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萨拉热窝瓦尔特战斗过的地方(图)
行程天数
15天
和谁出行
夫妻
对于记者曾经的巴尔干半岛之旅,记忆最美好的莫过于到了一些曾经观赏过的外国老电影中拍摄外景地的地方,而为此留下的美好回味。例如,已经走过的阿尔巴尼亚与黑山,而行程中的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瓦尔特战斗过的地方—萨拉热窝之行,更是印象尤为深刻。
途中景致(摄影:冯赣勇)
记得2018年7月6日黑山时间8点半,记者随巴尔干半岛之旅团队,驶离黑山尼克希奇下榻的乡村酒店,前往波黑首府萨拉热窝。从黑山尼克希奇到波黑萨拉热窝的178公里的路程,基本都是翻山越岭的蜿蜒曲折的山路,但是沿途的湖光山色美景却异常壮观。
湖光山色(摄影:冯赣勇)
途中,在车上沈陈炜又为大家放起了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大家也再次有津有味地边观赏着电影,边欣赏着窗外的美景,那种在影片故事发生地观影的惬意感觉,真是难以用确切的语言来形容。
远眺萨拉热窝(摄影:冯赣勇)
当天的行程是从黑山过境到波黑,首先参观首府萨拉热窝著名的巴西查尔西亚老城,这里即是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主要外景地之一;在此浏览影片故事展现的钟楼、铁匠街、清真寺极其绿色的圆屋顶等等,之后前往位于萨拉热窝城东的历史名胜拉丁桥。
老城风光(摄影:冯赣勇)
当年就在这座桥附近,发生了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的王储费迪南大公夫妇,由此而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萨城景色(摄影:冯赣勇)
7月7日,团队将从萨拉热窝尼克希奇出发,驱车139公里前往风光旖旎的波黑中世纪小城莫斯塔尔,在那里观赏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著名的莫斯塔尔石桥及老城风貌。实际上,波黑的行程也相当于横跨了两天的时间。
萨城老街巴扎(摄影:冯赣勇)
2018年7月6日波黑时间15:40,记者经过七个小时的行程,终于抵达了波黑首都萨拉热窝。进入这座城市以后,人们还能清晰地看到战争带给这里的遗迹,一些建筑物上的枪眼就是鲜明的写照。在前往巴西查尔西亚老城的路上,沈陈炜将波黑与萨拉热窝的相关情况介绍起来。
萨城景观(摄影:冯赣勇)
波黑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简称。波黑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介于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两共和国之间。1945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波黑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一个共和国。
城中雕像(摄影:冯赣勇)
波黑首都为萨拉热窝。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在南斯拉夫时期便是联邦内较贫穷的地区之一,独立后又发生了内战,经济受到了严重损害。目前波黑经济正在渐渐复苏,同时还要进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
萨城建筑一角(摄影:冯赣勇)
这里拥有陆运交通枢纽。工业有动力设备、汽车制造、金属加工、化学、纺织、陶瓷、食品加工等。波黑塞族共和国共分为7个地区,区下再分市镇:巴尼亚卢卡地区、别利那区、多博伊区、索科拉茨区、斯尔比涅区、特雷比涅区、弗拉塞尼察区。
萨城留影(摄影:孙涛)
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经济、文化中心。萨拉热窝建于1263年。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国皇储夫妇在此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这个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二战后萨拉热窝曾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在中部萨瓦河支流博斯纳河上游附近。是座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的古城。
萨城菜市场(摄影:冯赣勇)
几个世纪以来伊斯兰教,天主教、犹太教、东正教派的追随者为了生存,经受战争又和平相处,宗教多样性,成为远近闻名的城市标志。所以萨拉热窝是个神奇的城市,这里被称为“欧洲的耶路撒冷”。既有众多的奥斯曼帝国风格的建筑,独特的风貌明显不同于欧洲传统的城市,故又有着伊斯坦布尔第二的绰号。
萨拉热窝一角(摄影:冯赣勇)
波黑首都萨拉热窝是巴西查尔西亚老城,亦是欧洲的一个与众不同的城市,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融合和分裂。萨拉热窝旧市区中心以产东方特色的铜、银手工艺品著名。设有大学、科学院、博物馆等。市中心保存着土耳其时代的旧建筑。城郊有帕莱、伊利扎疗养地。
销售的图书(摄影:冯赣勇)
