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世界民族大乱炖 | 东欧51天15国(三)摩尔多瓦+德左+斯洛伐克+波兰
波兰、斯洛伐克等3地

世界民族大乱炖 | 东欧51天15国(三)摩尔多瓦+德左+斯洛伐克+波兰

东欧系列游记的第三集。

https://you.ctrip.com/travels/croatia100129/3933142.html?isAuthor=true

https://you.ctrip.com/travels/bulgaria100130/3933411.html?isAuthor=true

罗马尼亚之后,一夜大巴,我来到摩尔多瓦

逆光纪

生于北京,旅德八年。辞职前为德企汽车人,现环球旅行者。爱好有点多,以音乐、电影、健身、潜水为主。

更多作品可在微信公众号找到,更多视频与图片可在微博、抖音与VUE看到,更多旅行问题答疑可在知乎找到。

公众号、微博、知乎、抖音等全平台统一名称:逆光纪

想入粉丝交流群可加微信:marvinhe0530

在基希纳乌青旅认识的德国大哥这两天每晚都拉着我至少聊上两个小时,可能在这样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家能有人用他母语聊聊天是件很惬意的事情。去过130多个国家的这位哥除了跟我聊旅行见闻,还告诉我他的菲律宾老婆在德国生活了快十年却依然不怎么会德语,原因是她根本对学德语不感兴趣。他拍了我照片说要发给老婆看看,因为她老婆在香港工作过十几年所以对中国人很有好感。其实刚开始听他提起菲律宾老婆时,我以为又是德国老头去亚洲讨年轻老婆的老套情节,没想到他们只相差三岁。俩人是在一个“菲律宾基督教徒相亲网站“认识的,在网上聊的很好于是分别从香港和德国飞到马尼拉相见。更有意思的是德国大叔本来之前在菲律宾被抢得精光从而发誓再也不去那个国家,而且俩人在四十多岁遇到对方之前,也都从来没结过婚。

其实还是挺为他们高兴的,想起李宗盛唱过:“真爱并非不来,它只是被无预警的恶意的延迟。”

摩尔多瓦恐怕是欧洲最没有存在感的国家之一,也目测是游客最少光临的国家。这也不怪大家,毕竟这个名字就洋溢着一种浓浓的东斯拉夫风。

摩尔多瓦公国本曾与罗马尼亚同为达契亚人后代,也曾是大罗马尼亚一部分,却被苏联硬生生强占,做了整整五十年苏维埃加盟共和国,还是最小最穷最默默无闻的一个。

坐夜巴清晨到达首都基希纳乌,晨曦混沌,雾气朦胧。上班族步履匆匆,没有人转头多看一眼风中搓手跺脚的卖花人。我回忆起同样时间的北京街头,应该只有卖煎饼包子炸油条的,这一对比,情调高下立显啊。

旅馆尚不能办理入住,我就去逛了大教堂、历史博物馆和艺术馆。

历史博物馆里的售票大妈指着我的相机说,拍照要单买“拍照票”。我说好的那我不拍了,她说你刚才进门前如果拍了外面,也一样要收费的 - 我赶忙摇头撒了这次旅途中的第一次谎。

博物馆地下一层展示着那段特殊时期的记忆,三四十年代苏联高压时期,成千上万摩尔多瓦人入狱、被处死、或流放到西伯利亚,与亲人生死相离。

半个世纪的苏联统治深刻影响了这个国家,甚至很多人在独立之后依然不能摆脱旧有的意识形态。关于这一点,我在接下来第二天的旅行中深有体会。

教堂外的广场上静悄悄,除了我只还有一个 亚洲 不知哪里的女孩拿着相机在拍照。这座全基希纳乌最大的教堂换在其它 欧洲 国家也不过就是个街区教堂的规模,快速在里面转完,走出门看到几个孩子追着鸽子玩耍,而刚才那个亚裔姑娘,已经被当地秃顶大叔搭上了讪。

基希纳乌的建筑多为白色花岗岩材料建造而成,可惜我到的这天一直是阴天,整个城市笼罩在阴郁的气氛中,连建筑都显得萎靡不振,郁郁寡欢。

基希纳乌绝算不上一个旅游热门城市,甚至不是一个旅游城市。当我举起相机在街上拍照时,身旁驶过的公交大巴无论司机还是满车乘客的脸上都写满了疑惑与好奇。走进市中心的咖啡馆,服务员的英语倒是比博物馆售票大妈流利多了,也就在这里才能见到打扮时尚的摩尔多瓦姑娘。

