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浙江旅游:感受衢州常山黄塘乡村游魅力(图)
浙江、常山等3地

浙江旅游:感受衢州常山黄塘乡村游魅力(图)

行程天数

2

和谁出行

和朋友

乡村旅游如今可谓开展得红红火火,特别是一些乡村依靠自身条件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项目给热爱乡村游的人们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回味。记得我曾经参加的一次浙江衢州黄塘村的采风行,就感受了一把乡村游的独特魅力。

走进茶油小镇(摄影:冯赣勇)

记得那是2016年12月8日下午,记者在参加浙江衢州常山举行的《首届中国油茶文化节》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大型电视访谈节目结束后,在常山县委宣传部的安排下,前往当地一个由农民兄弟自发组合开创的独具特色的旅游风景区黄塘村采风。

黄塘村景区牌坊(摄影:冯赣勇)

记者与来自北京《绿色中国》杂志副总编耿国彪、总编助理刘德国,绿色中国网络电视台封祯、顾昕、高和龙,《中国林业报》高级记者王兮之,《科技日报》胡利娟,《中国青年报》任建军,《中国改革报》田新元,《公益中国网》徐宪刚,中国新闻社李倩倩等一行,乘大巴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于当晚的夜色中抵达位于大山深处的黄塘村。

茶油博览馆(摄影:冯赣勇)

当天晚上,记者们虽然因夜色原因尚不能清楚地看到黄塘村周边的景色,但是面对远道而来的北京媒体团,黄塘村男女老少村民们的无比热情,令大家心里热乎乎的。在时任新昌乡党委书记魏斌与黄塘村支书廖红俊、新昌乡团委书记冯佳佳等人的亲自陪同下,记者们首先来到村中的茶油文化博览馆参观体验传统榨油的工艺。

传统工艺制作(摄影:冯赣勇)

只见在徽式建筑的馆内是众多传统木质设备组成的榨油生产线。几个村民们分别在几个工序上埋头作业生产。有的记者朋友看着好奇,纷纷到有些工序上,在村民的耐心指导下跃跃欲试,亲自体验参与榨油的乐趣。只见伴随着咚咚的木槌撞击声,大家在这种看着古老而传统的作业模式中,体味着其中的那种深邃别样独特的文化内涵。

别致的风车景观(摄影:冯赣勇)

时任乡党委书记魏斌向记者介绍道:传统的山茶油生产、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包括采果、堆沤、晒果、脱壳、晒籽、碾粉、过筛、烘炒、蒸粉、包饼、榨油、过滤等十多道纯工序。传统木油榨能榨出原生态食用油,营养价值高,长期食用山茶油可明目、亮发、润肺、清热、解毒等功效,被誉为“东方橄榄油”。2009年6月,传统榨油技艺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塘村因盛产山茶油而闻名,村内油茶林更是具有“浙江最美森林”的美誉,故称为“浙江油茶第一村”。

俯瞰村民房舍楼群(摄影:冯赣勇)

记者以为,如果说北京媒体采风团此行来浙江常山先后参加了“首届中国油茶文化节”与“8+1对话:创建油茶三个中心,打造国家绿色油库”,只是从感性及理性上认识了活动的意义的话,那么通过在黄塘村的所见所闻,才真是体味到了来自内心的深刻感悟。当然这是后话了。

小吃油炸果(摄影:冯赣勇)

结束了博物馆的体验,在当晚的欢迎采风团的工作晚餐上,记者们品尝的众多菜肴都是山茶油烹制的。席间,魏斌书记随意说道:大家留着点肚子,别吃得太饱,一会儿还有小吃来品尝。可能当时谁都没有介意魏书记这句话的含义,谁曾想,接下来的黄塘村里“品油茶小吃 赏黄塘美景”的欢迎晚会上,桌上摆放着当地用茶油炸的红薯片、馅饼、肉饼、玉米饼与特产水果胡柚、瓜子等令客人眼花缭乱,这下大家才知道,原来奥妙在这里。

欢迎晚会(摄影:冯赣勇)

欢迎晚会的舞台上,几位靓丽的姑娘身着素雅的旗袍手拿笙、管、笛、箫等乐器,组成了一个小小的民乐队,为大家奉献了《彩月追月》、《步步高》等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民乐作品。而一道道相继后续又端上来的油炸果、炸兔头、鸭头、鸭掌、粘糕饼、炒面等,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油茶,油茶在当晚的浙江常山新昌乡黄塘村里可谓大放异彩。

通向小木屋的甬道(摄影:冯赣勇)

当晚结束了欢迎会,人们顶着夜色顺着石子铺就的山道上山,由于道路疙疙瘩瘩实在不平,无法拖动行李箱,只好拎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了分布于山上的小木屋下榻。记者不由得想到,要是在这鹅卵石铺就的道路一侧,再铺就一条不宽的水泥路就更好了,这样不仅便于人们提着行李箱上山,而且特别是对坐轮椅的残疾人朋友到此一游,更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黄塘村小木屋(摄影:冯赣勇)

走进云上轩2号楼小木屋,环视四周只见共上下两层,下面是一张双人床、办公桌、一对藤椅、茶几及卫生间,登上楼梯一看上面是一个榻榻米。这个小木屋,如果一家人周末到此度假应该是十分合适的。来到阳台上俯瞰小山村灯火阑珊,好宁静的黄塘山村之夜,此时,真是令人感到心静如水。

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摄影:冯赣勇)

12月9日清晨醒来,来到阳台上向山下眺望,真的好美。空气清新,满山遍野的油茶树散发着清香,赶紧深呼吸几口,倍感舒畅。望着满山的油茶树,品味着茶香我在想,黄塘村在村支书廖红俊的带领下,村民们现金集资入股,抱团取暖,搞独具特色的旅游开发,走出了一条与大家利益紧密相关而凝结在一起齐心致富的阳光大道,真是可喜可贺。真心应该为我们的农民兄弟大赞!

