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租车自驾甘、青大环线(三):敦煌二日
出发时间
10月
行程天数
11天
和谁出行
亲子
2020.10.09(D4),昨晚从嘉峪关来到敦煌,入住“敦煌宾馆”,晚上感觉颇冷,房间既无暖气,亦无空调,而且,遍寻房内也找不到附加的备用棉被。晨起向总台投诉,答称宾馆是由市内统一供暖,此刻还差几天没到供暖日期,附加棉被是房间标配,没有提供算是工作失误,答应给补上。敦煌宾馆原为敦煌市内顶级宾馆,展出的照片表明,这里曾接待过多位国家级党政领导。然而,现今敦煌市内的新建宾馆如雨后春笋,敦煌宾馆也已不再是鹤立鸡群。不过,这家宾馆的早餐还是颇为丰盛,不愧为四星级。
按照预定计划,我们此番来敦煌是打算逗留两日,一日安排莫高窟、月牙泉(鸣沙山),一日安排阳关、玉门关、大方盘城、汉长城,这也是一般游客来敦煌的标准行程。此外,大多数游人在前往玉门关的行程中还会顺访魔鬼城(雅丹地质公园),但我们因为过后还要去青海,沿途不乏雅丹,这里的雅丹就不去了。
参观莫高窟需经网上预约,还是在张掖我就已经获知这个信息,并且也及时提醒过X.J.,然而,他却毫不在意,声称我们抵达敦煌已是黄金周过后,游人不会太多。于是,时至今晨方才上网查询,结果大出所料,黄金周过后的莫高窟依旧是游客爆满。现时的莫高窟有A、B两种观光线路,A线可参观莫高窟的精华,但最快也得四天过后方有可预约的名额,B线属于安慰性质,今天就可前往,但却只能看些清朝、甚至民国时期的洞窟。鉴于我们不可能在敦煌等待四天,于是就只好选择走B线,今日上午游览莫高窟(B线),下午游览月牙泉,明日再前往阳关、玉门关,后天一早撤离敦煌,前往青海茫崖。
10:00出发前往莫高窟,我2008年亦曾来过敦煌,那时可以在市内搭乘公交车,先走“阳关东路”,再沿专用公路Z110穿越沙漠,直抵莫高窟,出租车与自驾车也可以直接驶抵莫高窟,景区售票处就设置在莫高窟门前。然而,现今的莫高窟却是将整条Z110公路都占据为景区内部通道,售票处被前推至(阳关东路/Z110)路口,自驾而来的游客只能将汽车在售票处旁边的停车场上寄存,然后再购票搭乘景区交通车前往莫高窟。售票处附近还有一处“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它是A线游客参观莫高窟的首站,B线游客则是购票后直接前往莫高窟。X.J.购买一张B线门票,我是70岁以上免门票,另外,两人也都购买了B线的景区交通车票,20元/人。11:00登上交通车,11:14抵达莫高窟停车场,此处也正是我2008年搭乘公交车抵达莫高窟的下车位置,当年的景区售票处也就设置在这里。
“莫高窟”位于沙漠河道“大泉河”的西岸,石窟群开凿在一道呈南北走向的长长崖壁之上,景区内最醒目的建筑就是一座有九层高的木构阁楼,称“九层楼”。A、B参观路线也就是以这座高大木楼为界,九层楼以北是A线参观区域,以南为B线参观区。我2008年来莫高窟尚无A、B线之分,游客都是被带领参观“九层楼”以北的洞窟,也就是现今的A线,那时的九层楼以南并不对外开放。
从停车场向南行,走到一座跨越大泉河的石桥旁边,桥东端是辽阔沙漠,远处沙地上耸立几座佛塔,孤零零地,也不知是什么来历,但为保护古迹,现在不准游人靠近。桥西则是绿荫浓郁,树下有两块石碑,表明莫高窟是1961年国务院认定的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1987年由联合国认定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莫高窟的地面建筑除“九层楼”外,最著名就是大牌坊与小牌坊。“大牌坊”位于大泉河石桥西侧的桥头,从这个地方再往里走,就是一大片的树林,林下有几片花坛,花坛内的不知名花卉开得很艳丽。林木高大、鲜花怒放,虽然周边都是沙漠,但莫高窟景区显然是块绿洲,而且这里似乎并不缺水。
