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小驻——时光遗珠运河五号街区
出发时间
8月
行程天数
3天
和谁出行
一个人
行走时间:2020.8
行走方式:高铁
行走路线:
D1:夜游青果巷
D2:运河五号创意街区
D3:常州奥体中心
D4:常州博物馆
入住酒店:常州明都国际饭店
运河五号创意街区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三堡街
门票:无
每到一座城,我都会找到城市中这样的工业遗存保护下的街区去走走看看。北京的798街区是这一方式的鼻祖级了。现在大多的城市都有了这种以工业遗存为主体的街区。就是前不久我去的景德镇也有陶溪川这个以曾经的陶瓷企业为依托加以保护和利用的街区。原因一,在这样的企业再利用的街区中能最直接的了解这个城市的发展与成长经历;了解这个城市曾经辉煌的行业;了解这个城市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感;原因二,这和我的成长经历有关。我出生成长在三线厂,从生下来的吃喝拉撒就是在一个大大的厂区里。对工厂我有着莫名的情怀。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不论是大型的企业还是小企业,我都能在行走之间找到我曾经的生活影子。当我知道常州有一个“运河五号街区”我是一心想着来走走的。收工后突降暴雨,因为下雨倒让我在酒店小憩,一觉醒来雨也打住,白日里本来逼近40度的高温也有所缓解。背上相机,在酒店门口坐上公交车。这就是下午四点常州公交的上座率,幸福吧!看着一路的城市之景来到运河边的三堡街。
三堡街伴运河而行
沿河的步行道是一条用黄石板铺设的石板路。
运河风光
在三堡街的中段看到了“运河五号”的标志,知道目的地就在这里。顺着巷口进入。
水泥石墙上用图片和文字告诉了我们这里的成长史:80年前——上世纪30年代初,这个地方叫做恒源畅。1927年到1937年抗战前,这十年是常州近代工业出现奇迹的十年,纺织、印染业尤其一枝独秀,成为了常州步入近代化的主要标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恒源畅建立了纺、织、染一条龙联营的基本模式,在那个年代具有首创意义。由生产到销售的模式初步成型,它成为了常州织布行业的龙头企业。解放以后,恒源畅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公私合营的恒源畅染织厂,1966年,工厂转变为完全国营的常州第五棉织厂。1980年,考虑到产品的更新和丰富,再度更名为常州第五毛纺织厂。
带着好奇走进街区
继续通过宣传墙壁了解这里:创下辉煌的第五毛纺厂到了80年代,渐渐失去它的光彩。随着工业的发展,曾经叱咤风云的老厂房慢慢失去了它原本的价值,渐渐退化,萎缩直到全部停产。这个曾经响彻苏南的纺织工商业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里成为了工业遗存。如何对待工业遗存是经常讨论的话题,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工业遗存放到了应该受尊重,受保护的地位。因为工业遗存是一个城市工业文明的记忆,是城市发展的痕迹。第五毛纺厂在这样的理念下得以改造,保护。
一进门的右手边一栋干干净净白色房屋是1987年建成的厂职工浴室,现在这里是街区的游客中心。
抬脚进入,这里简洁清爽,是一个休闲吧风格的游客中心。
书架上有宣传的画册,可以免费取阅。
小花艺
主人亲切而利落,一边收拾着吧台一边聊起我的相机。女人很多都是把再好的相机也当傻瓜相机用,因为不想动脑筋去搞懂各种参数。就是想随性的取景,构图,拍下眼前看到的一切。至于那些复杂的数据就交给相机自己安排好了。
坐在小沙发上看屋外。
只要有时间,随便取一本书就能消磨一下午的光阴。对工厂的好奇促使我没有久留,匆匆和女主人告别。
