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三日,还你人间宁静的六月天
出发时间
7月
行程天数
3天
人均花费
1.5千
和谁出行
和朋友
黄家大院
黄家大院是体现清代风格的民居建筑。位于浙江省松阳县望松街道乌井村,一进村就能看到一组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翘首耸立,气宇轩昂。这就是堪称一绝的木雕艺术殿堂,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房间里面灯光暖暖的和外面的青苔植物形成了一个冷暖的对比。所以这种房子是活着的,是生活中的房子。
松古平原历来是浙南粮仓。富庶之地总会产生一些富甲一方的大户。清朝同治年间松阳首富当推黄中和。家道殷实的黄中和想为家族置些实业。于是在县城二公里处的望松乡乌井村兴建了家祠和武技楼,武技楼也就是俗称的五间。
在后院扩建成了二栋结构精巧、雕刻细微入神的“梅兰竹菊轩”,也就是所说的“三间”。新楼落成之际,熠熠生辉的“泽周仁粟”金匾高悬中堂,一时瞻仰者络绎不绝,黄家更是声名隆隆。
门的两边有两个。非常有特色的圆形的窗棂,原来这里有两个红灯笼,光线就透过窗棂把窗子的影子给放大了,非常的好看。
仔细看上面有各种小动物蹲在那边,一放大以后就看得更清楚了。
下雨天最适合来看老宅子了,看着水从屋檐上滴下来渗入大地。有一种莫名的释放的感觉。
后院主体是梅兰竹菊厅。门额、柱础的刻花,均围绕这一主题,尤以窗棂上的雕刻最为细致精微,出神入化。窗格之间嵌有小若指尖的蝠、蝶、鱼、石榴及雀、鹿、蜂、猴图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雀替上还有一组劳动场景的雕刻,有砍柴的樵夫、锄禾的农夫、垂钓的渔夫等。 这些富有浓郁生活情趣的画面,使黄家大院的木雕艺术充满人情味,给人以独特的道德教益和艺术享受,充分显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精湛技艺。
这个房间里是装了比较有特色的彩色玻璃。倒映在窗户上,透着对面马头墙的影子,看起来是中西合璧。
房子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是爷爷和孙子建造的,可以看出他们建于不同的年代,所以风格有一点点不一样。
百寿厅、武技楼、竹菊轩、梅兰轩等是整组建筑群的精华部分,梁架结构多用抬梁穿斗混合式,用材考究,做工精细,颇具地方传统特色,建筑木雕极为精美,雕刻内容丰富,多包含各种寓意,数量和质量为丽水地区罕见。硬山顶屋面,小青瓦阴阳合铺,建筑四周围以高大的封火山墙。
这些牛腿的雕工真的是超级厉害,非常的繁琐。能够保存到现在真的是非常棒了。
契约博物馆
建筑沿袭梯田的地势,与四周的村庄中心和交通流线相互呼应补充。契约博物馆作为专题馆,让曾经以为消失殆尽的乡土文化、生活,穿越百年完好展现在人们面前,让更多的人们去了解那个被尘封的时代。
大东坝镇石仓位于浙江省松阳县南部,清康熙、乾隆年间共有18支同宗的阙氏和雷、邱、冯等上杭移民为躲避战乱从福建汀洲迁徙到石仓,至今仍保留闽地文化生活方式。村里目前有保存完好的几十幢清代院落式大宅,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这个转角是我最喜欢的角度,在雨中,地上的鹅卵石都泛着光亮。看着这种黄土墙,感觉这里是能够让一个心灵安静的地方。
石仓的名称源自传说。此地山上有个巨石石洞,每天流出稻米,成为当地米仓;后人因贪婪之心砸开石洞,从此米仓不再流米,而是流出石头成为石仓。 一千多年来石仓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但石仓人世代都不忘米仓变石仓的故事。
博物馆主要展示嘉庆、道光、光绪、多个时期的阙姓族谱、古契约、古代帐本、分家书等。
第一次到这里来,感觉这里就像是一个石头建造的小城堡。里面有些弯弯绕绕各种门就感觉古代海盗的营寨一样,让人扑朔迷离。
整个建筑群里面这样的门洞有好几个。不知道是起到什么作用,难道是更快的疏散吗?
