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采风:观赏苗族神功绝技与舞蹈(图)
行程天数
3天
和谁出行
和朋友
苗族是中国较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她一直以其历史悠久,分布面广,文化丰富多彩而著称。在中国数百多万苗族中,聚居在中国贵州省幅员广阔的青山绿水之间的苗族同胞就占一半以上。
贵州田园风光(摄影:冯赣勇)
为此,我们《中国民族体育》剧组在拍摄完《云南苗寨的民族体育》后,于1999年6月先后前往贵州清镇市红枫湖、挖力小康民族村寨、贵阳市乌当下坝乡卡堡苗寨和花溪以及镇远等地区,一展苗族同胞们绚丽多姿的传统体育歌舞表演,并用我们的摄像机完美地记录下来。
俯瞰红枫湖景色
6月15日下午,摄制组在结束了乌当永乐布依族舞龙的拍摄在贵州民委张处长与令狐彩梅二位同志的陪同下,先后前往清镇风光秀美的红枫湖及挖力小康村寨,分别观赏了苗族的绝技神功《上刀山》、《下火海》及《芦笙舞》等三个表演项目。
镇远古城夜景(摄影:冯赣勇)
在苗族众多的传统体育中最为惊心动魄,最令人不可思议;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的活动,当属苗族的《上刀山》和《下火海》。围绕上刀山与下火海两个项目的由来,有着一个十分动人的故事。
上刀山之一(摄影:冯赣勇)
相传在很久以前,聚居在贵州武陵山区的苗族同胞深受眼疾之苦,苗族青年龙九郎为了采集仙药,他跨过了72座刀山;穿过了72片火海,终于采得仙药,为苗族同胞解除了病痛。从此在武陵山区生活的苗家人,为了纪念这位舍己为人的英雄龙九郎,创造了上刀山、下火海的绝技神功。
苗族上刀山之二(摄影:冯赣勇)
“上刀山”也称“上刀梯”,刀梯由一根高12米的铁柱,72把锋利无比的钢刀和顶端上边3把寒光逼人的钢叉组成。在贵州红枫湖民族村的表演者,如今已是龙氏家族的第五和第六代传人了。在整个上刀山的表演中,表演者要赤脚而上,并在刀梯上表演“金鸡独立”、“顶天立地”、“单臂吊刀”、“倒挂金勾”、“百猿出洞”等各种高难度,惊险刺激的空中动作。
苗族上刀山之三(摄影:冯赣勇)
上刀山前表演者要做一系列的热身活动,为了证明刀梯上钢刀的锋利,要为观众展示用一块布在钢刀上被轻易割断的过程。不仅如此,上刀梯后表演者还要用以自己的头发被钢刀割断的表演,来再次证明钢刀的锋利程度,并以此掀起表演中的小高潮。其实,上刀山的表演总是高潮迭起,每当一个漂亮的动作出现,顿时就会响起观众的一片喝彩的掌声。
苗族下火海(摄影:冯赣勇)
苗族的“下火海”是与“上刀山”紧密相连的。下火海表演时,表演者要踩过经火烧一个半小时;热度高达800度左右的几块铁板。烧得通红的铁板被放在长长的木板上,由于温度过高,铁板一放上去,木板立刻燃起火来。表演者要轮番用脚踩过滚热的铁板。当脚踩在火红的铁板上时,表演者脚下会冒出一股股青烟,而他们的脚上却没有起泡。表演完后他们不仅要抬腿向人们展示毫无损伤的光脚,而且还把滚热的铁板放到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盆中,立刻大盆里的水被铁板烧的沸腾起来;冒起滚滚的水泡;白色的雾气也随之升腾而起,每到此时,观众潮水般的热烈掌声就会爆发出来。
与民委同志留影(摄影:姜浩东)
上刀山与下火海堪称是苗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绝技神功。表演者的光脚在锋利的钢刀上无所受损,在滚烫的铁板上也丝毫无恙,这的确令人难以理解。然而事实就是如此,不能不令人折服。真可谓赤脚踩利刃,从容攀上刀山;光脚踏火海,无畏向前。这两个民族体育项目,充分体现了苗族人民不畏艰险,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
卡堡苗寨拍摄现场留影
芦笙是贵州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簧管乐器,史传是先祖伏羲女娲所作,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苗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苗家儿女不仅把芦笙作为本民族的代表物,还往往把舞蹈、音乐、体育、杂技等与之融为一体,使灿烂的民族文化大放异彩。
苗族芦笙舞(摄影:冯赣勇)
《芦笙舞》是苗族开展得最为广泛的一种传统舞蹈活动。每个地域都有其不同的跳法。据了解,芦笙舞的表演形式,以蹲、跳、走为基本步伐的就有100多种,在贵州省清镇挖力民族寨,我们看到的苗族姑娘表演的芦笙舞节奏明快,进退有序,由简到繁,婀娜多姿。
苗寨美酒迎宾(摄影:冯赣勇)
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其许多项目多为融体育与舞蹈为一体的娱乐活动。1999年6月16日,摄制组来到坐落在群山环抱中的下坝乡卡堡苗寨采风。这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是贵阳市乌当地区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之一。