再往前走就是“小牌坊”,此处也是莫高窟的检票口,然而,检票口是属于A线区域,我们刚一进门就被告知不要在此处停留,左拐、向前,按照B线路标的指引一直走到“九层楼”脚下,此处有景区工作人员召集B线游客,带领我们进入“九层楼”的底层。“九层楼”是B线参观的第一站,也是A线参观的最后一站,内有一尊莫高窟最大的佛像。A线游客是从“九层楼”的北侧一路参观过来,看罢大佛就算是Game Over,掉头北返,再经“小牌坊”出口离开景区。B线游客则是莫高窟的游览刚刚开始,从这里继续往南走,依次参观几处并不安排A线游客观光的洞窟。
总的来说,A线都是当年官府开凿的洞窟,B线洞窟都是民间所为,也就是历代敦煌大户人家的“家庙”。因而,与A线相比,B线的洞窟普遍较小,也较简陋,可看性不高。A线与B线的导游配置也是差异明显,A线是分成若干小队,每队配备专属导游,负责带队进入一个个的洞窟,参观、讲解。B线则是不设带队导游,只在每处开放(B线)参观的洞窟入口处站着一位讲解员,大约每隔10分钟讲解一次,游客如果想听讲解就在洞口等候,听完讲解再进洞窟,但大多数的游人都是随到随即进洞,没有几个人愿意耐心等待讲解员开讲。
我们按照广播的指引,从九层楼一直向南,沿途看了大约10个洞窟,绝大多数都是小窟,内中的佛像也多为清朝,甚至民国时期的造像。不过,其中有一处展示释迦牟尼涅槃造型的洞窟还是值得一看,这座洞窟颇大,原本曾是唐代开凿,清朝人利用旧址改建。导游介绍说,此洞四周的壁画是唐代原物,但佛造像均为清代遗留。12:16走入这座洞窟,因为景区工作人员都只是站在洞外,窟内无人看管,于是游客就都纷纷拿出了手机,反正是不用闪光灯,仅仅拍照对文物也没啥不好的影响。
总的来说,跟我2008年所见之莫高窟北区(基本上就是如今的A线)相比,B线(南区)完全就没啥可比性。现时的莫高窟是文物保护重于旅游开发,严控每日参观人数,只有早早预约的游客才能看到A线洞窟,那些没有预约,但又已经抵达敦煌的游客,就只能走走B线,获得一点儿安慰,总算是敦煌没有白来一趟。我自己2008年已看过莫高窟的精华,此番没能走A线,其实也并无所谓,反倒是能够看看往年并不对外开放的南区(B线),算是歪打正着,两次行程相加,总的结果是将莫高窟的南、北两区都走了一遍。X.J.本来就对佛教文物兴趣不高,参观期间又多次接到电话,公司有个重要项目进展不顺,今天是黄金周后首日上班,同事一再打来电话,让他心烦意乱,其实也没啥心思参观。
南区还有个第130窟,开凿于盛唐开元天宝年间,虽然也是民间所为,但气势宏伟。内有一尊唐代大佛,高26米,系莫高窟第二大佛,俗称“南大佛”。不过,现时入口处上锁,游客只能站在外面看看图片与文字说明,无缘入内一饱眼福。
12:38经由石窟群最南端的出口走出景区,门外就是餐饮部。已是午餐时间,两人就在这里坐下吃“驴肉黄面”套餐,儿子付款,好像是30多元/份。“驴肉黄面”是唯敦煌才能吃到的地方风味,我2008年来敦煌亦曾吃过。“黄面”就是将一种黄米面团用手工抻制成面条,下锅煮熟后捞起,再浇上驴肉丁、蒜苗、青豆等做成的卤,吃到嘴里味道浓郁,很有韧性。酱驴肉是将卤制好的驴肉切成片状,再用特殊调料蘸着吃,味道也很不错。
吃罢北返,前往小牌楼方向,沿途经过敦煌研究院的“院史陈列馆”,顺便也走进去看看。这里应该就是敦煌研究院最早的故址,一些著名的艺术大师,诸如张大千、徐悲鸿等都曾在这里住过。离开院史陈列馆后又路经九层楼广场,逗留、拍照。