石仓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乾隆至道光时期,石仓就形成了极其活跃的土地市场、乡里社会,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契约文书。在石仓,大至数千亩之山场、十几亩的水田,小至一个棚屋,甚至一棵树,在进行权利转移时,无论是否有血缘关系,当事者都会订立契约。石仓七村村民阙龙兴家中收藏的明清时期的古契约,是中国体量最大的客家契约文书藏品。石仓契约全面展现了石仓传统时代土地关系、民间借贷、工业生产、宗族与社会等历史关系,通过买卖契约、账本、家谱、分家文书等资料,还原了那份历史记忆,主要记录了从嘉庆、道光、光绪、多个时期遗留下来反映生产生活过程的地契、田契、卖女典妻契约、婚约、证书执照、祖宗字画等,主要订立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间,被保留下来的契约不论是数量之多还是种类之全在整个浙江甚至中国乡村来看都是十分罕见的。石仓契约也是继“徽州文书”之后的又一大型珍稀文献,是了解中国古代农村社会形态的“活标本”,也是重要的客家文化遗产。
客家契约不仅呈现百年乡土生活, 展示了石仓阙氏从福建迁徙、买田置地、淘沙炼铁、开枝散叶、历史兴衰的整个社会经济形态,也体现了传统乡村是由一个个充满法则的村庄组成的具有高度商业精神的契约社会。契约精神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石,而传说中的石仓名称起源,也是源自人与神灵之间的契约精神。
各种契约软件说明当时的人们是活在一诺千金的时代。
花园中的叶子农庄
庄园3000平左右,有一个全景咖啡厅,六个主题花园和其同名套房分别是四季园,水景园,日式禅园,绣球园,夏日花园,玫瑰园。从窗户里望出去都是各种各样的花。住在这里一定像公主一样。
白色的绣球花开的真旺,浪漫的浪漫的感觉。
这是一朵具有印第安风格的向日葵花朵。当然也有垂下来的蔷薇,上面的水珠是娇艳欲滴啊。
绣球园里五棵高大的松树和一些花果树承包了绣球所需的阴凉,春夏之交,漫山遍野数以千计盛放的蓝紫色绣球让人一秒误入电影世界,过足了主角瘾。基本上是每个季节这里的花都会盛开。特别是春天和秋天,真的让人感觉来到了童话的世界。
在花园里面每一个角度都有一个景色,就是一步一景吧。每到这个季节,所有的花都为你而开放。所有的颜色都为你而来。
沿着石梯走上小丘上的花园,左边是夏日花园,右边是绣球园。夏日花园有一片户外餐厅、一个户外厨房,一个别致的蓝色玻璃花亭和一个夏日开放的星空泳池。平时房客们爱户外餐厅吃早餐,蓝色花亭多是承办宴席,许多人爱在这开派对,或者举办户外烧烤。
要是在这张凳子上静静的坐着看本书,喝杯咖啡。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宝藏就是这里的泳池水是非常的清澈。透明的船可以坐上去拍照,要是有航拍的话会更加的漂亮。
民宿里面还有一条小狗,真是乖的不得了,就是头发有点长,把眼睛都挡住了。也是相当的听话,对客人来了一点都不陌生。
这是松阳的特色食品,是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种馅料包在一个大大大大的春卷皮里面。因为是第2次吃这个东西。分量就不太好把控,就吃了大概三个左右,结果吃撑了。
里面的配料好多啊,有10来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妹子们特别喜欢吃猪耳朵,这是为啥呢?
