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敦煌,岂能错过榆林窟
行程天数
2天
和谁出行
亲子
历经沧桑的莫高窟、榆林窟
在大漠深处交相辉映
夜游莫高窟后,再去感受榆林窟
感受敦煌石窟文化的深厚底蕴
榆林窟第3窟《普贤菩萨》 西夏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东西峭壁上,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城南。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榆林窟是莫高窟的姊妹窟,坐落在距敦煌东边一百公里外的瓜州县。虽然它现存的洞窟数量不及莫高窟,但它拥有能与莫高窟比肩的绘画技艺与艺术表现形式。可以理解为榆林窟是莫高窟的延续,尤其是榆林窟西夏时期的壁画,艺术价值可谓是超越了莫高窟。
榆林窟第25窟是唐朝时期吐蕃统治敦煌开凿的代表性洞窟,人物造型简练,用线纯熟、有力,色彩明丽而不浮华,保存完好程度莫高窟同期壁画都难以比拟。
其中主室南壁观无量寿经变主体西方净土图——一个“无有刀兵,无有奴婢,无有欺屈,众生平等”的极乐净土。作者用他高超的技艺,以世俗世界为蓝本描绘了极乐世界殿宇巍峨、宝树成行、百鸟和鸣的恢弘景象。
“传神”是唐代评定绘画优劣的标准,第25窟的人物形象,由于他们的身份地位、司职动作的不同,神情也各不一样。
文殊、普贤菩萨座下都有司驾驭的昆仑奴,一个咬紧牙关、拉紧缰绳用力制止狮子前进;另一个怒目扬鞭、挥手叱咤地催促大象加快步伐。细致入微的神情刻画让人物形象跃然璧上。
25窟的壁画色彩在盛唐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已由金碧辉煌、富丽堂皇趋于清雅。壁画大量使用石绿色,绿草如茵,绿水荡漾。青绿重色衬托出素面如玉的天国人物,整个色调呈现出清淡、浑厚、典雅的美感。
西夏在历史上是个迷一般的存在
但榆林窟保存了很多西夏的艺术作品
榆林窟第2窟中的水月观音像就是其中的经典
画面上南海茫茫,景色寥廓,头戴金冠,长发披肩,腰系长裙的观音菩萨双腿一盘一屈,悠然自在,若有所思地坐在透明的巨大圆光里。身后修竹摇曳,怪石嶙峋,画面左下侧的龙女正双手合十,虔诚礼拜。
诗人白居易在观看水月观音画像后惊叹不已,赋诗赞美道:“净绿水上,虚白光中,一睹其下,万缘皆空”。 画面中的月、水、竹,都极具儒家色彩,此时的水月观音已经完全是“中国式”观音。
画家张大千曾有一副临摹榆林窟第2窟中《水月观音》的作品,最终以1.012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可想而知,在榆林窟中的原作更加价值连城。
第2窟中西壁北侧的水月观音画面右下侧,绘着一位僧人双手合十遥拜观音,而身后的猴面行者一手牵马,一手遮于额上仰望观音。这是正在西行取经的玄奘师徒,这个饶有趣味的情节为画面增添了神异色彩。
与第2窟中表现玄奘西行的画面不同,在榆林窟第3窟中,画家在普贤变中描绘了玄奘取得真经后东归的画面。画面中玄奘合掌向普贤菩萨礼拜,身后的猴面行者手牵驮负佛经的白马,马背莲花座上的佛经虽然被包裹着,却依然发出熠熠神光。
在榆林窟同样的玄奘西行题材不只一幅,这是因为玄奘在西行求法的旅程中曾取道瓜州,并在瓜州讲经长达月余,他不畏艰难求取真经的故事经过瓜州人民的口耳相传最终进入画家的视野,并被绘制在榆林窟内。
推荐阅读
一路涉足_一路回望_依旧前行1.6千1
dre****95956.7千12
猫火火7.7千0
白米麦仁粥3.6万45
游敦煌4.1千8
一个虫虫的旅行5.9千14
一个虫虫的旅行5.4千11
孟夕11.6万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