再抵大牌坊,随后又过桥来到大泉河的东岸,X.J.在这里放飞无人机。高空传回的图像表明,莫高窟景区确实就是沙漠中的一小块绿洲,四周全都是黄沙,特别是洞窟所在的那道山崖的顶部,其实也就是浩瀚的沙漠。莫高窟在历史上也曾被流沙埋没,明朝灭元以后,丝绸之路被彻底废弃,莫高窟逐渐由盛转衰,特别是在明嘉靖三年,明朝军队受吐鲁番地方势力的胁迫放弃了瓜、沙(敦煌)二州,将民众全部东迁进入嘉峪关,致使莫高窟逐渐被风沙埋没长达二百余年,直至清朝康熙皇帝大军西征,在敦煌地域重建沙州卫,并从各地移民来此垦荒、定居,莫高窟才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大泉河”东岸有座景区“陈列中心”,展出一些A线洞窟的复制品,这对于只能走B线的游客而言,还是值得逗留一看。走出陈列中心就是景区交通车的停车场,我们搭乘交通车,14:32返回(阳关东路/Z110公路)路口停车场,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汽车。
随后是要前往鸣沙山(月牙泉),此处附近有条“鸣沙山景观大道”,可以直通鸣沙山。14:51抵达鸣沙山北门,刚刚买好门票X.J.又接公务电话,通话大约40分钟。忙完公事找我商议要去骑骆驼,但不料人家对于65岁以上的老人恕不接待。我也再一次因为年龄让儿子扫兴,上一次是在张掖平山湖,因为我年龄太大,人家拒售探险车票。
无奈,两人只好徒步走入沙漠,16:09走到一条沙漠木栈道的起点处,这里也是骑骆驼游客的下客点,其实并没多远。我2008年来敦煌时曾发现月牙泉是依靠此处附近的一座水池人工补水,于是向一位正在栈道旁休息的拉骆驼员工打听那座水池的现状,他先是敏感地反问“什么水池?”,随后又告诉我说,现时的月牙泉已无需补水,那座水池早已停用。
木栈道旁生长着一大片的芦苇,金秋时节芦苇泛黄,衬托背后高大沙山,感觉很是漂亮。不过,我相信这片芦苇也是人工种植,因为,我2008年来这里时并没有这片芦苇。两人沿着木栈道往前走,月牙泉建筑群也渐渐地在芦苇背后现身,露出了漂亮的屋顶。
走完栈道再翻过一道沙梁,月牙泉的全貌就出现在眼前,这片水域因其状似新月而得名。月牙泉的四周全为高大沙山,流沙与泉水仅相隔数十米,然而,神奇之处在于沙、泉能够长期共存,亘古沙不填泉。据说,这主要是仰仗月牙泉周边地形特殊,大风吹起的流沙是从山下往山上迁移,致使大风起兮沙不落,月牙泉也就能够经久不被流沙埋没。月牙泉畔有座小山,山上绿荫浓郁,亭台楼榭古香古色,景色也是绝佳。
16:40走到月牙泉畔的小山丘脚下,水边生长着茂密的芦苇。湖畔小山上有座木阁楼称“月泉阁”,其墙角下的一块牌匾表明,“月牙泉建筑群创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共有130多间楼阁,然而,原有的古建筑已经不存,现有建筑都是1991~1999在原址上复建”。月泉阁为四层六方,翘檐斗拱,X.J.登上高阁,让我在楼下为他拍照。月泉阁背后显露出来的高大沙山就是鸣沙山,它因沙子滑落会发出嗡嗡的声响而得名。从月泉阁这边望过去,无数的游人正在排队登山,就连山梁上都站满了人。
历史上的月牙泉“池水极深,其底为沙,深陷不可测”,直到上世纪60年代,这里的泉水最深处仍可达到9米,面积有22.5亩之广。然而,后来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泉水范围大大缩小,泉水周边的原有古树大多枯死,目前所见的树木都是后来补种。如今,在泉水西南侧的沙漠之中仍有一株孤零零的老柳,据树前文字介绍,它是目前景区内硕果仅存的唯一古树,已有120多年的树龄,它原本是生长在月牙泉边,只高出水面0.5米,后因泉水下降,现今已相距泉畔26米,高于水面7.3米。古树如今心枯皮活,在景区采用压管供水,修建围墙等措施的维护之下,至今依然郁郁葱葱,成为月牙泉百年变迁的唯一历史活证。