当然这里也是一个网红拍照的好地方,特别容易触屏,颜色特别的漂亮。
民宿里面的楼梯也是一个可以拍照片的地方,白色的非常的赞。
这个浴缸我最喜欢了,可以泡的澡,听着外面的雨声,看着风吹过叶子的样子。想必原来这个地方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航运博物馆
航运博物馆在原造船厂和仓库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新建,恢复传统造船工艺,并设立体验工坊与航运博物馆,为青田码道的船帮文化与航运历史提供展示平台。
展览以“航运发展变迁”为主题,共分图片版、文物版、资料版等板块,图文并茂,生动展现松阳县在水运、航道建设、行业管理、港航文化等方面的亮点和成就,还原松阴溪航运历史和水运发展的经典片断,生动形象地展示松阳水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参观者身临其境。
松阳的乡村博物馆,是传统文化认同与传承的有机体,展现着松阳农耕土地上生活百态。部分建筑作品先后在德国柏林建筑论坛、威尼斯双年展、维也纳“乡村变迁”建筑展等国际舞台亮相,向世界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松阳故事。
松阳县港航历史悠久,十九世纪前后,水上航运发展到了顶峰,每到旺季,瓯江各地木帆船纷纷汇集松阳,县城南门松阴溪上常常停满数以百计的木帆船,是松阳人外出求学、经商、公务,以及外地来松人员选择水路乘船出入松阳时上下客的主要站点,直到1985年,松阴溪航运业务终结退出历史舞台。
博物馆也是翻新,而且保留了很多80年代的建筑风格这个栅栏就是非常的好看。
这个是当时他们用的相机。
当年船上可是都是靠这个灯来照明的,边上的瓶子是放煤油的。
松阳博物馆,松阳历史的人之初。
松阳县博物馆建于1986年4月21日,馆舍为清代建筑汤兰公所,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维修后的古建筑博物馆于1991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松阳博物馆担负着全县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是收集、保管、研究、陈列展出松阳历史、人文、艺术、民俗、自然科学等藏品资料的重要机构。馆藏文物包括从新石器时代、商周至唐、宋、元、明、清、近现代的各类文物,藏品质地以陶、瓷器为主,多为从三国至宋、元时期别具一格的龙泉窑青瓷产品,其中南宋龙泉窑青瓷凤耳瓶为国宝。古建筑博物馆由于安全防护条件差,不能搞长期文物陈列,故因地制宜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常结合中心工作和节假日不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临时展览,为观众提供免费参观。
这可是这个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
新馆座落于松阳县市民广场西侧吴家山山脚,占地面积2856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包括4个展厅、4个文物库房、1个视听室及其他用房。新馆基本陈列以传统馆藏为基础,同时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引进触摸屏等多媒体科技,融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使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这个容器是用来放酒呢?还是放奶呢?还是放水呢?这个可要看主人的喜好了。
这个时环可是新时期时代的妇女用的装饰品哦,因为那时候没有玉器,没有金属器,所以爱她的那个人就只能到山上挖块石头,然后打磨出来送给他心爱的人,所以也是非常的珍贵。
松阳美食,绿色和美味的融合。
来松阳不得不说一下松阳的美食。从2014年开始,基本上每次到松原来都会到他家去吃饭。从第1次吃到那个太极粥的时候会感到非常的惊艳,因为他家大部分的菜都是用茶叶做的。从茶叶面条。到茶叶糕到茶叶龙井虾仁。还有茶叶做的水饺,还有茶叶做的糯米糍,反正能想到的他家都有。相比一般的农家乐,她显得更加的精致,相比一般的酒店他显得非常有个性,然后适合大众的口味,他家在某个平台美食平台上都是没有的,因为老板娘说了我们忙都忙不过来,还需要做广告吗?
