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西藏,一别十年,再见一如往昔
西藏、日喀则等5地

西藏,一别十年,再见一如往昔

出发时间

1

行程天数

11

人均花费

8.0千

和谁出行

一个人

2024,正好十年。十年前因为一句“你的西藏去了么”,就义无反顾的飞去了拉萨。

那时西安转机时,没想到在最远端的登机口,安检都说来不及了,硬是在关舱门前跑到了,人还没到西藏,就已经感受到了喘不过气的“高反”。落地拉萨的时候,却真是高反了,前三天只能是睡起来出去逛会,让回酒店再睡,然后再出去,直到第四天满血复活了,好在那时候选择了一个不错的酒店。那时候光明茶馆还只是一个小茶馆,几毛钱就一杯一杯的喝;八廓街磕长头的人络绎不绝;那时候的拉萨的夜很安静,晚上的布达拉宫广场都没什么人;那时候还没有个人租车;包了个车去珠峰,车是老陆巡,司机还说这车是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时候用过的车之一。那时候羊湖还是免费的,水边随便戏水。卡若拉冰川也只有一个水泥牌子;那时候去珠峰还是搓衣板的路,早晨5点出发晚上10多才到了勉强回到定日,也是因为那年尼泊尔珠峰雪崩,我国这边大本营赶紧提前撤了,没能住成大本营。那时候的西藏还真的好朴实,好像一个异域之地。

这次西藏是计划外的,原本想去哈尔滨,却没想到尔滨突然火了。到了拉萨休息时候才想到这已是十年了,这十年真是变化太多,不论大到社会还是小到个人。回看十年,一定想不到会是现在的样子。

临近假期的原因,往返机票比平时都贵了不少,但酒店这个季节就便宜很多了。去程,青岛的天空散着晚霞的美,或许这趟旅行会有意外的收获。

成都转机,因为航班晚点,凌晨1点才到,尴尬的只能在成都机场猫着等早晨5点的值机。当然这早班航班是特意选的,或许能看到飞机上的日出雪山。虽然错过了到成都来吃一次成都串串的机会,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登机时,成都依旧是在睡梦中,还盖着厚厚的云层被子,看不出一丝睁眼的样子。特意选了左边的靠窗座位,熬了一夜困得飞机还没起飞就眯过去了,多亏飞机送餐叫醒了我,一看窗外,眼下是白雪皑皑覆盖的山川,远方天空边泛起了金光,晨光染亮了云海。随着飞机不断飞行,一座高耸的山刺穿云层,无比醒目,相比这应该是蜀山之王“贡嘎雪山”了!运气简直太好了,左翼下的雪山群延伸到贡嘎。机翼后是不断明亮的天空,飞机上的幽暗与窗外的明媚简直是两个世界,窗外不断变化的风景,这一趟飞行,看到了从朝霞到云海、从日出到日冕,困意全无。

伴随着无尽美景的则是颠簸的飞机,忽上忽下,心惊肉跳。不过,听到空乘让关闭遮阳帘,就知是有惊无险的到了拉萨。一路这广袤的山川在天空看是如此壮阔,但到了其中却感觉到是如此的严酷。

拉萨,机场已经变得如此现代化了,不过去往市区的路还是那么漫长,阴云的天气、雪山覆盖的山川,低矮的云层,这个季节让原本就树少林稀的拉萨郊野看起来多有凄凉。

车刚进拉萨城区,漫天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虽然之前拉萨已经下过雪了,但是看到了雪中的拉萨,白雪覆盖的古老城市,好像这才是想见的场景。

这次来拉萨,前两天选择住了城北的民宿,这个季节,酒店相对都比较便宜,老板收养了两只流浪狗子,无聊的时候就躺在椅子上跟两个狗子晒太阳,这是在拉萨最轻松的时刻。虽然零下的天气,只要有太阳就非常惬意,一旦云遮蔽了太阳瞬间就感觉到冷了。当然这也是来了才知道拉萨很多民宿都是地暖,晚上升温太慢了,第一夜冻得够呛,多亏后来让老板提前2个小时帮着开地暖,第二夜才不太痛苦,所以如果冬季第一次来拉萨,还是选个品牌的酒店比较好。

民宿的巷子口有一家奶茶店和一家藏餐馆,因为远离景区,当地人却是络绎不绝,那一定做的还是地道的。寒冷的冬季喝一杯热奶茶实在太过舒服了,老板时不时往炉子里添加上干牛粪,果然是“清洁能源”,烧起来没有一丝味道。

第一日到拉萨,第一站选择了西藏博物馆,相对运动没那么剧烈。来过西藏几次,但西藏博物馆第一次来,体验一次穿越时空的文明之旅。

西藏博物馆外观传统,内在现代,到大的透明金顶是整个藏区最大的金顶,日光下金光四射,让这座日光之城更显夺目。这是一座展示西藏历史、文化、宗教、艺术和民俗的综合性博物馆。

主要展厅都在二、三层,但一层的纪念品去还是很值得逛一下的。

展馆内藏品目不暇接, 从史前一直近现代,从自然到民俗。整个博物馆参观下来,最多的是历代藏文典籍,不过遗憾的不懂藏文,虽然知道是珍贵的文物却不懂其意;还有历代中央政府颁给藏区的金印、文书、玉器等,明清代的尤其多;另外还有众多五彩纷呈的唐卡,精美绝伦。

展馆基本参观就是按照历史长河流淌下来,参观到西藏革命文物展时,展厅的灯光明显会比其他区域更明亮些,这里陈列这中国共产党解放西藏、经营西藏的见证,铸就了雪域高原的辉煌丰碑。

展馆四层有东西两个露台,西边的露台主要看的是环抱拉萨城的群山,因为下过雪阳光里就显得格外明媚。而东露台则正好可以看到布达拉宫,在这里跟布达拉宫来个合影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不管选择哪那一边,坐下来个日光浴,十分惬意。

