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资深美女勇闯川藏北线国道317(四川篇)
映秀镇、当雄等13地

资深美女勇闯川藏北线国道317(四川篇)

出发时间

5

行程天数

13

人均花费

1.0万

和谁出行

和朋友

 行程:广州—成都—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映秀5.12地震遗址—甘堡藏寨—卓克基土司官寨—金川观音桥—色达—东嘎寺—甘孜县—格萨尔王城—317网红老汉—新路海—德格县—德格印经院—西藏江达—昌都—强巴林寺—孜殊寺—丁青—布加雪山—巴青—赞丹寺—萨普神山—比如县—比如骷髅墙—那曲市—圣象天门—当雄—拉萨漫游—-哲蚌寺—布达拉宫夜景—西宁—广州

川藏北线,即国道317,是一条人文景观大道,是继318国道之后,又一条由四川进藏路线。因为318国道太出名,荣耀之下将317国道完全掩盖了,几乎很少听到或看到有关这条线路旅行摄影情况。我也是在2016年走川西时,因为师傅走错了路,绕道317多走了100多公里,在壤塘巧遇当地藏族的一个活动,感受了一点点这条线路上的藏文化风情。直到2020年,因为这条线路上的孜殊寺、萨满神山和圣象天门等网红景点陆续曝光,走317川藏北线的念头就牢牢地植根于我内心深处,挥之不去。抓紧时间去吧,趁着还有这个冲动,趁着身体状况还行,赶快去。担心随着年龄增长,以后更加不敢行走这样一条艰苦的高原线路。这是今年第二次入藏,也是我第五次入藏。西藏对于我始终具有一股魔力!

原计划包车,但就是凑不够三人,改成参团。同事推荐了网上一条线路,虽不是太理想,但总算出行了!三人一台车,加上司导,正好四人,最佳搭配!

 早班机把我们从广州送到了成都,预告地面温度22度,阴有小雨。

记得最后一次到成都是在2016年6月行摄川西行,那是一次多么愉快的旅行啊!一切历历在目。时间正好、景色正好、人也正好。如今再次来到了成都,那种愉悦的心情再也找不到了。

 

今日成都阴天,接机的师傅告诉我们,成都的天气基本都差不多,很少出太阳。安排位于锦江区太升南路53-57号的碧家酒店公寓(春熙路店),条件还不错。

 

在成都只有半天时间,我们选择去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虽然多次到成都,但第一次走进熊猫基地。这里环境很好,绿竹成林,可爱的大熊猫在这里生活真是太享福了。有的熊猫自顾自开心地吃着竹子大餐,有的爬到树上,胖墩墩的身材似乎对它们上树没有一点影响,有的则呼呼大睡。不管它做出什么动作,发出什么声响,它那憨憨的样子都能得到人们的喜爱,难怪是国宝。

这时,广州传来的一例新冠核酸检测阳性的消息,打破了我们的继续欣赏的心情。我们知道随后的路程将会遇上什么。立刻打车飞奔回市区,在下班前去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做了核酸检测,应对随后可能发生的不测。这时又传来新疆对来自广州的市民实行14天隔离,当天乘机去新疆旅行的游客,全部劝返。

我们的行程就在这样一种特殊时刻开始了。

 吃当地美食,是旅行途中一件不可或缺的事情。当晚,在附近小巷子里找了一家饭馆—会府小院,几个特色菜真的不错:特色糯米鸭:上面一层是香脆鸭皮,底下一层是香喷喷锅巴,中间夹着软软的糯米混着几颗花椒;卤肉香芋煲:肉香和芋头的香完美地相互渗透在一起;手工番茄面筋,番茄青瓜汤够鲜,面够筋道。吃得心满意足,好好睡一觉,明天上路。

 

阴转晴

司导蒋伟8点半前到酒店接上我们,座驾是日产奇瑞2.5t。旅行社由当初招揽游客的普拉多,换成帕杰罗,怎么又换成了奇瑞?还好司导是一个挺招人喜欢的帅哥,车也比较宽敞,更重要的是满足了我们三位资深美女同行。一辆车四人,是最佳搭配。

