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2008年广安、重庆旅游(游记,六)广安行——邓小平故里(六)
广安

2008年广安、重庆旅游(游记,六)广安行——邓小平故里(六)

2008年09月30日 星期三 下午 阴天

2008年广安旅游(游记,六)


五、邓家老井

从陈列馆出来,我们便要到邓家老井去,故里为充分体现“天然纪念馆”的特色,园区不仅保持原始的地貌地形,还保留了部分农田,根据不同季节,栽种不同农作物。农田的保留,使人好像置身到乡村,享受恬淡、悠闲的田园景色。陈列馆前是“思源潭”,潭内种植有荷花,这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捐建的。在2004年6月8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朱祖良为纪念碑揭幕,并在思源潭植下了纪念树。


邓家老井是明朝时邓家先祖迁入广安时挖掘的,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因此,这里的人们都亲切地称之为“邓家老井”。这井的井口呈园形,直径约一米,阶梯式的井台铺砌得方方正正,端庄古朴。清清亮亮的井水丰盈而外溢。老井如同一面古老的青铜宝镜镶嵌在一方荷叶青青的水田间,清明如鉴。更为奇特的是,这井水的水面,竟高出地平面60公分,溢出井沿,涓涓流淌,终年不断。据当地人介绍,此井水常年充沛,即便是大旱年份,照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老井的水,冬天温润而热乎,夏日甘冽而冰凉,且水质纯净,清润可口。数百年来,方圆几里的农户,都在这里挑水饮用;而今,周围的农户都搬进了农民新村,用上了自来水,但这口老井仍在汩汩流淌,它见证了数百年来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小平同志喝这井的水成长到了15岁,从这里走向世界。


邓家老井旁的放牛坪是邓小平同志少年时期主要活动的场所之一,右边的建筑是“老井茶馆”,主要是取用邓家老井的井水来沏茶,让人们在这里饮水思源。放牛坪是牌坊村孩子们放牛的地方,也是童年小平经常玩耍的地方。放牛坪上,曾经留下小平矫健的身影和琅琅书声。

“六棵树”是从邓小平同志北京住宅内移栽过来的六棵树。这六颗树分别是白玉兰、紫藤、丁香、石榴、紫杉、连翘。小平同志生前对这六棵树特别钟爱,呵护有加,常常为它们培土浇水,还把石榴树上成熟的石榴分给子孙们品尝。2003年4月,小平同志的3个女儿到广安,当听说广安正在开展“我为小平故里植棵树”活动时,非常高兴,表示要出点力、尽点心。邓楠同志讲,广安是小平的出生地,把北京家庭院的树移植到广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平同志亲属亲自为邓小平故里选择了这“六棵树”,尤为奇特的是,在移栽这几株树时,天空中竟奇迹般的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六棵树”由两名少先队员护送,沿途掬长江、黄河之水,取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秦岭、大巴山之土送回了小平故里广安。

邓小平从1919年秋离开广安到1997年2月辞世,78年未回过故乡,这在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中并不多见,乃至成为邓小平人生传奇中的一个迷。从这“六棵树”上,我们似乎读到了伟人“叶落归根”的故土情结。


六、邓小平同志故居

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邓小平同志故居了。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同志就诞生在这里。这座具有浓郁川东风情的农家三合院,被当地的老百姓亲切称为“邓家老院子”。故居座东朝西,由东、南、北三组单层建筑组成,整个院子占地833.4平方米,共17间房屋,悬山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穿逗式承重体系,其工艺精湛,风格独特,是典型的川东民居建筑。


这座古朴典雅的邓家老院子是由邓小平祖上三代人陆续修建的。最早修建的是位于北面的北厢房,由邓小平曾祖父修建于清同治年间,迄今已有140多年历史了,北厢房共6间,有邓家的农具屋、织布室、横堂屋、饭厅、小平姐妹们的住房和邓小平童年、少年时代住过的房间,在邓小平曾经生活、学习过的房间里,保存着他儿时睡过的木床等物品。


故居正房共5间,是由邓小平的祖父修建的。正房中有正堂屋和小平祖母戴氏、父母邓绍昌、淡氏的住房,弟邓垦、邓先治的房间和邓家手工作坊。正堂屋是邓家供神祭祖,接待贵客和议事的地方,正壁上贴有“天地君亲师位”牌位,书有一幅联语,上联是“忠孝传家久”,下联为“诗书继世长”,横批是“祖德流芳”。室内存有八椅四靠,整个正堂屋显得简单而协调。


牌坊村邓氏是广安的名门望族,其家族历史源远流长。据牌坊村《邓氏分谱》记载:“邓家原籍江西吉安府卢陵县,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一世祖邓鹤轩作为兵部元外郎入蜀,定居广安。牌坊邓氏家族繁盛,后代子孙开枝散叶,经历了明清两朝600余年历史,邓小平是第19代子孙。从《邓氏分谱》的记载来看,邓家族史辉煌,曾为官,曾有儒,名贤辈出,豪杰满门,邓小平是他们中最为杰出的一个。

在小平父母的房内,陈列着他们当年用过的日常家俱和农什。




小平母亲淡氏,广安恒升淡家牌坊人,生年不祥,卒于1926年。淡氏是位勤劳善良的家庭妇女,缝补浆洗、养蚕缫丝、纺纱织布、栽秧打谷、培育孩子什么活都能干。长期的辛勤劳作和长久的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小平的思念,终致她积劳成疾,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她去逝后葬于距故居约3公里的佛手山山腰。小平对母亲十分敬重,他曾深情地说:“当时的家庭能够生活下去,全靠母亲了。”