拉萨第一天就到此了,回民宿前在巷子口吃了饭,接着就在民宿躺着挨冻了,后半夜还又高反了。

 

次日原本计划拍个拉萨的日出,虽然从窗缝看到了晴天,但因为昨夜高反,还是起不来,躺到了将近十点,才懒散的起床。好消息是拉萨有“时差”,按照太阳高度算,也就大概八点左右,白天的时间依旧很充裕,因为民宿距离扎基寺比较近,步行20分钟,打车5分钟,最后找民宿老板借了电瓶车,不到10分钟,无风的拉萨,骑车真是一种享受。

扎基寺,这是全藏区唯一的财神庙,但寺庙却不大,门头低调,要不是看到众多藏民都往一个地方进,还真是就骑过了,大门低调得凹在两个商铺之间。藏民们来这里除了带着香、酥油、艾草等,来这里还特别带着一瓶白酒,据说财神“扎基拉姆”特别嗜酒,所以来拜佛的人白酒是必备的。

第一次来这里,只是慕名而来,就想参观一下。进门的左右两个转经,时不时发出悠长的铃声,回荡着在这黄色的院墙、深红色的屋顶以及闪着金光的金顶的扎基寺内。扎基寺庙虽小,香火却极其鼎盛,院内的香炉烟雾缭绕着。主殿内也是人头攒动,扎基拉姆的神像前,一位喇嘛负责接收白酒倒入酒缸,里面一位负责接收哈达,扎基拉姆虽然是为女性,但是神像却是怒相。殿内藏民们依次虔诚的拜佛,对于藏佛教不知所以,而且不认识藏文,很多佛像都不知道是哪位。现在比十年前好些的是很多佛像藏文名字下面会写上汉字,让不了解的人也能多少了解一些。

 随着拜佛的人挪动着,大家会在佛像前献上钱币、拜礼,油灯前献上酥油,而时至今日,对于毫无信仰的我们,精神的寄托应该是什么呢?

从一层上二层,古老的木质楼梯,磨得光滑不见纹路,踩上去吱嘎作响,而下楼的地方则要抓着绳子才可稳住。从二楼远望拉萨城外的山脉,烟火缭绕升上来,如同穿梭到另外的世界。

出来时候,随着朝拜的人又转了一圈扎基寺,狭窄的巷子与周围的民居几乎都要连上,扎基寺的亲民程度可见一斑,转到煨桑炉前,藏民把糌粑、松柏叶等填入炉中,所求之愿,就随着烟带到神灵那里了吧。

扎基寺这趟旅行来了两次,第二次是在临走前的周五,据说周五求健康最灵验,所以带上了白酒、哈达、香以及零钱,再来这里,50张人民币拜佛用了49张,最后一张给了门口乞讨的人,刚刚好。这天来还有某种仪式,一楼好像是藏民们在向高僧许愿,然后高僧喊句藏语,二楼的僧人再转述朝天喊出去,众多藏民们都在排队。可惜我不懂,问了一个藏族同胞,他也没讲明白或者我没听明白,也就没法加入。如果想给自己求个牌子或者手链,扎基寺这里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冬游西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很多非寺庙的景点都是免费的,布达拉宫免费开放,只需要提前预约即可,如果预约了取消就只能一周后才能再约。扎基寺回来,中午依旧是巷子口的藏餐了,然后午睡一会缓一缓高反。

去布达拉宫,这是所有来拉萨人的心愿吧。

因为是周末,转布达拉宫的藏民如织,但是游客却少了很少。如果想对布宫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最好找一个讲解,如果只是想感受,那就随心而行,这也包括参观其他寺庙。游览布达拉宫,最困难的就是从白宫上红宫的这1080个台阶(数据借用网上))但爬上去可远不止1080步,几乎所有人都是走几个台阶就要休息下,一旦登完这些台阶,后面再难的路都不觉得难走了。来得这天是晴日,正好可以在休息时候欣赏下拉萨城的风景,爬的越高看得也越多,布达拉宫广场、药王山、大昭寺、远处的拉萨河以及环抱的群山,爬上来也是值得的。

到了红宫前的广场,是游客能最后拍照的地方,进了红宫里面就被禁止拍照了,这里主要是从五代之后历代达赖的灵塔,还有数不尽的壁画、唐卡、经文,琳琅满目的金银玉器等等。

除了文化体验外,穿梭在古老的建筑之中,犹如穿梭着艺术的殿堂,表现着宗教深化和佛经故事的笔画、镶嵌着琉璃、珐琅、宝石、玉石、珊瑚等灵塔,神态丰富的各个佛像,而整个布达拉宫都是艺术,殿堂的雕梁画栋。红宫白宫相衬托,成为一座浑然一体的雄伟建筑。

转出布达拉宫,后面就是宗角禄康公园,冬季的宗角禄康公园绝大部分湖面已经结了白色的冰,也别有另一番风味,湖的一角尚有余水,水鸟在片游曳,游园的人在这里喂鸟,度过闲散的时光。

从布宫下来,转至东侧,在“普觉米旺嘛呢拉康”可以休息片刻,而正好有一长排转经筒,转经的藏人走过便把推动转经轮,嘴里念叨着经文,这眼前是拉萨最熟悉又不普通的场景。

往北京路继续走不远就是个卖藏佛所用法器的市场,各种手串、转经轮等都可在这里买到。而北京路口是中国邮政的天上西藏邮局,这应该是最火的邮局之一了吧,众游人到这里邮寄走一张明信片,或给亲人、或给爱人、或给自己寄走满满的思绪。十年前以及五年前我都曾在这里邮寄过,只可惜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收到来自那时西藏的自己写给生活中自己的明信片。

 

出了布宫,虽然四点多,但因为时差,仍然来得及看日落,对于旅游来说,南山公园无疑是最佳观赏点了,很多经典的布达拉宫照片都出自这里。不过等到了才发现,湖面也结了冰,倒影是拍不成了,就得爬山去高角度拍摄了。好在这个山头比布宫的台阶要少很多,十年前来这里还得走被大家踩出的野路,现今修上台阶,原来拍照的山头也建好了观景台,而且在更高处也修了观景的平台,因为体力原因今天就不网上爬了。