X.J.想去爬沙山,我最初并不想爬,只在山下坐等他归来。然而,当我用望远镜观察,发现他在登山中途并未停留,一鼓作气就能登顶,心中突然也来了冲动,决定要去“挑战自我”,于是,奋然起身前去追赶X.J.。景区当局在沙山的坡面上设置了登山栈道,其形状就好似贴地摆放的长长木梯,我借力木梯格登攀,其实也并不像最初以为的那般吃力。17:39爬到半山,从望远镜中看到X.J.已经准备下山,于是就决定不再往上爬,用手机通报X.J.我也已到半山,就在有三位红衣女孩席地而坐的那个位置附近,让他下山过来找我。然而,他为寻求刺激,下山时脱鞋小跑,途径我所在的位置也收不住脚,一路冲坡而下,于是,我也只好学着他的样子,跟随小跑冲坡。实践表明,这样其实并不危险,而且很惬意,周边全是细沙,即便是跌倒也无大碍,只要一屁股坐下就可万事大吉。
我没脱鞋,冲坡灌了两鞋沙,不过,此处的沙子都很干净,全都是沙粒没有土,脱鞋稍微处理一下就可OK。X.J.与我分享他在鸣沙山顶所拍摄的照片,由照片可见,我2008年所看见的那座蓄水池(专为给月牙泉补水而建),如今已被填平,但此次新看见的大片芦苇却是形状规则,明显也是人工种植。我猜想,芦苇下面必定是有滴灌供水管网,正是这些管网替换了往年的水池,起到现时给月牙泉补水的功能。
回程路过滑沙区,游客购买滑沙票后必须自行上山,然后乘坐单人滑板从高处直冲而下,已使用过的滑板再由景区员工用人力背负,重新送回山上。返回敦煌宾馆已是18:47,这家宾馆可谓是全敦煌最有牛气的宾馆,馆区横跨城市主干道“阳关路”的南、北两侧,道路中央耸立一座“敦煌宾馆”的馆名牌楼。
咨询总台小姐何处可吃晚餐,小姐推荐“敦煌夜市”,就在附近不远处,步行可抵。于是,我们按照百度地图指引,出宾馆后沿文昌南路向南,再右拐进入西域西路向西行,19:40抵达位于秦州户街南门的敦煌夜市烧烤区。坐下后要了葱爆羊肉、胡羊闷饼和酸奶,总的感觉是不甚满意,菜肴烹饪粗糙,价高质次。饭后沿秦州户街一路北行,穿越“工艺精品区”、“当地特产区”,再经秦州户街北门走出敦煌夜市,经阳关中路返回敦煌宾馆。
2020.10.10(D5),今日计划游览阳关、玉门关,9:13离开敦煌宾馆,驱车走阳关路,经过“反弹琵琶”向西行,再经“西大桥”过党河。9:30看到中石油的青海油田敦煌基地,我猜想这里应该是石油员工的家属生活区,石油员工赴青海打拼,家属驻留甘肃敦煌。这就好似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在内蒙,生活区设置在甘肃酒泉。
出市区后,沿国道G215(红格线)继续西行,9:35驶经G215的“敦煌服区”,9:50驶经“西千佛洞”路口,9:52右拐,转入公路Z305折向西北,此路口相距“玉门关”约60公里。按照我国公路的编号原则,“Z”字打头是“专用公路”,Z305就是前往玉门关景区的专用公路。我们驾车一路狂奔,茫茫戈壁一望无际,公路直插天际,荒原上的景观十分单调,行驶很久也感觉不出眼前所见有多大的变化。
10:14驶经Z305与S303交汇的三叉路口,Z305到此处终结,前方左、右岔道都是省道S303,左侧通往阳关,我们则是沿右侧继续直行,驶向玉门关。10:24驶抵“玉门关景区售票处”,然而,内中却是无人值守,只好继续前行。
又行驶大约10公里后,抵达“玉门关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这里有幅“玉门关遗址导览图”,由图可见,景区自西向东依次排列着汉长城、小方盘城、大方盘城共计三处遗址景点。其中,小方盘城就是一般所称“玉门关”,它位于游客中心的正前方,汉长城位于游客中心西侧约5公里处,大方盘城位于游客中心东侧约10公里处。游客的自驾车须寄存游客中心停车场,景区内有专用观光车代步。停车场旁设有景区售票处,X.J.购买一张门票,我凭70岁以上身份证免门票,两人又各购一张观光车票。
