,修拉对其的高超使用得以产生更多元、渐变的色调。画中描绘的是巴黎人在周末在大碗岛上郊游、放松的情景。
格兰特·伍德《美国哥特式》
这幅油画是美国艺术中极具辨识度的作品。 1930年,作者格兰特·伍德在爱荷华的一个小镇上看到了一座木质哥特式乡村农舍,激发灵感,他用自己的妹妹和自己的牙医做模特,让他们扮成一对父女,穿戴上象征中西部传统的长柄草耙和老式围裙,站在这座哥特式建筑前。伍德用精细的正面描绘突出了“父女”的坚毅形象;身后的农舍则象征了他们靠辛勤劳动所创造和保护的家园。结合1930年的历史背景,伍德作此画的原意本是赞颂中西部乡村价值观和那里的人们面对动荡的经济大萧条时代所表现出的坚韧。直到今天,《美国哥特式》早已深深根植于流行文化中。
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
葛饰北斋的版画《神奈川冲浪里》可以说是欧美博物馆界的“爆款”。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收藏有3幅,保存状态良好。《神奈川冲浪里》同时也是日本浮世绘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绘画应用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呈现浪花中分明的层次变化,运用弧线和短线条对比勾勒出充满张力的巨浪和跳跃的浪尖。
文森特·梵高《卧室》
1888至1889 两年间梵高总共画了三个版本的《卧室》。在搬到阿尔勒后,梵高第一次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家。他十分高兴于此,并精心打点了卧室,他使用厚涂的笔法,采用大量不同的色彩来渲染房间。在跟弟弟的信中,梵高提到自己希望用这些截然不同的色调来表达一种彻底的宁静。然而,虽然《卧室》对作者自己来说象征了超然的静谧、闲适和安宁,可事实上过于斑驳的色彩,粗糙的地板和由极度向下倾斜造成的奇特空间感,充满紧张、不安、和混乱,让人不由心身焦躁和压抑。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由于疫情已经闭馆了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博物馆工作人员并没有停下工作的步伐,而是整合展厅资源,在官网推出了线上展厅,为艺术爱好者带来了精华导览视频、交互浏览、博客文章等充满互动性的精彩板块。此前,艺术博物馆经过CC0 (Creative Commons Zero) 许可,公开了其5万余副馆藏图像版权,博物馆官网已经成为与线下展厅相辅相成的参观工具,也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庞大且日渐完善的资料库。
推荐阅读
北美旅游君3.0千9
北美旅游君4.5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