架好了相机开始了延时拍摄,才发现这里已经不适合拍照了,来打开的人蹦蹦跳跳,一段延时大概或许就废了。但等待时,看看眼前的拉萨河,看远方的布达拉宫,看着这绵延的雪山,看着鳞次栉比的拉萨城,看夕阳西下,有那么不真实,好像昨天还是在为生活忙碌,今天就是另一种人生。

只是今日拉萨云层较厚,应该是看不到日落在“北京的金山上”了。西藏这边只要太阳一落山,温度立刻就降下来,随之而来的就是止不住的风吹了,因为延时已经不行了,索性就收摊了,然而自然就是这么奇妙,收完了设备,耀眼金光竟然照亮了布达拉宫前面的大片民居,这束金色的光太闪耀了,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喜不已,好像一场寒风中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因为总是隐隐觉得高反,晚上没有去任何地方逛,回来依旧是巷子口的藏餐馆顺便品尝了拉萨啤酒,然后就回民宿休息了,留足精力,明日启程去珠峰,好在提前让民宿老板提前开了地暖,不至于那么冷。依稀记得十年前也是第二天依旧高反,不过那时候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补觉了,趁着晚上还去逛了下布达拉宫,那时候的布达拉宫广场几乎无人。

 

次日,吃了最后一顿巷子口的藏餐馆,取车前往珠峰之路,出了拉萨机场高速拐上318,记忆的匣子好像随着路的延伸渐渐清晰着。尤其是看到了两座熟悉的雪山,这如刀片般熟悉的山峰,怎么也错不了,只是当年来觉得雪或者冰还很厚,而这次看到了却感觉已经淡了不少。时间过去这么久,变化的不只是我或者我们的生活,还有着看似巍峨的山川湖海。

2019年拍摄
2019年拍摄

自驾318,是一段充满着魅力的旅程,这是中国最美景观大道之一,在冬季更多是荒凉的,风吹过田地卷起的是阵阵尘土,凋零的树木挺直在蓝天雪山之下,开出许久才能见到的村庄,还是在告诉,这里还是一个环境严苛的地方。

途径吞达村,尼木县吞巴乡下的村庄,是西藏少有的千年传统村落,这里是水磨藏香发源地,还是藏文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故乡。知道这里也完全是个巧合,正好看到了农户家门口晾晒的藏香,也正好开了好久的车,便想下来走走,才知道这个村庄的历史,也有幸见到了藏民老乡制作藏香的作坊,也在拉萨留下了唯一一张与藏民的合影。我很喜欢藏香的味道。至于藏香有黄色和红色的,询问得知主要是含着的草药不同。

318很多路段都是与雅鲁藏布江平行的,随便找了个口子,走到了雅鲁藏布江边,河边灰白的沙子细腻如粉,清冽的雅鲁藏布江水涛涛奔涌,雪山下是横跨的高铁大桥,这里是自然的奇迹,也是人类的奇迹。只可惜现在的河边散落着数不尽的塑料瓶、垃圾袋,在这藏地高原,人烟稀少之地可能会永久的存在着了。

 

一路驰骋,到了日喀则已经下午3点多了,对于西藏很多景点,就临近关门了。如果不自驾,其实现在高铁来日喀则也非常非常方便,两个半小时,比自驾轻松很多。十年前曾来过一次扎什伦布寺,这次还是想再来看一下。十年后,脚下凹凹凸凸的石板不止何时已经换成了平整的地砖,行走在曲曲折折的巷子里,还是会迷失掉自己,就这样迷路般的走着,却唯一参观了十世班禅灵塔殿,其他的没参观到也不打紧,一切随缘。

闲逛时候,听到有好似号角的声音,询问喇嘛得知,是僧人们要到上课时间了,并且得知我们可以参观上课,紧忙赶去,僧人还给引了条近便的路。我自觉这是在西藏参观的最震撼的文化体验。壁画围墙的大殿内,酥油摇曳着火光,僧人们盘坐、身披僧宝、手捧酥油茶碗,嘴里背诵着经文。走进殿内的人大气都不敢喘,静静地看着他们,想要参观殿内也需要从僧人身边穿过,他们也不会在意,依旧吟文,我在此矗立很久,虽然听不懂他们在吟诵什么经文,但是好像内心又能感受到一些不同。

听过许久,便退出大殿,天色已经渐黑,往回走的路上碰到僧人们下课,跟我们放学时候一样,都是如此轻松,谈笑着各自走回各自的方向。出来时看着哪个院子开着门就进去瞅瞅,好像突然一个人没有了,好像时空穿越了,直到接近大门,才又看到喇嘛、藏民们,我还是一个游客。

快走大门口时候,有一个藏族小朋友穿着一身奥特曼服装,对着我的相机比比划划,走过的僧人都笑的合不拢嘴。现代的社会也来越深入的走进的西藏的各个角落,西藏的文化与新文化间未来会融合成什么样子呢,会不会改变西藏在我们印象中以为的那个样子。

扎什伦布寺门口拍了一张与十年前一样角度的照片,让这记忆更深刻些。

2014年扎寺

今夜住日喀则,明天从这出发去珠峰。虽然北京时间已经将近7点,但是日喀则还天透亮着,因为明天计划早起出发,所以就从“下午”开始睡觉了。

  城市还未醒,星空清晰可见,能看到一次日照金山是这次西藏之行的最大期待。行驶在路上,心情还是会有第一次来珠峰时候的紧张和激动。那时候也是天未亮,坐在车中第一次看到西藏的星空满,颗颗可见,唾手可得的景象至今清晰。不过十年前出发得比现在还要更早很多。

