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往北去——北欧自驾环游12国(完结篇)
波兰、伍珀塔尔等7地

往北去——北欧自驾环游12国(完结篇)

出发时间

9

行程天数

29

人均花费

3.0万

和谁出行

和朋友

“Let the world change you…

and you can change the world”

——《Diarios de motocicleta》

电影《摩托日记》,年轻的切·格瓦拉骑着摩托车穿越南美大陆,八个月的“On the road”,改变一生。

如果有一段旅途会让你朝思暮想,然又能成就这个念想,对于微不足道的小我那就已经很足够了。驰骋在路上的时光,虽短暂,终归也是活在梦想之中了。

自驾环游北欧,是很多人的梦想,然而翻看众多旅行攻略,很少能见到真正自驾游北欧的旅行者,北欧除冰岛外,另外四国——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再加上遗世而独立的波罗地三国都靠的很近(从地理上准确表述应属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范畴),但狭长的陆地以及内海的间隔,看似相连的大陆却曲折迂回,还总是被大海“截胡”。 几乎很少有人会一气呵成完成自驾环游这些个国家……顶多择一国自驾,再转乘航班抵达其它几国玩。所以要想一车到底,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走些地方,制定行程,真是伤透脑细胞,各种取舍,各种纠结。

为旅程连续性,敬请小伙伴们观看前两回:往北去——北欧自驾环游12国(一)、(二)、(三)

挪威西海岸大西洋之路——被誉为全世界最美也最危险的公路,自驾者的天堂之路。2011年,被英国《卫报》评选为世界最佳公路旅行目的地之一。

第一天:法国巴黎——比利时布鲁塞尔

第二天:荷兰海牙、荷兰桑斯安斯风车村、荷兰阿姆斯特丹

第三天:荷兰阿姆斯特丹——荷兰羊角村

第四天:德国汉堡——丹麦哥本哈根

第五天:瑞典马尔默——瑞典赫尔辛堡——瑞典哥德堡——挪威奥斯陆

第六天——第十七天:挪威奥斯陆——斯塔万格、吕瑟峡湾、哈当厄尔峡湾、松恩峡湾(奈柔伊峡湾)、盖朗厄尔峡湾、奥勒松、大西洋之路、克里斯蒂安

第十八天——第十九天:瑞典斯德哥尔摩

第二十天:芬兰赫尔辛基

第二十一天——第二十二天:芬兰赫尔辛基——爱沙首都尼亚塔林

第二十三天:拉托维亚首都里加

第二十四天: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

第二十五天:波兰首都华沙

第二十六天:波兰奥斯维辛——波兰克拉科夫

第二十七天:德国柏林

第二十八天:德国乌珀塔尔——德国科隆

第二十九天:回到法国巴黎

在我有限的知识储备里, 波兰太沉重,鲜血浸透了它的近现代史,一战二战主战场, 华沙起义,苏联时期, 华沙条约,还有听到就会不寒而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辛德勒名单》《钢琴师》《浴血华沙》等经典大片,让人为之扼腕。

波兰真是个很悲催的国家,地处四战之地,不论是西边的德国奥地利,还是东边的俄国,只要向外扩张,波兰就是必经之地。当时的欧洲,不管谁出门约个架,斗个殴,都要踩上它几脚。历史上三次被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二战时期,又亡于德国苏联之手。

波兰的悲催命运,仅仅是因为地缘政治吗?历史上的波兰还是雄起过的,他著名的羽翼骑兵打遍欧陆无敌手,曾经的地盘也是不小的。也许是历史上早期的辉煌给波兰注入了太多的自信,开始盲目扩张,四面树敌。一个国家实施自己无力支撑的大战略,这是最大的悲哀。波兰的扩张政策导致了周边国家对他的厌恶。德国人恨波兰人,因为他是斯拉夫人;俄国人恨波兰人,因为他是天主教徒;土耳其人更恨波兰人,因为他既是斯拉夫人又是天主教徒,波兰征战史上最著名的一战就是在维也纳城下,8000骑兵大破10万奥斯曼土耳其军,这一战遏制了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扩张,拯救了天主教世界。

这样一个曾经恣意扩张又备受蹂躏践踏的国家,如今是个什么光景,真的很好奇。

胜利广场 ——华沙最大的广场。广场上没几个人,更显空旷,社会主义国家都热衷于建大广场,也许这也是前苏联指导下的大手笔吧。

华沙无名烈士墓就在广场上,按照波兰外交礼仪,外国重要代表团来访或使节到任,都要向无名烈士墓献花。虽赶不上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门口的那个,但氛围也非常庄严凝重,说是烈士墓,其实只存放着从波兰烈士们牺牲的战场上收集的泥土,常年由军人日夜站岗,熊熊烈火永不熄灭,代表波兰人民抵御外敌的精神永不熄灭。

