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欧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图)
行程天数
15天
和谁出行
夫妻
作为北欧国家之一的芬兰,在本次“2022年北京冬奥会”奖牌榜上取得了第16名的成绩,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其在冬雪项目上具有一定特色的优势。而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之旅,也是记者北欧15日行程的最后一站。
城市一角(摄影:冯赣勇)
2018年9月23日芬兰时间8点,北欧行团队开启最后的芬兰赫尔辛基行程。当天将先后进行芬兰赫尔辛基市区观光游,参观波罗的海女儿雕像及总统府建筑景观;乘游船前往芬兰堡参观,之后返回市区参观西贝柳斯公园、岩石教堂及议会广场。
赫尔辛基晨景(摄影:冯赣勇)
清晨的赫尔辛基街头车辆与行人都很稀少,记者注意到在经过的公交电车中,有的竟空无一人。真是一座太过于清净的城市。侯立光介绍说,芬兰共和国简称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北欧五国之一,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斯尼亚湾。
海畔景色(摄影:冯赣勇)
芬兰的海岸线长1100公里,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芬兰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和短暂,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
圣诞老人(资料图片)
芬兰是圣诞老人的故乡,最早的居民为拉普人,故芬兰又称拉普兰,芬兰人迁入后,建立了芬兰大公国。十二世纪后半期被瑞典统治。1809年俄瑞战争后并入俄罗斯帝国,成为大公国。1917年12月芬兰共和国宣布独立,成为一个永久中立国。
海港邮轮(摄影:冯赣勇)
作为芬兰首都的赫尔辛基是芬兰第一大城市及芬兰第一大港口;芬兰的经济、政治、文化、旅游、贸易、交通和航运中心,连续多年被评为“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海畔建筑(摄影:冯赣勇)
赫尔辛基毗邻波罗的海,她是一座古典美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都市,又是一座都市建筑与自然风光巧妙结合在一起的花园城。市内建筑多用浅色花岗岩建成,有“北方洁白城市”之称。
海港市场(摄影:冯赣勇)
芬兰还是一座具有古典美的城市,城市里有大量日耳曼式和俄式的精美建筑。市区内的湖泊星罗棋布,是欧洲植被覆盖率最高的大城市,也是一座安详而平和的花园式城市。在赫尔辛基的海港市场上,有一尊名叫“波罗的海的女儿”的铜像,是赫尔辛基的象征。
波罗的海女儿像(摄影:冯赣勇)
团队首先参观的就是赫尔辛基市中心的“波罗的海的女儿”的雕像。漫步来到雕像跟前,只见上面的少女面向大海,左手托腮,静静地凝望着芬兰湾。她端庄秀丽,小巧精致,温柔娴雅,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大海女神--阿曼达。
近观雕像(摄影:冯赣勇)
据说,当时设计师沃格伦在1906年造好这座雕像的时候,只是叫他小美人鱼。但两年后当这座雕像正式被安放在这里后,芬兰人才给她起了现在被人们认可的亲切昵称--阿曼达。估计是因为雕塑顶端的美丽女孩儿其实并不是美人鱼,而是有两条腿,所以芬兰人觉得名不副实,故另起了这个可爱的名字。
城市街景一角(摄影:冯赣勇)
阿曼达全身裸体,曾被芬兰保守者认为有伤大雅,是在大学生的强烈支持下才得以保存至今。每年的4月30日,赫尔辛基市中心南码头广场上会聚集成千上万戴着白色大学生帽的年轻人,吹奏着欢乐的乐曲,替波罗的海的女儿雕像泼水清洁,然后为她戴上大学生帽,开始每年一度的彻夜狂欢。