这一路的景色好像冻结的样子,跟十年前一样空旷、荒凉,绕过一层层山转过数不尽的弯,唯有到了城镇,才发觉这里变了,楼房更多了,房子更新更大了,我以为的不变,其实是日新月异的变化。

太阳升的很快,很快的就追上了车,然后照亮了眼前整片大地,天湛蓝湛蓝的,没有一片云,希望如果能一直这样,那今日的日照金山一定是看得到的。

去珠峰前段路基本上与昨日的风景无二,一直到了5248米的嘉错拉山口,这里正式进入了珠峰自然保护区,路边挂着密密麻麻的经幡,风吹着经幡发出呼啦呼啦声音,好似带走了挂幡之人的期愿,带到许诺了该去的地方。卖经幡的藏民说,挂经幡一次抵十年。在经幡背后有一座雪山,名字gang/dang bu la/le(就这几个拼音组合),藏民说了好几遍,所以听出了好几个版本,他说山虽然没有珠峰那么高,但莲花生大师曾在这里修行,因此山下的草地异常肥美,而且周围都冰天雪地的,这里就却很少受影响。我想,如果以后有更充裕的时间,一定要去这些从来没有游人去的地方。

2014年拍摄
2014年拍摄

从这里就算是开过了第一段盘山公路了,但嘉错拉山口看不到珠峰,但是开车片刻到了果热村的珠峰观景台,这里应该是第一次看到珠峰的地方,而且在这里看珠峰,珠峰异常高大雄伟。十年前的果热村还只是个小村落,也没有什么观景台。十年前因为出发的早,在同样的位置看到的是珠峰日照金山。虽不同时,但今日看到晴朗下的珠峰依旧犹如初次相见。

2014年图

何年沧海变桑田,十年前透过车窗看着两面的山崖,无法想象着世界屋脊竟然是曾是一片汪洋,而今天在看这山崖,层层扭曲,把时间拉长,到也没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了。十年对于很多事物来说就是一瞬,对于我们确实一段很长的时间。

四个多小时,终于抵达珠峰正门,我已记不起十年前珠峰大门的样子了,也或许那时并没有大门,现在这里已经修成一个很正规的景区。

2014年拍摄

因为“冬游西藏”,景区免门票,省下一笔银子。在门口的“318”地标,很多人都在排队等拍照,人越聚越多,但又想赶紧去珠峰,不知谁喊了声,都一起来拍吧,到时候互相分享,然后就有一个一张几乎所有人都不认识的大合影。两个人相遇的概率是十万分之四,但只是相遇了,下一秒我们就消失在人海之后,在无交集了。这十年也是如此,走进多少人,又走出多少人。

大门进去不久,就到了著名的“珠峰108拐”,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开,因为车少,又开不快,远比常规的公路要好多了。随着车来转回折越升越高,如天梯一般,高的已经与嘉错拉山口的雪山齐平了。十年前,来珠峰,应该走的不是这条路,那时候还全是搓衣板的路,一路颠簸,困了都没法睡觉,即便四驱越野开这里都非常吃力,我还记得一辆上海的路虎抵达大本营时,车前的保险杠都跑没了,而现在随便开一辆车都能轻松抵达珠峰大本营了。

爬上108拐,抵达加乌拉山口就会看到这世上震惊的景象,如果体力尚可,那继续往垭口上爬到顶,这绝对是视觉上震撼搬的享受(越野车也能开上去),而且是全世界唯一的体验,世界8000米以上的山峰这里能同时欣赏到五座,还有数座6000、7000迷的雪山,它们就这样并排展现着,心里的澎湃如同这起伏延绵的山脉。

让我回归现实的是这里的风,风实在太大了,根本无法站立,风夹着土睁不开眼张不开。原本想在这里看晚上的日照金山,风让我放弃这里(没来这里确实略有一点遗憾,损失了5%的风景)。到这里这个时间略有尴尬,因为时间到大本营也是绰绰有余的,但想回来看这里的日落金山又可能来不及。在大本营看日落和还是108拐看日落,犹豫三思后,最终选择在108拐了,但是位置是从垭口往下开5分钟左右的一个路边,这个选择对了95%。被饥寒交迫所困,就下到扎西宗乡吃了个午晚饭,还小憩了很久。扎西宗乡也是景区观光车换成的地方。现在回想当时是多有浪费时间,其实可以去周围溜达、看看,或许有更多收获,也或许是因为当时开车累了、缺氧了做了个“愚蠢”的决定。

回原定的地方等待日落,但是厚重的云随着风翻滚着不断涌向珠峰的方向,难道看不到日照金山了么,多有忐忑。虽然再看到珠峰就已很满意,但是如果不做了期待,好像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忐忑。就这么静静地等着,等待着,只有呼呼的风声以及赶这去看珠峰的车匆匆行过。有位天津的柴哥停下跟我攀谈了会,他因为晕车,看到我正好下车休息下,他打算看明早的日照金山,今晚在酒店休息。我们相互告别时说了句“明早珠峰大本营见”,也只是互相寒暄的话,因为没约几点看,谁也不知道能不能再见到。我继续等着日落,不想这么轻易放弃,即便风吹着冷的鼻涕都控制不了,还是不想错过哪怕一秒钟的日照金山。

或许这次是我应该来的时刻,风把天上的云吹出了一条缝隙,就这一时刻让阳光穿透出来,开始照亮眼前的大地,视觉盛宴就此开始。日落西下,余晖映照到珠峰的峰巅,天空被染上了金色。火烧云如同绚烂的锦缎,在天际翻滚、变化。此刻的珠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宛如一位羞涩的少女,展示着她的娇艳。

阳光跳跃,越跳越高,大地渐暗,金色的阳光留在珠峰之巅,洁白的雪山变成了一座金山。这一刻,我看到了珠峰的灵魂,感受到了它的力量和威严。奔波在繁华的城市,追逐着生与活,却一刻大自然是渴望和归宿。云在天际不断变幻,犹如一幅美丽画卷,色彩斑斓,我如同置身于一个梦幻世界。

