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摩洛哥

第6131回:白鹳巢孤高耸天宫,切拉门塔势如涌出

出发时间

4

行程天数

50

人均花费

7.0万

和谁出行

一个人

【黃劍博采風追影】【皇氏古建築大全】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6131回:白鹳巢孤高耸天宫,切拉门塔势如涌出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黃劍博采风追影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络Huang_Jumbo或JumboHeritageList),本章节图文中的图片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

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的文字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文字没有明确商业用途。(©Image by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现代光学之父是谁?

照相机是谁发明的?

黄剑博颠覆认知极限:相机是在宋朝就有了,伊本制造出了人类史上的第一台照相机。


相信很多人会以为那个人不是欧美人就是中国人,但万万没有想到,他是一个伊拉克出生的穆斯林。

伊本海赛姆是这样一位承前启后的关联东西方文明的科学思想家。

查尔斯王子说过,“如果西方世界对伊斯兰教有着许多的误解,那么同时由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与文明对于伊斯兰世界的忽视,也导致了许多的无知,这是一种失败。我认为,这源于我们所继承的历史枷锁。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

从中亚到大西洋沿岸,是一个学者和追求知识的人极度繁荣的世界。由于我们往往将伊斯兰教视为西方的敌人,视为一种不相容的文化、社会和信仰体系,所以我们常常忽略或抹杀了伊斯兰教与我们的历史的巨大关联。”

伊本•海赛姆不仅是一位毕生研究光学的伟大的穆斯林物理学家,也是天文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医生和药剂师。他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生活在一个被称为穆斯林文明黄金时代的一个创造性时期。

他是完全批又判否定了希腊光学理论的第一人,公元一千年的时候,他就证明人能看到东西,是由于物体上的光线反射并进入眼睛,提出了视觉是由物体发生的光辐射线所引起的科学解释,推翻了欧几里得和托勒密关于人的眼睛发出光线的理论。

伊本海什本的许多作品,尤其是他的巨著《光学之书》问世后,被十二世纪意大利最多产的翻译家吉拉德翻译成拉丁语(杰拉德翻译了约87部穆斯林的科学著作)。由此他的“光线射入眼睛的”视觉理论及全新的方法论,对其他人,尤其是对十三世纪的伟大思想家罗杰·培根和维特罗,甚至对十五世纪的莱奥纳多·达芬奇的创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能否改变使学生形成了只认知自身文化,而忽视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的片面现象?能否逐渐改变人们习以为常的“西方中心”论?

谁是伊本•海赛姆?正是因为他,联合国大会宣布2015年为国际光年,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穆斯林科学家、现代光学之父伊本·海赛姆的光学著作《光学之书》问世1000年,同时纪念千年来人类在光领域的重大发现。

我在【黃劍博采風追影】“第4997回:现代光学之父伊本,海赛姆发明照相机”中详细介绍了这位发明家,我只是通过这个案例来抛砖引玉,告诉现在的欧美人不要贬低北非穆斯林的传统历史文化,就好比我问亚洲人,你们知道阿布·哈桑是谁吗?可能有人会通过网络去寻找答案,但我既然人已经在摩洛哥了,我会直接拜访阿布·哈桑的墓地,如是我来到了萨切拉废墟。


拉巴特最让黄剑博印象深刻的是人迹罕至的拉巴特萨切拉古墓废墟。


萨切拉古墓废墟是位于摩洛哥拉巴特的中世纪城墙防御的穆斯林墓地和古代考古遗址,位于布雷格格河口南岸的左侧。该遗址被占据的最早证据表明,腓尼基人在公元前一千年就在这里建立了一个贸易集市。这里后来成为萨切拉科洛尼亚的所在地(Sala Colonia),萨切拉科洛尼亚是从毛里塔尼亚廷吉塔纳省迁徙过来的一个古罗马殖民地,在古代晚期被遗弃。


为了抵达这个废墟,我们绕着拉巴特皇宫后面的城墙走了几公里,队友不断抱怨,我也是低估了古城墙的长度,加上天气很热,城墙对面的公园是皇家园林,我们没有看到一个人,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在维护绿化,但就是不对外开放,害得我们只能沿着绿化带徒步,烈日下又没有成片的树林可以遮荫,所以我们抵达萨切拉古墓时已经非常疲惫了。


