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2024春天自驾游:广东至西双版纳(一)那坡。建水。石屏。红河县
建水古城、红河县等3地

2024春天自驾游:广东至西双版纳(一)那坡。建水。石屏。红河县

出发时间

2

行程天数

20

人均花费

4.5千

和谁出行

和朋友

这次出行有点仓促,属于说走就走的那种,出发前没有时间做详细的攻略,定了大方向是西双版纳便边走边玩边策划、整个行程共20天。

第一天(2月17日,年初八)出发——广西百色那坡县

第二天(2月18日)那坡——吞力屯——感驮岩——建水市

第三天(2月19日)建水

第四天(2月20日)建水——石屏县

第五天(2月21日)石屏县

第六天(2月22日)石屏县——宝华镇

第七天(2月23日)宝华撒玛坝万亩梯田——红河州县城(迤萨镇)

第八天(2月24日)红河州县城——元江世界第一高桥景区——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普洱市

第九天(2月25日)普洱市

第十天(2月26日)普洱市——普宁市那柯里——景洪市

第十一天(2月27日)景洪市

第十二天(2月28日)景洪市

第十三天(2月29日)景洪市

第十四天(3月1日)景洪市——抚仙湖

第十五天(3月2日)抚仙湖

第十六天(3月3日)抚仙湖——弥勒市

第十七天(3月4日)弥勒市

第十八天(3月5日)弥勒市——坝美

第十九天(3月6日)坝美——广西玉林

第二十天(3月7日)广西玉林——广东江门

这篇游记主要是纪录我们到达西双版纳之前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游玩的见闻。

我们于大年初八早晨启程,因这天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高速公路依然免费,左边高速路是赶着返粤的长长的车笼,我们是错峰出行,一路顺畅,两个司机轮流开车,一口气开了十个小时,下午五点多到达广西那坡县城。这是一个坐落在山沟沟的小县城,地处桂西南边陲、云贵高原余脉六韶山南缘,东南与靖西市相连,西北面与云南省富宁县毗邻,南和西南面与越南接壤,拥有207公里长的边境线,是广西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县份。

大年初八,我们是错峰反向出行,一路顺畅。
这家烧鸭很好吃,推荐!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主要聚居在那坡县境内,共有9975户人家,5万多人,占那坡县壮族人口的32%,黑衣壮的生活形态在壮族个支系中保留得最古朴最传统,人类学专家称之为壮族的“活化石”。以黑为美是黑衣壮的传统:黑头巾、黑衣服、黑裤子、黑布鞋、黑里透红,原味无穷;黑衣壮的房屋为典型的干栏式建筑,别具一格。因此,2月18日早餐之后我们来到了吞力屯黑衣壮民俗旅游村,这个黑衣壮寨与其他黑衣壮寨的区别是这里有自治区文化厅投资80万元,支持建设的达文黑衣壮生态博物馆,居住着57户,370人,全屯均为黑衣壮。走进壮寨村民们都非常热情,家家户户都欢迎你到他们家里做客,村民们平时劳作都是穿和我们一样的现代汉服,到了壮族盛大的节日时,男女老少都精心打扮,吃毕腊肉、五色米饭后,扶老携幼,盛装从自家的干栏式木楼中走出。男的捆上红腰带,红黑相映,更添威武;女的戴上银首饰,银光闪闪,倍显妩媚;小孩焕然一新,跑来窜去,快乐无比。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黑衣壮山寨里,家家产户都有织布机,在晒台上晾晒着用蓝靛染制的黑布,全屯散发着清郁的蓝靛香味。我们在村民的热情邀约下穿上黑衣壮的民族服装玩了一把村姑秀,玩得好尽兴、好开心啊!(免门票)

2月18日早餐之后我们向吞力屯黑衣壮民俗旅游村进发
吞力屯黑衣壮民俗旅游村
吞力屯黑衣壮的老奶奶
吞力屯黑衣壮的村民
我们和吞力屯黑衣壮的村民聊天
吞力屯黑衣壮“新村民”——C姐
吞力屯黑衣壮村
我像黑衣壮吗?
体验黑衣壮的生活

感驮岩位于县城东北面的后龙山下,洞口开阔,洞内古建筑与岩溶景观形态各异。地下河水从洞内缓缓流出,清澈见底,石壁上遍布古今文人题诗作词,古色幽香。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感驮岩位于那坡县城北龙山下,是该县古迹遗址,1963年出土新石器时代文物,广西壮族自治区列为洞穴遗址。感驮岩又是古镇安官署重地,史书有载:"镇安以洞为城"之城,世俗尊为圣地。依山临水,幽雅开阔,自然的钟乳石造型、盘托连坐,构成自然浮雕,洞口石壁、风雨渲染而成的彩画,如花似锦,甚为壮观,岩洞分前后厅两层,中间隔石景莲台,洞口建有正殿大门、侧墙走廊龙门、月台等古建筑设施,沿左侧一泓清水流出,至洞口与孟河、劳水、龙泉三水汇合。1980年于沿前筑堤积水为湖,更添岩景秀色。感驮岩历为边陲风景游览胜地,历史上不少贤达募捐集资修饰保护,文人墨客亦于石壁上咏诗题词镌刻,以舒感怀,如"驮岩滴翠"、"福荫边陲"、"群蛙泰和"、"吸尽云天"、"别有洞天"、"一线天"等大量石刻及记载史料,古镇安世袭岑氏土司誉为镇阳八景之一。1987年划为人民公园,为边区文化旅游名胜风景区。(免门票)

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在感驮岩旁边,一般情况下两个景点一并参观(免门票)
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
感驮岩

感驮岩遗址位于那坡县城人民公园内后龙山脚下的一个洞穴内,洞内南侧有一泉水流出,夏天清早每天都有很多人在这里游泳。遗址所在洞穴洞高1—20、宽20—70、进深30—50米。洞室南部近洞口处为清代土司衙署遗迹。洞内和洞外现存遗址面积约1200平方米,保存较好的文化堆积约400平方米。

感驮岩
感驮岩遗址
土司衙门

土司衙门:宋皇祐年间镇安峒行政长官办公地点,后来镇安峒行政长官办公地点迁往德宝,但群众觉得该地是涝水河、龙泉河、孟河及冷水洞四水交汇之地。皆因天地灵气充满充盈,故此建有观音庙,建设年代约在1250年左右,每逢初一十五都会有大量的善男信女来到这里祈福、祭奠。

文人墨客于石壁上咏诗题词镌刻,以舒感怀。
丹桂塔

丹桂塔位于感驮岩遗址右侧,清光绪二十二年(1895年)仲秋,知县王景崧会同邑绅共策募捐创建。三层砖塔,高约十三米,呈六角柱体,宝葫芦顶,红墙绿瓦,每层朝南面各设门窗,塔底层开一正门,塔内设木梯,供游人登楼凭窗揽景。孟河、涝水、龙泉三条河水汇集塔下,塔脚盘石缝中长出一叶榕,绿树成荫,像渔人促膝其下垂钓,构成一景点,是镇阳八景之一,景名“河塘晚钓”。2009年列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感驮岩

从那坡吞力屯驱车到建水古城需要5.5小时,路况很好。建水古城位于云南昆明之南220公里,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南诏政权于唐元和年间(810年前后)在此筑惠历城,属通海都督。惠历为古彝语,就是大海的意思。汉语译为建水。元时设建水州,属临安路(路治在通海),并在建水置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统辖临安、广西(今泸西县地)、元江等路。明代仍称建水州,改路为府,临安府治移至建水,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民国元年改建水县为临安县,次年复称建水县。

