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2023,自驾走进宁静的阿拉木图
阿拉木图

2023,自驾走进宁静的阿拉木图

出发时间

7

行程天数

5

人均花费

3.0千

和谁出行

亲子

        随着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对中国公民 14 天免签政策的实施,哈萨克斯坦已经成为了国内众多自驾游爱好者前往的海外旅游目的地国家。作为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加之长久以来中亚地区总是披着神秘的色彩,关于哈萨克斯坦自驾旅行网上相关的攻略和信息并不怎么丰富。缘于此, 简单记录一下近期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的自驾旅程,期望能作为一篇简易的自驾游指南,对同好能有所参考和帮助。因时间所限,此次仅游走了阿拉木图市区,故仅对过境通关程序及城市所及之处的风土人情做简单介绍。笔力有限,勘误之处还请各位同好海涵。

        阿拉木图(哈萨克语、俄语 :Алматы  英语:Almaty)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城市,也是中亚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城市总面积683.5平方公里,海拔700-900米。人口约219.13万,占该国总人口的11%,阿拉木图居民主要以哈萨克族为主占62.4%、俄罗斯人占20.5%、维吾尔族人占5.4%、朝鲜人占1.8%、鞑靼人占1.5%、乌克兰人占1%、阿塞拜疆人占0.9%、其他民族占6.5%。

哈萨克民族传统服饰
哈萨克族邻里之间互赠礼物

        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面积最大、经济最发达,最具民族和文化多样性的城市,也是哈萨克斯坦的经济、文化、教育中心。1997年12月10日前一直是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首都迁至阿斯塔纳后,这里又被称作哈萨克斯坦的“南部首都”。

        阿拉木图市位于哈萨克斯坦南部山区Trans-Ile Alatau山脚下,Almatinka河在此处汇入平原,城市四周遍布众多山溪及湖泊。阿拉木图的气候属于潮湿的大陆性气候,受山谷环流作用,阿拉木图四季分明,春秋之明媚、夏之蓬勃、冬之雪国;城市森林覆盖率非常之高,密布着大大小小的公园,是一座风光独特的旅游城市;又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近代受到欧洲和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使其形成了其独有的传统与现代兼容并蓄、厚重与温婉相辅相成的城市文化与特质。历史上宣告苏联解体著名的《阿拉木图宣言》也是在此签署的。

         “阿拉木图”这个名字的来源于现代城市附近的中世纪人类定居点Almatu。另一个有争议的理论认为,这个名字来源于哈萨克语中的“алма”(apple),通常翻译为“满满的苹果”。最初是Almatau,意思是苹果山。因阿拉木图附近伊犁阿拉套国家公园内生长有天山野苹果林,其品种为塞威氏苹果,被称为现代苹果之源,因而该地区被认为是苹果的发源地,故被称作“阿拉木图”。

行程 共计5天:

Day1 霍尔果斯市 - 阿拉木图市

Day2 阿拉木图市区 - 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   升天大教堂   绿色大巴扎

Day3 阿拉木图市区 - 科克托别山  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  共和国广场  阿拉木图地铁

Day4 阿拉木图市 - 扎尔肯特镇

Day5 扎尔肯特镇 - 霍尔果斯市

此次出入境口岸为新疆伊犁霍尔果斯口岸(海关关区代码9402),自驾出入境需要的文件为以下所列

        1、护照(至少有效期届满日期前6个月以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2、中华人民共和国驾驶证及行驶证

        3、国内法定公证机构出具的驾驶证、行驶证的俄文或哈萨克文公证书

        因哈萨克语属于小语种,公证翻译费用较高,同时俄语也是哈萨克斯坦的法定官方语言之一,故仅做俄语公证即可。公证书主要用途为哈方通关及在哈萨克斯坦国内可能的警察检查。不建议在哈方海关出示公证书,原因有二,一是国内公证书要在哈萨克斯坦具备法律效力,需要在哈萨克斯坦官方公证机构再次公证,公证费用大约人民币¥1000 左右。但大概率会不通过,且公证费不予退还;二是口岸上也并无哈方的官方公证机构,即便是有,时间上也不允许。综上所述,在哈方口岸非必要不出示,避免海关及边防局不认可反而节外生枝。当然大多数情况下哈方也不会较这个真;另外每天往来霍尔果斯口岸的中哈两国国际大巴及货运卡车络绎不绝,两国海关人员对对方国家的行驶证及驾驶证也较熟悉,所以通常也无需出示公证书。至于在哈萨克斯坦国内是否会遇到警察检查,那就看运气了,我是遇到两次哈萨克斯坦警察检查、一次边防军检查,都是荷枪实弹的那种,这个题外话了,后面再说。

        4、车辆 ATA 单证册

         ATA 单证册是世界海关组织为暂时进出境货物而专门创设的国际通用的海关通关文件,在中国由中国国际商会签发。尽管哈萨克斯坦也是 ATA 单证册国际公约的缔约国之一,但实际操作层面 ATA 单证册并非为自驾车辆入出境哈萨克斯坦时的必要文件。在出入中国口岸时,ATA 单证册为必须提交至海关的重要自驾车辆通关文件之一。ATA 单证册的申办方式及流程如果大家感兴趣后面会详细再说。

中国国际商会签发的ATA单证册
ATA单证册首页
ATA单证册车辆信息页
ATA单证册海关记录页

通关顺序为先海关车辆及行李查验,后移民局边检进行人员核查,过程如下。

A、出中国国境 

      出境地点为新国门霍尔果斯口岸,通关时实行人车分离。除驾驶员外,其余车上乘客需步行前往位于新国门后(西面)的口岸出境大厅。出境大厅口,手机扫码填写海关健康申报表,内容为一些基本信息,并不复杂,可以分别也可以在一部手机上代为多人填写,填写完成后每人生成一个对应的二维码。而后扫码通过闸机(或人工查验)进入海关大厅,将随身携带的行李通过海关的 X 光机进行查验。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既然是自驾,行李放车上不就行了,干嘛还要随身携带?是这样的,霍尔果斯海关的做法是箱、包等无法直接辨识内容物的容器需要通过 X 光机,直接可视内容物便于检查的物件则可以随车携带,统一与车辆一起由海关进行拍照摄像备案。即便是箱、包行李随车带入,还是需要卸车从出境大厅外(车辆在出境大厅外进行查验)移至大厅内进行X 光机查验,所以索性就随身携带,会节省一些时间。当然也可以选择随车携带再次转移。

        这里建议行李通过海关检查后,乘客暂时不要至移民局边检窗口进行边检,而是等待海关车辆查验结束,海关手续全部完成后乘客再进入移民局边检窗口办理边检手续出境。是因为如有问题车辆无法出境时,车上乘客出去了,驾驶员和车还在国内,岂不是很尴尬?所以移民局边检也都是确认海关方面车辆及行李所有查验手续完成后,才会开始对人员进行护照查验放行。

        乘客通关的同时,驾驶员驾驶车辆沿新国门办公大楼北侧的东西道路由东向西行驶至车辆通道入口处,出示护照及身份证进行登记后,驶入口岸出境大厅外的车辆待检区待检。门口进行登记的边检人员看到是陕A的车牌,很开心的说:“是从西安开过来的吗?真厉害!并竖了两个大拇指”。驾驶员同样也需要填写海关健康申报表,然后联系海关人员,填写一份车辆信息单据,出示 ATA 单证册一并交予海关进行核验。接下来海关会对车辆及车上的行李进行现场拍照摄像取证备案,返还签注过的ATA单证册。至此,海关的车辆及随车行李手续就完成了。填表的当口,海关小哥跟我们聊着天说:“那边也就那样,和国内90年代差不多,不过过去看看也好”。听到这话还蛮期待的,穿越历史回到过去,回顾一下上世纪的中国。

        驾驶员的边检手续是在位于车辆检测区移民局的办公窗口办理。需要护照、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查验完毕护照盖章,移民局会再发给一个三联的《机动车辆入出境查验卡》, 填写后,移民局留存一联,其余两联由驾驶员随车携带,再入境时出示,务必保存好,谨防丢失。驾驶员边检手续完成后,将车行驶至出境大厅出口处的行人通道出口外等待。乘客出境手续完成后,走行人通道在这里和驾驶员汇合,移民局边检人员最后对车上所有成员逐个护照比对复检。至此,中国海关和移民局边检的手续就全部完成。

气势恢宏的霍尔果斯新国门,国门后为霍尔果斯口岸关区。
气势恢宏的霍尔果斯新国门,自驾车辆走位于新国门建筑群右侧的道路。
位于新国门后面(西侧)的霍尔果斯口岸出入境大厅,右侧(北侧)为出境行人通道,左侧(南侧)为入境行人通道。
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大厅,大厅前段为海关工作区域,后段为移民局边检区域。
此为移民局发放的《机动车辆入出境查验卡》,一式三联。务必妥善保管。

B、入哈萨克斯坦国境

         哈方边检车辆入口与中方边检大厅出口直线距离不超过 500 米。通关车辆较多,跟前车排队等待时,一位旁边执勤的中国边检小哥走到我们车前开心的指指地下对我们说:“你们看,这就是国境线,现在你们车的前轮在哈萨克斯坦,后轮在中国”,大家纷纷探出车窗张望,果然中方一侧是柏油路面,路面呈黑色;哈方是混凝土路面,呈白色,黑白分明。

图中右侧沥青路面为中方,左侧混凝土路面为哈方,中间为国境线。图中是一辆返回哈萨克斯坦的哈国货运卡车。

        前面放行了,跨越国境往哈萨克斯坦进发。刚才对我们指国境线位置的那位中国边检小哥对我们挥挥手说:“听他们引导就行了,再见”。到达哈方后,按照哈方边检军人的引导在入境车辆通道大门前停车。此时的心情无法言说, 有对未知旅程的期盼憧憬,但更多的却是即将远离祖国的忐忑惴惴。引导的这位哈方边检军人小哥 A 一身迷彩军服,典型的中亚人,咋看上去和咱们新疆地区很多中国居民长相别无二致,大概是因为口岸长期日晒,皮肤黝黑,友好的面带微笑,昂首近前,张口一串流利的俄语,瞬间惊醒, 这已经是在异国他乡了。小哥见我不解,又改做俄式英语说:“Passport”,赶紧双手递上全车人员护照,小哥逐一核对,拿出一张A6 见方的白色单据趴在车上开始填写。小哥 A 核对了车辆的品牌、绕车一周确认、抄了车牌号、查看了行驶证,接着在那个 A6 单据上盖了个章,交予我。接过来一看登时就懵圈了, 纯俄语,完全不懂,总之先拿着就对了。其实这份单据就是通关文牒了,后面多处会用到,上面需要盖满 7 个章,最终离开关区的时候交给关区出口哈方的边检人员方可正式入境。

通关文牒,需要哈方海关、边防局两个部门一共盖7个章,才算完成车辆入境手续。

        在小哥 A 的示意下车辆通道闸门抬杆,驶入,沿着通道来到哈方边检大厅门前。小哥 B 出场,这位小哥明显具有蒙古血统,黝黑壮实,带着俄式大檐帽,冲我们招招手示意跟他走。哈方和中国通关流程的区别是所有人包括驾驶员携带行李先一同进入海关大厅(一是因为行李多,二是索性也照搬中国海关的模式,也是只携带了箱、包部分行李,其余的食品等什么不重要的东西也是扔在车上没有拿,后来车上没拿的东西哈方也是采用人工查验的),在海关大厅办理窗口前,在小哥 B 的指挥下以车为单位所有成员女士优先在一米线外站成纵队,驾驶员站队首。驾驶员递交自己的护照、车辆行驶证、驾驶证、ATA 单证册、公证书、还有刚才发的那个俄语文牒(导语部分也说到了,可以先只递交护照、车辆行驶证及驾驶证,如果海关没提 ATA 单证及公证书的话可以先不出示)。后面成员只用递交护照即可,依次查验并拍大头照。到这个环节,前面提到的俄语文牒又多了几个章。乘客携带行李进入海关行李通道查验行李。小哥 B 目送完车上乘客进入海关行李检查通道后,招呼驾驶员带齐所有证件返回海关大厅外,指指不远处的车辆专用检查通道,告知车辆以时速3-6Km 的速度通过,而后进入车辆检查站。还一再强调车上不允许有摄像头及行车记录仪等拍摄设备。通道的左前方有一个灯组, 有点类似航母上飞机降落时的高度计指示计,只不过这里是速度计,绿色就表示车速OK。通道不长,50 米左右。

蓝白色钢结构棚子下为车辆检查通道,区分大小型车。

        通道尽头直对的车辆检查站其实就是一个带有地沟的钢结构棚棚。恰好棚棚里面有一辆大巴车正在检查,遂棚外等待。话说这功夫,一位小哥 C来到车窗前,这小哥 C 有的说了,身长八尺, 面如冠玉,容貌甚伟,迷彩服军装笔挺,应该是混血,什么韩流、日系、国内的粉面小生相比之下都弱爆了,都是渣渣,绝对是那种能令小青杏尖叫声此起彼伏的主,估计也是这关区的颜值担当了。敲敲车窗玻璃,小哥 C 说话了,车上有拍照和摄像的设备吗?这里是不允许拍照和摄像的哈。赶紧忙不迭的把行车记录仪的电源线拔掉了。这当间,前面的车出来了。小哥 C 一摆手示意可以进去了。这里坐镇的是一位大哥 D,这大哥斜跨探测仪、腰别盒子炮,敦实的紧,凶神恶煞、目光如刀,看起来有股子古代刽子手的意思。估计是故意的,安排凶点的好有威慑力。大哥 D 绕车一周,坐到了驾驶位上,示意我坐旁边,难不成是要试驾?试驾倒是没有,大哥如炬地目光直接落在了前风挡上的行车记录仪,三下两下就把存储卡拆下来装到了他的手机里。这才想起刚才只拔了电源没拔卡。大哥 D 开始操作他的华为手机挨个查看卡上的视频,然后很严肃的拍拍我,指指关区里面的那一段视频,面色阴沉继续翻,翻来覆去的看。我不敢吱声也不敢吐槽,人家腰里别着家伙呢。春去秋来,花开花谢,大哥 D 终于把卡从他的手机里拆下来装他口袋里下车了。出发前也看过网上有许多网友分享当地军警无故盘查旅客护照小题大做并借故索贿的文章,况且这次还是证据确凿,心想这该不会要拉去关小黑屋吧?该不会不允许入境吧?是要“罚款”吧?也不知道要多少?心里一串的问号。大哥继续检查,我大气也不敢出,颠颠的后面紧跟。后备箱、车内、车上、车下大哥 D 检查完,然后俄语文牒上啪地盖了个章,指指外面示意我可以离开了,这时心里的石头算是落下了一半。咦,不对哇,我这存储卡不还在你口袋里呢么,硬着头皮上去交涉,大哥 D 不接茬,不耐烦的指着外面示意赶紧走。无奈,认栽,走吧,坐到驾驶座上发动车,一低头,谁承想,这存储卡竟然神奇的在仪表盘上好好的搁着,这大哥 怕是逗我玩呢吧,会变戏法?赶紧撤。车开到一边的停车区,眼看四下无人,赶紧装卡先。还没装好,颜值担当小哥 C 来了,礼貌的示意把存储卡交给他,要去检查。赶紧交吧。小哥 C 示意我带齐所有证件跟他走, 进入海关大厅,乘客已经办完所有手续在大厅等待区等待了。小哥 C 让我带上车上乘客的护照进入到大厅里一个单独的办公室,怕不是什么小黑屋吧,是要单独讯问吗?刚刚放下一半的心又悬起来了,忐忐忑忑的进去,这间办公室是哈萨克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边防局主管办公室,边防主管是一位一头银发、带着老花镜、穿着迷彩服挺nice的高大老头,老头只是在计算机上登记了一些信息和简单的询问,问到的问题包括此次哈萨克斯坦的行程、车上几个人、分别和驾驶员的关系、车的排量,儿童的护照复印了一下、查看了一下 ATA 单证册。压根就没说存储卡的事,最后在俄语文牒上继续噼里啪啦盖一些章,再给了一份 A4 纸大小的单据(务必保存好,出境时交还),然后比划了一个请离开的手势,赶紧上去握手告别,赶紧离开。

