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县赵城、堤村散游记
出发时间
3月
行程天数
1天
人均花费
1
和谁出行
和朋友
工友老张是个热心的人,也是当地人,吃过饭他做向导带我们到附近看看非著名的古迹。
赵城以前叫赵县,五十年代与洪洞合并就成了赵城镇。
首先到了当地人叫“赵城衙门”的老房子前,由于周边都变成了现代建筑,这里又没有说明,也没有搞清楚其真实的面貌,可以肯定,这座古楼房,是某个院落里的一座房,也许是主房,也许不是,肯定不会是县衙,如果与县衙有关的话,也只能是县官居住的地方。
这座古房子目前看处于开始保护的状态,二楼的已经腾空,一楼暂时还有人在办公。
距离这里不远有一所名人故居,就是民国巨子张瑞玑的故居 “谁园”,谁园是张瑞玑起的,他为此还写了《谁园记》,意思是将来这里不知道会成为“谁的园子”,可能被子孙卖掉,也可能被官府没收。谁园修建于1914年前后,建筑风格是中西结合的砖木结构,目前能在外面看到闺阁楼、来熏斋、书院楼等,这里处于旅游新开发阶段,今后不知道能不能做成一个著名的景点。
张瑞玑是清朝光绪年间中的进士,曾经做过陕西韩城、兴平、临潼、咸宁、长安等地方的知县,后来积极参与辛亥革命,民国初年做过国会议员、大总统府顾问、山西省财政司司长等,以痛骂袁世凯而闻名遐迩,留有诗集,在书画方面也很有造诣。1928年去世,其后人将他大量的藏书捐赠给了山西省图书馆,大约有10万余册。
解放后政府曾在这里做过办公场所,整体保护的还比较好,即便是后来修建的墙壁,尽管有“树雄心、立壮志、公社万岁”的砖雕,风格上依然与原貌保持一致。
我们来到书院楼参观,还上到了楼上,当年的周边环境还是很好的,登高望远,远处的霍山尽收眼底。书院楼也是张瑞玑居住和接待客人的地方,门框上的楹联也出自其手,今天看来依然值得品味,如“有酒学儒无酒学佛 刚日读史柔日读经”、“驽马恋残豆 鹰凖击风尘”、“宁有众无我 自做世界观”。
路过“来熏斋”的时候老张问“来熏”是何意思,当时不敢罔论,熏字是个会意字,有多种解释,这里曾经是张家子弟读书的地方,也许取自《南风歌》之“南风之薰”,因为这个门朝南开,可以表述为“有风来薰”。仅是猜测吧,以前一些书香门第朝南开或朝东南开的门楣上喜欢用此表示生生不息。当然单从“熏”字讲也有表示喜悦的意思,还有醉酒不醒的意思,张瑞玑对酒似乎有独特的见解与爱好,所以熏字的意思就更广泛了一些。
随园是今天最后收获的地方,算得上是意外惊喜。
随后来到赵城的牌楼前照了两张照片,岁月的沧桑在上面镌刻。
离开赵城,老张带我们来到堤村,首先参观了龙眼泉公园,这里也没有任何介绍,里面有泉水冒出,还有龙泉寺,但没有开门。龙眼泉应该有动人的传说,字面上来说,应当是龙王受感动而两眼泪汪汪,最后形成了“泉眼”,虽然这里地方不大,有这涓涓长流的泉水,这里也算是灵秀之地。
离开这里又来到了堤村最高处,这里有一座孤零零的“门楼”,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这里应该是古代的堤村“城门”,有瞭望和防守的作用。目前这里也只有这座“城门楼”还摇摇欲坠地坚守在这边高地上了,见证着堤村的变迁。
历史是不断前进的,文化也是生生不息传承的,很多东西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远去,回味一下,也许能有所收益。
作者:大宋万军于2021年3月15日作于堤村上张端村荣康煤矿
推荐阅读
拿相机的尤6.0万11
好景致5.8千21
好景致6.2千12
冯赣勇4.4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