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篇
洪洞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华人老家”。洪是大水,洞是疾流,因为此地靠近汾河,形容波涛澎湃。又据《旧唐书·地理志》,取义县北之洪洞岭。又据《山西通志》:“县北五里有洪崖古洞,县以洞名。”
寻得一停车处,地势倾斜,下车时,车门顺势关上,我急忙缩手,手指还是被狠狠夹了一下,顿时淤肿,疼痛不已。一到洪洞,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咨询酒店服务员,寻得一处地方特色酒店,名为“重八席大酒店”,宾馆对面自带了“赵志刚猪头肉”,分杯小酌,大块朵颐,到也暂时忘却了指尖的痛苦。
洪洞第一席---重八席,已经流传非常久,已然成了洪洞文化的一部分,它还有另外一个称呼,那就是“八八汤水”,就是八大碗,八小碗。它以其特有的席品风格,位居山西名吃之列,不仅以庄重、丰盛、色、香、味、形齐全的席品和菜系盛行槐乡大地,更以取其精华的演变而驰名他乡。
D4
清晨早起,天色阴沉,独自漫步在洪洞街头,逛了文庙街、关帝庙街,再沿古槐路向南,来到苏三文化园,这里有《苏三起解》时的明代监狱,也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明代形制的监狱。
天空渐渐下起了小雨,我在雨中步行向北,来到了湾里牌坊。
东眺霍峰书秀色
西聆汾水万籁声
背面正中题写“泰景和时”
一湾碧波映锦绣
十里和风沐祥光
雨渐止,穿巷来到关帝庙。
大德义德圣德劲节摩星斗
侠风诚风英风精忠薄云天
庙内两侧有亭,左为关公刀,右为汉寿亭侯印。
结束后,打的回宾馆与众人会合,早餐后,驱车至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入口处即一棵大槐树形。
影壁中心一个苍劲端庄的“根”字,两侧是“饮水”、“思原”。顶部雕有十二生肖,向下是八仙过海,再向下是龙凤呈祥,两侧上方依旧是十二生肖,下面是渔樵耕读,两边及下方是五福捧寿,边缘是三冠鸡,下是三棵桃子,分别寓意:连中三官和喜中三元。
迁移前,人们生活的场景
过厅为五间三开一启。门厦琉璃盖顶,吻兽齐全,正中檐下书写七绝二首:
生生死死说前因,同是杨侯国里人,莫道源渊无考证,私家记述最为真。
幽燕豫鲁并滁和,异派同源认未讹,故老相传谈轶事,问君足趾果如何。
两侧是:
举目鹳窝今何在
坐叙桑梓骈甲情
古大槐树处,古树已不在,后人在原址上建亭纪念,亭上雕刻精美,古朴庄重。
开疆拓土筚路蓝缕启山野
报本溯源铭功昭德兴中华
古大槐树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清顺治八年,汾河发大水时被冲毁。
这是一个有1000多年历史的槐树真根,形状奇特。
祭祀博物馆内的各种祭品和祭具
五色土、四海水
杨侯鼎,洪洞在春秋时期期称杨侯国。
祭祀大殿
只是现在这里成了上香、收费的场所。
边有献殿
看完寻根园,便离开了洪洞,一路高速,直达壶口黄河边。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快到时,在路边用了午餐。品尝了黄河大鲤鱼,一条大鱼,一半红烧一半做汤,味道就那样!在餐饮店前,目睹奔腾汹涌的黄河水一路流淌,这就是中国的母亲河!
河中两块梭形巨石就是古代被称为“九河之蹬”的孟门岛,岛上有寺庙。相传原来是山,大禹治水时一劈为二,才使得水流畅通。小岛远眺如舟,近观似山,终年不没,与龙门、壶口组成了黄河三绝。
壶口瀑布景区入口,购票,又乘景区交通车才抵达瀑布处。
左侧陕西,右是山西,一河隔两省。待下到黄河边,手捧黄河水,凝神定视,心旌摇荡,宽阔的水面震撼人心,这就是黄河!她自青藏高原而来,经九曲十八弯,由青变黄,哺育了华夏文明,我也曾多次跨越过黄河,无论兰州还是郑州,都没有这次看到的壮观!内心还是非常激动的!
前数日连续阴雨,过水量大,曾一度封停过景区,看黄河瀑布正是需要大水量时,看着湍急的水流,我们还是很幸运的。
我们都换上了防水鞋套,沿路一起走到黄河中央,水势凶猛,轰隆作响。在陕西省壶口镇的岸边竖着“黄河大合唱”的五个巨幅红字。
浑浊的黄河水到了此处,宽阔的河面到此骤然变窄,并迅速跌落,形成瀑布,其势如虹,声震于野,震聋发馈。
黄河水翻腾着巨大的浪花,势如破竹,奔流而下,自此进入十里龙槽,直至龙门出口。
站在围栏内,心与浪花一起翻滚着,久久凝视,不愿离去!