        拿着那张盖满一堆章的俄语纸条,带上车上的乘客和行李出门装车准备出发。门口碰到小哥 C,用英语加手语比划着存储卡的事,小哥 C 笑眯眯的说:“flash?”赶紧称是,小哥 C 从口袋里掏出来交给我然后比了一个请的手势,看来是虚惊一场哇。不过要是不主动提这茬卡就不复存在了呗,估计小哥是想回去看看卡里中国的风景吧,哇哈哈。拿了卡上车,来到哈方口岸出口处,将满是章子的俄语文牒交还给门口守卫的哈方边检军人,又简单查验了一下护照,驶出哈发关区大门,终于正式踏上哈萨克斯坦的土地了。

       禁止在安检区域对安检设施及安检过程拍照及摄像是国际通行的一个准则,所以建议如果车辆安装有行车记录仪,进入此棚棚前务必务必务必(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把存储卡拔掉,把行车记录仪的电源也断掉,如果边检人员对行车记录仪有疑问,就说坏掉了。否则就像我一样,感觉不查出来你有间谍行为死不罢休,浪费时间,而且很有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C、出哈萨克斯坦入中国

        按照时间顺序本篇应该放在整个记录的最后,之所以在这里先一并写出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对比,总体上来说流程大差不差,有差异的地方着重提出,其余不再累述。

        从之前踏上哈萨克斯坦领土的那个关区大门进入,按照边检人员引导进入边检车辆通道并发放那张全是俄语的通关文牒,而后来到海关大厅门口。还是像进来那样驾驶员带齐所有的证件,所有成员排一队,驾驶员在最前面。向海关递交入境时的那些文件。海关可能会问你车上有几个人、车辆的品牌等,然后后面的成员依次递交护照盖出境章。同样也是乘客携带行李过海关查验,驾驶员带证件去单独的办公室交还之前发的那张表。经过了几天哈萨克斯坦的旅行,没有了初来乍到时的惶惶,这次进去很热情的用英语和主管打招呼,说哈萨克斯坦是个很美丽的国家,我非常喜欢诸如此类等等。主管听闻大喜,开心的伸出大手用力的握了握,几乎没有什么询问就直接盖章结束了。

      接下来进入检车环节,和入境时截然不同了,棚棚里一条警犬严阵以待,明显氛围凝重,检查棚里并没有待检车辆,准备径直开进去,边检小哥给了一个手势,禁止驶入,并说等待10分钟,寻思着是不是害怕车上有定时炸弹,定时10分钟,进去就会引爆炸毁这棚棚?这次的边检小哥是位年轻军人,态度倒是很和蔼,面带国际微笑,但是绝对是时刻把祖国装在心中,一丝不苟的哈国边防战士。检查绝不留任何死角,除了例行查看车上是否装有摄像头外,对车座位下、底盘下、手套箱内、尾箱里、但凡各种空间无一遗漏;各种包装各种物品逐一打开进行检查,对可疑物品逐一询问;把一把望远镜拿出来对着远处的天空比划了半天,难不成是测试这玩意是不是能追踪导弹发射?刚好手套箱里放了一对咱们国内汽车倒后镜上常装的那种视野增放镜没拆包装,边检小哥又拿出来看了半天说这是什么?赶紧拿过来在后视镜上比划,边检小哥明白了,又拿起来翻来覆去的看了半天。我开玩笑的说这个送给你,边检小哥笑笑说他没有车,双手朝上,对着车我比划了一个送给他的手势说那这个就一起送给你好了,边检小哥很开心的笑了,凝重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不少。小哥大概发觉我即不像敌特、也不应该是走私分子,显然是带着中国人民为增进中哈两国人民友谊、深化互信、增进了解、拓展合作的美好意愿而来,满载着哈萨克人民的美好祝福而去,显然是哈萨克人民忠诚的朋友么!话不多说,就在那张俄语文牒上盖章放行了。

        至此,哈方的手续办完,接下来就要回到亲爱的祖国母亲的怀抱了。车辆慢慢驶过国境线到了中国这边,见到咱们的移民局边检警官的那一刻,内心是澎湃的,是踏实的,是洋溢着笑容的,可能异国他乡走一程这种感觉才会如此强烈。咱们的工作人员看到归来的同胞,也是洋溢着热情,说着熟悉的普通话,热情的打着招呼。

        引导我们进行车辆消杀、进入车辆边检区。依然是人车分离,驾驶员前往移民局窗口办理入境手续,交还之前的那两联《机动车辆入出境查验卡》、护照盖入境章。联系海关办理ATA再入境手续,车辆通过一个大型的检测房一次完成,完全没有哈方的人工手检环节。科技水平立分高下。交还移民局边检车辆登记单的最后一联,查验护照,接上乘客,驶入国门,我们回家了。

哈方关区车辆通道
车头方向为中国,前方拒马处沥青和水泥路面分界处是两国国境线。左侧是由中国入境哈萨克斯坦等待通关的车辆。
霍尔果斯至阿拉木图高速路旁的民居

        既然是自驾,那我们就先来说说交通,哈萨克斯坦的道路有如下特点,高速免费、路况尚可、油价便宜、司机遵章守纪,除了车速快这一点以外、车辆品牌众多、车型新旧掺杂,老爷车随处可见,下面我们分别来说。

A、高速免费 

        霍尔果斯至阿拉木图的高速公路是由中国修建的,是“西欧-中国西部国际公路运输走廊”的一部分,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俄罗斯圣彼得堡,总长8445公里。这条公路建成后两地间的行驶时间从之前的5、6个小时提高到了现今的2、3个小时,而且全程免费,通常按照国内的习惯,收费站都是对称设置,去的时候有,回来的时候也有,反之亦然。这里比较特殊,从阿拉木图到霍尔果斯方向在接近口岸几公里的必经之路上设立了一个无人值守的收费站,按照车型来收费。支持电子、纸币及硬币支付,根据车型不同价位不一,就拿我的7座SUV来说,收费KZT 1000 ,折合人民币¥16.13左右,但这个费用并不是高速公路的通行费用,而是进入边境管理区的费用,所以才会说是高速免费(我此次只是往来霍尔果斯和阿拉木图之间,哈萨克斯坦其它地区的高速公路是否也免费,就不清楚了,希望广大车友能指正)。这里顺便提请各位车友留意,如若选择从阿拉木图经霍尔果斯口岸回国,一定要留一些坚戈现金在这个收费站缴费用,小型车辆按每车KZT 1500准备足以。我是在阿拉木图就已经把所有坚戈兑换回人民币了,在这里就尴尬了,完全无人值守,方圆几里也没有外汇兑换处、又没有哈萨克斯坦的电子支付,费了一番周折。

B、路况

         霍尔果斯至阿拉木图路段为双向4车道混凝土路面。车道中间护栏时有时无,不同的区段设置有40、60、80、120不等的限速标志;路面不至于严重的坑洼不平,可能是欠缺养护的缘故,远不如国内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车道线分明整齐划一,路况基本等同国内的很多省道。我们走的时候,部分路段正在进行路面施工。这里不像国内高速公路施工时,各型大小养路机械一字排开,施工人员人声鼎沸,声势浩大,距离施工区域很远的地方就开始设置锥桶、防护带和限速牌,有些还会人工举旗引导。这里估计是由于国家人口少,公路养护从业人员有限,路段施工也就那么两三个人采用人力+简单机械的方式施工,而且基本上要到施工区域跟前了才开始设置围挡和警示标识,提示效果不甚明显。所以建议驾驶时要注意瞭望,提前变道,尤其在夜间,避免冲入施工区域、误入开挖的基坑。

        高速公路经过立交桥或平交岔路区段时,提前会设置一个蓝底白字的矩形道路指示牌。除“Almaty”(阿拉木图)外,其余当地地名几乎为俄、哈双语或两者其一书写。不过看不懂也没关系,一路只要沿着主路走,不要进任何岔路辅路,认准“Almaty”就不会走错。沿途的风光颇为不错,路两边时而戈壁荒漠、时而胡杨郁郁、时而牛马成群、时而沙丘成片。远处有雪山皑皑,为天山山脉哈萨克斯坦境内部分。仿佛依稀还能看到当年丝绸之路上那首尾不能相望的驼队,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驼铃声声,马嘶鸣鸣。道是“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空气中或许还有那么一星半点当年大唐军士征战西域兵戎击撞跨越千年的尘埃。

        城市道路的路况总体还行,一般为混凝土或沥青铺就。和国内一样,也隔三差五的能见到路面翻修,相对高速而言,警示标识设置的相对更完善一些。

阿拉木图街头
阿拉木图街头,注意左上角的主道无需让行辅道的标识。
阿拉木图城市的一条街道,非高峰期,车很少。
城市街道的道路指示标识

C、加油

92#汽油每升205 tenge,24.268升一共是4975 tenge,其中还包含12%的增值税533.04 tenge,折合人民币约¥3.31/升。
Royal Perol加油站,油品有96、92、80、及柴油,加油站后面是小超市。

        340Km全程只有在接近阿拉木图的后1/3段才有服务区和加油站。这里的服务区很少有像国内那样吃、住、购物、配套汽车维修服务等齐全的配套设施,基本以加油服务为主,加油站里附带一个小超市,出售饮用水、食物、生活用品、汽车维修工具、机油等。除了加油站服务区,更多的是一些简单的停车场,和国内部分高速上的停车场差不多,仅有一个用以检查车辆的地沟和一个简易的旱厕。

        哈萨克斯坦加油站品牌有“SINO OIL(中国石油)”,“LIQUI MOLY(德国力魔)”、”Royal Petrol(阿联酋皇家石油)”等国际石油大咖,也有哈萨克斯坦本土的一些品牌;有油枪林立的大型豪华加油站、也有一些简陋到仅仅只有一个储油罐连着油枪的微型小油点。但无论什么品牌,92#汽油油价基本都在KZT 205-220每升,折合人民币大约¥3.5每升左右,和国内比是腰斩的价,其余标号也都差不多。小油点估计价格会更便宜一些,什么行情不知道,没敢加。这边加油和国内一样也是两种模式,定量加或者加满为止。但和国内不同的是定量加是先付款后加油。车停到位,营业厅收银台报油枪号和油品牌号及加注量,付款,外面工作人员就开始加。或者等加满,按实际加注量付款。哈萨克斯坦本地人通常采用前一种方式,估计是节省时间,效率高,钱一付外面等着加完就走。很少采用加到满的这种方式。

        一次在Royal Petrol加油站加油,收银台哈族大姐看到是中国车,不假思索的直接就问是加满吗?加完后刷卡结账,估计是系统问题,POS机半天没有反应,小票迟迟不出,加油大姐一本正经的说:“你这卡用不成,付不了款,交钱,交现金,不然不能走”。大姐见我疑惑中,顿时开心的笑了,又操作了一下,打出了小票交给我:“好了好了,OK了,只是一个玩笑而已,祝你好运!”,原来是这大姐逗我玩的小伎俩得逞了,这哈萨克大姐还挺有意思的。

        总体而言,哈萨克斯坦几个大品牌加油站的油品质量相当不错,很耐烧,动力澎湃。而且价格如此之低,所以进了加油站可以豪气冲天的说“Just fill up”。

D、道路驾驶 

        总体而言,哈萨克斯坦司机还是很遵守交规的,无论是在高速、城市道路、乡镇道路还是村道,礼让行人、辅路让行主路是基本的交通准则。车速另当别论,在哈萨克斯坦,估计是地广人稀,车辆少;也可能是性格使然,无论在哪里,只要是路上,车都开的飞快,限速牌基本形同虚设。城市道路也很少见到限速抓拍摄像头,高速上更是几乎没有国内常见的形形色色各式大小不一的长枪短炮。无论车型车况,所有车辆都是飞驰而过。城市里除早晚高峰期外,也鲜有堵车。说到车速,讲个小插曲,返程时从阿拉木图前往霍尔果斯的路上由于导航的问题,找不到上高速的入口,一个小镇上停下来找路旁车上的司机大哥问路,司机大哥一串哈语,翻译器登时死机,翻译的牛头不对马嘴,大哥英文又几乎为零,只能拿着手机上的地图连比带划的给大哥看,司机大哥看明白了我的意思,连比带划,嘚啵嘚啵的说,能感觉的出来大哥描述的很认真很详细,只是无奈我依旧是一脸懵逼。大哥指指他的车,又指指我,挥挥手意思是跟着他走,他带路。赶紧上车,司机大哥转向灯一打,一个弹射起步,车嗖的蹿了出去。镇子上人人来人往,车来车去。只见大哥一路穿梭,我在后面紧紧跟住,生怕一不留神没了踪影,全神间插空瞄了一眼时速表显示100Km/h,也是醉了,国内镇子上开车哪敢这么放肆。大哥看我跟着吃力打开双闪略略减了点速,稍微近了一点又再次“起飞”。大概走了有四五公里吧,大哥停了下来,下车指指路对面的一个路口比划着,那意思就沿着这里走朝着右边拐两个弯就能上高速了,赶紧热情握手拥抱,送给大哥一个从国内带去的编织中国结表示感谢,告诉大哥这个是中国的工艺品,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也不知道大哥能听懂不,大哥欣然接受,开心的挂在了他车的中镜上了,挥手告别。完了还不忘告诉我高速公路上可以开的比这快一些,可以开到140以上,看这意思是这小镇道路限制了大哥的发挥呗,哈萨克司机开车彪悍的风格可见一斑。一开起车来哈萨克斯坦司机个个也都秒变急性子,但凡遇到红灯起步、跟前车时稍微慢一点,或者过马路的行人要过不过犹犹豫豫的时候,那大概率会摇下车窗瞪着你看或者冲你大吼,无论你是外国车还是本国车一视同仁。私家车、大货车、公交车都一样,和北边战斗民族邻居如出一辙。甚至连共享滑板车一个个也都是疾驰而过,不骑马照样也能有驰骋草原的范。

