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游:自驾临汾洪洞行散记(图)
出发时间
10月
行程天数
2天
和谁出行
和朋友
山西临汾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着“华夏第一都”的美誉;而山西洪洞更是以脍炙人口而蜚声中外的中国京剧梅、尚、程、荀四大青衣等演唱其各有特色的名段之一的《苏三起解》中的主人公苏三的故事名扬天下。与此同时,洪洞还有明代的迁民遗址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两地值得观光的景点可谓丰富多彩。
天下第一门(摄影:冯赣勇)
2007年10月5日下午,记者随中国爱车和谐之旅自驾宁陕晋车队,在结束了黄河壶口瀑布的观光后,启程先后前往华夏第一都尧都的山西临汾及洪洞观光游览。
第一门前合影(摄影:冯赣勇)
史书《帝王世纪》称:“尧都平阳”,即今临汾。《禹贡》分天下为九州,平阳为冀州之地。冀州处九州之中央,故称“中国”,“中国”一词由此而来。因临汾地区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由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驾车队此次的临汾之行,将观赏这里被称为天下第一门的华门、中国最大的华表以及位于洪洞县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明代监狱(苏三监狱)等著名景观。
全国最大的华表(摄影:冯赣勇)
自驾车队10月5日14:30离开壶口瀑布,行驶了近五个小时,于当天晚上抵达了车水马龙的临汾市。10月6日上午,车队在蒙蒙的细雨中首先来到临汾华门参观。华门坐落于临汾市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门建筑之一,在建筑规模和高度上堪称“天下第一门”。
“姓氏纪念壁”(摄影:冯赣勇)
在华门面对的尧都广场上还有一座全国最大的华表,它建在一幅面积为九百六十平方米的中国立体地形图上,这幅立体地图也是全国之最。山脉、河流、高原、平原、大海,高低起伏,形象生动,黄河、长江、长城清晰可见。雄伟的华表就竖立在中国地图的临汾点上。华表全高21米直径2.1米,采用钢筋砼结构,外表用优质汉白玉雕刻而成。
中国立体地图上(摄影:冯赣勇)
记者站在尧都广场的华表前,不禁为这座创意非凡蕴涵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景观感到惊叹。记者看到,车友们在华表下的中国立体地图上认真观看,更有一位车友,两腿岔开,分别站在了海南岛与台湾岛之间,车友的这个动作寓意着将海峡两岸紧紧的连在了一起。
从临汾前往洪洞(摄影:冯赣勇)
与大华表遥相呼应的是尧都广场西侧的“姓氏纪念壁”,全长100米,高6.6米,用黑色花岗岩砌成,壁上刻着“华夏子孙同根共祖”八个大字。上面有1566个比较常见的“姓”。每个“姓”都突出正楷,排列有序,整齐壮观。“姓氏纪念壁”寓意着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一千多个姓氏同出一“源”。
车队抵达洪洞(摄影:冯赣勇)
车队离开山西临汾重新进入大运高速公路,经过一个多小时行程,于中午时分抵达洪洞县后首先来到了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观光。资料记载,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闻名全国的明代迁民遗址,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3年到明成祖朱棣永乐15年将近50年的时间里,明政府在山西共组织了18次大的官方移民,因移民多在大槐树下汇集转迁,所以被称为大槐树移民。
祭祖园“根雕大门”(摄影:冯赣勇)
当时移民主要迁河南、山东、安徽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移民遍布整个中原地区。明代大槐树移民以其移民范围最广、数量最大,为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大槐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故洪洞县也成为了亿万大槐树后裔永远牵挂于心的老家。
“根”字的影壁(摄影:冯赣勇)
走进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根雕大门”的正门,游人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上书“根”字的影壁,这是景区标志性的景观,这个大大的隶书体“根”字,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象形,寓意深邃。饱含着浓浓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乡之意。道尽了凝结于归乡游子胸怀间那种复杂的故园家国之感。
记者祭祖园留影(摄影:曹群)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主要由根雕大门、根字影壁、槐香桥、鹳鸣桥、莲馨桥、同源渠、过厅、迁民壁画、牌坊、茶室、一代大槐树遗址、二三代大槐树、石经幢、千年槐根、新塑大槐树、思源潭、献殿、祭祀广场、祭祖堂、洪崖古洞等众多景点组成。
参观祭祖园(摄影:冯赣勇)
在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车友们聆听解说员的讲解得知:一代大槐树遗址,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在清顺治八年(1652年)汾河发大水时被洪水冲毁。这是民国三年(1914年)在一代大槐树的原址上修建的遗址,其修建者景大启、刘子林等人都曾在山东、河南等地为官,所到之处无不为当地移民后裔的殷切之情所感动,为使游子有归乡祭奠之所,他们广募商绅义士几经波折终于建成了这一遗址,其始末都记载于石碑之后。
