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熟悉又陌生的景德镇之旅(二)——陶溪川,涅槃重生的宇宙瓷厂
出发时间
7月
行程天数
6天
和谁出行
一个人
行走时间:2020.7
行走方式:自驾
D1:御窑景巷
D2:陶溪川艺术街区
D3:玉田水库
D4:进坑村,景德镇鱼山荷塘旅游生态园
D5:中国陶瓷博物馆
D6:都昌鄱阳湖畔
陶溪川艺术街区
地址:江西省景德镇珠山区新厂西路150号
门票:无
这次回景想办的事情基本订了,下面几天就开启了我访亲问友,吃吃喝喝的模式了。下午直奔陶溪川这个景德镇的新地标。去年四月回景参加同学三十周年聚会,因为只有两天时间,同学的活动也安排的没有空隙,只是驱车路过,车游了一趟陶溪川就匆匆离开。当时就为了家乡有这样的新地标而高兴,但至于到底有些啥内容也是我一直好奇的事情。今天终于有时间细瞧瞧了。跟着导航一路驶进地下停车场。从地下停车场出来来到地面,仿佛一种穿越。安静,整洁,干净的马路,一行一字排开的高大的梧桐绿意盎然。平整的柏油马路与立面粗糙的工厂墙面形成鲜明对比。站在这样的场景中有恍然如世的感觉,感叹时间的流逝与引发记忆的回想。
这栋高大的灰红色砖墙建筑,绿色的爬山虎犹如水帘幕布一般悬挂在建筑上,微风拂过生机而灵动。看了墙体上悬挂的建筑物的身份证信息知道这是建于1992年的新煤气窑厂房。“煤气窑厂房”是陶瓷行业很专业的名词。所以在此先交代一下,陶溪川文创艺术街区是一个近十几年来很流行的工业遗迹的改造项目。这里的核心区是原来景德镇国营十大瓷厂之一——宇宙瓷厂所在地。“中国瓷都”景德镇,有着近两千年的制瓷史。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景德镇的匠人们,还一直依靠手工制作陶瓷。1958年,景德镇第一家机械化生产的新型陶瓷企业——宇宙瓷厂在景德镇市凤凰山下正式成立,开始引领着陶瓷行业迈向工业化。宇宙瓷厂是八十年代中国出口美国陶瓷的最大企业,曾被外商称为“中国景德镇皇家瓷厂”。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景德镇瓷器经历了改革的阵痛,整个行业陷入困境。宇宙瓷厂也从辉煌之巅逐渐衰败,没落。以宇宙瓷厂为代表的“十大瓷厂”也相继关停,曾经喧嚣热闹的厂区渐渐荒寂。作为中国出口美国陶瓷的一个骨干企业,曾有4000多人为此奋斗的陶瓷厂,最终只留下一座座高耸的烟囱,墙体、厂房、设备、档案资料,以及各谋职业,四下散去的陶瓷人。
当下如何对待工业遗存是经常讨论的话题,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工业遗存放到了应该受尊重,受保护的地位。因为工业遗存是一个城市工业文明的记忆,是城市发展的痕迹。尤其是在景德镇这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又如此专一的城市来说陶瓷工业的遗存更是这座城的魂。为保护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以宇宙瓷厂为核心启动区,用五年时间重塑“陶溪川”,打造出了现在我眼前的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使之成为景德镇的新地标。让我这个一直生活在外地的景德镇人眼前一亮,心生欢喜。
这栋曾经的“煤气窑厂房”现在摇身一变成为陶溪川美术馆。
美术馆是在原有建筑的风貌上,根据美术馆功能和设施要求,对内部结构进行了科学设计和改造,是一所集展示、研究、收藏为一体的现代型美术馆。
苏式风格锯齿状“包豪斯”厂房、高耸入云的烟囱,小桥流水式的水景环绕。走在这里,一股文艺复古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美术馆前一汪水池,有水的地方立刻心生灵动。水面映照着建筑。高耸的烟囱与高大的厂房倒映在水中,岸上水中相互辉映。这样的广场有一个浪漫的名字——梦瑶广场,它是整个园区公共交流活动的场所。