建水城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李定国攻占临安城时,南北西三城楼毁于战火,康熙四年又复修,后再度毁损。唯有东门朝阳楼,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至今近六百年,仍旧巍然屹立。建水县在元代就始建庙学。明洪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所间又建建水洲儒学。清代先后建水古城内部景观(8张)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书院。当时,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就占了半数左右,堪称云南之冠,在全国变不多见。所以建水从来就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称誉。

1994年,建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古城历经12个世纪的建设,至今保存有50多座古建筑,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其代表景点有:始建于元代的全国最大的文庙;始建于明代的朝阳楼(小天安门);民居典型朱家花园;云南古桥中最大的双龙桥;明清两代的学政考棚等等。全县共有古寺庙近百所,仅城区就有40多所。这些历尽沧桑、古迹斑斑的瑰宝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我朋友告诉我:到了建水一定要坐一次米轨小火车,用半天的时间穿越百年。于是乎,2月19日早上我们兴致勃勃地来了。建水小火车站非常有历史文化氛围,走进“个碧临屏铁路建水展厅”,里面有一些文物,可以让游客了解修筑米轨铁路的历程,缅怀历史、感悟文化。个(个旧)碧(碧色寨)石(石屏)铁路,是全国唯一寸轨铁路,两轨之间的距离为0.6米,个碧石铁路是由工商集资修筑的民营铁路,1915年5月开工,个碧临屏铁路始建于1915年,至今已有109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民营铁路之一。原为寸轨铁路,1970年经过改建成米轨。建水古城至团山米轨旅游观光列车开行的线路为建水临安站至团山站,整段铁路全程约12.82千米。目前,开通4个站点:临安站、双龙桥站、乡会桥站、团山站。站点虽不多,但每一站都有足够的历史沉淀。游客可以在小火车上领略到民国时期的纯中式建筑、纯法式建筑、中西合壁的站房、欣赏沿途乡村田园风光。淡季车票是100元,旺季车票是120元。我们想随心所欲的慢慢玩,于是自己开着车沿着铁路沿线慢慢欣赏了这个古城特有的风光。(免门票)

这个牌坊在临安站旁边
临安站:这里是建水古城小火车的始发站,鹅黄色旧墙,满满的法式风情。

临安站作为建水古城小火车的始发站,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其中包括临安站售票大厅、火车头主题雕塑、浮雕墙、铁路文化走廊、铁皮剪影区、老火车展厅、主题广场、个碧临屏铁路建水展厅、寸轨机车检修槽、英国产蒸汽机车等数十个游览点。临安站:这里是建水古城小火车的始发站,鹅黄色旧墙,满满的法式风情。

临安站票务大厅,想体验米轨小火车的朋友一定要提前在网上购票哦!
临安站
据说这里是电影《芳华》的拍摄地,现在成了游人打卡的地方。
临安站
临安站
临安站:英国产蒸汽机车

英国产蒸汽机车:生产于20世纪四十年代,机车长11米,宽3.35米,自重42吨,型号ST,车号770,轨距1米,车轴排列方式1-2-3,制动方式为真空型,其煤箱和水柜与主车组合为一体。

临安站:浮雕墙

浮雕墙:这幅浮雕作品拍摄于1921年的蒙自碧色寨寸轨铁路与米轨铁路的平交道口交汇处。这块浮雕的工艺表现形式在四川宽窄巷子比较常见,但是在云南还是第一块。整个浮雕分为两个部分,同铝合金浮雕部分突出人物和部分场景的立体造型感,铝板影雕制作的平面老照片影像成为整个作品的背景画面。这面浮雕墙整体还原了这幅作品。

双龙桥车站

双龙桥车站:以景点“双龙桥”命名的站台。双龙桥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已列入我国造桥史册。清乾隆年间先建三孔,道光年间有建十四孔与之相连,因此俗称“十七孔桥”。它造型奇巧,是我国现存的优秀古桥之一。

这里是双龙桥车站,下一站是乡会桥车站
乡会桥车站

乡会桥车站是个碧石铁路上最有特点的车站。建于1932年,建成时有办公楼、候车楼、站台、货场。站内过去有铁路轨道三条,一条供火车停靠站,一条供火车会车让道通行,另一条供车皮调度、留置、货物装卸之用。乡会桥车站的站房,巧妙结合了两种建筑方式:是中法建筑特点相结合的单檐现代建筑,完美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价值。

乡会桥车站内的装饰满满的民国风,拍照很出片哦!
乡会桥

乡会桥横跨泸江河东西两岸,现存桥为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所建,为三拱桥。桥身由万余块青石砌筑而成,全桥长80.6米,桥拱用青石拱圈砌置,拱宽7米。主桥跨河30米,两端引桥长25.3米,西引桥于中部向南弯曲。桥面宽7米,由二层楼阁文星阁全部覆盖。乡会桥是建水古桥中唯一的一座风雨廊桥,人们从桥的这头走到那头都在楼阁廷宇的庇护下,风雨侵不到,烈日晒不着。

团山车站

团山车站:这里是建水古城小火车的终点站,火车在这里停靠两个小时,让游客参观团山民居建筑群,然后返程回临安站。团山车站建成时叫“团山乘降所”,乘降所不是车站,而是供旅客上下列车的场所。1936年10月6日,全长177千米、投资2070余万银元的个碧临屏铁路全线通车。此条民营铁路开通后,因团山张氏族人在前期担负了较多的修路费用,为此,个碧临屏铁路公司特在团山村脚设立了乘降所,以方便团山人往返。

停靠在团山车站的小火车

团山民居位于建水古城以西13公里的团山村,历史上是彝族的居住地,彝语称"突舍尔",意为"藏金埋银之地"。村庄建在一坡地之上,背依青山,面临肥沃的西庄坝子、泸江河、个碧石铁路、鸡石高速公路东西向穿越村前,交通十分便利,并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团山村是一个典型的滇南汉族移民村,现在这里是世界建筑遗产保护对象之一,它是一个奇特的民居建筑群落,由传统的汉族青砖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和汉彝结合的瓦檐土掌房三类建筑风格结合的民居世界,涵盖了云南传统民居中“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跑马转角楼”等传统形式。体现了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所特有的建筑文化的特色风光。

山民居现存保存完好的大型民居15座,寨门3座,寺庙3坐,宗祠1座,祖茔1座,占地面积18384.5平方米,建筑面积16158平方米。其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景观丰富,内雅外秀,建筑精美,工艺精湛,表现了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代表了云南地方本土建筑发展的最高水平,是考察中国近代地方民营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门票35,半票18)

将军第

将军第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院落占地面积880平方米,建筑面积958平方米,共有大小天井7个,房间38间。因房主张和在“辛亥临安”起义中平匪有功,被云南都督蔡锷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四营营管带兼稽查员,并授予“将军第”匾额而得名。院内雕饰精美,书法绘画大部分出自建水名人邱庭栋之手。

将军第院内雕饰精美
张家花园

张家花园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占地面积3495平方米,建筑面积2955平方米,平面布局由寨门、一进院、三进院、花园祠堂和碉堡组成,共有大小天井21个,房间119间,为一组城堡式私家园林,是仅次于建水县城朱家花园的又一个大型民居。房屋建盖者张国义、张国明,早年赶马维持生计,后在个旧开矿经商成为巨富,遂寄钱回乡,先建盖三进宅院和花园祠堂,随后修缮花园假山、院墙,最后建一进院落。院内书画装饰华丽,木雕、石雕、砖雕,具有较高的历时价值和艺术价值。花园左侧的吊脚楼曾是中共建水县委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九人团”的活动地址。

张家花园是团山村规模最大的家宅,号称城堡式私家园林。
大榕树——团山村的风水树

大榕树约种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是张家花园主人在建盖花园祠堂时,为化解煞气、推旺运势、荫庇家人而种,后因团山村涌现出了一批千总、营管带、将军、贡生、太学生、州学秀才等能人志士,于是村民就把这棵万年青称为了“风水树”