E、车型车况

        阿拉木图全市人口约219.13万,尽管人口不多,但车却不少,大街上车辆川流不息,和国内各大城市的感觉差不多,应该说阿拉木图的家庭汽车保有量还是挺高的。车辆有新老分化、日韩主流、老爷车较多的特点。新老分化是说新近的车型和全球同步,外观、成色等都很不错,而老车就明显老态龙钟,油漆斑驳,车身小磕小碰;车辆以日韩系品牌居多,丰田、雷克萨斯、日产、本田、现代、起亚、SsangYong、斯巴鲁等随处可见,美欧次之,福特、通用要多于BBA,偶有沃尔沃,地缘关系的缘故俄制拉达也占有相当的比重;卡车和公交车则中国品牌较多,有中国重汽、陕汽、郑州宇通、厦门金龙等;老爷车就有的看了,有国内90年代常见的奥迪100,第三代甚至第二代的宝马3系、拉达2108、拉达2121等,在较为偏远的镇上甚至还能看到怕是有40年车龄的苏联UAZ-452老面包。总体而言,哈萨克斯坦老爷车车况大多不怎么样,经常看到路边停车抛锚掀着引擎盖的、半天打不着火的。但这丝毫不能阻挡哈萨克斯坦司机御风而行前进的脚步,开着车,放着很大声的音乐,没有最快,只有更快,不把车的性能发挥到极致就不能体现出自己精湛的驾驶技术。还有比较特殊的一点是哈萨克斯坦的道路通行规则同国内一致为靠右行驶,但右舵驾驶的车却是占有很大的比重,估计可能是进口的国外二手车吧。值得说明的是中国乘用车也逐渐走入哈萨克斯坦市场,口岸经常等看到满载着长城哈佛的车辆运输半挂车等着通关,哈萨克国内二手车市场上比亚迪、吉利、解放、江淮等也有一定的成交量。

中国郑州宇通公交车
中国产电动公交车
阿拉木图街头的无轨电车

F、共享交通工具

        阿拉木图有共享自行车和共享滑板车两种主要的共享交通工具,又以共享滑板车居多,尤其是年轻人普遍使用共享滑板车。也是为了贴合哈萨克斯坦人高马大的体型特征吧,自行车和滑板车也都是大尺寸厚实的那种。使用方法和国内差不多,扫码解锁。

阿拉木图街头的共享滑板车

G、交通规则

(1)道路靠右行驶,与国内相同。

(2)直行红灯时禁止右转。

      这条需要注意,经常会习惯使然直接右转。

(3)行人具有绝对的先行权,车必须让人。

(4)车上所有人都必须系安全带,包括后座的乘客。

      这一点实际操作层面并不是那么的严格,前排必须要系,不过为了自身安全,后排建议还是系上更好。

(5)哈克斯坦路权规则

        辅道让主道;进入转盘时,如果已经有车辆在转盘里,必须等待;左转等直行。一次直行时,对面的左转车没有让行我提前左转了,经过我跟前时,车上的俄罗斯族女司机很礼貌的打了个招呼表示歉意。还有一次我是主路行驶拐弯上辅路,辅路上的车很远就停下来让行。哈萨克斯坦的司机驾驶素养的确很高。

(6)行车必须开灯,无论白昼。

        基本上也是世界绝大多数地区的通行做法。有日行灯的车自动就好,未配置日间行车灯的车辆上车就把前照灯打开就行,省的忘记。

(7)车辆必须购买保险,如果没有会被罚款。

        此条视情况而定,我就没有买,原因是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买,会不会被警察查到就看运气了,事实上运气还不错。

(8)前挡风玻璃以及主副驾驶的车窗不能贴深色膜。

        此条建议照做,这个是警察重点的检查项点。

(9)7岁以下的儿童需要使用合适的儿童座椅,且只能坐后排。

        因为太儿童座椅太占地方,这次我就没有带。其实哈萨克斯坦国内车辆也很少有这么做的。

(10)路边必须在划定的停车区域停车,不能停入蓝色残疾人停车位、地面画有黄色的停车区域位置。

        其实哈萨克斯坦免费的停车场很多,甚至市中心都有很多免费停车场。也有少数的付费停车场,停车前需要和停车场管理员确认好。部分收费停车场是需要使用本地的APP进行电子支付,不接受现金,这个要注意。

位于升天大教堂附近的停车场,是免费的。
位于一个超市门口的停车场,车位很多且免费。

        阿拉木图道路上鲜有固定岗位执勤的警务人员,基本以驾车巡逻为主或者是设置临时检查站。初到阿拉木图的时候恰逢晚高峰,车流如织。由于导航问题车临停在主干道路边下车找当地人问路,这一幕被路对面经过的一辆巡逻警车尽收眼底,问好路刚起步,对面的巡逻警车迅速掉头,闪着警灯就追了上来,鸣笛示意路边停车。后视镜一瞥,两个警察下车走来,好家伙,都是带着枪的。警察来到近前,看了看车里的乘客,要求出示护照、驾驶证、行驶证,赶紧把这些证件以及国内的俄语驾照行驶证公证书递上,警察逐一查看。然后:“Up,Down”,示意将驾驶室车窗玻璃升起降下,看来警察是要检查车窗贴膜颜色是否符合要求。其实我这车是贴了膜的,只是颜色没有那么深,之前也知道哈萨克斯坦关于车辆贴膜的规定。心里盘算着如何应对,打算索性就揣着明白装糊涂一问三不知,反正语言不通,看看能不能蒙混过关。也许是警察觉得是外国人沟通又比较费力懒得说,也许是想对外国车表示一下友好,就没深究这个事。只是示意这里不允许停车,然后问我们要去哪里?赶紧在地图上比划宾馆的位置,警察用散装哈式英语告诉我们,沿着这条路直走,经过6个十字路口,然后右转就能到了。说完,两位警官上车闪闪警灯继续巡逻去了。收好证件,庆幸警察没有要求出示车辆保险,赶紧溜之大吉。其实在警察示意靠边停车的那一刻,受国外警匪片的剧情蛊惑,心中闪过的场景是警察拔枪要求司机下车双手抱头或者爬在引擎盖上,看来是想多了,哈哈。其实和国内交警执法的流程差不多,正常配合检查就好了。再后来离开阿拉木图的时候碰到临时检查点,警察拦停,有了前次的经验,这次咱变被动为主动,先发制人,靠边停车后很热情友好的向警察打招呼、按哈族的习惯行礼问好。警察很开心,热情回礼,结果什么都没看,话不多说,比个再见的手势就放行了。

以下为哈萨克斯坦的一些交通标识,供广大车友参考。

常见交通标识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具有悠久宗教传统的国家,拥有多样的信仰群体。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人口占比最大的宗教是伊斯兰教,占总人口的70%以上;其次是基督教,又以东正教为多,少部分新教及天主教;佛教及犹太教也有一定占比;还有少数的腾格里天神崇拜,“腾格里”是阿尔泰-突厥语系一些游牧民族对于天的称呼,在腾格里信仰中,腾格里天神是最高的神,乌迈是赋予人类以光明、幸福和子嗣的生育女神。哈萨克斯坦仍有一小部分人口信奉这一宗教。尽管宗教众多,但各宗教之间能接受和尊重彼此的差异和共同点,形成了包容和开放的文化氛围。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世俗国家,国家以法律而不是宗教为政治基础。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并持积极开放的态度,有通宵开放的KTV酒吧等娱乐场所、法律并不禁止成年人之间的同性恋关系、禁止以性取向或性别认同为由骚扰他人。在阿拉木图及阿斯塔纳等城市,对待同性关系的态度非常宽容,网上会有一些LGBT社区,城市里也有LGBT俱乐部。

        尽管如此,在民族餐厅及宗教场所用餐、参观游览时,还是要尊重遵守相关的习惯和规定,比如进入清真寺及伊斯兰圣地时不允许穿鞋及过于暴露的衣服,女士需要用头巾包裹头部和颈部,并且提前了解一下哪些区域不允许女性进入;在东正教教堂里,男士需脱帽,女士不能穿裸露皮肤过多的鞋子、同时也需要包裹头巾。以及一些其他的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前了解一下会避免很多无意带来的麻烦。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民族构成多样化,其中以哈萨克族及俄罗斯族为主,国家法定语言为哈萨克语和俄语,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多个民族,每个民族又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阿拉木图主要人种构成为亚洲人及欧洲人,亚洲人种由哈萨克、蒙古、鞑靼、乌孜别克、维吾尔、朝鲜等民族构成,欧洲人种主要是俄罗斯及乌克兰人。在阿拉木图,除了黑人以外,可以见到各色人种。现今很多东亚民族血统的哈萨克人其实已经很难从容貌上分辨出是属于哪个民族,有些甚至和中国汉民族几乎无二。这也显示出哈萨克斯坦国家多民族融合,和谐共处的景象。阿拉木图人口同样以哈萨克族及俄罗斯族为多,通行俄语和哈语,又以俄语为普遍用语,但郊区或者偏远一些的城镇还是以哈萨克语为主要语言。

        哈萨克斯坦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所以阿拉木图中年以上的人群普遍都可以讲非常流利的俄语和哈萨克语,但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掌握英语的比例非常低。独立后,学校也开始开设英语课程,所以很多年轻人除了俄语和哈萨克语外,也具备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至少我们碰到的很多年轻人都是如此。涉外星级宾馆前台工作人员都可以讲相当流利的英语、规模大一些的餐厅一般也都能找到那么一两个可以使用英语进行基本交流的服务员、甚至一些便利店店员都可以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在一些景区,很大概率还能碰到在哈工作、学习或者移民过去的中国同胞。

        阿拉木图的市民大都非常热情好客,多次碰到沟通困难时,有会讲英语甚至汉语的本地人很热情主动地上来帮忙提供翻译。在我们的行程中,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哈萨克斯坦人民的热情和好客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尽管哈萨克斯坦政府一直倡导推行的是哈、俄、英三位一体的语言模式,但总体而言,阿拉木图的英语普及率并不高,大多数情况下还都是在俄语或哈萨克语语境下交流,所以强烈建议准备一个即时的语音翻译器、提前在手机上下载好中-俄或者中-哈的离线翻译软件,这样可以极大减少沟通的障碍。其实,热情和真诚是人类无界的语言,一个手势、几个简单的单词对方就能明白你的意思,只要心无芥蒂、真诚地表达你的意思,一定可以顺利的实现沟通交流,所以不必太过于担心语言的问题。

        哈萨克斯坦法定货币为哈萨克斯坦坚戈(英语:tenge, ISO代码:KZT,货币符号为₸),1993年11月15日开始使用,取代原来的俄罗斯卢布。现流通纸币面值有10000、5000、2000、1000、500共计5种,据说有面值20000的纸币,但从没见过,纸币上据说有多达18种防伪措施;辅币硬币有200、100、50、20、10、5、2、1共计8种。因为购买力实在是太低,所以实际流通环节很少见到1、2、5这三种硬币辅币。当前与人民币的汇率约为1 CNY = 61.99 KZT。

面值2000、1000、500坚戈的纸币

       

货币兑换处

         阿拉木图绝大多数消费场所都支持现金、信用卡、电子支付三种结算方式,只有在较为偏远的乡镇,旅馆、杂货店等只支持现金交易。电子支付和国内一样需要在哈萨克斯坦银行开设个人账户并与电子支付APP绑定后方可使用,现金和信用卡两种方式几乎可以满足所有场景的应用,所以也就无需专门开设哈萨克斯坦的银行账户绑定APP进行电子支付。外国公民需要在哈萨克斯坦银行开户必须申请个人身份识别码(ЖСН:жеке сәйкестендіру нөмірі)。

        阿拉木图ATM机比较普遍,一般的宾馆、银行、商场都有设立,不过部分只提供俄语、哈语操作界面。市区几乎所有的商户也都有POS机,ATM机及POS机都支持Mastercard或VISA,还有一部分支持中国银联,使用时需要注意机器上的相关标识。不过不建议使用信用卡在ATM机上提取现金,一是通常国内发卡行会加收一部分手续费,二是如若操作不当吞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无论是信用卡还是借记卡,在国内提前开通海外交易功能就可以,不同银行的费用及营销力度不尽相同,出国前可了解清楚。使用银行卡支付其中一个好处就是回国后可以直接以人民币还款,省去了购汇结汇的麻烦。阿拉木图POS机一般是采用非接触或读取芯片两种方式使用,如果是磁条卡要注意POS机上的磁条刷卡方向,绝大多数时候要协助店员进行操作。刷卡交易结算速度很快,和国内使用基本无异。此次旅行中我只遇到过一次刷卡不成功改为现金支付的情况。卡片交易密码同国内一致也是6位,至少我的交通银行信用卡是如此,其他没有试过。