一张正面照,感受一下。烟囱后的两栋红色的建筑是始建于1963年的烧锻车间2-3窑厂房。当我兜兜转转到建筑的另一侧时,发现这里已经成为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我还入馆参观了一下,是一个特别的行业博物馆。关于博物馆的详情我单独写了一篇游记https://you.ctrip.com/travels/jingdezhen405/3972618.html。
博物馆一侧的角落里有一家博物馆酒吧
高大的建筑被碧绿明亮的流水环绕。清凌凌的碧水映照着周围一切的倒影。好一幅江南美景的画面。所有的园林细节出现在景德镇陶溪川工业遗产的旧工厂当中,每一处的连接都别致巧妙,每一个片段都恰到好处。
陶溪川在保留老厂房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加入现代设计元素。于是原来的煤厂变成了水景广场,原来的包装车间和仓库分别变成咖啡厅和酒吧。建筑立面的改造体现出老厂房的建筑风格和材料。在旧厂房立面的砌砖方式上加上玻璃的框架。钢框架的连廊与玻璃的围合玲珑剔透。玻璃的剔透与建筑前的水波的流动合为一体,固定的建筑中加入流动的元素,已经成为了陶溪川文创产业园区的标志性符号和极富设计感的自然标识。一切都是生动的。
在水景广场的一侧,红色砖墙的厂房被绿色“帷幔”包裹成一个童话世界,这里藏着一家“猫的天空之城“书店。
书店内温暖的光源,温暖的木色,一张张温暖的明信片,一本本能疗愈你我心灵的书籍......充满了每个空间与角落。
各种材质的小猫咪,萌萌哒的表情告诉我们“一家书店温暖一座城市”。
这样的角落是很容易吸引人在这里静坐整理情绪的。
每次来天空之城都能令我这般年龄的人眼前一亮。市面上又出来了这么多新奇可爱的小东东,常常要看了商品标签才能知道它的实际功用。
书籍,明信片,各色本子,文具,衣服,包包,还有咖啡,甜品,琳琅满目。
这里的物品小到一张卡片,一个本子,大到一个包包,一本书籍都有着可爱之处。看着这些可爱至极的东东内心满是欢喜。
书店的主打当然是书,这里经营着五类书籍:旅行、艺术、绘本、文学、生活美学。一本本书组成的装饰墙自有它的美丽。
猫的天空之城是一个书店,更是一个明信片主题店,这里主要经营明信片,而且是卖自己设计的明信片。
这面“寄给未来”的明信片墙是天空之城的镇店之宝。在这里选一张心仪的明信片,挑一张靠窗的坐位,写下自己的情绪,写下自己的思念,写下想对自己说的或对他说的,然后放在你选定的日期格内。等到那一天,店家会会帮你寄出去。当你的朋友收到你的祝福,当你自己收到来自景德镇天空之城的明信片时,你就会想起这里,想起此时此刻。
就简简单单的几片绿也自成一景。
屋里屋外的绿养眼养心
在这里你可以购物,或只是走走看看,也可以三五好友小坐,一杯咖啡消磨一下的时光。或只是像我这样走走逛逛。
一块留言板给我们一块倾诉的空间,在这里写下你内心的感受吧!
走出这个童话般的天空之城。屋外也是一片绿野风光。
午后的光景,这里游客稀少,整条街上往往只有我一个人。当我站在空荡荡静穆的街道上,看着这一溜排开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红色砖墙的包豪斯风格的锯齿形厂房。老厂房墙上的老标语依稀可见,仿佛给我们拉回了那个年代。在这里可以寻找到众多陶瓷老工人的工厂记忆、体验到一个城市的魂。
走进厂房,高大的空间,宽敞的走廊,各种工业化的管道,厂房内部保留了工厂的原貌。厂房屋架完全保留了原有结构的形式和尺度,采用钢材增加整体结构的强度。
厂房的框架虽在,但现在已经没有了机器的轰鸣声了。这里现在承载着的是现代陶瓷人的梦想。利用厂房自身的跨度与空间,这里被设置成一个以陶瓷为主,休闲、零售一体的复合型空间。
这个国有老旧瓷厂“变身”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此设立工作室。现在有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6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工作室进驻街区;国内近200个知名艺术家工作室及艺术机构落位街区。
陶溪川里汇聚了三类人:一是手艺人,二是设计师,再就是艺术家。
