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百年中国十大人物·铁人王进喜精神不朽
玉门

百年中国十大人物·铁人王进喜精神不朽

出发时间

8

行程天数

1

人均花费

100

和谁出行

和朋友

如果说有哪些人,值得我们追溯,值得我们怀念,值得我们敬仰,值得我们学习,我想,一定是那些曾经奋战在新中国各个领域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用毕生的心血去钻研、去奋斗,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一生只做一件事情,为的是能够令国家富强,令后辈的我们能够拥有美好的生活。在这些人中,有浴血奋战的将军战士,有含辛茹苦农民耕夫,有兢兢业业的教师园丁,更有钢筋铁骨的石油工人。

关于石油的发现和利用

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早在公元前10世纪之前,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印度等文明古国已经采集天然沥青,用于建筑、防腐、粘合、装饰、制药,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渗出石油的数量。楔形文字中也有关于在死海沿岸采集天然石油的记载。“它粘结起杰里科和巴比伦的高墙,诺亚方舟和摩西的筐篓可能按当时的习惯用沥青砌缝防水”。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东汉的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汉书》中记载了“高奴有洧水可燃”。高奴在陕西延长附近,洧水是延河的支流。“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见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这里的“肥”就是指的石油。到公元863年前后,唐朝段成武的《酉阳杂俎》记载了“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燃灯,极明”。西晋《博物志》(成书于267年)、《水经注》都记载了“甘肃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燃极明,与膏无异,膏与水碓缸甚佳,彼方人谓之石漆”。时至今日,在国家舞台上,石油作为一种重要资源,战略储备物资,一直都受到各国关注,而且石油还是历史上多次重大战争的导火索。

现代石油历史始于1846年,当时生活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区的亚布拉罕·季斯纳,发明了从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1852年波兰人依格纳茨·卢卡西维茨(Lgnacy·Ukasiewicz)发明了使用更易获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次年波兰南部克洛斯诺附近开辟了第一座现代的油矿。这些发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开来了。1861年在巴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当时巴库出产世界上90%的石油。直到1950年代中为止,煤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燃料,但石油的消耗量增长迅速。1973年能源危机和1979年能源危机爆发后媒体开始注重对石油提供程度进行报道。这也使人们意识到石油是一种有限的原料,最后会耗尽。90%的运输能量是依靠石油获得的。石油运输方便、能量密度高,因此是最重要的运输驱动能源。此外它是许多工业化学产品的原料,因此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

油价与全球宏观经济状态息息相关,因此油价是一个关键性价格。一些经济学家称高油价对全球经济增长有负影响。虽然高油价一般认为是经济增长导致的,但这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不稳定的。 由于油价反映了现货和期货市场所在国的定价权,因此,不同时期油价的涵义有所不同。而一个国家是否能够“石油自由”则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发展速度是否能够走在世界前列。新中国伊始,百废待兴。石油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朽而永恒的铁人精神

在新中国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铁人精神一直是鼓舞石油职工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铁人”是五六十年代,社会送给石油工人王进喜的雅号,而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也集中体现出我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铁人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

王进喜,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王进喜,一个全中国乃至世界都家喻户晓的名字,他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石油工人,却凭借着顽强不息、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成为了令中国石油工业化飞速前进的英雄群体的领头人。人们熟知他,是因为大庆油田,而人们不熟知的,则是他在玉门油田奋斗的岁月。2006年8月25日经玉门市政府批准建设,经过两年的建设于2008年11月15日正式对外开馆的玉门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020平方米,其中纪念馆主体结构为二层仿古式建筑,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纪念馆整个展厅分五个部分(苦难经历、创业玉门、会战大庆、心系家乡、精神永存),共展出了260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图片,以及实物100多件。

走进玉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昂首从祁连雪山走来,心怀满腔斗志,面目坚毅果敢的王进喜雕塑映入眼帘,头顶党徽放射出47条光带,象征着铁人47年的不凡人生历程。铁人像高3.7米,寓意他奋斗在玉门的37载光阴。为国家献力,为民族争气,不禁令人肃然起敬,这铮铮的铁骨岂不是我辈最应学习的榜样么?