13世纪末,该遗址开始被用作马里尼德王朝的王朝墓地。到了 14 世纪中叶,马里尼德苏丹们修建了新的围墙,将遗址的一部分墓地封闭起来,并在陵墓中建造了一座宗教建筑群。15世纪,墓地开始衰落,几个世纪以来,由于地震和抢劫,它遭受了更多的破坏。 20世纪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古罗马城镇的遗迹。如今,该遗址已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并自 2012 年起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到了2024年该遗址已经不对外开放,工作人员都有施工人员在遗址挖掘。


历史上腓尼基萨切拉可以在萨切拉古墓废墟出现过,在萨切拉挖掘过一枚硬币,上面刻有布匿镇的名称。

腓尼基人在现在的摩洛哥的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几个贸易殖民地,但考古学家对萨切拉遗址上是否存在腓尼基人定居点存在争议。让·布贝( Jean Boube)管理了该遗址的一些现代发掘工作,他发现了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的新布匿文物,这表明当时这里一定有一个小型贸易站。 让·布贝后来的发掘还发现了公元前 7 世纪和 6 世纪初的腓尼基或布匿碗碎片, 但这些早期物品可能是通过贸易进口的,而不是占领的证据。


布赖格河沿岸的定居点被称为沙拉特(布匿语岩石Shalat),它似乎源自布匿语中的“岩石”一词。布赖格赖格河是非洲的河流,位于摩洛哥西部,河道全长240公里,平均流量每秒23立方米,发源自中阿特拉斯山脉海拔1,627米处,流经拉巴特以南和塞拉以北,最终注入大西洋,如今河床上正在施工修建摩洛哥第一高楼,是中国某建筑公司承建的。


萨切拉古墓废墟挖掘了一些罗马丧葬石碑,刻有拉丁文,也发现了萨切拉科洛尼亚的古罗马时期的马赛克。

摩洛哥的环卫工人并不使用扫把扫街,而是使用棕榈树枝扫地,我们左侧有一些城门,右侧是四个并排的马蹄形抠门,约二层楼高的城门足有十多公里长,我真是不明白修建那么多城墙干什么?真的能防御列强的坦克大炮啊?

在公路左侧酷似长城的古城墙走了一会,我们的目光被右侧的一处壮观的切拉城门吸引住了,它是北非最美的城门之一,大门打开一条缝,有一个人不断从门缝探出头来,贼眉鼠眼的。

萨切拉古墓废墟目前是不对外开放的,目前只有一些当地人会在附近健身散步,很多情侣过来幽会,极少会有外国人过来参观。

我们远远就看到了摩洛哥最高楼,不是传说中的拉巴特哈桑塔,而是拉巴特塔,据说拉巴特塔项目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合同金额约合27亿元人民币。

项目采用绿色环保的先进设计理念,集办公、酒店和高档公寓三大使用功能于一体,建成后将成为摩洛哥乃至整个非洲大陆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将成为摩洛哥国家经济繁荣和发展的象征。

土黄色的萨切拉古墓城堡极为壮观,它的一边是普通的墓地,另外一边是使用城墙圈起来的贵族墓地,两者之前种植了很多橄榄树,到处是草坪。

我们沿着沥青路走到萨切拉大门参观,有一个人从大门内流出来,向我们推销向导服务,但依然不能进城内,只能在外围转一圈,我认为意义不大,就没有给他钱。

萨切拉大门停着很多鸽子,马蹄形拱门的肩部有很多雕塑,知道大门不能进,我们就跟着几个本地人从左侧绕到后面,萨切拉位于一处高坡上,视野开阔。

萨切拉城墙中除了正门会使用石头,其它城墙多是夯土构造,有些使用泥砖逐层垒砌,高达四到八米,远看像长城。我们绕到后城门时,发现也是关闭的,无法翻墙而入,但可以站在农田中眺望城内的宣礼塔。

萨切拉宣礼塔依然保留了精美的瓷砖,三只大鹳站立在塔上,塔顶有巨大的鸟窝,城内还有大片的树林,城堡就位于河谷旁边的山坡上,地势优越,周围环境极好,真是一个放松休闲的好地方。

到公元前一世纪,当地居民仍在用新布匿语书写,但该地区受到罗马的影响。据说萨切拉古墓废墟地区被古代来自柏柏尔毛里塔尼亚王国占领。在最后两位统治者朱巴二世和托勒密的统治下,毛里塔尼亚王国成为罗马的附庸国。在萨切拉发现了这两位国王时代的一些遗迹。公元 40 年托勒密去世后,该地区被罗马吞并,成为毛里塔尼亚廷吉塔纳省。

