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纪游(辑昔日游览诗文)闽北、闽西行(八)======骆炎心](https://dimg04.c-ctrip.com/images/100r1d000001eetorFDB3_W_640_400_Q90.jpg?proc=autoorient)
福建纪游(辑昔日游览诗文)闽北、闽西行(八)======骆炎心
♛福建纪游(辑昔日游览诗文)
闽北、闽西行(八)
建瓯游再吟 (5)
——五古·北苑御焙颂 并跋
北苑御焙颂
早闻北苑名,踟蹰未能行。
今日携妻至,建溪竞奔腾。
东峰寻遗迹,凤凰振翮迎。
迷途问耆老,耆叟笑盈盈:
欲知北苑事,先必拜神灵。
神祇竟为谁?闽国张将军。
奉旨辟北苑,殁后封茶神。
两宋犹鼎盛,御贡天下惊。
官焙三十二,外园数不清。
大咖与骚客,纷纷涌建宁。
君谟吟十咏,斗茶有希文。
赵佶留茶论,鲁直唱光莹。
五代到大宋,两宋递元明。
煌煌数百载,赫赫垂丹青!
…………
依依别北苑,心系乌龙情:
归来附风雅 ,诗茶两馥馨!
…………
◎跋:
北苑御焙茶园,位于建瓯东峰镇凤凰山中(距城区约三十华里),凤凰山看似不高,然其势如翔凤饮水,极美。两山夹溪——西为凤、东为凰,中为缓坡小平原,乃“气候温润露浓风柔”宜茶之地,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上乘。
五代十国时,张廷辉将凤凰山方圆三十里茶园献予闽王,因被封为闽国“阁门使”。闽王则将此茶园建成小朝廷御茶园。张不仅献地,于制茶工艺复有重大贡献,故深得茶农及朝廷赞赏。其辞世不久,后人即于凤凰山建起“张阁门使庙”,因张氏号三公,又称“张三公庙”。随北苑茶不断扬名,对张氏亦不断追褒,北宋赐“恭利祠”额,封张氏为“美应侯”,张氏遂成神明。时逾千年,“恭利庙”尚在,烟火缭绕,香客不断——此庙在凤山茶厂内。
北苑御焙茶自五代十国闽王龙启元年(933)始,持续上贡长达五百年之久。因该园地处闽都北部,故称“北苑”。史有“北苑贡茶名冠天下”之誉。
北苑御焙乃中国宋、元时期贡茶产制中心。宋代犹为鼎盛,有官私焙一千三百三十六,宋子安《东溪试茶录》独记官焙三十二,官焙御茶园均分布于建溪流域。北苑官焙御茶园,上贡御茶品目在中国贡茶史上独领风骚数百年。
史载:北苑黄金时期,曾设官署行衙,建有御茶堂、御泉亭、乘风堂、贡茶院等,并有乘风堂记、御泉亭碑、御茶堂碑、北苑五咏碑、御茶园诗刻等碑碣石刻。今大多无存,然遗址尚可寻觅,如龙凤池、红云岛、望京楼等遗址依稀可辨。焙前、东焙、西焙、苏口、壑岭等官焙名称及曾坑、凤凰山、大窠、东漈、西漈、张坑等众多内园禁苑地名仍沿袭至今。
现存北苑御茶园凿字摩岩石刻在凰山焙前村“林垄”小坡之上,岩高约3米,长约4米,宽约2.5米,岩石正面刻有楷书八十字,每字约20×30厘米,为北苑茶园纪事文。文曰:“建州东凤凰山,厥植宜茶,惟北苑。太平兴国初,始为御焙。岁贡龙凤,上柬东宫,西幽、湖南、新会、北溪,属之十二焙。有署暨亭榭,中曰口堂,堂后坎泉。前引二泉曰龙凤池。庆历戊子仲春朔柯适记。”该落款,已明确表明石刻为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之作,即北苑御焙最盛时所刻。该石刻乃北苑贡茶(龙凤团茶)历史之有力实物依据哉(见附图)!
另据载,宋代茶学专著二十五部,北苑茶学专著竟有十八部,占三分之二。著名者有:蔡襄《茶录》、赵佶《大观茶论》、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等。宋、元四百余年中,以一地之茶为对象,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其茶著与文论之多,分量之重,在我国茶史上实为罕见耶!
北苑御茶之精绝及特殊地位,亦引来众多文人骚客之吟唱:计有王安石、蔡襄、范仲淹、黄庭坚、苏东坡、梅尧臣、欧阳修、陆游等三百余位名家,赞誉北苑诗赋达六百余首(阕)——最著名者:笵仲淹《斗 茶歌》;蔡襄《北苑十咏》;黄庭坚《品令·茶词》——其数量之多,名家之齐,关注之殷,声誉之高,在中国茶文化百花园中蔚为奇观,已为空前,或可绝后!
丁酉立夏后一日稠州炎心
撰并跋于厦门沁霖书院
★下篇:闽西行·连城三咏
♞图9 张即之两吟——
《汪氏报本庵记》赞
汪姓煌煌出越州,樗寮一记愈风流。
温夫字字玑珠似,南宋书坛拔敕头!
历阳樗寮赞
此地尝闻宾客吟,乌骓复伴大江鸣。
而今更有樗寮笔,赢得千年楮墨馨!
戊戌初冬稠州炎心撰并书
骆炎心,稠州 义乌 人。少时离杭寓徽:曾寒冬叫卖;尝酷暑耕耘;逐过利,争过名。后迷途知返,然已两鬓飘秋。终至 嘉禾 ,授西席,乐独游。
推荐阅读
Abby45
1.1万
11
![](https://dimg04.c-ctrip.com/images/0103k1200086l26oa6382_W_240_274_Q90.jpg?proc=autoor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