锁翠楼——团山村的北寨门(国家制度文化保护单位)
留苑

留苑建于民国初期(1913年),院落占地面积487平方米,建筑面积567平方米,共有大小天井2个,房间17间。原是团山一张姓人家在个旧开采锡矿后回来建盖的住宅,本世纪40年代初期作为村公所办公场地,景区开发后进行了维修,现名为“留苑”

留苑
皇恩府

皇恩府建于清光绪末期,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院落占地面积1885平方米,建筑面积863平方米,平面布局由两大天井、6个小天井、6个过道的二进院落组成,有房间37间,是团山民居中两进院布局的典型代表。因房屋建盖者张树元之母“扶孤成立,子孙济济,五世同堂”,深受村民敬重,被朝廷立封安人,批准其立坊入祠,敕封“皇恩旌表”匾额,因此得名。庭院宽敞开阔,厅堂装饰精美、寓意深刻的木雕、石雕,语重心长的楹联、诗词、格言有较高的文化品位。

朝廷敕封“皇恩旌表”匾额

双龙桥位于建水城西3公里的泸江与塌冲河上,清乾隆年间先建三孔,道光年间有建十四孔与之相连,因此俗称“十七孔桥”,因两河蜿蜒如龙,故而得名“双龙桥”,双龙桥是一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长148米,宽3-8米,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被认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多孔连拱桥,已列入中国造桥史册。     桥中建有三座飞檐式阁楼,楼中有楼,桥楼相映,蔚为大观,不失为我国造桥史上极为珍贵的杰作。两端阁楼略小,居中一座大而壮观,素有“滇南大观楼”之称。建水小火车第二个停靠站点就是这个双龙桥站,我们往返团山民居都经过这里,有足够的时间从不同时间段、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座了不起的桥。(免门票)

早上见到的双龙桥(十七孔桥)
中午见到的双龙桥(十七孔桥)
下午见到的双龙桥(十七孔桥)
下午见到的双龙桥(十七孔桥)
桥中建有三座飞檐式阁楼,楼中有楼,桥楼相映,蔚为大观。这是居中的一座大而壮观的阁楼,素有“滇南大观楼”之称。
桥中建有三座飞檐式阁楼,楼中有楼,桥楼相映,蔚为大观。这是居中的一座大而壮观的阁楼,素有“滇南大观楼”之称。
在双龙桥(十七孔桥)看日落
在双龙桥(十七孔桥)看日落
落日余晖下的双龙桥是那么的宁静美好。

朝阳楼位于建水古城临安路,处于古城中心地带。原为明代临安卫东部军事防御工事,城门为“迎晖门”,上面建 有“朝阳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后经明天顺七年(1463年)、清乾隆二年(1737年)、嘉庆四年(1799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公元1955年3月、2011年5月七次重 修,得以完整保存。朝阳楼坐西朝东,通高24.45米,分布面积2448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414平方米。城楼雄距在8米多高的城垣之上,由48根巨柱支撑,为三重檐歇山顶抬梁式大木构架、五 开间三进间回廊式建筑。朝阳楼被称为西南地区的小天安门,至今由600多年历史了,比北京天安门还早建28年。所以,来到建水一定要登上朝阳楼好好看看美丽的大西南!

《建水州志》记载有“东楼凌汉”一景:“高百尺,千宵插天,下瞰城市,烟火万家,风光无际,旭日初升,辉光 远映,遥望城楼,如黄鹤、如岳阳,南中大观”。朝阳楼正面悬挂的楷书方匾为乡里人所称道,“雄镇东南”四个大字,每个字高约两米,刚健雄劲,作者系清代书法家石屏人涂晫。背面“ 飞霞流云”四字为摹仿唐代书法大家、草圣张旭的狂草笔法,飞舞流畅。

朝阳楼风吹雨打六百余年,经历了多次战乱的劫难大地震的考验,至今完好如初。有对联赞"栋字薄云霄雄踞南疆八百里,气势壮河岳,堪称滇府第一楼。

朝阳楼正面悬挂的楷书方匾为乡里人所称道,“雄镇东南”四个大字,每个字高约两米,刚健雄劲,作者系清代书法家石屏人涂晫。
白天可登上朝阳楼观光(门票15元、半价8元)
登上朝阳楼,可通过大量的历时照片了解建水的历史。
登上朝阳楼眺望整个建水城
登上朝阳楼看下面的街道
登上朝阳楼看下面的民居。
晚上的朝阳门灯火辉煌
朝阳门背面“ 飞霞流云”四字为摹仿唐代书法大家、草圣张旭的狂草笔法,飞舞流畅

建水朱家花园位于云南建水古城的建新街中段,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耗时30余年建造的家宅和宗祠,这座私家豪宅经历了百年沧桑,仍在车马喧哗的都市里静静地展示着往日的辉煌。朱家花园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的变通组合体建。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屋214间。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被誉为“滇南大观园”。它既有皖南民居的精致,晋中大院的气派,又有苏州园林的灵秀,融汇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彩,门、窗、檐、梁、柱、础、栏、屏精美,一步一景、步移景换,被誉为“滇南大观园”。(门票:33元,半票:18元)

朱家花园大门是垂花门楼,瓦屋顶,三叠水式楹,门头上方高悬着三重错落有致、优雅精致的檐枋,第一重檐枋上透雕出几尾游鱼和两条金龙,寓意“鲤鱼跃龙门”;其次重檐枋上镂出朝阳和四只喜鹊,寓意“双喜临门”、“蒸蒸日上”,第三重檐枋上隽刻着佛手、桃李、香炉、宝瓶等物,象征:“福禄寿”。

走进朱家花园迎面而来的是这个透空花墙的月宫门,上面写着“循规蹈矩”,背面写着“谨言慎行”。
含玉楼

含玉楼(绣楼)是朱家花园整组建筑群中唯一的两层建筑,位于花厅东西两侧,并与花厅连为一体。绣楼是朱家女子专门做女红、读书休闲的场所,后改用作朱家私塾。

蓄芳阁

走过蓄芳阁、含玉楼,一幅幅对联显示着豪宅主人曾经的风雅情趣,错落有致的精巧花木,曲径通幽的层层院落,整座园林尽显神秘与高贵。

进入四水归堂就进入内宅院了。

进入四水归堂就进入内宅院了。所谓”四水归堂“,意为天井式民居屋面的雨水都会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流向天井内,在此引申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将财富汇集到自己家中“。

梅馆
兰庭

兰庭是当时朱家核心人物朱朝瑛的住所,当时朱朝瑛在生意场上和他的政治生涯中也不缺乏兰花的气质。兰庭正房是全宅的主体建筑,其面阔为三间,前面带廊,左右连接护耳,又称后山耳。这就是朱家花园“三间六耳三间厅附后山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的典型建筑结构。

菊苑的门口

菊苑是朱家以花中四君子“梅、兰、菊、竹”命名的第四个院落,在菊苑的中间有一个盛满水的石缸,叫做“门海”以比喻缸中水深似海可以扑灭火灾,故又称之为“吉祥缸”。除了蓄水防火外,它还起到赏花观鱼、调节气温的作用。

菊苑的中间有一个盛满水的石缸,叫做“门海”以比喻缸中水深似海可以扑灭火灾,故又称之为“吉祥缸”。
竹园
朱家古井

朱家水井是朱家生活用水的源泉,这口井看似普通,却有奇妙之处,水井的水位曾高出地面20公分,井水沿着井璧上的小孔流出,民间有“水即是财”之说,即“水涌财旺”,所以朱家当年在生意场上滚滚风云,财源广进。朱家水井被建水当地人称为“建水十八怪——朱家井水漫井外”。

朱家宗祠的华堂和华堂前面的“小鹅湖”