小尧花鼓舞之一(摄影:冯赣勇)
摄制组刚走进村口,就感受到了苗寨迎客的热情。几个苗族姑娘唱着山歌,手捧着一碗碗香甜的米酒向我们敬献。民委同志介绍说,卡堡乡谷村苗寨传统体育运动开展得十分活跃,人们对当地苗家青年男女们表演的《小尧花鼓舞》、《花棍舞》等的美誉影响广泛,远近闻名。
小尧花鼓舞之二(摄影:冯赣勇)
《小尧花鼓舞》也称《芦笙鼓舞》,它是由小尧寨苗家人代代相传下来的一个以健身和娱乐相结合的舞蹈。小尧寨苗家人最爱跳这个被称为《绑抓哽》的花鼓舞。关于“绑抓哽”,这里的苗家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小尧花鼓舞之三(摄影:冯赣勇)
相传在远古时代,小尧苗家人的祖先在长途迁徙中跨过一条巨浪滔天的大江时,江中有位名叫阿勇的苗族青年为救同胞父老姐妹,跳入江中与恶鱼死斗,苦斗了三天三夜,杀死恶鱼,救出鱼腹中人。
小尧花鼓舞之四(摄影:冯赣勇)
大家将恶鱼拖上岸,风干后取下鱼皮,砍下一节鱼尾,送给阿勇,阿勇将一小节鱼皮挂在门后,风吹过,鱼鼓鸣鸣作响。他又将鱼皮放在一棵干枯的大空树上,飞鸟投石抛到鱼皮上咚咚作响。阿勇大受启发,他砍来竹子,照鱼尾做成“哽”,就是芦笙,又拿出祭祀牛皮蒙在空树上,做成“绑抓”就是鼓,每逢节日,他领头教人吹“哽”,击“绑抓”。后来,这支苗家人迁徙到贵阳,定居小尧寨,一代代将“绑抓哽”传了下来。
花棍舞之一(摄影:冯赣勇)
《花棍舞》是卡堡乡谷村苗寨的另一种民族舞蹈。它用“钱棍”为表演道具,是由苗族男女青年表演的集体项目,表演时多为双数,四人一小组,人数不限。其动作特征是:送肩、转胯、腰活、腕柔、腿快、手灵、膝屈、脚踮。舞蹈用“钱棍”“击”、“点”、“相击”、“转棍”、“拍棍”等棍法击打身体的肩、肘、胯等部位和以棍击地,舞蹈的特殊韵味就在身体的波动之中表现出来。
花棍舞之二(摄影:冯赣勇)
花棍舞产生于苗族的传统民俗之中,它是由狩猎和御敌转变而来的,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又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创新,逐渐演变成现在这种表演形式。
与苗寨孩子留影(摄影:姜浩东)
贵州苗家的山美、水美、人更美,美丽的大自然赋予了苗家人肥沃的粮田,他们得以终年辛勤耕作,生生不息。劳动和生活带给了苗家人丰富的创作灵感,使他们众多的传统文体活动开展得多姿多彩。在贵阳市风光秀美的花溪,那里苗族的迎亲场面颇有风趣。
苗寨接亲舞(摄影:冯赣勇)
在苗岭山寨,如若看到一行挑着酒肉及众多彩礼;吹着欢快的芦笙簇拥着一个披红挂花;身着新装的青年队伍,不用问,那准是苗家迎亲的队伍。接亲的队伍多达三四十人,他们当中有挑彩礼的,有放鞭炮的,有管饮酒对歌的,男男女女,披红挂绿,一路上欢歌笑语不断。但是,当接亲队伍来到女方寨子时,就会遇到对方女伴们事先用木桩,刺篷等物品设下的路障,以显示大家对自己的姐妹舍不得让她离去的心情。
苗寨接亲舞之二(摄影:冯赣勇)
苗家新郎到新娘家接亲要过许多关,通常要喝拦路酒,要对歌,跳木鼓舞等等,经过新娘女伴们的重重“考验”,方能最终把新娘接过来。这恐怕也是让苗家小伙子尝尝娶亲的不容易,从而在今后的新生活中会更加呵护自己的心上人,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
拍摄现场留影(摄影:姜浩东)
6月16日下午,结束了乌当卡堡苗寨的拍摄来到美丽的花溪公园,在绿茵茵的草坪上,苗家的男女青年跳起了妙趣横生的《接亲舞》,他们用热情奔放的舞蹈语汇,艺术化地表现了苗家人的这一传统风情。
与苗寨姑娘留影(摄影:姜浩东)
贵州苗族多彩多姿的民族传统体育歌舞以其丰富的内容,古朴的形式,独特的风格,为中华民族的百花园增添了绚丽的光彩。(图文:冯赣勇)
推荐阅读
食途小绵羊5.6千12
行者老湖5.2千11
建筑旅人2.4万12
建筑旅人1.9万12
-被遗忘的时光-1.6万11
正宗情流感5.8万15
正宗情流感3.7万12
完美的旅游6.0千12
-被遗忘的时光-3.8万11
乡村旅游行家5.7千12
乡村旅游行家5.3千11
乡村旅游行家3.1千6
乡村旅游行家6.8千11
may雪儿6.7千12
_WeCh****2090877.7千22
冯赣勇6.0千11
a锅alison1.8万12
baojuan03155.9千13
乐玩日志2.7万14
肥肥的贝贝6.5千18
浪毛线Joe9.0万11
小墨视界4.0万11
黑白的触动5.5千13
乡村旅游行家7.6千12
嘉鱼夏鱼3.8万11
冰冰羊旅行记1.2万12
有色眼镜575.2千22
贵州小谯8.6千22
肖希泽5.4千12
轩尼诗@19636.3千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