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媲美南极罗斯海的北极航线-西北航道
北极地区(加拿大)

媲美南极罗斯海的北极航线-西北航道

行程天数

25

人均花费

32.0万

和谁出行

一个人

如果说罗斯海航线,是南极航行难度最大的目的地之一,那么在北极,也有一条可以与罗斯海航线媲美,甚至在探险难度上超越罗斯海的路线。那就是约翰?罗斯(即命名罗斯海的人)同样走过的、探险难度极大、航行时间窗口更短、但观赏和探索价值更高、由阿蒙森代表人类第一次打通、提供更多更离奇惊险探险故事的——西北航道。

西北航道在人类对极地的探险轨迹中,有着相当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西北航道发生的诸多故事中,以悲剧和失败更多。但是它的最终打通,因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加休戚相关,所以有着更特殊的意义。

首先来看一下,西北航道究竟在哪里?

图: 红线为西北航道,对应的蓝色线为东北航道。

要介绍西北航道,不得不同时提到对应的东北航道。

西北和东北航道,统称为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从地图上看,东西北航道的出发点都是欧洲西北部(大西洋),终点都是亚洲(太平洋),只不过沿着不同的方向出发。

从欧洲西北部的大西洋海岸出发,驾船一路向东,经亚洲板块北部边缘一路穿越北冰洋,跨越白令海峡而进入太平洋海域,最终抵达遥远的东方,就是东北航道;

而同样从欧洲西北部的大西洋海岸出发,驾船沿格陵兰岛南部和西部边缘,一路向西,经过加拿大北极地区,穿越北冰洋,跨过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并最终抵达遥远的东方,就是西北航道。

西北航道距北极点不到2000公里,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最短航道,也是世界上最险峻的航线之一。

那么为什么东西北航道都是从欧洲的视角,欧洲人为什么要这么走?

看下面这张图。

图:以欧洲为起点的航线

世界的快速发展是从起源于欧洲的航海时代开始的,欧洲有日不落帝国英国,海上霸主西班牙和葡萄牙,以及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探险传统悠久的北欧维京人。而当时的美洲还是不毛之地,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还处于歌舞升平的明清时期,能走出国门探索世界的人少之又少。据记载,走的最远的中国人是郑和,第一个穿越北极圈的中国人是康有为(这是真的,他还在瑞典的北极地区买了一座岛)。

关于康有为的故事,这里做个小插曲。

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康有为开始流亡海外,直到1913年回国。他前后在海外流亡,持续时间达到了十六年。在这期间,他曾经四次往返太平洋,九次横跨大西洋,八次横跨印度洋。游历过四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行程竟然达到了六十多万公里。如果说康有为是清朝的一个旅行家也并不为过。他这个履历即使放在当下,也没几个人能做到。也有可能是清朝清晚期最了不起的一个旅行家。

游历期间,他最北到过深入北极圈的斯瓦尔巴群岛,并买了瑞典北极圈内的一座小岛,在上面盖了一个北海草堂的房子。

言归正传,咱们再回来。

因此代表人类去叩响新世界大门的,是一群欧洲人。

从欧洲人的坐标看,沿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横跨太平洋,抵达亚洲东部,是西南航线。之后巴拿马运河开通将西南航线的距离缩短了一大半;

沿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横穿印度洋抵达东方,是东南航线。之后随着探险力量的增强,也开辟了经过地缘政治极其复杂、海盗猖獗、穿越苏伊士运河的航线,缩短了航行距离,但是航行难度陡增,货物常常被截。

不管怎么走,从距离上来说都非常远。加上海上霸权国家分别对东南和西南航线的控制,让更多的欧洲人不得不想办法开拓更便捷的通往东方的航线。

那时候人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所以不管怎么走,都能抵达东方。既然东南西南航线受限,他们就想到了从地球的上半部分走,穿越北冰洋到达东方,这无疑是最近的航线。

这是《马可波罗游记》发行以后,在地圆学说的影响下,欧洲以自己为主体认为能够到遥远的东方(中国、印度)的四条航线。

只是如果直接经过北极点,走直线,按照最短距离从大西洋跨越到太平洋来到东方,北极高纬度地区的冰层太厚,根本行不同。因此,向西沿北美洲北部的西北航线,和向东沿亚洲北部的东北航线的探索,得以应运而生。

相比起走传统的苏伊士运河,西北航道最多能节省9000多公里的路程;比走南北美洲之间的巴拿马运河,节省近6000公里的路程。这对于现代经济来说是非常大的促进。

长达百年的北极航道探索是非常悲壮的。

从15世纪末开始,前赴后继,有名有姓有记载的、死在寻找北极航道和北极点的探险家,高达508个(注意这里指带领队伍出发的探险家,比如富兰克林,巴芬,阿蒙森等,而不是全部船员,以及搜救队伍)。一次次的无功而返,甚至失踪、死亡,危险时刻相伴,这个理想开始的地方,同样也成为了无数优秀探险家折翼的地方。

1845年5月19日,英国皇家海军少将约翰富兰克林爵士,率128名船员组成西北航道探险队,在一片欢呼声中离开英格兰港口驶向北极。此次远征西北航道已是他第四次深入北极探险了,而他本人在当时也已是一位功成名就的极地探险家,多次去过北极远征过南极。谁知,此次万众瞩目的探索,却以“全员失踪”而告终。