总统府(摄影:冯赣勇)
波罗的海女儿雕像斜对面就是建于1820年的总统府,总统府建成之后为了供俄国沙皇使用,还做了几次改造。
总统府留影(摄影:王珏)
芬兰独立之后,一直作为芬兰共和国总统的代表处及官邸使用。也是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于不久前的2018年9月7日,刚刚举行过会晤的地点。
码头留影(摄影:冯赣勇)
团队从总统府对面的码头,乘游船前往芬兰堡。大约经过20来分钟的航程,游船就抵达了芬兰堡的码头。登岸后,记者发现这座芬兰堡是建在赫尔辛基外海上的一串小岛上。导游介绍说,芬兰堡是奥科斯丁设计的杰作。建于250 多年前,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海防军事要塞之一,也是芬兰最为重要及著名的景点。
远眺芬兰堡(摄影:冯赣勇)
漫步芬兰城堡上,人们能看到这里还有教堂、军营、城门等名胜古迹。为了照顾游客需要,城堡有九间餐厅和咖啡室,一座访客信息中心,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形容的那样,芬兰有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完整海上军事遗迹。
堡上的导游牌(摄影:冯赣勇)
在战争时期,芬兰堡是重要的海防军事要塞,在芬兰的独立解放战争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军事地位。
芬兰堡一角(摄影:冯赣勇)
在芬兰国内革命时期,激进党派和保守党派之间发生激烈的大规模冲突,许多激进党派的成员在失败后被捕,芬兰堡又被用于监禁。
军事要塞遗迹(摄影:冯赣勇)
1991年,芬兰堡被联合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保护区。芬兰堡已不再弥漫战争的硝烟和血腥,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疗养和居住的圣地。
芬兰堡留影(摄影:冯赣勇)
如今,在和平年代,保存完好的炮台,城堡,军营等名胜古迹,既为芬兰人民带来了旅游业的发展;也为芬兰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堡上教堂(摄影:冯赣勇)
结束了芬兰堡的参观,团队乘游船返回岸上,驱车前往为纪念芬兰著名的音乐大师西贝柳斯而建的西贝柳斯公园。公园位于赫尔辛基登贝里奥基欧教堂西北约1.5 公里处,公园内鲜花怒放碧草如茵,是市民休憩的好地方。西贝柳斯纪念碑是以铁管组合成超现实意象表现的造型,洋溢着浓厚的现代气息。
西贝柳斯公园(摄影:冯赣勇)
据侯立光介绍,围绕着这座公园的建立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西贝柳斯去世后,芬兰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政府公开征集纪念碑方案,最后,希尔图宁方案入选。
西贝柳斯像(摄影:冯赣勇)
但是这座有600根钢管做成的雕像,当时对芬兰来说实在太超前了,所以要求作者再完成一座作曲家的头像,这使雕塑家很不快;希尔图宁认为钢管雕像足以反映西贝柳斯的贡献,但是最终她还是同意再制作一座人像。
西贝柳斯像留影(摄影:侯立光)
第二座雕像于1967年西贝柳斯逝世十周年之际完成。所以在西贝柳斯公园内,有两座纪念作曲家的雕像。西贝柳斯雕像表情奇特,让知道这座雕像产生历史的人产生很多联想,它的小型复制品被作为国礼送到联合国大厦永久展出。
公园留影(摄影:冯赣勇)
由于记者喜爱古典音乐,所以对这位作曲家还是相当熟悉的。在西贝柳斯创作的众多作品中,当然《芬兰颂》无疑是最为成功而且声名远播的重要作品。但是记者因酷爱弦乐作品,故对在记者收藏的小提琴大师海菲茨演奏专辑中的由西贝柳斯创作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也是百听不厌,印象颇深。
d小调光盘封面(摄影:冯赣勇)