 

今天周末,高速上塞车严重,据说多为城里人到汶川去摘樱桃,正是樱桃季节。

【映秀512地震遗址】

汶川映秀512地震遗址,是临时加进去的点。就是想去看看2008年5月12日那场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面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汶川大地震留下的遗址,它位于映秀原漩口中学。

走进遗址园区,让我的呼吸瞬间停止,那座凝固了时间的大钟永远记录下地震发生的那个时刻,校园中大多数楼已经坍塌,倒塌的校舍环绕着唯一矗立着塔楼,上面飘动着一面国旗。

尽毁的校舍目不忍睹,歪歪斜斜,有的全塌,有的半塌,有的裂痕满布墙体。当时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惨状啊!地震不仅给房屋带来破环,更是夺去了多少宝贵的生命。青山上云雾缭绕,为死去的同胞默哀。逝者已矣,生者当继续前行!

参观遗址,缅怀同胞,回忆起13年前汶川地震后去慰问,当时见到的点点滴滴。背景中远处那座蓝色的大钟,就是那座凝固了时间的大钟原型。

午餐在薛城镇解决,将近一点,才走了三分之一。

 

【甘堡藏寨—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寨】

今天行程有三个寨子:桃坪羌寨、甘堡藏寨、卓克基土司官寨,各有特色,涵盖了藏区三大藏族建筑特色。因为时间关系,我们选择了后两个。

 

甘堡藏寨,位于阿坝州理县,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坐落在群山之中,依崖傍水而建的藏寨,因为512大地震,我们所见为地震后重建,基本恢复了原貌。

来到寨门前,立刻被古寨独特的建筑风格所吸引。山石打造的山门本身就是一景,庄严肃穆,气势恢宏,面向青山。透过山门,层层叠叠的典型藏居,栋栋相连、户户相通,好像一个巨大的石头城堡。这里被誉为“嘉绒藏区第一寨”。"甘堡”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山坡上的村落”,当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石头打造出这座千年古寨。

沿着石阶拾级而上,见到一对嘉绒藏族夫妻和一只小狗雕像,守候在转经筒前。先轻轻转动半圆形的转经筒,为我们此行祈福;一尊“二牛抬杠”雕塑,描述了当地用牦牛耕地的特点。抬头正面石壁上,一副巨大的歌颂格萨尔王金箔画像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望山顶经幡飞舞,一座碉楼突出于众山房之上。

甘堡藏寨游人很少,不收门票,值得慢慢品味。

【卓克基土司官寨—红军曾从这里经过】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里。上一次是在2015年10月,参加秋摄稻城亚丁团来过这里,但因为到达时间太晚,只是外观,未能进去参观。

今天天气特别好,5点多钟太阳还没下山,游人很少,我们可以慢慢细细打量这座官寨,

这是一座非常雄伟,气势非凡,矗立于山岗上全木结构、匠心独特的建筑。始建于1718年清朝乾隆年间。这个寨子名气太大了,因为除了它保存完整外,它还是著名嘉绒作家阿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尘埃落定》的故事原型和电视剧的外景拍摄地,小说和电视剧让更多的人们知道了土司,为这座官寨披上神秘的色彩。更为重要的是,当年红军长征从此路过,在这里召开了重要的卓克基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都曾经在这里住过,这里发生过红色故事。

1935年6月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经过马尔康翻越梦笔山进入卓克基地区,受到当地土兵的阻击,被迫和土兵打了一仗,赢得胜利并占领了土司官寨。最后土司同意红军在此修整,并腾出房子。7月3日,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及中央机关进驻官寨并住宿一周。1988年,卓克基官寨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官寨内依然保留着当年红军会议室和周恩来住过的房间。