        同时哈萨克斯坦也有很多货币兑换处,很多是在路边的一个小房子,其明显标志就是在门口竖立一个大大的牌子,上面写着当天的外汇牌价和兑换价,用外币兑换哈萨克斯坦tenge时会略低于外汇牌价,比如当天的汇率为1人民币兑换63坚戈,那么会按照1人民币兑换60或者61的价格兑换;用哈萨克斯坦tenge兑换外币时是采用当天的汇率直接兑换的,兑换机构赚取的就是这个差价。支持兑换的货币为美元、欧元、英镑、卢布、人民币等。可以提前查询一下近期的外汇牌价计算一下哪种货币相对更为划算。由于外汇管制,除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五国)公民外,其余国家公民出境哈萨克斯坦允许携带最多不超过$10000的等值货币,所以兑换时需要出具护照。货币兑换处一般营业时间为9:00-20:00,机场、火车站或边境检查站附近的兑换点通常是24小时营业的。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经济最为发达的一个国家,其经济主要以石油、天然气、矿产、煤炭、粮食出口为主,国内能源业、畜牧业和农业相对发达,轻工业欠缺。超市商场里见到的轻工业品及大小家用电器产地多为中国、俄罗斯、欧洲、日本。中国的海尔、华为、海信、小米等品牌时常可以见到,价格普遍高于国内,如普通的500升左右的对开门电冰箱,国内大约在2000-3000人民币之间,但在哈萨克斯坦则要至少上浮30%左右;日用品如水杯、肥皂、洗护用品、服装等也以中国及俄罗斯制造居多。食品以哈萨克斯坦自产及一些世界知名品牌在哈萨克斯坦本地制造为主。哈萨克斯坦的成品油价相对较低,92#车用汽油大约折合人民币3.5元每升,但高附加值的润滑油大多为海外进口,价格要略高于国内。超市食品和餐厅的消费水平和国内二线城市相当或略低,一般的瓶装饮用水折合人民币2-3元、355ml装可口可乐折合人民币7元多。总体而言,哈萨克斯坦本国出产的日常生活用品、肉奶制品、蛋和粮食等食品还是相对较为便宜的。但进口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了。截止2023年2月,哈萨克斯坦官方数据人均收入约为300000 tenge,折合人民币约4800,首都阿斯塔纳和阿拉木图比这个数据再高出20%左右。但实际情况来看,这个数据不太有太大的参考价值,毕竟只是一个平均值。

       关于退税,在哈萨克斯坦观光旅行或者公务访问的外国公民,可在哈国境内购物消费过程中,享受到12%的折扣优惠。根据哈萨克斯坦当前实施的基于国际惯例的Tax Free(退税制度)政策,在哈外国公民在哈国购买商品时,所购商品价值的增值税(VAT)将会退还给外国公民。

        哈萨克斯坦的增值税税率为 12%。哈萨克斯坦从2019年开始试点实施Tax Free(退税制度)政策,并已经将这一试点项目延长到了明年年底。换句话说,外国在哈公民可以在 2024 年 12 月 31 日之前享受这项福利。不过,这一制度目前也包含有一些限制。例如,受到欧亚经济联盟内部政策的限制,欧亚联盟成员国家的公民,即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亚美尼亚和白俄罗斯的公民,不属于可以享受Tax Free(退税制度)政策的外国公民。此外,由于哈萨克斯坦政府目前仍在以“试点”的形式实施该项目,因此Tax Free(退税制度)政策的适用区域依然有限。目前只包括的四个地区,即阿斯塔纳、阿拉木图、突厥斯坦和奇姆肯特。而且,即使是在上述区域中,也不是所有的商品都涵盖在Tax Free(退税制度)的范围内。比方说,阿斯塔纳市周边乡村手工艺人出售的工艺品,就不会为游客免税。哈萨克斯坦财政部制定了一份特别清单,以便于清楚地向外国公民展示哪些商品Tax Free(退税制度)政策的适用范围,以及应该在哪里购买。参与Tax Free项目的商业试点区域/对象如下:

        阿斯塔纳:Talan Gallery商场、Керуен购物和娱乐中心、可汗大帐(Хан Шатыр)购物和娱乐中心、Мега Silk Way购物和娱乐中心;

        阿拉木图:Esentai Mall 购物娱乐中心(Bostandyk 区)、Mega购物和娱乐中心(博斯坦代克区)、Dostyk Plaza购物和娱乐中心(Samal-2)、Forum 论坛购物娱乐中心、劳力士阿拉木图精品手表店(Medeu 区)、Premier Group手表店(阿尔马利区)、蒂芙尼商店(Samal-2)、卡地亚商店(Samal-2);

        突厥斯坦:Karavan Saray Turkistan 购物和娱乐中心(B. Sattarkhanov 大道 25A 号楼)。

        奇姆肯特刚刚加入这个政策项目,目前还没有正式公布可在该城市的哪个商场享受到相关优惠。哈萨克斯坦政府表示,采取Tax Free(退税制度)措施是为了发展阿斯塔纳、阿拉木图、突厥斯坦和奇姆肯特等城市的旅游业。为了这一目标,哈萨克斯坦于2019年8月启动免税试点项目。根据试点要求,外国游客2019年购买价值不低于20倍按月计算指数(约为50500坚戈)的商品并携带出欧亚经济联盟境外时,可退还增值税金额。为了获得退税,游客在出境时必须向海关官员出示标记有免税政策字样的购物票据。

商场中出售的产地为中国的水杯,上面还有中文。
日用品杂货店
食品小店

        阿拉木图主体民族为哈萨克族与俄罗斯族,餐饮也主要以这两个民族的饮食习惯为主,哈萨克民族传统食品是牛羊肉、牛羊奶及其制品,比如手抓羊肉、烤全羊、烤羊排等,而奶制品就更加种类繁多了,鲜奶子、酸奶、奶皮子、奶豆腐、奶疙瘩、酥油、奶糕、马奶酒、奶茶等等,马肉也是其饮食特色之一。由于哈萨克斯坦历史上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受苏联影响较为深远,事实上阿拉木图的饮食习惯是基于哈萨克民族传统更趋向西式一些。在阿拉木图可供选择的餐饮种类很多,除哈萨克、乌兹别克、土耳其、泰国、日本等主题餐厅外,还有为数不少的中餐厅,火锅、川菜、小龙虾、兰州牛肉面等一应俱全。麦当劳、星巴克等国际连锁品牌在阿拉木图也有分布;阿拜广场附近还有很多咖啡厅和酒吧,装修陈设都颇具情调,闲来可以坐下喝杯咖啡,静下心来,放慢节奏,融入本地居民悠闲的慢生活。超市中的肠类及奶制品商品琳琅满目,味道淳厚地道,没有“科技与狠活”的品质。由于包装上几乎看不到英文标注,所以需要提前了解一下“羊肉”、“牛肉”、“马肉”等的俄文写法,否则都不知道买的是什么。还有注意一点,肠类及奶类制品出境海关那里有限制;各色瓜果也是品质优良,尤其是哈密瓜香甜软糯,沁人心脾。

        总体来说,阿拉木图饮食结构还是偏肉食为主,以厚重粗犷见长,烹饪手法以煎、烤、生伴、汤品为主,少了些许辛辣和酸爽。花样不如中餐丰富和精致,但更突出食材的原汁原味,还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超市中出售的大香肠
阿拉木图绿色大巴扎中的水果
位于国家博物馆附近的土耳其风味餐厅
哈萨克族风味菜品,有烤羊排、手抓饭、类似于国内的馄饨、大列巴、包子等。
包子、馄饨、面包、抓饭
土耳其风味芝士烤面包
烤羊肉
烤鸡翅
薄饼与马肉
蔬菜沙拉
羊头、马肠、馕等哈萨克传统食物。

   

阿拉木图的Kcell及Activ门店之一
阿拉木图的Beeline门店之一
阿拉木图的Tele2及Altel门店之一

           阿拉木图的无线网络覆盖率很高,Wi-Fi热点很多,一般的餐厅、宾馆都有覆盖,如果只是在市区活动,对即时性网络通讯需求不高的话,倒不必非移动网络接入不可,反之可以考虑办理一张哈萨克斯坦本地SIM卡。目前哈萨克斯坦的移动运营商有这么几家,Activ、Kcell、Beeline、Tele2、Altel、IZI、Kazakhtelecom,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

        Activ是斯堪的纳维亚最大的电信控股公司Telia Company的子公司Kcell 的下所属品牌,主要面向大众用户,Kcell品牌专注于企业客户。两个品牌网络均覆盖哈萨克斯坦全境。因Activ及Kcell同属同一东家,故这两个品牌之间的通话有很多优惠。

        Beeline是一家成立于1992年的俄罗斯的电信运营商,也是进入哈萨克斯坦较早及规模较大的电信运营商,其网络覆盖哈萨克斯坦全境,远离城市的地区相对其他运营商覆盖的更好一些。

        Tele2是一家瑞典的电信运营商,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81年。哈萨克斯坦Tele2网络主要覆盖城市区域,人口聚居区以外的乡村及偏远地区覆盖程度较差,但资费标准多样化,性价比较高。

        Altel是哈萨克斯坦第一家移动运营商,成立于1994年,其母公司为哈萨克斯坦电信。2016年3月,Altel与哈萨克斯坦Tele2业务合并,所以这两个品牌的电话之间互打相应有很多的优惠政策。

        IZI是一家全新的数字移动运营商,无实体店。主打eSIM业务,IZI的电话没有月费,可以根据需要单独购买网络或电话的套餐。可以在移动客户端办理全部的移动业务。通过在线的页面就可以自助选号,办理套餐等等业务。

        Kazakhtelecom即哈萨克斯坦电信,其更侧重专注于固定电话及宽带业务。

        1、哈萨克斯坦的移动通信普遍具有有如下几个特点:

        A、SIM卡与手机绑定激活。办理SIM卡时,首先通过身份证号码对电话号码进行注册,当然对于外国人而言,使用护照号码注册即可。而后用移动设备的IMEI来进行设备注册,完成激活方可使用。这也是自2019年以来,按照该国《通信法》的要求进行,便于进行设备丢失等情况发生时的追溯、打击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建议以上过程由店员代为完成,也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自助完成激活。如果碰到IMEI无法注册的情况,那极大可能的一个原因是已经有人通过刷机等手段将一台设备的IMEI修改成为了和你一样的,并且进行了注册,如果很不幸的发生了这种极小概率事件那只能说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B、囊括各种不同种类的套餐,有纯流量的、纯电话的、纯短信息的,以及一揽子不同的权重搭配组合套餐,根据个人的需求自行选择,一般是以月为一个计费周期,也有以周甚至天的,比较灵活,到期后如不变更套餐或退订则自动续订。变更套餐及退订通过拨打运营商的服务短码、APP、营业厅均可办理。

        C、不同品牌间的通话优惠,如Activ和Kcell、Tele2和Altel之间通话、短信在大多数套餐中是无限制全免费的。

        D、定向流量免费,在部分套餐中针对如WhatsApp、Facebook、Telegram 、Instagram、YouTube、TikTok、YandexGo、VK、X(Twitter)及Google等的相关应用流量完全免费;针对教育类服务的流量免费;还有一些是针对.kz的域名访问免费等。

        E、部分套餐内所含内容权重可自由调整,比如说将套餐内的通话时长折算成流量、把短信折算成通话时长等,在运营商移动客户端APP及WEB客户端就可以自行操作,灵活性较强。

        F、针对特定的通讯需求进行订制,比如说加国际长途的专用包,拿Tele2来说,当前在哈萨克斯坦拨打中国内地电话为150₸/分钟,折合人民币¥2.5/分钟左右。可以在原套餐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国际电话”包,费用为100₸/30天,折合人民币¥1.6左右。在这30天内,拨打中国内地的电话资费就下降为25₸/分钟,折合人民币¥0.4/分钟左右,这样就要划算很多。

        G、所有的运营商都提供eSIM业务,只要你的设备支持eSIM,那么就可以在出国前通过相应的运营商官方网站或者移动APP提前自助办理eSIM业务。下载该运营商的移动APP或者登录网站自助完成注册。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您可能需要另一个正常使用的哈萨克斯坦的手机号码接收验证短信息才能完成首次注册。

        H、乡村及无人区Kcell、Beeline信号覆盖较好。

        I、可以在运营商的官方门店购买SIM卡,并完成注册、也可以在机场、杂货店、车站、超市等地随处购买。SIM卡价格会高于官方门店,同时注册、套餐选定等业务仅能通过短信的方式办理,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还是在官方门店进行办理。

        J、关于手机充值,可以在运营商的移动APP端通过MasterCard、VISA或者银联信用卡自助充值,也可以通过当地的Kaspi等移动支付工具、充值机或者直接到门店进行充值。

        K、可以携号转网。

        2、套餐举例说明

           下面以某2运营商主打的“有利可图”套餐为例,进行简单说明,其“有利可图”套餐分为5590₸(¥89.5)、4590₸(¥73.5)、3590₸(¥57.5)、2790₸(¥45)四个档位,计费周期均为30天,其中3590₸套餐中包括哈萨克斯坦国内14G的4G及15G的5G流量、Tele2及Altel通话无限、其他运营商及市话100分钟时长、哈萨克斯坦其他运营商短信息18 ₸(¥0.29)每条、国外运营商短信息29 ₸(¥0.46)每条;订购前及使用中可以调整套餐内容,1 GB=其他运营商10分钟通话=50条短信。开通国际漫游免费,国际漫游产生的资费单独计算。当然,针对国际漫游也有对应的套餐包可以额外选择。

        30个自然天为一个计费周期,到期欠费自动降为无套餐收费标准。续订时剩余的套餐内资源自动结转至下个计费周期。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提前变更套餐那么所有的资源将清零,第一次变更套餐免费,第二次变更套餐需要99 ₸(¥1.59)的套餐变更费。   

     

(1)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

地址:Kazakhstan, Almaty, square of Kazybek bi, Kunayev, Gogol, and Kaldayakov streets. \ Казахстан, г. Алматы, квадрат улиц Казыбек би, Кунаева, Гоголя и Зенкова.