购票后穿越游客中心前往搭乘观光车,游客中心面积颇大,内有各种旅游服务设施,我们从南门进入、北门走出,北门外面就是景区观光车的停车场。
停车场十分宽阔,小方盘城(玉门关遗址)就耸立在前方不远处的戈壁滩上。一位站台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说:景区观光车是在(大方盘城-小方盘城-汉长城)间穿梭往返,抵达大方盘城后会停车等候30分钟,汉长城等候20分钟,小方盘城只做短暂停车,供游客上下。我们根据他的建议,决定先跟车游览大方盘城、汉长城,然后再自行游览小方盘城。车站上也有导游服务,游人可付费聘请身着艳丽汉服的导游小姐带领参观。
11:06前往大方盘城的观光车到站,我们登车出发,观光车先是经过一片枯黄的草地,然后又穿越茫茫戈壁,大约10分钟后抵达“河仓城”景点。这里有大方盘城、西泉墩、仓亭燧总共三处遗址,然而,观光车所规定的30分钟就仅够我们徒步绕行大方盘城一圈,西泉墩、仓亭燧只能远远一瞥,没时间走过去细看。同车有好几位都聘请了导游,我们也借机蹭听讲解:大方盘城原名“昌安仓”,创建于西汉,它是汉代边防军的重要补给基地。此处的北侧有条“疏勒河”,汉朝年代水量丰沛,流经这里继续向西,注入当年也曾碧波浩瀚的古罗布泊。“昌安仓”旁边原本也有水道与疏勒河相通,汉朝官府就是经由疏勒河将军需物资船运至此储存,然后再分发给周边各地的驻军。
大方盘城全为夯土构筑,东西长132米,南北宽17米,残垣最高6.7米,内有南北方向的两堵墙壁把整座城堡隔离成为相等、并排的3座仓库。城堡北壁有上下两排的三角形小洞,间隔距离交错相等,推测为通风所用。外围的东、西、北三面加筑两道围墙,第一道围墙断壁尚存,四角有角墩建筑痕迹,第二道围墙仅存北面角墩痕迹。如此规模的城堡就是在今天也可算是一座巨大仓库,而且,一座夯土建筑能够经历2000多年屹立不倒,也是极为难得。大方盘城的北面现为辽阔草原,汉朝年间曾经是大片的水面,疏勒河的河道位于更北侧的大山脚下,两千年前曾经是条大河,但不知今日是否仍然过水。
遗址前的石碑表明,大方盘城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2008年曾经到访过玉门关景区,但当年只是游览小方盘城与汉长城,未能光顾大方盘城,因为那时的大方盘城尚未进行旅游开发,遗址孤悬沙漠荒野,也没有道路相通。
11:50离开大方盘城,观光车重返游客中心北门,司机宣布,已经去过汉长城的游客就在这里下车,没去过的继续留在车上,有几位游客下了车,我们继续乘车前行。12:16抵达汉长城遗址,我2008年来这里时,汉长城仅为荒滩野景,根本就无人管理,唯一的保护措施就是环绕遗址建有一圈围栏,其高度抬脚即可跨越,但又挂牌“不准跨越”。现今的汉长城遗址已被纳入玉门关景区管理范围,设置专职管理人员,增添了卫生间等旅游设施,也多出了几块供人拍照的碑石。不过,与2008年相比,汉长城本身并无明显改变,整体的保护状况还是蛮不错的。
汉朝为抗匈奴,从今日的永登县开始,经张掖、额济纳旗、金塔、嘉峪关、玉门、安西,直到到敦煌,修建起连绵的城墙,再将“亭”(烽隧)、“障”(较大的城堡和烽火台)一直向西延伸到楼兰古国(罗布泊),这便是著名的汉代长城。敦煌地域的汉长城总长约136公里,呈东西走向,东起瓜州县东碱墩,沿疏勒河南岸构筑,西至敦煌榆树泉盆地。眼前的这段长城叫做“当谷燧段汉长城”,因为附近有座高大的汉代烽火台称“当谷燧”。
“当谷燧段汉长城”长约300米,现存墙体最高处2.95米,地基宽3米,顶宽近1米,它是我国现有汉代长城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墙体是用土坯层与芦苇层交替叠加、铺设构筑,层间距约0.2米,汉代的芦苇秸秆至今清晰可见。
