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九龙江口走一圈(上)
龙海

九龙江口走一圈(上)

出发时间

4

行程天数

1

人均花费

100

和谁出行

和朋友

        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其两大干流北溪和西溪在龙海市角美镇沙洲村岛汇合后,又一分为三,过紫泥镇后入海。九龙江口一带人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距离厦门也近,且道路纵横,交通方便,疫情过后正好小游一番,于是我们自驾去九龙江口走了一圈。

                                                                                            一

       上午8点出发,过海沧大桥,沿马青路向西至青礁枢纽后上厦漳大桥。厦漳大桥是九龙江入海前的最后一座桥,也是九龙江上最大的一座桥梁,2013年建成通车,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可抗14级台风和地震,建设总投资51亿余元,其中厦门出资占40%。大桥从南到北由海平立交、南汊桥、海门岛立交和北汊主桥等4部分组成,全长近13公里,比海沧大桥多近一倍,其中北汊段桥长9.3公里,占全桥长72%,跨径780米,在同类型桥梁中跨度位居全国第六、世界第九。大桥主体部分为双塔斜拉桥,高227米的北汊索塔呈A型,桥下可通行3万吨集装箱货轮,南汊索塔呈H型,跨径300米,具备5千吨通航能力。前几年厦漳大桥过桥费每次25元,导致车辆稀少,2018年降为5元,4月这段时间免费。走厦漳大桥使海沧至漳州港的距离缩短约2/3,也使我们九龙江口走一圈成为可能,但我们上桥时雾气太重,无法拍下大桥的雄姿,只能用2张网络上的图片加以展示,看上去还是很宏伟壮观的,为九龙江口又添一景。

       厦漳大桥南北向横跨九龙江口的海门岛,并设海门岛服务区,还有一支线可从桥上直接开车到岛上,结束了几百年来上下岛需要坐渡船的历史,极大地方便了当地人的出行,过去进出海门岛,船只是惟一的交通工具。海门岛面积3.8平方公里,是厦门鼓浪屿的两倍,早年时是3个紧挨着的小岛,上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时通过人工围垦连在一起,形成如今丘陵和海积平原相间的地貌景观。历史上,海门岛曾经担当过民间海商与西方远征船队开展交易的跳板,后来又重归原本的渔村形态,岛上有两个村庄,人口约6200人,村民主要以打渔为主、养殖和种植为辅,厦门人常来此地品尝海鲜,所以岛上有不少海鲜大排档。海门岛盛产“土笋”,一年四季都可挖掘,说是笋,实际是海滩中的一种长条沙虫,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制作成“土笋冻”是宴席上一道美味佳肴。据说岛上风光也不错,网上称岛的东面有一片沙滩,礁石嶙峋,千奇百怪,有鸡冠礁、文蛤石等,也可踏浪听涛,看潮起潮落,海门岛的岸滩上还长着成片的红树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但我们上岛后几经询问,却未找到东沙滩,也未看到红树林,沿着一条占道市场向北走到头,只看到一座小庙和一株300多年的古榕,沿途环境不佳,杂乱不堪,道路也不通畅。考虑到后面的行程,我们不能在此搁误太多时间,重上厦漳大桥向南,雾气已渐渐散去,下桥后就是九龙江的南岸,沿招商大道我们直奔漳州港南炮台而去。