第二天一早,我赶往基希纳乌长途客车站。这是在每个前苏维埃加盟共和国都很常见的那种车站,没有真正的大巴车,只有一辆辆小巴排在一起,前挡风上放着目的地城市的名字。每辆车坐十几二十几个人,大多时候人上满就走。不过基希纳乌这里还是遵循时刻表发车的,买票也要去专门的售票窗口而不是和司机直接购买。

坐上小巴,窗外下起了蒙蒙细雨。晃晃悠悠一个多小时,右手路边出现镰刀斧头标志的路牌,最上面一块牌子还赫然印着CCCP(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禁让我觉得恍如时光穿越。

从这里开始,就是“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领土了。刚才还好好的在摩尔多瓦,怎么一瞬间又出国了?

前苏联时期,苏维埃政府向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移民大量俄罗斯人。摩尔多瓦相对俄罗斯温和的气候让大部分人乐于定居下来,所以在这一地区,居民大多为俄罗斯人,意识形态更亲近前苏联。因此在摩尔多瓦脱离苏联独立之后,这里的亲俄居民不想跟着摩尔多瓦走亲欧路线,于是又宣布脱离摩尔多瓦独立,成立了“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简称德左),然而没有得到国际社会承认。但是由于俄罗斯在此地有驻军,摩尔多瓦也不好强行收回本属于自己的这块领土,甚至因为主要发电设施都在德左,摩尔多瓦还不得不和这个闹分家的“邻居”搞好关系。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格鲁吉亚,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也是两块位于格鲁吉亚内部的俄罗斯“飞地”,再加上一个以前介绍过的纳卡共和国(亚美尼亚在阿塞拜疆的飞地性质),德左只能和他们建立外交关系。同样都是没人承认,哥儿几个抱团取暖。

这是我继纳卡、北塞浦路斯和西撒哈拉后来到的第四个没有联合国席位的国家。下车去边境办公室查验护照,背着枪的大兵哥问我停留多久,我说当日往返。如果你打算住一晚要提前跟他说好,不然他只会给你当日往返的入境许可。如果要住,需要让酒店帮你去做登记。整个小巴里只有我和另外两个加拿大魁北克人是外国游客,其它人都是往返两地的居民,不用查验护照。

过了边境,小巴继续向首都蒂拉斯波尔(Tiraspol)前行,最后终点就停在蒂拉斯波尔火车站。火车站是一幢黄色外墙的建筑,在这个灰暗的天气中分外显眼。我去车站里查到回基希纳乌的时间,然后就向着两公里以外的市中心步行前进了。

中途路过游客信息中心,里面工作的小姐姐很热情地给我介绍到哪里看什么,我从她口中得知,今天正好是庆祝蒂拉斯波尔结束德国纳粹占领解放75周年,有很盛大的庆典活动,还真是来对时候了。另外她说,曾看到中国人,都是参加旅游团坐大巴来这里打卡,而我是她遇到的第一个独自前来的中国游客 - 相信我不是第一个来此地的自由行中国人,但是也许大部分人不会走进这个不起眼的游客信息中心并跟她聊起天儿吧。

和“纳卡共和国”首都斯捷潘纳克特一样,蒂拉斯波尔也遍地是军人。行至市中心主路上,远远就看到为庆典特意摆放的物料,那些大红星非常醒目

广场上摆放着装甲车、迫击炮等重型武器,只是数量看起来有些可怜。德左在向世界宣布着自己的主权,然而在旁人看起来就像自娱自乐。

再往前走,就是著名的“坦克广场”,坦克广场的正式名字不太好记,因为上面摆了一辆坦克,所以就被游客这么叫了。这里是蒂拉斯波尔的中心广场,也是德左的精神象征 - 恐怕在自己国家首都广场上摆放坦克的国家也就此一家吧。

广场上还有一座东正教堂,教堂不大但是富丽堂皇,洋葱头圆顶在这个下雨天依然金光闪闪。教堂与坦克作伴,旁边是独立战争烈士陵墓。我看着孩子们在坦克上爬上爬下,不知道从小跟大炮一起长大这件事到底是好是坏。教堂外墙上的耶稣天天盯着这辆摧毁过无数人生命的杀戮机器,不知道他又会是什么心情。