夕阳下的珠峰,金山与火烧云相映,我站在那里,静静地感受着它带来的震撼。而内心深处,我为能目睹这一刻而欣喜若狂。这一刻,我是全世界的唯一。

云散山暗,所有终归结束,而珠峰依旧宏伟。

不来西藏不懂夜的黑,下山时特意停下车,关上所有车灯,静待眼睛适应了黑暗,再推开车门,“喔噢”,这个感叹词就够了,繁星密布,颗颗如钻,人生第一眼看到如此星空。晚上回到酒店办理入住,在民宿大厅,竟然碰到了下午108拐的天津柴大哥一家,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酒店老板曾经是带队攀登珠峰的,带着国内外登山爱好者爬珠峰,最高上到珠峰7000多的营地,民宿里还有他捡到的海螺化石,观赏着化石,不得不相信这里曾经是沧海了,沧海桑田就是如此。

晚上民宿老板带着我们一起去看雪山下的星空,虽然刚才看过了,但仍然很想再看一眼,车也不知道拐到哪,没有导航根本不知道去了哪,下了车怎么形容现场的黑呢,就是我们几个人如果不是互相打开手机,根本不知道对方站在哪,只能听到说话声。我们拍着星空大哥家嫂子说北极星在哪,我们就开始找北斗星,找北极星,结果就是都找不到北了,可想天空的星密集到什么程度。

虽然回酒店已经将近12点,但是一点没有耽误我们次日坐第一班景区环保车去珠峰大本营。大巴车里,年轻的面孔真多,现在的孩子好幸福,跟来自杭州的在北京上学的孩子聊到,她完全是因为跟朋友打赌输了,就来珠峰了,说走就走,随性自由,希望一代人好过一代人。

2014年拍摄
2014年拍摄
2014年拍摄

十年前来珠峰大本营,那时候还没有后撤,因为大本营在两山峡谷之中,风巨大,感觉空气都被风刮走顺便抽走吸入体内氧气,缺氧、寒冷、高反一并涌来,要不是看到珠峰的兴奋,人应该就虚了。那时候还是没后撤的大本营,海拔5200米,眼前直面的就是珠峰。这次来,反而平静了,走过廊道,静静的等着日出,看珠峰的轮廓染上金边,微光拂过他的面庞,好像是一个老朋友,熟悉又自然的相见。

因为我们在珠峰北面,其实早晨是看不到真正的日照金山,尼泊尔方向应该是看完整的日照金山,希望下次看珠峰是走尼泊尔的EBC。

珠峰之行到此结束,或者说西藏之行其实我也只考虑到这里,到这里之前都好像是故地重游一般,很多不经意间都能唤起熟悉的画面,但是这次来后,新的记忆会不会覆盖了曾经那些记忆,旧的记忆能去哪里寻?

 

2014年拍摄
2014年拍摄
2014年拍摄

今天的路程不多,从珠峰导航到普士拉就可以了,到普士拉的绝大部分都是柏油路,一路除了个别地方因为冰雪冲毁了路,但也勉强开得过去。

行驶到218乡道时候,笔直的公路两边是荒凉的戈壁滩,路的尽头是高耸的雪山矗立眼前,好像就这么直通到卓奥友峰。但抵达普士拉山口前有一段2-3公里的非铺装路段,有些费车。如果想看到更震撼的风景,就把车停在经幡这里,然后爬上山口,虽然看着不高,但据说要将近2个小时才能走上去,因为出发的晚了,又想再看一次珠峰日落,所以我就在这里欣赏卓奥友峰的宏伟了。

不到眼前,不知道他的压迫感,站在这里才感觉到“大尊师”为何意。他线条分明,如同矗立在高原的勇士,展示着强壮的肌肉线条。厚厚的冰盖是他的盔甲,冰舌是他的绶带,站在这里只会深深的被他折服。

返程的时候,“误入歧途”,不远处竟然有一座冰川,如果不是下午如同镜面反射着阳光,很可能就以为是一块巨石而错过。2018年去慕士塔格峰时,花了8个小时也没走到冰川下,没想到这次竟然如此之近,不足百米,这如同黑洞一般深深的吸引我,不顾一切的就想走到它面前,只是被冰川推动堆砌起的石头堆在一起,其实非常松散,走上去石头堆就“霹雳咔嚓”的塌下去。边找路边走,也花了半个多时才走到。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尤其对于这么多年一直想近距离感受冰川的我。

走进冰川才知道竟然它如此巨大,站在下面仰望,至少有五层楼那么高,第一次摸到冰川,这是与亿万年的相遇,冰川摸起来并没有普通的冰那么冰冷,反而更像是摸着一块玉石。依靠在冰川上,好像什么都能放下了,一切都是一粟了。偶尔传来刺耳的“咔”声把我拽回现实,是冰川在裂开或者在移动,冰川上覆盖的石子也会随着落下,它是告诉我,该离开了。这亿万年的冰川在慢慢的融化,庆幸我在此刻遇见了它。

阳光穿透蓝天,洒在岗嘎的天空,天空由蓝色变得丰富起来,青色、紫色、粉色、玫色、橙色,这图如同绚丽的舞台。而此时,珠峰就如同一位神圣的皇帝,佩戴着金色的王冠,威严而庄重。

眼前的河流,蜿蜒着的尽头看似珠峰方向,不断地流淌着冰川融水是我们与群山的纽带。余晖中倦鸟归巢,或“人”字或“一”字,伴着晚霞,优雅翩翩。

  这幕舞剧,悄然落幕,一切又归平静。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应该不会再见了。

 今夜原本计划开回日喀则,计划赶不上变化,西藏夜晚的国道太黑了,只能看清眼前的路,便临时改住定日了,次日早些出发了。十年前珠峰回程因为司机在珠峰搓衣板路帮着把一个爆缸同行的车拖出珠峰,不得已改住了定日,曾经住过的民宿名字早已忘记,还记得那也得星空,那一整面旅友签名留念的墙以及留下的我的签名。这么多年过去,行驶在定日整齐的街道以及崭新的楼间,想必曾经那个民宿已不复存在了。