现在的华沙是一座"满城绿荫的现代化城市,全市基本上看不到一片裸露的土地,人均绿地占有率在世界各国首都中名列前茅。满眼林木苍郁,花草广植,宛如大花园。

华沙老城中心——城堡广场去,路过的城市公园满目翠绿和着点点金黄,相当养眼。

路经“克拉科夫郊区街”,名为郊区街,其实并不在郊区,就在华沙市中心,类似于北京的长安街,沿途有很多历史人物的雕像,是游人必走的景观大道。

毕苏斯基(Józef Pi?sudski)是波兰革命家和政治家,第一位国家元首(1918-1922)。

波兰总统府,苏联东欧军事组织——华沙条约就是在这里签订的,苏联解体后也就土崩瓦解了。现在总统府前高高飘扬的是波兰国旗以及欧盟和北约的旗帜。

华沙的老城建筑五彩缤纷,却老而不古,因其都是被毁灭后重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是1944年的“华沙起义”失败后,德军开始屠城,整个城市成为废墟。据说当时华沙大学建筑系的师生,抢在希特勒动手之前,对城市进行了全面的测绘记录,秘密保留下来。二战之后,华沙人民决心按照师生们留存的资料重建,当时有30万流浪海外的波兰人归来投身重建当中,整个波兰掀起高涨的爱国热潮,最大限度和最快速度恢复老城的历史原貌,这就是战后著名的“华沙速度”。

一砖一瓦完美地还原毁灭前的样子,毫无违和感。这一切真的要归功于华沙的知识分子能够在城市被毁前一刻,精准地留下老城第一手资料,看来知识不但可以改变命运,还能让人类的文明得以留存,再想想我的大北京 ……只剩一声叹息了。

1980年,华沙老城被当作特例上了世界遗产名录,华沙人民自发地保护自己的文化与传统,为全世界树立了榜样,并且对欧洲古城的保护产生了巨大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评价华沙历史中心时是这样描述的:1944年8月华沙起义期间,华沙历史中心85%以上的建筑遭到纳粹部队的摧毁。二战之后,华沙人民用长达5年的时间重建古城,他们修建了教堂、宫殿和贸易场所。华沙的重生是13世纪至20世纪建筑史上不可抹灭的一笔。

一群已参观完毕的波兰娃,井然有序地上车,训练有素挤在一团的排队方式真是萌死了!

老城区以城堡广场为中心,位于维斯瓦河西岸,皇家城堡也在战争中灰飞烟灭,和其他老城建筑一样重建的。

皇家城堡占地21580平方米,平面呈五边形,有大小房间3O0个。内有庭院,外有花园,环境优美,精巧别致,富丽堂皇。1596年 波兰 首都由 克拉科夫 迁到华沙后,城堡进一步扩展,成为历代君王居住之地。

昔日的皇家城堡被誉为"波兰民族文化纪念碑" ,现在是一家博物馆,可以从城堡大门进入参观。收藏了许多 波兰 历任王朝统治者的珍贵宝物,王宫画廊里陈列的全是波兰历史上较有名画家所描绘的波兰 史画,是波兰千年历史传统的文化象征,也是民族兴衰史的见证者。

一群萌娃正在老师的指挥下,围着纪念柱合影,把这群好动的孩子摆弄好真不容易

听说波兰也是个出美女的地方,果然,这么多美人坯子,妥妥的淑女范儿!

十六、七世纪是波兰帝国的光辉岁月,当时的波兰是欧洲列强,版图是现在的三倍以上,从上面的波罗的海直下亚德里亚海,囊括了现在的斯洛伐克,匈牙利,波斯尼亚,以及部分的部分德国,立陶宛和部分乌克兰等。

城堡广场向左拐入一条狭窄的街道,换一条小巷,又是新的风景。

非常狭窄的小巷上居然并肩而立着两个教堂。分别是圣约翰天主教堂和耶稣会教堂。哥特式高高的山墙是华沙最著名的教堂——圣约翰教堂,数百年以来,这座教堂是波兰政治和宗教活动的重要中心。不仅是国王加冕之地,世界第二部宪法《五三宪法》也诞生在这里。

路上很多装饰得十分有爱的餐厅和小店,波兰在欧洲范围来看物价不高,最值得出手的是琥珀制品,虽说在旅游区的零售店很难遇到真正成色上好的琥珀,但波兰的首饰加工和设计水平都很不错,价格也不贵。

这个店的镇店之宝,琥珀蝎子,精美之极,让人垂涎三尺。

琥珀被称为“波罗的海黄金”,这是4000万年前大自然留给未来的馈赠,大约全球75%—80%的琥珀都产自波罗的海国家。每年波兰都有“国际琥珀节暨琥珀与珠宝饰品展”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影响力最大的,成交额最高的琥珀盛会,还是中东欧地区最重要的珠宝展之一。

这是个古董二手店,有时间可以淘淘宝。

老城就是一个广场接着一个广场,穿过几条窄街又是一片开阔地,城市最核心地带——老城集市广场

广场中心著名的美人鱼雕像,华沙城的守护神和精神支柱。有别与丹麦楚楚动人的小美人鱼,这是位出落得英武不凡充满斗志的美人鱼战士,手持利剑和盾牌,象征苦难岁月中的波兰人民面对列强总是高昂头颅,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

