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徒步安海,品读古镇
晋江

徒步安海,品读古镇

行程天数

1

2017年3月4日我约了几个俱乐部会员在安海跑友陈铭哲和安海中心小学颜呈礼校长的带领下,围绕着海丝文化这一主题,在安海古镇进行一番徒步探寻。

我们从水头东南广场出发,原计划想先到埕边村的双灵寺,然后再到水头中心小学里的朱祠-水头老街-海潮庵,再跨过安平桥接上安海的部分,因延迟了出发时间,水头镇只在双灵寺拜了一下姑娘菩萨就急忙跨过安平桥与陈铭哲、颜校长汇合。我们赶到安海白塔时已经14:30了,较约定时间迟到了半小时,在这向他们二位表示歉意!

我们就从这里开始聊吧!


安平桥对从小生活在水头的我们太熟悉了,可以用熟视无睹来形容,对于家乡这座800多年的古桥,我原先觉得自己了解不少,也带过许多外地的亲戚朋友来一边玩一边当业余导游,有点沾沾自喜,这次在颜老师的解说下,才发现自己知道的其实很有限,第一次知道“五港”的全名和具体位置,第一次知道“超然亭”其实应叫“水心亭”,第一次知道原来大名鼎鼎的弘一法师还曾于1938年农历九月在安海桥头水心亭的澄渟院住过一个多月,原来白塔的正式名称应叫“瑞光塔”。哎呀,我是一边听讲一边觉得脸红,颜老师才是真正的内行人,不愧为校长。

从新“三里街”背后的石狮巷虽然看起来有些杂乱,但毕竟基本保留原样,可以找到小时候的记忆,当年施琅将军的族弟施秉驻防安海,后来他的儿子施世榜分别建造了九座大厝,让他的九个儿子居住,我们应邀踏入施世榜四子的府邸旧宅,这是一座典型闽南“皇宫起”建筑,一整块8米长、1.2米宽的花岗岩嵌入“花向”墙体,用这么宽大的花岗岩筑墙我平生第一次见到,这足以说明这座宅子主人当年是拥有何等的财力和权势。

现在这里还居住着施琅将军的后人,很可惜这大宅年久失修,部分已濒临坍塌的危险,院子的石埕也改成了菜地。

“四房厝”右转是一条名叫“五房崎”的巷子,这“崎”字在闽南语里是“坡”、“斜坡”的意思,不是“崎岖不平”。门牌编号为“五房崎11号”的宅子据说就是施世榜第五子的大厝,据颜校长介绍,施家原来的九处府邸,现存只剩两处了。

从五房崎拐进露阳巷有一小庙,庙门关着,因我顾着拍照,没能跟上颜校长的脚步,不知这小庙的来历,我估计应该是供奉着这一带居民的保护神,闽南人称为“挡境”。

通天巷15号是安海“慈善世家”倪人俊的大厝,倪人俊是清道光年间的秀才,当时晋南一带市景不好,盗匪猖獗,民不聊生,很多底层百姓无力养育子女,弃婴很多,倪人俊宅心仁厚,变卖家产在现在的成功路59号设立“育婴堂”收养弃婴,真是令人敬佩。假如是现在真可评为“感动中国”的人选。

自通天巷直走到“飨保堂”右转进石狮巷51号是“伍氏宗祠”,从这里曾走出一位堪称“世界首富”的人物,清代嘉庆年间广州十三行怡和洋行的掌门人--伍秉鉴。


十三行是干什么的呢?我不知道现在中学的历史课本是否讲过?这里我们简单聊一下“十三行”吧!清朝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只有广东、福建、浙江和江南四个省设有海关,其中广州十三行就是专门负责外贸和征收关税的垄断机构,类似于现在的“中国进出口总公司广东公司”加“广东海关”,伍秉鉴同志就是这十三行怡和洋行的CEO兼党委书记,包揽政府项目,代办报关纳税,代办贸易合同等等事情都要通过这十三行来做,你看,制定关税和收取关税都由伍秉鉴同志说了算,其中的油水之丰厚用脚趾头都可以想象的出。