德左境内保留了苏联时期的重要元素,前苏联时期的巨型列宁像在地球上已经几乎绝迹,但是在坦克广场对面的议会大楼下就可以找到一个,而且蒂拉斯波尔城里还不止这一个。德左人梦想有朝一日并入俄罗斯,只是俄政府态度一直也很暧昧,因此这个“国家”的前途如何,还是很难说。

虽然完全是一副社会主义苏联的样貌,但是德左年轻人的生活也没有太无聊。比如这里有和基希纳乌一样的连锁Pizza快餐店,也有这种随处可见的路边咖啡店。对了,德左甚至发行自己的货币,叫做德涅斯特河沿岸卢布(PRB),如果在这里消费必须要用这种货币,但是走前记得把钱都花掉,因为世界上其它任何地方都不会跟你兑换这种钱。

看了一眼德左以之命名的德涅斯特河,我就开始返回车站了。买完咖啡后还剩下一点钱,我又回到游客信息中心,正好买冰箱贴把钱都花掉。

冰箱贴上都印着“Country that doesn't exist” - “不存在的国家”,看来这是德左旅游局给自己国家定位的宣传口号,听起来有点无奈但是倒也充满乐观精神。八零年代以后出生的中国人想必对苏联已经没什么印象了,如果还想在当今世界上体验一下当年苏维埃的特殊氛围,来这里就对了。

六点半赶到火车站,趁着车还没开,我爬上空无一人的站台天桥。孤独的铁轨向远方无尽延伸,地平线上是一天也没散开的厚厚乌云。冷战的年代早已远去,可是两大阵营意识形态的多年争斗,似乎还在深远地影响着世界上某个角落的人们。

我搭乘最后一班小巴离开蒂拉斯波尔,一个多小时后又回到了“欧洲”。有人说,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土地,而德左才是真正继承了苏联的灵魂。

2008年刚回国时,在大众中国的生产部工作,负责整理大众集团全世界工厂的生产报告汇总,总会在文件里看到一个位于匈牙利Gy?r的工厂,是生产发动机和奥迪TT的。因为它名字很独特,所以印象很深刻,虽然我从来没有去过。

从布达佩斯去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的路上经过这里,一开始看地名觉得很眼熟,后才想起来是这个曾经在ppt和excel上常出现的地方。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

过了杰尔,马上就进入了斯洛伐克境内。首都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就位于匈牙利、斯洛伐克和奥地利三国的交界处,恐怕是世界上距离国境线最近的首都之一。

多瑙河是斯洛伐克与匈牙利的边界,也是斯洛伐克与奥地利的边界,但在布拉迪斯拉发这里,像布达佩斯和维也纳一样,多瑙河穿城而过,老城与新城分列南北两岸 -- 不能拥有多瑙河的城市,怎配做一国之都?

由于这里是上游,比下游布达佩斯那里的河道要狭窄许多,完全没有了“欧洲流经国家最多河流”的恢弘气势。

一座大桥将新旧布拉迪斯拉发连接起来,桥上的“飞碟观景台”,是整座城市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建筑。

很明显,这是一个在其它城市很常见的高层观光餐厅,没什么特别。但是如果你站在老城里望过去,它就像一个科幻电影里的外星飞船,伸出两只长腿,踩在了那些老房子的屋顶上,正准备开始征服地球的行动。

相信很多90年代前出生的人都是从“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国名听说的斯洛伐克,而两国分裂之后,“斯洛伐克”这个名字就很少再被提起,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旅游业,这个中欧内陆小国都默默无名,存在感比较低。即便首都布拉迪斯拉发曾经还是匈牙利王国的都城,哈布斯堡家族曾在这里居住,却远不及相距只有80公里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名。

中午坐大巴到达布拉迪斯拉发,找到了住处放下行李,就赶紧出来逛。我只打算在这里停留一个晚上,第二天中午离开,所以要抓紧时间。不过后来事实证明,如果只是单纯打卡景点,一个下午就够了。

布拉迪斯拉发的老城格局和建筑没有太多让人记得住的特色,很典型的欧洲小城模样。站在城门塔楼顶层,老城区一览无余。规整的街道,教堂的塔尖与红房顶错落有致,没什么特别喜欢的点,也挑不出什么不喜欢的毛病。

