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梅县松口蓬辣滩有个沉没了许多小船的吊米潭,我专程前往一探究竟
梅州、松口镇等3地

梅县松口蓬辣滩有个沉没了许多小船的吊米潭,我专程前往一探究竟

出发时间

11

行程天数

1

人均花费

18

和谁出行

一个人

上个星期,我翻阅《光绪嘉应州志》的时候,无意中看到《嘉应州志》中介绍的梅县松口的蓬辣滩。嘉应州志不仅描述了蓬辣滩惊涛如雷断人肠的壮观场面,还辑录了道光十二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广东学政,内阁学士,兵部侍郎戴熙的《蓬辣滩看山》诗五首,以及张对朝的《过蓬辣滩诗》、杨植的《上蓬辣滩诗》等。我百度搜索蓬辣滩,发现网上有不少咏蓬辣滩的诗。岭南才子宋湘,蕉岭诗人丘逢甲,清初吏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彭孙遹,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等人都写过咏蓬辣滩的诗,其它泛泛之辈咏蓬辣滩的诗句更不用说了。由此可见,松口蓬辣滩自古以来就以其凶险著称而被文人墨客所赞叹。这样早就闻名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为了更全面了解蓬辣滩,我先联系了在蓬辣村及附近土生土长的几位姓黎的同学,向他们打听蓬辣滩的基本情况。结合网上的相关信息,我得知蓬辣滩的河中有暗礁(解放后暗礁被航道部门炸除),河畔还有巨岩,往来船只容易误触暗礁或误撞巨岩而翻船。部分河段落差大,水流湍急,江水击打岸边的岩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让过往的人们心惊胆战。如此难得的梅江风光我怎么能错过呢?

2021年11月28日(星期天),天气晴朗,我急不可耐地骑着摩托来到蓬辣滩(现在俗称蓬辣头),考察蓬辣滩河段的情况,还现场采访了几位当地的村民,了解蓬辣滩的历史概况,得知蓬辣滩主要包括蓬辣滩老码头、镇江寺、江边老街、吊米潭等景点。

知道我的来意后,一位在蓬辣滩开店并在江边住了30年之久的黎先生热情主动地带我到蓬辣滩的吊米潭和老码头等景点参观,并详细地向我讲述了蓬辣滩吊米潭和老码头,江边老街等处过去的情况,以及蓬辣滩电站大坝建成后发生的变化等,在他店里聊天的几位当地人也做了一些补充。

令人胆战心惊的吊米潭及其传说

黎先生首先带我来到蓬辣头下游约2公里的吊米潭,指着江边一处地方告诉我,原来这里有一个宽几百平方米,深约四五十米的水潭,当地人称之为“吊米潭”。

吊米潭名称的由来有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条满载大米的商船行至吊米潭时,撞到潭边的巨岩而翻船,大米全部沉入潭底。不久,几公里外的灵光寺后面的岩洞里有米流出,流出的米刚好够和尚及香客进餐。有人猜测有神仙将沉入潭底的大米吊起来运到灵光寺后面的山洞中,这个深潭从此就被当地人叫做吊米潭。

吊米潭一角

从卫星地图上看,因为有宽约50米的巨岩伸入梅江,吊米潭的河道变得狭窄,梅江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而上游的河道刚好正对吊米潭。早年吊米潭上游的水流特别急,当船顺水下行至吊米潭时,船夫如果没有提前调整好船的方向,很容易撞到潭边的巨岩而翻船。

因为过去吊米潭附近没有路,也没有人居住,所以只有当地人才知道吊米潭这个小地名。外地人则把包括吊米潭在内,水流湍急、河中还有暗礁的蓬辣头上游到吊米潭这两三公里的地方统称为蓬辣滩。自古以来有许多咏蓬辣滩的诗句,其中包括岭南才子宋湘,蕉岭诗人丘逢甲,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等名人。清初吏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彭孙遹(1631-1700)的《蓬辣滩》诗云:

蓬辣滩前一水长,惊涛如雷断人肠。

越台西望犹千里,何处云山是故乡。

彭孙遹一句“蓬辣滩前一水长,惊涛如雷断人肠。”形象生动描绘了当年蓬辣滩吊米潭水流湍急,惊涛拍岸,响声如雷,让往来的客商胆战心惊,吓得肝肠欲断的壮观场景。看到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场景,游遍南方多省的彭侍郎也不由得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

现在的吊米潭美景

热心的黎先生告诉我,吊米潭原来宽几百平方米,深约四五十米。修建漳龙铁路时,吊米潭附近几个隧道挖出来的石头和泥土几乎全部填到了吊米潭,潭的面积大约减少了一半,如今潭边的一小段公路也是用石头把吊米潭填起来的。

吊米潭虽然比以前小了约一半,深度也明显变浅了,但站在潭边的公路上,仍然可以清晰地听到江水拍打石壁的声音。可以想象当初蓬辣滩电站大坝建成之前,汹涌而下的梅江水冲击几十米高、50米宽的巨型岩石时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景!

如今虽然看不到吊米潭昔日壮观的场景而有点遗憾,但能看到吊米潭温柔美丽的一面和梅江河两岸的美丽风光,也是十分值得的。

蓬辣滩码头及老街

从《光绪嘉应州志》和同治3年的《广东通志》可知,蓬辣滩又名晒甲溪(滩),浪涛凶险,响声可以传到几里之外。以前韩京(注:韩京,南宋名将,曾为岳飞手下将领,后移师广东,官至中亮大夫)率领部队到潮州平寇经过蓬辣滩时,船因误撞礁石损坏了,第二天在蓬辣滩上晒铠甲,后人为了纪念韩京,便把蓬辣滩称为晒甲溪(滩)。

黎先生告诉我,蓬辣头镇江寺上游两三百米原来有老码头,货运码头和客运码头是分开的。

蓬辣滩新码头

蓬辣滩老码头旧址

蓬辣头镇江寺下面以前有一条老街,约有20间店铺,包括旅社、饭店、供销社、收购站等。如今大部分店铺已拆,只留下收购站等。早年雁洋、蓬辣一带山里的木材、木炭、芒秆、竹子等在蓬辣滩老街的收购站统一收购后,从蓬辣头的货运码头上船,再顺河而下运到潮州、汕头,然后把汕头、潮州的一些特产和工业品运到松口蓬辣滩下船,再由挑夫从蓬辣滩经古驿道挑到到蓬辣村和雁洋等地。

左边为蓬辣滩老街残留店铺

如今,蓬辣滩老码头已堆了一些淤泥和垃圾,有些地方已杂草丛生,根本看不出半点老码头的影子,连码头边的古树也早已不见了踪影。码头外面宽广的石滩则完全被江水淹没了。

站在古码头遗址,看着碧波荡漾的梅江水和两岸苍翠的青山,我既为梅江两岸的美景而高兴,又为不见当年惊涛如雷断人肠的场景而惆怅,当然,高兴的成分比惆怅多了几分。

镇江寺及其由来

蓬辣村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镇江寺,枉来蓬辣滩。”可见镇江寺在蓬辣滩的分量有多重。镇江寺是什么时候由谁创建的呢?根据杨鸿钧辑录的《镇江寺的古今往来》,结合镇江寺现存的四块石碑得知,镇江寺的创建与明末清初潮州府总兵,丰顺丰良的吴六奇有密切的关系。

梅县雁洋镇半径村杨氏九世祖杨守白迁居梅城后,边做生意边读书。1620年某一天,一位少年匆匆跑进店里求救,杨守白将其藏在阁楼,随后有一帮人赶来询问有没有看见一个少年从这边跑过,杨守白指着前面路口说从那边跑走了。追赶的人走后,杨守白才知道自己救的人是丰顺丰良人吴六奇。吴六奇在杨家住了一段时间后,跟杨守白的三个儿子回到雁洋半径老家,还一起到附近的蓬辣滩和灵光寺等地游玩。四人在灵光寺祈求惭愧祖师保佑他们事业有成,兴旺发达。