园中的彩幡(摄影:冯赣勇)
二代大槐树是由第一代古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由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迁入新地后,纷纷在庭院种植槐树,并悬挂一个吉祥物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托对故土的思恋。
祭祖园庭园(摄影:冯赣勇)
车友们相继参观了一代大槐树遗址、二三代大槐树、石经幢、千年槐根、新塑大槐树等景观后来到了祭祀广场。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祭祀广场”位于园区“一堂两阁”的正前方,东西宽99米,南北长93米,建设面积为9207平方米。
祭祖园一角(摄影:冯赣勇)
采用混凝土垫基,青石板铺面,肃穆庄严,可容纳万人祭典,称为万人广场,游人在这里既可体验殿堂的庄严,又可体验广场的壮阔。数十面迎风飘摆,上书“根”字的黄色旗帜布满了广场的周边,为广场又增添了几许庄重的气氛。
祭祖堂(摄影:冯赣勇)
走上高高的祭祖堂,里面设有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不仅体现传统文化,而且突出“祭祖”的主题,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也是天下民祭第一堂。祭祖堂的建筑风格为仿明代建筑,为整个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核心。祭祖堂坐北朝南,面阔112米,进深55米,总占地面积6160平方米。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下两边硕大的黄色布幔上,分别书有“天下同根系古槐”、“四海一脉祭亲魂”的十四个红色大字,分外醒目。
祭祖园长廊(摄影:冯赣勇)
车友们在祭祖堂内,纷纷选择寻找自己姓氏的牌位进行祭奠。这里还有百家姓所有的姓氏渊源的书籍介绍,购买者极其踊跃。看来,百家姓的寻根祭祖文化,在这里从文化、旅游、经济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苏三卸枷像(摄影:冯赣勇)
车队最后来到了位于洪洞县城中的被称为苏三监狱的明代监狱参观。“苏三监狱”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现存的惟一一座明代形制的监狱,也是现存最早的监狱。
洪洞苏三监狱(摄影:冯赣勇)
由于明代北京名妓苏三在洪洞蒙冤落难时,就囚禁于此,其后随着苏三故事的思念着心上人王景隆时,王景隆已考中进士,升任了山西巡按。王景隆虽听说苏三被卖到洪洞,但不了解实情,得知苏三一案后,密访洪洞县,探知了案情,下令火速押解此案全部人员到太原,解救了苏三,制裁了真正的罪犯。苏三奇冤得以昭雪,又与心上人终成眷属,这一段传奇曲折动人,脍炙人口,囚禁过苏三的监狱,也随之备受瞩目。
普通犯人的牢房(摄影:冯赣勇)
走进监狱,人们看到的一座长约30米,深20米的古式大厅,就是当年的县衙。它始建于元朝中期,清乾隆时重修,1972年与苏三监狱一同被拆毁,1984年洪洞县政府依原样重建了这所大厅和苏三监狱。当年苏三就是在这里三次受审,屈打成招,因此这座县衙被称作“苏三供堂”。置身其中,不由得会有一种森严威迫的感觉。
监狱虎头牢(摄影:冯赣勇)
洪洞明代监狱的设计格外精心,构造十分独特。入门处的照壁把大门堵得十分严实,从外边根本看不到里边的情形,只有走到跟前,才发现右侧可以进去。进去后的通道很狭窄,并且要接连转过四个呈直角的拐弯,穿过这一道比一道窄小的门,才能进入更窄更长的通道。通道仅1.7米宽,两边分布着对称的12个小房间,这就是监禁普通犯人的牢房。
狱神庙(摄影:冯赣勇)
这些牢房房门低矮,窗户很小,上边竖立着几根粗壮结实的木棂,只留下几道小缝,用来透亮通气。牢房中终年不见阳光,潮湿阴森,墙上挂着水珠,小土炕距地不足一尺,囚犯只有蜷起身子,缩作一团,才能躺在炕上。牢房外顶檐之间,通道之上,密布铁丝编织的大网,网上挂着铜铃,犹如天罗地网,囚犯根本逃不出去。通道南端的两间房间为禁房,是看守狱卒的住处。
死囚洞(摄影:冯赣勇)
狱神庙左下方墙根处的小洞,就是死囚洞,俗称老虎屁股口它直通大街,平时用砖砌着,需要用时才打开。因为犯人一旦死在监狱中,绝不允许从监狱的门抬出去,只能通过这个洞拖出去,因此被称作死囚洞。又因为死囚牢俗称虎头牢,牢门为虎口,人活着被虎口吞进去,死了从死囚洞出来,死囚洞也就被俗称“老虎屁股”了。
苏三囚牢(摄影:冯赣勇)
与狱神庙相对的就是死囚牢。墙上青面獠牙、怒目圆睁、凶猛无比、很像老虎头的动物,名字叫做“狴犴”。狴犴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凶猛动物,传说龙生九子不成龙,第四子名字叫狴犴,“形似虎,有威力,平生好讼,故立于狱门旁。”
凌迟雕像(摄影:冯赣勇)
明朝常把它的头像画在监狱门上,因此它也作为监狱的代称。由于它像虎,后来的人便误认为是虎头,所以以讹传讹,死囚牢被称作了“虎头牢”。苏三当时就关在这死囚牢中,“苏三监狱”指的也正是这里。
牢内的苏三像(摄影:冯赣勇)
死囚牢内是一个封闭的小四合院。北面的砖砌窑洞被称作“枕头窑”,西边一间关押过苏三,因而叫做“苏三牢房”。院心的一眼小井称为“苏三井”,苏三在这里打水,还在旁边的黄沙石凿成的石槽中洗衣服。
苏三井(摄影:冯赣勇)
这眼井深约两米,井口很特别,仅在一块三四十厘米多厚的大青石中间凿碗口大的孔,直径约23厘米,人无法把头伸进洞中,是专门为防止囚犯投井自杀而设计的。井口的周围,留下了一道道被井绳磨出的深深的痕迹,说明了这座死囚牢年代的悠久。自驾宁陕晋车队结束了山西临汾、洪洞行后,于当天重新驶入大运高速,之后转道太旧高速,于当天晚上抵达山西榆次。(图文:冯赣勇)
推荐阅读
拿相机的尤6.0万11
好景致5.9千21
好景致6.2千12
冯赣勇4.4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