爬一段石阶,来到官寨门前,这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寨门,一面画着老虎的屏风位于寨门后。这里有段传说。据说在第一座卓克基土司官寨修建工程即将竣工时,从山上下来一直老虎,它在官寨大门旁卧坐了一天一夜,最后悄然离去。在当地老虎是非常罕见的。因此卓克基这个地名除了本身有顶尖、至高无上的含义外,还有“藏龙卧虎”之地的说法。

门前一面藏式高大旗杆,顶部配以日月气托,旗杆上一长幅嘛呢经幡在风中威风十足地飘动,以抵御一切邪秽之气的侵犯。

卓克基土司官寨规模庞大,构造精细,几乎囊括了嘉绒藏族建筑艺术特色。它既是土司及家人的住所,也是土司的衙门。木、石、粘土是藏族传统建筑的三大元素,官寨主体由四组高大的石木楼房组合而成,没有用一颗铁钉。通过石墙、回廊、花窗等典型的建筑特点,将藏汉民族精湛的建筑艺术融为一体,是藏汉民族建筑艺术高度融合的典范。

这是仿汉式四合院结构,北部正屋为假六层,东西厢房为五层,中为天井,共有大小房间63间。站在天井的坝子上,仰望每一面楼层,生出一种威严阴森的感觉!一楼主要是嘉绒文化,二楼主要是红色文化,三楼展示土司文化,四楼展示宗教文化。

上藏民的楼房并不容易,必须扶着圆圆的木扶手才上得去,楼梯又窄又陡,要非常小心。我一间间房慢慢浏览,至少走了40间房。土司就是土司,家中的宝贝真不少,既有嘉绒藏族风格的宝贝,又有蕴含了汉族的经典。

这里真是一方宝地,在官寨内外多次看到天空出现的五彩祥云。

当天住观音桥妙心莲舍酒店,位于梭磨河江边的一家小酒店,三人房。因为色达封闭不对外开放,昔日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观音桥镇,如今也变得冷冷清清,只有那间新开张的藏红主题客栈,还有一点味道。晚上枕着哗哗的河水入眠。

 小雨转阴

 晨起推开窗,一条大河波浪宽,山上云雾缭绕,当地最有名的观音庙就在山顶。河对面山上有一个大大的转经筒,岸边为藏民房舍。

又出发了。沿着成那线青山绿水行走317真是一大愉悦,昨夜的雨让两侧青山更加郁郁葱葱,卓斯甲河在一旁欢快奔腾跳跃着。远处山脉时不时出现白色的云雾,山边一座座藏式民居不断闪现。偶尔可见刷成不同颜色的路面,那就是彩虹路了。

在上寨镇漂亮的一号桥前我们停了下来,这是一座藏式风格的桥,从桥身到桥墩都充满了藏式气息,漂亮的不得了。太喜欢了。正巧遇上两位藏民从桥上走过,给了我一个抓拍的机会。桥外就是五彩的彩虹路,坐在路中央,记录下这美丽的时刻。

到目前为止,317国道全程路况还不错,只有个别地方遇上山体滑坡、修路。

壤塘县和炉霍县的分岔路口是一景,山体一整面墙上巨大的壤塘县宣传墙,特别的醒目,七彩的道路七彩的高速护栏,都吸引你不得不停下脚步。

再前行,远处一个金碧辉煌的寺院映入眼帘,最特别是底层那个长长的转经廊,估计足有200米长。这是翁达镇金鹅寺,设有一个观景台。金鹅寺上还有寺庙。317国道上寺庙一个接着一个,个个金碧辉煌,藏区的老百姓真是把钱都投到寺庙了。

前行不远,看见一个经幡旗堆和一座白塔,在藏区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但一群藏猕猴吸引了我们,立刻停车。原来这里是藏猕猴保护观赏区。几十只藏猕猴兴奋地在那里跳跃追逐,几只母猴子带着自己的小猴子从这里跳到那里,小猴子紧紧抱着自己的母亲,绕着母亲钻来钻去。可逗了!一些大猴子则朝我们奔来,对着我们大声叫唤,好像我们侵犯了它们的领地。这群藏猕猴太有意思了。