                                                                                       二

        南炮台位于漳州港区东南临海突出部,与厦门岛上的胡里山炮台南北对峙,互为犄角,扼守着厦门海口,素有“天南锁钥”之称。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春,闽浙总督邓廷桢配合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广东开展禁烟运动而建此炮台,原设有德国制造的克虏伯大炮主炮1门,副炮3门,是厦门胡里山大炮的“姐妹炮”,历史上为守护厦门发挥过重要作用。1840年6月炮台建成不久,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侵华英军总司令义律率舰侵扰厦门,英舰先后窜入青屿口和厦门内港,8月24日下午派3只舢板追逐1艘中国商船,南炮台的官兵目睹此景,义愤填膺,他们把炮口瞄准英舰,猛烈轰击,英舰被迫退走。鸦片战争期间,南炮台曾多次击退英军入侵,击沉击伤敌舰近10艘。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企图占领厦门岛,于9月3日凌晨4时许出动“羽风号”、“若竹号”等多艘舰艇,驶进大担岛灯塔前的海面上进行挑衅,向白石炮台、胡里山炮台和曾厝垵海军飞机场开炮。南炮台的爱国官司兵在炮长何荣官的指挥下,将愤怒的炮弹射向日舰,打响了中国东南地区抗日战争的第一炮。厦门岛的白石炮台也开炮响应,炮战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日舰“若竹号”腰部冒起黑烟,渐呈下沉之势,侧边的两艘日舰慌忙向它靠拢,夹持着该舰溃逃。解放后,南炮台作为民兵哨所,长期驻扎女民兵,2010年开辟为海防文化国防教育基地,对游客免费开放,今天是周末,来此游览的人不少。

       走近炮台,首先看到的是城墙大门上的“播盪烟尘”刻石,其中第二个字在网上也查不到含义和读音,应该是个“荡”字。大门两侧城墙呈弧形向后延伸,走进大门可见这个露天炮台全貌,占地约百亩,城墙为椭圆形,周长约240米,城墙上建有女墙、垛口、枪眼,中间空地上还可见到一些夯土台,虽经180年风雨侵蚀仍保持基本完好,弹药库遗址里还有28枚28生克虏伯炮弹静静躺在那里,和炮台墙体上那些弹坑一起诉说着久远的战争硝烟。

解放后炮台上的3门副炮拆毁,1门主炮也在1953年修建厦门高集海堤时拆去填海,现在摆放的新主炮是近些年补上的。从这里可见附近码头龙门吊林立,炮台旁还高高耸立着一座灯塔,对岸就是厦门岛东渡的游轮码头。此时已是雾散天开,阳光正烈,上午10点多我们告别南炮台,再沿招商大道向西,掠过厦漳大桥南桥头,下一站是东园镇的埭美古村。

                                                                                            三

        埭美村已经存在500多年了,虽然不处于深山之中,却一直不为外人所知,一个偶然的机会,这里才引起外人的重视。2009年,龙海双龙歌仔戏团团长陈友铭在马来西亚演出时,邀请当地的一个摄影师团队到漳州做客,带队的摄影师符士光被眼前如诗如画的古村美景深深吸引住了,陈友铭当时却不以为然:“类似的老房子,农村多得是,有什么好惊叹的?”但拍摄的照片发到网上后,竟然造成不小的轰动,并引起中央电视台的关注,经媒体采访和报道后,埭美古村一下子闻名海内外,竟成为龙海新的旅游热点,并被评定为国家级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埭美古村不仅是“闽南红砖建筑群”的典范,还是闽南一带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主要有4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景泰年间(公元1450年),由“开漳圣王”陈元光第31世孙陈仕进开基,至今已经有整整570年的历史;二是数量多,规模大,总共有276座,一色的红砖红瓦,基本是典型的闽南四合院,均为单层二进四开间,采用木架结构,竹编墙体抹上纸根灰建造而成,专家称此种建筑有利于防震,因此,埭美古民居群的古厝历经数百年、多次地震却屹立不倒,是闽南建筑史上的奇迹;三是规划排列,整齐有序,而且全部坐南向北,屋顶基本为硬山式燕尾脊建筑风格,是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代表之一,素有“闽南第一村”的美誉,更难得可贵的是570年始终保持风格统一,人称“一张规划图管五百年”,这在全国的村庄中也属少见,其中49座明清时期的古代建筑,建筑体系为“九宫建筑”,即前排横向建造9座古厝,后排再对准前排依次向后建造,古厝旁边还附带着纵向排列的三排“护厝”,根据历史记载,“九宫建筑”体系只有显赫官家背景的家族才能建造,如此建筑风格以及类似于护城河功能的环村河道有人称之为“水上皇宫”;四是四周环水,护庄添景,一条长达3.2公里的小河围绕整个村庄,水宽十几米到二十几米不等,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护城河。从空中往下看,整片古村恰似漂浮在河面之上,成为名副其实的“闽南周庄”。      