  返程又到嘉错拉山,正好赶上了gang/dang bu la/le(上面藏民说的山)的日照金山,这应该是真正的日照金山,只可惜这雪山距离较远,还被近处山坡所挡,没法看到完整的雪山。但这也是美景,让清晨瞬间变得美好。可惜美好总是短暂的,临走时过来两个藏民,张口就说“这里收费,20元”,过于气人。

  下山经过镇子,藏民的房顶已经冒起了炊烟,着急赶路的我寻一处藏餐,来碗藏面,藏面一碗真是不大,放开肚子吃我感觉能吃掉三碗五碗,汤喝起来很有方便面汤的味道。

  前半程基本上都在赶路,穿梭于各个乡村、山丘、田地之间,一直到宗山古堡(江孜古堡),这是在一片广袤的田地上,突兀起的一座山上建筑,蔚为壮观,站在古堡上是可以俯瞰整个江孜的,而江孜也是一座英雄城市,当年西藏人民浴血奋战,抗击了英国入侵者。

2014年拍摄

十年前是从这里经过奔往珠峰,十年后是从这里经过返回拉萨,都是匆匆一瞥。远看古堡隐约有布达拉宫的样子,也确实,它间接影响了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

越靠近羊湖,云越厚,已经完全没有了阳光。沿着349国道路过满拉水库后,又再次看到了雪山,这是西藏四大神山之一乃钦康桑峰,藏佛教四大山神之一的居住地,山峰山体宏伟,因为是反走,反而几乎是把整个山峰都看了一圈的样子,山脚下延伸是牧场及藏民的家,整日都能看着雪山,这样的风景是我们追寻的,但是这样的生活是我们能接受的么?

因为离着公路很近,就好像这里的冰川延伸的特别长,感觉只需要步行片刻即可抵达冰川,也因为这样的原因,这里的冰川每年都会后退一些。就如这里的卡如拉冰川(十年前的名字,现在叫卡若拉),十年前路过这里时,我们都觉得这冰川距离路这么近,特别巨大,司机挺无奈的说“这已经退了很多,之前冰川都快到路边了。”因为能近距离看冰川,所以这冰川依旧显得格外震撼。不过十年前这里还是是司机师傅沿途附赠的小景点,连牌子都很潦草,而现在已修的特别规范了。前日已抚摸了冰川,这次还是选择远观就好。

2014年拍摄
2014年拍摄

从这里到羊卓雍措就很快了,今日天空不作美,一直阴云密布、狂风四起,相信所有的都是最好的安排,没有光的羊湖也是一种美,远看靛蓝如玉,是藏地磅礴的美,近看风卷着尘土在湖面略过,是藏地粗犷的美。现在沿湖一路都建了不少的观景平台,即可远观又可近看。

因为是从低往高处走,好像是一路沿着羊湖要开到很久才到垭口,这是一种绵绵不绝的感觉。十年前看羊湖,心情是不一样的,车是从拉萨过来翻过垭口而羊湖跃然入眼,是看对了眼的感觉,震惊又激动,那时候是晴天,湖水是宝石般的蓝,湖边还可以随意下去,湖边碎石密布,堆叠着众多玛尼堆,湖水晶莹剔透、清澈见底,在群山环抱中显得更加迷人。我没有买票下去,所以不知道现在近看如何了。

2014年拍摄
2014年拍摄
2014年拍摄

返程回拉萨,反走最后一段崎岖的山路了,山路盘悬着,回望垭口,不禁在想,古人是怎么穿越着高山,发现这圣湖,现在开车都需要这么久,古人在这里联络、联合面对的是怎么样的挑战。

回到拉萨,趁着租车最后一天决定去米琼日寺,据说这里看布达拉宫及拉萨河的黄昏的好地方,不过拉萨的云更厚了,不知道会不会有意外。米琼日寺上山的路对于普通的小车来说,略有吃力,坡度特陡,因为拉萨可能下过雨雪,又是土路,轮胎还打滑,今日拉萨的云不会散开了,我终止在半山的位置,在这里看了布宫亮起灯,很美。我甚至觉得,对布达拉宫的向往不是对他内在的灵塔、佛像、唐卡等的向往,更多是向往这座矗立在拉萨中心的白黄建筑的向往,看到他是脑海中的样子,就足够了。

 

今日住在八廓老街内,这民宿的楼顶可以看到布达拉宫,很想体验一下。住老街的民宿,最难的是车子进不来,只能推着行李进来,好在5分钟步行就能到。放下行李又到楼顶看布宫的夜景,黑色夜幕下,熠熠生辉的宫殿却如此宁静而庄重,我都觉得这如此神秘神圣,更何况当地人了。

我以前一直以为晚上的拉萨城会是很安静的,八廓街也是,直到今晚逛了下八廓街。从民宿沿着巷子七拐八拐的走入内街,走过安检,就好像走入另外的世界,原本是幽暗僻静突然就变得灯火熠熠,人瞬间多了起来,绝大多数是绕着大昭寺转经的藏民,灯火映射,更显虔诚。大昭寺的地位应该更甚于布达拉宫的,都说现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这么一说。转到大昭寺门口,仍有不少藏民们在磕着长头。

大昭寺想参观也需要提前预约的,而且预约取消要1周后才能再约,所以提前规划好时间,尽量不要再改了。十年前请导游讲解了大昭寺,那时觉得特别奇妙,殿一楼也是禁止拍照的,但大昭寺二楼外可以拍照,晴天下金碧辉煌,晃得眼睛都无法直视。

顺着转经的方向绕大昭寺转,鲜有游客的八廓街,回归了原本的纯粹。玛吉阿米即便关门了仍是热门打卡地,虽然只是一个餐馆,但是这四个字及背后却代表的却是一种无尽的美好,因为爱情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最美好的存在。