朱家宗祠是由一组三进院落组成,分别为华堂、享堂和祭堂。在华堂的前面有以水池称为“小鹅湖”,在周围的石板上刻的24幅诗词书画和精美浮雕,池前建有玲珑奇巧的水上戏台,隔池建有卷棚顶华堂一座,廊檐宽敞,做观戏看台。华堂后为享堂和祭堂,享堂两面墙敞开,与祭堂之间用棚廊相连,其间广设“美人靠”,为祭祖时族人叩拜之所,兼作家族议事厅及宴会厅。祭堂是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后因人口繁衍改为寝室,祭堂迁至华堂内。祭堂两侧的厢房是接待贵宾、至亲、密友的房所。整座宗祠台榭参差,花木掩映,爽气宜人,被称为“园中之园”

朱家宗祠前面的水上戏台
朱家花园一角

云南提督学政考棚位于云南省建水县城临安路中段。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代,继之于唐、宋、元各朝,兴盛于明、清,废止于清末,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它是我国历史上考试选拨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现存于建水(明清时期为临安府所在地)城内的云南提督学政考棚,为明清时期云南省最高教育行政长官,即云南提督学政定期到此,集中滇南片区的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普洱(今思茅地区)四府学子举行院试的场所。

考棚坐北朝南,面宽40余米,纵深150米,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100平方米。房舍整齐对称,共百余间。整个建筑以甬道为中轴线,形成六进院落。一进院为鼓厅、号门,二进院为龙门,三进院设有东西文场,四进院为校士馆,五进院为戒慎堂,六进院为学政公署。现存建筑保留完好,是研究中国西南古代科举制度的绝好实物遗存,199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票:18元,半价:10元)

二进院为龙门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展馆
嘉庆元年(1796年)的多科考试中临安府各州县向远道而来参加应试的士子收取高额费用,临安知府江淡源得知后撰书并颁布《谨遵恪守》文告,刻石立碑,公布与众。
考棚景区文房清供陈列馆的展品,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文房四宝。
簪花礼情景重现

云南提督学政考棚的院试,为科举前的预备考试。凡被院试录取者,便可获得优厚待遇,从此步入国家科举选士的途程。此后再经乡试考中举人,经会试、殿试高中进士,就可被委派为官员,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不少滇南学子就从这里走出深山,走向全省、全国,成为地方有名之士,成为名儒、名臣,青史留芳,名垂千古。

六进院为学政公署

我们离开云南提督学政考棚,步行5分钟就来到临安府署了,临安府署位于云南建水古城核心区域、毗邻建水文庙,是明清两代的“府”级官署建筑,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历经明、清两代8次增修扩建,至今已有640余年的可考历史,曾有180余任知府在其中办公、生活。临安府署既是明清时期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古代吏治建设的见证。临安府署,规模庞大,气势雄伟,同样是府署,和其他地区比起来,又有着西南独有的特色和风格。府署是介于省、县之间的行政机构,承上启下,上归省府领导,下辖所属州县和土司掌寨。(门票32元,半票28元)

临安府署

在古代府署中,大堂前两厢分列六科,即六大职能部门。按照东尊西卑的理念,自北向南、东为吏、户、礼三科,西为兵、刑、工三科,分管人事、财政、文教、军事、司法、工程营建等事宜。

府衙中轴线上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宜门、大堂、二堂、内宅门、三堂、后堂,南北长211米、东西宽42米,呈庭院式布局。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形成南北一条中轴线,鸟瞰其下,一片高脊飞檐滚瓦厚墙的典型的清初官院、官宅建筑。

仪门

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清宣统皇帝溥仪继位,为避其名讳,一度改书“宣门”。仪门即礼仪之门,知府迎送平级与上级官员开中门;下级文官来署办事开东门,武官开西门;仅在新官上任、知府升堂、宣读圣旨、庆典等重大活动时三门同启。仪门东角门称“生门”,拱官民平日进出;西角门称“死门”,拱押解罪犯之用。

“公生明”坊,以告诫官员“公生明、偏生暗”,公正方能明察事之秋毫。
忠爱堂:又称正堂,为知府迎送圣旨、举行大型庆典、审理重大案件的正式场所,是整座府署建筑群的中心。临安府署大堂占地495平方米,其卷棚为清代遗留建筑,保留至今。
临安府属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历经明、清两代8次增修扩建,至今已有640余年的可考历史。
忠爱堂
走过青云桥

青云桥:惠宣堂前的莲池寓意深刻,“莲池”谐音“廉耻”,意为提醒为官者,要知廉耻,做个廉洁的清官。莲池上设青云桥,台阶三级,寓意为国为民,定能平步青云,连升三级。

三省堂:寓意官员要每日三省吾身,更好地为百姓服务。同时,三省堂也是知府接待各级官员、商议机密事宜的场所。

从临安府署步行6、7分钟就到建水文庙了。建水文庙,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代4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114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 建水文庙完全依照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原主要建筑包括一池、二殿、二庑、二堂、三阁、四门、五亭、五祠、八坊等共37个,现除杏坛、射圃、尊经阁、文星阁、敬一亭和斋亭被毁外,其余31个建筑都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是云南乃至全国研究儒家文化及其辐射影响的重要历史文物建筑。2001年6月25日,建水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票38元,半票20元)

“太和元气”坊是进入文庙的大门

建水文庙“太和元气”坊是进入文庙的大门,现存的这座牌已有270多年,属四柱三楼三门道木坊,通面阔16米,进深5米,高9米。”太和元气“意为”天地浩然正气”,是“平安祥和”之气。这里是借以赞美孔子思想得天地之正气,可参赞化育世间万物。建水文庙“太和元气”坊石砌须弥座夹杆石上,雕刻有龙、狮、象的精美图案,这是建水文庙不同于其他文庙的石作特色。

进入太和元气坊,迎面一尊3米高铜铸孔子学者像,令人肃然起敬,像后广三十余亩的学海。
泮池:孔子像后广三十余亩的泮池,由于规模面积较大又称“学海”,喻为“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也是中国文庙中最大的泮池。文澜万顷,潆洄荡漾,象征孔子的思想犹如汪洋大海一样宽广、浩瀚、深远。
下马碑

进入礼门、义路坊、洙泗渊源前半月形的月台广场为文庙第三进庭院空间。这里远山近水,焕山倒影,风光如画,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无不令人感叹中国传统园林的奇巧状美。

“洙泗渊源坊”喻为儒家思想的发源(洙水和泗水交汇处为孔子的出生地)

“洙泗渊源”坊,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修。(背面是“万世宗师”匾额),为典型的五开间三门道古牌楼建筑,通面阔23.7米,进深7.7米,高9米,占地180平方米。

建水文庙“洙泗渊源”坊石砌须弥座夹杆石上为巨型石雕龙、麟、狮、象,造型栩栩如生,刻工精致,是罕见的建筑石雕精品,屋面为单檐歇山顶青瓦屋面,牌坊东西两侧是陶砖烧制后拼缀而成的巨幅砖雕壁画,东面是“二龙戏珠”,西面“双凤朝阳”,这样精致的砖雕壁画在全国文庙中也不多见。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坊:两坊建制相同,为三开间四柱五楼单门道砖木结构牌坊,通面阔16米,进深5米,高9米,现存建筑为清乾隆五十七年重建。

棂星门(棂星是天上的文星),意味对文人才士的选用

建水文庙棂星门,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青色筒板瓦屋面,通面阔14.6米,进深3.6米,高6.8米。现存门楼式建筑为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建。

建水文庙棂星门有一特别之处:四棵中经柱穿脊而出,柱顶上罩有明代盘龙青花瓷罩,下段裸柱上刻有木制雕龙。中经柱又名通天柱,源于宋代大儒朱熹有感“孔教真理能通天,无所不包,无所不能”。这四棵中经柱历二百余年风雨而不腐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门楼式建筑形式在全国文庙建筑中可说是绝无仅有,古建筑专家称为全国之最。