萨拉热窝河谷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学家发现萨拉热窝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最著名的例子是萨拉热窝地区的布特米尔文化。布特米尔文化是1893年奥匈帝国在萨拉热窝郊区的伊利扎建设一个农学校时发现的。该地区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燧石。这在当时是巨大的发现,1894年,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还因此在萨拉热窝举行了会议。
萨拉热窝景色(摄影:冯赣勇)
伊利里亚文化是萨拉热窝又一个突出的文化。古代人大多认为伊利里亚人生活在西巴尔干地区。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城市的名字是硫磺温泉,位于今日萨拉热窝郊区的城市伊利扎。罗马帝国之后,哥特人占据此地,之后斯拉夫人在7世纪来到这里。
热闹的老城(摄影:冯赣勇)
说话间,记者一行来到了热闹非凡的萨拉热窝巴西查尔西亚老城中,只见这个拥有波黑最别具风情,五光十色的集市中心中,当地人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摩肩接踵。在老街街巷中终于寻觅到了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那些电影场景。
清真寺庭院(摄影:王珏)
首先来到电影中德国党卫军追击南斯拉夫游击队一干人并出现枪战的格兹•胡色雷•贝格清真寺院内。只见在这里就能看到旁边高耸的钟楼。沈陈炜指着院中的一片区域说:电影中钟表匠就被射杀牺牲在那个地方。而瓦尔特就在那座钟楼上与德军展开激烈的枪战,使多名德军也被击毙在此。
钟楼一角(摄影:冯赣勇)
记者仰望近在迟尺的钟楼,感觉那里面的空间并不大,好像很难容得下一个人在里面随心所欲地活动,但是在刚刚回味过的影片中,无论从电影中的全景、中景还是近景特写画面,的确展现的就是这座钟楼。看来电影的魅力也即在于此吧。
寺内喷水池(摄影:冯赣勇)
格兹•胡色雷•贝格清真寺是格兹•胡色雷•贝格在1531年建设的清真寺,是波黑和巴尔干半岛最大的清真寺。设计者是奥斯曼帝国著名的建筑师科查•米马尔•锡南;锡南也是威瑟格莱德的穆罕默德•巴夏•索科罗维奇大桥,以及伊斯坦布尔的苏莱曼尼耶清真寺的设计者。
寺内朝圣者(摄影:冯赣勇)
在波黑战争时期,作为波斯尼亚人象征的清真寺成为了被攻击对象,在围城战期间贝格清真寺受到了很大损害。战争结束后的1996年开始了修复工作。但由于受到修复资金来源的影响,修复后的清真寺被消去了色彩和装饰性要素,改为以白色为基调的建筑。
萨城老街留影(摄影:王珏)
2000年开始,为了让清真寺回到战争前的样子,开始了完全的修复工作。格兹•胡色雷•贝格在1521年就任波斯尼亚的第二任州长,他的八角形穆斯林风格墓室就在清真寺内。
寺内望钟楼(摄影:冯赣勇)
萨拉热窝老街上的另一处宗教所在就是天主教会大教堂,其正式名称是“耶稣圣心主教座堂”,是波黑最大的天主教大教堂,也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最大的教堂。圣心主教座堂位于萨拉热窝的旧城区,教堂是为纪念耶稣基督的圣心而建造。
老街教堂(摄影:冯赣勇)
教堂始建于1884年8月25日,竣工于1889年8月,是一座哥德式的建筑。入口处上方窗户绘有萨拉热窝州的州旗和风景,另外两座罗马风格的塔上绘有萨拉热窝的市旗和市徽,教堂是萨拉热窝城市象征之一。
老街工艺品(摄影:冯赣勇)
如今巴西查尔西亚这里的街上石块铺路,街巷纵横,各种店铺密布和手工艺品作坊鳞次栉比,这里的手工艺品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各种土耳其风格的金属工艺品、陶瓷器、首饰、装饰品和宝石在这里出售。沈陈炜带记者走进一家店铺,原来老板是此地著名的老工匠。老人自豪地展示着他作品的画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与老街工匠留影(摄影:冯赣勇)
顺着老街街巷来到一条狭长热闹的街上,这里也是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当年在巴西查尔西亚老城铁匠一条街的外景地。只见满条街巷中鳞次栉比地排着一家家的金属工艺品店,店内与店外摆放着的各种铜制工艺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店铺门贴宣传纸(摄影:王珏)
记者突然看到一家店铺门口很显眼地贴着两张白纸,上面一张纸用中文写着:“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铁匠铺的拍摄场景,现在的老板是影片中铁匠的儿子。2018.06.22 ”下面一张纸上的中文是:“欢迎中国朋友 保卫过瓦尔特的铁匠铺 2018.6.16东欧行•长沙”。
老城街巷(摄影:王珏)
记者饶有兴趣地与团友赵柏和徐云夫妇走进了这家店,店内是一个漂亮的姑娘和一位中年人正在接待顾客,看到我们进来,姑娘用半生不熟的中文说着“你好!”笑容满面地表示欢迎。原来这家铜器店现在主人的爷爷与父亲当年都参与了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拍摄,姑娘已经是晚辈的晚辈了。
与老板热情交流(摄影:冯赣勇)
