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又陌生的景德镇之旅(五)——青白瓷器故里的进坑村
出发时间
7月
行程天数
7天
和谁出行
一个人
行走时间:2020.7
行走方式:自驾
D1:御窑景巷
D2:陶溪川艺术街区
D3:玉田水库
D4:进坑村,景德镇鱼山荷塘旅游生态园
D5:中国陶瓷博物馆
D6:都昌鄱阳湖畔
D4:
同学知道我回景,特意从乐平来景德镇,我们一起住在同学家中。三个人挤在一张床上,重温了学生时代一起共寝的场景。第二天一大早,该上班的同学去上班了,我们两个“外地人”就商量着去哪走走。我提议了去进坑村。这个地方是我春节时听说的,一个古朴自然的村落。当时因为疫情每个村庄都是封闭状态,外人无法进入,于是我们遗憾的离开。听朋友的描述对这个村落就心心念念了。看地图知道这个村庄就在我还算熟悉的黄泥头地带。原来从厂里到市区必经之路上,可是原来怎么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村落呢?也很好奇它是因为什么现在被人所知了。驾车出发,景东大道,205省道行驶一小段左拐进入村道,驶入山谷。平坦的村道上一尘不染,两侧连绵起伏的丘陵环抱着良田,绿油油的稻田绿的水灵灵的。我们沿着村道一路往村子深处行驶。
一直行驶到村子的最东头,无路可走的地方将车停下。停车见山,眼前就如一副油画,每一种色彩都是清亮纯粹的。
几根翠竹环抱着一个窑炉,一条小道可以继续向山中步行,但行车是不行的了。
这里一个大大的院落,斜纹的砖墙堆砌而成的院落很有艺术效果。
村子最东边也是一石头墙院,石墙开敞,不见柴扉。我们信步而入,院落低矮的围墙可以一览乡间美景。
院落中的瓶瓶罐罐一看就是很有瓷都景德镇的城市特色。
同学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对啥都充满了好奇,她蹲在这里细细瞧。
院中一栋朴素的青石砖的房屋。
墙角砖缝中一只顽强傲娇的小花
绿色的植被,蓝天白云簇拥着这栋青灰色的砖房很静穆的意境。
我们拾级踏入屋内,原来这里是一家陶瓷工作室。一进,房屋中间的一张木桌几张长条木椅质朴原味。
墙壁上几块木板搭就的展示架上展出的一个个或精致或粗狂的作品都是孤品,独此一件。
不论是形状还是釉彩都是别致奇特的。
工作室的小批量生产的作品都是别具一格的。这就是工作室的优势,绝不雷同。
望向院子和青山,乡野之间依山傍水,树木青翠。喜爱陶瓷和就业压力是他们选择自己开工作室的原因。他们抱着对陶瓷的热情创作设计出充满个性而具有活力的作品。
二进是生活区域,楼下是餐厅,楼上是卧室。工作室里的年轻人就是在这样的民宿中完成所有的工作与生活。在这里遇见了一个年轻人,从他的只言片语中知道这里有三个主人。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做一些以自己专业为主的作品。但这会主人都外出了,我们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只能自己四下里走走看看。
简易的工作台上一件件成品或半成品,高校毕业的年轻人对专业的热爱和个性化的创作需求在这栋民宅中得以表达。
穿过屋子又是一宽敞的院落。院落之上搭着凉棚可以遮风挡雨。这个院落可不是普通的院落,这就是一个小型的陶瓷制造作坊。各种工序在这里一一排开。
墙边码放整齐的柴是用来烧窑的。
窑炉就屹立在院落中
从这个角度就能看到柴窑中码放的各种作品。一栋民宅,两个院子,这间不大的工作室就完成了从原料,到翻模,拉胚,成型,烧窑的全过程。