游客中心出来就是厂区内的记忆广场。
记忆广场上现在充当停车场使用着
广场上一辆巴士模样的餐厅,但没有营业,不知道是关停了,还是夜晚营业。
广场上高耸的水塔是街区醒目的标志。
几个卡通人物造型给硬朗的工厂增加趣味性。
工厂一楼现在是一家经营中的酒吧。
广场一侧一张“国家工业遗产——常州恒源畅厂”的原始平面图,清晰的标注了厂区内各栋厂房的楼号,建筑年代,原始的功用。
广场西侧的两栋楼,一栋是原来的职工浴室,一栋是锅炉房。以前的大型企业的配套就如一个小小的城市。我所在的三线厂更是如此,工厂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毕业全管了。医院,银行,浴室,食堂,邮局......这里可以足不出户的解决所有的生活问题。
广场的北侧这栋颇有艺术气息的建筑是建于1977年的布机车间,现在挂牌的是中东欧17+1的交流平台,不知道这是一家怎样的机构。
企业燃汽锅炉房初建于1974年,1982年改扩建。八十年代,房屋主体里有两台卧式快装燃煤锅炉。建有一座高达35米的烟囱。
锅炉房的墙壁上一张“运河五号创意街区”的平面图。这张图和前面的那张图对应着看就能清晰的知道这里每一片砖瓦的前生后世。
锅炉房锈迹斑斑的大门上挂着各种生产警示标示。
广场东侧一排排爬山虎拥抱下的连排锯齿形厂房,非常具有纺织企业的特色。这是建于1978年该厂的毛纺织车间。这里现在是视觉艺术中心。这样的厂房让我想起南京的1865街区也有一大片这样的厂房。
工业遗存中的机器遗存
广场西侧的七号楼是原来厂里最大的生产车间,建于1985年。
现在这里成为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
锯齿形状屋顶的,建于1983年的染色印花车间。
原来的染色印花车间摇身一变成为常州的书法展览中心
曾经的毛纺织车间现在有一部分用作“大运河记忆馆”。我不知道是因为今天周一,还是我来的太晚,反正这里大门紧闭,没能入内感受运河的文化描述。
厂房上爬满了爬山虎,就连两栋厂房这间也搭起了绿色的连廊。
穿过连廊来到厂区的西侧。
12号楼建于1983年,原来是机修车间,现在成了五号剧场。
标准的厂房,和我老家的厂房如出一辙。高大的身躯,宽敞的大窗。
这里现在是江苏大学的实践教学基地
11号楼一侧的一楼现在是一家挨着一家的文艺小店铺。
店铺外的一长溜的小院落被布置的各有调调。古老的厂房现在有了年轻的艺术生命相伴。它们像两条平行或偶有交织的线,在这样的空间中,或各自画着各自的轨迹,或偶有交织又离开,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美感。
斑驳的老墙、高大的空间、灵动的线条所承载的工业遗存和文化遗迹,是创意人灵感的源泉,也是打造独特创意空间的理想场所。
一幅幅动漫美女图。植被很昌盛,但门庭大多是锁闭的状态,不知道是疫情的影响还是不是经营的时间。
在这里没有车流人群的喧闹嘈杂的街区里行走,高大的厂房灰瓦青墙,它们经过多年的岁月打磨,砖墙色泽更加显得深灰如碳。
经过富有生命力的爬山虎的蔓延而焕发出生机。
这栋建筑的中庭高大,而且采用了玻璃这种剔透的材质,这是原来该厂的存储仓库,建于1983年。
一进门的一侧可以通往“常州市百年工商档案展示馆”
这个小屋的装扮很有日系风
这个点已经下班了。只能从外观上草草略过。
现在这里是街区的食堂和创意工坊。高大厂房内的钢架楼梯,钢架的连廊给人以满满的力量感。
高大的厂房保留着古旧的味道,巨大的窗把阳光引入。
大厅一侧有文字和图片介绍了时光遗珠如何焕发了生机。
工业遗存的历史
上世纪90年代后,产业结构调整,一批曾经辉煌的国企,步入了黄昏暮色之中。这里在冷清了十年之后,摇身一变成了"运河五号"。常州恒源畅厂、常州第五毛纺织厂、常州梳篦厂、常州航海仪器厂等工业遗存和文化遗迹,经过改造和利用,成为一个被创意重新激活的街区。成为现在这样一个有特色的吸引设计类创意人才和企业创业和发展的平台。这里也就成为常州第一家利用工业遗存保护来推进常州创意产业事业发展的文化旅游景点。