后人对富兰克林队伍的搜救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因搜救而死亡的人数远远超过路富兰克林的探险队伍。随着越来越多搜救细节的披露,人们也逐渐发现了富兰克林队伍在北极经受的非人折磨和极端考验,坏血病,伤痛,酷寒,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图:富兰克林

直至1906年,罗尔德?阿蒙森,这个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挪威探险家,历时3年,发现北磁极,并成功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最终抵达北冰洋,成为开辟出西北航道的第一人,才最终完成了该航道全程的轮船航行。这时,西北航道才真正被打通。

岁月流淌,无论是探险家还是沉船,都已成为历史的记忆;然而先驱们用勇气和热血开辟的西北航道却沿用至今,见证着那段史诗般的传奇。

相比较而言,东北航道更容易走一些,沿着西伯利亚北部沿海,加之北大西洋暖流深入北冰洋,封冻的海域面积更小。而西北航道穿越,途径的北极群岛至少有36560个岛屿。数学好的同学可以计算下,这些岛屿放在一起,理论上可以产生多少条航道组合。而且北极群岛浮冰密集,危机四伏。

对于中国来说,西北和东北航道,哪个更重要?

就在去年夏天很多人都看到了一则新闻,冰岛人为一座冰川举办了葬礼,那是冰岛第一座因为气候变暖而消失的冰川,享年700岁。冰岛人还给它写了一段伤感的碑文:“Ok(冰川代号)是第一个失去冰川地位的冰岛冰川。在未来的200年里,我们所有的冰川都将沿着同样的道路前进。这座纪念碑是为了承认,我们知道正在发生什么,需要做什么。只有你知道我们是否做到了。”

同样,在阿拉斯加,去年7月份的气温高达32摄氏度,打破了50年以来的纪录。这导致一部分居民出行受限,为什么呢?因为以前有不少冰面都可以行驶车辆,但是今年温度升高,冰面不够牢固了,行车就有危险。

这些现象都指向同一个趋势,那就是北极地区的冰面面积正在迅速缩减。根据专家的估测,由于气温升高,北极现在每年消失的冰面面积,大约相当于三个北京那么大。到了2050年之前,北极的夏天可能就完全没有冰了。总体来说,北极地区气温升高的速度,是其他地区的两倍。

我们要是从环境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这肯定是个值得担忧的事,因为冰川的融化会引起海平面的上升、野生动物生存受威胁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但如果从贸易和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这就不单单是一个挑战,而是挑战当中有机遇了。

什么机遇呢?

那就是新的自然资源和更快的全球航线。

美国的政府官员甚至评论说,北极航道就是二十一世纪的苏伊士和巴拿马运河,也就是北极会是未来欧亚大陆之间的“咽喉要道”。

图:随着气候变暖,北极航线将会不受季节限制彻底打通。红色为破冰船可航行的航线,绿色为普通船只可航行的航线。上图显示,从2015到2060年期间,将有越来越多的普通船只,可以通过北极航行。 

西北航线的商业性通航,将对全球的自然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国际贸易诸方面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与东北航线相比,西北航线更能缩短中国与发达经济圈之间的通航距离,因此对于中国来说,西北航线的潜在价值更大。

中国科考船“雪龙”号曾于2017年9月,经过戴维斯海峡,途经巴芬湾、兰开斯特海峡、皮尔海峡、维多利亚海峡和阿蒙森湾,成功穿越西北航线。沿途克服航道曲折、浮冰密集、冰山散布、海雾频现、冰区夜航等诸多困难,历时8天,航行2293海里,完成中国船舶首次成功试航北极西北航线,为未来中国船只穿行西北航道积累了丰富的航行经验。

为什么要去西北航道旅行?

从北极航道受益的

不光是货运和贸易

还包括探险旅行

近10年内,陆续有3-4家探险公司,包括挪威的海达路德探险公司,法国的庞洛邮轮,美国的水晶邮轮公司等,凭着有破冰能力的邮轮,在每年7-8月盛夏时期,开启西北和东北航道的旅行。因为航期长(30天左右),基本一艘船每个夏天只能走一次(每年前往北极点的旅行还能走5个航期,持续2个月)。

每年走西北航道的航次3-4个,总载客人数1000人左右。也就是说每年前往南极旅行的人数已达5万多人,而每年能穿越西北航道的人,不到去南极人数的五十分之一。

那么走西北航道,除了体验惊险刺激的故事,致敬探险精神,预先见证触发未来世界格局变化的路线,还有什么样的观赏价值呢?

这条艰险的冰山之路尽管现在看来依然充满挑战,但是复杂的地势造就了绝佳的景观,当海水沿峡湾顺流而下,裹挟着巨大的冰山;独角鲸环斑海豹和竖琴海豹在冰冷的水域中游历,徒步到因纽特人的彩色小屋,他们带着独特文化迁徙而来,早已成为这片北极冰原珍贵的生机和色彩。

2020-08-27发布 阅读量1.8千
1
1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我在加拿大北极圈追极光~(黄刀镇-班夫-温哥华;内附拍极光注意事项及出国小贴士)
上海飞温哥华 ——温哥华飞黄刀——黄刀3晚极光——黄刀飞卡尔加里——卡尔加里半日游——包车往返班

疯丫头4.9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