参天枝干仿佛遒劲的臂膀将我们拥入村舍怀抱。站在院中看到的就是这样的自然状态,你的心里一定和我一样的陶醉。很多从陶院毕业的学生都会选择在景德镇这样的乡村山田之间开一家陶瓷工作室。因为这里山清水秀,因为村内的租金低廉,可以租下一整栋楼,吸引了刚刚创业的年轻人选择在此创作,创业。在这里享受着绿树田园的视觉感受,瓷土,溪水的制瓷便利。
仰望碧空如洗、白云悠游。在这样的环境中你能静下心来安静的做自己的事,管他外面经过多少的春夏秋冬。安定的生活在这里,吃饭,工作,偶尔爬爬院落外的小山,就这样恬静闲适的生活。能在这里耐得住寂寞一定是喜欢这件事情,渐渐的成为兴趣,爱好,渐渐的工作即生活,场所不分彼此,事情也不分彼此了。在城市的一个村子,选择一个院子,面对一片田园,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我的向往。
这里三面环山,地势狭长,昌江支流小南河绕村缓缓流过。村舍依山而建,百姓沿水而居,千百年来,“水土宜陶”成为村民世代繁衍生息的一大根本。
村中小南河的水清澈见底,村民们经常用河水作为生活用水。
清澈如镜的河水将水中物,岸上景组合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清澈的河水让我像一个孩子似的兴奋的脱去鞋子在水中玩起了戏水的游戏。夏日里光着脚在清凉的河水中体验一把那冰凉透心的感觉,舒爽。
一侧小河水流淌,一侧一畦畦茂盛的稻田挤挤簇簇就像一块质地细密的绿毯。
进坑村依山傍水而建。夏日的进坑村在蓝天白云下描绘出多姿多彩的画面。山的墨绿,稻的青绿,葱茏,成熟,张扬地把生命展现。
弯曲的山间小路边一块面积不小但简陋的指示牌:“国山下北宋窑址”。别小看这个灵秀的村落,在《陶记》中就有记载,因为这里曾是宋代最优质的瓷石出产地。山灵水秀的进坑占尽地利,进坑顶好的瓷土让景德镇的青白瓷活了起来,一时间进坑燃起了很多的窑口,因为当时村里山林多,木材多,有水道,泥土又好,所以窑火人气都很旺!古时候进坑的瓷土是‘单元配方’,在山上土开采下来直接上釉烧窑,出来的就是青白瓷,为景德镇成为“瓷都”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漫长的岁月里,进坑有太多的矿坑、窑口被土壤和荒草掩埋,它们缄口不言,隐匿了历史的痕迹。如今,它们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回到村中主干道,一侧是一栋栋或古老或新式的民宅,一侧是绿油油的稻田。村屋没有大家闺秀的气派却有着小家碧玉般的温婉。这两栋并列而立的房屋现在都有着特别的功能。
一栋青砖黑瓦的进坑窑坐落在绿树环抱之中。
这栋民宅虽已墙壁斑驳、砖泥裸露,却自有古朴清雅的韵味。走进细看门楣原来是进坑村史馆。村史馆的外部围墙以河石垒砌,几棵不知名的爬蔓植物攀上墙头向院内悄悄窥探。此时村史馆大门紧闭,没能进馆参观。只能通过百度了解了这个村的历史。据近年考古调查发现,进坑拥有古矿坑5个、古窑址15个、古水碓16个,以及6公里长的千年瓷石古道。进坑还保存着宋代时期从制瓷原料的开采,到加工,到运输,再到烧成的整个生产体系,也就是一条完整的古陶瓷生产遗址廊道。进坑完美诠释了什么是景德镇,因此进坑村有了“瓷都摇篮”之称。2014年6月,黄薇夫妇在进坑村创办东郊学堂,发动当地百姓对古矿坑、古水碓、古窑址和瓷石古道进行保护,并设立进坑村史馆。
为保护这里珍贵的历史文化,进坑村开发了以"进坑村史馆-仓坞宋代窑址-国山下宋代窑址-瓷石古道-瓷石加工水碓-东郊学堂为主线的宋代制瓷风情游览路线。