下一站是色达,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是行程中安排的,也是两位同伴特别想去的地方。小伟多方打听,听说可以花钱带人进去,但进去后是否会被人发现后遣返?不能保证。

路过色达县城,一个因为五明佛学院带动的旅游业而兴起的颇具现代感的小城。因为五明佛学院封闭不对外开放,这座昔日热闹的小城,如今冷冷清清。

路过一个人工景点,颇壮观,但没作停留。·

看到两位同伴对色达五明佛学院如此痴迷,小伟带着我们来到洛若观景台,远眺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远远可以看到山坳中大门前的白塔,远处山坡上的红房子,无奈就是不能进入。我们非常理解疫情期间采取的这些措施,为了大家的平安,为了这些修行人的安全。

【东噶寺—建在山上金碧辉煌的寺庙】

由于事先知道五明佛学院正封闭,备选方案是去东噶寺。东噶寺离色达县就10公里左右,很快就到达了。这又是一座建在山上金碧辉煌的寺庙。寺庙面向一片开阔的草原和山脉,视野非常的好。地面上一个长方形的转经筒围墙装点着草原,夏日时草地上盛开着各种野花,那该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

远远望去,寺庙颇具规模。这座建于1686年的寺庙,由于地处偏远,到寺庙上香火的人不多。加上这几天色达寺正在举办法会,据说都去了色达,寺里就见到一个喇嘛。走到寺院门口,只见寺内异常安静,只有一处漏雨的地方发出滴答滴答的水声。在征得喇嘛同意后,我悄悄地走了进去。心中突然出现一种异常的宁静、一种超脱的感觉,心中杂念一扫而光,情不自禁两手合十于胸前。

大殿里的建筑装饰,是我去过所有寺庙中最漂亮最辉煌的,那种华丽而又精致的美在别的寺院是没有见过的,难以言表,感觉词穷。我独自一层层地环绕着大殿由低到高,在幽暗的灯光下细细欣赏着大殿里的每一件精美的物件。

在东噶寺主殿外遇上一位出家的觉姆,和她一起绕着大殿转了两圈,听她讲述她的出家故事,入佛门的普通道理,让深似海的佛教理论似乎更加能为普通人所接受。

大寺旁有一个圆形玛尼堆,有几位藏民正在转经。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摇着经纶,深深地弓着腰,一步一步慢慢地围着那座玛尼堆一遍又一遍地转着,为了心中那一直不变的信念。

与东嘎寺一路之隔的似乎是一所喇嘛学校,见到几个年轻的喇嘛正在打篮球,见到我们拍照直摆手让我们不要拍。好吧,尊重对方的意愿。

离开东噶寺我们前往甘孜。因为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不能进入,我们要求旅行社调整当晚住宿地,由色达县(3980米)改为甘孜县(3200米),最重要的理由是,甘孜比色达海拔降低了几百米!对于已出现高反的同伴来说,这非常重要。路过乃龙山垭口,海拔4580米。

途中见到一片类似于色达的红房子。也许这里以后会成为第二个色达?

当晚住宿,从色达改为甘孜雍康酒店,海拔下降几百米。

 阴转晴

 

【格萨尔王城-展示格萨尔文化的平台】

《格萨尔王史诗》被称为当今世界仍被传唱的最后一部史诗,而甘孜正是其发源地和传承地。格萨尔王城则是格萨尔文化的展示窗口和体验格萨尔文化的平台。来到甘孜当然要去看看。格萨尔王城位于甘孜县城东南部,我们一大早去到,王宫还没有开门。不收门票,但也没人讲解。

走进大门一眼就看见了一张羊皮地图,描绘传说中格萨尔的遗迹遗址。格萨尔代表着古代藏族民间文化的最高成就,她传承完整,历史悠久,卷帙浩繁,精深博大,规模宏伟,内容丰富。虽说不一定能看懂听懂,但对这古老的藏族文化还是抱有深深的好奇。