9号楼建于1990年,原来是该厂的成品仓库,现在是运河五号的设计中心
厂房的主体建筑中加入了工作室,咖啡厅,餐厅,音乐工作坊,这些与文艺相关的元素。因为年轻的注入,这块原本可能荒芜的地方变得有趣生动起来。
完成了历史使命的纺织工业的设备——和毛机现在静静地屹立在院落的一角。旧机器早已完成了工业生产的使命,作为一种印记,静静地矗立在这里享受着新时代的注目。
外墙上附着的爬山虎将整个厂房包裹在绿色中,非常具有艺术气息。
城市近黄昏,在落日的余晖下这里更加的安静。
婚礼策划空间
常州工业党建馆
走在厂区的林荫道上,两边是厂房,或小树林,就犹如回到我曾经的岁月。这些我以为已经遗忘的生活场景一点点的如画卷呈现在我眼前。那些我56天就被妈妈送到厂区幼儿园的经历;有一次下大雪,对于南方是很少见的有积雪的大雪,我居然晕雪了,在生活区转悠了几圈也没找到通往学校的路......那些以为早已遗忘的生活片段又支离破碎的出现在画面中。
我以前生活的厂区也是这样,除了上下班吹号的时间厂区内是人流,自行车流,其他的时间厂区是安静的,只有机器的轰鸣声。
我生活的厂区也是高大的灰砖墙,砖墙上绿意覆盖。
这些旧厂房被绿意紧紧的包裹,但现在传出的已经不是机器的轰鸣声,现在传出的是轻悠的音乐,温暖的灯光,灯光下倩影的摇曳。旧厂房焕发着新的生机,他们没有拘泥于一种模式,每一种风格却也各行其乐。
这栋白色人字屋顶的21号楼是建于1952年该厂的医务室,现在是一家米店咖啡。一侧人字顶的平房是建于1942年的电工车间,现在成为小资的潽树咖啡。创意就如一支妙笔点化沧桑老居,文化激活百年旧厂。
旧建筑凝固着岁月与历史,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再注入现代时尚元素和文化,如咖啡馆,西餐厅。。。。新与旧的结合,厚重古朴,另类而有新意,对于年轻人来说显得新奇而有个性。
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木工间和工会办公楼
这里,古运河畔,爬山虎、老厂房、旧机器,在繁华城市一隅,让人触摸历史,感受文化,显示别样魅力。
记忆大道,这是一条记录着这片土地历史的大道。
记忆大道上一块块青石砖印刻着这里的过往。
一个城市不能仅仅有发展中光鲜的现在,也应尊重那些深沉的记忆,丰富的城市年轮。一块块青石砖上记录的是常州人乡愁的记忆,是常州人情感的寄托。
“邮走五号”主题邮局
记忆大道两侧的厂房现在也是被各种艺术空间占据。在这里老厂房被呵护与保存,艺术氛围得以滋长浸润,新与旧完美交融,在醇厚的底蕴下散发的将是无比诱人的优雅清新之气,令人陶醉,流连忘返。
街区内有很多的店铺都处于铁将军把门的状态。不知道是不是疫情遗留下的经济后遗症?
红砖墙边一台槽筒式络筒机。
斑驳的砖墙,高耸的水塔,锈蚀的机器。
如今老厂房,旧机器早已完成了工业生产的使命,古运河畔沉淀着老厂房华丽转身的故事。
在小广场上环顾四周,从不同的侧面可以看出街区的建筑很丰富。这里完整的保留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的建筑,跨度大,风格繁多。
建于1958年的电力供应高配间,红砖墙,彩色玻璃的房子现在是红酒雪茄俱乐部。
白墙青瓦的江南民居,一侧用玻璃罩安放着一台大型的设备。
纡子车是纺织厂的主要设备之一。这台安放在玻璃罩里的纡子车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设备,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在这台机器的机头处还可以清晰的看到当年的制造厂——生生铁厂的标记。它就这样静静地伫立在这里,伴随着这个曾经辉煌,最终沉寂破败。默默注视着这里经过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起起伏伏的企业在创意的包装下,凤凰涅槃,华丽转身吧!