店中的中年人就是电影中老铁匠的孙子,他送走了买东西的顾客热情地招呼我们,并通过姑娘用英语与我们交流。他走到柜台里打开桌上的笔记本电脑,从里面调出了一段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视频,里面出现了德军在这条街上搜索和铁匠们打铁的画面,中年人指着一位正在埋头打制铜器的老汉,兴奋地说,那就是我爷爷。
铜套茶杯(摄影:冯赣勇)
记者看到店老板如此热情,于是在他的店里也选了一款用铜制作的十分精致的套装茶杯。一询价说是12欧元,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优惠我们为10欧元。于是,记者高兴地买下了这个手工制作的工艺品铜套茶杯留作纪念。
老巴扎(摄影:冯赣勇)
巴西查尔西亚老城,是萨拉热窝最早的城区,建于16世纪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是萨拉热窝城市的发源地。至今老城充满着土耳其的伊斯兰风貌,仍然保留着500年前的面貌。除了清真寺与铁匠街,当年拍摄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外景地还有就是老巴扎周边。而老巴扎门前有一个标志,这就是萨拉热窝老城与新城的分界线。
新旧城分界标志(摄影:冯赣勇)
这个1551年波斯尼亚的地方长官鲁斯特姆•帕夏修建的带有穹顶的布鲁萨巴扎,出售的货品来自土耳其。建于1891年造型独特的塞比利喷泉位于老城区中央,是萨拉热窝的一个具有代表性地标。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也在这里拍了不少镜头,故中国游人可以在此周边寻觅到许多熟悉的场景。
老街广场留影(摄影:王珏)
塞比利的意思是“建在水流经过地方的建筑”。它建于1753年的奥斯曼帝国时期,曾毁于大火。这种形式的建筑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引入,主体部分为八角。据说城内最多时曾拥有大大小小的喷泉300余座,主要是为了供伊斯兰信徒净身和饮用。
喷泉广场(摄影:王珏)
塞比利周围的广场叫喷泉广场,亦称“鸽子广场”,广场上的小路铺着大理石,周边拥有开放的庭院、各式店铺作坊、咖啡馆。
观赏世界杯赛(摄影:冯赣勇)
在这座萨拉热窝巴西查尔西亚的老城里,也看到了正在俄罗斯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对这里的影响力。许多咖啡厅与餐馆的电视机都在播放着比赛实况。更是在老城中心位置的一座花园中搭建了一座和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广场看到的巨大电视荧屏,众多球迷聚集在此观赛,此起彼伏的助威声响彻在老城的上空久久回荡。
拉丁桥(摄影:冯赣勇)
记者一行从巴西查尔西亚老城出来,最后来到著名历史事件发生地的拉丁桥。萨拉热窝坐落于山谷中,米利亚兹卡河穿城而过,分隔了老城区与新城区,数座桥横跨河上,最有名的莫过于这座看似普通的拉丁桥了。拉丁桥最早是木桥,其奠基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541年,后被洪水冲坏,1798年重建成石拱桥。
事件标志牌(摄影:冯赣勇)
拉丁桥有名即是因为在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族19岁的小伙子普林西普,在拉丁桥附近开枪射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一世夫妇,这件事成为了一战爆发的导火索,使拉丁桥名噪天下。如今,在桥头开辟了一小块地方设有展示牌。
萨拉热窝留影(摄影:冯赣勇)
在从黑山前往波黑途中,除了看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电影外,另一部观赏的就是由Veljko Bulajic执导,克里斯托弗•普卢默、博尔坎•弗洛琳达等参演的历史电影《萨拉热窝谋杀事件》,该片即生动真实地展现了这次事件的始末,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的历史状况。
市政厅(摄影:冯赣勇)
桥头对面粉色的楼房就是一战博物馆所在地。博物馆由一处单元房改建而来,租赁自当地一户人家,包括入口处走廊、办公室和展厅在内,总面积不到100平方米。展厅以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为主线,展品包括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塑像,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枪手——波斯尼亚塞族青年普林西普的照片以及部分史料、实物。此外,博物馆内还展出一些一战宣传画册、一战步兵武器实物以及萨拉热窝当时社会形态图片等。
长明火纪念碑(摄影:冯赣勇)
在前南斯拉夫时期,普林西普被当作民族英雄,拉丁桥改名普林西普桥。后来“普林西普桥”被更名为“斐迪南桥”,而原先的“普林西普纪念馆”则成为了“奥匈帝国纪念馆”,铭文的一段文字改为“惟愿世界和平”。无独有偶,在萨拉热窝新城街道的路口倒是有一座为纪念二战解放,反法西斯胜利的长明火纪念碑,它将永远纪念那些在二战中牺牲的烈士们。(图文:冯赣勇)
推荐阅读
漫游超人WiFi10.0千12
Hang.Hang1.7万35
逆光纪1.5万11
若有所思CS6.4千12
雪之泪的梦2.7千0
阿四小姑娘5.5千11
咏儿235.2千4
开手排挡的老头7.3千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