说到"陶瓷",在我的印象中最深刻也是至今为止最迷恋的"青花瓷”。来了陶溪川,我脑中固有的陶瓷印象会被重组。现在的景德镇瓷琳琅满目,门类繁多,品种多样,有各大院校青年学生丰富多彩的现代陶瓷作品;有国外艺术家风情各异的陶瓷作品;有青年艺术家风格前卫的艺术作品;还有精密现代的3D打印的陶瓷制品……
以厂房为载体,这里容纳着一家家创意工厂,工作室,艺术间。每一家的商品独具特色,绝不雷同。精巧创意在这里不断涌现。
漂亮精美的物器也绝对要有和它匹配的价格,这个皮灯的价格上了四位数。对于这种价位的瓷器对我这样的小老百姓来说,只是在这里欣赏一下就好了。
像这样的高档物件的店铺很多是禁止拍照的,我只能透过玻璃窗拍下少有的几张照片。如果你想目睹更多更美的物器,只能自己来一趟陶溪川了。
汤伍书院工作室制陶十年,最早开始于云南建水。致力于建水陶的刻填工艺与华宁釉陶草木灰绿白釉陶的研究,将现代的艺术带到传统的工艺中,将最专业的的艺术创作融合到陶中。
这里吸引了众多老艺术家、老工人“重返瓷厂”,为众多的“景漂”提供了“就业+生活”的特色空间,传统的功能在老厂房的框架下得到了新的延续。
在这个区域,博物馆两侧的锯齿形厂房根据采光需要围合了一个面积不小的庭院。
庭院内阳光明媚,碧绿的高大芭蕉叶,深绿色的遮阳伞,橘色的休闲桌,淡蓝色,橘色的椅,这么多丰富的色彩在小小的庭院中绽放。
庭院四周的厂房内都是艺术家、艺术机构的工作室。伴随软性创业平台的搭建和艺术家培养模式的配合,这里可以满足年轻人教育培训、创业就业、生活服务的长期需求。
另一侧空间则开放给更受当代青年人喜爱的多种艺术形式,如3D 打印、音乐工作室等,超越了陶瓷产业的新业态。
从庭院中出来沿着街道往西行走。两侧都是披着爬山虎的红砖墙的厂房。灰瓦青墙,婆娑的树影在晴空下舞弄凉意。在这里没有车流人群的喧闹嘈杂。虽然是八月,但习习微风掠过暑意全无。
静悄悄的街道很有意境
如画的墙面
门面店铺都在营业中。
这里的店铺就显得平民化了,与我们的生活也更接近。
高大上的店铺占比更大。这家“成窑”是由政府授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生产基地。基地集数位非遗传承人、教授成立高端研发及生产平台。 近年来,由“成窑”基地生产的系列青白瓷得到业内及市场的高度认可,并多次获得大奖。
走着走着来到了街区的西侧——B10
这栋厂房充满了过往的元素。红砖墙,斑驳的墙面上的生产标语,黑色铁质楼梯都是我童年对工厂的记忆。这栋厂房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一家上茶下咖的餐饮店。楼下喝杯咖啡,上楼来杯茶,一派小资调调。
“上茶下咖”的对面是一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高端主题特色精品酒店——陶溪川国贸饭店。
这里现在是目前街区的西侧,那一边还在围挡建设中。高耸的烟囱,烟囱码放的整整齐齐的陶瓷胚,一副活生生的原生态。
笔直的街道,一侧是五六十年代的红砖墙建筑,一侧是八十年代的水泥混凝土框架的建筑。经过重新设计的工厂车间被赋予了新的外衣,对于整个园区环境来讲却没有半点突兀,无论从造型、材料、色彩都显得那么自然与贴切。
这里有一家唐英学社,是研究清代著名督陶官唐英生平历史、文艺思想的私立学术机构。唐英学社里经常开展中国古陶瓷艺术展览、研讨、鉴赏、讲座等公益活动。学社倡导中国传统士人的生活美学体验,是景德镇古陶瓷学术影响最重要的私立专业社团。
大成仓,江西茶。江西好山好水养育了好茶。
原有立面中独特的富有趣味性的外形。如波浪形的建筑的立面加上艺术梦幻般的色彩,波浪形的水泥装饰,巧妙而有创意。
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的建筑框架与外墙都具有艺术气息。
这里是以当代陶瓷艺术为主要对象,是一个集收藏、研究、展览、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艺术博物馆。
此时的美术馆正在举办 “器像万千——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六工作室教学研究展”。展览免费参观。前言“大器晚成”介绍了这个展览:本次展览是“百年校庆”雕塑系导师工作室教学梳理的第五个展览,展览呈现了六工作室十年来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是教学成果的一次总结,内容丰富“器像万千”。