这是一个仿古建筑景观区,周围环绕着雪山,建在格萨尔史诗“霍岭大战”遗址之上。全维度复原王城原貌,大气恢弘,古朴雅致。整个王城内分为王城文化区、湿地休闲区、草原体验区、史诗观光区。据说从史诗中提取的文化元素都能在王城内以史诗的故事脉络形式寻得踪迹。

森珠达孜王宫

城内最显眼的建筑师史诗主人公格萨尔王的主殿“森珠达孜王宫”及“三十员大将寨子”。最值得一看的是王宫博物馆,遗憾无人讲解,错过了深切了解格萨尔王传奇故事的机会。

格萨尔王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一位骁勇善战、无所不能的民族英雄,藏区好些地方都有他的雕像,以他名字命名的建筑、广场。

景区寨子里每一片屋子前,就能见到一座横刀立马的武士雕像。

景区内有许多反映藏民族文化的小景,漫步其中细细观察,会有不少收获。

这一片也许就是景区内的湿地休闲区和草原体验区了。阳光很好,给我们带来小小的惊喜。

有人说,这里是一个商业区,里面吃、住、行、游、购、娱样样齐全,所以不收门票。但因为周一加上一大早游人很少,我们尚未能完全体验这座仿古建筑魅力,趁博物馆开门后走马观花转了一圈后,就匆匆离开。

317国道上的网红老汉

行车到来玛村附近雅砻江旁,小伟停下车。见到一位白胡子老藏人坐在小山包上,手中摇着一个大大的经筒。小伟说,那可是317国道上的网红啊,一年365天,几乎每天都在这里转经。难得今天遇上。

我们立刻跳下车来,远处拍了几张,然后登上那个小山包,近距离和老人交谈拍照。

老人姓王,今年63岁,住在附近的村子里,在这里转经已经23年了,除了下大雨下大雪,几乎天天来这里转经,让他的诵经声随着转经筒,飘过雅砻河、飘向更远的雪山。23年的日晒雨淋,老汉脸庞黝黑,身体硬朗,说话爽朗,还拿出他的身份证给我们看。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而且让大家记住你,真是难能可贵。

在征得老人同意后,我们近距离的和老人拍照拍了录像,并与老人合影。

继续前行,下一站是新路海

途中经过一片颇具规模的寺庙建筑,依山而建,红墙金顶,气势非凡。只知道这里属于甘孜自治州,但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是什么寺?

那层层叠叠的白塔,环绕着大寺,颇为壮观。

新路海——似新疆天山

新路海因为维修关闭没进去,在路边远远的拍了几张。这是我们这一路走来遇上的唯一一个湖泊,远看雪山下的那片湖水蔚蓝,被绿色松柏环绕着,非常的漂亮,有点新疆天山的味道。

湖外流淌的河水中,大大小小的玛尼石长年累月被河水冲刷着,彩色的图案已慢慢褪色,但藏民心中的祈祷仍随着水流缓缓地流向远方。

 雀儿山——鞭子打着天

经过雀儿山观景台,海拔4300,过去要开车一个多小时的盘山公路才能翻过雀儿山,如今有了雀儿山隧道,只需7分钟就轻易穿过。

 

雀儿山是一座早就耳熟能详的山名,位于德格县境内,川藏公路垭口海拔4889米,是四川最高的公路垭口,是川藏公路上著名险关。雀儿山最高峰6168米,海拔超过6000米高度的山峰就有3座!因而当地有“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之说。如今雀儿山隧道打通后,隧道成了景观之一,海拔仅有4330米。

雀儿山山上终年积雪,冰雪皑皑,巍峨雄伟,最奇特的是它的石峰嶙峋,山脊呈锯齿状。

继续前行,一个旅游景区的指示牌告诉我们应该进入了甘孜的德格。这里可能是小众景区,因为车导也说不清楚这里是什么地方。指示牌标识着:达马洞观景台、博纳大佛塔、释迦摩尼像。这是一个峡谷,一个很奇特的佛建筑高高地矗立在一侧的山峰边上,两条长长的绛红色的柱子一直伸到崖顶,撑起了金碧辉煌的屋顶。岩壁崁着几幅雕刻绘画精美的佛像。