傍晚时分,到达王家大院景区。
“雁北印象”里用了晚餐,特色明显,餐饮丰富。
美食一条街的入口处,有三座精美的牌坊,一个是太仆坊,匾额上是“钦赐世袭恩骑尉”,下面注有“旌表诱诰授贵州贵西道晋赠太仆寺卿王如玉之坊”,清嘉庆年间所赐。还有一座“节孝遗芳”坊,旌表朝议大夫王辅廷之妻的,另一座“纯孝苦节”坊,旌表的是奉直大夫王昌祚继妻的。迎面向里是一座戏台。
其他人休息时,我一人外出闲逛。
瑞兴厚
钟灵毓秀
这是拥翠巷的巷门,每个路口都有一个这样的门楼。
最后转到一个城堡前,听看门人介绍,这是新近投资开发建设的一个宾馆型的城堡,名叫崇宁堡温泉酒店,工程浩大,依山势而建,城高墙厚,富丽堂皇。
D5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景区。
王家大院是乔家大院的十倍,当然乔家大院数年前也去过。
王家大院入口,大门上方有“寅賔”二字,“賔”即“宾”,“寅賔”出自《尚书·尧典》:“寅,敬。宾,导。”,意为恭恭敬敬导引日出。
门墙便是高家崖建筑群,由静升王氏十七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面积达19572平方米。高家崖建筑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
乐善堂(敦厚宅),是哥哥王汝聪居住的地方,按传统“坎宅巽门”修建。
这座高耸的门楼上,精美的木雕,一层一层的喻意,都是寄托着美好和希望。我听了两遍,回程经过时,又听别人的导游讲述了一遍,意犹未尽。
大门前的影壁
牌匾下木雕叫做“帘架”,冬天挂棉帘,夏天挂竹帘。木雕的内容是八蛮进宝。八蛮是对胡人的统称,帘架上所雕人物均为胡人装束打扮,高鼻梁深眼睛络缌胡子,各执所进献犀角、珊瑚等中原稀有之物。
窑洞式卧室,冬暖夏凉。
敬业堂,是弟弟王汝成居住的地方,在西边,哥哥住东首,门楼也比哥哥的低一点。
墙上嵌着石雕,每一幅都是一个二十四孝中的典故。
规圆矩方,匾中的“矩”字多写了一点,是书法家刻意写的,意思是规矩多一点儿,麻烦就少一点儿。
石栏杆上母子双狮,活泼可爱,中间是绣球。
院内砖、木、石三雕刻工精细,给宅院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图为地排系统。
桂馨书院
叠翠轩
瞻月亭下有应急逃生通道。
恭敬忠
世守诗书辉晋地
家传勤俭裕唐风
王家大院有东西向两大建筑群,即东侧的“高家崖”和西侧的“红门堡”。两大建筑群之间有一桥相贯通连接。
过了这座桥,来到恒贞堡,又称红门堡。
荷天休
树滋讵必陶潜柳
燕翼端凭韦氏经
德馨轩 门口的一对石狮翘首调皮。门楣的木雕雕有吉祥鸟兽。
缥缃居 现在是力群美术馆。
读君陈篇惟孝友于兄弟
遵司马训积阴德于子孙
谦吉居
映雪囊萤读书应晓先礼后乐
披星戴月创业当须务本求实
登上城墙游览,雨雾濛濛中更显历史的厚重。
俯览堡内一条条街巷
角楼,也是过去暸望亭。
这种暸望亭布置在城堡的四个角。
左侧是红门堡的南北中心大道。
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
正南门
唐有赋汉有颂宋有策晋有经麟麟炳炳家声旧
善为田德为种宽为播厚为护继继绳绳世泽新
绣艺轩
仁人君子从不屑城狐社鼠多畏避
丽水秀山最恩怀海晏河清盼常逢
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竣工,前后经历了54年。总面积25000平方米,大小院落88座,房屋776间。整座建筑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共分四甲(甲:豪华住宅),甲与甲之间的横向通道与中间的纵向干道形成了一个很规整的“王”字。各座院落依主人身份、喜好的不同在结构和装饰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院内门门有匾额,院院有楹联,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红门堡建筑群是以馆中馆的形式开放,设有力群美术馆,牛文美术馆、胡正文学纪念馆和王氏博物馆。
回转的路上,经过静升文庙,这是一座村级文庙,规模虽小,面积仅3500平方,却有棂星门、泮池、状元桥、大成门、大成殿、尊经阁等一系列的建筑,并配有被称为“天下第一壁”的双面镂空石雕“鲤鱼跃龙门”午壁。
棂星门
天下第一壁---双面镂空“鲤鱼跃龙门”石壁。我也欣赏过数个文庙,包括北京、济南、南京、建水等地的文庙,此壁是唯一!