展览中的作品都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六工作室的学子们通过工作室三年的六次学术考察,创作而成的。
第六工作室的师生踏遍中国大江南北,梳理整理了中国传统造型语言和器物之美。在艺术创作上激活传统,再造当代雕塑语言。
展厅内展览的作品不同于传统的类别。作品是在接受的西方美术观察方法逐步的回到了中国本土造型语境中,在这个语境中将看到的、想到的、学到的中国古代传统美学造型手法运用到当下的创作中。
从很多作品里能清晰的看到中西方雕塑的融合,指引着在雕塑发展方向上沿着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华传统精神的道路上前行。
力量与美
整个展厅只有我一位参观者,我喜欢这样的状态。在静悄悄的展厅内独自欣赏了这些有趣的雕塑作品。
一场美丽的视觉盛宴后我回到户外。蓝蓝的天,高大碧绿的梧桐,高耸的烟囱。如果说建筑是旧工厂的主体,那么这些挺拔有力的梧桐树就是与其自然配比的景观。这些都自然承载着不少人情往事。那些幼年的梧桐现如今它郁郁葱葱,等待着曾经青春年少的你再次回首,如约而至。这种对于建筑与环境遗存的共同保留才是对工业遗产最大的保护。绿意包围的大烟囱将这片本是高大的厂房建筑活生生的变得低矮了,这些老式烟囱实在是显眼。所有的这些工业时代的遗迹被保留下来,融入到经过改造的旧式建筑和新建筑之中,见证着陶瓷梦的传承。
两栋厂房间宽敞的间距。北侧的现在是陶溪川的邑空间,南侧的是景德镇工业遗产博物馆,远远的连接南北的是高低错落的烟囱,高低错落的厂房。厂房的结构,规模变化不大,但原有的功用被新的时尚元素取代。
并列而立的两栋高大的厂房现在成为“景漂”创业者的栖息地——邑空间。邑空间是陶溪川为了支持年轻一代的陶瓷人,特别是外地来景德镇从事陶瓷行业的“景漂”,把一栋厂房改建,为自主创业的年轻人搭建了一个大平台。
邑空间的营业时间
邑空间从2016年3月落地实施发展至今,已形成“创意集市+邑空间商城+线上商城+邑客先锋+邑讲堂”五大板块,构建了一条陶瓷创意、青年双创、人才培养、品牌塑造的生态链,成为景漂、景归双创青年的报道处。邑空间的宗旨是“欢迎每一位年轻人”。
推门走进邑空间,这里的容量巨大。从百度里知道陶溪川文创街区邑空间里有青创扶持计划,为优秀的人才提供艺术深造、人才包装、出国交流的机会。
从邑空间中走动的人群看,这里是年轻人的天堂,真的很年轻,有些人脸上稚气未脱,但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与创业。而且这些出自他们手中的产品艺术性与功用性相融合。真的很佩服他们,年纪小小就有本事,有想法、有创意也有闯劲。
这里汇聚了数以千计的“景漂”创业者,贩卖着琳琅满目的瓷器。高大的厂房构架下是一个个梦想。
邑空间的中间有一个真实版的隧道窑展示
这里件件都是精美的陶瓷,就连家用的碗盘碟筷也是值得细细端详的陶瓷美物。
这就是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了。我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参观了这家博物馆,感触颇多。这是一家很有特色的行业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当年瓷厂的门楼、矗立的园窑包、庞大的磨球机、陈旧的隧道窑、再现了景德镇“十大瓷厂”的发展。各类生产车间、墙壁上珍贵的文史实物,烧窑师傅的工作服、300多人的口述史是对往昔珍贵记忆的一种念想,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怀。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可以说是“六万国有瓷工的心灵港湾”。也是我们那代景德镇人的共同记忆,是深植于血脉的对景德镇的浓浓情感。我用了专门的一篇游记去介绍这个博物馆,我希望更多的如我一样漂泊在外的景德镇人能回来看看这个博物馆,能勾起你对家乡的回忆。