罗马人在这个地方建造了自己的城市萨切拉科洛尼亚。二世纪作家托勒密将这座罗马城镇称为“萨切拉”。挖掘工作表明,在罗马建筑建于其上之前,该遗址就存在较古老的毛里塔尼亚建筑。对于罗马时期,它们展示了它曾经是一座重要的港口城市,

其中有被毁坏的罗马建筑元素,包括主要道路、广场和凯旋门。论坛周围的区域,今天被挖掘出来并清晰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许多转变,这些转变的确切年代仍然存在争议。现场发现的铭文表明,该城市在公元二世纪中叶左右具有市晸地位。

毛里塔尼亚廷吉塔纳的两条主要罗马道路之一通过尤利亚·康斯坦蒂亚·齐利勒(艾西拉)、利克苏斯(拉腊什)和萨切拉科洛尼亚到达大西洋。另一个可能建在南部,从萨切拉到现代化的卡萨布兰卡,当时称为安法。

罗马人在该省的大西洋海岸有两个主要的海军前哨基地:萨切拉科洛尼亚和利克苏斯。萨切拉港(现已消失)被罗马商船用作西南航道前往安法和紫岛(莫加多尔岛)的中转站。


即使在公元四世纪罗马占领军撤退到毛里塔尼亚北部廷吉塔纳的丁吉斯丹吉尔和塞普特姆(休达)后,萨切拉仍然与罗马帝国有联系。一支罗马军队一直驻扎在那里,直到五世纪末。

萨切拉古墓废墟镇的一些主要古迹在此时被遗弃。例如,大型国会大厦寺庙的遗址在四世纪被改造成墓地和垃圾场。 在该地区发现的西哥特和拜占庭考古文物证明了萨切拉和罗马欧洲之间持续存在的商业或晸治接触,直至 7 世纪拜占庭在北非建立。在公元 4 至 6 世纪的物品中还发现了带有基督教图案和涂鸦的陶器碎片。

萨切拉于公元五世纪开始被废弃,七世纪阿拉伯穆斯林到来时,大部分已成为废墟。该地区的拜占庭总督休达的朱利安伯爵于 683 年向乌克巴·伊本·纳菲投降。

该地区直到十世纪才再次被占领,当时历史资料提到该地区存在里巴特。 1030年左右, 巴努·阿萨切拉家族在河对岸北侧建立了一个名为塞拉的新城镇。 11世纪初,安达卢斯的倭马亚哈里发王朝结束后,阿尔摩拉维德王朝控制了该地区,并在河口修建了新的里巴特。

这座里巴特城堡后来被毁,然后由他们的继承者阿尔摩哈德王朝在 12 世纪中叶重建,成为现在被称为乌达雅堡的地方。 阿尔摩哈德哈里发阿布·优素福·雅库布·曼苏尔也开始在古萨切拉旁边的遗址上建造一座巨大的新皇家城市,并配有新的城墙,相当于现在的皇城,苏丹想打造成拉巴特的历史中心,但从未完工。河右岸北侧的萨切拉镇继续发展,在接下来的马里尼德王朝时期(13世纪至15世纪),它比左岸的定居点变得更加重要。

在马里尼德时期,古代萨切拉的遗址被重新占用,变成了统治王朝的皇家墓地,现在称为萨切拉(罗马语Shāllah)。由于如今已被毁坏,其发展的确切年代尚不清楚。第一个马里尼德建筑和第一个皇家墓葬发生于 1284到1285 年,当时苏丹阿布·优素福·雅各布 (Abu Yusuf Ya'qub)选择这里埋葬他的妻子乌姆·阿尔伊兹 (Umm al-'Izz)。

他在她的坟墓旁边建造了一座小清真寺(至今仍然存在)。坟墓本身是一个库巴,一个被圆顶或金字塔形屋顶覆盖的小陵墓室。苏丹本人于1286年在阿尔赫西拉斯去世后被埋葬在她旁边。他的儿子和继任者阿布·雅各布·优素福于1307年去世后被埋葬在该地,他的继任者,阿布·塔比特·阿米尔于 1308 年被埋葬在阿布·亚库布·优素福 (Abu Ya'qub Yusuf) 附近。