美人鱼铜像建於1855年,在德国纳粹入侵前,人们把这座铜像拆卸掩埋保护了起来,直到波兰解放后才得以重现。

曾经满目疮痍的集市广场(网上下载)

华沙曾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帝国的急剧扩张,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当时欧洲正方兴未艾的文艺复兴,华沙老城更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产物。广场周遭的城堡、贵族和平民住宅,密集的教堂,王宫无一不是那些意大利著名大师的作品。

集市广场是老城最最热闹繁华的精华部分,这就是18世纪末波兰最传统的样子。看这些肩并肩站得没有一丝缝隙的楼房,有一种小时候玩积木放大版的既视感,以前这些都是大户人家的豪宅排屋。现如今是各种餐馆咖啡馆,商店,博物馆和民宿。

广场中央随意放置了一些长椅,给来往的游人歇个脚,鸽子可是这里的主人,它们并不在意游人的多少,自在地踱来踱去,亦或吃着游人丢来的食物。阳光明媚的日子在这里喝喝咖啡,喂喂鸽子,看老婆婆做做手工活,颇有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东欧的建筑色彩总是那么喜气,也许是和漫长的冬天有关,色彩浓郁的房屋总能让人童心满满,心情也随之变得轻松愉悦。

如今的老城,活色生香的街巷,装饰精美的商铺,人们满脸的幸福感,一切都是那样生动,曾经的悲伤已渐行渐远。

克拉科夫郊区街尽头的圣十字教堂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建于1682年至1757年之间。教堂的外表和内部的陈设并不特别,但这里因安葬着萧邦的心脏而出名。

事实上,只活了39岁的肖邦有一半的时间都生活在维也纳、巴黎,那时的华沙处在沙皇的奴役下。肖邦最终也没有回到故乡,他曾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一直对他的祖国有着无限的思念,所以嘱托他的姐姐,在他死后一定要将他的心脏送回波兰。

诞生于华沙 ,灵魂属于波兰 ,才华属于世界!这是对肖邦一生最精辟的总结了!

这条长椅是华沙市政府为了纪念肖邦,在每个以前肖邦常常出现的地方都安放一条类似的长椅。椅子上有乐曲的编号和介绍,按下按钮,可以播放肖邦创作的不同乐曲。
巴比肯(Barbacan)瓮城

老城北边砖红色的巴比肯(Barbacan)瓮城与城墙是华沙历史悠久且复杂的防御工事中为数不多的遗迹之一,穿过瓮城就算结束老城的游览了。

巴比肯(Barbacan)瓮城

始建于1540年的瓮城是老城古时的防御工事,墙上排列着窗户和小洞,相当于他们的长城。华沙瓮城是波兰第二大瓮城,最大的是后面会到的旧都克拉科夫

巴比肯(Barbacan)瓮城
巴比肯(Barbacan)瓮城
巴比肯(Barbacan)瓮城

这座半圆形的防御性塔楼,顶部装饰有文艺复兴样式的矮护墙。城墙从14世纪建立开始就持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城墙上下是一个散步,约会,遛狗,跑步,骑车,聊大天的完美聚点。

巴比肯(Barbacan)瓮城
巴比肯(Barbacan)瓮城
巴比肯(Barbacan)瓮城

红砖上有全世界游客留下的墨宝“到此一游”,也是一道景观!

就喜欢游荡在老城的各个角落,想着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苦难深重的波兰人同仇敌忾的结果,就有一种感动。在华沙老城被德军轰炸之后,波兰著名诗人米沃什在他的《无名的城市》中是这样描绘华沙的:“浅浅的波兰河流过峡谷,一架大桥伸向茫茫白雾,这里是一座破城疮痍满目,风在墓地吹来海鸥凄厉的叫声……”

波兰人民举全国之力用最短的时间,将被战争摧毁的老城重建复原,就连原先建筑墙面上的裂缝也是一模一样。可以说,华沙老城是英勇不屈的波兰历史缩影。

站在街头,周围的建筑物时刻让你感受到历史留下的痕迹,老城王宫、城垛、教堂、广场,那些十四、十五世纪的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的宫殿及其浮雕和彩绘,甚至还有那些用砖石铺路的小巷,路旁六角形的路灯,都是这座城市最精巧的装饰。

佛里塔大街

不知不觉走到了波兰另一位杰出的人物出生的佛里塔大街,波兰除了肖邦,还有居里夫人,华沙老城有居里夫人的故居,我这枚理科学渣一定要顶礼膜拜的。

这就是居里夫人(原名:玛丽·居里)出生的公寓,这位波兰近代史上最杰出的伟人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我就不赘述了,课本里已经学过了,如今这间寓所已辟为她的纪念博物馆。