走进展馆内部,详尽的图片、文字内容,丰富的实物展品,向我们一一的讲述了铁人从孩提时期到艰苦奋斗的石油工人,再到全国人大代表,最后到令人悲痛的功星陨落。每一个篇章,每一个分类无不令人动容,无不令人深受教育。铁人甘愿当一辈子“老黄牛”的奉献精神就被深深凿刻在第一篇章的简介墙上。时刻提醒参观者,这里讲述的是怎样一个甘愿为人民,为党和国家奉献的人。

苦难磨砺,成就了王进喜的一生

上世纪20年代的旧中国,正处于战乱不休、民不聊生的水深火热之中。在赤金生活了近百年的王家,历经病变和匪患,曾经丰厚的家业也逐渐衰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环境中,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了。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童年的进喜历经磨难:6岁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出去讨饭;9岁出劳役,跟随父亲赶车百里送羊毛;为了挣钱给父亲治病,10岁的王进喜就进山给地主放牛,朝夕与牛相处,王进喜对牛产生了感情,他觉得“牛吃草,马吃料,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少年形成的“黄牛情结”,影响了王进喜的一生;王进喜性格倔强,从小就有股不服输的劲儿,12岁的时候就敢和伪保长打官司,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去抗争强权;13岁逃离黑煤窑,14岁躲抓兵。

1929年,玉门大旱,又遭冰雹、洪水、虫灾袭击,庄稼颗粒无收。我们可以看到,年仅6岁的小进喜正拉着失明的父亲,离家去要饭。硅胶人像所反映的就是当时的场景。

1937年,国民政府中央地质调查所派孙建初、韦勒、萨顿到玉门考察石油地质,发现了干油泉。1938年,翁文灏极力建议国民政府拨款开发玉门油矿,1939年8月11日,位于老君庙北15米的一号井喷油,由此揭开了老君庙油田全面开发的序幕。玉门油田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石油矿场,有“石油摇篮”之美誉。在抗战期间,共产党曾借调延长油矿的钻机到玉门支援油田建设,这是国共合作史上光辉的一页。早在1937年,14岁的王进喜就在石油河坝捞油讨生活,弄得满身满脸都是黑油;孙健初、韦勒博士在老君庙勘探时,曾把偶遇“油娃”这件事写进家信中。1938年,玉门油矿投入开发,15岁的王进喜进入油矿当小工,干着和大人一样繁重的杂活,承担着巨大的伤亡风险,生活条件也非常恶劣,住的是窑洞,穿的是光板羊皮袄,吃的是稀粥和盐水辣子菜。

1949年7月,全国即将解放,玉门油矿也将迎来黎明的曙光。国民党反动派感觉末日已经来临,妄图破坏油矿。毛主席做出重要指示:“要保证玉门安全”。王进喜积极参加护矿队,和工友们冒着生命危险,白天往山里转运机器,掩埋油井,晚上顶着严寒四处巡逻放哨,遇到有破坏的行为,他都会挺身而出,勇敢地进行斗争,最终取得了护矿胜利。玉门油矿解放后,西北军政委员会对保护油矿作出重要贡献的护矿队给予了表彰,奖励锦旗一面。

1949年9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部队开进玉门油矿,油矿得到和平解放,各界群众以各种形式欢庆解放。解放后的玉门油矿呈现出了翻天覆地的新面貌;而“四·五事件”的正确处理,则对全矿工人来说都是一次生动、直观的政治教育。玉门石油人在党的教育下,在实践中,迅速从自为的阶级,成长为自觉的阶级。

新中国成立后,27岁的王进喜成为了我国第一代石油工人。他常说“是共产党、毛主席使我这个旧社会的放牛娃成了国家的主人。我要跟着党干革命、搞建设,为共产主义奋斗一生。”

钻井闯将,无私奉献在玉门油矿

1950年春,新生的玉门油矿开始招工,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一名钻井工人。他虚心好学,刻苦钻研技术,工作干的很出色。王进喜的师傅郭孟和,是玉门油矿最早入党的老党员,也是最早的全国劳动模范。在师傅的教育影响下,王进喜逐步树立了公而忘私、为国奉献的思想。

在工作中,王进喜感到没有文化开展工作很困难,便积极参加扫盲班,27岁从认字开始,学文化,学技术,学社会发展史。他曾感慨地说:“我学会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表达了他下苦功学文化的决心和信心。经过刻苦努力,王进喜认识了一千多个字,可以独立地看报、读文件、学“毛选”,还可以记笔记,有时碰到写不上的字,他就画符号代替。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他的思想也跃入了新的境界。

