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东平采茶记

记得十几岁的时候,我常跟着姑姑上山采茶,那时候普通农户家还没有茶山,生产队的茶山,都是由村里的几户人家给承包去的,当时的茶山大部分种植的都是政和大白。

过了正月,承包人便会把茶山茶园分成若干股并编成号数,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想要采茶的,先到茶山承包者的家里,先报名然后抽签,每个签上都有简单的号数,承包人会先在山上插好牌子,抽到号数的姑娘和婆娘们,顺着牌子上的号数上山去找,就可以找到这半年各自负责的茶山了。

那时还不流行外出打工,不过时常有寿宁那一带的女子来政和采茶,寿宁女子清秀美丽,所以每逢采茶的季节时,茶山承包者的门口,总有几个男人在附近溜达,估计是想看看他乡来的美女,附近的人也会端着饭碗聚在一起瞎扯,不过说话都很规矩。在八、九十年代,采茶是姑娘们赚钱的主要来源,所以大家都很珍惜,也很勤劳,天刚蒙蒙亮就起床了。

山上的雾气露水很大,就好像下了蒙蒙的细雨,那时候没人穿雨衣,碰到下雨天,大家就扯上一米多长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用装肥料里层的袋子绑在身上当作雨衣了。

现在村里的人装茶都是用塑料袋制作的,我小时采茶用的都是竹筐,把竹筐绑在身上是个技术活,没有掌握技巧是绑不起来的,我那时用的竹筐是挑家里最小的,每次姑姑都会帮我先绑好,可是没一会儿便会掉下来,这样反复几次,急了,我干脆就把竹筐背在肩膀上了。每次看姑姑她们绑竹筐,那熟练的动作便觉优美,筐子从头上穿下套在腰间,随手把筐绳拧几圈,绳头便扣在绳下,在宽窄的茶中行走,直至采到一筐满满的,也不会掉下。二姑和小姑在村中都是采茶能手,那时候选媳妇的标准是看谁手头麻利,劳动勤快,所以到爷爷奶奶家来说亲的人很多。

我上山采茶目的有两个,一半是为自己赚些零花钱,一半是为了上山采一种野果,我们政和话叫po读第四声,清明前后山坡上、路边、茶丛边,到处都是成熟了红红通通的po,每次采茶,看到它时,我就会丢下筐子,去采它了。红透了的po味道是甜甜的,半红黄的有点酸。这样每次总是会耽误了采茶,我本来就采得很慢,这么一来就采得更少了,我看着筐里空空的,便更没有了兴趣,姑姑她们看在眼里,俩人便随手采了两大把给我,我把它们放在我的小筐里,哈哈,这下子筐满了。

九几年后,生产队的茶不再给个人承包了,队里按人口分配给每家每户,那时也有很多人开始自己开荒种茶。茶分给个人后,专门给人采茶的行业就没了,从此寿宁的美丽女人们再也没来采茶了。茶分户后,采茶不光是女人们的事了,全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得上山帮忙,那时侯茶园上空中都飘满了笑声;的确,突然有了这样不少的收入,是可以大大改善家庭的生活状况。那一年后,很多人家里都买了黑白的电视机,我们家也买了一台,记得那年村里有一户最早买了黑白电视,村里的小孩子们、大人们都挤在他们家的大厅里看电视,那时候只能收到一个频道,看电视就像看电影一样,非常热闹。

好景不长,有一段时期,政和的茶销售不好,开始渐渐没落,从此茶山也就少了往日的热闹氛围,以前各处来收茶的茶商也都看不到了。

捡茶针是从九十年代末开始的,到了2000年做茶针的行业开始盛行,茶农把一芽两叶中的茶芽摘下来,制作成白毫银针和螺针,这样就可以大大增加茶叶的收益,不过这样也加大了茶农们的工作量,窃喜的是不仅给上不了山下不了地的奶奶、大娘们提供了赚钱的机会,也给村里的小孩子们提供了靠劳动赚取零花钱的机会。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大都进城打工,做生意去了,茶山上现在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在采茶。每年的清明前后,我还是会上山,在自家半荒废的茶山上采些茶叶,制作成白茶,一些自己喝,剩下的便送给亲人朋友,大伙总打趣着笑道:这懒人种的茶,可真真是纯天然极好的。

                                                                                                  编辑:走首先生,图片:诚仁健

2021-03-31发布 阅读量1.9万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文章
  • 问答
92
38
38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政和文旅宣传片《遇见政和·爱在政和》
政和文旅宣传片《遇见政和·爱在政和》

政和旅游1.3万12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政和和屏南之旅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次政和和屏南之旅的最大收获。以前从厦门去政和的道途遥远,所以即使

小鱼力夫6.3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