杏坛:相传杏坛为孔子讲学处。

杏坛:始建于元代,明天顺六年(1464年),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两度重建。相传杏坛为孔子讲学处。现建筑为2000年第三次重建,采用三开间平面正方形单檐亭阁形式,高10.3米,阔7.12米。二层台基,石栏环绕,四面敞开,十二棵高浮雕盘龙石柱林立,七踩重昂斗拱,十字歇山脊,黄琉璃瓦面,内为十八藻井,旋子彩画,建筑规格等级较高,仅次于先师殿。

大成门:三开间两进深单檐歇山顶抬梁建筑,琉璃瓦屋面,通面阔13.31米,进深5.5米,高7.4米。清乾隆三十七年(1722年)重建。
“大成”意谓孔子思想集古先圣之大道,以成自己之圣德也。
大成门以内至先师殿及两庑围合的宽广庭院空间为文庙第六进,为建水文庙的主游览区,它是文庙的核心和重点。此庭院由大成门,先师殿、东西两庑、东西碑亭、东西两耳组成建成—方形建筑群体。气势宏阔,庄重华贵、金壁辉煌、格调高雅,营造出文庙特有的建筑意境氛围。
巧遇某学校中考备考启动仪式在先师殿前宽阔的庭院中举行。
先师殿正在举办祭孔活动。
先师殿

建水文庙“先师庙”又称“大成殿”,其建筑为五开间三进深单檐歇山顶五架抬梁式建筑,通面阔26.95米,进深18.5米,高9米,占地面积498.11平方米,斗拱为七踩重昂,屋面出檐深远,三面环廊,黄色琉璃瓦拼图屋面,屋脊上有吻兽、仙人和走兽。

建水文庙大成殿用材坚固粗大,共采用28棵柱作承重结构,其中20棵是用整块青石凿磨而成,是古建筑中十分特殊的石木构架承重结构。值得一提的是大成殿前檐左右两棵露明辅柱(角柱),通高5米,是用整块青石雕琢而成,上半部是用高浮雕与镂空雕结合的工艺雕琢的“龙腾祥云”图案,其技艺之精巧,实属罕见,全国独一无二。

先师殿里至圣先师孔子及四配十二哲,先贤(79人)先儒(77人)的塑像及木主牌位就供奉在这里,每年春秋两次祭孔活动仪式和祭孔乐舞就在这里举行。
辛辛学子虔诚地将自己的心愿挂上许愿墙,小妹妹:一定会心想事成、学业有成哦!。

蚁工坊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县城五龙湖城市公园旁,这里距离建水古城5公里左右,是利用原来的一处废砖厂改造后建成的,景区布置以蚂蚁为故事线 、几何图形、 艳丽色彩 、百变光线是这里的主要元素, 这里仿佛是一座用空心砖建造的大迷宫。是一个以陶文化研发、生产和体验为主题,汇吃住娱、游赏购多业态,重观赏艺术、认知艺术、融入艺术体验的艺术园区。据介绍,这里是一位云南怪才艺术家——罗旭投资兴建的。罗旭于1996年在昆明小喜村收费站周边建了一个装满自己作品的“土著巢”,2016年在弥勒东风小镇设计挥建起一片红砖雕塑城堡——网红景点“东风韵”,2019年在建水又设计建了一个网红景点“蚁工坊”。蚁工坊是一个七彩的世界,红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彩拚接在一起,是一个拍照非常出片的地方。(门票:30元)

说到建水美食,朋友推荐了一家早餐店,我们在建水的两个早晨都开车来这里品尝米粉,有句话叫“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家店做到了,它藏在民居深巷里,但它的食客还真不少,而且当地人居多,可导航到广地宫小区东门,这家店在广地宫小区东门直对面的小巷子里,店名叫“雷老六过桥园”,它家的出品汤鲜料足、米线无限量供应。

建水紫陶街是一条集美食,娱乐,地摊于一体的文化商业街。这绝对是吃货的天堂。从进入紫陶街的一刻起鼻子就能闻到诱人的香气,那是路边的烧烤摊飘来的,牛肉、鸡翅、肥肠、小龙虾、火腿肠、土豆、小瓜应有尽有,这时候当然不能少了豆腐,围着烧烤摊吃块喷香的烧豆腐才能体验到建水人的休闲与美食的结合, 牛汤锅自助米线馆前的大铜锅里飘出阵阵牛肉香味,许多食客站在摊子前把各种作料放进自己那碗牛肉汤里,米线无限量供应,没有吃不饱的说法。

草芽,是一种名贵的人工栽培的蔬菜,属香蒲科植物。其形状、颜色似小型象牙,又名“象牙菜”,唯云南建水所特有。草芽以幼嫩新生根状茎为食用部份。根状茎,圆柱形,顶部呈锥形,形态酷似象牙,故称草芽。
我们在草莓收获的季节来到建水,这里的草莓清甜、新鲜、便宜,在这里实现了草莓自由。

前面说过来到建水必须要围着烧烤摊吃块喷香的烧豆腐,那么建水的豆腐大多出自下面这口俗称“大板井”的水制作出来的。

大板井

溥博泉:俗称“大板井”位于临安镇西正街。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占地面积44平方米,其名出自《中庸》“溥博渊,而时出之”。井口圆形,直径2.7米,高50厘米,厚12厘米,由六块弧形石板中间用六棵石柱琢磨槽相扣而成。井水清澈透亮,经久不涸,取而复满,其井和水质名列建水水井之首,有“滇南第一井”的美誉。溥博泉是建水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水古城演变的重要实物见证之一。

上面美食中的汽锅鸡,其汽锅是建水紫陶,别名滇南琼玉,云南省建水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石屏古城是一座已有1200年历史的龟型城池,至今依然保留当年的风貌,曾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业绩,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元代起就重教兴文,到明清时期有书院10座,私塾、义学上百处;太史第、进士第、将军第、观察第、宗人府和私家花园琳琅满目,历史上出过640位举人,77个进士,15个翰林,清末孕育了全国唯一的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五步一进士,对门两翰林,举人满街走,秀才家家有”真切形容了此地的重学之风。有关专家称石屏古城为明、清民居建筑的博物馆。

石屏古城就是明、清民居建筑的博物馆。
石屏县博物馆的原身是清代的玉屏书院,树木葱郁,古树绕墙,环境清幽。博物馆占地面积约三千平米,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包含大门、二门、牌坊、讲堂、学舍等建筑,馆内馆藏丰富。
屏山文庙大门前的狮子

文庙位于石屏县城北正街三号,座北朝南,通面阔33.75米,总进深140.33米,占地面积4257平方米。文庙创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明洪武十四年(1381)毁于兵燹。洪武二十二年(1389)又重建。明天顺二年(1458)重修大成殿及东西两庑,并刻“石屏州庙学记”碑以记其事。明嘉靖二年(1523)至天启五年(1625),对文庙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清初顺治元年(1644),知州刘维世和学正罗天柱又主持进行了全面修缮,使文庙面貌焕然一新。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大地震而并未受损。文庙由牌坊、泮池、大成殿、先师殿等组成。

石屏文庙棂星门

棂星门为木石结构牌坊,通面阔31米,进深3.88米,通高13.5米,正中一间宽4.25米,进深3.88米,左右两间各宽3.6米,进深3.88米。牌坊正面匾额书“棂星门”,背面书“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颂词,为清乾隆时石屏州学正,蒙化(今巍山)人张瑞亮所书。镶嵌于牌坊左右墙壁上的“太和元气”四字,为清康熙(1662—1722)时石屏举人涂晫所书,背面“鸢飞鱼跃”四字为州人刘宣所书。东西向两边侧门各宽2.18米,进深1.74米,牌坊为单檐歇山顶,呈品字型,侧门为单檐悬山顶,顶上铺青瓦。