最重要的马里尼德建筑似乎修建在阿布·赛义德·奥斯曼二世(Abu Sa'id Uthman II,1310–1331 年在位)及其儿子阿布·哈桑(Abu al-Hasan, 1331–1348 年在位;也称为黑苏丹)统治时期。阿布·赛义德用一组城墙围住了该地区,并开始建造正门。

赛义德在 1331 年去世后也被埋葬在这个墓地,尽管伊本·赫勒敦 (Ibn Khaldun)记录他被埋葬在非斯 (Fez)。主门的建造由阿布·哈桑 (Abu al-Hasan) 完成,门上的铭文可以证明其完工日期为 1339 年 7 月(伊斯兰历739 年Dhu al-Qadah),并将该建筑群称为“ribat”。 阿布·哈桑在世时,他的一位妻子 Shams al-Ḍuḥa(阿布·伊南的母亲)于 1349 年埋葬于此。他的一个儿子阿布·马利克可能也埋葬在此处,并于1339 年修建了墓地。

1351 年阿布·哈桑在流亡中去世后,他的遗体也被埋葬在这里的一座陵墓中,靠近他的妻子陵墓。这座陵墓可能是由他的儿子兼继承人阿布伊南(Abu Inan,1348-1358 年在位)建成的。阿布·伊南可能还负责建造或完成宗教学校(伊斯兰学院)以及毗邻清真寺和陵墓的著名宣礼塔。他设立了一个慈善捐赠基金来资助该宗教综合体的运作。 今天现场的遗迹还表明,墓地北部有一个住宅区,配有供水系统。这一时期保存完好的土耳其浴室(澡堂)也位于围墙的远东角附近。

阿布·哈桑是最后一位埋葬于此的苏丹。据信,阿布·伊南跟其他马里尼德苏丹一样被埋葬在菲斯吉迪德大清真寺和,此前大部分苏丹被埋葬在非斯的马林尼德陵墓或其他地点。其他马里尼德家族成员,例如阿布·伊南的妹妹和其他王子,仍然偶尔被埋葬在萨切拉。

1360 年至 1363 年间,纳斯里德苏丹穆罕默德五世(Nasrid sultan Muhammad V)的大臣伊本·哈提卜 (Ibn al-Khatib)在他的主人被从格拉纳达流放期间访问了该地点,并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它。他描述了坟墓的奢华装饰,并指出一大块覆盖麦加天房的碎片覆盖在阿布·哈桑的坟墓上。

马里尼德时期之后,墓地逐渐衰落。 1417 年至 1437 年间,这座墓地城堡被艾哈迈德·利赫亚尼 (Ahmad al-Liḥyani) 首次掠夺,他是一位在梅克内斯 (Meknes) 觊觎马林王朝的王位觊觎者。尽管他和其他觊觎者最终被阿布·扎卡里亚·叶海亚 (Abu Zakariya Yahya)镇倒,他是1420 年至 1420 年至 1420 年间摄晸兼事实上的瓦塔西德统治者。

1448 年,瓦塔西王朝决定不再尝试修复墓地。萨切拉的许多剩余建筑在1755年里斯本地震中受损并沦为废墟。阿拉维苏丹后来在此驻扎士兵,以防止进一步的盗墓抢劫,但在 18 世纪末,一个叫沙巴的阿拉伯部落占据了围场,直到 1790 年苏丹穆莱·亚齐德 (Moulay Yazid)指控萨雷总督阿布·亚扎 (Abu Ya'za) al-Qasṭali)移除部落占据的土地。在这一事件中,墓地再次被洗劫一空。

尽管情况有所恶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遗址在当地的宗教地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苏菲派开始居住在这个古墓废墟附近,宗教学校被重新用作扎维亚苏菲派宗教和教育中心。 扎维耶也成为当地朝圣的对象,当地人认为,对于那些负担不起长途旅行的人来说,来这里可以替代麦加朝觐。

作为访问的一部分,朝圣者对宗教学校的米哈拉布进行了绕行。 围绕这些坟墓也流传着一些民间传说。沙姆斯·阿尔·胡哈 (Shams al-Ḍuḥa) 的坟墓后来被人们普遍称为拉拉·萨切拉 (Lalla Chella) 女孩的坟墓,该遗址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一些当地的信仰,尤其是女性的信仰,将一些生活在水池中的动物(例如鳗鱼和海龟)与有益的马约廷生育力量联系在一起。 当地人认为喂养鳗鱼可以帮助生育和分娩。关于埋藏宝藏的传说有时也会导致墓地被非法挖掘,并促使 20 世纪当局将墓地中一些最重要的物品转移到拉巴特的博物馆。