西贝柳斯无疑也是众多音乐天才之一,曾经看过一份介绍他生平的资料描述道:少年时代西贝柳斯生于1865年芬兰的一个小镇,他的父亲是驻扎在那里的一个团的军医。作为一个小男孩,西贝柳斯喜欢在钢琴上构筑音乐,而且后来还为钢琴和其它独奏乐器把一些小作品写下来。当他十五岁时,他跟随那个团管乐队的教师上小提琴课。
绿草如茵的公园(摄影:冯赣勇)
在夏天,西贝柳斯喜欢拿着他的小提琴成天成夜地消失在树林里--在那些奇异的北欧夏夜的时候,太阳一直到后半夜才落下,而且天黑时绝不会比神秘的黄昏时的光线更暗。西贝柳斯愿意努力在小提琴上表达他对大自然的美所感觉到的东西:有着那些高大的“窃窃私语”的树的芬芳的树林、寂静的湖和 欢快的小溪、以及银色小鸟的歌声。
城市博物馆(摄影:冯赣勇)
他还同他的弟弟和朋友们在学校的管弦乐队里和室内乐队的家庭音乐会上拉小提琴。像许多别的音乐家一样,西贝柳斯曾经想成为一名律师,并且花了一些时间在芬兰的赫尔佛尔斯大学学习法律。最后,他还是决定把整个生命献给音乐。
田园景致(摄影:冯赣勇)
当他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国家到柏林去学习音乐的时候,他才二十四岁。后来西贝柳斯到了维也纳,在那里,他为自己赢得了一个伟大的名声。等他三年后回到芬兰时,他已经以他第一首伟大的音诗《En Saga》而闻名了。标题的意思是“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
安静的房舍(摄影:冯赣勇)
西贝柳斯是幸福的,因为他得到了祖国人民的爱戴。西贝柳斯是幸运的,因为他有着91岁的高龄,这在欧美音乐家中是绝无仅有的。让·西贝柳斯1865年12月8日生于芬兰的海梅林纳,1957年9月20日逝于芬兰赫尔辛基附近的艾诺拉,享年91岁,作为芬兰最伟大的音乐家,芬兰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岩石教堂(摄影:冯赣勇)
结束了西贝柳斯公园的观光,团队来到芬兰赫尔辛基岩石教堂继续行程,这座教堂位于首都赫尔辛基市中心的坦佩利岩石广场,故又名为坦佩利奥基奥教堂。它是赫尔辛基的一个地标性景点;是在整块岩石中建造出来的建筑。完成于1969年,是斯欧马拉聂兄弟的精心杰作。
教堂外一角(摄影:冯赣勇)
在坦佩利奥基奥整个广场上,教堂被一块起伏不平的巨大岩石覆盖,比旁边的街道高出8-13米,而岩石教堂就隐匿在这巨大的岩石内部,是不是很神奇呢?教堂直接利用岩石高地建造,为了不损及自然景观,从岩石顶部往下挖掘,教堂就埋没在天然的岩石中,真可谓名副其实的岩石教堂。
新旧相交的建筑(摄影:王珏)
如果人们不是从教堂大门所对的街道寻来,就很难发现教堂隐秘的门口,而记者恰恰是从另一侧找过来,人都站在了教堂上面,还在纳闷岩石教堂在哪儿呢?直到看到脚下有游人在往土丘里走,才意识到要找的岩石教堂竟然就在脚下!
市区教堂景观(摄影:冯赣勇)
走进教堂感觉不到欧洲传统教堂的严肃气氛,里面圆形的穹顶让人心情舒畅。一位优雅的女士正在弹奏着钢琴,许多游人就坐在椅子上静静的欣赏,令人感觉好像走进了一座高雅的音乐殿堂而非一座传统的教堂。
议会广场一角(摄影:冯赣勇)
芬兰之旅的行程最后是来到议会广场参观。议会广场不仅是赫尔辛基市民活动的中心,也是欣赏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最佳场所,被视为芬兰的重要地标。广场的中心矗立着建于1894年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铜像,以纪念他给予芬兰充分的自治。
广场上的雕像(摄影:冯赣勇)
站在广场上,人们就可以看到建筑大师恩格尔的三件杰作:白色的赫尔辛基大教堂、政府大楼和赫尔辛基大学。广场东南角是芬兰最古老的石楼房西德霍姆宫。这些建筑群就围拢在议会广场的周边,默默安静地供人们观赏。
白教堂(摄影:冯赣勇)
广场正面最显赫的当然是赫尔辛基大教堂,又称白教堂,它也是赫尔辛基最著名的建筑,不仅是赫尔辛基的象征也是其重要地标,这是一座路德派教堂。
议会广场留影(摄影:侯立光)
赫尔辛基大教堂建于 1852 年,结构精美,气宇非凡,堪称芬兰建筑艺术上的精华。冬日的时候,大雪覆盖了教堂前的广场,暖暖的灯光亮起,整个教堂一片圣洁。