石屏文庙大成殿及泮池

由牌坊而进,即是泮池。池上建造单孔石拱桥一座,俗称“状元桥”。泮池通阔20.2米,进深15米,占地面积303平方米,石桥宽2.8米,长15米,栏板高65厘米,望柱高160厘米。过泮池,即是大成殿,殿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均为单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大成殿面阔17.3米,进深8.55米,占地面积147.9平方米。为五开间、三进间。单檐歇山顶,房顶铺青瓦,殿顶竖琉璃宝瓶和兽吻。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用九架梁。用柱子24棵,其中檐柱6棵,无斗拱,仅檐柱头上用一斗一昂。

石屏文庙先师殿

先师殿,是文庙的中心殿堂,面阔16.73米,进深10.9米,占地面积182平方米,单檐歇山顶,殿顶原竖琉璃宝瓶和兽吻,青瓦铺顶。为五开间三进间,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用斗拱12攒,其中角科斗拱4攒,平身科斗拱4攒,柱头科斗拱4攒,整座建筑用柱子24棵,其中檐柱6棵,金柱6棵。柱础为青石,直径60厘米,高29厘米,上有浮雕双龙护宝图。

石屏文庙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尊经阁

石屏文庙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尊经阁,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是知州萧廷对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首倡创建,为收藏经史子集的藏书楼。西面与玉屏书院毗邻。尊经阁楼上塑着魁星像,楼下塑着传说中创造汉字的仓颉像。该阁楼为一楼一底重檐歇山青筒板瓦顶带斗拱式木结构建筑。上檐西次间脊檩枋下书“乾隆四十九年岁在甲辰孟冬月吉旦閤州绅士重修”题记。阁楼北面东西两山墙墀头外分别依附建有东西配套用房,院墙边位于中轴线上的位置立有碑碣一块。

石屏县衙
石屏县衙正在修葺中
李恒升私宅:李恒升私宅为木结构三进四合院走马转角楼房,大小天井17个,为石屏民居的代表作。
石屏县图书馆
石屏县图书馆灯塔书屋
石屏县图书馆
全国唯一的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故居:袁嘉谷故居位于石屏县城异龙镇南正街。故居为清代木结构楼房建筑,坐西朝东。由故居大门进去是一条通道,中间是天井,左右有耳房。由西南的通道进去有一楼房,为袁氏少年时代的书屋。故居于199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袁嘉谷(1872-1937年),字树五,号澍圃,晚年自号屏山居士。1903年,清政府进行了历史上惟一一次废除科举后的经济特科考试。据了解,经济特科的考试与一般科举考试不同,它不以八股见长,而是以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方策为主,更注重学以致用。特科考试,整个清朝只有过三次(另两次为博学鸿词科),此次应考的还有已经获得状元身份的人,所以经济特元的地位,应高于普通的状元。 出人意料的是,在全国应试的306人中,云南石屏人袁嘉谷得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大魁天下,是为“经济特元”,弥补了“云南不点状元”的空白。清代先后开博学鸿词二次、经济特科一次,因此袁嘉谷被赞为“国朝第三人”、民间称袁嘉谷为“独一无二的状元”。

全国唯一的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故居:袁嘉谷故居位于石屏县城异龙镇南正街。故居为清代木结构楼房建筑,坐西朝东。由故居大门进去是一条通道,中间是天井,左右有耳房。由西南的通道进去有一楼房,为袁氏少年时代的书屋。故居于199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屏风

石屏风位于古城喻氏民宅内,是一万多年前形成的泉华,与地壳相连。长3.34米,宽0.48米,高2.78米。石体通孔大洞40余,小洞360,形态奇异,左似青龙,右如白虎。灵透瘦漏,巧夺天工,被石屏人视为珍宝。

石屏风
我们行走在明、清民居建筑间,感受石屏古城往日的辉煌与沧桑。
古戏台
吃豆腐是石屏的风俗,大街小巷有数不清的豆腐摊,从早烤到晚。

石屏豆腐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600多年间,石屏豆腐以其用料考究,制作独特而名扬天下,因豆腐而出名,并形成了文献名邦和文学南滇第一州的石屏文化影响深远,清朝时期它曾作为贡品,深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喜爱。2012年12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石屏豆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美味的石屏豆腐

来鹤亭原名海山亭,位于小瑞城上,明崇祯六年(1633年)建造。传说八仙中的吕洞宾曾醉眠过海山亭,羽衣宝剑,伴鹤而眠,因此后人便改为今名为。亭为等边六角形木结构、一斗三拱起飞檐,高8米。紧挨来鹤亭而建的文昌阁为木结构、抬梁式重檐歇山顶建筑,一楼一底。文昌阁和来鹤亭结构紧密、浑然一体,在云南实属罕见。文昌阁后面是魁星阁,同为木质结构建筑,左右两面开有观赏风景的窗口。

来鹤亭位于小瑞城上。
来鹤亭:整座亭子,亭檐为双层结构,下层檐下一块横匣,匾上是草书“来鹤亭”三字,亭旁一块青石碑上刻着“天下第一亭”。
文昌阁:为木结构、抬梁式重檐歇山顶建筑,一楼一底。文昌阁里面随墙而下是两尊彩塑,上面一尊是吕洞宾驾鹤腾空,下面一尊是吕洞宾醉卧牙床。两尊彩塑色彩鲜明, 栩栩如生,寄意深远。
魁星阁在文昌阁的后面,木质结构建筑,左右两面开有观赏风景的窗口。
异龙湖的空气清新,很适合发呆。

异龙湖水面面积39平方公里,是滇池、洱海、抚仙湖之后的云南五大湖之一。湖水北岸龙潭甚多,南部则有72个港湾,较大者九曲,与湖上西部三屿,会积成九曲三岛。

异龙湖

石屏异龙湖,云南五大湖之一,盛夏赏荷佳地,是有着“文献名邦”的石屏县内最重要的水域景观。碧波浩瀚的异龙湖如幻境般恬静优美,堪称“第二西湖”,历代文人留下不少诗文赞美其景。大小水城间,见证着一代又一代的历史,战事也曾几度发生于此,多灾多难间却从不影响异龙湖之美。乘木舟行于湖上,微风拂面,莺歌燕舞,神仙之感油然而生。

异龙湖上的红嘴鸥成群结队,自由飞翔。
喂红嘴鸥真是很治愈啊!
异龙湖实现了从鱼塘到美丽湿地的蜕变。
异龙湖一角
异龙湖水生态修复工程正在进行中。
异龙湖边的木棉花绽放了,给景区添加了一抹靓丽的红!

郑营村位于云南石屏县城西边10公里的宝秀镇赤瑞湖边,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古村内有以姓氏和地理环境命名的三街九巷,街道是青石路面,民房多是坐南朝北的大四合院。全村有403座四合院,保存完整的四合院有28幢。村中著名的建筑陈氏宗祠、郑氏宗祠规模宏大,建筑装饰的木雕工艺精湛,雕刻、书画均展示了较高文化水平。

郑营村依山傍水,景色如画。村内的宗祠、楼阁、学校和典型的民居建筑,集宝塔古刹的巍峨壮观,宫殿寺庙的气宇轩昂,楼阁亭台的玲珑别致,古典园林的幽静淡雅,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特色风貌。郑营村被建设专家称为“我国明清民居建筑的博物馆”。1993年11月16日,郑营村陈氏宗祠被列为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初,郑营村被列为云南省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云南第一村”。

陈氏宗祠

郑营内规模最宏伟的建筑是村西段的陈氏宗祠。宗祠建造于1925年,坐南朝北,通面阔23.8米,总进深52.1米,占地面积1240平方米。祠门为牌坊式,砖石结构,三开间、瓦顶、门框均以砖石拱券。1993年,陈氏宗祠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
郑营村貌

郑营的民居建筑也很有特色,这些民居多为坐南朝北的大四合院,屋顶形式为硬山顶,屋脊笔直,左右山尖向上翘起,其左略高于右,这是"左青龙、右白虎",青龙压白虎,不使白虎抬头的意思。郑营现存数十幢建筑精美、保护完好的古旧民居中,位于郑营村中心区的原陈载东的住宅是比较突出的一座。

陈氏民居,别看这座陈氏民居的门口小小的,里面可大有乾坤哦!