19 世纪末,法国地理学家查尔斯·蒂索 (Charles Tissot) 首次发现了这座古罗马城市的遗迹。亨利·巴塞特 (Henri Basset)和埃瓦里斯特·莱维-普罗旺斯 (Évariste Lévi-Provençal)于 1922 年对伊斯兰时代遗迹进行了首次调查和研究。


罗马城市的首次发掘于 1929-30 年在儒勒 (Jules) 的监督下进行,博雷利是当时法国保护国驻摩洛哥机构“美术服务署”的负责人。这项初步工作清除了清真寺废墟中的植被,并挖掘出了今天可见的“纪念性”罗马街区的大部分。

直到1958年摩洛哥独行后,考古工作才再次进行,当时摩洛哥文物管理局的局长莫里斯·欧泽纳 (Maurice Euzennat) 任命让·布贝 (Jean Boube) 开始新的发掘工作。挖掘工作断断续续地持续到 1996 年,发掘出了现在清晰可见的其余建筑废墟。

如今,萨切拉遗址已改建为花园和旅游景点。它是拉巴特大都市区的一部分。该遗址是历史悠久的拉巴特的一部分,于 2012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这里还因栖息着一大群鹳而闻名,它们在大树上和被毁坏的扎维亚的尖塔上筑巢。

鹳是一个大型水鸟科的通称。包括19个物种。在大多数地球上比较温暖的地带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踪迹。鹳是候鸟,善于飞行。鹳有很长的腿和细长的带蹼的爪子。它们有又长又结实的尖喙。羽毛通常是白色和黑色的。但有些品种鹳的头上或头上和脖子上几乎没有羽毛。

摩洛哥的鹳很像中国的鹤,体型较大,和鹳相比,鹤给人更纤细的感觉,颈和喙都是如此,鹤是没有办法站在树顶的,因为鹤的爪子抓力有限,所以中国古画中的“松鹤延年”实际上画的是鹳。

鹳被广泛认为是生育、分娩和家庭的象征。 在民间传说中,鹳经常被描述为将婴儿带给新父母,鹳与家庭的联系延伸到养育、父母照顾和家庭和谐的概念。 鹳的迁徙性质也赋予它过渡、变化和生命循环的象征意义。

东方白鹳是大型涉禽,为鹳形目鹳科鸟类,雄鸟体长约119至128厘米,雌鸟体长约111至121厘米。栖息于开阔的沼泽、湖泊和潮湿草地,黑翅白体,赤脚长喙,因其野生种群数量极为稀少,被国际鸟类保护理事会定为世界一级濒危物种,也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鸟界国宝”、“鸟类大熊猫”之称。

东方白鹳属于晚成鸟,常单足站立,习惯在湿地或浅水区域涉水觅食,求偶时下颈部羽毛竖起,飞行时头部和颈部向前,腿伸到尾羽之后。东方白鹳活动时动作缓慢,性情安静而机敏,对人类活动有较高的警惕性。野生东方白鹳觅食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主要为鱼类、两栖动物、无脊椎动物及昆虫等,也偶尔采食植物根、叶或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我们在萨切拉遗址后面的树林里看到上千只鹳,一些白色的小鹳聚集在几颗大树上,旁边有几只巨型成年鹳停在树顶保护着小鹳。

白鹳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它们一般选择人为干扰少、生态环境优越、食物丰富的地带栖身。我发现远处斜坡上有很多大树顶部有壮观的鹳鸟巢,层层叠叠的分布在大树上,不知道是人为搭建的,还是鹳鸟自己使用树枝搭建的。

鹳长得很像朱鹮,它美丽的倩影光彩夺目,曾一度濒临灭绝从地球上消失,它也被誉为“世界珍禽-东方宝石”。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物种开始被人们所重视,一个形体优美、姿态万千的鸟儿被人们所呵护。

鹳也酷似我在南美洲看到的鹮(与鹭有亲缘关系的涉禽ibis,分布于东西两半球的温暖地带。以水生动物及两栖动物为食,特征是有一个细长而向下弯的喙。我国常见的有白鹮和少见的有朱鹮)。