佛里塔大街
佛里塔大街
佛里塔大街

本来今天还有几个点要参观,无奈一片乌云眼看绵延过来,雨点已经开始掉落,一场大雨逼近,我们只能走哪儿算哪儿了直接跳过所有项,往停车场去,草草结束华沙一日游。

华沙不仅有出色的中世纪建筑群,新城也有不少创意十足的现代建筑,绝不逊于任何一个国际化大都市。

去停车场的路上,路过华沙起义纪念碑,这座展示了波兰近代史最悲壮惨烈的“华沙起义”的青铜群雕,坐落在波兰高等法院一侧,由两组雕塑组成。

“华沙起义”是波兰人民在力量对比极其悬殊情况下为自由和尊严的奋起反抗,虽付出了沉重而高昂的代价以失败告终,但对纳粹的挑战给予当时行将灭亡的德国法西斯以重大打击,意义非凡。

最年轻的世界遗产——华沙“老城”一日游, 由于天气缘故匆匆结束。

这个二战期间全世界受损最严重的城市,一个曾经充满悲情色彩,浴火重生的城市,经历一战、二战的严重破坏和东欧剧变,历经岁月的洗礼,不曾没落,反而更加历久弥新,凤凰涅槃依旧如童话般美丽。

有人说,来波兰旅行,如果只能去一个地方,那就是克拉科夫。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把克拉科夫评为欧洲 必去的最具文化以及全球最值得去的目的地之一,称为世界12个最美的城市之一,非常遗憾的是今天一整天大雨,只能雨中漫步这座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东部最繁华的城市。

建筑就是凝固的历史,承载着历史的变迁。自1038年起,在长达600年的时间里,克拉科夫都是波兰王朝的首都。 波兰王国的全盛时期是14至16世纪的雅盖隆王朝时代,那时克拉科夫就与布拉格 、维也纳三足鼎立,这些历史都详细地保留在了今天的克拉科夫老城。

格伦瓦德战役纪念像的对面就是波兰最大的克拉科夫瓮城,抵御外部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设于护城河外,与城门之间以吊桥相连,通往老城的重要通道,是仅存的环绕克拉科夫老城的复杂防御壁垒,这座哥特风格的瓮城建于1498年左右,是欧洲仅存的三座同类型防御前哨之一,也是其中保存最完好的。

见到这个瓮城,你就找到了老城的入口了。

克拉科夫瓮城的模型,这样可以直观全貌,以前环绕的护城河,现如今已是绿草萋萋。

走过瓮城去老城的通道,穿过当时最大的也是唯一尚存的主城门――圣·弗洛瑞安城门,一座充满中世纪风情的老城就在面前。

正对城门的弗洛瑞安街是老城最热闹的街道,这条街将人们一直带到克拉科夫老城的中心——集市广场,最后一直向南到达瓦维尔山的瓦维尔城堡,波兰王室驻地,游览整座古城,感知古老而有力的脉搏。

与华沙不同,克拉科夫古城在二战中幸免完好地保存下来,在70年代就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克拉科夫应该是波兰最骄傲的城市,曾是中世纪最辉煌的经济、学术、文化和政治中心,中世纪欧洲首都的范例。现在到克拉科夫,仍能被那些辉煌的文化瑰宝所震撼。

长相酷似甜甜圈风行欧洲的百吉饼(Bagel)起源于波兰,1683年波兰羽翼骑兵大败土耳其人解救了奥地利,一位维也纳的犹太面包师傅,用经过酵母发酵的面粉团,做出马蹬形的圈饼,献给波兰国王,自始,这种犹太圈饼就叫做百吉饼。新鲜出炉的百吉饼香脆可口,好吃不贵,在这样容易情绪低落湿漉漉的天,咬上一口,心情好一半。

沿街有很多妙趣横生的小店值得驻足流连。

古老的石板街两旁百年来仍在经营的餐厅、咖啡馆儿、工艺品铺子,每一样都是奇迹,慢慢走,慢慢看,用心体味。就是老天不作美,唉!

又是让我垂涎三尺的琥珀首饰!

老城中心——集市广场到了,在这个方圆四万平方米的广场附近,分布着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历史地标建筑。曾有这样的说法:“君主通过他的建筑使自己不朽。”克拉科夫无疑成为这句话最好的注解,一代又一代意气风发的国王在这里开始规模宏大的规划和建设,形成以中央集市广场为中心的放射性城市布局。

广场上建于16世纪的织物会馆,这栋文艺复兴的建筑,曾经是欧洲最大的“shopping  mall”,现在的一层是各种纪念品商店,二层则改作国家博物馆画廊,收藏着波兰画家的名著。

一头扎进人声鼎沸的纺织会馆,琳琅满目的波兰风情纪念品,恍若隔世地步入了15世纪的繁华。

纺织会馆四周的廊柱餐厅,生意很好,无论是细品一杯浓咖啡,还是来上一块精致的甜点,都会让你惬意得想在这儿赖到打烊。

在广场看到最高、有时钟的金顶方柱体建筑,不是教堂,是克拉科夫的老市政厅。这座由砖石建造的13世纪哥特式塔楼高70米,由于1703年的暴风雨导致倾斜了55厘米,被称为“克拉科夫的斜塔”,如今是历史博物馆的分馆。

如果久远的古迹是伫立的丰碑,那么广场上的马车就是流动的风景。中世纪装扮精致的马车,踢踏踢踏地在广场的石砖上悠闲地走着,仿佛越过沧海桑田才来到这个人潮涌动欢声笑语的广场。