隔着河对面的那座博纳大佛塔,像极了尼泊尔博达哈大佛塔。佛塔上那双佛眼似乎能看穿看透人世间的所有喜怒哀乐。

【德格县—四川境内最后一个县】

下午不到5点就到了德格县。这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小县城,狭窄的街道,街道两侧似乎长得都一样的屋子,和街道上那些路灯,都让我充满了好奇。

距离德格印经院关门还有半个小时,我们把车直接开到印经院,在外围先看看转转。印经院就在县城里,是很多藏族人心目中的圣地,其地位可以与大昭寺相媲美。据说如果这一生去不到大昭寺,能到德格印经院朝拜,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当晚住德格善地大酒店,又是一间依山傍水的酒店,那面山墙阳光下就像一面花岗岩似的水墨画;那条河河水哗哗的奔腾不息。应该是开张不久的酒店,设施条件都不错。

德格县,是我们此行在四川境内最后一个县,过了德格就要转入西藏境内了。

 【神秘的德格印经院】

今天的重点,也是此程的重点就是德格印经院。早餐后我们再次来到这里,朱砂红色高墙外转经的人群几乎是接踵摩肩,好多好多的人。转经,是藏族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早到晚,无论刮风下雨不曾停止。只要进入藏区,只要有一个藏族的标志性建筑,就有人在那里转经。

德格印经院被誉为“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的盛名。这里是藏文化的宝藏,整个藏区所有的经文经书几乎都来自这里,并且还保留着最原始的雕版印刷术。2009年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产业代表名录。

这座4代土司花了30年建造的德格印经院一直吸引着我,在我心中它一直是个谜。多少年了一直想来德格印经院看看,此行还了心愿。

 

从远处高处凝望着这座朱砂红色建筑,阳光下建筑上的金顶闪闪发光。印经院后山坡上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红屋子,仿佛把人带到色达。也许,这就是藏族居地区特色。转经的人群络绎不绝,为这座神秘的印经院增加了动感。

走进印经院大门,两个大铁环挂着经幡的大门,一位管理人员对我说,不准带相机入内,让我把相机放在保管箱中。但允许手机拍摄。真是奇怪的规定!

最早见到的是冲洗印经板,几个工作人员在流动的水前,冲洗印经版,将油墨冲洗干净,边劳作边念着经文。

爬着几乎90度的木质楼梯上到二楼,眼前一片黑暗,啥也看不见。短暂的慢适应后,发现这里是一个藏版库,好像图书馆一样,一间间一架架的,放满了印经版,在微弱的光线下,我辨识着那些我永远也不可能看懂不可能理解的经版,一叠叠一摞摞非常整齐地分门别类地插满了版架。每一个长度似乎都一样,细长的经版都有一个手柄。工作人员上下搬动着那些印经版,真佩服,不知道怎么找得到。

又上了一层楼,眼前立刻亮堂了许多,原来到了印经室。这是一个开放的空间,采光很好。有好几组人正在忙碌着。印刷时,一人来回奔走取送书版,另两人相对而坐,一高一低,书版放于两人之间,一人用擦板蘸墨涂版,一人放纸,用磙筒一滚、揭下,一页书当即印成。有点像过去见的木刻画。

印刷用纸是沿用汉族古老的手工造纸术特制的,韧性强,据说是以狼毒草为原料制作的,因为含有少许毒素,虫不蛀,鼠不咬、久藏不坏。

印刷的经文有两种颜色的墨,朱砂红色和黑色。印经院规定《大藏经》一律用朱墨(朱砂研细、搀胶,成红墨)印刷,以示尊敬,其余用黑墨。

 