故居南厢房是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在小平同志离开家乡后修建的。南厢房有小平父亲和继母的住房、客房和过厅。

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是嘉陵江船工的女儿。新中国成立后,她把家里的田地房产交给农会,带着女儿到了重庆,一直跟着小平生活,精心操持家务,是邓家的大功臣。


随着邓小平政治生涯的“三落三起”,牌坊村曾三易村名,小平故居也历经沧桑。1951年邓小平全家离开广安迁往重庆以后,按照小平同志意见,老家的房屋全部交由当地政府分给了乡亲们居住。它曾作过公共食堂、文化站、幼儿园、保管室,正是这样才使故居在“文革”那动荡的岁月里完好地保存了下来。1980年,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在首访小平故居后,曾高度赞颂这里是“东方地平线”。2001年7月3日,国务院公布这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一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邓小平同志故居”匾名。


七、风水宝地——佛手山的传说

参观邓小平故居的人,大多会去佛手山去看看邓小平母亲、祖母的墓地,因为民间一直把那块风水宝地传说得很玄乎。佛手山位于协兴镇果山村,佛手山山峦起伏,沟谷纵横,瓜果飘香,风景宜人。

从邓小平故居到佛手,原是一条十分狭小、坎坷不平的乡村小道。目前,小道没有了,一条柏油大直通佛手山下,虽然有点弯曲,但路面平坦光滑。从故居乘车前往,穿过协兴镇街道至佛手山,大约需要5~6分钟的时间。


佛手山一直被当地人视为风水宝地,奇特的山势,恰似一个巍的巨人端坐于环列的群山之前,有人说它象莲台打坐的佛祖,左手拈诀,右手抚膝,神态肃穆。远处层层浅丘,逶迤蜿蜒,恰似朝圣的信徒,虔诚地拱伏于地,真有千人拱首,万山来朝之势。脚下山峦间,渭水河如一条银练飘落,缠山绕岭,潺潺东流;一碗水、蛇龙山、佛手石、石牌坊、摩崖造像等构成了佛手山的自然人文景观。在佛手山山嘴崖处,立有一方巨石,自然从中裂开,一分为二,裂缝两边的石壁上各有一只2米见方的手掌印,传说是以前佛祖经过这里,坐于崖上小憩,为眼前美景所迷,不禁击石赞叹,一掌击下,山石应手而开,山便得名佛手山。后历代先人陆续在石崖山开凿了很多书法石刻及摩崖造像,并在山腰修建石牌坊和庙宇等建筑。可惜这些景观历经沧桑,大多毁坏,再不复当年景象,但美丽的传说却流传至今。


佛手山安葬着邓小平的祖母戴氏、生母淡氏等邓家先孺,墓地坐落于佛手山半腰处,整个地理位置恰似一把金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邓氏先孺墓正处于佛手山巨人心窝。关于佛手山邓氏先墓之来历,民间有一则十分玄妙的传说。

据说,江西有一位擅长风水之学的民间阴先生,他偶然间发现一对金兔缓缓向南方游走,阴先生出于好奇,竟从江西追到四川,至佛手山下金兔顿然消失,消失之处却绽放出两朵金灿灿的莲花。先生是一路乞讨追踪金兔到四川广安的,风寒雨路,此时已是体力不支,晕倒在地,恰遇邓家先人路过见此救他回家,施以饮食及衣物,热情款待。阴先生好转以后,为感谢邓家恩典,便把佛手山金兔化莲花的秘密告之,并一再告诫说,此地风水能货佑家族世代发达,人丁兴旺,人才辈出,但宜葬女眷,下葬之时,要遇批红挂彩,鲤鱼上树,头戴铁盔三钟机缘方可。于是。

邓家遵阴先生之嘱将此地买下。辟为墓地,造好墓石,作为邓家女眷过世后的安葬之所。1926年,邓小平的祖母戴氏仙逝,说也奇怪,戴氏殡葬之际,山下恰有一家嫁女,披红挂彩,敲锣打鼓从山腰经过,又时值渭河涨水,一渔翁打鱼至此,把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挂在一棵柏树上驻足看热闹,又有一农人赶协兴归来,头顶一口铁锅从此经过,这三种情景正好印证了阴先生的说法。同年,邓小平的生母淡氏过世,也安葬于此。

在故居的三合院内,前来瞻仰伟人故居的群众更是摩肩接踵。人潮中,来自南充的一位女中学生动情地说:“我们一定要牢记邓爷爷的教诲,树雄心,立大志,勤奋学习,提高本领,努力使自己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情深深,意切切,道不完的思念,诉不尽的感激。很多游客聚集在小平故居前,把对小平无限的缅怀寄托于束束鲜花。他们都想表达对这位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伟人的敬意。



2019-05-30发布 阅读量4.5千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文章
  • 问答
26
9
9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秋天的童话,超美5A风景区,落在了这四个地方
转眼间就快立冬了,身处四川,今年的秋天格外寒冷。立下的计划实现了不到一半,说走就走的旅途也停留在了"

飞琥实业4.0千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