开放时间:全年 全天

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主题雕塑,雕塑基座文字大意“俄罗斯虽大,但已无处可退,背后就是莫斯科”。
雕塑正前方的长明火

        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俄语:28 гвардиялык-панфиловшылар саябагы,英语:Park of 28 Panfilov Guardsman)位于阿拉木图市果戈里大街南侧,占地18公顷。公园内有长明火、光荣纪念碑等建筑,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为纪念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英勇作战的苏军316潘菲洛夫近卫步兵师1075团的28位勇士(其中有10名为阿拉木图人)而命名,这28位勇士全部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公园是当地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缅怀先烈、假日休闲、婚纱摄影取景的主要场所之一。

        沿果戈里大街南侧的小路步入公园,步道两侧绿树成荫,草坪如翠。沿着阵亡将士的墓碑,来到公园中心,东侧竖立着以28勇士战斗场景为主题的巨大雕塑,造型苍劲有力,寓意肃穆深长。雕塑前面有一盏永不熄灭的长明火,象征着烈士的精神永恒不灭;步道将士墓碑上面镌刻着将士的姓名和生平简介;雕像前的鸽群从空中优雅轻柔的扑落而下,公园瞬间充满了明媚与灵性。追逐鸽群的孩子,好奇的踮着脚步步履蹒跚。每当秋日来临,公园内黄色的落叶纷飞洒落在塑像前,其萧萧的景象越是衬托出雕像的肃穆与庄严。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以后的1941年7、8月间,苏联红军总部在阿拉木图组建了这支部队,番号为步兵第316师,师长为潘菲洛夫.伊万.瓦西列维奇少将。下辖步兵第1073、1075、1077团,炮兵第857团,全师战士主要以哈萨克人为主,全师约1.5万人。

        在莫斯科保卫战打响后,这支部队从遥远的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调到莫斯科,立即投入战斗。1941年11月,在离莫斯科市中心只有40公里的莫斯科郊外沃洛科拉姆斯克地域,该师英勇抗击数倍于己的德军。按照上级的命令坚守阵地,直到援兵到来。316师在这里抵抗了4个小时,没让德军前进一步。11月16日在杜博谢科沃车站附近,步兵第1075团第4连反坦克歼击组,在见习指导员瓦西里·克洛奇科夫上尉指挥下带领仅存的28名红军战士阻击德军坦克。他们的反坦克炮弹耗尽,就用燃烧瓶,集束手榴弹砸向德军的坦克。有的战士抱着集束手榴弹藏在弹坑里,等待德军坦克经过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坦克同归于尽。当时的战斗场面非常惨烈。最后这28名红军战士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这28位红军勇士都被追授予苏联英雄称号,载人卫国战争史册。我们耳熟能详的的那句“俄罗斯虽大但已无处可退,背后就是莫斯科”,就是见习指导员瓦西里·克洛奇科夫上尉的临终遗言。

        1941年11月18日,步兵第1077团11名工兵在工兵排长、共青团员П.И.费尔斯托夫少尉和共产党员、连指导员A.M.巴甫洛夫指挥下,于沃洛科拉姆斯克斯特罗科沃村附近,为掩护团主力撤向新的防御地区,勇敢地投入对德军1个步兵营和20辆坦克的战斗。经5小时激战,他们英勇抗击敌人的猛烈冲击,光荣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战斗任务。战斗即将结束时,仅剩排长П.И.费尔斯托夫一人,他用最后一枚手榴弹击毁敌坦克一辆,重伤被俘后被敌人绞死。11名工兵均被追授列宁勋章。

        全师保卫莫斯科功勋卓著,受到祖国高度评价因而荣获红旗勋章,并获近卫称号,改称近卫步兵第8师。师长潘菲洛夫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被追认为苏联英雄称号。1941年11月23日,苏联国防委员会授予该师“荣获列宁勋章和苏沃洛夫勋章的近卫红旗潘菲洛夫列日察步兵师”光荣称号。

        2016年,由俄罗斯导演基姆·德鲁日宁、安德烈·谢罗帕联合执导的《潘菲洛夫28勇士》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段故事,电影的结尾有6名红军战士幸存。其缘由是历史上对于阵亡战士的数量甚至是否存在这么一段真实的历史尚存在质疑。

        1966年,一些苏联媒体公开质疑“潘菲洛夫28勇士”,时任苏共总书记的勃列日涅夫以个人名义发文:“我们的一些作家同志说28烈士是不存在的,是捏造的,甚至说指导员那句‘苏联很大,但我们无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也是编造的,这是对全体苏联人民无耻卑鄙的污蔑!”,此后媒体集体收声;2015年,俄罗斯文化部长就此事评论:“即使这个故事从头到尾都是编的,它也是神圣的,不允许任何人玷污”。

        潘菲洛夫步兵师在莫斯科会战中有3620人阵亡、6300人负伤,师长潘菲洛夫.伊万.瓦西列维奇牺牲,战损率超过了90%。无论事实如何,可以肯定的是, 潘菲洛夫步兵师在卫国战争中一定有着与此相当甚至更英勇的行为发生过。这个故事激励了千千万万苏联红军和苏联人民度过了1941年那个民族危亡之际的严酷寒冬,并最终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对于那场93年前在捍卫人类正义事业的战争中牺牲的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无数英雄,我们不会忘记,世界各国的人民也不会忘记,这些英雄将被世人永远铭记。

(2)升天大教堂

地址:Kazakhstan, Almaty, square of Kazybek bi, Kunayev, Gogol, and Kaldayakov streets. \ Казахстан, г. Алматы, квадрат улиц Казыбек би, Кунаева, Гоголя и Зенкова.

开放时间:全年  周一-周五 07:00-18:00  周六 07:00-19:00   周日 06:00-18:00

升天大教堂
升天大教堂
不同历史时期的大教堂
不同历史时期的大教堂
升天大教堂门口的小广场
升天大教堂和潘菲洛夫-28勇士雕像之间的小路
升天大教堂
升天大教堂
升天大教堂

        升天大教堂(俄语:Вознесенский кафедральный собор,英语:Ascension Cathedral \ Zenkov Cathedral)位于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内,是一座东正教主教座堂,高56米,全世界现存第二高的木制教堂、最高的东正教木制教堂。主穹顶十字架顶部的最高点为39.64米,钟楼顶部的最高点为46米,可容纳1800人。关于这座教堂流传已久的说法是整座建筑完全是由木头建造的,未使用一根钉子或金属紧固件。但其实并不完全准确,建筑结构的很多部分仍然采用金属螺栓连接和固定,木材选用的是天山云杉,并进行了防腐处理。教堂由设计师К.А. Борисоглебский及С.К. Тропаревский设计,建筑师Андрей.Павлович.Зенковым(A.P.Zenkov,安德烈.巴甫洛维奇.津科夫)建造,故又名津科夫\泽尼科夫大教堂。教堂于1903年9月26日奠基,经历将近4年打造,1907年启用,是俄罗斯帝国当时最大的木质建筑之一。津科夫在教堂施工过程中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做出了一些大胆的结构改进,高度较原设计增加了9.24米,八角形的侧室改为更坚固的四边形。在建设过程中,重量超过7吨的大钟的位置尽可能地降低到最低,最大限度地降低整个建筑的重心,平面和剖面的形状保持对称达到受力平衡,顶部的所有结构都尽可能的简单。为了在地震中更安全,天花板的石膏灰泥也改用纸浆铸造而成。

安德烈.巴甫洛维奇.津科夫和妻子

        安德烈.巴甫洛维奇.津科夫出生于秋明(现今俄罗斯秋明州秋明市),其父亲Павел.Матвеевич.Зенков(帕维尔.马特维耶维奇.津科夫)是一名建筑承包商。在1877–1888年间担任阿拉木图市的市长,1887年阿拉木图大地震后其父领导并参与了阿拉木图的重建工作。1867年津科夫随家人来到阿拉木图,小津科夫子承父业,先后在尼古拉耶夫工程学校、圣彼得堡尼古拉耶夫军事工程学院学习建筑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在沙鄂木斯克军区从事土木工程建设工作。除升天大教堂外,阿拉木图还出自于他之手的建筑作品多达数十处,例如土耳其驻阿拉木图总领事馆等,为震后的阿拉木图重建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津科夫除了是一名杰出的建筑工程师,同时还是一位充满了忧郁气质的画家和诗人,向修女求婚被拒、又娶了自己朋友的女儿,在社会舆论及事业瓶颈的双重压力下,津科夫带着妻子远走比什凯克。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大清洗时期,他的贵族身份、沙皇时期从军的经历以及他所建造的大教堂,这些无疑使得他无可避免的受到牵连,经常受到当局严厉的审问,健康也极具恶化,最终孤寂的死去。离世时遗体躺在未上漆的半成品棺材里,穿着一条蓝色的斜纹条纹长裤及红十字会发放的棉裤,赤脚。后世为了纪念他对阿拉木图城市建设的突出贡献,将阿拉木图的一条大街命名为津科夫大街,同时将津科夫安葬在阿拉木图的中央公墓,墓碑上的铭文为,“工程师安德烈.巴甫洛维奇.津科夫,生于1863年2月29日,于1936年8月1日逝世。”。

        教堂外观主基调为白色,呈十字形,拥有五个独立的金色圆顶,采用了折中主义设计风格,各种元素搭配,诠释了折中主义建筑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的建筑特征。和同时期的其他宗教建筑对比,散发出厚重中透着轻盈、庄重又不明亮独有的气息。远远地望去,教堂顶部镀金的圆顶闪耀着点点光辉。教堂的主梁采用层叠搭建的方式,在外力摇晃过程中墙壁能够平稳移动,为建筑物提供了稳定性;教堂的金色圆顶采用类似帐篷的形状,也能显著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在1911年阿拉木图发生的8.2级大地震中,全城建筑几乎尽数摧毁,仅有这座大教堂奇迹般的完整保留,仅仅只有钟楼的东南角微微下沉、顶部的十字架弯曲变形,窗户上的部分玻璃破裂。

        1927年苏联时期,当地政府下令关闭大教堂,教堂随后被抢劫,钟表被破坏,图书馆的一部分被摧毁,另一部分被掠夺。后又被用作博物馆、钟楼、广播发射塔等,据悉阿拉木图的第一台无线电发射机就位于大教堂的钟楼内。也是苏联少数幸存遗留沙皇时期的建筑。1973年进行修复,1995年5月归还俄罗斯东正教会,1997年重开之后大教堂继续作为宗教场所使用,2004 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杰出项目奖。也成为了阿拉木图的一张城市名片,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教堂内部和外部一样精致,里面的装饰金碧辉煌,有浓浓宗教氛围的彩色玻璃窗、绘制有圣经故事的壁画、以及精美的雕塑等,里面的画作堪称艺术品。画作均由俄罗斯工匠在莫斯科和基辅的艺术工作室完成,圣徒图像是由艺术家Николаем Хлудовым(尼古拉·赫卢多夫)绘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镂空的金属装饰,精湛的制作技艺令人称赞不已。

        教堂前的小广场上时常聚集着鸽群,和美丽的教堂一起成为了独特的风景线。步入教堂,深沉的色调,庄重的氛围,浓浓的仪式感扑面而来,心中的喧嚣顿时消失不见,放空自己,感受内心的宁静。看到虔诚的教徒静静地做弥撒的场面,也不由的肃然起敬。

        进入教堂男士需脱帽、女士要佩戴头巾,不可拍照和大声喧哗。

(3)绿色大巴扎

地点:Almaty, 53 Zhibek Zholy Ave. \  г. Алматы, квадрат ул. Зенкова, Жибек Жолы, Макатаева, Пушкина. 

开放时间:全年 周二-周日 08:00-19:00

绿色大巴扎大门口外的商铺
绿色大巴扎的侧门
这位蔬菜摊位的女老板就是朝鲜族
水果摊位
肉制品区按照牛、马、羊进行分区
马肉区
位于地下室的蔬菜区,当地人更多的会来光顾这里
地下室的杂货店,注意灰色的帘子后面是烟草,要跟老板说才会拿出来。
小零食、副食大杂烩
蓄着胡子的老板
清洁用品店
鲜榨石榴汁,折合人民币大约¥30一瓶,还是蛮贵的,原味,没有任何添加剂。
自产的蜂蜜,一小罐2500KZT,折合人民币¥40左右。
绿色大巴扎的干果调料摊
俄罗斯姑娘的冷饮小铺
市场外围的文具档口
市场后部的服饰区
二楼的服饰及玩具区
二楼的服饰区,批零兼营
市场外面不远的旧书及老钱币地摊
市场外面的老物件地摊,有苏式老相机,还有各时期的勋章,甚至还有来自中国的紫砂壶。

        刘子超先生说:“绿色大巴扎曾经是这座城市的中心,现在仍然保留着一个游牧国家的灵魂……,另一块区域全是卖鲜肉的,从牛羊肉到马肉、猪肉,无所不有。这也表明,阿拉木图依然是一个信仰和习俗混杂的地方。哈萨克人是温和的穆斯林,自然吃牛羊肉。但他们也是草原游牧民、突厥化的蒙古人,所以也爱吃马肉。钩子上挂着整条马腿,肉案上摆着粗大的马脊骨。一个戴着帽子的哈萨克少女,正用尖锐的剔刀,剔下脊骨上的瘦肉。卖肉的摊贩有着清晰的族群区分:卖牛羊肉的是哈萨克人或者鞑靼人,卖马肉的是哈萨克人,只有俄罗斯人才会卖猪肉——他们的祖先是顿河流域的哥萨克、探险家、匪徒、逃跑的农奴,或是被发配至此的囚犯。一个小贩的脸上带着一丝德国人的傲慢神色,他的祖先大概来自伏尔加河中游——叶卡捷琳娜大帝开发那里时,将他们从德国黑森地区招募而来。我还看到了仍然在卖泡菜的朝鲜女人,尽管她们早就忘记了母语。”(《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

        绿色大巴扎(俄语:Зеленый базар,英语:Green Bazar Market \ Zelyony Bazaar)是位于阿拉木图市中心的一座极富生活气息的大市场。市场所在的街道名为“Жибек жолы ”(Zhibek Zholy),意为“丝绸之路”,从潘菲洛夫公园向北步行约10分钟即可到达。

        “巴扎(Bazaar)”,波斯语,集市、农贸市场的意思。位于丝绸之路上重要城市的市场自然有着“丝绸之路”最典型的贸易属性,而这个市场也充满着交易带来的繁荣和喧嚣。绿色大巴扎不仅是阿拉木图最古老的集市,同时也是哈萨克斯坦最古老的集市,露天集市贸易最早可以追溯到1868年。1875,由商人C.С. Рафикова出资,俄罗斯工程师Козелл-Поклевский(科泽尔·波克莱夫斯基)在这里修建了一个交易大厅,本土及邻邦的商人逐渐聚拢于此作为商品集散地开展贸易,并在附近兴建房屋建筑,从而促进了城市的扩张。

        20世纪20年代,苏联进入了集体农庄时期。1927年,绿色大巴扎被改造成“中央集体农庄市场”,主要销售阿拉木图周边集体农庄的产品。有水果、蔬菜、谷物、乳制品、糖果、肉类、牲畜、餐具、各种日用品等。也就是从那时起,绿色大巴扎这个名字流传开来。在20世纪70年代,绿色大巴扎进一步扩建,2017年又经过大规模的重建,变成了地上两层、地下一层的格局。 市场分设肉食区、蔬菜区、香料区、水果区、杂物区、服饰区等;既有时蔬、肉食和水果,也有粮食、配菜、冷菜、熟食和哈萨克特产等,服装鞋帽、旅游纪念品、烟酒糖茶、各种蔬菜、瓜果、肉类、副食品、奶酪、酒类,调味料、鲜榨果汁等等应有尽有。市场干净整齐,甚至肉类区域几乎也没有时常看到的血水横流。豪横的马肉、马肠;多彩的干果,鲜艳明媚的水果和蔬菜等等琳琅的物产总是摆放的整整齐齐让人心生愉悦。

        在过去的百年里,这个市场一直是当地最具烟火气的地方,当地人在这里售卖各种新鲜的农产品、手工艺品、纪念品等等。如今,它更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性景点,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纷至沓来,亦是每个来到阿拉木图的游客都不会错过的地方。

        集市是感受一个城市脉动、呼吸最直接的地方,也是生活气息最浓郁的地方,过去如此,今天也是如此。所以,当你走进市场时,狠狠地讨价还价,其实卖家也都很乐意接受你的砍价,只要不是太过分,也许交易的乐趣就是如此吧。无论满载而归还是只是一饱眼福,都一定会有所收获。

(4)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央国家博物馆

地址:Kazakhstan, Almaty, Samal-1 microdistrict, 44. \  Казахстан, г. Алматы, мкр. Самал-1, 44.