         我们按已显斑驳的指示牌沿着护村河向里走,首先看到的几块介绍村况的石碑,还有一幅极为壮观、令人震撼的全景图。过天后宫沿河前行,此河段由于形似“万丁”二字,村民们古称为万丁河,寓意旺丁多子。我们再向前走,河流和道路左拐,来到最北面的宽敞大坪,一株百岁古榕旁就是古码头,古代村民就是在此坐船出行,这一片数排房屋就是最古老的明清时期民居,可谓一期工程,房屋占地面积也稍大,而后面的二、三期则占地相对较小。在老民居第一排中有座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前祠堂,这是埭美古村的官厅,始建于明末清初,但规模、面积也和民居相同,据说里面有精美的木雕、砖雕、泥塑,苏彩和斗拱更是文物精品,但眼下却未开放。

古村全景图
天后宫
前祠堂

我们在棋格式的古厝中穿行、拍照,主要逛了北面这片明清老房子,最后沿原路出来时还看到进村时漏掉的“救命榕”,斜倚在对岸的古榕已360多岁了,是村里保存的几株百年古榕中最老的,据说过去发大水时冲垮木桥,村民曾以榕为桥过河。时近中午,阳光更烈,我们在村内一农家乐品尝了闽南锅边和碱糕。离开埭美村时心中却有一遗憾:在此未能拍一张全景照片,因此,本文只能借用一张网上的无人机照片展示古村全貌。现在村西南角有几幢现代风格的多层民居,建议在该楼顶设观景台,也可在村边另建一高台,以便游人登高拍照,将埭美古村全景收入镜头。中午12点过,我们离开埭美村,下一站月港。

      离开埭美村时心中却有一遗憾:在此未能拍一张全景照片,因此,本文只能借用几张网上的无人机照片展示。

现在村西南角有几幢现代风格的多层民居,建议在该楼顶设观景台,也可在村边另建一高台,以便游人登高拍照,将埭美古村全景收入镜头。中午12点过,我们离开埭美村,下一站月港。                                                                                                                                                        四

        位于龙海浮宫镇的月港,地处九龙江入海处,因其港道形似弯月而得名。虽然现在知其者甚少,月港古镇现在看上去非常一般,但这里却是明代福建四大商埠之一。明朝隆庆帝登基后于公元1567年推行新政,月港成为明朝唯一合法的海上贸易始发港,后来政府厉行海禁,关闭了泉州官商对外贸易大门,民间走私商人便选择月港,从这里偷渡厦门岛,进行对外贸易。据《海澄县志》记载:“月港自昔号巨镇。店肆蜂房栉篦,商贾云集,洋艘停泊,商人勤贸迁,航海贸易诸番”,“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朝夕皆海供,酬酢皆夷产”,遂为“闽南一大都会”,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15世纪末期至17世纪中期,随着我国东西沿海对外贸易的发展,月港一度成为“海舶鳞集、商贾咸聚”的外贸商港,与汉、唐时期的福州甘棠港,宋、元时期的泉州后渚港和清代的厦门港,并称为福建的“四大商港”,在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漳州府所属各县,沿九龙江岸畔居住之民出洋,大都顺流乘船至月港,再由海门岛扬帆出海,所以,又有“闽人通番,皆自漳州月港出洋”之说。月港的繁荣富庶,引起海盗倭寇的觊觎。据《海澄县志》载:“明嘉靖二十八年至隆庆三年,先后二十一年,倭寇骚扰月港”。明政府为了防御外夷与海寇侵犯与骚扰,在月港置城堡设防,派兵驻守。嘉靖九年于海沧设“安边馆”,三十年于月港设“靖海馆”,四十二年改为“海防馆”,在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明王朝于月港设置海澄县,寓意“海疆澄清”,县治就设在月港。明末清初,郑成功、郑经父子与清军在闽南沿海对峙拉锯,争战近四十年,战火殃及月港。清廷为扼制郑氏,在沿海实行“迁界”,海澄一带划为“弃土”,加上河流淤积等原因,繁华的月港航运商贸渐渐萧条,由厦门港起而代之。

