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河南游(12)——龙门石窟
出发时间
3月
行程天数
8天
人均花费
400
和谁出行
和朋友
3月17日,今天的重头戏是参观洛阳的龙门石窟。
中国有四大石窟——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非常自豪的是,我们已经去过了三处。
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都是由鲜卑人主政的北魏王朝开凿的,北魏的都城最早是在大同,鲜卑人在大同开凿了云岗石窟,而在北魏迁都洛阳后,又继续在洛阳开凿了龙门石窟。所以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是一脉相承的。为什么鲜卑政权热衷于开凿佛教石窟?因为他们需要一种新的流行文化与汉人的儒学和道教对抗,而佛教就是最好的选择。
公元408年北魏第三位皇帝魏太武帝继位,为了笼络汉人,想证明自己是“黄帝子孙”,继承正统,所以采取了灭佛政策。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清除佛教精神污染的灭佛运动。
公元440年,魏文成帝继位。他一反前朝的灭佛主张,竭力提倡佛教。在奉为帝师的昙曜大师建议下,决定在大同的云岗凿造石窟——将佛像佛经凿刻在山石上,保证佛学能够永世流传。文成帝以下的各代皇帝继续着石窟的扩建。直到493年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将开凿石窟的宏伟计划带到了洛阳的龙门。
自北魏开凿龙门石窟以后,历代皇帝也都在龙门增凿石窟。尤其是在唐代,武则天为了证明武周政权的合法性,需要借助佛教的力量来与李唐尊重道教的传统相对抗。她甚至听任佛教徒宣传自己是弥勒佛转世,来增强自己的统治地位。武则天的倡导佛教,使龙窟石窟的建造达到了鼎盛时期。以后,由唐宋到明清,一直在延续龙门石窟的营造,但所占的比例已经很小了。
龙门的东西两山,相传本是龙门山一体。大禹治水时将龙门山劈开,使伊水东流而去,从而免除了洪水泛滥的灾害。然而神话只是神话,在远古时那么低下的生产力条件下,劈开龙门山是绝无可能的。
鲤鱼跳龙门是与龙门有关的另一个传说。但实际上鲤鱼逆流而上,不过是要去上游产卵,而鲤鱼之跳跃出水,也只是雄性鲤鱼在追逐雌鱼交配时的表现而已,与想要成龙毫无关系。
从洛阳市区到达龙门,有公交车通行,交通极为方便。景区大门离开龙门石窟还有很远。按照惯例,需要乘坐景区交通车。
景区大门,是几座仿唐建筑。记得以前来这里,并没有这些不伦不类东西。现在的许多景点往往打造奇大无比的广场和门楼,已经成为时尚。
龙门山分为伊水两岸的东山和西山,龙门石窟也分为东山石窟和西山石窟。乘坐交通车首先来到了西山石窟。照片中隔水相望的,就是东山。
西山石窟的第一窟,是潜龙寺。潜龙寺别称斋祓堂,始建于唐高宗年间,此地曾是唐朝宰相李藩的别墅
窟内的造像归结为一佛、两菩萨、两弟子和两王。中央趺坐须弥台的是阿弥陀佛,他的双手手势称为“说法印”。左右站立的是两弟子:迦叶和阿难,再外面是两菩萨: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这组一佛两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南壁的这尊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优雅。在故宫博物院有1比1的复制品陈列。最外面还有两尊威武刚毅的护法天王。
这块叫做陈陈抟十字卷碑,简称 陈抟碑。
陈抟(872年—989年)字图南,号希夷先生,是五代宋初著名的道教学者。宋太祖对陈抟甚厚,“希夷先生”就是太祖钦赐的道号。传说宋太祖未曾发迹时,曾与陈抟下棋,并将华山输给了陈抟。据说陈抟的开局是先挺了三路兵,这步开局被后世称为“仙人指路”。
“陈抟碑”是陈抟在华山隐居时手书的墨宝摹刻。宋真宗年间石碑被盗,不知下落。同治年间,洛阳人陈肇镛得到了陈抟碑的摹本,他请龙门寺庙的僧人智水将摹本刻在的了这块碑上。
该碑共有跋文三段。第一段为石延年诗跋;第二段为陈肇镛跋文;第三段为路璜跋文。
石延年的诗颂扬了陈抟的道行、文笔和书法:“希夷先生人中龙,天岸梦逐东王公。酣睡忽醒骨灵通,捥指拂拂来天风。鸾舞广莫风翔空,俯视羲献皆庸工,投笔再拜称技穷,太华少华白云封。延年题,时康定庚辰岁十二月十四日。”
而陈肇镛、路磺的两篇跋文,叙述了《陈抟十字卷》的来龙去脉及摹勒上石的过程:
陈肇镛跋文云:“希夷先生十字卷当时书于碧虚观。张之白云堂壁。大中祥符间游客窃去。旋求得于太原,归临颍张氏,摹刻于少室之惠公岩,起希夷阁于岩上,度童子焦景元为阁主,付墨卷使守焉。明洪武间归金华宋氏。遭党难随入内府,后赐盱眙李曹国家。国初归阳夏谢氏。道光初为江右曾宾谷先生所得。今河帅高要苏赓堂先生前在京都,于其哲嗣笙巢侍御处手摹一卷。乙丑冬,肇镛奉命擢守河南。濒行,先生出以相授。语曰:少室之希夷阁先时已无知其故址者,而墨卷完美历九百余年,殆有鬼神呵护。岂可不寿诸贞珉,俾垂久远。任事后,清厘庶务,昕宵鲜暇,未遑及也。戊辰夏,政事稍闲,爰命僧智水摹勒上石,刻于洛阳县南之伊阙山。敬识数语,以见先生怀古之深情,而尤窃幸肇镛亦得附姓名于后也。同治七年岁次戊辰夏仲武进陈肇镛谨识。”
路璜跋文云:“同治丁卯冬,璜奉檄之官洛阳,往谒赓堂河帅,评论名人墨迹,因言有手摹曾宾谷都转家藏陈希夷先生十字卷,在子俶观察处嘱为摹刻。璜初未识其物也。受篆后日侍观晋,公暇出此卷见示,语既雄奇,笔力尤超纵入古,读观察跋语,始知是卷历宋元明数代收藏家,屡易其主,旋得旋失。国朝复归南城曾氏,风雷兵火,尘劫千年。而碎墨零缣,展转流传,迄今尚完好独存。谓非神灵呵护,焉能有此。观察承河帅好古深情,恐久而漫灭.刻庋县南之伊阙山。传之久远。金石光辉,山川增色。即谓希夷阁至今尚存可也。翰墨因缘,璜亦得附名于后,岂非幸事耶!同治七年戊辰仲夏黔阳路璜敬识。”
(以上跋文实在太长,本来想要删去。因为摘抄也实不易,还是留作自己参考。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跳过)
据说清末民初时,书法家李瑞清在上海以重金购得了《陈抟十字卷》的纸卷摹本。后来摹本被康有为借去,临摹欣赏,甚至影响了康有为本人的书法风格。此后,摹本几经流转,最终流失海外。现在国内仅存诃罗版影印书影。
陈抟手书的十字对联为:“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此联抒发自己的胸怀:要如天马行空,要做人中之龙。
本人不懂书法,实在看不出这字有什么好。赞扬陈抟这篇文字书法的文字有很多,诸如“笔法间架形神兼备,运笔咨肆,点画线条雄浑圆劲,清爽超逸”赞美之词等等不胜枚举。就连“岸”字中间少了一横,“逸”字下方少了一点,“龙”字右侧减省了笔画,“中”字上下颠倒也都评价有高深的意境在焉。不知道,如果写这几个字的不是陈抟写的,还有没有这么高的评价。
来到了后面的“宾阳三洞”。
宾阳洞,原名叫灵岩寺,由宾阳中洞、宾阳北洞、宾阳南洞三个洞窟组成。宾阳洞是中国正史中唯一明确记载有开凿缘由、过程以及功等内容的皇家石窟工程。
据魏史记载,宾阳洞始凿于北魏景明元年,是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文昭皇后所开凿的功德窟。但是,由于宫廷内乱,仅只完成了宾阳中洞,而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一直到隋唐时期才相继完成。
首先来到宾阳北洞。此洞始凿于北魏时期,到唐朝初年才告完成。北窟的主尊为阿弥陀佛,佛像的火焰纹背光繁杂而生动。阿弥陀佛右手的手势为特殊的“剪刀手”,所以被网友戏称为“剪刀手”佛。
宾阳中洞开凿于北魏景明元年,完工于正光四年,历时24年。中堂以其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成为龙门众多石窟中的佼佼者。
中洞窟平面呈马蹄形。正壁雕一佛、两弟子两菩萨。主佛为释迦牟尼坐像,手势为说法印。佛祖左右站立迦叶和阿难两弟子,再两边是文殊、普贤二菩萨。这样的一佛两菩萨组合,称为华严三圣。主壁两旁的南北两壁各雕刻佛二菩萨,分别是未来佛弥勒和过去佛燃灯和他们的胁持菩萨。这三尊大佛合称为“三世如来”。
宾阳洞中的雕像体态修长,神采飘逸,是北魏晚期风行的“秀骨轻像”的典型代表。佛像的衣饰也都由北魏早期的袒露右肩和通肩式,变为褒衣博带式。窟顶中间浮雕莲花,周围雕有八个伎乐和两个供养天人。
洞口内壁两侧为大型浮雕,分别是“维摩变”、“佛本生故事”、“帝后礼佛图”和“十神王像” 四层,其中“帝后礼佛图”大型浮雕已在1943年被盗往国外。现分别陈列于美国纽约艺术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博物馆。
宾阳南洞开凿于北魏,完成于隋代。窟内的主佛是阿弥陀佛。其造像风格由北魏到唐代属于过度时期。
南窟还有小龛350多个,其中唐代贞观年间的佛龛有27个,是贞观佛龛最多的洞窟。洞窟北侧的“伊阙佛龛之碑”描述了长孙皇后的懿德、赞颂了李泰的纯孝。此碑由中书舍人岑文本撰文,书法家诸遂良书丹,是一件珍贵的文物。
这一大片佛龛,不知道是否都是南窟350个小龛中的一部分。其中不乏值得一看的石雕作品,可惜数量太多,实在不能一一细看。
推荐阅读
冬伲娅6.4千11
一横吹金牛2.1万12
金陵乐叟9.4千13
凌珏aaa9.3千16
清泉咖啡6.5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