运河五号的党建文化园。
建于1936年该厂的办公楼,风雨廊下一字排开几张桌椅。
斑驳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幅的老照片。
纵深看廊下的意境,悠远而耐人寻味。
常州,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晚清,当民族工业在中国萌芽之时,常州走出了中国工业之父--盛宣怀;民国,工业步入发展期,常州又出了一位纺织工业巨子--刘国钧;解放后,工业进入全盛时期,常州的纺织、机械等行业闻名全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破产倒闭的厂房被轰轰的推土机夷为平地。一台台设备当成废铜烂铁被清理。眼看着工业文明成为明日黄花,渐渐在这座城市消失的时候,这里却被常州人保存,利用。这是何等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幸事。所以今天我来到运河畔才能看到这座在常州工业步伐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第五毛纺厂的身姿。
一列火车头,象征着时代还在前进,这里还在奔跑。
暮色中的静穆萦绕在街区上空。现代氛围正用一种无形的力量将古老遗迹套上新潮的外衣,迈着蹒跚之步紧跟着如今的时代。
从街区出来,回到三堡街。街边的民居围墙上是反映运河文化的壁画,很有运河特色。
街区对面就是运河五号码头,这里也是运河水上游的起点。
这就是常州第五毛纺厂的原大门。那个年代的标语铿锵有力,朴实无华。常州第五毛纺厂与运河相伴,典型的"伴河而生"的老工业企业。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已经停产。而如今它像很多城市的老厂区一样在创意中重生。
因为相伴运河,围绕"运河文化、工业遗存、创意产业"三大主题,将原有的老街、老巷、老厂加以改造和利用。
恒源畅厂旧址
门前憨态可掬的小门神
运河水,运河两岸人家都是风景。
街区临河一侧,老房都加以保护,利用。老宅注入年轻的血液随即焕发新的生命。
但整体的格调是静穆,端庄的,是我喜欢的调调。门脸不大,但各有特色占据一方,静候着有缘人的光顾。
这是一家青年客栈,看评价也是一家有特色的的客栈。
和现代化大批量生产模式不同,老建筑的魅力在于,一栋一风景,都是独一无二的,绝不雷同。
“男士理发店”难不成这里女士不能入内?
老屋新店中透出的温暖灯光将心也照的暖暖的。
运河边的步道每走一段就会出现这样的玻璃栈道。细看,原来这里是楼梯,可以直接接近运河,运河人家在这里洗刷,通过运河的水生活的。现在都通过玻璃栈道封闭了。
前方运河之上横跨一座造型别致的桥——西仓桥。较早时期的西仓桥是一座横跨运河的三孔石拱桥,后来移到东坡公园里。这里修建了一座符合现代需要与承载的新的西仓桥。
主桥两端人行道与地面辅道采用楼梯衔接。 我通过楼梯从三堡街上到桥面。主桥两侧设置2.5米宽的下沉式人行道,人行道顶部为廊道形式,走在这样的桥面能够免受雨水的侵扰。
站在西仓桥上看三堡街
站在桥上看夕阳下的运河。日月奔流不息的大运河孕育了常州这座城的文化底蕴。
变化中的夕阳将运河两岸也映射的变化万千与妩媚多姿。
桥上边走边看,角度不同风景相异。
在晚晴时运河北岸的豆市被称旧时常州四大商业(豆、木、钱庄、典当)之首。运河南岸的米市也热闹非凡。现在站在这里想象一下当年由于豆米的兴旺,使朝京门外一派繁忙的景象:白天千帆竞发,夜晚停泊在岸边的船家绵延不断,形成“篦梁灯火”的常州西郊八景之一。
运河的北岸叫西圈门地区。将镜头拉近,看看西圈门的民宅,这里是运河寻常人家。
坐上空荡荡的公交,目的地是回酒店的。公交车不紧不慢伴着霞光在常州城晃荡。芦墅桥上美丽的夕阳。
这是与京杭运河并联的一条关河。这就是水网纵横交错,连江通海的常州。
推荐阅读
huochexia6.4千12
芷风飘飘8371
萤火虫团建5.3千10
KiKiWiWi看世界14.8万16
牛奔走天下4.8千11
huochexia1.1万18
huochexia5.4千15
ThomasLuo1.1万15
huochexia6.8千12
淹城春秋乐园1.0千0
大鱼儿silverdew4.4万21
驴说旅行3.3万23
蝈蝈小姐3.2万23
七月木木4.3万13
热爱的小怡3.6千0
橙子在旅行travel3.7千7
KiKiWiWi看世界1.8万20
橙子在旅行travel5.6千11
小小琪妈妈7.1千11
淹城春秋乐园1.0万25
旅游天地杂志8.2千11
淹城春秋乐园1.4千0
吴人少白3.2万11
胡子叔叔kelvin1.8万19
immolly2.9万12
麻小薯1.5万17
滢萱1.8万11
驴说旅行2.6万0
陆建华摄影4.3千9
M13****6961.4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