这里是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市集广场,这样特别不适合出行的雨天广场上照样人潮熙攘,四周环绕着教堂、修道院、钟楼和方塔。高低错落中,城市将它的历史谱成了一首激昂的乐曲,每到整点,广场东北角的圣玛丽教堂钟楼上的号手就将吹号长鸣。

老城广场上的圣母玛利亚教堂是克拉科夫的主教教堂,它是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去罗马之前一直办公的地方。13世纪建成哥特式风格,在教堂顶端有度高不同的两个尖塔,右边的矮塔是钟塔,左边的高塔是号手塔。

当教堂的钟声深沉地敲响,悠扬的号角声随即响起,在广场每小时准点都能听到号角声在教堂塔楼顶吹响却又戛然而止,而在下一个小时又再次准点响起再次中断,如此循环往复,千百年来从不间断。这是当地一个传统,是为了纪念中世纪时期一位号角手,在鞑靼人入侵时,他坚持上塔楼吹响号角作为警报,却被敌人一箭封喉,号角声中止。自此后,为了纪念这位号角手,每次号声都会停止在他牺牲前的音符。

这座神圣的教堂除了是人们的信仰中心,更是守卫城市的岗哨。

克拉科夫有号称欧洲最漂亮的观光马车,绝对是个吸引眼球的所在,马儿膘肥体壮,毛色光亮,戴着华丽丽的装饰,妥妥的中世纪范儿,马车上顾盼流转,巧笑嫣然,头戴礼帽手挥长鞭,身姿娇媚且帅气的美女车夫,更是为克拉科夫增添不一样姿色。

乘坐马车游览克拉科夫应该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效果,马蹄铁叮叮当当的敲击着石板路,就像在演奏小步舞曲,穿行在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的建筑中,仿佛回溯了千年,那个克拉科夫最辉煌的年代。

街边有风靡欧洲的土耳其美食KEBAB,其实就是土耳其烤肉和各种蔬菜还有他们的独门绝技腌酸辣椒夹在面包里,有点像我们和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桂林米粉的关系。虽然登不上大雅殿堂,却很方便快捷,味道相当不错,个人觉得比同样是快餐的汉堡好吃多了,时间不多,中午就对付一下了。

克拉科夫也是一个满是轨道交通的城市。

道路的尽头,老城区南边就是伫立在瓦维尔山上雄伟的瓦维尔城堡(Wawel Castle),波兰民族的象征 , 波兰最古老的宫殿之一,是迁都前历代国王的居住地,克拉科夫的起源和标志。

瓦维尔城堡座落在维斯瓦河畔的山丘上,被高高的围墙环绕,历经风霜,将那些过往向你娓娓道来。

爬过一个大上坡就进入瓦维尔城堡了,现在是国家博物馆

在1595年齐格蒙特三世国王迁都华沙之前克拉科夫一直是波兰的首都,瓦维尔城堡就是波兰的王宫,瓦维尔主教座堂就是皇家教堂。当时波兰的雅盖沃王朝掌控着波兰、捷克、匈牙利三个王国的王权。瓦维尔城堡也就成了当时欧洲最重要的王宫之一。

进入已成为国家博物馆参观,里面不许拍照,是波兰最顶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馆藏的东方艺术和奥斯曼艺术藏品规模也是波兰首屈一指的,非常值得参观。国家画廊的镇馆之宝是达芬奇的巨作——《抱貂的女子》(Lady with an Ermin),这是达·芬奇仅有的四幅女性肖像画之一,在我看来一幅绝不输《蒙娜丽莎》的绝世之作。

城堡内的皇家大教堂——瓦维尔主教座堂,一个混搭建筑群,有古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因为修建时间不同,分了好多“版块”,简直就是欧洲建筑大杂烩,每个“板块”都带着一个时代的印记。

大教堂是历代国王的加冕之处,也是国王、主教和总统的陵寝,起始和终结同在一处,这应该是最好的安排了吧。

这是教皇约翰·保罗二世铜像。他是波兰的骄傲,更是克拉科夫的的骄傲。约翰·保罗二世出生在波兰,曾就任克拉科夫教区大主教时负责瓦维尔主教座堂。1967年升为红衣主教,1978年10月在梵蒂冈当选为罗马教皇。他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波兰出生的教皇、第一个斯拉夫人教皇、也是455年来第一位非意大利籍教皇、虽时年58岁,但也是20世纪最年轻的一位教皇。2005年去世后也安葬在他的铜像对面的瓦维尔主教座堂的地下室。

这座城曾经历了太多苦难,阳光因此显得尤为难得。

紧挨着主教堂的就是波兰王室宫殿,宫殿内院,带有彩色连拱的走廊将其联结在一起,形成了精巧的庭院广场。

这个三层的宫殿,由三面回廊和一面宫墙相连成一个大天井的庭院。在回廊的上层墙壁,绘有大量的壁画。如今在这个回廊式建筑中主要开辟了5处常规的展区,分别是国事区、皇室起居区、珍宝馆及兵器馆、东方美术馆和消失的瓦维尔。内部参观也禁止摄影。波兰的很多教堂博物馆都是这样,规矩不少。

这个古老的防护门是城堡的另一个出口,铁栅栏门落下会保证城堡内部的安全。

一座承载着数百年波兰史诗般的瓦维尔皇家城堡,安静地沉浸在这个民族深沉的历史和厚重文化中。

国立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

瓦维尔城堡对面的国立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1364年建校,是波兰及欧洲最古老的大学。“日心说”创立者哥白尼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向神学挑战的世界天文学家;而这位波兰教皇也曾在这所大学授课。雅盖隆大学是波兰最古老的大学,在欧洲名列前茅。很可惜没有时间走进它! 