这个饺子的颜色上面是绿色的,下面是焦黄的,让人看得垂涎三尺啊,特别是撒上的白芝麻,真的是画龙点睛增加了香味。
这个是放大版的龙井虾仁。家人非常的Q弹。说明店家也是非常的用心在做这道菜。
这个是墨鱼仔,也是非常的好吃,就是微微有点辣。
有句话说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道菜上来的时候本来是绿色的,可能放的时间久了,颜色有点变成土不拉叽的,所以根本看不上眼,然后朋友吃的说,哇太好吃了,那我也是秉承着尝一下的味道,结果这个味道是太棒了,外面是脆的,里面是糯的,还有馅料这道菜非常的推荐。
当然他们这里如果会喝酒的话,还有很多自己酿造的土酒,配上这里的菜,非常的地道啊。
崖居村落上的先锋书店
从2014年开始,先锋书店独辟蹊径,把书店融入到广大乡村中去。2014年,碧山书局开业,它是先锋书店的第八家分店。2015年,位于浙江省桐庐县莪山畲族乡戴家山7号的先锋云夕图书馆开幕。这是个4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书店刚开幕时,这里只有1家民宿,如今已经增加到24家。
再之后,就是松阳。“西归道路塞,南去交流疏。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这是北宋状元沈晦对松阳的赞美。直至今天,松阳仍是各大旅行杂志、网络热文中的秘境担当。处在悬崖边上的陈家铺村,是松阳古村落的一处还未经开发的瑰宝。有着600年的历史的村子,是崖居式古村落的代表。整个村落依靠着海拔800多米岩石构造的山崖,被梯田、竹林、古树、山峦簇拥。
陈家铺村面朝峡谷,一年有200多天可见云山雾景。上百幢由泥土、木板、青砖、石头建筑的房屋,沿着山崖和山坡一级级向下延伸,从半山延伸到山脚,落差200米的聚落景观摄人心魄。先锋书店在这里的陈家铺平民书局开幕,其选址让人联想到桐庐戴家山:同样是避开顶级热门景区,同样倾心于人群不那么集中的优质风景地。书店选在这样的地方,显然不是冲着目的地原有的客流,它的野心在于,要以其自身的能量打造新的文化景观。
先锋钟情于老建筑改造的空间,因为这类空间有很多优势魅力。老建筑必然积淀有丰厚的文化历史资源,建筑本身也因稀缺而更有特定风格和人文故事,甚至大多是建筑文物。老建筑有很大文章可做,对其在保护基础上进行改造实践,与文化类尤其是实体书店项目十分契合。
松阳对国家古村落有非常严格的保护措施。改造后,房子的结构还是以原来的木屋架为主,但主体结构进行了加强。从外观来看,整个尺寸和墙面都没有变化,还是老房子,但感受是新的。
西侧的阶梯区域既是一个平常阅读的空间,也是一个一起聚会的空间,把这个立面打开之后,也能使人和建筑的关系更加紧密。比如增加了一个冥想室。这是一个非常有仪式感的空间,改变了老房子普遍比较灰暗的感觉,用建筑材料和空间区分,做出一个独立、明亮的精神空间。再比如麻绳做的露台,从二楼,能看到整个陈家铺的美景,下面又能够喝咖啡。麻绳体现手工艺感,和建筑与土墙的风格一致,没有非常突出,又能表达新和旧的关系。
这里的民宿也是非常的多。村民的房子都是依山而建,所以看起来是错落有致,台阶也都是整块的鹅卵石做成的,看起来非常有特色。
这是一家当地做扎梁的展示厅,这个窗户看过去非常的幽静,植物悄悄的从外面爬了进来,把整个窗框给裱了起来。
咖啡厅的设计也是相当的棒,把老房子和新鲜的元素加在了一起。
时光匆匆,上上下下,外面和里面,当代和过去就这样擦肩而过。却依然保存着百年前的味道。
选一个窗边。约一个人,泡一杯茶。看向同一个远方。不知道心在哪里?