博物馆的外围是一家元生咖啡店。咖啡店坐落在这间有着浓郁的工业气息,简洁大方的厂房中。
咖啡店内仰头看到的场景,一个天井造型,周边的玻璃映照着一个个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花瓶,即现代又有景德镇特色,觉得很梦幻。
咖啡店外的庭院有着碧水荡漾的水景,与玻璃房搭配玲珑剔透。
在咖啡店了点一杯咖啡,靠窗而坐,望向对面的邑空间。
这个邑空间的东侧区域也是街区的东侧区域,满满的旧日工业化的元素。这一个区域叫法恩扎大广场。法恩扎是意大利北部城市,位于亚平宁山脉东北麓,是一个富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小城,以发展于十八世纪的古代陶瓷工业而享誉世界。这个广场见证了中国的景德镇与意大利法恩扎市成为友好城市。
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的。烟囱,设备,连电线杆、水泥柱子、地面、粗糙的墙壁都被保留下来了。然后通过结构改造、功能再造、文化塑造和环境营造,在真实坦诚的基础上做到了精致和一丝丝的浪漫。这样的塑造即有发展又守住了工业遗产的魂。
这个黑色的塔柱是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麻石旋风喷雾除尘器。锅炉内的烟气在抗腐蚀性麻石除尘器中经旋风喷雾除尘后再由烟囱排除。是一种较早的工业锅炉消烟除尘的装置。
高低错落的烟囱,除尘器后是一家意大利的餐厅。意大利餐厅的主人叫桑德,来自意大利法恩扎市,他在中国的第一家意大利餐厅“leo&leo”正式于陶溪川开业。
绿色的爬山虎如珠帘一般装扮着邑空间侧立面的整面红砖墙。这个用废旧的厂房,仓库改造而成的文创街区就是这样浪漫。这一方式最早源于北京的798艺术与商业群落。现在很多的城市都做起了这种遗迹保护。旧建筑凝固着岁月与历史,在注入现代时尚元素和文化后,新与旧的结合,即厚重古朴又另类而有新意,对于年轻人来说显得新奇而有个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这里。
草坪上的铜质雕像栩栩如生
离开广场又来到纵贯南北的街区街道上。两侧虽都是厂房,但细看厂房的造型和风格还不同。光从建筑结构看都是极有艺术感的。独具特色的锯齿型、人字型厂房,高耸的烟囱、水塔,不同时代的老窑炉,各种工业化管道,以及墙上的老标语、口号、青苔等,保存原汁原味,成为陶溪川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
花草点缀着大气硬朗的厂房
陶溪川把娱乐放在街道上、把购物放在街道上、把历史放在街道上,甚至把品位放在街道上……把生活相关的各种元素都汇聚在街道上。玫瑰驿站,聚爱茶咖.....这些小资的店铺令坚硬的厂房显出一丝丝的温柔。
不同造型的厂房搭配不同内容的店铺,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
每一家店铺的内部也是满满的小细节设计。
看了一片片或红或灰的主体建筑,这里出现一片大气的黑色幕墙的框架建筑,这里现在是被一家叫陶公塾的教育品牌拥有。陶公塾是陶溪川的特色教育品牌。他们的宗旨是从艺术出发,从陶瓷开始,面向未来,立德树人。在景德镇这座城,他们依托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和百年工业遗产,以陶溪川文创街区为营地,历史文化传承地御窑厂为基地,整合了森林公园的生态自然、荻湾农耕生活体验、邑山智造工坊的科技创新等资源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优质而特色的教育服务,是一所无墙的学校。
陶溪川里保留着一栋栋从50年代到90年代遗留的空间,老的墙体、厂房以及它的构造物都得以保留,满满的真实感真实的让我产生时光穿越之感。