广场上建筑(摄影:冯赣勇)
赫尔辛基大教堂出自德国建筑师恩格尔之手。教堂所在的高地高出海平面80多米。一眼望去,希腊廊柱支撑的乳白色教堂主体和淡绿色青铜圆顶的钟楼十分醒目,宏伟的气势和精美的结构使其成为芬兰建筑史上的经典。从参议院广场到赫尔辛基大教堂,只需要百级石阶,却也正是这百级台阶,尽显教堂与俗世的不同,赫尔辛基大教堂的美和神圣给人们留下了深刻记忆。
城市雕塑(摄影:冯赣勇)
赫尔辛基大教堂内有很多精美的壁画和雕塑。每当教堂钟声响起,整个广场都一片肃静,众多游人一同静静感受着这种唯有宗教才能带来的让心灵宁静的珍贵一刻。这里还是芬兰人最受欢迎的结婚场所。为了能在这里举行婚礼,新人们需要提前一年半预约。每年,赫尔辛基大学的神学院都会在赫尔辛基教堂举行传统而又隆重的毕业典礼。
大学区的建筑(摄影:冯赣勇)
漫步从教堂的两侧穿过,进入人们视野中的一座座建筑就是赫尔辛基大学区。这里跟英国牛津大学校园区有相似之处,均属于开放式的大学区建筑。赫尔辛基大学是位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世界级著名高等学府。1640年3月26日,创建于芬兰古都图尔库,1828年迁至赫尔辛基。赫尔辛基大学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藏书,一流的设备, 齐备的专业以及杰出的成就闻名欧洲。
大学区一角(摄影:冯赣勇)
侯立光介绍说,赫尔辛基大学原名为土尔库皇家学院。芬兰当时隶属于瑞典王国,土尔库皇家学院当时是瑞典帝国的重要学术机构之一,芬兰还是瑞典的一部分,为培养更多称职的国家管理人员,年仅13岁的瑞典女王赫里斯蒂娜在摄政王的提议下决定在芬兰西部土尔库市,当时的芬兰首府建立土尔库大学。
城市街头留影(摄影:冯赣勇)
最初学院的建立完全采用了欧洲大学教育系统,采用拉丁语授课。学生们先是在哲学院学习,然后再根据个人兴趣主修神学,法学或者医学。教师和学生们经常去欧洲其他学术研究机构访问交流,讨论学术。
古老建筑(摄影:冯赣勇)
历史上赫尔辛基大学孕育了5位诺贝尔奖得主。拉尔斯·阿尔福斯获1936年菲尔兹奖(诺贝尔数学奖) ,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获1939年诺贝尔文学奖,阿尔图里·伊尔马里·维尔塔宁获1945年诺贝尔化学奖,拉格纳·格拉尼特获1967年诺贝尔医学奖。2016年,本特·霍姆斯特罗姆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海上远眺(摄影:王珏)
此外,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让·西贝柳斯,以及当今世界上极为活跃富有影响的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雅各·辛提卡和芬兰第一位女总统塔里娅·哈洛宁等,也均出自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
海畔景致(摄影:冯赣勇)
2018年9月23日芬兰时间17:50,北欧行团队终于结束了芬兰赫尔辛基的最后行程,驱车抵达赫尔辛基万塔国际机场。当记者所乘的芬兰航空公司AY0085航班,从机场腾空而起后,记者透过悬窗俯瞰芬兰大地的景象时默默地道了声:芬兰再见!
再见芬兰(摄影:冯赣勇)
2018年9月24日北京时间06:40,记者随行的北欧行团队,经过7个多小时的航程,顺利飞抵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至此,记者一行长达15天的北欧行也为之圆满地落下了帷幕。(图文:冯赣勇)
推荐阅读
咪欢1.7万10
咪欢8.8千2
随便走走看看看看1.9万25
咖啡冰8.3千17
baojuan03157.7千21
落绪纷飞1.1万39
L独角兽L8.5千1
E50****5167.9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