因为没什么特别吸引我注意力的建筑,石板路上走过的行人,就成了我观察的对象。午后路上的人,在照片中有种强烈的故事感。

老城虽小,但也是塞满了欧洲游客,还遇到好几拨华人旅游团,都是从维也纳到布达佩斯时顺便路过,想必不会专程前来。

至于自由行的中国人,好像只有我一个。

城门下的路标,“7433公里”其实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概念,不过离家一个多月后看到“北京”,还是觉得有些亲切。

在这座城市,不用特意寻找什么宏伟的文化遗产古迹,反正也没有。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街头巷尾,也有很多可爱的细节足够叫人开心。

比如墙根上不留神就看不到的涂鸦。

甜品店里的陈设。

有趣的街头装置。

而城市最具地标性的雕塑,是这个“Man at Work” —— 这是一位刚从下水道爬上来的管道工人。一个有点莫名也说不清来历的雕塑,成了这里最引人瞩目的打卡地。

这位管道工,长了一张萌萌的知足脸。

所有游客都在轮流与他合影,那我就也来一个吧。

也许,这个知足常乐、憨态可掬的工人,正象征着布拉迪斯拉发人的生活态度吧。

老城西边山头上的巴洛克城堡,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907年。

在空无一人的城堡内庭,夕阳中的影子,给我关于布拉迪斯拉发的记忆,增添了许多无法忘记的瞬间。

城堡门前的雕塑应该是某位贵族或者国王(今天懒得查历史),骑在马上剑指苍天的样子酷极了。眼前物换星移,贵族大人对如今一排排新建起来的高楼,作何感想呢?

在城堡旁的平台上,可以俯瞰多瑙河与老城。

又到了夕阳为城市镀上一层金色的时刻。

当这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突然开始留恋这座城市。布拉迪斯拉发没有大气的帝都气质,却是停下来歇歇脚享受阳光的好地方。貌不惊人却精致有序,没有大批游客团堵在老城里,不用疲于在各个景点间穿梭打卡,走几步就把城市逛了一圈,再走一圈又能发现新的细节。

说了半天,这座城市好像真的有点无趣,如果你有机会去东欧,还是不要来布拉迪斯拉发了,附近的维也纳、布达佩斯和布拉格都比这里好看很多,就让它默默无闻地守着自己的小世界,不争不抢,悠然自得下去吧。

其实我这次 东欧 旅行的第一站是华沙。乘坐波兰航空从北京飞卢布尔雅那 ,要在华沙转机等候24小时,结果这里就意外成为我环游东欧的第一站。到达机场,顺利入关,海关问了我之后的行程,我说明天就去卢布尔雅那 ,他很满意的给我盖章放行。出关换了几十块钱的波兰货币兹罗提,与人民币汇率大概1:1.7 - 别看波兰货币比人民币值钱,但是物件是真便宜,在机场这种地方买了热狗与咖啡,才花了人民币二十多块。

因为是转机,所以预订了离机场不远的青旅。肖邦机场到市区很方便,有地铁直达。记得上车前在自动售票机上买票,而且上车后要在机器上打印记号,不然如果遇到便衣检票员,买了也算没买。

虽然很困,但还是不想浪费这个下午时光。落地的时候还飘着小雨,下午出门就晴空万里,运气好到不可置信。乘电车直接到市中心,看到这个地标,标示着距离世界各城市的距离。

科学文化宫是苏联时期建筑,华沙最高的建筑之一。随着苏联解体和波兰民主化,波兰人越来越不喜欢它了。可是我看到它觉得很亲切,因为它让我想起北京展览馆,只不过比北展高很多。

发现华沙街头的地铁站很有特色,像巨大的机器昆虫。

从文化宫慢慢走向圣十字教堂,这里埋葬着肖邦的心脏。据说肖邦死后,姐姐亲赴法国,把心脏泡在酒里偷偷带回波兰

胜利广场是华沙最大的广场,感觉面积在全世界也可以排上前几名。尤其是广场上人都没有几个,更显空旷。看来社会主义国家都流行建造大广场,但是明显对空间的利用不够充分。

广场上有一座建筑,里面是不灭的火焰,以来纪念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两名士兵守候,日夜不停。我幸运地赶上了他们的换岗仪式。

接近黄昏的时候来到老城。华沙老城曾被纳粹德国炸成粉末,但是战后波兰人将其完美复原,现在看起来毫无违和感,对比北京那些仿古建,真是天壤之别。

清澈的蓝天似湖水般温柔,夕阳的金色光辉与落日后的粉色云霞是欧洲冬日最令人沉醉的美。

晚饭找到一家名叫Zapiecek的波兰传统饭馆,怒吃一大盘波兰饺子和一大块排骨,波兰人堪称做肉行家,邻居德国怎么就不知道学学呢?不过这饺子虽然有着猪肉、土豆泥、奶酪、酸菜等五花八门的搭配,总体感觉并不惊艳。