1953年,玉门油矿建设被列入国家“一五”计划的156项重点项目之一。1956年7月1日,第一列原油列车从玉门油矿开出,从此玉门石油便源源不断运送到祖国各地。1957年10月8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国第一个石油基地在玉门建成”。从此,玉门一步步走向辉煌。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玉门各界人民踊跃捐款。此时,王进喜的父亲刚刚病逝,师傅郭孟和看他家困难,劝他就不要捐钱了。王进喜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是全国人民的大事,我一定要捐!”他毫不犹豫的捐出一个月工资。最终,全矿工人用捐款购买了一架战斗机,命名为“石油工人号”。

1956年4月29日,王进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只有共产党才能解放受苦的人类,只有共产党才能使工农大众过上好日子,我入党就是为了给祖国给人民贡献更大的力量,当一个忠实的人民勤务员”。

王进喜入党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经常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1956年6月,他被破格提拔担任贝乌5队钻井队长。

贝乌5队建队之初,一年打井只有800多米,经常完不成生产任务,被人称作“豆腐队”。王进喜当队长后,决心改变这种后进局面。他多次对大家说:“我们这个队比较落后,经常被人瞧不起。从现在开始,我们要重搭台子新唱戏,齐心协力打它一个翻身仗!”在他的带领下,全队艰苦努力,大胆进行技术革新,1956年第一次打井过十口,进尺达到1万米,提前超额完成了钻井任务,使“豆腐队”一跃而成了先进队,王进喜也被评为先进个人。1957年初,在钻头、钻杆等配件十分缺乏的情况下,王进喜坚持打井,向全队提出了增产节约的倡议,他带头修旧利废,把用过的旧钻头经过加工后再行利用,付出了五六倍的汗水和劳动,没用一个新钻头打井,为国家节约了资金。

展柜中向人们展示了著名的铁人“三件宝”:笔记本,炒面袋,还有一件羊皮袄。王进喜为抢时间工作、学习,经常随身不离这“三件宝”。1960年他把这个传统带到了大庆。在庆“五一”万人大会上,康世恩总指挥表扬铁人背“炒面袋”上井的情况时说:“这种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是革命的传统、延安的作风,值得人人学习,大大发扬。”

1956年11月,贝乌5队刚打完一口井,接到上级通知,要接着在附近13米处再打一口。按照常规,每打完一口井,都要把井架、钻机和其他设备拆卸搬迁到新井场,最快也得六七天。为了多打井、多产油,王进喜和技术人员研究,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不拆卸井架和钻机,使用几台大马力拖拉机,把几十吨重的井架整体平行拖向新井场。11月23日,王进喜率领贝乌5队实施钻机整体搬迁一举成功,实现了当天搬家当天开钻。

1956年7月1日,处在高压区的319井因井喷发生大火,造成井毁人伤的重大损失。此后,所有的钻井队提到这件事都可谓是谈虎色变,认为319井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1957年3月14日,王进喜率贝乌5队领命重打319井,他说:“都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我们今天不仅要摸这头老虎的屁股,还要从它的嘴里拔一颗牙出来。”他和工友苦战35个昼夜,终于在废井上成功的打成一口新井,实现了“虎口拔牙”的誓言。

1958年7月,石油部提出在石油战线开展钻井竞赛,主要在新疆和玉门两地开展。中共玉门市委和玉门矿务局积极响应这一号召,调集了一批强队在白杨河摆开了战场,但没有王进喜的贝乌5队,原因是贝乌5队不是强队。一向不服输的王进喜主动请缨,争上白杨河。时任石油部部长的“独臂将军”余秋里在视察贝乌5队之后,亲自指示说“王进喜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堪当大任,要全力支持他,让他放开手脚干!”玉门市委刘长亮书记看到王进喜决心很大,同意让贝乌5队去试一试,同时提出了四句口号:“钻透祁连山,战胜戈壁滩,快马加鞭进军吐鲁番,玉门关上立标杆!”7月,王进喜带领贝乌5队搬家白杨河,正式加入这场轰轰烈烈的“钻井大战”。

为实现“月上5千米”的宏伟目标,王进喜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发明了全天住在井场上,24小时管生产的“全天滚”工作法。他把自己像钉子一样钉在井场上,摇不动,拔不走,天天围着钻台转,领着工人拼命干。就连睡觉,也是在钻杆上铺块毛毡,身上盖块光板老羊皮袄,头枕着牙轮钻头,就在轰隆的钻机声中沉沉入睡。在上级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王进喜带领贝乌5队冲锋陷阵,奋战三十昼夜,于9月30日零点,完成钻井进尺5009.47米,实现了“月上五千米,标杆立祁连”的宏伟目标。10月8日,《人民日报》作了专门报道:“玉门王进喜钻井队9月份完成钻井进尺5009.47米,创全国最高记录,世界少有记录……”