漫步在陶溪川,随处抬头,你就能看到高耸入云的大烟囱。“烟囱”对于景德镇几代人来说都是无比熟悉的物件。以前坐火车来景德镇,一个转弯看到林立的烟囱就知道即将到达景德镇这座城。随着窑炉设备的发展,这些曾经为陶瓷工业前进立下功劳的“站士”们如今面临着不断的拆除,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而在陶溪川,整个街区内几乎尽可能的保留了所有具备一定意义和价值的烟囱。它们全部源自曾经的旧窑厂。陶溪川的烟囱是有名字的,是有生命的。它们或站立在街区上成为园中视线的焦点;或隐藏在树丛中守护着整个街区;或在转角处默默伫立,引导着每一位过客。
烟囱,墙壁上遗留的标语, 仿佛要带着人们回到那个煤烟鼎沸,工人熙熙攘攘的时代。
除了烟囱还有水塔
街道上有特色的管道休闲凳
在坚硬高大的水塔边,工业的钢制楼梯加上彩色的绘画,还有那棵梧桐树,随便一定格都是美美哒。陶溪川就是这样,或刻意,或无意间把美学放在街道上,把艺术放在街道上。
六点我又返回邑空间,这时店铺的主人大多陆续到位。我在开始锁定的几个店铺讨价还价一番,买了几样自己喜欢的花瓶,挂盘等装饰瓷,还有茶具等实用瓷。现在的瓷器种类繁多,也确实更有艺术性与观赏性。而且邑空间的那些年轻面孔真的让人欢喜,还有这么多年轻人喜欢瓷,并选择这个行当作为自己的事业,真是让人欣喜。
八点多我离开了陶溪川,今晚要真正回到那个我出生的地方。离市中心还有一段路,因为家中的老屋很久没有居住了,现在偶尔回来一天两天也都是寄宿在父母的朋友家中,所以不能太晚。陶溪川更有意思的夜景这次是没有欣赏到。在写这篇游记的时候我上了陶溪川的官网,发现我看到的陶溪川真的只是皮毛而已。陶溪川的内容不仅仅是我看到的街区,厂房,商铺,餐饮配套,美术馆,博物馆,小型广场,设计中心,交流中心,国际艺术家工作坊,书店,酒店.....他其中的内涵还有很多很多。园内有七十二坊陶冶图全景客厅、明清窑作营造长廊、学徒传习所、众创艺术中心、历史传承典藏、创意梦工厂、艺术家工作室、“722”坊等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过程展示场所。每年的不同时间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吸引了各国各年龄层次的艺术家汇集景德镇,那时的陶溪川,景德镇就是一个国际范的场所。大半天的时间我只是了解了陶溪川的皮毛,要想深入了解这里是需要一趟趟踏足的。但这一次的相遇就让我爱上了这里。爱上的不仅仅是这里的环境,建筑等硬件,更是那些丰富的有内涵的软件,以及他背后的故事。
每次回家乡都是匆匆来,匆匆离开。这次终于有机会稍作停留,能让我看到家乡的变化和顺应时代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经过改革的“阵痛”,景德镇昔日的工业遗存陶溪川进行了一次涅槃重生。这座以博物馆、美术馆为核心的“陶溪川”文化艺术区,已经成为新时期景德镇这座传统的陶瓷之都与世界对话的新窗口,新地标。这里即代表着新潮流,也是景德镇的城市记忆。很高兴看到家乡有这样的变化,新的现代的理念注入,将古老遗迹套上新潮的外衣,不仅让老厂重新焕发活力,还保存了景德镇人的情感记忆。尤其是陶溪川经过精心的打造管理和运行,逐渐构建起一条陶瓷创意、青年创业、人才培养、品牌塑造的生态链。历史的瓷都未来要继续,要发展,一定是在保持传统下进行浴火重生的尝试,才能成为国际的历史的陶瓷城。
推荐阅读
旅行摄影师冉静
9.5千
22

旅行摄影师冉静
6.0万
11

Annie丹燕
12.1万
11

津门网
2.2千
5

冯赣勇
5.0千
11

冯赣勇
6.2千
11

习小远的视界
6.5万
19

一路南风行摄
4.4万
11

huochexia
5.4千
11

huochexia
5.4千
15

旅行水水
4.2千
11

huochexia
8.1千
13

huochexia
7.5千
12

小徐华
3.6千
11

huochexia
6.0千
14

huochexia
6.9千
11

葵小小
2.0千
0

Naive天真01
2.4千
0

木易真人
6.4千
14

富龙哥
1.8万
12

江啊大梨
7.1千
15

青岛老哥自驾游中国🇨🇳
7.6千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