         我们从观音庙旁的大路进去,有一幢小屋就是海丝馆,但12—14点休息不开门。从海丝馆右边小巷走进去,有一条与江岸平行的小街,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架竹隔,上贴“格外春风”4字的红纸,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据说是此地特有的风俗,这个竹隔子主要有三个功能,第一个是辟邪,第二个是遮风挡雨,第三个分内外,古代时妇女足不出户,竹帘便于妇女向外观看街景,屋里的人可以透过竹隔看到外面,但外面却看不到里面。

观音庙

我们一直走到古镇后面岸边的容川古码头,遗迹犹在,老榕苍劲,当年这一带不到1公里的江岸线上,竟密密麻麻地分布着7个码头,可见当年月港的繁荣和忙碌。这个沉睡了400多年的港湾,如今已变身安静的江滨公园,有几段木栈道,滩上荒草离离,长得正盛,但对面东岸造船厂龙门吊林立,船舶云集,十分繁荣。

                                                                                         五

        我们驱车过龙江大桥、中港大桥,又回到九龙江北岸,沿厦漳同城大道向东不远,右拐进九龙江边的流传村,很快看到路口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牌后的围墙内就是天一批馆总局旧址。从墙上的文图介绍看,总局旧址占地16.5亩,由前埕、大厝、苑南楼、北楼和陶园组成,其中具有南洋风格的北楼为天一总局的办公业务经营大楼,而大厝则是燕尾脊的闽南风格,大堂墙裙的进口磁砖尤其精美,颜色如新。大厝后面的苑南楼也是南洋风格,陶园则是占地3千多平的后花园,原有亭台、楼榭、假山、鱼池、花圃等,在当时的农村可谓鹤立鸡群。

大厝局部
南苑

北楼是一个中间露天的长方形二层大楼,东西两面有拱形走廊,外观宏伟气派,但里面仍有住户,院内显得杂乱不堪,西立面的墙外水管电线乱拉,非常有碍观瞻,北墙上还有小树生长,将对墙体造成破坏,此楼的保护状况令人担忧。东立面的情况稍好一些,墙顶部可见天字的圆形徽志和洋文标志,门前是个空坪,可拍全景,我们主要游览了北楼、大厝和苑南楼,后面的陶园并未进去。

北楼西立面
北楼东立面
院内
院内
二楼

        天一批馆是专营东南亚信汇、票汇、电汇的民间银信局,1880年(清德宗光绪六年)由祖籍流传村的旅菲华侨郭有品创办,时称“天一批郊”,后改称为为“天一信局”,并以此为总局。“批”是福建和广东的闽南、潮汕地区对家书乃至一般信件的通称,“天一”二字源自《易经》“水”篇中的“天生一,一生水,水生万物”,也有人说取自汉儒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天一批馆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邮局,比大清国家邮局成立还早16年,以注重信誉、严格管理、规范汇率及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海内外侨民、侨眷的信赖,馆的业务日益扩展,经营区域也日渐增多,华侨银信大都通过天一批馆汇寄。1911年中国邮政与海关分离,1915年中国银行福建分行厦门分号成立,天一批馆开始兼营汇票生意,资金更为雄厚,鼎盛期天一批馆在国内外的分局达28家,其中东南亚8个国家有24个分局,国内从原来的厦门、安海、香港发展到漳州、浮宫、泉州、同安等9个分局,年侨汇总额高达千万元大银,占闽南一带侨汇的近三分之二,馆内有一张示意图可以体现当时的盛况。天一批馆从1880年创办至1928年1月28日停业,历时48年,是中国邮政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家民间国际邮局,也是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经营时间最长的早期民间侨批局,其信誉之卓著、影响之深远、创办年代之早在福建华侨史乃至中国邮政史、中国金融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1921年后,由于东南亚一带因战后经济的变迁导致通货膨胀,经济的不景气致使侨商经济收入严重受挫,因而歇业回国的华侨日益增多,侨汇便不如往昔,1928年初天一批馆宣布停业。岁月桑沦,时代变迁,天一总局旧址历经百年,已显苍老,但其历史价值不可低估。