稻田边一条水渠中的溪水欢快的流淌,唱出欢乐的歌。我们离开村舍,沿着石块小路继续深入田野山林中。
田头,夏天老树枝繁叶茂,为我们撑起一片浓浓的绿荫。同学坐着树下的长椅上好好享受着这份宁静。她平日里的工作就像踩着风火轮的忙碌,少有时间和心情能静下来。我没有打扰她,让她独立享受着当下。
山、河、田、窑皆在眼前。
乡村的夏就像一幅逼真的油画,蓝到纯粹的天空,白到极致的云,绿到骨髓里的稻田,一切都是张扬的。火热的阳光令树木,庄稼茁壮成长,显得美丽而富有生机。
田野中绿树掩映,有刚种不久的稻田像一个个少女亭亭玉立于田间,那轻轻的绿色令夏日多了一份清凉。
乡村清新的夏会让我们的嗅觉异常灵敏,青草的香,溪水的香,纯纯的萦绕在鼻腔久久不会散去,令我处于一种迷而不醉的意境。
这片稻田还是水灵灵的秧苗,透着水灵灵的新绿。蜿蜒的小路那边是一个廊棚。廊棚下一女子就是村中荷田的收费员。进入村中的荷田是要收15元费用的。
交费过关口。原本纯自然的乡村,原来不应该被分界的土地人为的被收费处划分为两块,有点突兀也有些不自然了。还是这条长石板的田间小路,继续。石板路两侧搭起的花架上是人造花,其实很影响自然景观的。不如直接面对这片本就美丽的田野。这个架子让我想起玉田水库大坝上的那个架子,觉得画蛇添足一词来形容这个现象一点都不夸张。
人造的玻璃屋。可能是今年的疫情让很多事情都受到影响。我想象中的这个玻璃屋就应该像南京苏家文创村的那个玻璃屋一样,是一个花开满屋的温室。也许是因为疫情这里没有游客,无人打理吧。后疫情时代慢慢来。
夏日的乡村,无论走到哪都能看到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荷花。
山环之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进坑的别样风景。
荷田中蜻蜓飞舞,这片荷叶上停留的红蜻蜓让我抓拍到它的身影。不知道你能不能在图中找到?
乡村的夏绿得丰富多彩,墨绿,油绿,嫩绿,青绿......恰为点缀的是那红黑相间的风车,更衬托着绿的美丽与葱茏。
荷就像一位位美丽的天使来到这里。
也有孤零零的残荷,有种惹人爱怜的美。
山环之下,在这个小山村,无论你站在哪里,一眼望去看到的风景就像一幅江南山水墨画,一座山连着一座山。山脚下,荷田那头的屋吸引着我们继续。
作为原料产地,从宋代开始进坑村窑口开了无数,一车车的瓷器把石板古道压出了深深的沟壑。我们就沿着这条千年瓷石古道漫步乡间田野。
古道间行走,可以闻到野草散发出的自然的气息。空气是清新的,深绿的山峦,青绿的荷田,还有那粉嫩的荷花。
这里就是进坑村仿宋朝时候的工地修建起的“水碓子”。进坑村有16座瓷石水碓遗址,这是在2015年景德镇瓷博会前复原的一座。
走近观瞧,瓷石水碓轮高盈丈,溪水流过,水车转起,带动数个碓锤渐次敲击。这样的场景让我们发挥想象,仿佛昔日村民采石碾土、烧窑制瓷的历史场景又重现眼前。
景德镇使用水碓的历史悠久,古时农户采挖瓷石,工匠人推着矿石一车一车运过来。古代生产陶瓷原料的技术不发达就利用河流产生的水能成为天然动力,推动水轮,水锥,不停地砸锤将石料砸碎,沉淀,过筛,上等的瓷泥就出来了。
一只红蜻蜓,一只蓝蜻蜓,被我捕捉在画面中实属不易。
群山环抱、山清水秀、蜻蜓翻飞、荷叶飘香,这是一张动人的美丽乡村画。但进坑不仅仅只是一个有风景的普通乡村。古矿坑、古水碓、古窑址、瓷石古道,这是一幅鲜活的宋代景德镇制瓷业原始风貌图。而正是有了进坑出产的最优质瓷石,才让景德镇烧造出了精美的青白瓷。进坑很美,进坑很特别。
我们陶醉了。
一条板制小道蜿蜒在荷田中。