虽然坐落在旅游区但是他家味道却出奇地道,真难得。特意尝试了兑了伏特加的热红酒,感觉这是非常斯拉夫的冬日喝酒方式。

意料外的华沙已经足够惊喜,期待下次正式再见。

从 布拉迪斯拉发我又回到了波兰,一路坐车来到波兰南部的克拉科夫

当时在华沙的时候,一个波兰小伙子跟我说,克拉科夫比华沙要美很多。所以我对这座城市抱着很大的期待。克拉科夫是波兰第二大城市,13世纪中期,这里是东西方商品流通中心,一直到16世纪末都是波兰王国的首都,在波兰地位相当于中国西安。

大巴夜里九点多到达克拉科夫车站,我背着包走在普兰提公园里,闻着清新无比的空气,心情很好。克拉科夫老城墙拆除后,大大小小的公园被串联起来,组成了现在环绕古城一周的普兰提公园。

到民宿放下东西后,走去古城里逛逛。一进城门,就被满街的人潮给我震慑住了。原来今天是4月20日,赶上了复活节假期。我最怕人多的地方,于是匆匆吃了个KFC,就回去睡觉了,想着第二天上午再来逛。

第二天一早,走出民宿的大门口,抬头一看,好气派的门头,果然是前社会主义国家风格。

翁城建于15世纪末,位于护城河外,起到抵御外来侵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而翁城街对面,是格伦瓦德战役纪念碑,纪念1410年波兰立陶宛联军与日耳曼条顿骑士团之间的战役。

从翁城向南,沿着皇家之路,就一路来到老城中心的集市广场。复活节假期的人潮把这里挤得水泄不通,我不太想在这里多停留,不过很运气赶上了圣母圣殿钟楼顶的小号声响起。

13世纪,横扫欧洲的蒙古铁蹄来袭克拉科夫时,一位勇敢的小号手吹响警报,却不幸被蒙古人射中喉咙。现在为了纪念这位号手,每逢整点,钟楼上都会有悠扬的小号声响起。

继续向南走到皇家之路的尽头,就是瓦维尔城堡,波兰皇室一直在这里居住到17世纪初,这里见证着克拉科夫最辉煌的历史。

不过这算是我见过的外形最奇特的城堡,由于历代统治者任性改造扩建,又屡经战火与毁坏,整个城堡呈现出巴拉克、哥特、浪漫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多种混搭风格,简直是欧洲建筑大杂烩。

不幸的是,我的花粉过敏症回到了最初得病的地方——欧洲老巢。这个月,每天痛哭流涕不能自已。

被假期人潮吓到,我实在不想在克拉科夫多停留。这应该是一座安静沉浸在深厚历史中的古城,现在却要担负如此的喧嚣。

又是一次过夜大巴,清晨,从克拉科夫到达华沙。下车的地方就是科学宫附近。

说实话,华沙给我的印象要好于克拉科夫,虽然华沙古城是战后复建,但是一土一木均是完全符合损毁前的样子,完全没有违和感。

上次是黄昏,这次见到了蓝天白云下的华沙老城

这次也终于找到了华沙的标志:人鱼雕塑。

人鱼雕塑附近的老房子非常好看。

不知不觉走到城墙上,这时的阳光正好。

遗憾的是这次依然没能来得及去看肖邦博物馆,如果有下次,就专门留给肖邦吧。

2020-02-10发布 阅读量9.2千
39
12
11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沿着茜茜公主的足迹——2019中欧五国自驾
到充满传奇色彩的德国国王湖徒步黑森林,去音乐之都维

虫宠1.1万20

2019年夏24天欧洲四国之旅
汉森和小伙伴在玩Just Dance

KKKKKG1.0万19

世界民族大乱炖 | 东欧51天15国(三)摩尔多瓦+德左+斯洛伐克+波兰
东欧系列游记的第三集。

逆光纪9.2千12

**游轮 多瑙河东欧五国12日 国庆之旅
时间:2019.9.29-2019.10.10(一共12天,净玩时间10天,9.29北京晚上走,9.29

小特拉福德71.1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