国立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

国王大街——这是克拉科夫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当时国王进出皇宫都要走这里。如今依旧马蹄声声!

国王大街

克拉克夫就像一个贵族淑媛,浑然散发着岁月酝酿出的宁静祥和的气息。沉默不语,偶尔掸落金色裙上的些许尘埃……依旧璀璨永恒,故事不息。

国王大街

到目前为止的行程,虽然也会碰上些天气不太美或不那么顺心的日子,但始终会处在一个兴奋,期待和怀揣各种美好的心境中,唯独今天的行程,就在这里,飘荡着百万亡灵,人类不能承受之痛!——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到波兰终究绕不过去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地,这是自我写游记开始,心情最为沉重复杂,也最不愿提笔的一篇,翻看硬盘里的一张张图片,依然如鲠在喉!!!

距克拉科夫西南60公里的小城奥斯维辛,原本就是波兰南方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小镇,德国人因其处于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上,而在这里建立了集中营,被沦为“人间炼狱”。

这里曾发生过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有计划屠杀事件,而今成为波兰旅游最为热门的目的地之一,游客超级多,买票预约后指定时间入营参观。

奥斯维辛集中营,主要有三个营区,首先参观的一号营区就是现在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展示图片和一些证物,也是最初的集中营原型,整个集中营的行政管理中心。二十几栋双层小楼,四周布满岗亭和铁丝网。

二号营比克瑙集中营,是后来扩建,囚犯的住宿以及毒气批量处理的流程化也是在这里成形,免费对外开放,随时可以进入。

三号营(莫诺维茨集中营),未对游客开放。

上图是一号营的入口,门上铁艺的德文“Arbeit macht frei(劳动就会得到自由)”

被送进一号营的人们第一眼就能看到这个标语,以为努力工作就会带来希望,这句话不知道鼓舞了多少被蒙骗的人,让他们豁出命地工作,仅仅为一个谎言,实际却是踏入了真正的“地狱之门”。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塔楼、电网和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囚房,总之,这样的场景看过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会很熟悉,对于即将进入的暗黑世界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空气中浓重的死亡气息一波一波地袭来让人心慌胸闷,喘不过气来。

1979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唯一一个反映战争的世界遗产,然而这个文化遗产不是表现人类的伟大与杰出,而是揭露了人性的丑恶与黑暗,见证人类最黑暗的历史,让人铭记、促人反思。波兰人说,那本不该算做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因为那是“ Made in Germany”!!! 

纪念馆里是肃穆安静,那些堆积如山的遗物,杯子、眼镜、鞋子、衣服,锅碗瓢盆,从这些物品中甚至能看到一双双渴望生存的眼睛。

就这样,站在历史面前,与他们离得这样近,静静地看他们的生命消失, 却无能为力!!!

纪念馆中,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有两吨重的人的头发和那些用头发织成的布料,地毯,人皮做的灯罩,而这仅仅是二战结束后剩下的冰山一角而已。

一罐氯化钾可以毒死1500人

在小楼之间穿行,房间里的图片和实物展览让人不寒而栗,成吨的毛发,焚尸前被敲掉的金牙,上千双鞋子,触目惊心,每一张图片,每一件物品,看到的每一个细节,都重重锤在你的心上,生疼生疼的。

如今的殉难者纪念馆,接受世界各地人们的瞻仰和哀悼,操着不同语言的人们来到这里,去见证昔日发生的一切。天空飘落的小雨,愈发显得悲凉。

在被解放前,纳粹为了消灭屠杀证据,炸毁了大规模的毒气室和焚尸炉,烧毁了所有档案材料,以及战败前几夜的疯狂屠杀,几乎近半的犹太人死于解放前夕。

焚尸炉

仅存的毒气室遗迹依然能感受到当初日焚6000人的惨烈,几乎和目前博物馆每日接待游客量的上限持平。人性的阴暗、生存的麻木,脆弱的希望和无声的呐喊在这里交织燃烧,剩下玻璃里一箱箱静物等待被剥取最后的价值。

Tips:
整个奥斯维辛一号营参观时间最少2小时,建议3小时,完成一号营参观之后,前往2号营地比克瑙,两地相隔约3公里,比克瑙的参观时间相对一号营较短,大约1-1.5小时可以完成。

二号营(比克瑙集中营)位于西郊,相隔一号营约3公里,占地巨大,300多栋牢房,是关押和屠杀犹太人的主要地方。

每天从欧洲各地驶来的小火车,载着满满的犹太人来到奥斯维辛,《辛德勒的名单》里犹太人被欺骗把行李留在月台上,小心翼翼地在箱子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却不知自己将一去不返,走向人生尽头!