1633年,已称霸一方的吴六奇为了感谢杨守白的救命之恩,邀请杨的儿子到他的属地游玩,赠送许多特产给杨氏兄弟,并让杨氏兄弟回去的路上选几个喜欢的地方,他会帮他们兄弟建房屋。一直到松口蓬辣滩码头下船时,杨氏兄弟都没有开口,侍从怕回去无法向吴六奇交差,见蓬辣滩江边风景优美,便将建房地址选在蓬辣滩码头附近。1634年,房屋建好后,杨氏兄弟觉得自己用不上,便将房屋捐作寺庙,取名“镇江寺”,供奉惭愧祖师潘了拳,以祈求祖师保佑蓬辣滩往来的客商平平安安。吴六奇担任了潮州总兵后,从潮州坐船到蓬辣滩,参观镇江寺后,拿钱给杨氏兄弟购置田产赠给镇江寺,以确保镇江寺香火不断。

早年水路比陆路发达,人们坐船下潮州、汕头或者出南洋从蓬辣滩经过时,往往会在蓬辣滩住一晚,并到镇江寺求佛祖保佑平安、发财。现在蓬辣头仍残存有一条街约20间店的旧址,可以想象蓬辣滩当年人来人往的兴旺景象。

不知不觉,镇江寺已经历了近400年的风风雨雨,期间几经修缮。几年前,镇江寺的主持四处募捐善款,花重金重建镇江寺。如今的镇江寺虽然规模不算大,但也称得上富丽堂皇了,特别是八条粗壮的大理石石柱十分夺目。站在镇江寺前,可以饱览梅江美景,只是很难再见到昔日船来船往的热闹景象了。

蓬辣滩水电站大坝

蓬辣滩水电站大坝工程原来设计建在梅县松口蓬辣滩,因为地势低洼的松口车田村、铜盘桥下店等地方的人担心蓬辣滩电站大坝筑起来后,水位上升会把上游地势较低的地方淹没,后来相关部门便把蓬辣滩电站的大坝改建到下游13公里的大埔三河镇杨桃坪,保留蓬辣滩水电站的名称不变。

蓬辣滩水电站建好蓄水后,随着水位的上升,原来以凶险著称的蓬辣滩已完全淹没在江水中,昔日惊险的场景已被波光粼粼的平湖所取代。我们只能一边听那些见识过当年蓬辣滩凶险景象的人描述,一边想象当年百舸争流、惊涛拍岸、响声如雷的壮观场景了。

附录古人描述蓬辣滩的部分诗句:

明朝嘉靖五年揭阳进士,兵部尚书,葬于三河坝西边半山腰的翁万达有《蓬辣滩》诗云:

滩高水急吼素秋,雷风动地舟人愁。

东去潮阳沧海接,应看此水作平流。

明万历11年海阳县进士,四川巴陵县令林熙春《过蓬辣滩志喜四首》之一:

蓬辣滩头两岸峰,梅江东注欲朝宗。

忽逢滩上风雷急,岂是天边起卧龙。

林熙春《过蓬辣滩志喜四首》之二:

昔年曾数游兹地,怒浪惊涛胆欲寒。

此夕不须多藉力,狂澜即便是安澜。

丘逢甲《舟入梅州境》

  悽绝天涯雁叫群,秋江一棹入斜曛。

  阴那山色云中现,蓬辣滩声雨里闻。

  隔岭树疑孤塔露,得风帆带乱峰奔。

  平生去国怀乡感,只合江头醉十分。

晚清诗人,岭南才子宋湘也有《下蓬辣滩》诗一首,把蓬辣滩昔日的景致描写得淋漓尽致。该诗长160字,本文不再全文引用,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搜索。


参考资料:

1、《光绪嘉应州志》

2、百度百科《戴熙》、《舟入梅州境》

3、杨鸿钧辑录的《镇江寺的古今往来》,见2020.11.06《客都原创》


2021-12-28发布 阅读量2.0千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行程
  • 文章
  • 问答
  • 玩法
15
11
6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梅州看北雁南飞,看茶田千亩,来这里过一个暖冬吧~
写在前面梅州 ,曾走出过叶帅这样的伟人,汇聚和留存了丰富的客家文化,但这个位于粤闽赣

乐游生活志1.2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