2001年《亚洲华尔街日报》曾评选过1000年来全球最富的50强,其中有六个中国人入选,没有马云、李嘉诚啊!这六哥儿们是:元代的成吉思汗、忽必烈、明代大太监刘瑾、清代大贪官和珅、民国时期的宋子文,还有一位就是伍秉鉴,他的资产达2600万两白银,这2600万两大概值现代多少元呢?我曾根据有关资料,以大米的价格来换算一两银子值现在多少元,其中清代中晚期一两银子的价值约为800元人民币,我们就以一两换800元来算吧!2600万两约为208亿元人民币,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约为4000万两,而伍秉鉴的个人资产就相当于国家一年总收入的65%,称他为当时的世界首富一点都不过份。

石狮巷不仅有世界首富这样的土豪,还有住过推翻满清的革命先驱,石狮巷53号就是跟随过国父孙中山先生,中国同盟会会员陈清机的旧居。

陈清机旧居保护完整,他的后人还居住在里面,我们因事先没有联系好,他的后人刚巧没有在家,我们不门而入,只透过门缝拍了几张照片。

有关陈清机的故事目前我只有网络上找到的资料,我觉得既然可以约到他的后人,可以从中仔细了解相关资讯,还是以后再聊吧!

离开陈清机旧居,来到西河境14号,这幢建造于清代的大厝最能体现闽南“出砖入石”的建筑特色,本想进去看看,门却也紧闭着,门匾上的堂号用隶书写着“毛主席万岁”,让人看不出是哪一姓氏的人家,从中却可以看出文革时“破四旧”留下的痕迹。

也许你会疑惑拥有这么大房子的主人肯定是殷实人家,为何会采用这种残砖剩瓦来盖房?而不用闽南盛产的花岗岩呢?这种最具闽南特色的“岀砖入石”与一场地震有关,就是闽南一带流传的“沉东京,浮福建”的传说。明代万历32年十月初九,泉州发生8级地震,山石海水皆动,泉州城内外楼房店铺全部倒塌,多处出现地裂,地缝涌出沙水、硫磺,据《开元寺修东塔记》说“万历甲辰地大震,度材鸠工,葺衅饬坏,计易榱石百有二,捐银一百九十两有余。经始于万历丙午正月,告成于八月”,可见地震造成多么大的损失。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为7.8级,造成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而明代万历年间的泉州大地震的震级高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闽南“岀砖入石”的房子就是泉州人充分利用地震造成的这些残砖剩瓦而建成的,如今只有闽南地区才能见到这种风格的建筑。

过“岀砖入石”大厝不远是“西河境水关”,据颜老师说,古代的安海有四个陆路城门,八个水路城门,这“西河境水关”就是其中的一个。十多年前这里水流还很大,现在则成了一条小水沟了。

“西河境水关”左转“双头埕”,再走不远的“大巷”竟然有三处由政府挂牌保护的大厝,分别是:大巷5号的“顶林大厝”、大巷8号的“洪厝”和大巷1号的“下林大厝”,其中林瑞佑、林瑞岗兄弟的“顶林大厝”和“下林大厝”最为精美,保留也比较完整。

林氏兄弟是清中晚期闽南富商,商号遍及泉州、厦门、上海等地,这两兄弟不仅生财有道,而且乐善好施,创办慈善机构,在上海经商时因协办“果育堂”,主持“协赈公所”赈救灾民而受到朝廷褒奖,获光绪皇帝御赐“乐善好施”匾额。他们还捐资重修安平桥、安平东桥、龙山寺、水头飞瓦岩,创立“明善堂”,现在安海培基小学就是“明善堂”捐出创办的。