这些真实的照片就记录了当时“死亡列车”到达奥斯维辛站台时,人们被强迫卸掉身上所有的财物,被赶出车厢,等待命运的安排。 

牵着手走向毒气室的天真的孩子

来集中营组织最周密,人数最多的游客是犹太人,参观的时间通常是两天。犹太人是最不善于忘记的民族,奥斯维辛大概是他们这辈子必须要来的地方。他们身披国旗,站在最完整最大规模的噩梦遗迹前倾听先人的故事,回溯历史,看那个猖狂的时代,突破人类极限的事实,历史不能被忘记,忘记就可能重蹈覆辙。

铁轨一直延伸至营区内,这节车厢前的空地,就是人们集中等待纳粹“医生”筛选的地点。

走在空旷的土地上,脚步沉重,鞋底与碎石路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就像一个个生命的啜泣声,看过的电影《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安妮日记》《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中那些画面在脑海中走马灯一样掠过,看时只觉悲伤,如今身临其境,很多很多情绪郁结于胸,不知从何说起。

墙上是囚犯留下的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在这暗无天日的死亡空间里他们是怀着何种心情度过每一分钟,只能用这种方式进行绝望地挣扎。

稚嫩的孩子、朝气蓬勃的学生,耄耋的老人成群结队远道而来,身披以色列国旗,带着花圈、花束、烛火,祭奠他们上百万祖辈的亡灵,此情此景,谁能不为之动容。

铁路终点,也是生命的终点,多年后,“死亡铁轨”依旧静卧在杂草丛生的路基上,在这里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蓄意谋杀,曾经达到残暴的最高潮,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所发生的一切,铭记人类史上最黑暗的那一章。

离开集中营那一刻,夜幕已开始降临,仰头看天竟然有天晴的迹象,排成“人字”飞行的候鸟,雨后散发湿润气息的草地,把我从地狱拉回人间,多美的一切!感恩现在,感恩我所拥有的一切,阳光和自由的呼吸!

一座伟大的城市,最沉重的历史在回荡,最自由的灵魂在飞舞;一个另类的城市,如水晶灯的侧面,每一处都反射出不一样的光彩;一座有故事的城市,需要你细细地、深深地聆听……

这是柏林(Berlin),德国的首都,提起它,立马想到的是“柏林墙”那段充盈着泪水的过往。柏林承载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普鲁士、纳粹、东西德。历史的浓烈与厚重,割裂与交织,将历史层叠共存一体。

特雷普托公园——公园的这个入口位于一座凯旋门下,并以德语和俄语刻有纪念碑。

昨晚从波兰克拉科夫首先进入东柏林,就近找地儿住下了。

今早往西柏林去,路过特雷普托公园,苏维埃战争纪念碑坐落在公园内,苏联红军纪念碑在柏林有两处,东西柏林各有一处, 相比此处更加宏伟壮观。

苏维埃战争纪念碑Soviet War Memoria

纪念碑由前苏联建筑师设计,是为纪念二战时1945年攻克柏林牺牲的苏联士兵。

宽阔的广场,雄伟的纪念碑,不仅表现苏联军人的英勇牺牲,也反映德国人的诚恳和胸襟,不忘历史,深刻反省。

一个城市因有河蜿蜒流过,就会多些情趣,施普雷河(Spree River)就是这样一条在柏林市内穿行的河流,在欧洲大城市中名气不算响亮,但却为这座城市平添许多灵气和一份难得的恬淡从容。

走近施普雷河,细细品读她的美丽与哀愁,才算真正走进了这座城。

横跨施普雷河的奥伯鲍姆桥,它连接过去的东德和西德,河岸伫立着曾经分割国家也割裂人们意识形态的墙。

如今它依然在这里,见证统一后的强大德国。

有人说,柏林墙曾隔开两个世界——西柏林是放纵的世界尽头,东柏林是虚伪的冷酷仙境,我说就是一堵墙两重天。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瓜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首都设在波恩

为了制止东德居民大量流入西德,苏联占领的东德在1961年8月12日一夜之间在柏林建起一道带刺铁丝网屏障,隔离东德和西德,把整个柏林一分为二。后来,这道屏障不断被加固、扩建,最终成为冷战时期东西阵营全面对垒的标志——柏林墙。

柏林墙拦住了东德人民‘走出去’的愿望,也隔绝了西德人和亲人相聚的可能。它就像道伤口,每个人都想忽视它,但又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提醒它的存在。

直到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推倒,成为东西方冷战的终结和东西德统一的标志。柏林墙倒塌后,被一段段拆除了,现存最长的一段便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画廊——东边画廊(East side Gallery)。