这个窗户是我喜欢的,也是你喜欢的。
箬寮原始林
这是在森林的一个路口处,地上就长了这么大的蘑菇,真的是少见城市里根本看不到这些东西。
箬寮原始林景区被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它同时也是松阳县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填补了松阳县无4A级旅游景区的空白。 箬寮原始林景区山水灵动,延绵数千亩年代古远的“十里花海”猴头杜鹃叠锦,堪称天下奇观,成群成片的亮叶水青冈林,浙江红山茶林也为国内罕见。景区独特的高山小气候环境,是人们乐于选择的避暑天堂。同时,景区食材采用本土生态食料,以“土”、“鲜”、“生态”、“有机”为指导原则,深受海内外游客的喜爱。
这里花艳、树奇、山险、岩怪、潭幽、泉清。飞瀑、云海、佛光著称天世。自然资源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是华东地区屈指可数的一座天然生物宝库。据省内外有关专家多次考证:景区生长着数百上千年树龄的各类原始树木千余种,野生名贵中草药700余种,野生动物百余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30余种。尤其是延绵数千亩年代古远有"十里花海"美誉的猴头杜鹃叠锦,实属国内罕见,堪称"天下奇观",名扬江南。
古木参天的密林深处,隐藏着数不尽的奇石异岩,溪流瀑布错落其间。有耸出林海的石人矾,栩栩如生的小熊望松、双龟探月、姑嫂岩、观音望海等30多处主要景点。其中大基北瀑布落差70余米,分三级泻下,蔚为壮观。
刚好碰到是江南的雨季,所以这里的瀑布特别大,因为雨水充足了,所以也更加壮观了。
平均海拔700米,气候明显,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春秋季短,夏冬季长,年平均气温为17—12摄氏度,夏季气温不超过28摄氏度,气候凉爽。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3%,空气含氧量高,是夏日避暑胜地。
松阳县安民乡李坑村是国家级传统文化村落,拥有近400年历史。村中周姓村民为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后人,村中另有毛姓、潘姓、张姓等姓氏。李坑村不仅保留着清代民国时期建造的古祠堂、古民居,还将古法造纸技术传承了三百多年,成为今日安民乡四宝之一。
花草纸有自然纹路和天然花草,非常雅致,可以用来制作笔记本、装饰画、灯罩、书签等工艺品。
李坑村周边山林阴湿肥沃,生长着许多野生结香树和猕猴桃树。结香枝条柔软,可以打结,花多而成簇,香气宜人,故名结香,又名山桠皮、水菖花。结香树皮可取纤维,是制造传统绵纸的高级原料。
猕猴桃枝浸泡后的水,富有粘性,可以将纸浆固定成形,是天然的造纸用胶水。李坑村依山靠水,村民就地取材,辛勤劳作,制作出质地优良的手工绵纸,使这个深山里的小村落成为远近闻名的古法造纸之乡。
绵纸薄柔、半透明、有韧性,适合制作窗纸、灯笼、油纸伞、龙灯、鞭炮引线等。
制作绵纸需要经过四大步骤、二十多道工艺,花费一周时间。第一步,原料的获取和分离。上山砍伐结香树枝,回来晒干剥皮,将结香树皮蒸制软化,刮去深色表皮,用生石灰水或草木灰水浸泡。二次蒸制,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分散成纤维状第二步,打浆。将脱胶后的原料敲打成泥状,装入布袋放入溪水中再次漂洗,同时去除杂质。
第三步,抄造:用捞纸器捞取适量纸浆,滤掉水后,将蔑席上沉淀的纸浆膜倒扣在案板上,形成薄片状的湿纸,并反复操作。
第四步,干燥。将叠在一起的湿纸用重物压干。手工分揭,晾晒,最终得到干燥的绵纸。
博大的中华文明,在勤劳智慧的华夏子孙代代相传下,流传至今,松阳李坑村的古法造纸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在最后的江南秘境里,还隐藏着许多传统技艺,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杨家堂村整体格局、建筑风貌保存完整,选址布局巧妙,传统村落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富有生气。村口两棵1200多年历史的古樟树,被当地百姓亲切地唤作“夫妻树”。村内20多幢土木结构的清代建筑依山而建,坐落于斜坡之上,整个村落上下屋高低落差约2至3米,伸展高层200米,马头墙错落有致、连绵成片,是松阳县典型的阶梯式传统村落,被称为“江南的布达拉宫”。