下林大厝建于光绪元年(1875年),檐角飞扬,红砖白石,雕饰精美,大门的勒角、檐边、垂花、石壁有大量精美的雕刻,可惜不少石雕在文革动乱时遭到严重破坏。穿过“周厝巷”、“解元巷”那长长的巷子,“石井书院”豁然开朗地耸立在整头境成功西路上,安海人管“石井书院”叫“朱祠”。

可能是不顺路或时间关系,陈铭哲和颜老师没有带我们参观清代解元郑怀亥的老宅,下次有机会参观时我们再聊聊解元与古代科举的事。石井书院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父亲,时任“石井镇监官”的朱松创办的“鳌头精舍”,后来扩建为“如州县之制”的书院。

现在水头中心小学里也有“朱祠”,是当年朱熹创办的“观海书院”,朱熹对闽南一带贡献很大,就是我们所说的“二朱过化”,安海的我不知道啊!据水头《朴乡吕氏族谱》记载,两宋间,吕季玉一族登进士者37人,榜眼2人,探花1人,会元1人,解元1人,特奏名8人。初看“石井书院”的名称我也很不解,为什么“石井书院”是在安海,而不是在我们南安市石井镇呢?

颜老师介绍说,安海在宋代时叫“石井”,当时朝廷在泉州设置“市舶司”,在安海设津卡收船税,叫“石井津”,到了建炎四年,石井津升格为“石井镇”,首任的“镇监”就是朱熹的老爸朱松,现在的南安石井当时还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小渔村。到了绍兴14年,在水头下坊设“石井巡检司”,管理船舶出入,下坊就是现在的水头镇下邦村,而不是现在的石井镇。

安平桥是在绍兴21年完工的,也就是说在下邦设“石井巡检司”时五里桥还在施工中。在安平桥建成之前,安海运往漳州、广东的货物需先船运到水头,再从现在白莲寺到水蛇墓旁的古官道“福建大路”经小盈岭-“同民安隘”-沙溪埔-店头埔,然后到达同安,然后从现在的龙海市角美镇龙江村进入漳州地界。

水头和安海近在咫尺却需海陆联运,太麻烦,海运风险又大,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会兴建安平桥的原因,况且当时闽南经济发达,也有财力来做这么大的工程。据网上的一些资料说,当时南宋的GDP占世界的65%,也有说占80%的,人均GDP达2280美元,现在美国GDP占全球23%已经牛气成这个样子了,你想想当年南宋该是个什么样子。有关石井地名的争论和争夺早有耳闻,就是安海和南安石井都说自己是宋代的石井,我不是文史专家,不敢说谁对谁错,不过朱子曾在安海“石井书院”和水头“观海书院”教书育人是不争的事实。

还有一点是有关郑成功的,郑成功祖籍是现在南安市石井镇应该没错,但郑成功七岁从日本回国后一直就在安海读书也是事实,他父亲郑芝龙兴建的“郑藩府”就在现在安海镇兴安路延平苑一带,应该说石井是郑成功的祖籍地,安海是他成长的地方,也许郑成功对安海感情更深,以至于他收复台湾后把台南直接用故乡的地名命名为“安平”。

从成功西路139号拐进兴胜社区坊皮巷,这不起眼的小巷却曾经蕴育过中国革命的种子。1945年4月在坊皮巷7号的一栋南洋式平房里曾召开过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第一次干部会议,安海人称这栋洋房叫“十九间”。2007年被列为晋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穿过“十九间”到大仕宫的小巷,再往前走就是古代安海的红灯区“招珍巷”,从招珍巷跨过中山北路进入“圣殿”巷,在七拐八转中一座破败的古道观出现在大家眼前,这被标注为危房的古建筑位于安海的东北方向,是安海地势最高处。道观叫“霁云殿”,始建于五代十国,原祀玄武上帝,就是武当山供奉的主神“真武大帝”,他是道教中主管北方的神明,北方属水,所以玄武大帝也是“水神”。这“圣殿”虽然破败不堪,却是泉州义全宫、深沪崇真殿、水头上帝宫、罗山上帝宫的祖庭,还分香到台湾、金门、澳门及南洋诸岛。这里是安海最高点,站在殿前十八级石阶上,顶级的高度和五里桥头那白塔的塔顶一样高。

