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黄桥古镇
出发时间
10月
行程天数
2天
行走路线:
D1:泰兴古银杏森林公园——黄桥古镇(黄桥公园-福慧禅寺-珠巷)
D2:溱潼湿地公园
入住:溱湖开元名庭酒店
行走时间:2019.10.26
行走方式:自驾
泰兴古银杏森林公园位于泰兴最小的宣堡镇。泰兴还有一个名声很响的黄桥镇。既然有时间我们就过去看看吧!黄桥建镇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和具有丰厚底蕴的文化名镇。它南濒长江,东连如皋,北接姜堰,是苏中、苏北地区通往苏南的重要门户,也是苏中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镇。而我们最耳熟能详的是黄桥镇的黄桥烧饼。黄桥烧饼之所以出名,与著名黄桥战役是紧密相连。黄桥决战期间,黄桥人民发动镇内60家烧饼店,18家磨坊日夜赶制黄桥烧饼,男女老幼,车推肩扛,支援前线将士,创造新四军建军史以少胜多的战例。
导航黄桥镇,带我们来到的是镇中的黄桥公园。
黄桥公园
地址: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东进中路126号
门票:免费
黄桥公园原名为黄桥人民公园,公园始建于1952年。临街有一挑檐的门楼,两只可爱的石狮子守护。
门楼进入是一个小广场。广场正中孺子牛的雕塑,一侧是各种门店,另一侧是风雨长廊。广场两侧是停车位。
一座石栏小桥连接小广场与公园的入口。石栏桥上市民垂钓。
进入公园的南门,两匹石马卫道。一座人工砌成的山洞下一座金色的弥勒佛,笑得知足而愉悦。
在一片青丝金竹前一石龟驮着一块石碑是明鸿胪寺主簿何嵩夫妇受封圣旨碑,至今520余年了。
公园西侧有一座九曲桥。
公园中有片片竹林,碧绿的色彩围绕着白玉兰色的九曲桥黑色四角亭,颜色古朴淡雅。
因为有竹林片片,这里建有翠竹轩。
公园有“穆园”,这里埋葬着黄桥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右侧一座是粟裕大将的骨灰安葬处。这里既有粟裕同志对战斗过地方的眷念,更有当地百姓对将军的深切缅怀。
公园不大,九曲桥的那一头封闭,只能原路返回。回到公园东侧一处亭子,亭子模样很普通,看了亭边的石碑才知道,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亭子。这里是明朝年间当地名人何额(1404-1456)读书之处,名曰云溪书屋,果然面临西溪,傍云结屋。在亭下问一位当地的人,我们想去古镇怎么走?他很诧异,告诉我们这就是古镇啊!听完我们的解释他告诉我们出公园走不远就是了。我们就是想找一条古街巷转转,寻找古镇真正的味道。
公园内的园林小景。公园是一座市民公园,我们行走其间应该算唯一的外人了吧!公园里都是本地上了一些年纪的人在这里闲适的游荡。他们在这里呼吸着绿色氧吧的空气。黄桥公园陪伴一代又一代黄桥人成长!是黄桥古镇永远的风景!
出来门楼,一侧墙壁上也看到了这块已经破损的指示牌,和刚刚我们问询到的信息是一样的。出门楼右拐在东进西路上往西行。
走上五十米,东进西路的北侧就是一座气派的寺庙——福慧禅寺。
福慧禅寺
地址:泰州市泰兴市东进中路
门票:免费
福慧禅寺,始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四年。位于珠巷东首,寺门朝南,主建筑依次为金刚殿、罗汉堂、大雄宝殿、藏经楼,偏殿有观音殿、都天宫。
大雄宝殿二层歇檐,斗拱结构,飞檐翘角,雄伟壮观。
珠巷
地址:泰州市泰兴市东进中路
门票:免费
福慧禅寺的院墙挨着珠巷东侧的这座圈门——镇海门。黄桥镇历史上没有城墙,先民们在街巷两头各砌上一道门。圈门两侧与民房相接,门洞为拱形,夜里将两扇厚实的木门关闭,整条街巷进入封闭状态。北宋真宗年间,海水倒灌,百姓罹难,朝庭遂命兴化县令范仲淹负责修筑堤坝阻挡海水,黄桥在寺庙西侧建门楼并取名镇海门,取镇住海水不再犯境的意思。到了民国年间,黄桥霍乱流行,病死者甚众。由黄桥商会发起,各商家富户捐款献物,在镇海门上建起纯木结构的大香台,以0祈福百姓安康。
我从一侧的楼梯上到镇海门的顶端,大香台内设香炉烛台,供奉关帝像。站在高处俯瞰珠巷。这是
黄桥古居保存得最完整的巷子之一。
巷子东西走向,青石板铺就的路面长三百五十米,宽约四米。临街大多是明清风格的青砖灰瓦的平房。青砖、小瓦、闼子门,前店后作,或前店后宅。其历史遗存丰富,文化积淀深厚。
这条紧邻福慧禅寺的南北走向的巷子也是清一色的青砖墙,小青瓦。
珠巷原名猪巷。历史上泰兴东半县的农户几乎家家养猪,仔猪的需求量大,这里相继出现好多家小猪行,巷子便被叫做猪巷。后来小猪行被四行八作店铺取代,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老街已无一家猪行,猪巷渐渐地成了珠巷。
肃穆的街巷,要不是红色国旗飘荡在巷中,就是一副淡雅的水墨画。
回看刚刚走过的镇海门大香台,建筑很有特点,一座过街木楼,下部是拱门,楼下可供行人往来。
门上有顶,砖木结构,两边削水,既保护了门,又可供行人避雨。
珠巷是一条主街道,旁边南北纵横出很多小巷子。巷子的墙面上钉着一块木牌,说明巷子的名称和由来。南迎祥巷,其实迎祥巷分南北,巷子很长,原来此巷多居银匠,因银匠谐音迎详,故名南北迎祥巷。