“大战白杨河”的艺术场景,真实再现了当年白杨河大战那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竞赛盛况。白杨河大战胜利之后,王进喜作为贝乌5队代表,于10月赴新疆参加石油部召开的克拉玛依现场会。现场会上,石油部命名贝乌5队为“钢铁钻井队”,王进喜被誉为“钻井闯将”。余秋里部长、康世恩副部长亲自把一面“钻井卫星”红旗授给了王进喜。余秋里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曾这样评价1958年的王进喜:“王进喜不安于现状,不拘于常规,奋发思变,带领自己的钻井队,创造了全国中型钻井的最高纪录,总结出一套成功经验,带动了全国钻井事业的发展”。

1959年9月,王进喜参加了甘肃省劳模代表大会,被选为建国10周年国庆观礼代表和全国“工交群英会”代表。10月1日,王进喜在天安门城楼观礼时,第一次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他高兴的说:“北京见到毛主席,浑身是劲精神抖,满怀豪情干革命,永生永世不回头。”10月26日,王进喜在北京参加全国“工交群英会”。休会期间,王进喜同几位代表去参观首都十大建筑。在北京街头王进喜看到一些汽车上背着沉重的大包袱,他问身边的同志:“汽车上背的是啥家伙?”那位同志告诉他,首都汽油不够用,很多汽车都改烧煤气,所以不得不背上“煤气包”。王进喜听后沉默了,心想,我们是搞油的,连党中央、毛主席居住的地方都没有油用,我还有什么脸当先进?几天来的幸福感一扫而光,同时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涌上心头。而后这个西北汉子就蹲在北京的街头流下了眼泪……知耻而后勇,从此这个“煤气包”就沉甸甸的压在王进喜的心头,成为王进喜后半生为油而战的精神动力。

会战先锋,一场震惊中外的石油大会战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喷油,大庆油田宣告诞生,一场震惊中外的石油大会战打响。在这场会战中,王进喜立下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铿锵誓言,他以革命加拼命的大无畏气魄和实干加苦干的劲头,带领团队创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了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的目标,成为了英雄的“铁人”。

一得知大庆会战的消息,王进喜当即向领导请战,很快得到了组织批准。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一万八千名玉门石油工人,将要奔赴大庆参加会战。出征前,中共玉门市委和玉门石油管理局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大会场面热烈,群情激昂。王进喜代表出征工人在大会发言。玉门石油工人摩拳擦掌,为出征做准备。

自玉门油田开发建设以来,玉门油田和“玉门人”无私奉献,大力支援全国各大油田的开发建设,把最优秀的人才、最精良的设备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各油田,先后为各油田培养、输送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10万多人,支援设备4000多台套,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玉门是全国石油战线的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是一个出产品、出技术、出经验、出人才。

这里展现了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即原贝乌5队)37名工人,高举“更高标杆立祁连”的锦旗奔赴大庆的动人场面,他们在玉门火车站互相告慰,依依话别,送别的话语和恋乡的情思互相交织,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出征曲”。

经过十个昼夜的长途旅程,3月25日,王进喜一行抵达大庆油田萨尔图火车站。王进喜下车后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我们的钻机到了没有、我们的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最高记录是多少?他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油井来,把我国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1960年4月2日,1205钻井队好不容易盼到火车运来设备和钻机,可当时没有吊车和拖拉机,重达60多吨的钻机无法吊运。王进喜心急如火,他对大家说:“这像打仗一样,只能上,不能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带领大家甩开膀子,喊着号子,用绳子拉、撬杠撬、滚杠滚的办法,连续奋战三天三夜,硬是靠“人拉肩扛”把钻机卸了下来,运到了9公里外的井场,拉上2米多高的钻台,把40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上,创造了大庆会战的第一个奇迹。这段珍贵的视频资料,记录了王进喜“人拉肩扛运钻机”的壮举。在“人拉肩扛运钻机”的过程中,王进喜喊出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的号子。

1964年,毛主席面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提问:“对当前反华大合唱,你有什么要告诉世界的?”毛主席引用了王进喜的诗作答:“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我们一发言,世界就有人受不了。

“铁人”的名字从何而来?