鹭、鹤、鹳的共同点,它们都是涉禽,都会是浅水中徒步,涉禽类的共同特征:长颈、长腿、长嘴。

鹤属于鹤形目鹤科,后趾小而高位(因为活动范围不在树上,后趾有退化),也就是说鹤是没有办法站在树枝上的,鹤立鸡群可以,但鹤立树梢是不行的。


鹳和鹭属于鹳形目,四趾在同一平面上,便于抓握树枝,所以我在北非看到的鹳鸟就可以孤独地站立在树顶。

对于观鸟的外行来说,由于鹤、鹳、鹭这三类都不熟悉,第一眼看到它们之中任何一个,怎么能想到和另外两者做对比呢?脚趾、脸部的裸区,对于没有专业望远镜的人来说,这些在野外都是很难观察到的。


鹤的声音很响亮高亢,所以有个成语叫“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而且会经常鸣叫,以联络彼此,比如丹顶鹤。鹳与鹭则不怎么叫,除非遇到危险或者彼此打闹,但声响也不会很多,可能没有鸣管。其次,看体型。三者中,鹤最大最高,体型纤细苗条,步态优雅,我以前在日本就见过很多白鹤。

大多数鹳几乎不发出声音,至多发出嘶嘶和咕哝声。黄剑博发现很多鹳通过碰击喙发出很大的声响,尤其是当它们正在求偶遇的时候。


鹳体型其次,步态憨厚。鹭普遍更小,除了苍鹭、大白鹭跟鹳差不多以外,其它鹭都要小很多。

用普通望远镜就可以发现,鹤的嘴细,鹳嘴粗大厚实且更长,鹭嘴长但细,当然这里的长短都是相对自己的身体来说的,所以,你看鹳,嘴长到几乎跟脖子差不多了。

摩洛哥的成年鹳非常大,捕杀一只回家炖汤的话基本相当于一只大鸭的分量了,但小鹳就非常稚嫩了,我看到一颗树上会密密麻麻地停歇着几百只鹳,换成在中印这样的国家,估计早就被不良群众捕杀了。

鹳的鸟巢非常大,目测有近一米高,估计里面的鹳鸟蛋非常多。鹳的鸟窝是用棍子搭建的,大而平坦,通常建在树上。雌鹳一次产3到6个蛋,颜色发白。雌、雄鸟共同孵化、照看幼鸟。


另外鹤站立时,翅膀上长长的羽毛收拢之后比尾羽还要长,看以来就像下垂的尾巴。鹳与鹭则不会这样。再打个比方:鹭是普通涉禽,鹤是文艺涉禽,鹳是穷酸涉禽。鹳飞行时颈向前伸,脚向後伸直,交替地拍打翅膀。

鹳是一种大型珍稀鸟类,体态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但目前数量稀少,在我国是珍惜保护动物。


非洲秃鹳是鹳类中最大的,这些鸟可以长到1.5米高,远处就看一个鸟人了,鹳主要吃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大的昆虫。鹳属属于鹳科的大型涉禽。其中我国境内分布的黑鹳、东方白鹳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鹳于2011年首次在云南发现,为中国鸟类新纪录。

相传,送子鸟落到谁家屋顶造巢,谁家就会喜得贵子,幸福美满。因此,在欧洲乡村,你经常能看到住家的屋顶烟囱上搭着一个平台,那是专为送子鸟准备的。以前,在欧洲白鹳很普遍,但是由于猎杀,栖息地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白鹳的数量减少了。

鹳为擅于利用上升气流迁徙的熟练滑翔家,惟未见对岸则绝不渡海。故分布于欧洲之红嘴鹳几乎经由中东,再往南迁移至非洲,或经西班牙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到达非洲。


据说栖息于荷兰埃姆河流域、西班牙等最西部的红嘴鹳,往南达到直布罗陀海峡,在此乘上升热气流飞越海峡,滑翔15公里到非洲。德国某地以东之红嘴鹳即取往东南路程,绕道地中海东方向埃及飞行,再经尼罗河往非洲南部越冬,若是由丹麦出发计算,为13,000公里之旅行。