陈氏民居即陈载东民居,位于村208号,与陈美之民居相似,署木石结构、土基为墙的走马转角四合院,坐南朝北,总进深54.6米,通高阔20米,占地1092平方米,有房38间。大门宽195厘米,高273厘米,门额上有高浮雕牡丹花一朵,青石雕成。分四进,门皆向北。后门宽132厘米,高245厘米,青石砌成。后门仅一进,门额上雕芍药花一朵。院内格扇门和窗棂上雕有花鸟虫鱼和卷草纹。

陈氏民居占地宽阔,结构合理,气势恢宏,房内石柱、木雕极富丽堂皇,是云南现存的具有清末建筑风格的比较完整的民居。1998年11月,陈氏民居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民居

陈氏民居中堂屋

陈氏民居建于民国末期,整屋皆精造,木色庄重自然,其门、窗吊柱头,花枋雀替等木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屋檐口皆是牢固三重檐口花枋,中堂檐口装吊柱,柱头镂空雕灯笼造型,条纹清晰,通透连贯,造型别致,雍容华贵,气势非凡。

中堂檐口装吊柱,柱头镂空雕灯笼造型,条纹清晰,通透连贯,造型别致,雍容华贵,气势非凡。
陈氏民居精美的木雕
陈氏民居精美的木雕
陈氏民居精美的木雕
陈氏民居精美的木雕
陈氏民居精美的木雕
陈氏民居精美的木雕
郑营民居
郑营村民
郑氏宗祠

郑氏宗祠在陈氏宗祠东面约百多米远的地方,建于清光绪八年至十三年(1882~1887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452.6平方米,由祠门、中殿、正殿、偏殿组成二进四合院。由于建造时间较早,大约又从来没有大修过,衰败之象已经很明显了,但仔细一看,也是雕梁画栋、描金绘彩的。特别是大门檐枋、正殿屋檐,雕刻之繁复、细腻、精美,又超过了陈氏宗祠。

郑营民居
郑营古井

个碧石铁路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民营铁路和寸轨铁路,于1915年开工建设,1936年全线竣工通车,全长177公里,从(个旧)经(碧色寨)到(石屏), 个碧石铁路建成后结束了当地千百年来的人背马驮史,国内外大量生产的生活物资涌入个旧、蒙自,大锡、茶叶运至海外。个碧石铁路作为滇越铁路的重要支线,对云南在旧时代融入“海上丝绸之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加强了云南与香港、越南、东南亚各国和法、英等国的经济合作。1970年改建为米轨,2003年暂停客运。石屏站位于云南省石屏县异龙镇的一个铁路车站,是个碧石铁路上今保存完好的法式火车站。为保护个碧石铁路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历史文化遗产廊道建设,2019年12月,石屏县委、县政府启动修复个碧石米轨铁路石屏站至建水团山站线路29.1公里,用于开行米轨小火车,设石屏站、仁寿村站、龙井站、坝心站和团山站。

石屏车站候车区
石屏车站
石屏车站
石屏车站
石屏车站
石屏车站
石屏车站的咖啡厅
在到处都散发着法式浪漫的石屏车站坐一下,喝杯茶,还是挺享受的。

离开石屏,在我们出行的第六天(2月22日)中午来到红河县宝华乡落恐山下的撒玛坝万亩梯田景区,这里梯田总面积1.6万余亩,4300多级梯田,最低海拔600米,最高海拔1880米。据史料记载:红河县境内的梯田为宝华乡落恐土司第一代吴蚌颇率众开垦的哈尼梯田,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了,这里是整个红河哈尼梯田中史书记载最早的开垦地。撒玛坝梯田的壮观和神奇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天人合一,集中展示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共构的农业生态系统和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社会体系,是中国梯田文化的明珠和杰出代表,是农耕文明的典范。

红河县宝华乡 ,距离县城38公里。
我们晚上入住这里
撒玛坝梯田景区门口的雕塑(离我们入住的酒店只有3分钟车程)
撒玛坝梯田景区正在宝华乡打造文旅一条街
我们按照宝华大酒店老板娘的指引,下午从宝华乡驱车一个小时来到他撒村,据说傍晚在这里看日落很棒,还可以打卡十二龙泉景点。
他撒十二龙泉

他撒十二龙泉是甲寅镇他撒村和邓脚村的生活用水,习惯上,人们把它叫“他撒十二龙泉”。它距甲寅乡政府大约4公里,这口“千年古泉:泉水清澈,水质纯净,清凛甘甜。

水是哈尼人民最宝贵的资源,哈尼人对龙泉水格外爱护,除不准随意攀爬井沿、乱扔杂物外,每年农历六月,他们都要在这里摆上鸡、鸭等,祭祀十二龙泉,感激泉水让梯田水源丰富,稻谷丰收。当地的贝玛为了感恩大自然的丰厚馈赠,用哈尼族最神圣的仪式,赋予了十二龙泉十二个祝福,不管谁喝了十二龙泉的水,都可以得到哈尼山神的保佑。从左到右,十二个祝福分别是健康、快乐、幸福、升官发财、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平安、美丽、善良、子孙满堂、事事如意。(免费景点)

他撒十二龙泉
我们偶遇一群附近村子的哈尼族同胞来十二龙泉祈福。
这就是看日落的观景台。(免费景点)
站在甲寅镇他撒村观景台看夕阳洒落在梯田上金灿灿的美景。
站在甲寅镇他撒村观景台看夕阳洒落在梯田上金灿灿的美景。
站在甲寅镇他撒村观景台看夕阳洒落在梯田上金灿灿的美景。
站在甲寅镇他撒村观景台看夕阳洒落在梯田上金灿灿的美景。
站在甲寅镇他撒村观景台看夕阳洒落在梯田上金灿灿的美景。
站在甲寅镇他撒村观景台看夕阳洒落在梯田上金灿灿的美景。
早晨看日出要到离宝华乡仅5分钟车程的萨玛坝梯田景区了。

撒玛坝万亩梯田:“不到撒玛坝,不知梯田大”景区距离红河县城28公里。撒玛坝,哈尼语,意为“宽阔的山区田地”。哈尼人民历经千百年,开垦出气势磅礴、天人合一,“森林、村寨、梯田、水系”思维共构农耕文明奇观。从热带河谷(海拔600米)至哀牢山巅(海拔1880米)之间共有4300多级梯田,总面积1.6万余亩。

撒玛坝万亩梯田是哈尼梯田的明珠和代表,荣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双重遗产地,国家湿地公园、中国最大连片哈尼梯田等殊荣。

撒玛坝万亩梯田长期隐藏在关注的边缘,可能是交通闭塞,旅行信息少,使它成了“小众景点”,这里非常适合自驾游,景美人少,如果说元阳梯田知名度名扬千里,但又商业化严重了,那么你就移步来撒玛坝万亩梯田吧,只需要你花一点时间,静心欣赏,这里一幅幅的如雕刻版画的山水画卷就会滋润你的眼界和心灵了。