拉萨 最后一天又去八廓街转了一圈,这一片好像没有任何的变化一样。在 西藏 应该没有什么能取代大昭寺的地位了,今天天气晴朗,八廓街转经的藏民、旅行的游客、旅拍的客人都汇集在这里。街头卖着琳琅满目的法器、饰品、纪念品,好不热闹。

这几年再看藏人的服饰对比十年前光鲜了很多,我在八廓街溜达着看我感兴趣的角落,顺便享受最后的 拉萨 日光 。十年前大昭寺门口左右的碑文还是露天晒着 日光 的,而今已经盖上了亭子。十年前在八廓街,那时候大昭寺前的广场武警管的还很严,我背着摄影包他们都让我不要在一个地方长久的站着不动,现在已经没了武警执勤,取而代之的是坐着喝着奶茶的喇嘛及藏族孩子。因为要过双节,广场上还立着崭新的花灯,浓浓的藏域风情。

找个晴日逛八廓街,随着人群就这样转着、看着,什么心事都可以没有,累了就找个地方坐下晒个太阳,绝对没有再比这舒适的事情了。

接下来三天都没有做特别的安排,就把拉萨几个比较著名的却又从未去的寺庙看一下。早晨晴朗少云,出门前又先去楼顶看了下布达拉宫,坐在太阳下就静静地欣赏着,舒适且放空,想你的风也吹到了这里,微风刚刚好。

今天在民宿租了一辆电瓶车,晴天在拉萨骑车一定是惬意的体验,好在今天天气尚可。而今日又是周五,扎基寺求健康最灵验,今日就先去扎基寺求健康(写在前面),然后再去色拉寺看辨经。

  色拉寺,一座古老的藏传佛教寺院,朱红色的围墙和金色的屋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庄严且壮观。在寺院的墙壁上,绘有各种佛像、菩萨和宗教故事。壁画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栩栩如生,既展现着画工高超的技艺又在向人们传达佛法的智慧。寺的雕塑佛像,面容端庄,眼神慈悲,给人以宁静和安宁的感觉。

站在色拉寺麦扎仓殿楼,是俯瞰整个拉萨城的好地方,远远得看着布达拉宫耸立在城中,雪山环抱着整个拉萨城。

而色拉寺最著名的就是辨经了,辩经场在一个宽阔的广场,院墙围绕着,院内多以石子铺地,少数地砖铺的地方,是给我们游客观看站立的地方。辨经开始前,红袍众僧一瞬间就站满广场内,两人一组一站一坐,激烈得辩论,声音洪亮而坚定并配以夸张的手势和姿态。辩经的过程不仅是一种学术的较量,更是一种精神的交流和启发。虽然我完全无法理解他们的辩论内容,但还是会被他们的热情和专注所感染。

辨经持续大概半小时有余,然后游客就被请离辨经场,场内听声音应该是有一位高僧给他们做总结类的,就好像我们下课前,班主任要讲话一样。色拉寺的辨经是在周一到周五进行,所以想来看辨经还需要选好日期,而且场内不让用单反拍摄,但可以手机拍摄。

 想参观完全色拉寺,要么走的快些,要么早些来,等参观完辨经后,很多殿又要关门了。对于我来说,辨经看到就算是完满了。其他殿就随缘的看了。但是路过杰扎仓时,看到最让我内心震撼的画面,还是实在忍不住拍了张。

  临走路过某个殿时候,虽然大殿已经关门,还有藏民在这里磕长头,带着的孩子也在模仿着妈妈的样子,磕着长头,不过更多是玩耍的心态,这可能也是一种传承吧。

色拉寺后面有一个小寺“吉仓日追寺”,这里据说也是俯瞰 拉萨 全景的好地方之一,可惜如果没有车上去走上去的将近2个小时,而且今天天气不佳,上午还是晴朗,下午就阴云密布夹杂着尘土。如果碰到好天气,建议可以上去一下,因为今天是小年,北方人过个节总还是要吃个饺子,便出放弃上山,出了寺庙寻个店来吃饺子了。

因为辨经,色拉寺应该是我们能切身体会佛教的最好地方之一,这是难得的文化体验。告别色拉寺,路上还在琢磨,色拉寺进门口众多的乞讨者,老人或者妈妈带着孩子,我已经尽量绕开了,还是有孩子会过来,因为不是来拜佛,也没有零钱,没想到孩子竟然还有二维码付款,还得盯着看到了付款。我想既然是寺院,难如果是受苦受难的人,拿走佛脚下的钱,取其所用,应该不会受到惩罚吧。

拉萨倒数第二日,还是闲散的旅程,今日只安排去哲蚌寺。今日拉萨风和丽日,走在街头非常惬意,酒店门口有一辆直达哲蚌寺的公交,就选择坐公交去哲蚌寺参观。上了公交,感觉自己先被参观了次,只有我一个“异乡人”。临近春季和藏历年,路过八廓街附近的商圈,来往购物的人摩肩接踵,加上沿路的摊贩,被挤得水泄不通,坐在车里的我反而觉得人们忙着过好自己的生活,这才是最好的状态。

公交车就这么晃晃悠悠将近1个小时到了哲蚌寺公交站,从这里还需要走将近1公里到哲蚌寺售票处,从售票处走到哲蚌寺还有将近2公里的路,如果感觉体力不支的话,进了售票处里面有私家车收费送到哲蚌寺门口。好在已经适应了西藏的高海拔,就慢慢溜达上去了,走累了还可以坐会晒晒太阳。与色拉寺等不一样,那里的鸽子很多,而哲蚌寺的上空却盘悬着不少老鹰。这条路是哲蚌寺为数不多的草木繁茂之地,三面环绕的山体基本上没有一棵树。