又转到了雕刻印经版工作室,三位匠人正在用工具雕刻着。雕刻用的木料很有讲究,《西藏,西藏》这本书介绍,一定要用青冈木,这种木头质地坚硬。一位匠人告诉我,他是在修复,拿一张经文给我看,上面有一处划了红勾,刻错了,需要改错修复。这位匠人真有意思,问我从哪里来?告诉他:广东。他立刻从一个塑料袋里拿出两枚雕刻好的印章,一枚刻着6字真言,另一枚刻着扎西德勒,说可以卖给我。被我婉言拒绝,因为我未入佛门,不太懂这些东西。

晒经版长廊对面的小屋子,是储藏经画的地方。两位匠人坐在窗前,就着自然光,一幅画一幅画地印着。我看了一会儿想离开,一位匠人突然说:怎么走了?不多看会儿。又留下来和他们聊起来。他告诉我每天要印一千多张画,这些画用在白塔上。一年之间,除了进入冬季11、12月不开工外,每天都在这里工作。他到这里已经20年了。

印经院里最好看的地方是天台和晒经版的长廊,阳光下,整个建筑色彩斑斓、金碧辉煌。我流连忘返不愿离去。

德格印经院真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虽然每个角落基本走到,但没有听人讲解,在我心中它仍是那么神秘。

【再见了四川!我来了西藏!】

中午约12点穿过隧道渡过金沙江大桥,我们离开四川进入西藏江达境内。四川境内一块刻着西藏两字的大石头立在隧道口一旁。再见了,四川!

金沙江是四川和西藏的天然分界线,川藏北线G317金沙江大桥是链接四川和西藏的一条重要通道。向东连着四川甘孜德格县,向西连着西藏昌都江达县。这里是从四川入藏的咽喉要塞。当车行驶在大桥上,远远的就看见前方有一个大大的特别的广告牌“西藏正門江达欢迎您”,那个“門”字故意写的大大的,有点搞笑,好像从其它地方进藏就不是走正门了。我们来到了藏东门户,被称作“西藏解放第一村”的岗托村。

临近村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有“西藏解放第一村”牌匾的大门,大门左侧雕刻的是棕红色三面大旗,旗上是十八军进藏、西藏人民欢庆的画面,大门旁屹立不倒的碉楼,似乎在守护着这个升起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的美丽村庄。所有的一切告诉我,这里是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

70多年前的秋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受命进藏,在西藏政府拒绝和谈,陈兵金沙江沿岸的情况下,决定强度金沙江。1950年10月6日凌晨,在和平道路被堵死的情况下,十八军强渡金沙江,打响了昌都战役第一枪。当天傍晚,岗托村得到解放,成为西藏第一个升起五星红旗的地方。没想到,我们这次竟然沿着当年西藏解放的道路进入了西藏。

过了金沙江大桥就是西藏方面的金沙江检查站,我们三个来自广东的被认真询问登记拍照。通行大数据+身份证+核酸检测报告。幸亏21号在成都做了核酸,22号拿报告,距离7天内有效还有3天。看起来进入拉萨前还要再做一次核酸,拉萨要求核酸检测三天内有效。

未完待续

2023-08-15发布 阅读量3.1万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行程
  • 文章
  • 问答
  • 玩法
181
131
89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2019年10月滇西、川西自驾游攻略(五) 川西甘孜州—新龙、色达、泉华滩
四川-道孚-墨石公园四川-康定-泉华滩四川-康定-泉华滩四川-德格-新路海四川-新龙

暮秋子1.7万9

2019年10月滇西、川西自驾游攻略(三) 滇西北迪庆州—梅里雪山、雨崩、巴拉格宗
云南-德钦-飞来寺-梅里雪山-日照金山云南-德钦-飞来寺-梅里雪山云南-德钦-雨崩-

暮秋子8.5千13

2019年10月滇西、川西自驾游攻略(二) 滇西怒江州—福贡、独龙江、丙中洛
身未动,心已远。2019年10月的滇西、川西自驾游所游览的景区景点,有一部分像怒江州

暮秋子2.0万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