早晨7.45见到太阳出来了!
柔和的晨光普照大地,新的一天开始了!
柔和的晨光普照大地,新的一天开始了,充满着美好的期待!
柔和的晨光普照大地,新的一天开始了!
迎接新的、美好的一天的到来,心情好激动!
撒玛坝万亩梯田是站在一个视角点能将万亩梯田尽收眼底的唯一观赏区。
块块梯田如明镜镶嵌沟谷,把大山雕刻成的一幅惊世杰作,真是美醉了!
柔和的晨光普照大地,使哈尼村寨焕发出勃勃生机!
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这个就是传说中的柳叶梯田。
宝华大酒店的清炖鸡汤好喝,推荐。

迤萨镇(yisazhen)是红河县人民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3个居民小组,主要居住着汉、哈尼、彝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3%。2003年末全镇有4561户、13986人(含驻社区单位),其中非农业人口11173人。全镇有3100余人华侨居住在老挝、越南、缅甸、日本、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是云南省第二大侨乡。全镇国土面积19.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平方公里,境内最低海拔300米、最高海拔1034米,年平均气温20℃—22℃之间、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1000毫米之间。有耕地面积3299亩,其中水田743亩、旱地2557亩。

小城迤萨地势险要,北临红河,南连勐龙河,可居山顶环顾四周。整个县城房屋依山而建,显得参差错落,是典型的江外山地城镇。迤萨,彝族仆拉语意思就是“干旱缺水的地方”,自然条件比较恶劣。早在2000多年前,少数民族的先民们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唐南诏时至明清间先后建立了六个世袭的长官司。而迤萨镇的形成,是由于清朝乾隆年间,人们在迤萨小寨村发现了铜矿,矿业的发展使迤萨逐渐繁荣。后来铜矿枯竭关闭,迤萨又陷入贫困之中,为了寻找新的生财之路,迤萨的商人们便相约合股赶着马帮下南洋来回贩卖各式商品,俗称“下坝子”,后来又做起了走私鸦片的生意,就是“走烟帮”。迤萨的商人们靠着“下坝子”、“走烟帮”发了大财,便纷纷回迤萨盖房子,光宗耀祖。因为他们到过国外见过世面,于是就盖起了中西合璧或是欧式风格的建筑,把迤萨古镇建成了“马帮古城"了。也正是这个"马帮古城"把我们引上了这座空中之城。我们希望通过古城老建筑的风貌,一睹当年侨乡辉煌的历史。真是不虚此行啊!这座空中之城游客稀少,可以静静地细心游览那些既古朴又豪华的中式或森严幽静的中西合璧式古堡,仿佛走进中西建筑博览园,感觉中西交汇的旧时光在这里凝固,让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马帮古城——红河县博物馆

红河县是云南第二大侨乡。走进迤萨古镇,犹如走进一个颇具规模的建筑博物馆,有中西合璧的姚初大院、明清四合院风格的钱二官迷宫大院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有150幢之多,中西式、明清式等多元风格民居建筑互联成坚不可摧的城堡,被专家学者誉为”江外建筑大观园“,更因为中西合璧建筑风格被建筑学家称为”落在边疆的法式小镇“

县城东门街的东门马帮古城主要由东门城楼、姚初居中西合璧民居和钱二官迷宫大院三部分组成,均建于民国初年,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该建筑群是目前我县保存最完整、美观雄壮的中西式、传统清式民居建筑群,建筑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有"江外建筑大观园"之美誉,2003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东门城楼

东门城楼始建于民国36年(1947年),占地面积5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68平方米,是民国时期由东进入迤萨古镇的唯一通道,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位置和军事防御功能,是红河侨乡的重要建筑标志。

迤萨古镇东门石缸,始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是东门街马帮老板叶金甲之妻叶孙氏带头捐资倡议,东门一条街各族妇女踊跃捐资所建。2023年5月州政府同意红河县政协重修东门石缸提案并给予了资金支持。

望江亭:马帮一去千万里,上亭台、望江外、盼归来。站在亭上目送丈夫跨出国门,日日在亭上驻足盼君归。在迤萨马帮跨境经商是百年岁月间,近两万人遍布在越南、老挝、泰缅甸、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18个国家。

红河县博物馆(门票25元)

红河县博物馆:位于迤萨镇东门街——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姚肇宗宅院”和“钱万兴宅院”内。占地面积2780平方米,建筑面积3280平方米。红河县博物馆是一个以马帮文化特色为主的综合性博物馆,共分7个单元展出,在“姚肇宗宅院”展出:山城崛起、马帮商人、马帮商号、跨国经商四个单元;“钱万兴宅院”展出:马帮之路、马帮红颜、马帮后代三个单元;另外还有一个临展厅和一个纪念品商店。

博物馆入口,首先进入姚肇宗宅院,大门雄伟壮观,中间刻有八角挂钟浮雕,装饰图案按英、法等国家的建筑式样,设有“钟表”“十”字立体的图形,无彩绘,利用水泥灰色沟逢制作,与周围墙体灰色一致,雅素明净,具有西式风格的建筑特色。屋脊两端塑有赶马人用的马灯(象征福星高照,归航灯塔)和赶马人用的烟筒(象征防毒辟邪)。

姚肇宗宅院位于古建筑群中心,1937年始建,1944年完工。聘请法国工程师设计,由峨山李广志负责施工。占地面积528平方米,建筑面积980平方米,房屋坐西朝东。住宅建筑利用陡坡地形灵活地做成高低错落的台状地基。这幢房子最大的特点是中西合璧,防御功能非常突出,大门、阳台和墙壁处处设有防御射击孔,楼梯陡窄,并且有隔断板。四周墙壁为70分厚“金包银”(砖包着土基)土墙,有利于抵御土匪攻击。

“姚肇宗宅院”有四个展出单元。

姚肇宗宅院住宅其房屋外围、走廊为西式风格,内部又按中国传统的三正两厢两耳一倒座格局来安排。房屋的三楼与东门城门二楼相连结,外观成方形碉堡式,从下往上看,庄严稳重,紧凑适用,坚固匀称,俗雅壮观。

“姚肇宗宅院”有四个展出单元。换个角度看姚肇宗宅院。
山城崛起
马帮商号
马帮商人
跨国经商
姚肇宗宅院外景
从这里进入钱万兴宅院——钱二官迷宫大院

钱二官迷宫大院始建于1925年,1932年竣工。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楼房坐西北朝东南,由正房、四耳房、两厢房、倒座厅及大门一座碉堡楼,两栋附楼组成。整座房屋四弯八拐,曲径通幽。大小翻供188个,寓意一路发发。窗子66道,寓意六六大顺。房间44间,寓意事事如意。大小天井6个,弯拐多、出口多,因此被称为“迷宫大院”

钱万兴宅院展出:马帮之路、马帮红颜、马帮后代三个单元
钱二官迷宫大院弯拐多、出口多。
钱万兴宅院
钱万兴宅院
整个县城房屋依山而建,显得参差错落,是典型的江外山地城镇。
空中之城——迤萨镇
空中之城——迤萨镇
古城有东门街、南门街、西门街、北门街等街道,在这些街道庭院深深的百年老宅里,马灯无声的悬挂在屋檐走廊,马蹄的痕迹若隐若现,弥漫着浓浓的近代历史韵味,似乎可以看见20世纪上半叶马帮队伍出去或归来的身影。

这篇游记记录了我们前面七天的行程见闻,下一篇《2024春天自驾游:广东至西双版纳(二)》继续分享。

2024-03-29发布 阅读量696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文章
  • 问答
3
1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云南 | 酸甜苦辣咸,至味滇东南
身处我们这个美食大国,又与“美食大省” 四川 和 贵州 比邻, 云南 的吃食

SpongeMel是曹老师呀2.4万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