盛开的油茶花(摄影:冯赣勇)

漫步顺石子小道下山环视小村四周,森林人家主题公园、儿童游乐园、滑草坪、文化大礼堂与村办公楼合一的建筑都一一映入眼帘。对于黄塘村的一些细节发展情况,终于在早餐时听了魏斌书记的介绍。

黄塘村办公楼(摄影:冯赣勇)

面对大家的提问,魏斌娓娓道来:近年来,常山县新昌乡黄塘村乘“五水共治”之势,创新“以水养水”、“治水富民”等理念,将“五水共治”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巧妙结合起来。同时,立足山区实际,采用“集体创新+村民创业”的模式,即融合、结合、整合农村资源和生产要素,创新“资源+资金入股、公司经营+全民分红”的投资兴业方式,抓项目建设、休闲经营和管理创新,书写了“一个项目带全景,一班人马领全村,一方自治抓长效 ”的“黄塘故事”。

黄塘村滑草场(摄影:冯赣勇)

四年前,黄塘村支部书记廖红俊面对村里又脏又臭的3公里“黄塘溪”有了灵感:他想,当下很多地方流行搞漂流,黄塘村这么好的资源可不能浪费。可是质疑也接踵而来。“就我们这山旮旯,城里人会愿意来?”“建设漂流项目至少投入300万元,万一亏了怎么办?”不少村民觉得廖红俊有点“出格”。

田园景色(摄影:冯赣勇)

最终,经过一番周折,村里决定成立常山黄塘旅游景区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开发资金由村民自愿入股筹集。面对许多观望的村民,廖红俊发动村干部、种植大户、在外能人等带头,又和村干部逐户上门动员。“村里一水一木都是大家的,将来漂流赚钱了,没入股的村民也应该拿钱。”廖红俊还提出,漂流项目门票提成分给全体村民,这样一来,便更有效地激发了全体村民对发展当地旅游的热情。就这样,“集体创新,全民参与”的“黄塘模式”乘着“五水共治”的东风破壳而出了。

黄塘村冬景(摄影:冯赣勇)

有了良好的开端就得有继续前进的目标,首个旅游项目“漂流”成功,大家钱挣到了手,无疑让村民们兴奋不已,但是接下来只有单一的旅游项目是不成的,于是,廖红俊集思广益,在集中村民的智慧之后,黄塘村思索着挖掘山水生生态资源,逐步有了进一步丰富旅游项目的一系列创意。

山顶休闲草坪(摄影:冯赣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塘村发展旅游,把决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作为铁律,为此,村民们坚持项目用材“本土化”建设,又相继依托油茶资源开发油茶主题公园、油茶博览馆,发扬农耕文化建设稻草文化村、花果长廊、滑草场等项目,甚至在村里的电线杆上也做起了彩绘的文章,这些都为村里增添了独特的风景,同时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如今,上山滑草,下河漂流,进村体验传统油茶工艺、品尝农家特色菜肴已经成为黄塘的金字招牌。

近观塘村民房舍(摄影:冯赣勇)

  此外,黄塘村还依托“第四批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品牌,以展示油茶故里,传承省非遗文化遗传木榨油茶技艺、“钢叉舞”等,用实体和艺术等形式向山外人展示。在游客接待中心,设立“村淘宝服务站”,方便当地农特产品的休闲销售。就这样,冬季看花,春季滑草,夏季漂流,秋季采摘,每天进村都可体验传统油茶工艺、品尝农家特色菜肴的乡村休闲观光园初见雏形。

山体植被一角(摄影:冯赣勇)

2015年7月以来,黄塘村休闲游客日均200余人,景区漂流、滑草、农家乐等休闲项目收入日均超3万元,村民收入同比增长34%,至7月底,黄塘村4600元低收入现象基本消除。村民参与模式的创新,大众创业热情高涨,黄塘村从一个偏远落后的贫穷村成为休闲经济致富样板村,“休闲黄塘”远近知晓。

黄塘村的党旗墙(摄影:冯赣勇)

如今,当人们走进黄塘村,那些依山而建层进式的楼居房舍,蜿蜒前行的道路,郁郁葱葱的树木等都会相继撞入人们的眼帘,在这里,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田园野趣,民俗文化交会融合,相得益彰,交相辉映,描绘了一幅绿树成荫,碧水长流,鸟语花香,百姓安居的“两富”新农村美景。

农联合作社(摄影:冯赣勇)

记者问村支书廖红俊面对黄塘村目前已取得的成绩,今后还有什么发展目标吗?廖红俊憨厚朴实地笑着对记者说道:如果说规划目标的话,很简单的一句话,我就是要把黄塘村打造成浙西的香格里拉……

记者黄塘村留影(摄影:顾昕)

在记者看来,廖书记的话不在多,但却意义深远。特别是黄塘村以油茶传统工艺文化带动旅游的全方位发展的成果也着实极富特点,祝愿黄塘村旅游发展的这种模式享誉浙江,名扬全国,走向世界。(图文:冯赣勇)



2022-06-17发布 阅读量342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文章
  • 问答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人间最美四月天,浙江衢州小众游,在南孔圣地感受田园风光之美
序言人间四月正浪漫,恰是游山玩水时,四月里的空气也仿佛充满了无限的活力,这是我第一次

唐伯虎20125.9万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