一路繁花似锦,草木葱茏,泉水淙淙,鸟鸣嘤嘤
清澈的溪水绕村而过,青山绿野映入眼帘,更有一眼望不到边的满目荷花……这些都仿佛让人徜徉在宋代景德镇的制瓷场景与美丽乡村之中,令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田野激情的吸纳着阳光,深深地吐出田野的气息让我们在这其中享受绿的庇护,神清气爽。八月酷暑的日头下,汗顺着脊柱往下淌,但心是静的,心是清凉的。
八月告别了花苞的荷花绽放着娇艳的笑脸。
清风吹拂下舞动着翠色的“裙摆”,骄傲的身姿衬托着“女子”温婉的笑,展示着夏日的风情。
让我奇怪的是这儿的莲蓬是黑色的,才学浅薄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但黑色的莲蓬在这一片生机中倒显得别样的风韵。
透过荷田望向依山而建的村舍,在绿中那白色的屋,粉色的舍是村中那热腾腾的人情味。
进坑,山中的小村庄,蓝天、白云、清澈的溪水……自然环境优美。
进坑还有陶瓷文化的积淀,这里原汁原味地保存着景德镇从五代至北宋的窑业体系,展示出特殊的人文地理风情。从制瓷原料的开采,到加工,到运输,再到烧成的整个生产体系。这里很特别,不管你是否热爱陶瓷艺术,来这美丽的地方能让你的心平静如水,能让你感受到泥土的魅力,让你近距离的接触它,如果你正好还有点热爱,那来一段近距离的陶瓷对话岂不更好?
两旁荷花夹道,我们就如在画中。
一侧荷田,一侧稻田。这么自然的乡村就是千百年来的“青白瓷器故里,桃花源里人家”。
山清水秀、花木成荫,田园整饬、屋舍俨然,相比喧闹的景德镇城区,这里显得格外静谧典雅,隐藏在层峦叠翠中的连绵白墙灰瓦举目望去便是一幅幅精妙的画卷。
村犬好奇的望着我们,猫儿慵懒的打着盹,乡间小路上,家禽从容觅食……绿树、庭院、瓷土……
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仿若陶潜笔下的世外桃源。
这就是距离景德镇仅8公里的进坑。周围被树环绕,里面鸟语花香的宁静世界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茂密的山林资源,处于五代北宋窑业烧造中心小南河流域的核心地区,境内贯穿一条古代浮梁县城通往寿安、乐平方向的要道,水陆交通便利,古代瓷业繁盛。
如果你厌烦了城市的喧嚣,想要好好的放松下,那就走进进坑村吧!景德镇因为瓷器成为一座具有独特魅力和味道的城市。而进坑古村,则无声地把景德镇与瓷器相架接,道出的更是景德镇陶瓷历史的悠久与厚重。
中午的午饭是在城中的景水瑶用餐的,也是一桌同学相聚,吃的都是景德镇特色的美食。在整个的行程中我会把景德镇的住宿和餐饮放在一篇文章中单独介绍这里就不再表述了。午餐后几个同学陪我一起去办事。发小长大的同学就是铁杆,把我的事就当自己的事一般认真。每次和她们在一起我都能感受到家庭中兄弟姐妹般的爱。
前两日就订好晚上去鱼山的同学那里用餐。因为事情耽搁了,出发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的光景。下班高峰,车速无法提速,等赶到同学处已经一个小时了。奇怪的是同学并没有招呼我们下车,只是让我跟着她的车前行。车驶离鱼山的主街拐进了山岭中。山路十八弯,六点多的山岭中能见度一下子就降低了,我注意力高度集中,紧紧的随着前面的车一点不敢大意。进入山中,山岭中的温度也比外面低好几度,倍觉清凉。车上的同学也不知道去哪?有同学说好像来过,是和同事一起来买莲子。稀里糊涂的跟车而行。黄昏,山显得更加深沉,路显得更加幽静,在这条路上行驶更加神秘。