开放时间:每周除周二外 09:00 - 18:00  (售票时间: 09:00 - 17:30) 

中央国家博物馆大厅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央国家博物馆(俄语:Централь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Музея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英语:Central State Museum Of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是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的藏品大约有30万件。目前,博物馆有七个主要的固定展厅,其丰富多彩的藏品全面地展示了哈萨克斯坦从古生物时期到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历史及文化传统。

      博物馆创建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奥伦堡(现今俄罗斯奥伦堡),由著名语言学家Vladimir Dal(弗拉基米尔.达尔,也是《解释性词典》的作者)组织创建了“奥伦堡博物馆”。中央国家博物馆经历了奥伦堡博物馆(1924年)、塞米雷琴斯基博物馆(1929年)以及国家反宗教博物馆(1941年)、及当今(1985年)这几个历史时期。

      1920年根据自治共和国政府的决定(临时首都为奥伦堡),成立中央博物馆。随之奥伦堡博物馆部分藏品转移至塞米雷琴斯基博物馆。直到1929年,中央博物馆由塞米雷琴斯基博物馆迁至阿拉木图。1944年,博物馆被划分为国家一类博物馆,并更名为哈萨克斯坦中央国家博物馆。中央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主要的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机构之一,为哈萨克斯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从19世纪开始,在经历了20世纪的动荡之后,中央博物馆也积极参与了哈萨克斯坦其他博物馆的创立及发展;在奥伦堡、塞米雷琴斯基和阿拉木图这几个历史时期,博物馆在考古、人种学和地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公众进一步熟悉并了解哈萨克斯坦的历史。

        如今的博物馆建筑群始建于1985年。由建筑师Ю.Ратушного、З.Мустафиной和Б.Рзагалиева主持设计并建造,被认为是整个哈萨克斯坦及中亚地区最好的建筑之一,整个博物馆外形如巨型帐篷,建筑雄浑厚重,大门粗略估计不下15CM,处处透露着浓浓的苏式风格,博物馆建筑总面积17557平方米,展览区域面积约7000平方米。

        中央国家博物馆的历任负责人А.М.Жиренчин(A.M. 日伦钦 1942-1951年)、С.С.Есова(С.С. 耶索瓦1956-1973年)、Р.И.Космамбетова(Р.И.科斯曼贝托娃 1974-1995年)、Г.Б.Дюсенбинова(Г.Б.迪森比诺娃 1995-1997年)、 Е.Т.Жангелдин(E.T.詹格尔丁 1997-1999年)在任时期组织了一系列对哈萨克斯坦多个地区历史及民族史的科学考察研究,收集整理了大量反映哈萨克人民生活、传统、艺术、哈萨克斯坦多民族政治和社科的材料,为博物馆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999年至今,博物馆的馆长由哈萨克斯坦著名的民族学家Н. Алимбай(H. 阿林拜)担任。他著有300多部著作,包括哈萨克民族志、民族学和传统文化、民俗和博物馆学等多方面的科学专著。

        过去的十年里,在Н. Алимбай的引领下,博物馆开始构建成为一个集研究、文化和教育机构的综合体,并进行功能转型。经验表明,博物馆作为一个科学机构,能够在专业领域上实现其独特的教育功能。2005年,博物馆正式成为了一个科学研究机构,转变为一个及展览及科研性质的一体化的博物馆。

        作为一个独立的科研机构,博物馆积极参与并实施哈萨克斯坦“文化遗产”计划框架内众多重要的社会和科学研究项目,出版了30多种专著,包括考古学、人类学、钱币学和哈萨克斯坦远古及中世纪历史等。这些成果得到了全球学术界(中国、法国、意大利、德国,俄罗斯等)的高度赞誉。

        博物馆长期以来一直是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藏品展示了作为国家遗产大量的哈萨克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古迹,也是哈萨克斯坦参观量最大的博物馆,每年接待多达13万名游客,组织并举办100多场讲座;每年会举办30多个种类不同的展览。

        展馆共分七大展厅。第一个展厅为考古展厅,主要展示了哈萨克斯坦境内重要的古生物学、考古学发现,展品300余件。其中古生物展览主要包括史前动物化石、植物化石、昆虫和鱼类化石、孢子和植物花粉等;第二个展厅为历史民族志,包括珠宝首饰、服装、毡房内饰,如地毯等,厅内珍藏有雅利安苏丹的金线刺绣服装;第三个厅集中展现了哈萨克斯坦多个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及交融演变过程,包括乌兹别克、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日耳曼、鞑靼、维吾尔、高丽、塔吉克等民族的家居用品、服饰和珍贵历史照片等,展出了一个全尺寸的哈萨克族传统民居“毡房”,里面的陈设完全复原了哈萨克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比较有意思的是这里还重点展出了朝鲜族居民是如何被迁移到中亚并成为现今哈萨克斯坦民族构成部分的历史;第四个展厅以“现在的哈萨克斯坦”为主题,有S.Toraigyrov的个人印章;哈萨克乌勒套三杰之一的易卜拉欣·阿尔丁萨林签署的奖状;哈萨克族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民主主义诗人阿拜,其父亲库南拜的Turagu手稿。一块展厅为苏联卫国战争主题的小展览区域,展出了当时苏联红军使用的各种军用装备、枪支弹药、火炮以及哈萨克斯坦人民为苏联卫国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还珍藏了哈萨克斯坦成立之初的国旗、国歌、宪法第一版(1995年)、流通货币、邮票等,还储存了代表共和国经济、教育、卫生、文化,科学和体育发展的项目,以及各国赠送给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国礼,是哈萨克斯坦现代发展的见证;第五个展厅以展示哈萨克斯坦境内史前人类活动遗迹为主,包括早期游牧民时代的坟墓、生活用具, 有在Zhalauly, Pokrovka, Kargaly villages, Shilikty kurgan等遗址挖掘过程中发现的反映哈萨克斯坦早期游牧民族部落文化传统的黄金制品;Scythian-Saka人部落的青铜器及祭坛;第六个大厅为“人类学展厅”,展现史前人类原始生活方式和文明、人类起源与迁徙历史及哈萨克民族发展史;第七个大厅着重展示了Khludov(1850-1935)的艺术作品集,HG Khludov为俄罗斯著名画家,民族志学家和历史学家,土耳其斯坦考古学家团队的成员,俄罗斯地理学会Semirechye部门的创始人,于1879年移居哈萨克斯坦。其作品主要表现了哈萨克斯坦人民的传统文化和哈萨克斯坦的风景之美,共有214幅;位于一楼主厅金色大厅展示的“金人”,是来自著名的伊塞克草原,整个“金人”身上金制品饰品超过了4千块。

        展品均为俄文和哈文双语介绍。博物馆也有偿提供个人随身携带的讲解设备,还有俄文及英文的人工讲解服务。我们去的时候馆里的安保小哥很nice,大概是怕我们在阿拉木图迷路吧,很热心的送了我们一张博物馆导览及阿拉木图旅游指南图,不过是全俄语的,只能看图识字了,还是要谢谢那位小哥。如对哈萨克斯坦及中亚历史有兴趣的话,还是非常值得花些时间细细研读和品位的;普通观众也可以了解一下中亚地区的历史变迁、人文特色,感受一下这个马背上的民族繁衍生息的历史和崇尚自由奔放的民族风情。

(5) 科克托别山

缆车站地址:104B, Dostyk Avenue, Almaty \ г. Алматы, пр. Достык, 104Б

公园开放时间:周一 - 周日 06:00-02:00

缆车开放时间:周一、三、四 10:00 - 23:00  周二 13:00 - 23:00  周五 - 周日及节假日:10:00 - 00:00

科克托别山顶
热心指路的哈萨克姑娘,背后就是阿拜雕像和共和国宫,科克托别山索道入口就在共和国宫左侧。
山顶索道站
山顶摩天轮
山顶观景台
俯瞰半个城市
城市全景
城市俯瞰
索道客舱
缆车下的公路
位于市区阿拜广场的山下索道站
摩天轮上
花岗岩苹果喷泉
山顶公园空地
阿拉木图电视塔
阿拉木图电视塔
科克托别山顶
阿拉木图夜景
落日余晖
甲壳虫乐队铜像
甲壳虫乐队铜像

         科克托别山公园(俄语:Кок Тобе,英语:Kok Tobe)是阿拉木图市标志性的景点之一,也是非常具有人气的一个山顶公园。公园位于阿拉木图市东南方海拔1100米的科克托别山山顶。这座山以前被称之为“Веригина(Verigin)”,其名称由来于彼时居住在山脚下一位巨商大贾的名字。

        这里地理位置绝佳,站在山顶一边远眺,是壮丽的外伊犁阿拉套天山,四季山顶皑皑白雪、秋日时分漫山红叶纷飞;另一边俯瞰,绚丽的夕阳和阿拉木图璀璨的夜色尽收眼底。上世纪60年代,时任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第一书记Д.А. Кунаеву提出在这里建造一座公园。公园内设置观景台、步道、长椅和餐厅。建设了中亚地区第一条索道,索道始建于1965年,车站分设在山顶及阿拉木图市的共和国宫音乐厅西侧,于1967年11月4日投入使用。1978年至1984年,这里又修建了371.5米高的阿拉木图电视塔,该塔是哈萨克斯坦第二高建筑,也是世界排名第14高的电视塔,因阿拉木图处在地震带上,为了确保371.5米高塔的稳定性,其基座黏土中的混凝土基础重达4.5万吨,塔本身自重0.5万吨。由于采用了摆式阻尼器系统,电视塔抗强风及地震能力很强,抗震能力为里氏10级。电视塔原本是可以登塔参观的,据说热度很高,后来关闭了。原因是电视塔上曾经发生过一起小小的火灾,尽管没造成什么大的影响,但却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在发生火情时无法及时对人群进行疏散,所以为了安全起见,电视塔后来停止了对外开放。

        2004年春天,科克托别山大雨成灾,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结构被破坏,山体表面出现了明显的裂缝,山体滑坡的风险增加,附近居民区安全收到严重威胁。2004年夏天,公园开始进行大规模治理,对山体进行加固。2006年,山顶增设了休闲娱乐中心,2007年修建了甲壳虫乐队纪念铜像。由于地质结构的原因,山西北坡体仍然存在地质不稳定性,因此,2014年9月开始彻底翻修了公园西北侧,新建了一个摩天轮;废弃使用了47年的缆车,在山体北侧新修了索道,新索道于2016年3月建设完成,公园重新开放。山顶的旧缆车车站改造成为了一个餐厅。新索道由法国波马公司及其客舱子公司西格玛建造。索道全长为1620米,两站之间的垂直高差为250米,共计17个客舱,客舱满载人数为6人,全程运行时间为6分钟,有单程票和往返票两种,成人单程3000 KZT、往返5000 KZT;6-12周岁儿童单程1500 KZT、往返2500 KZT;6周岁以下儿童免票(如欲购儿童票,建议携带相关证明)。索道车票蛮朴素务实的,就是一张小纸条打印条码,刷条码进站,乘客乘降纯自助。索道所经之处下方可见阿拉木图绕城公路及一些错落有致的花园别墅。

缆车车票,左为成人往返票5000 KZT;右为儿童往返票2500 KZT。
山下索道站索道客舱
索道客舱自助乘降
山顶索道站

        公园内有观景台、摩天轮、花岗岩打造的苹果喷泉、情人坡、一个小小的动物园、还有一些儿童的游乐设施,有攀岩、丛林穿越、射击、滑车等。票价和国内的游乐设施差不多,在阿拉木图就属于比较贵的了,谁让是旅游景点呢,如厕的价格是100 tenge。有意思的是苹果喷泉和咱们国内的许多景点一样,池子里被游客扔满了祈福的硬币。哈哈,看来祈福文化哪里都有。这里经常会碰到很多说着中文,来自国内的游客,毕竟这里也是阿拉木图的旅游打卡地之一。

公园内的丛林穿越

        孩子可以体验游乐设施;和爱人可以在情人坡上约会散步;带着家人朋友可以去上面的咖啡馆餐厅坐下来喝杯咖啡,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品尝哈萨克斯坦的当地美食,享受一下宁静的慢生活;也可以坐滑车下山,沿着蜿蜒曲折的轨道,以45公里/小时的速度往山下冲,还是蛮惊险的。

滑车
滑车站
索道和滑车

        公园最美的景观应该当属阿拉木图的夕阳和夜景,科克托别也是这次在阿拉木图所到景点中唯一一次需要排大队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是下午,很多游客都在排队等缆车上山,都是专程前去目睹阿拉木图最美丽的日落。晚霞的天空,落日洒下金色的光辉,城市和山脉映照在夕阳的余辉之下,整个世界像是用橙红色的颜料悉心涂抹过一遍,整个世界被晕染成一幅橙红色的油画,晚霞温柔地拥抱整个城市,给人带来的是内心无比的平静和安宁。看着晚霞褪去,整个城市华灯点亮,又是一番别样的风光。

索道与夕阳
山顶日落

        这里也作为阿拉木图一个地标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多位名人政要,如法国著名影星苏菲.玛索、美国歌手Lizzo、“哈萨克斯坦麦当娜”之称的罗扎.雷姆巴耶娃、美国演员导演兼制作人史蒂文.西格尔、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拉脱维亚现任总统瓦尔季斯.扎特莱尔斯等。

法国影星苏菲.玛索
美国歌手Lizzo
“哈萨克斯坦麦当娜”之称的罗扎.雷姆巴耶娃
美国演员导演兼制作人史蒂文.西格尔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
拉脱维亚现任总统瓦尔季斯.扎特莱尔斯

      (6)共和国广场及独立纪念碑

地址: Almaty, between Jeltoksan St. and Nazarbayev Ave., the square crosses the Satpayev St. \ г. Алматы, между ул. Желтоксан и пр. Назарбаева, площадь пересекает ул. Сатпаева