霁云殿现只残存这“圣殿”及旁边的厢房,大殿门上挂着“晋江市养正中学退离休教育工作者协会”的牌子,到处墙断頹塌,杂草丛生,真不知这样的文物要糟蹋到什么时候才能重光?什么时候才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从霁云殿背后养正中学宿舍楼旁边的小巷直通“圣殿64号”的基督教堂,中国的“上帝”与西方的“上帝”竟然是邻居。

1856年英国长老会杜嘉德牧师将基督教传入安海,建立泉州第一所教会,因此安海的这座教堂被誉为“泉州第一圣堂”。安海的铸英小学就是杜嘉德建立的教会创办的。

基督教对于大多数佛教徒来说,似乎是外国的,进口的,孰不知佛教也是印度进口的,只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更长,并且与中国道教、儒教相结合,被国产化了,所以不少人才认为佛教就是中国的,基督教是进口的。

聊到佛教,做为一个佛教徒,安海有一个寺庙你必须去看看,那就是“龙山寺”。

龙山寺始建于公元618年,也就是唐朝刚刚建立的那一年,这是开创中国最强盛王朝的开始之年,至今已快1400年历史了。

闽南一带的人管龙山寺叫“观音店”,这是闽南语啊!不是观音菩萨开的“店”,而是“观音殿”的意思。在安海、水头两地有一句谚语,叫“观音店够去无乡里”(闽南语:观音殿再出去就没有村子了),小时候随大人到龙山寺拜拜,看到寺庙周围很热闹,而且龙山寺再往前走还有侯厝、林厝、郑厝三个自然村,怎么会说“观音店够去无乡里”呢?我一直闹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原来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形容一个人目光短浅,井底之蛙的意思。

有关龙山寺的传说故事很多,我们下次单独聊一聊这些故事,今天我们只聊一聊如果你到龙山寺除了拜拜外,还应留意一下庙里的几个重要的看点,这样才能说不虚此行。龙山寺圆通宝殿前有一对八角形透雕辉绿岩盘龙柱,是龙山寺的镇寺之宝之一,龙柱雕刻于清道光年间,雕工细腻,神采飞扬,活灵活现,轻敲龙珠,左右龙珠分别会发出鼓和磬的声音,极为神奇。

最大的看点是由一棵千年樟树雕刻而成的千手千眼观音,据说古樟的主干雕刻成4.2米*2.5米的观音像,外皮做成2.6*1.1米的大门,尾端则掏空做成直径1米的大鼓。一棵樟树成就了龙山寺三绝。

寺中还有多处名人墨迹,有南宋理学家朱熹题写的“普现殿”、明代大学士、书法家张瑞图题写的“通身手眼”、明万历进士苏琰题写的“龙山宝地”,弘一法师题写的“绍隆佛种”、宰相李文祯题,举人柯琮璜书写的“镇国佛”,还有清道光翰林庄俊元真迹门联“为甚十二个时辰憎枷爱纽尘缘不断,果然五百双手眼溺拯扶危佛法无边”,清福建陆路提督蓝理题写的“南海行宫”,以及赵朴初先生题写“龙山寺”匾额。

此外,值得一看的还有正殿上方,有一根上书“大唐贞观十三年鲁国公程知节捐奉一千两银督修”的横梁,这“鲁国公程知节”就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那个程咬金。

拜别龙山寺右转是成功西路,我们本来想参观一下矗立于安海成功中心小学校区里的郑成功读书处--“星塔”,正巧赶上放学时间,人多拥挤,我匆匆拍了一张照片就随着颜老师再赶往烈士纪念碑了。