因文庙还在装修过程中,我一人悄悄溜进去一览。
离开王家大院,驱车约20公里,即来到张壁古堡。
曾在中央台看过张壁古堡的介绍,略知这是一个军事防御要塞。
张壁古堡是中国现有较为完好的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星象、宗教活动为一体,罕见的古代袖珍“城堡”,它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遗址、北朝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等许多文物古迹,特别是北朝古地道、可汗庙、琉璃碑等为全国罕见。整个村子遵循中国传统古代星象和堪舆理念建造,地面布局与天上的二十八星宿相对应,因此,张壁古堡还被称为“中国星象第一村”。张壁古堡先后荣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旅游特色景观名镇名村”、“传统古村落”、“山西十大新锐景区”等六项桂冠。
入古堡的南城门洞
戏台 被称为“秧歌窝子”的古堡,竟有三座戏台。
300米的主干道 红顺街
古校场 士兵操演雕塑
地下洞穴示意图
幽深曲折的地洞
不同的造型体现着不同的功能,有伏击、有藏兵、有贮粮,还有哨卡位、指挥所等等。
院落
城墙。
福 这个福字很讲究,导游作了介绍。
古槐原有六棵,对应南斗六星,其余五棵于1947年毁于战火。村民视为神树。
转角处的门楼洞
远看壮观的真武殿,最精美的是屋面屋脊的琉璃覆顶
空王行祠重修于明万历41年,公元1613年,距今396年。大殿坐北向南,殿内塑有空王佛像,山墙绘有空王佛成佛的故事壁画。殿顶的明代三彩琉璃装饰,刀工细腻,烧制精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在空王佛行宫的前廊下有两尊罕见的琉璃碑,西侧的石碑记载空王佛行宫修建的经过。
图为东侧的石碑记述了空王佛修炼成佛的艰苦历程,
里面是一个古堡博物馆,是一个堡藏文物陈列馆。
铁牛
祈雨楼
凤凰展翅飞脊琉璃构件
狮象驼瓶砖雕
先有寨子圪瘩,后有张壁村。它的历史可追溯到仰韶时期。
北城堡门,南北两座堡门士是相互看不见的,它们并不在一条贯穿的直线上,因为连接两座堡门的主街道在两端被有意加上了弧度,略呈“S”型,而这正是处于“风水不外流”之考虑。
很多院落前都有一个月形的池塘。
永春楼,保存至今的巷门,他们是各个"里坊"唯一的出口。关闭巷门后,各个里坊就成为相对封闭的堡中之堡,里坊之间既可各自为战,又可相互呼应,是一套完好的内部防御体系。
恰逢一个剧组在拍电视剧
上城墙的台阶,已磨损有加,可驳蚀的砖块和磨平的条石无不昭示着昔日要塞的重要性。
张壁背靠绵山,由于绵山的地势高陡,"冲"气足,于是又在南堡门外建造了关帝庙,以遮挡来自绵山的"煞气"。
大勇夫子
堡隐青龙阵列千秋横偃月
门拴赤兔情牵万里待追风
横批是“名齐岱岳”
泥包铁像 此处原是观音堂,贡奉着千手观音。文革中,观音像拆毁时发现藏在堡墙内,塑形独特的泥包铁像。而此像所塑何人,古人为何用此隐秘方式祭奉他,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回望城堡,感慨它的神秘莫测,真是智慧的结晶!
寒暑一千六百载,壁垒森严尚光鲜。
不朽雄浑今胜昔,屹立人间凛凛然。
行走一千三百年,穿越一千六百年,千年古堡万峰地道,张壁古堡真的很地道。
此行真正游玩时间只五天,张壁古堡游玩结束后,直奔机场,晚八时许登机回程,凌晨近一点到家。
“五百年的风景看北京,五千年的风景看山西”。山西的古、山西的朴、山西的拙、山西的淳,凝聚成了华夏文明的魂。而我们只游览了山西的中南部,却也感受到历史的精彩而真心的看不够,只恨自己平时读书少,比如张壁,原以为这就是一个张姓居多的古村落,谁料想这是二十八星宿中张星宿和壁星宿,见到真神时的恍然大悟,这才感觉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无知,这也驱使着我今后要更加谦虚、更加好学,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和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