开放时间:全天

共和国广场
共和国广场

        共和国广场(俄语:площадь Республики,英语:Republic Square)位于阿拉木图市Каныша Сатпаева大街东段,长580米、宽210米。广场南侧的大楼在1991年以前是哈萨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所在地,1991年至1997年用做哈萨克斯坦总统府,迁都阿斯塔纳后,改建为市政府办公大楼,这栋大楼也被列为哈萨克斯坦重要建筑名录;广场北侧有阿拉木图地标建筑之一的哈萨克斯坦独立纪念碑(俄语:Монумент Независимости,英语:Independence Monument),哈萨克斯坦中央国家博物馆、第一总统公园及哈萨克斯坦国家图书馆也都在这周边。

        上世纪70年代,随着阿拉木图人口的不断增长,在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第一书记的Д.А. Кунаеву的倡议下修建了共和国广场,广场于1980年建成开放,1981年又在广场种植了天山冷杉林,后逐步形成现有的规模。在迁都前,这里曾是国家庆典、节日、阅兵、民间庆祝活动的主要场所,迁都后这里成为了市民、游客散步、休闲的一个公园。也是此次旅途唯一一次见到有警察固定岗位驻守的公共场所,广场上还有一个小停车场,阿拉木图地广人稀可见一斑。

        1992年至2007年期间,每年3月22日都会在广场举行Navruz节庆典。Navruz节(纳吾肉孜节)也叫迎春节,是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维吾尔等民族的传统节日,迎接春天来临的一个节日。从早到晚,成千上万的阿拉木图市民、游客来到广场欢度节日,广场上设立各种流动摊位,售卖节日食品、用品等,并邀请一些哈萨克斯坦明星来参加节日活动,热闹非凡。2007年,广场开始建设地下购物娱乐中心,60%的区域被封闭、广场干道种植的天山冷杉树也被砍伐、限制车辆通行,每年一度的迎春节也至此中断。2012年地下购物中心的建设完成,但直到2014年才陆续恢复迎春节活动。

        1986年12月17、18日,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历史上一起重大的事件就发生在共和国广场上。起因是1986年12月16日,哈萨克共产党中央在阿拉木图召开了创纪录的短会,与会者只进行了18分钟的讨论,便一致同意解除担任哈萨克斯坦党中央第一书记几近30年的Д.А. Кунаеву(没错,就是那位提出修建科克托别山公园的哈萨克斯坦领导人 )党中央第一书记职务,并一致选举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提名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党组织领导人,俄罗斯人盖纳季·瓦西里耶维奇·科尔宾接替党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Д.А. Кунаеву,阿拉木图人,技术科学博士、加盟共和国科学院院长、八枚列宁勋章获得者、荣膺三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被誉为比任何人都了解哈萨克斯坦的人,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他的名字老幼皆知。(鉴于携程审核机制较为谨慎的原因,此处省略一些文字,看起来会上下文不连贯,造成阅读不便,敬请谅解。有兴趣可自行百度“阿拉木图事件”),此事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阿拉木图事件”,或称作“杰勒托克桑事件”,哈萨克语“Желтоқсан”的音译,“十二月”的意思,所以该事件又被称作“1986年12月事件”。最终该事件以Д.А. Кунаеву“辞职”结束。

独立纪念碑
独立纪念碑
独立纪念碑
独立纪念碑
独立纪念碑,碑前为两位骑马的少年雕塑,碑后为“天上的智者”和“大地的母亲”两座雕塑。

        共和国广场上还耸立着阿拉木图地标建筑之一的独立纪念碑,据信,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出访埃及时,了解到在埃及卢克索市曾经有一座在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的方尖碑(此碑由埃及赠送,现存于法国巴黎),从而萌生了在哈萨克斯坦也建造一座类似的纪念碑纪念哈萨克斯坦独立的想法,遂签署特别法令在1996年,由雕塑家А. Жумабаев、Н. Далбаев、К. Суранчиев及建筑师К. Жарылгапов设计并建造了这座独立纪念碑。

独立纪念碑及远处的阿拉套天山
金人一只手上坐着金雕,另一只手紧握猎弓,后面是箭袋,站在雪豹上。

       纪念碑高28米,顶部为6米高的伊塞克金人,金人一只手上坐着金雕,另一只手紧握猎弓,后面是箭袋,整个构图象征着哈萨克人民独立、不可战胜的精神及其坚定和力量;金人站在长着双翅的雪豹上的造型,则代表了共和国国家权力的坚定和不可改变。

“天上的智者”和其中一位骑马的孩子的雕像。

        碑脚四周有四座塑像,分别是“天上的智者”、“大地的母亲”和两个骑马的孩子,代表着年轻的共和国并象征着哈萨克人民美好的未来,它们在一起组成的家庭则是国家存在和人类繁衍的基础,也包含哈萨克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的寓意。

十座浅浮雕中的一座,主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

        纪念碑四周的十面浅浮雕反映了哈萨克斯坦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时期,分别是,Томирис女王率众战胜波斯人;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Аль-Фараби时代,及哈萨克民族源于天狼的神话故事;15世纪哈萨克汗国时期;1723-1727年,被哈萨克人称之为“大灾难之年”的准噶尔军入侵哈萨克时代;哈萨克领袖阿布海尔汗率领十万大军大败准噶尔;俄罗斯统治时期;苏丹Садыка抗俄;第二次世界大战;“阿拉木图事件”;哈萨克斯坦宣布独立,第一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宣誓就职。

纪念碑铭文、青铜的宪法及总统手印,手按总统手印并许愿是游客必打卡的项目。

        碑底座下有一本青铜质的造型厚书,为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第一部宪法,及共和国首任总统的手印。游客们争相把手放在总统的手印上许愿也成为了一项必打卡的旅游项目;纪念碑铭文上镌刻着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独立的日期。因纪念碑顶耸立的金人,该纪念碑又被称为“памятник Золотому человеку в Алматы(阿拉木图金人纪念碑)”。

(7)阿拉木图地铁

开放时间  每日06:20至00:00

阿拉木图地铁俄语线路图
阿拉木图地铁英语线路图
站内的地铁线路图及站点周边交通指引图
站厅售票窗口
出站闸机
腼腆的地铁大哥
使用马赛克装饰材料细节
站台内的站点名称及当前所在站点看板
地铁助残日活动
地铁自拍大赛
哈萨克斯坦民族团结日地铁庆祝活动
英姿飒爽的站务员

        之所以没有将阿拉木图地铁(俄语:Метрополитену Алматы,英语:Almaty Metro)列入“道路交通”章节部分介绍,而是放到“市区景观”这里来说,是因为个人觉得阿拉木图地铁对城市交通起到的作用反而不如作为一个景观而言更为凸显。阿拉木图的人口数量有限、目前阿拉木图地铁也只有一条线路,并未形成线网,日均客流量只是国内很多城市地铁的十分甚至几十分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阿拉木图地铁并未像全球绝大多数的城市地铁系统一样,在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即使阿拉木图没有地铁,也不会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产生多么大的影响。但阿拉木图地铁在其建筑设计的艺术性、城市战备设施功能方面确有着更为突出的特点,所以作为一个城市景观反而更为贴切。

        阿拉木图地铁1号线是哈萨克斯坦的第一条、中亚第二条地铁线路(仅次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地铁),前苏联国家第十六条地铁线路。阿拉木图地铁1号线线路总长度为13.4公里、大体沿城市横向中轴线呈东西走向,西端折向南,东段折向北。线路基本覆盖了城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商业等核心区域。全线共设车站11座、平均站间距1.34公里、列车平均运行时速约为40公里每小时、日均8万客流量左右、自开通至整1000万乘次的日期是2013年7月9日。

        阿拉木图地铁1号线一期首通线于2011年12月1日开通,首开通车站7座,一期后通线于2015年4月18日开通,延伸了两个站;2022年5月30日二期开通,又延伸了两个站,至此,共计开通运营11座车站。

        阿拉木图地铁最早于1978年提出规划并开始论证和勘测,实际始建于1988年, 由莫斯科Metrogiprotrans建筑公司主导设计建造,这是一家成立于1933年的俄罗斯老牌建筑公司,其核心业务为城市轨道交通及地下设施设计施工,前苏联很多地铁项目都是由这家公司参与设计建造的。1988年9月7日,阿拉木图地铁1号线正式破土动工。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阿拉木图地铁1号线施工也陷入了停滞状态。哈萨克斯坦独立后,恢复了阿拉木图地铁1号线的建设工作,但由于资金缺乏,施工难度高等原因建设时断时续、进度缓慢、并一度停止。直至2003年,哈萨克斯坦将阿拉木图地铁建设列入国家预算,拨付专项资金,再度重启地铁建设。

        阿拉木图市处于地震带上,隧道必须考虑抗震的因素,同时地质条件为多岩层、部分区间又属于地下水富集区域、这一系列不利因素导致整体施工难度较高,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应该说,在这些诸多不利条件下,阿拉木图地铁能达到这么高的建造标准,实属不易。

        阿拉木图地铁十一座车站分别为Райымбек батыра、Жибек жолы、Алмалы、Абая、Байконыр、Театр имени Мухтара Ауэзова、Алатау、Сайран、Москва、Сарыарка、Б. Момышулы。

Станция  Райымбек батыра 莱姆贝克.巴蒂尔站

        该站是以著名的哈萨克领袖人物莱姆贝克.巴蒂尔命名的,莱姆贝克.巴蒂尔是位杰出的外交家和军事家。领导哈萨克民族反抗准噶尔的侵略,是哈萨克的民族英雄。

        车站站台为岛式站台,宽10米,长104米。设计风格为古今结合,站台墙壁上绘制有民族图案和岩画。

Станция  Жибек жолы  丝绸之路站

        站深30米,距离地面25米;由三个大厅组成,中央大厅和两侧大厅;岛式站台104米长、19.8米宽;电扶梯升降高度28.5米,长度57.0米。

        站台建筑装饰方案是基于哈萨克传统装饰艺术方法,主要的工艺材料是陶瓷作为釉面浮雕基础,覆盖着手工绘画和雕塑浮雕,墙壁用米色大理石马赛克装饰,并用人造石制成的装饰元素装饰;拱门和底座是棕色大理石;地板上铺着花岗岩瓷砖,上面绘制有各种民族图案。平台中央大厅的端面墙上装饰着两个圆的面板,描绘了丝绸之路各国著名的地标性象征,有中国长城、印度泰姬陵、哈吉.艾哈迈德.雅萨维陵墓、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雅典帕台农神庙、约旦德尔修道院等。除此之外还有位于南美洲墨西哥的库库尔坎金字塔,设计师把海上丝绸之路也一并设计进去了。

丝绸之路站站台
丝绸之路站站台
丝绸之路站站台

Станция  Алмалы  阿尔玛站

        该站以阿拉木图市现在所在地区的旧名称命名,车站的墙壁上覆盖着大理石马赛克。装饰性吊灯照明,拱门和底座是棕色大理石,地板是用花岗岩瓷砖铺就。站台端墙有一个带有人工照明的艺术主题彩色玻璃面板。描绘了阿尔玛古城和盛开的花园,构图由三个部分组成,右侧是花园的花朵,勾勒出阿尔马拉古城的轮廓。左侧是成熟的水果与大篷车的轮廓。中心部分是一棵苹果树,累累果实是肥沃的土地、生命之树和幸福之树的象征。

        站深30米,距离地面25米;由三个大厅组成,中央大厅和两侧大厅;岛式站台长104米,宽19.8米;电扶梯升降高度29米,长度58米。

阿尔玛站

Станция  Абая  阿拜站

        该站以哈萨克作家阿拜.库南巴耶夫的名字命名。车站采用现代建筑风格,反而没有采用传统的建筑元素。墙壁用米色和棕色大理石装饰,地板上铺着灰米色和棕色的花岗岩,屋顶材料为不锈钢。站台的展示墙由青铜浮雕和佛罗伦萨马赛克技术制成。墙上有阿拜·库南巴耶夫的青铜浮雕及阿拜作品的节选。

        站深78米,是阿拉木图地铁最深的一个站;由三个大厅组成,中央大厅和两侧大厅,大厅采用立柱作为承重结构,柱子间距18.1米;岛式站台长104米,宽15.2米;电扶梯升降高度46米,长度92米。

阿拜站的阿拜壁画
每站站台隧道侧当前站点指示标识,当前站为阿拜站
阿拜站的站台
阿拜站将近100米长的电扶梯

Станция  Байконыр 拜科努尔站

        该站是以哈萨克斯坦举世闻名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命名的。车站设计方案采用科技风格,整体呈现蓝色基调,营造浩瀚宇宙的氛围。墙面用蓝色和浅灰色金属板装饰,地板采用灰色的花岗岩。在站台端墙安装了一个由16个LED显示屏组成的“视频墙”。

        站深20米,柱式,柱间距18.1米;同样由中央大厅和两侧大厅共三个大厅组成,大厅采用立柱作为承重结构,柱子间距18.1米;岛式站台长104米,宽15.2米;电扶梯升降高度20米,长度40米。

拜科努尔站

Станция  Театр имени Мухтара Ауэзова  穆赫塔尔.奥伊佐夫剧院站

        该站是以车站相邻的同名剧院命名的,穆赫塔尔·奥伊佐夫是前苏联及哈萨克斯坦的一位知名作家。车站墙面瓷砖镶嵌着巨大的奖章, 以游牧民族生活场景为主题,共16个场景,站台两侧各8个。站台端墙是一幅用马赛克展现的舞台场景壁画。

        站深30米;由三个大厅组成,中央大厅和两侧大厅,大厅采用立柱作为承重结构,柱子间距18.1米;岛式站台长104米,宽15.2米;电扶梯升降高度27米,长度54米。

穆赫塔尔.奥伊佐夫剧院站站台
穆赫塔尔.奥伊佐夫剧院站站台
穆赫塔尔.奥伊佐夫剧院站站台壁画
穆赫塔尔.奥伊佐夫剧院站列车到站开门
穆赫塔尔.奥伊佐夫剧院站站台

Станция  Алатау  阿拉套站

        该站站名以位于阿拉木图的南部的伊犁阿拉套山命名,阿拉套山是哈萨克族文化发源地之一。墙壁用白色和绿色大理石装饰,灰色花岗岩作为地板,站厅端墙是由马赛克、青铜制成的伊犁阿拉套山浮雕。