观光车在汉长城停留20分钟,我们只是在城墙旁边转转,因为时间不够,当谷燧就没走过去,只是远远地拍拍照片。游罢还是搭乘同一部观光车,12:45再次折返游客中心停车场,司机又一次提醒“没有去过大方盘城的游客留在车上,已经去过的就在这里下车”,于是我们下车。接下来要前往小方盘城,它就是2000多年前的汉代“玉门关”,因为西域所产的玉石都是经由这座关口进入中原而得名,“小方盘城”是当地民众对于这座古堡的俗称,相对于“大方盘城”而言。关城前面有块“玉门关遗址”石碑,大字下面还有两行小字,“世界地质公园”与“世界文化遗产”。
“小方盘城”东西长24 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面积633平方米,全由黄土夯筑而成。2000多年岁月流逝,城郭至今基本完整,城墙西、北各有一个缺口,估计就是原来的城门。中国古建偏爱土木结构,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因而,两千多年前的古建筑能存留至今者,全国也数不出几座(地下古墓除外),这座城堡若不是修建于气候干燥、人迹罕至的戈壁滩上,恐怕也早就被历史的长河所湮没。2008年我亦曾来过这里,当年的古堡是被一人多高的铁栅栏环绕,游人不得靠近,现今则是铺设了木栈道,游人可以直接走入城堡内部。
12:50从西门进入城堡,城内也有木构平台,四周设置围栏,将游人与城堡的墙体完全隔离,游人只能在平台上活动,这也是一种文物保护措施。城内面积很小,实际也没啥可看,我们只是逗留2~3分钟,拍拍照片,然后就沿木栈道从北门走出了城堡。
北门外面也有栈道,直通荒原上的一处高坡,我2008年亦曾登上过这座高坡,那时的坡顶啥也没有,现在则是建有一座木构观景平台。登上平台眺望,眼前出现大片枯黄的芦苇,部分芦苇间隙还有零星水面露头,对于这么一大片的干旱荒原来说,可算十分稀奇。古代的疏勒河流经这里,因为此处地势低洼,河水蓄留,于是就形成了一大片的水面称“哈拉诺尔”,它曾是敦煌历史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泊。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与过度开发,疏勒河下游逐渐断流,哈拉诺尔也逐渐干涸,演变成为芦苇湿地。2008年我是春末夏初来到这里,那个季节此处还能看见大片的绿色,水面也较为广阔,风吹水波涟涟,芦草随风摇曳,甚至还有水鸟,然而此刻已属深秋,天苍苍,野茫茫,大地一片枯黄。
13:00左右离开观景台,再次穿越“玉门关”,折返游客服务中心。X.J.在“玉门关遗址”碑石前被几位游人拦住,应邀为他们拍摄“到此一游”。午饭就在游客中心附设餐厅解决,我吃牛肉面,X.J.吃米饭套餐,感觉还不错,只是花费不详,X.J.负责买单,我只管吃、不问价。饭后再次出发,沿省道S303调头折返,前往“阳关”。
13:51再经那座无人值守的“玉门关售票处”,14:02驶抵“阳关”路口,直行是景区专用公路Z305,我们早上就是经这条公路从敦煌方向过来,现时则是右拐,继续沿省道S303驶往阳关,此处距离阳关33公里。汽车风驰电掣,公路笔直、平坦、直插天边,映入眼帘都是无边无际的戈壁,荒芜人烟,寸草不生。有时也可看到远处有一条绿线,那便是有人居住的绿洲。14:28驶抵阳关景区附近,远远地就看到那座著名的“阳关峰墩”,高踞于墩墩山顶,它是阳关景区的地标。墩墩山下有一片绿洲,叫做龙勒村,我们要去的阳关景区就是位于龙勒村附近。这一带地势低洼,附近又有雪山,地表多处都有泉水溢出,阳关地区日照充裕,但凡有泉水涌出的地方,自古也都是富饶的绿洲。