大会战中,王进喜不分昼夜奋战在井场。一次房东赵大娘在给王进喜送饭时,看到他钻杆当床、钻头作枕,又黑又瘦,赵大娘心疼地对工友们说:“你们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之后,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提出向铁人学习,从此,“铁人”的名字被正式叫响。

1960年4月,大庆召开石油会战万人誓师大会,王进喜带伤参加,并发出了“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誓师大会上王进喜被树立为大会战标兵,余秋里部长带头高呼:“向铁人王进喜学习!”“人人争做铁人!”号召一出,群情振奋,战区迅速掀起了学铁人的热潮。1960年7月,王进喜同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树立为五面红旗。1964年初毛主席发出“工业学大庆”的伟大号召,国内各大媒体开始大力宣传“大庆精神大庆人”。从此,“铁人”的名字家喻户晓。

大庆会战是夺油的经济仗,也是奋发图强的志气仗。铁人心怀祖国,以“天下刀子也不撤”的气魄,挺直腰杆拼、勒紧腰带干,持续发挥了会战先锋的作用。这是当时1205队面对暴雨灾害,毫不畏惧的标语口号。

在王进喜等“五面红旗”的带领下,大庆油田开发建设迅猛,只用三年半时间,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1963年12月3日,周总理向世界庄严宣告:我国原油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将一去不返。

求实奉献,为油田奋斗一辈子

求实奉献,为我们展现了铁人王进喜科学求实不畏艰难,业精德崇无私奉献的人生品质。正如他所说的:“干工作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要经得起子孙万代的检查!”他以一生的身体力行,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1963年,王进喜所在的二大队分配了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学生们怕脏怕累怕吃苦,有个学生还提出了“四不干”:天冷不干,黑夜不干,肚子饿了不干,累了也不干。王进喜找他们谈心,给他们讲自己的体会,他说:“马列主义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纵观铁人的一生,他一贯注重学以致用,扎实工作,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闪烁着实干精神的光芒。

从普通工人成长为领导干部,铁人的地位虽变了,但他工人阶级的劳动本色却没有变,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功高不自傲,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虽然当了干部,但仍是个钻工。”1964年12月,王进喜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大会并作了发言,会议期间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在12月26日毛主席71岁生日那天,邀请4位劳模参加便宴,这是宴会前王进喜和邢燕子握手。1966年王进喜被任命为会战指挥部副指挥,这一年他领导几支钻井队实现年钻井十万米的优异成绩,超过了苏联功勋队、美国王牌队,受到石油部的嘉奖。

王进喜常年坚持“跑井”,深入基层,积极为井队解决生产、生活、技术等实际问题,这是王进喜从玉门带到大庆,跑井时骑的由匈牙利产的“确贝尔—125型摩托车”。(指照片)当了副指挥的王进喜仍然坚持参加基层劳动,这是他打扫钻台卫生、清洗钻杆丝扣的照片,工人们都把王进喜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1969年4月,王进喜被选为“九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党的“九大”会议。在这次大会上王进喜当选为中央委员。大会选举时,王进喜投完票返回自己的座位,从毛主席面前经过,周总理起身向毛主席介绍说:“主席,这是大庆的铁人王进喜。”毛主席起身伸手笑着说:“王进喜,我知道,是工人阶级的代表。”铁人连忙伸出自己的双手紧紧握住毛主席的大手。新华社记者不失时机地举起照相机,留下了这个珍贵的画面。

1966年国庆期间,铁人应邀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做报告,他讲得生动,讲的具体,受到了大会的热烈欢迎。演员李光复在后台见到铁人,请他签名留言,铁人就在《毛主席语录》的扉页上写下了内涵丰富,充满哲理的“五讲”:讲进步不要忘了党、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铁人“五讲”集中体现了铁人对党忠诚、心系群众、谦虚谨慎、胸怀博大、实事求是的高尚品质,是共产党员先进性、领导干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和学习。

铁人在入党时便立志“当一个人民忠实的勤务员”,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他践行着这一誓言,默默奉献,任劳任怨,处处想着群众,为群众干实事,解难事。这是他关心工人生活、生产的照片。这是在自然灾害期间,铁人带领大家开荒种地,盖房修路,办厂开店的画面,他们白手起家,建起了功能齐全的生活基地,群众生活问题得到解决,为大会战提供了有利保障。铁人最重视的是教育问题,他在大荒原上因陋就简的办起了“帐篷小学”,让会战职工的孩子都能上学,他还经常到学校检查,对孩子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心系玉门不忘本