看看这里原滋原味的民宅。
巷中有一个公共浴场
屋檐下一字排开的鸟笼,鸟儿齐声欢唱,此起彼幅的好不热闹。
很气派的门脸,木质门上精美的双龙戏珠,"潜龙渊"三个字以方砖阴刻嵌于门楣之上,一看就是政府机构。潜龙渊,就是水龙局旧址,也就是如今我们称为消防局的地方。位于大香台西侧,约二十平米。旧时救火使用水龙,靠人力施压喷水。水龙局里面放着水龙、水桶、水带、喷枪,墙上挂着铁钩、荡火、避火帽等。一有火情,居民就会自发地把水龙拉出来灭火。
巷弄交界处是一座气派的南管圈门,层层叠叠的屋檐,每一层都有不同图案的精美石雕。圈门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艺术观赏性。
马巷,以前何氏居此巷,因往来都骑着高头大马,所以人们就称其为马巷。
何氏是黄桥的一个大家族,明清时代,仅何氏一族就出了四名进士和十名举人,秀才更有三百名之多,且任职的何氏官员大多正直廉洁,故而甚受爱戴。
黄桥战役支前委员会旧址就坐落在这座何氏宗祠之中。
坐北朝南的何氏宗祠也已有近500年历史。历经五百年的风霜雨雪,度过五百个酷暑严冬,这座古老的建筑仍然精神抖擞呈现在世人面前。大门两边的磨砖垛头上饰大块砖雕,上面雕刻灵芝、笔锭、珊瑚、犀角、元宝、古钱等吉祥图案。虽说只有一间大门,但是采用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较为显贵的将军门式样。门下是高高的门槛,两边各雕狮子盘球花纹的圆形大抱鼓石,漆黑的大门上装兽头形铜质门环,更营造出一派森严氛围。大门的金桁下置 “何氏宗祠”金字匾额。
不知道为什么这里铁将军把门,是不是要有什么活动这里才会开启?
老街的巷子分巷和弄。巷是原来的交通要道,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只是一条青石板的小巷,但在过去通个马车抬个轿子什么的,也是绰绰有余的。除了巷以外,建筑群里还有弄,更为窄小,串联起更多的民宅。
弄堂里没有了店铺,大多是住家户,也就更显得清静。
我们从东侧的镇海门进入珠巷,到了珠巷的西头。因为西边面对长江,这座圈门叫澄江门。据专家考证,这种圈门国内尚不多见,也算是黄桥的地方特色了。
走到珠巷的尽头,就是十桥中路上,一条现代街道。小镇不算繁华,在这里可以看到两种风格的房子,一边是古代风格的民居,一边则是几层楼的现代小区。路口很热闹,可以看到黄桥的各种小吃。小吃有店铺经营的,也有小摊经营的,但都很热闹。马路的对面是王家巷,风格与珠巷相似,石板铺地,青砖黛瓦,风格很朴素。看来古镇上的明清时代的旧建筑不止珠巷一条街吧!其实有时间的话,可以再找几条巷子走一走,转一转。
我们因为时间关系要赶往姜堰与同伴汇合,于是返程。直接从珠巷的西边又穿过几百米的珠巷回公园的停车场。这里虽然是一家挨着一家的店铺。但生意大多也是做给当地人的,因为游客很少很少。感觉就我们两个外地人在这里好奇的游荡。看看这根竹竿上晾晒的拖把,有趣吧?
小巷中很多的烧饼店,我印象中的黄桥烧饼是那种小小的,圆圆的,上面铺满了芝麻的那种。可是一家家的烧饼店我都没看到有卖我印象中的烧饼。而是这种特大号,像脸盆大小的烧饼。我问店家是黄桥烧饼吗?他们都很傲慢是说:是。我心中有迟疑的,可是一条巷中那么多烧饼店都没见到我印象中的黄桥烧饼,我觉得古镇最有代表性的珠巷中的烧饼店卖的应该是正宗黄桥烧饼吧!我对自己的印象产生了怀疑。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买一块带着晚上用餐时一块吃,来黄桥一趟不尝尝烧饼不是白来了吗?
晚餐时当我拿出这块烧饼时大家都笑了,说这不是黄桥烧饼。可是我在巷中不止问了一家是不是黄桥烧饼时,他们都说是。不管是不是,大家也都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食物,也都不知道这个叫什么。因为没吃过,尝一尝也挺好。一个如脸盆大的圆形大鼓状的饼,一看就是油里煎出来的,中间鼓起,厚度约有两三寸,从中间渐渐坡度降低,四周圆圆的一道边。这个大家伙我们还请了餐馆服务员帮忙切块才得以下嘴。其实是死面发酵,就有点像油饼,看似松软但也不失筋道,味道有丝丝甜意,也能尝出一点酵母的酸涩。
但这是一个疑惑,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直到今天写游记了,我一定要把这个疑惑弄清楚。终于在网络上找到一篇既通俗又全面的文章解答了我几个月来的疑惑。这不是那个响当当的黄桥烧饼,它的名字叫“涨烧饼”。终于弄明白了这个疑惑,心中有了些放下。但同时真的是有些些不解,难道店铺的人不知道这个不叫黄桥烧饼?有点失落。其实旅途中有没有美景不是特别的重要,重要的是你遇到的人。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才能构成你对这个地方的整体印象。在这里我因为误解尝到了重来没吃过的“涨烧饼”本是一件愉快的事,可是巷中当地人不止一个的告诉我这就是黄桥烧饼,让我.......
推荐阅读
huochexia8.0千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