杨家堂村传统村落呈阶梯式分布,被誉为江南金色的布达拉宫。杨家堂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三都乡,始建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距今已有362年历史。
杨家堂村传统村落坐东朝西,坐落在一座环形的山凹中,左右两翼山峦环抱村庄。整座村落全部由红泥墙垒砌,巷弄全部由块石铺就,杨家堂村根据五龙抢珠的地形设计,位于对面山、屏风山、祖坟山、大山脚、上山头五座大山合拢形成的坡地中,五龙社庙正好位于山脉末端,形成五龙欲抢之势,镇住杨家堂一村之风水。
在地无三尺平的杨家堂,勤劳的杨家堂人建起了一座座华屋亮堂堂地呈现在村中,顺着山势一级级向上延伸。整个村庄上下屋高低落差约2至3米,形成了五层30幢泥木架构的清代民居群,令前来游览的人们叹为观止,被誉为金色布达拉宫。
村落祖先系明代开国文臣之首、著名的大儒宋濂孙子宋可三,如今全村人口328人,并且九成以上村民姓宋。宋濂为唐代名相宋璟之后裔(25世孙),而宋濂为浦江的一代世祖,其孙宋可三因绾丝藤迁於呈回,宋可三第八代世孙宋显昆从呈回迁居杨家堂。
从宋显昆迁居杨家堂村后的70余年间,杨家堂只有数间茅房,族人以卖柴、狩猎为生,生活十分艰苦。到了宋显昆曾孙宋宏堂时,却出现了“奇变”。因宋宏堂经营木材,专业生产筑墙工具,并逐渐培养起一支以筑墙为主的建筑队伍,走南闯北的建筑队伍将一些先进的建筑理念凝固在建筑中。邀请身怀绝技的东阳雕工们在檐下柱下梁枋下留下一个个寓意吉祥的木雕,粉刷匠们给房屋外立面刷白,并请村中德高望众的老秀才们在院墙内外作画、题诗,洋洋洒洒写下家训。
家堂村传统村落内传统街巷格局及原有空间尺度保存完整,一条建于元代的松宣古道保留至今,村道随坡度一级级向上延伸,路面还保留传统的青石台阶和平整的块石、卵石铺装。村内房子多为泥木结构,建筑风貌较好,其中8幢民居历史文化价值较高,宋氏宗祠、迪德学堂、踏碓房、五龙百福社殿、泉济堂道观、鹿岭寨殿等重要公共建筑也被保留了下来。村落内古井、卵石围墙、门坊、山墙等传统构筑物依存,景观风貌较好,具有浙南山地村落的典型特征。
光绪二十七年(1901),村里创办了“迪德”学堂,是松阳县创办最早的小学之一。从这里走出的教授级人物有46位,其中博士导师或获得博士学位的有4位,这些人在各个领域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村南有一条从村顶流经村脚的山坑,村内门前多有排水弄,一水绕村,既方便村民浣洗,又使村子有了灵性。这幅画的背景是三面环山的绿,村子白墙黑瓦层次分明,马头耸立却仍具江南的婉约。春天,黄色菜花在村外排阀开来;冬日,白雪将黑瓦雪藏,红柿灼灼耀眼,缕缕炊烟阵阵狗吠透出村子的生机。
杨家堂村保持了完整的“村落-梯田-山水”传统格局,呈现“天地人合一”的古代选址思想。村落街巷体系完整,村内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四通八达,传统路面完好。全村整体风貌完整协调。村内古道等传统交通系统完好保留,另有宋氏祠堂、迪德学堂、五龙社庙、鹿岭寨殿、四相公庙、古河道、石拱桥、古井、古树、梯田、古驿道等丰富的历史环境要素保存完好 。
杨家堂的宅子都是一进式三合院,五间两厢或七间四厢。这种合院式民居具有与气候结合的众多优点,其内部的住宅房间、自然空间和众多的屋檐下,这些空间组合在一起呈现空间宽、深的特点,外实内虚的庭院有利于采光、排水,有连续空间引风、导风,屋面与外墙面、地面的温差为宅院内部空间造成负风压,使小天井产生竖向抽风效果,可使屋内贮藏的“冷”气对外面进入的热气加以冷却。这种庭院就像有生命的大树。
豆腐工坊自己做块豆腐
松阳石仓豆腐工坊
