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往事,走进山水济源,探寻千年的愚公精神
出发时间
10月
行程天数
3天
人均花费
2.0千
和谁出行
和朋友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这里是愚公故里,这里是秀美济源。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跌宕起伏,深秋时节,再次来到济源,三天两晚的时间,重新感受秀美济源的原生态。感受千年来愚公精神厚重与精髓。
王屋山,国家级AAAA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愚公移山》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汉魏时王屋山被列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称为"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主峰天坛山海拔约1700余米,世称“太行之脊”,“擎天地柱”。
在王屋山有一颗千年银杏树,高45.7米,八人才能合抱,当地有"七楼八拐棍"之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为我国现存最大的银杏树,是神奇的不老不死之树,被称为"世界植物活化石"。
在王屋山最为瞩目的是三重檐阁式建筑玉皇阁,凌空欲飞的飘逸之势,令人叹为观止。
在王屋山登山,特别推荐乘坐缆车登顶,从离开站台的那一刻,无边壮美的山色扑面而来,满山的红叶在我们的身旁穿过,可以真正的穿越到步道所到达不了的原始山林中,观赏不一样的美景!
森林步道
这里是济源,这里是愚公故里,这里是太行山森林步道的起点,他是首批公布的5条国家森林步道之一,南起济源,一路向北经山西、河北两省,最终蜿蜒至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全线2300余公里,太行山森林步道由此成为了我国第一条正式建成开放的国家森林步道,也是全国唯一一条直通首都北京的森林步道。
步道全线森林占比70%,典型森林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路段由砂石路、古道组成。
在这里,群峡间列、峰谷交错、悬崖长墙、崖台梯叠的地貌,是地层、岩石、构造与自然侵蚀共同作用形成的特殊景观,与这些特殊景观交相辉映的是悬泉飞瀑、涧溪碧潭。
穿越保留自然荒野风貌和独特人文内涵的步道,尽览王屋与太行的地脉、林脉、文脉。
步道主线向北延伸连接天坛顶,向东经水洪池、九里沟、蟒河口水库、盘谷寺、沁河牛王滩至沁阳段起始点,穿越了王屋山、九里沟、青龙峡、五龙口等知名风景名胜区。太行山的雄浑博大,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神奇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神秘,漫步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将会穿行太行山的峡谷水峪,翻越太行山的悬崖峭壁,探秘太行山的古道雄关,体会愚公移山的伟大精神,享受太行山的森林草甸,沉浸太行山的如画风景。
在这里,从自然与人文之间错综复杂的交织关系中,去体会中华民族的过去,
感受中华民族的现在,畅想中华民族的将来……
愚公移山红色教育基地
战国早期,列子依据王屋山先民世代相传的愚公移山故事,沿此小路前往北山村探访,并写下流传千古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随着历史沧桑的巨变,愚公移山故事被不同时期的文人学者从不同层面进行解读,其内涵和精神得到传承和发展。 从牛耕的运用,制陶的出现,手工纺织业的演变,到冶铁业的运用,反映愚公时期王屋山区的历史文明发展状况。
从十一个铜人肩扛巨石、挥锹向山等一系列的开山碎石场景,再现当年愚公移山的艰辛历程。气势磅礴的先秦古篆体挥就《愚公移山》人心齐太行、王屋二山移的豪迈气势,大力神臂造就新时代"愚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坚定信念。 夸娥氏二子背负太行、王屋二山的壮阔。逼真的蜡像再现愚公移山寓言故事的各个场景。
中华传统皮影戏带你领略王屋琴书曲调的千回百转,再现《愚公移山》故事全貌。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徐悲鸿创作的国画《愚公移山图》,深深的鼓舞了中国千万军民对日作战的决心和毅力。
小有洞天
小有洞天民宿藏匿于王屋山中,优雅宁静,青山环绕、与世隔绝,鲜花掩映木墙,亭台错落有致。园中红鱼绿苔,鸟语花香,可以品茗赏花,也可以知己小聚,幽静中尽可抛却繁杂,享受大自然的醇美清新。
小有洞天精品民宿以独栋小院为主,每家民宿整体建筑以迎门村古民居为基础打造,在保持原有建筑古朴风貌的基础上,又添加了现代化钢结构和众多的文艺元素,屋在画中,画在屋中,整体建筑千姿百态、独具内涵。
这里主要是把以前老百姓留下来的一些老民居进行加固改造,让它更适合居住,在院子里增加微波地形和水景观等,让人更贴近自然,更具有田园风格。
在喧嚣的城市中生活久了,来到这里,体验一种别样桃花源的感觉吧。
水洪池
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路盘旋而上,便可来到本次徒步大会专业组的终点,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美丽古村落——水洪池。水洪池村地处群山包围之中,周边奇岭遮掩,宛若城墙,使这里成为一洼平地,俗称“天池”。在这块平地的中央,有一水塘,每逢雨季,水池里总满雨水,供居民长年饮用。故水洪池村由此得名。
湛蓝的天空下,上百年的古宅,数百年树龄的古树,加上原生态的厚密植被,恬静古朴,原始又美丽。
那些年小镇
在那些年小镇古村落民宿,石凳、荷花、蛙鸣、橡子树,菜地、黄牛、山羊、砍柴人……儿时的回忆,浓浓的乡愁,都在这里。
在那些年小镇老兵工酒店和商业街区。整个小镇区域内有9万多平方米的五三一老兵工厂房,这些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的厂房和生活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数是石头房,采用特殊的建筑工艺建筑而成。这里有饱经沧桑的锅炉烟囱,有画着战争标志的大油桶……处处体现出浓浓的兵工文化和时代情怀。
在那些年小镇“531”三线建设精神纪念馆和民俗博物馆,体验当年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场景,重温儿时的旧时光。
在这里,室外是一种野趣——农耕、鸡犬……随处可见;室内是一种舒适——外表是那些年的记忆,内里是一种家的体验。
推荐阅读
Rella爱生活7.0千12
小甜游世界8.3千11
背着背包go8.3万12
一朵ZSN7.1万12
嘉鱼夏鱼7.7万12
梦想旅行家65.4千12
流浪人小报5.7千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