行驶中X.J.又是不断接到电话,这让他难以专心开车,于是便接受我的建议,驱车驶入龙勒村,找个地方专心处理公务。儿子在车上“办公”,我下车独自闲逛,方才还是茫茫戈壁,四围无遮无掩,现时则好像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林木遮天蔽日,还有一条小溪哗哗流淌。“阳关葡萄”是这里的名产,因为日照强烈,又有充足的灌溉,这片绿洲很适葡萄生长。村内有座“阳关葡萄鉴赏采摘园”,猜想是为发展旅游打造,不过此刻季节已过,唯见青藤,不见葡萄。
X.J.忙完了公务,14:55我们再次出发,阳关景区就在村外的不远处。汽车刚刚出村,眼前景色就立马大变,绿影浓郁即刻就转换成为一片黄褐,荒滩上有几座土房,外观好似蜂巢,根据我数年前去吐鲁番的见闻,我知道那是晾晒葡萄干的晾房。再往前就看到一大片的仿汉风格建筑,它就是现时“阳关景区”的主体建筑群。阳关是汉武帝破匈奴后“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从汉至唐,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不过,古时的阳关早已不存,眼前的雄伟关城是近年新建,其正式名称是“阳关博物馆”。
景区门票50元/人,X.J.购买全票,我凭70岁以上身份证免票,但两人均须购买景区观光车票(10元/人)。根据售票处门前的文字介绍可知,“阳关景区”现为国家4A级景区,内有古阳关遗址、阳关烽燧、阳关古道、汉龙勒县遗址、汉长城寨墙遗址、汉代渥洼池遗址、西土沟遗址,还有汉墓葬、汉陶窑等众多遗址。然而,这个地方我2008年也是曾经来过,根据我当年所见,这里其实就只有“阳关博物馆”与“阳关烽燧”这两处实景,其他若不是仅为遗址,看不到任何遗迹,就是位置太偏,游客根本无法抵达。售票处旁边还有景区导游图、丝绸之路示意图等,也是介绍很详细,不妨一看。
2008年我跟团游阳关,是由一位非常敬业的导游小姑娘带领,讲解很是到位。这一次未聘导游,只是蹭听别人聘用的一位约30岁的女导游讲解,她对于张骞的介绍给我印象颇深:汉武帝派张骞西行出使大月氏,商讨共同对付匈奴,但走到武威被匈奴人擒获、关押多年后获释,张骞不是赶忙逃回中原,而是继续西行前往大月氏,努力完成国家交付的使命。女导游的口才颇佳,我很怀疑她就是当年那位小姑娘,现在长大了。博物馆内还有张骞铜像、汉阕牌楼、八卦台、功德亭等景点,可以拍照留念。花坛里的波斯菊也开得很艳丽,这种花好像是只适合高原,在厦门就长不好。
阳关景区包括“阳关博物馆”与“阳关遗址”两大片区,中间相隔宽约1公里的戈壁,景区交通车就是在这两大片区之间穿梭。阳关博物馆属知识型的布展,X.J.比较喜欢,我们在馆内逗留约半小时。博物馆的后门外面就是电瓶车站,两人乘车穿越戈壁,前往阳关遗址片区。半途经过墩墩山,光秃秃的小山顶部耸立一座古烽火台的残墩,它就是阳关景区的招牌景点“阳关烽燧”,也是现时景区内仅有的一处真正古建筑遗迹。刚才的那位女导游曾介绍说,古时阳关周边曾有十多座烽火台,至今都有遗址存留,但绝大多数位于戈壁深处,因为是“世界文化遗产”,现时只是用作研究,不对旅游开放。
电瓶车抵达墩墩山脚下,抬头仰望,跟我在2008年所见到的的场景相同,山顶上的“阳关烽燧”依旧是被高大围栏环绕,只能远观,不可近抵。下车后X.J.直奔山顶,我则是因为已属故地重游,缺乏“探险”冲动,而且,也懒得爬山,于是就跟他分手,径直前往半山坡上的一座小亭内休息,交代X.J.看罢残墩也去那里跟我汇合。