关于哲蚌寺,我最想看的是雪顿节的晒佛,只可惜不是季节。到哲蚌寺时候,正好碰到一家三代来哲蚌寺拜佛,我在他们后面慢慢走,有些台阶几乎是45°以上的,孩子就轮流背着老人上台阶,我一路脑海里思绪不断,这种信仰的力量究竟是怎样,如果他们这是信仰,我们想来西藏完全不应该说是信仰的力量,只是一股脑的冲动,或者深思熟虑的想法,跟信仰毫不沾边。

转至措钦大殿,又看到让我感慨的画面,一对年长的藏族夫妇满脸是岁月的痕迹,身着崭新的藏袍坐在门口看着大殿内部,他们都静静得坐着,来往的拜佛的人穿过甚至我这样的旅客走过,他们也不为所动,坐在这众人信仰之地,不知道他们这一刻在想什么。对于藏民来说,寺庙应该都是他们精神的寄托,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里能找到内心的平和与力量。

对于我来说,因为不懂藏佛教,更多是带着新奇而来。这几天参观过这么多寺院,已经没有第一次那么多复杂的感想了,但是对于藏民们拜佛却一直感想颇深,我想我们的生活或许是有缺失的,但是回到现实生活里,却又会渐渐忘记这些。

哲蚌寺因为中午才来,又走上来,只参观完大殿也就到了各个殿关门时间,不过院上可以随便溜达,索性就漫无目的的走走看看,看到不少衰败或者荒废的房间,我想现代社会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冲击着西藏文化,一代两代人之后,会不会僧人越来越少、信仰迷茫?希望永远不会吧。

今日难得碰到晴天,在一个殿门口,坐了好一会,没有人,很安静,风吹过香布,交错的阳光晒着,看着拉萨河横穿而过,看着雪山绵延,此刻是属于我的拉萨,留下很多思绪、记忆的拉萨以及西藏,下一次找个什么理由再来呢?

 

今日最后一天,也没做什么安排,没去过小昭寺就去看看,也是因为小昭寺不需要预约,门口买票就行。小昭寺是文成公主入藏时奠基建成的,这里供着释迦摩尼八岁等身像(据说也是破坏后修复的),但原本是供着文成公主入藏陪嫁的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正门朝东也或许是文成公主的故土的怀念,东门是她原本生活的地方。

小昭寺没有大昭寺那么出名,但周末的来拜佛也多的排起了长队,队伍排到了院子口。我像被海浪推着一样就进了殿,然后又被推着看了殿内的佛像,然后有被莫名其妙的咣当锤了一下,我一看是一根粗壮的绳子从佛像连通出来,这大概就是佛主保佑或者佛主收到你的祈福的一种方式吧。

对比其他寺来说,小昭寺确实太小了,大家都在殿内祈福,我沿着小昭寺顺时针转一圈,却一个人都没有,一静一动简直是两个世界。不过小昭寺从建成之后屡遭战火等破坏,现在能见到的基本都是后期复修的。

出了小昭寺,距离去机场时间还尚早,又去了八廓街,再逛一圈大昭寺。转完一圈大昭寺,仍有些时间去再看看布达拉宫广场。

转完一圈大昭寺,仍有些时间去再看看布达拉宫广场,这座世界海拔最高的广场,它与布达拉宫相对面,在广场南是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威严耸立。广场两侧是市民游玩休闲的好去处,特别是东面的水池,天气晴朗拍摄布宫的倒影很是好看,现在冬季的湖面结了冰,是另一番美感。

布宫的广场上为了方便大家,将几块地砖换成了镜面,远远的就看到一堆人撅着屁股聚集在一起,很是有趣。不知道冬日晚上是否有喷泉,如果有,喷泉停后拍布宫夜景也不错。进到布宫时树上就已经挂上了庆祝节日的灯笼,广场中央也在安装为庆祝龙年及藏历新年的节日花灯,红彤彤的十分醒目。

只可惜中午后拉萨上空又起了云,或许告诉我该回家了,毕竟要过年了。

 

离开前最后一天天津柴哥一家回拉萨,晚上约着一起偶遇的几个朋友吃“亿头牛牦牛火锅”,第一天住民宿时的老板就推荐过,柴哥他们也是被安利了,临着要离开,大家就一起相聚又分别一下。

我觉得还不错,而且还有表演,我们是5点多来吃,吃到7点快结束时表演开始的,我们还按照我们日常的作息,而对于拉萨人来说,这时候才是日落晚饭的时间,现在想火锅已经忘记当时味蕾是怎么享受了,但是还记得开场的那个臧族小伙,真帅,那侧颜和对着人微笑的表情,如果是个女人,这一定是心动的感觉。

在拉萨几日,或许太懒散,主要就是吃在住的附近,各种小面食,时间久了已经忘记了名字,但是这个橙色的辣椒确实不能多加,不是辣椒的香辣,略有奇怪。

这次西藏,几乎是走便了十年前的每一个地方,变了很多,不变的也很多。

而来的几次去的地方绝大多数人都会来,如果再来,希望有可能去探索跟多人烟罕至的地方,把关于西藏的记忆增加的更丰满。

2024-04-20发布 阅读量752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行程
  • 问答
  • 玩法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抛开一切杂念,开启我的大珠峰之行
心心念念了N年西藏行,攻略已修改了多次,原本相约在孩子中考后自驾318,在今年的特殊时期,还是不得不取消

m09****821.9千0

八月,再次进藏,体验青藏铁路,游览拉萨、日喀则、格尔木、西宁
今年的长途旅行安排在夏季,本想去新疆游玩,谁知道7月中旬乌鲁木齐出现聚集性新冠疫情。国内大部分地方都

悠然见五山2.4万24

冬游西藏之七—天上圣湖羊卓雍措
羊卓雍措自驾一日游的行程:拉萨——雅江观景台——岗巴拉山观景台——羊湖观景台——洋湖

静水流深ly5.4千12

这个高原湖泊冬季游客比夏季多,都是去拍冰的——普莫雍措
从地图上看,普莫雍措与羊卓雍措最短处的距离不过20KM,可这20KM又成为了多少人的

进藏全攻略4.8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