石仓豆腐工坊是一个集油豆腐加工、参观、体验于一体的豆腐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项目,也是石仓田园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坊汲取了当地土木结构民居的特点,木桁架拼装,阶梯式的空间、传统的斜屋面、小青瓦屋顶设计,密布、通透的天窗又提供了很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科学环保。
豆腐工坊采用木桁架拼装结构,阶梯式空间布局,并采用了传统的斜屋面、小青瓦屋顶设计。它不仅是豆制品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坊,也是传承、展示豆制品传统制作技艺,文化交流、游客体验的多维空间。
豆腐工坊的空间组织与其他工坊一脉相承,生产加工、游客体验、村民日常活动平行展开,最后相遇在最高处的共享阳光大厅,不过与其他工坊不同的是,建筑室内空间通过层层台阶将场地的高差清晰地呈现出来,基于一点透视的空间构成与直线型的流线组织,让空间更加深远,人在其上的穿行有着强烈的仪式性特征。
豆腐工坊,充满当地土木结构民居特色的建筑,与里头热气腾腾的豆腐制作现场相得益彰,泡豆、磨浆、过滤、煮浆、点卤、压模,村民们有条不紊进行着传统豆腐制作流程,热腾腾的场景仿佛是一幅活动着的画。
石仓油豆腐是大东坝镇的特色农产品,这里出产的油豆腐,豆香浓郁、绵软香滑,是传统的客家美食。
在这里不光能参与磨豆子磨豆浆,而且能够参与切豆腐啊,这个切好的豆腐还能炸油豆腐。
小姐姐做起大出来是不是有模有样啊?
炸好的油豆腐跟店里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脆脆的外脆里嫩,吃起来就像臭豆腐一样。
觉得像大厨一样掂个勺。自己动手做的东西特别好吃,有没有。
豆腐工坊是一个集油豆腐加工、参观、体验于一体的豆腐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项目,如今更见证了石仓豆腐这个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依托工坊打造、产业合作社、公司运用,石仓油豆腐已逐渐成为区域的一大重要增收产业。
在这里可以体验怎么做豆腐,还能品尝一下豆腐宴。
松阳民宿
松阳的民宿也是算是走在。浙江的前列吧,因为这里特殊的。山水造就了特殊的民宿。
我们这次参观的民宿就是非常的特别是黄白相间的。可见设计师也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让房子错落有致。
门口就是一颗大大的柿子树,如果你像进入民宿里面这个台阶走过,就会碰到柿子树,可以摸一下这些还没成熟的柿子哦。
这里的房间也是一步一景,非常的有特色。
露天的浴缸可以一边泡澡一边看星星,还能听着山里面的蟋蟀叫。
最有特色当然是民宿里面这些公共场合,这里有一个大大的壁炉,下沉式的壁炉,让人产生安全感,冬天的时候所有的客人都可以围在这里烧着火,聊着天喝着暖暖的茶,当然这里也是一个拍片的好地方,随便一拍都能出大片。
小姐姐随便一坐就是一个很好的模特。
这里的餐厅在2楼也是非常有特色,包厢里面有一个天窗可以在星空下月光里吃饭,也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
这里还摆了一些老式的家具和从各地收来的古董。
这是在松阳的叫一家威尼斯的酒吧,还在村子里的酒吧,居然生意非常好,所以他们在马路对面开了一家民宿,也叫威尼斯。
他们下边是酒吧,上面经营着西餐,在当地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情趣的地方,所以也是来这里的打卡地之一,生意非常的红火。
这里的酒吧属于静吧,所以不光是不光是单身的你,或者是三口之家到这里来也是相当的融合。
推荐阅读
老虎_Liu6.1万85
老虎_Liu4.4万35
冯赣勇4.9千11
七七浔味生活6.9千15
胡子叔叔kelvin8.9千11
阝可阝击2.6千12
我谈旅游5.3千11
背着背包go5.2千11
叶大喵2.6万11
一朵ZSN8.8万11
嘉鱼夏鱼6.7万11
奔跑的小东东9.4万11
游走旅行的摄影人4.8万12
且听风言6.2千12
小飞侠Finn5.0千11
加又7.4千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