Jumbo Huang Notes, The Marinid religious complex of Chellah, Remains of the Mausoleum of Abu al-Hasan (circa 1351), On this site the Romans built their own city, Sala Colonia. The Roman town was referred to as "Sala" by Ptolemy, a 2nd-century writer. Excavations have revealed that older Mauretanian structures existed on the site before Roman structures were built over them. For the Roman period, they show a substantial port city with ruined Roman architectural elements including a decumanus maximus or principal roadway, a forum and a triumphal arch. The area around the forum, excavated and visible today, was subjected to many transformations over time and the exact chronology of these is still debated Inscriptions found on site show that the city had the status of a municipium around the mid-2nd century AD


2024-04-13发布 阅读量27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行程
  • 文章
  • 问答
  • 玩法
1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再见摩洛哥——拉巴特
摩洛哥首都拉巴特是我们整个行程的最后一站,作为摩洛哥的四大皇城之一,又是现在的首都。所以这个城市与菲

紫依慢游3.0万94

魅影摩洛哥——蓝色舍夫沙万

紫依慢游2.9千9

魅影摩洛哥——瓦尔札札特
从马拉喀什到撒哈拉沙漠,途径了瓦尔札札特,这里人们普遍会有两个选择看电影城和参观阿伊特本哈杜村

紫依慢游2.8千8

卡萨布兰卡-直布罗陀-马德里-巴塞罗那
2016.4月28号首都机场飞卡萨布兰卡(追记以纪念摩洛哥与中国互免签证)

milemilefall1.3万14

魅影摩洛哥——多姿多彩的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在摩洛哥被称为红色之城,因为在阿拉伯语里,“马拉喀什”意为“红颜

紫依慢游3.0千11

魅影摩洛哥——白色的卡萨布兰卡
也许真的是因为骨子里面是一个有那么一点小资吧!我居然因为一部电影就对一个地方心

紫依慢游4.1千17

摩洛哥旅游:童话世界舍夫沙万(图)
被誉为童话世界的舍夫沙万是记者摩洛哥之旅的第四大行程。2017年12月26日摩洛哥时

冯赣勇4.8千11

那些行走在路上的时光--环游摩洛哥的那些日与夜(二)
告别摩洛哥最古老的“世界文化遗产”古城非斯(Fes),向着撒哈拉沙漠前行。一路慢慢地走近了阿特拉斯山脉,

歪歪女人2.0千0

那些行走在路上的时光——环游摩洛哥的那些日与夜(一)
摩洛哥这个陌生而又神秘的非洲国家,因为沙哈拉的魅惑和舍夫沙万那极具魅力的蓝而让我们毫不犹豫的踏上了遥

歪歪女人2.2千0

多彩摩洛哥之旅
摩洛哥之旅--缘起

_WeCh****0021191.2万10

摩洛哥马拉喀什:弯弯绕绕的不眠广场,走着走着就迷路了
“一年有365天,比你们幸运,我不仅仅有365个故事。”

行走的二次元5.7千11

华丽转身的不眠广场,浸透着摩洛哥风情

光影艺术3.6千12

奢华时尚的海上清真寺

光影艺术2.5千3

探寻摩洛哥之|舍夫沙万
在舍夫沙万,

摄影师陈芳9801

探寻摩洛哥之卡萨布兰卡
看到摩洛哥三个字时,第一个浮现在你脑海里的是什么呢?是那部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杰作《卡萨布兰卡》?还是三

摄影师陈芳7.8千17

迷失在多彩的北非--摩洛哥游记
摩洛哥曾经上榜最佳的旅游目的地,浓郁的异域风情是其主要的吸引力,还有壮阔而舒适的沙漠体验。摩洛哥面积

刘晓斌 Fred Liu3.3千1

千面摩洛哥:北非后花园之奇妙之旅
位置处于北非的摩洛哥与西班牙隔海相望,被《孤独星球》

吴悠09045.6千9

彩色之城摩洛哥 在撒哈拉沙漠里跨年
摩洛哥 是色彩的世界,每一个拜访 摩洛哥 的人,都恨不得相机能够有无限量储存空间,拍

山海于我9.9千13

我们人生中重要的决定,向着梦想出发!
人生中重要的决定,向着梦想出发~

咏儿235.2千4

旅途中的随想——写在感恩节前

光影艺术5.9千11

走进一千零一夜
转眼从摩洛哥回国已经一些日子了,不知是旅行耗费时间太长,还是它特殊的意义,除了回国时

M24****53288.1千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