就这样弯曲旋转中开了十公里的山路终于在一村中停了下来。我满心的疑惑,也没人告诉我这是要到哪里?我以为同学带我们来吃农家乐。但好像也不对,她们齐刷刷一起就往田里走。原来这里是一大亩的荷园。我打开地图才知道这里的身份是景德镇市百荷园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是一家以从事荷花种植、观赏、莲鱼立体养殖、观赏瓜果种植、休闲垂钓、农家土灶体验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经营实体。
一路的盘山路已经让我感知了鱼山镇丰富的森林资源。现在停下脚步静观,群山环抱,山峦起伏,山清水秀,古木参天,深呼吸更能感受到天然氧吧的舒畅。
荷叶连片犹如绿色的海洋。
荷叶,荷花,整个荷塘都随着柔柔的晚风翩翩起舞。
荷叶高高地像亭亭的少女的裙显得她的风韵。它们甘做配角托起荷花,将花儿映衬得更加娇美。
荷花如夏之舞女,或白或粉,或红,颜色过渡自然,让你感受到她们的融合。
花儿千姿百态,有的昂首挺胸,像骄傲的公主,有的低垂腰姿,像少女含羞带笑。还有的躲在荷叶下半遮半掩。
伙伴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奔向荷田
山泉潺潺,翠竹沙沙
广阔的山地之间,没有其他人的打扰。我倒是想细细体味一下这里的意境。清澈的溪水流淌,这里很静,静的能听到流水的声音。此时的风很轻,山中的凉风带来了泥土的芬芳,还有一份朴实的青涩。风把昼日里的燥热轻轻地弥散开。乡间的空气比城里的空气清新,没有一丝杂质,仿佛经过清水的洗涤。闭上眼睛,调动你的嗅觉,听觉享受当下,无忧无虑。
伴着溪流步移景换,山野之趣让我迷醉。
夏日的黄昏诗情画意。彩霞满天,橙红的太阳缓缓的躲进大山中。夕阳的光辉笼罩着犹如薄纱,和风带着森林的气息送给我一份惬意的呼吸。天空的云朵在晚霞的映衬下五彩缤纷。
月上天空,也有着急的星星已经迫不及待的眨着小眼睛好奇的望着我们。
黄昏是多变的,我们停留的时间不长,但天空的变化让让百荷园呈现出不同的气质,或妖娆,或妩媚,或深沉。每一面都是耐人寻味的美。
这就是百荷园的莲蓬。当即波下莲子,是我吃过的最嫩嘴甜的莲子。临走同学还给我们备下合作社自己生产的粉皮和莲子,原生态的食品。
不知道鱼山还有这么美丽的田园风光。靠山吃山,这几年的旅游开发也让鱼山认识到自己的山林资源是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鱼山认识鱼山。
驱车返回鱼山镇,用餐是在镇上的。晚上返回,我选择了一直伴着昌江的岚山路行走,接着伴着昌江的支流南河行走。不受城市红绿灯的影响,伴着河水,听着河流奔流的声音行驶,有很好的驾乘感觉。
推荐阅读
旅行摄影师冉静9.5千22
旅行摄影师冉静6.0万11
Annie丹燕12.1万11
津门网2.2千5
冯赣勇4.9千11
冯赣勇6.1千11
习小远的视界6.5万19
一路南风行摄4.4万11
huochexia5.4千11
huochexia5.4千15
旅行水水4.2千11
huochexia8.0千13
huochexia7.5千12
小徐华3.6千11
huochexia5.9千14
huochexia6.8千11
葵小小1.9千0
Naive天真012.3千0
木易真人6.4千14
富龙哥1.8万12
江啊大梨7.0千15
青岛老哥自驾游中国🇨🇳7.5千20
小马015.0千7
轩尼诗@19633.0千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