        行前攻略时发现附近还有个林氏义庄,离开流传村重回厦漳同城大道,前行不久左拐进路北面的扬厝村,只见路况、环境一新,林氏义庄很快到了。义庄是以宗族田产为基础创办的赈济慈善机构,扶持救助宗亲是义庄的主要功能,由范仲淹首创,明清时设义庄者渐多。林氏义庄为清末民初台湾首富林本源家族创办,家族奠基人林平侯早年从扬厝村到台湾经营米业并领全台盐务,富甲一方,曾任广西南宁、柳州知府等职,1819年回乡筹建林氏义庄,创办义庄时即设立基金,以在台湾淡水500亩水田为义庄义田,年实收谷一千六百石均运回这里,供同宗贫穷族人之用。义庄施赈以温饱为主,兼赡婚丧,为当时福建省著名的慈善机构之一,历经116年传至在鼓浪屿建菽庄花园的第4代林尔嘉,1937年抗日战争 后,由于交通阻隔乃告终止,但角美一带林姓宗亲至今怀念不已,林氏义庄也成了人们观瞻之处,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4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有房屋99间,整体结构系三座并排的闽南风格两进大厝,砖木结构悬山顶,里面的门上木雕精美,只是其中一扇有些残破,庄前有空坪、水池,环境整洁。

                                                                                         六

       下午1点多,我们离开林氏义庄,沿厦漳同城大道继续东行,过龙池开发区后从保生路右拐进去不远就是白礁慈济宫—保生大帝的祖宫。所谓保生大帝实际是出生于白礁村的北宋民间名医吴夲,悬壶济世,医德高尚,深受人们敬仰,因其精通医术、救人无数,被尊奉为神。宋高宗敬重吴夲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下诏在其出生地白礁村立“医灵神祠”,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赐庙名曰“慈济”,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诏改慈济庙为慈济宫。此后传说其屡屡显灵护国佑民,宋明两朝对其晋封不断升级,永乐十七年(1419年)敕封为保生大帝。白礁慈济祖宫供奉的开基祖神像有三尊,分称一、二、三大帝,宋朝时保生一、二大帝供奉在白礁慈济祖宫,三大帝则供在一村之隔的青礁东宫。明朝时二大帝从白礁分迁到台湾,郑成功入台以及清朝统一台湾后带来的多次闽人移台高潮,推动了保生大帝信仰在台传播,现已发展为台湾的一种地方神信仰,全台湾的分庙达200多座。

         眼前的白礁慈济宫背靠文圃山,面向九龙江,为一座五门三进皇宫式建筑,富丽堂皇,宏敞巍峨,布局上分前、中、后三殿,依山递高,飞檐交错,前殿正中大门上高悬“真人所居”横匾,门前石阶下几座石碑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赫然入目,但眼下大门紧闭,门前有一牌子称疫情期间不对外开放,正愁怅遗憾时,发现门是虚掩,推门进入时无人阻拦,于是轻声悄入,果见有少数几人在内游览。走进人称“闽南故宫”的慈济宫,仿佛进入了一座极具历史价值的艺术宝库,宫内中殿四壁以及宫楼上两侧边壁,绘满了精美的壁画。据说正殿门廊四根朝天蟠龙石柱系宋代建宫遗留下来之建筑物,而保生大帝神像前祭桌上的铜质香炉,是其生前采药炼丹用过的,距今已有千年之久。作为闽台保生大帝信仰的祖宫,白礁慈济宫的香火极为旺盛,常年沉浸在香火烟雾的氤氲之中,在各地信徒的踊跃捐输下,大多损幅已重新描摹一新。白礁慈济建宫800多年来,历经数次重大重修,白礁慈济祖宫也更加金碧辉煌,焕然一新。 