铁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家乡——赤金镇和平村,看望了亲属和乡亲,参观了农田及水利设施建设,察看了大队五小厂、学校、保健站等,还在和平村举行了座谈。他嘱咐乡亲们:我是工人,在外面给国家多打井,多出油;你们是社员,在家多种地多种树,也要干出个水平来,咱们来个工农齐跃进!这是铁人回乡的几个小故事。铁人虽然在千里之外的大庆油田,但他始终牵挂着玉门老家的建设。他协调支援家乡建设,帮助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推进了玉门的蓬勃发展。

王进喜公正无私,廉洁自律,对自己和家人要求十分严格。他为家人定下了“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沾,公家的便宜一点都不准占”的家规,被全家人一直严守着。有次王进喜老母亲病了,家人不用王进喜公车,是铁人的大儿子用自行车推着去看病的。铁人家是个大家庭,全家10口人,弟妹子女还要上学,全靠王进喜一个人的工资生活。为了维持全家生计,王进喜叫老母亲管账,精打细算过日子。他说:“咱们工作上要高标准,生活上要低水平。”铁人从不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家人办事,常常教育家人和后辈要严于律己,严守制度,不能搞特殊化,正如他常说的:“正人先正己,打铁须得自身硬。”这是家人们对铁人廉洁奉公的深情回忆。

风范永驻,快快发展中国的石油事业

铁人曾说过:“我没有多大本事,就是相信共产党。我这一辈子就是要为国家干好一件事:快快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

铁人逝世,精神永存

王进喜由于长期的工作劳累而积劳成疾,玉门会议刚开了几天,他突然胃病发作,疼得很厉害。这时大家都劝他好好检查一下。他说:“老病啦,挺一挺就过去啦!”1970年4月17日,经解放军301医院检查确诊为胃癌晚期。王进喜得知病情以后,乐观地对大夫说:“癌症也是纸老虎。你们把我治好了,我回大庆再干它20年。万一治不好,你们也积累些经验”。住院期间,铁人积极配合治疗,以钢铁般的意志同病魔做斗争。

1970年国庆节,王进喜抱病参加国庆观礼,以中共中央委员身份检阅游行队伍。在天安门城楼上,他遇见了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邓大姐关切的询问他病情,铁人乐观的说:“请转告总理,等我病好了,一定回去再干他20年,请总理放心!”但他哪里知道,此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大夫们正在为治不好这位英雄的病而流泪。

国庆节刚过,铁人的病情急剧恶化。1970年11月15日23时42分,王进喜同志因胃癌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病逝,享年47岁。铁人走时才只有47岁,他正当盛年!铁人曾经发出“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其实,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他岂止是少活了20年!他把一生都交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

铁人已逝,但他永远活在人们心里。这是1972年《人民日报》刊发的长篇通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其高度评价了王进喜的一生。人们以各种方式悼念、缅怀这位英雄,铁人的事迹传遍神州大地。“忆铁人、学铁人”的群众运动迅速在全国开展起来。作为铁人故乡的玉门儿女多年来踏着铁人的足迹,团结拼搏、求实奋进,正以“丝路明珠”的崭新新形象盛世崛起。

现如今,英雄的遗志早已被承继和实现。中国早已甩掉了“贫油”的帽子,成为崛起的石油大国,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回首中国石油工业的轨迹,大家会发现:正是一代代中国石油人,一代代中华“铁人”的共同努力、积累传承,用鲜血与汗水,用赤诚与肝胆,方谱写出如此绚丽多姿的美好篇章!

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其主要方面包括:“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等等。40多年来,铁人精神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玉门人、大庆人乃至全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


2022-07-11发布 阅读量855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文章
  • 问答
1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河西走廊游记-丝绸之路探寻-4 敦煌,雅丹魔鬼城,玉门关
接上一篇 《 敦煌 鸣沙山月牙泉 莫高窟 张议潮雕像 表演》

jyzhuang1.1万13

中国第一口油井长啥样?当年打日本,中国的“家底”全在这
图文/应志刚到玉门不到老君庙乃一大憾事!老君庙不大,还是重修的,里面供奉着太上老君,

E22****8795.0千12

走进戈壁滩上“暮光之城”,已是春风又度玉门关
文图/应志刚“房价又涨了一百多”,在老街上经营水果生意的刘大嫂有个打算,“趁着这两年

E22****8795.2千11

甘肃玉门:谁说戈壁多荒凉?没有它就没有后来的大庆油田
说起我国的石油工业,大庆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和铁人王进喜几乎是家喻户晓,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们都和甘

阿盼旅行5.8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