穿过位于安海公园的“晋江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古庙路24号的“安平古庙”我小时候曾跟随我外婆来过,外婆一是来拜拜,二是来找庙里的住持福严姑看病,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安平古庙是与福严姑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水头镇山前村人,本姓王,法号今契,字号福严,十二岁时出家,得一代高僧妙月真传,佛法高深,医术精湛,我依稀记得福严姑人不高,面容慈祥,穿着一件蓝色闽南式对肩衫,眉目之间可以看出年轻时俊秀的模样。

安平古庙原名“忠义庙”,始建于明万历初年,供奉关公、张飞和赵云,到了清顺治十八年古庙被毁。这一年是公元1661年,也就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那一年,朝廷为切断台湾郑成功反清复明的物资给养,从浙江、福建至广东沿海实施坚壁清野的“海禁迁界”政策,朝廷下令“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置重典”,沿海民房、庙宇被尽数捣毁,比现在的强拆还厉害,居民被强迁,有资料说是强迁30里,有的说是50里,还有写200里的。泉州因是郑成功的故乡,中央特别重视,损失也最严重,我们如果聊起闽南乡土历史都会反复提及“海禁迁界”这件事。

直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施琅收复台湾,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请降,朝廷才宣布“复界”,结束了这实施了长达23年的海禁政策,泉州港也从此一蹶不振,直至影响到今天。这里插一句啊!前些年陈道明主演的电视剧《康熙王朝》在演到施琅收复台湾那一集时,竟然还有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在海边吻剑自尽的戏,不知道编导故意的编的,还是编傻了?这郑经早在施琅收复台湾的三年前,也就是1681年就去世了,怎么还让他又在1684年出来再死一回呢?做为郑成功家乡的人,我看后不免要吐槽一番。

古庙里的神像海禁毁庙时被人背到泉州承天寺安放,康熙复界后先是请回暂时供奉在鳌美塔东,直到光绪二十三年才在现在古庙的位置又重建“忠义庙”。1916年妙月师开始在这里驻锡,行医救世,1947年福严姑继任,1958年古庙再次被毁。

现在的古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福严姑海内外募捐善款,在妙月师“云水堂”的基础上重新建造的。

离开古庙,转入下宫仔巷,经“三公爷宫”、粟仓巷、许厝埔进入安海以前的主要街道中山中路,从五里桥头的白塔至原来的鸿江剧场一带前两年已经拆迁改造,成了一条仿古的商业街,原鸿江剧场也已经拆了,只剩下些断壁残垣,好在这后面的甘蔗巷、小宗埔、施厝巷还保留原状,我们终于在甘蔗巷口找到那家“炸五香、醋肉”出名的小店,还有施厝巷11号著名的“李慨捆蹄”,但愿这些传统的街巷可以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得以保护,让我们可以多少找回一些儿时的记忆和乡愁。

如有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



2020-05-05发布 阅读量2.1千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行程
  • 文章
  • 问答
  • 玩法
3
1
2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泉州游,住进欧式风格的马哥孛罗酒店
泉州,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航海大船在这里载着

vivi慢生活4.8万30

射手姐姐周末游福建--晋江和厦门
小伙伴们这几年因为疫情原因没有出国去玩的只能在神州游了吧,me too。这里记录下上回在福建的几天

EchoChen1231.2万34

泉州旅行 | 住在晋江河畔,寻找这个宝藏城市里的闽南古味
去年年底的时候,重回了一趟厦门,对闽南文化的探索意犹未尽。而这一次,我选择了同是闽南

Grace的幻境1.5万17

非遗、风光、美食一路嗨不停,环泉州自驾,不一样的福建小众之旅
厦门 周边怎么玩?环 泉州 自驾是个好主意,不入 泉州 ,四天三夜绕行 泉州

番茄看世界2.2万20

触角沙滩:从村庄伸向大海
你见过什么样的沙滩?

郑清灿6.5千6

徒步安海,品读古镇
2017年3月4日我约了几个俱乐部会员在安海跑友陈铭哲和安海中心小学颜呈礼校长的带领

Ahhsin2.1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