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这个以陶为墙的村子还上过《舌尖上的中国3》!
“郑家窑,一个以陶为墙的村子”,这个描述让人充满了好奇。郑家窑,原名正嘉尧,位于蔚县阳眷镇,不仅是《舌尖上的中国3》黑陶取景地,同时也是蔚县最具代表性的制陶基地。
郑家窑村的墙体都是陶器的身影,还有不少废弃的窑址,据村里人介绍,郑家窑的制陶的历史已有大约1500多年了,村子里有不少窑,连最年长的老人都说不出来历。
据考证,蔚县的制陶史可以远推到仰韶文化时期,制作黑陶从选料到成品,其中要经过粉碎过筛,闷泥、踩揉、捏制、晾晒、上釉、装窑、烧窑、出窑等十多道工序。
陶土是用蔚县当地的“坩子土”,其化学成分接近于瓷器的原料高岭土。
黑陶的捏制工序需要三个人通力合作,一人转轮,一人捏制,一人供料,只见轮轴高速转动,一滩软软的陶土,就在老师傅的巧手下成型了。
老师傅的捏制黑陶手艺是祖传的,已经捏制了30多年。库房里还整整齐齐的排列着不少捏制好的陶器,就等着上釉后进行烧制了。由于如今陶器的市场需求少,再加上煤炭价格日益攀升,烧制陶器大多选择以实用性为主的缸或者瓮。
院子里正在进行上釉工序,将事先已经捏制好的瓮,用西沟特有的黄土做釉料,里外均匀的上好釉,进行集中晾晒。
上好釉的陶器通体呈黄色,之所以称之为黑陶,是因为经过高温烧制,燃料中的碳元素渗入釉中,最终会形成黝黑光亮的奇特效果。
据介绍,黑陶烧制时一般都是成套的烧,从小到大依次罗列,再倒扣最大的陶器,一个窑可以一次性烧制270套。烧制的时候先是小火,后转大火,温度达到约1300摄氏度,整个烧制需要持续5~6天时间,烧制完成后还需要进行4~5天的集中晾晒。
不过出炉的时候,一窑里有瑕疵的黑陶成品概率还不低,所以窑旁边堆积着很多陶器碎片。
黑陶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并且黑陶的用途很广,储粮、盛水、腌菜、储酒的瓮、坛、缸、罐和做饭用的盆,吃饭用的碗、盘、碟,还有现代的工艺品等。
推荐阅读
爱旅行的小十八3.8千12
信-仰-7.7千12
爱旅行的小十八2.5千5
旅途侦探7.2千10
爱旅行的小十八6.5千18
爱旅行的小十八2.5千7
冯赣勇6.0千11
北京-老陈6.4千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