        该站采用侧式站台,也是唯一一个采用侧式站台的车站;两个站台各104米长,5.4米宽。

阿拉套站侧式站台

Станция  Сайран  赛兰站

        该站因与车站相邻的阿拉木图赛兰国际汽车站及赛兰水库而命名。站台宽15.2米,长110.3米。

Станция  Москва  莫斯科站

        关于本站站名的由来是这样的,哈萨克斯坦驻俄罗斯大使建议莫斯科政府将正在建设的莫斯科地铁“布拉特耶沃”站命名为“阿拉木图”站。因为卫国战争时期在此地保卫莫斯科英勇战斗的潘菲洛夫师正是在阿拉木图组建的。同样,在阿拉木图,将一个正在建设的车站命名为“莫斯科”。车站整体采用红场克里姆林宫墙的红色为基调色。

        站深15.2米,岛式站台长110.3米,宽15.2米。

        该站附近的购物中心和商业区同样也被命名为“莫斯科”,所以在阿拉木图,如果有人说他要去“莫斯科”,没准指的就是这个地方也不一定。

莫斯科站站台及站厅

Станция  Сарыарка  萨尔亚尔卡站

        该站以位于哈萨克斯坦北部的萨尔亚尔卡草原湖区命名,萨尔亚尔卡草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车站内部设计主旨是展现萨尔亚尔卡草原的壮丽景象。站墙上是一幅描绘草原上日出的壁画,群马奔驰,背景为首都阿斯塔纳,前景是群马奔驰。

        站深33米,站台长110米。

Станция  Б. Момышулы   B.莫米舒里站

        该站是以荣膺苏联英雄、哈萨克斯坦人民英雄称号的包尔詹.莫米舒里(Бауыржан Момышулы )命名,包尔詹.莫米舒里也是大家熟知的潘菲洛夫师第1073团的一名营长,率部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中的莫斯科保卫战,戎马一生,同时还是一名作家。车站墙上镌刻着作家作品中关于和平与友谊内容的节选。

        初识阿拉木图地铁感觉还是蛮震撼的,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大气、沉稳、牢固,浓浓的苏式建筑风,简约、粗犷、雄浑,用料扎实,经久耐用;阿拉木图的地铁车站的装饰元素也比较丰富,每座车站都有自己的风格和主题。乘坐阿拜站92米的长度的电扶梯,单程行程将近3分钟,自下而上乘坐时甚至都不敢回头朝后看,感觉腿不由地哆嗦起来了,生怕一个不小心掉下去。

        也许有小伙伴会说,论深度及艺术观感赶不上莫斯科,论科技感赶不上迪拜等。可是对于一个只有200来万人口的城市而言,其人口及经济体量是远远无法同莫斯科、迪拜、巴黎、伦敦、上海等城市比拟的,其地铁修建到这个水平已然不易,已然可以秒杀一众速成施工、建筑千篇一律毫无美感及功能性的国内地铁了。

        阿拉木图地铁列车采用A型4编组不锈钢列车,宽轨、第三轨受流的方式。韩国HYUNDAI ROTEM COMPANY制造,运行品质基本尚可。首批8列车于2021年投入使用,用以更换老旧的列车,后续又追加两列车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流需求。

阿拉木图地铁列车
阿拉木图地铁列车

        阿拉木图地铁运营时间为每日06:20至00:00,当前执行的是夏季运行模式,周内平峰行车间隔12分24秒、高峰行车间隔7分45秒、周末及节假日行车间隔12分24秒-15分30秒。

        提供现金和非现金两种购票方式,可以用现金直接到站厅窗口人工购买token ,token为约一元人民币硬币大小黄色塑料卡,当日内一次性有效。不过当日没用过期也没关系,可以在每周三的“代币日”再次使用。也可以购买类似国内的储值卡,180 tenge一张,多次重复使用,最多可以一次充值6000 tenge(使用60次,不像国内预充值一般会有折扣,这里没有),自最后一次充值算起有效期3年;非现金可以使用Master Card、VISA和中国银联信用卡通过POS机电子支付,也可以使用阿拉木图的Онай卡电子支付。

地铁token,上面有阿拉木图地铁的Logo及俄、哈两语的“阿拉木图地铁”字样,进站时投入闸机即可。

        票价成人100 tenge次,7岁以下儿童免票,7至15岁儿童半价50 tenge,理论上需要出示年龄证明文件。

        地铁Wi-Fi使用方法,手机搜索“ALMATY METRO Wi-Fi”连接,在弹出的页面中确认连接,并输入本地的电话号码,点击收到的短信中的链接即可登录使用。

     

扎尔肯特镇
扎尔肯特镇
扎尔肯特镇
扎尔肯特镇
扎尔肯特镇
扎尔肯特镇
扎尔肯特周边道路
哈萨克民居

       

        也许是机缘巧合吧,此次我们哈国之行有幸在哈萨克人家借宿一夜,走进哈萨克族朋友的家,体验哈族家庭生活方式,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哈萨克朋友的好客、热忱和友善。说实话,此次借宿哈族人家完全不在我们计划之列,所以这个部分一定要单独拿出来介绍一下。

        事情是这样的,返程回国时到达边境已经很晚了,因为时差的关系,两国海关的工作时间略有差异。如果在哈方这边通关后,很可能来不及办理回国的手续了,这样的话就很可能陷入卡在两国口岸之间进退两难的窘境。所以决定在哈萨克斯坦边境小镇扎尔肯特停留一夜,次日一早再回国。

        扎尔肯特距离霍尔果斯口岸大约40公里,是中国进入哈萨克斯坦后的第一座城镇,镇子挺大,但人口不多,约3万人左右。建筑大多都是二层的独户小院,超过三层的楼都鲜见。镇上也没有边境城市常见的那种喧嚣,很宁静的一个镇子。镇子也是往来于中哈两国国际大巴的一个重要经停地,镇子绝大多数居民为哈萨克族及维吾尔族,主要通行语言为哈萨克语,我们的翻译器到这基本上也就是个摆设了。

        电话联系了国内的几个旅行网站订宾馆,都表示这里没有与他们合作的商家,最近的也在200公里之外了。导航又全是俄语,也指望不上了。得,自己找吧,开车绕着镇子瞎转,问了几家宾馆,都是房间售罄状态,中间还错把学校和医院当成了宾馆,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还有空房,欣喜间又得知不接受信用卡,只能现金支付,而且不接受除坚戈外任何其他币种。因为即将离境,此前在阿拉木图已经将所有的坚戈现金兑换回人民币了。这可如何是好?连比带划的得知镇中心那里有银行,有ATM机,可以取款。此时天色已晚,这恐怕也是目前唯一的希望了。遂赶紧前去,银行已经下班无法人工办理业务,ATM机倒是立在那,但只有哈萨克语操作界面,完全懵逼哇,一筹莫展时,旁边一家电器店店员的广告T恤吸引了我,前胸“海尔 Haier”,后背“小米”,哈哈,此时此刻看到熟悉的汉字是多么滴亲切哇,想着店里会不会有工作人员是中国同胞可寻求帮助,入店询问,答案是否定的,刚燃起的希望之火顿时破灭,沮丧之中准备离店再想其他辙。

        我们正在商量着下一步怎么办,店里正在购物的一位姑娘来到我们近前,用字正腔圆的汉语普通话问道:“请问你们是中国人吗?”。突然听到熟悉的中文那个激动,刚刚熄灭的希望之火顿时重新被点燃,赶忙答道:“您也是中国人吗?”,姑娘讲她是哈萨克斯坦人,会说中文,刚刚听到我们说中文,想着是中国人,所以看看能帮我们做点什么,姑娘得知了我们的处境后说可以帮助我们操作提款机,而后顿了顿,又真诚地问我们如果不介意的话可以去她家作客,住在她们家。姑娘很年轻,蛾眉皓齿、煦色韶光。也许是看到了我一丝迟疑和犹豫,姑娘又赶紧接着补充道,镇子上的宾馆不多,并且价格不菲,她家地方也挺大的,可以在她家住,人多在一起热闹。说真的,在那一刻,姑娘目光中透出的真诚和善意瞬间就让你卸下了所有的心防,浓浓的暖意顷刻间变化作为安定与温暖。

        姑娘叫бота,阿拉木图人,哈萨克族,刚搬来此镇上不久。丈夫是来自新疆伊犁的哈萨克族中国移民,加之对中国文化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对中国人怀有同胞乡情的天然亲近感。平常也经常会看看抖音什么的,还能娴熟的使用微信,可以讲一口流利的汉语。最大的心愿是期望能有一天到中国去看看。姑娘说她其实很少到镇上来,今天恰巧路过这里,这大概这就是所说的缘分吧。

        此时的扎尔肯特正值日落,一道道奇丽无比的霞光从夕阳西下的天际喷薄而出,天边的朵朵流云刹那间被染成绚丽的晚霞,在天边铺开一幅灿烂缤纷的锦缎,橙红的颜色在天空上尽情挥洒。我们一行驱车来到姑娘家里,姑娘家里很大,收拾的非常干净整洁,地面铺就着各色精致的地毯,姑娘介绍说其中很多都是她妈妈纯手工编织的,典型的哈萨克族民居陈设。姑娘热情的招呼我们不要客气,当在自己家就行,非要给我们下厨做饭,又是忙前忙后给我们安排房间铺床。大家一起盘坐在地下谈天说地,姑娘还即兴给我们表演了一段优美动听的冬不拉,次日一早大家合影留念告别。我们一再要支付费用,算是对我们一行人打扰的补偿,姑娘百般推辞,执意不肯,说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是哈萨克人一直以来的民族传统,热情款待客人是哈萨克人的民族习惯。还一再表示招呼不周,诚挚的邀请我们下次再来。人和人之间可以很复杂,其实也可以这样的简单和纯粹。善良的姑娘,祝福你平安吉祥、心愿成真,我们中国再见。

扎尔肯特电器店
扎尔肯特的日落

        阿拉木图是丝绸之路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早在公元第一个千年,阿拉伯人、中国人、波斯人和希腊人就在这里驻足。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文化的纽带,将东亚、中亚、西亚、俄罗斯、欧洲不同地文明联系起来,并促进了贸易、宗教、科技、艺术等领域的深远交流。几个世纪以来,不同的征服者在这里崛起,又在这里败退;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不同的语言在这里交融,使这里形成了独特而和谐的氛围。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一千个人眼中也有一千个阿拉木图,而在我看来阿拉木图是宁静的,风光韶华、恢弘、繁荣、征战、典雅、厚实甚至是苦难,这些就好似人生中经历的各个片段,种种浮华过眼,犹如石沉大海,融合于宽和的心境之中,在时光的磨洗和历史的积淀后,最终沉淀成了醇和与宁静,收放自如。这里也被称为苹果的发源地,或许这里就是传说中宁静的“伊甸园”吧。

        阿拉木图处在伊犁-阿拉套山脉的群山环绕之中,山上覆盖着浓密的天山云杉树。夏日的阳光下,山体呈现出墨绿色,日光云影投射在白雪皑皑的山巅,沟壑清晰可见,山尖还有着丝丝积雪。雪白的山峰包围着藏匿于花园里的大街和小巷。1911年,一场大地震抹平了整座城市。现在的一切几乎都是此后重建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苏联的印记,阿拉木图的街道和建筑洁净可人,漫步阿拉木图街头,你就会能轻易体会它的温柔,在绿树婆娑、飞翠流花之中,隐映着一幢幢优美精致的两三层苏式小楼,苏式建筑厚重、沉稳而又雄浑。房子整面墙被当成涂鸦爱好者的创作画板,被涂成五颜六色的墙画,或者是整座建筑被粉刷成明媚温暖的粉红、橙黄、薄荷绿……,古老纹饰装扮的窗框前精心的摆放着的花朵,街道两旁的咖啡店和蛋糕店散发着新鲜咖啡、巧克力和面包的味道。公园里绿树成荫,天山近在眼前,如同一张画片。这一切无不展现着淡然、恬静的色彩,其实宁静也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

        街道上妈妈们推着婴儿车微笑着边走边聊、广场上喷泉下阳光里孩子们光着屁股嬉笑追逐打闹,大人们则在一旁的长椅上惬意的谈天说地、公园里情侣的窃窃私语,姑娘眼里满是欢喜。大街上几乎见不到行色匆匆的行人,慢慢的工作,慢慢的逛街,慢慢的吃饭,每个人都是闲适的、愉悦的,满足的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简单又沉浸的感受生活,生活也许就应该是这样吧。这次旅途和很多哈萨克斯坦人接触的过程中,真切的能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那份热情和坦然,这一切应该都源于内心真正的宁静吧。

        不由地想,为了应付那没完没了的房贷、车贷、为了不至于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天忙到飞起、疲于奔命、浮躁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就像一台上了发条的机器全力运转,为了生存、为了所谓的“成功”,并把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并且把这当做成功的标志和幸福的符号。可这样真的值得吗?就一定会快乐吗?即便是获得了些什么的同时也一定失去更多。渴望“躺平”,讨厌内卷,想要回归宁静......,可又不敢“逃离”。或许就是内心深处欠缺的那份淡定和从容。

        此次阿拉木图之行在我们困难时得到了很多无私对我们伸出援手的朋友和人们,乌鲁木齐热情接待我们并无私提供莫大帮助的老朋友;出境时不厌其烦协助我们办理手续的中国海关官员及移民局警官;迷路时主动热情、耐心细致给我们指路、带路的哈萨克警察和司机大哥;宾馆里忙前忙后帮我们更换轮胎的哈萨克保安大叔;盛情邀请我们到自家作客善良的哈萨克姑娘;以及很多很多萍水相逢对我们施以援手的人们,正是有你们一路相伴,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善良,让我们的旅程是如此的丰满和生动。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此文献给以上所有的朋友,感谢有你们的一路同行,这些点点滴滴将会是我永远的记忆。

涂鸦
涂鸦
阿拜广场及科克托别山

文中所涉及公众人物及部分图片均来源于公开发表,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本人。

2024-04-08发布 阅读量1.0万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文章
  • 问答
6
7
1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实用攻略】哈萨克斯坦,丝绸之路上的绝美小众旅行国
哈萨克斯坦,丝绸之路在这里延伸,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

漫游超人WiFi9.7千12

哈萨克斯坦的匆匆一瞥--中亚五坦之二
10月12日晚上乘KC110航班从比什凯克飞往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约1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到达哈萨克斯坦的阿拉

静心觅静8.7千18

哈萨克|阿拉木图过境签72小时,中转防坑攻略!呕心沥血的提示

凉风好月6.4千9

踏上中亚五国之一的哈萨克斯坦,开启新一场穿越之旅
但凡国家名上有个斯坦的无论在远古或近代史上有着浓厚的色彩。七月踏上中亚五国之一的哈萨

情绪丹细胞9.3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