小亭面朝广袤戈壁,背靠阳关烽燧,亭旁不远有块石碑,碑面镌刻“阳关故址”。2008年我也曾在这座亭内小憩,当年的那位小姑娘导游曾告诉我说,小亭所在山坡脚下的古河床就是古代西出阳关的丝绸之路,俗称“阳关大道”。越过河床、再越过遍布星星点点沙生植物,宽约4~5公里的黄色沙滩,放眼向更远处眺望,可以看见远山脚下有一大片颜色略显灰暗的平坦洼地,那便是古代阳关的真正位置。因为曾有铜箭头、古币、石磨、陶盅等汉代文物在那里出土,当地人称其“古董滩”。在2008年的时候,小亭旁边还有许多马匹,游人可以付费骑马前往古董滩,来回约需3小时。然而,现今这里已经不见了马匹的踪影,听一位景区员工说,现在是强调“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重于开发,景区内已不再设置前往古董滩的旅游项目。小亭所在的山梁脚下有一道护栏蜿蜒,它就是现时旅游区域跟文物保护区域的边界,游客不准越过护栏。不过,作为补偿,景区也修建了一条越过护栏向外突出的矩形木栈道,游人可以沿栈道一直走到山下的干涸河床旁边,近距离体验当年的丝绸之路。
X.J.看罢阳关烽燧前来找我,两人结伴沿木栈道走向阳关大道,它其实是一条季节性河流的河床,全年基本干涸,仅只偶尔才会过水,古时的驼队就是沿着这条平坦河床西出阳关,将中国的丝绸运往西方世界。木栈道沿线布设两块巨石,分别镌刻“阳关大道”与“丝路古道”,石旁也有提示“保护遗迹,禁止翻越”。
16:58离开木栈道往回走,准备前往搭乘景区交通车,再次经过阳关烽燧,它自古便有“阳关耳目”之称,孤零零地耸立在墩墩山巅,为阳关站岗放哨两千多年。烽燧脚下有块“阳关烽燧”石碑,此刻光线正好,拍下一张“到此一游”。17:06搭乘电瓶车,重返阳关博物馆,找到我们自己的汽车,直接驱车回敦煌。
进入龙勒村后又再出村,沿Y445(阳关路)一路向东,17:46看到公路右侧有座夯土墩台“山水沟大墩烽燧”,它也是一座古烽火台,最早为汉、唐所用,清代曾经重修,现为敦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没有停车,继续向前。公路穿越一大片荒凉的戈壁平滩,道路笔直,极目无垠。17:55在Y445/G215路口左拐,进入国道G215,继续驶向敦煌。
18:00驶抵西千佛洞路口,2008年我也曾来过这里,石窟很小,但地处党河峡谷,风景还是不错,鉴于天色尚早,我们决定过去看看。然而,驶抵停车场却发现空空荡荡,景区入口也已上锁,估计是已经下班,只得作罢,X.J.说明日上午赴青海还得再次经过这里,到时可以再来。此处周边全为戈壁,但西千佛洞所在之河谷却是林木葱茏,夕阳下的秋叶映衬沙山,景色好似一幅油画,顺手也拍下一张风景照。
重上G215继续驶向敦煌,18:33驶经“鸣沙山景观大道”路口,右侧远处正在建造金塔,还有石牌楼,不知是要打造什么景观。18:36驶经“敦煌古城”,戈壁滩上有一座城池,它实为影视基地。进入市区前加油180元,然后过党河,又经过“反弹琵琶”转盘,19:15回到敦煌宾馆。晚餐选择宾馆近旁的一家面馆,我吃兰州牛肉面,X.J.吃敦煌黄面,这家餐馆主要是面对敦煌本地居民,感觉要比昨晚的敦煌夜市实惠得多。
推荐阅读
二人疚6.1千11
寡剧者16.0千12
游敦煌3.0千7
游敦煌3.2千7
游敦煌3.6千9
曾姜公6.3千11
思君4入梦2.8万33
_CFT01****17168535640
白天的月亮1926.9千22
游敦煌4.5千9
游敦煌3.9千9
游敦煌3090
游敦煌3.7千12
游敦煌4.7千13
帅哥后遗症7.3千18
白米麦仁粥3.6万45
沌口阿祖7.2千15
108****8356.2千0
小迷糊erty4.3千6
兰若梦1.4千2
游敦煌5.7千17
敦煌漠葛户外3.6千14
游敦煌2.6千11
游敦煌4.6千13
小柳儿呀3.2千0
小樱子angel7.1千13
游敦煌4.0千10
游敦煌4.5千11
一个虫虫的旅行5.4千11
一个虫虫的旅行5.5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