        在白礁慈济宫外西面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节孝牌坊,四柱三间四楼石结构。节孝牌坊农村多见,但此坊高达7米,雕工精细,上有多位各级地方官员名号,显示身份很不一般,原来元末明初时开闽王王审知十五世孙王右丰为避战乱,从福州迁来此地,成为白礁王氏的始祖,该坊是表彰王氏族人王天佑妻何氏而立。沿着牌坊旁的小路进去,可见一座始建于明代的王氏家庙,坐西北朝东南,单檐歇山顶,有前殿、天井、大殿及左右护堂厢房各六间,这就是王氏宗祠,也是台湾政坛常青树之称的原立法院长王金平先生祖籍地,墙上众多照片中都有王金平的笑脸,最近的一次祭祖就在2019年5月。

下午2点半,离开白礁村,再沿保生路穿过厦漳同城大道上山,前往此行最后一站龙池岩。在闽南建于山上的寺也称“岩”,传说唐武宗太子李忱随高僧断济禅师云游全国时曾到此地,喜此间山幽林密,石棱泉冽,因而解衣畅浴,暑气全消,因“真龙”入池,故曰龙池岩,这里也是吴夲当年采药、炼丹的地方。龙池岩虽然名气不大,但历史悠久,始建于南北朝宋武帝永初年间(420-422年)的观音寺,迄今已有1600 年历史,是闽南现存最早的寺庙,也是福建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其历史比泉州开元寺、漳州南山寺、厦门南普陀寺还要早几百年。宋代理学家朱熹于绍兴十八年(1148年)登进士第,任同安主簿时也曾登临游览,后在龙池岩建立玉屏讲堂,成为古代闽南闻名学府,现在龙池岩周围的巨石上还可见朱熹等人留下的20多处题刻。眼下已是4月,当年《厦门晚报》曾有文《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桐油始盛开》,但寺旁未见桐油花开的盛况,上山路上的少数几株距离较远,无法拍摄,寺庙也因疫情关闭大门,我们只能看到最后一排的大悲殿和地藏王殿,但我却拍到了藏在庙后高墙下的“宋代古刹”巨字石刻,总算聊补闭门之憾。

        今天可能是今年最热的一天了,气温高达30度,但整个行程基本按原定计划,各点均在龙海市境内,且全部是人文景观,至于漳州市区和郊外的景点,只能安排下次了。

2022-07-15发布 阅读量4.3千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文章
  • 问答
24
9
6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错过了救赎山,却邂逅彩虹山,携老带小把漳州火山岛玩成假装去美国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过年前订下了去 美国 西部自驾的行程,包括 17公里、 大苏尔&nbsp

番茄看世界7.8千14

九龙江口走一圈(上)
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其两大干流北溪和西溪在龙海市角美镇沙洲村岛汇合后

九州云游4.3千9

厦门周边的小众美景 - 埭美古村一日游全攻略,感受闽南水乡之美
如果说西塘乌镇是江南古镇的代表,丽江大理是云南古城的

hannatourv2.6千0

距离厦门市区半小时车程,泡温泉摘果子吃美食,周末休闲好去处
提起厦门周边游的好地方,大家会想到漳州泉州,距离近很适合周末来度个假,放松身心。但很

鸭鸭爱生活6.0千11

国庆5人扫街5小时,五香、四果汤、咸水鸭、沙茶面,100元花不完
假期过半,我的周边游已返航。每天看朋友圈,感受到处人从众的举国狂欢,感觉还是宅在家里

陆一说2.4千10

厦门周边游浯屿岛:避开人潮来海岛做一回岛民
又要到国庆黄金周,厦门这个旅游热门城市,又要迎来大批游客。其实厦门周边有很多不错的小

一直在路上的猫2.6千4

去双鱼岛重返20岁
如果我的人生可以重来一次,我还是会这样过。重要的不是我拥有你,而是拥有和你在一起的回

毛毛酱日记1.1万3

厦门周边5海里!这个渔村秘境小岛很多人还不知道
无淡水、无机动车、无商业开发,离厦门本岛仅6海里的这个神仙小岛,显得格外神秘。即使是

君君下午茶6.0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