虽说柏林墙是过去时代一个悲催的提醒,但每一个来柏林的人,都想要去看一眼,它承载了这座城市太多过去, 东边画廊是保存下来最长的柏林墙,一共1.3公里。

来自全世界操着不同语言的艺术家聚集到这里,以柏林历史事件为背景,一起用色彩代言思潮,创作了很多妙趣横生的作品,充满反思和嘲讽,讲述一个个关于和平及理解的故事,是现代涂鸦艺术不同风格的集大成。

《无题》这个作品就是以墙开始的,从中国的长城、到莫斯科的红墙再到柏林墙,墙无处不在。

《上帝如何?她是黑人》,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不再因为性别、身份、种族、宗教信仰等差异而遭受任何歧视的对待。

不少作品表达了对这一历史遗物本身意义的评价,人们面对满绘的墙体,分享对战争与隔绝的内省与回馈,形成了一片共享的对未来的希望与愿景。“柏林墙”这三个字不再只是在柏林市中作为“公共场所与建筑遗迹的某一部分”,也不仅是留有一些艺术家创作痕迹的墙体,而是由公共意见凝结的表达空间。

《兄弟之吻》是由莫斯科艺术家迪米特里·弗鲁贝尔创作的柏林墙上最著名的涂鸦之一,东德与西德领导人,同一个坑里的两个老基友激情四射的对吻,成为东边画廊乃至柏林墙绘画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兄弟之吻》出自于一张真实的政治新闻照片,摄于1979年10月7日,民主德国建国30周年期间,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勃烈日涅夫访问东德,在签订了两国未来的长期合作协议之后,两方领导人如兄弟般热烈拥吻。

《正是需要拆除许多墙的时候》这幅画。1989年11月9日,当柏林墙拆除的时候,人们涌向另一方。柏林墙的倒塌象征人们冲破来自于制度的囚禁。

“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

                                                    ——肯尼迪《柏林墙下的演说》1963年6月25日于西德市政厅柏林墙前

我们经常称“ 东欧剧变”其含义带有惊讶和不可思议。其实,欧洲的国家和人民都明白,作为日耳曼同一民族的两德,一个经济强国,一个发展滞后。究其原因,制度使然。 柏林墙的倒塌皆民心所向而非敌对和反动势力。

Tips: 到柏林墙东边画廊交通还是很方便的,要么就是地铁到华沙站,要么就是到柏林东站,这两站就是柏林墙的两端。整个柏林墙走下来得2公里左右,走走拍拍,一个小时还是需要的。

作为首都,柏林没有巴黎的浪漫,没有马德里的热情, 而当柏林墙轰然坍塌,世界上再找不到一个城市,拥有如此丰富的历史层次,这种复杂的背景使其有一种颓废又蹉跎的美感,这才是它最摄人心魄的所在。

胜利纪念柱,是柏林的一座著名纪念性建筑,远远就看见她高耸的身影,每座纪念性建筑背后都有一些故事或传说,甚至比建筑本身更具吸引力。

1871年,国王威廉一世在普法战争中打败法国,在凡尔赛宫加冕称帝。一个统一的德国从此诞生,胜利纪念柱自此成为德国统一战争胜利的象征。

Tips:胜利女神纪念柱(塔)内可登楼参观,可以360度眺俯瞰整个柏林市区,需要买票,2欧元。

德国联邦议会也叫国会大厦,这栋着古典外袍、现代骨架、科技环保心脏的议会大厦,是两德统一后选择的议会地点,可以说是新柏林 、新德国的代表。德国的权力中枢,悠久的历史,第三帝国不可抹杀的拐点。 

于1894年建成的德国国会大厦,也是德国饱经战争风雨的重要见证,在德意志帝国和魏玛共和国时期便是国家议会的会址。1933年2月27日晚,发生了著名的“国会纵火案”,自那以后,纳粹党掌握了国家议会,将整个国家推向二战的深渊。

在经历战火后修建的国会大厦,除了原先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主体外,内部皆掏空,以全新的设计注入这栋古老而残破的建筑,打造了50米高的透明玻璃穹顶,穹顶之轻盈与整栋建筑的厚重形成鲜明对比而使其焕发新的光采。

每一个檐角、每一根廊柱无不体现欧洲建筑的精美,那些凝固的音符,冰冷的砖石仿佛凝聚了鲜活的生命,向人们娓娓道来。

国会大厦前有一大片绿草如茵的草坪,在这里,你可以让结满了茧的心慢慢打开,让前尘往事瞬间消失,用淡淡的安然享受现在的生活。

国会大厦前的广场

Tips:如果想进入国会大厦参观必须提前一至两周在官网预约并携带护照准时前往。如已到柏林,未预订,但想参观穹顶及天台,可去国会大厦南侧的游客中心登记(请带好护照),如有空位,可获得两小时后至未来两天内的参观机会。

由于我们的归期已近,时间太有限,今天要参观的地方又实在太多,也就没预约参观了。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代表性建筑,一提到这座城市,你首先想到的就会是它们。比如,到北京,一定是长城和故宫;到巴黎,一定是艾尔菲铁塔与凯旋门;到伦敦,一定是大本钟和伦敦眼;到罗马,一定是斗兽场和万神庙;来柏林,就是勃兰登堡门与前面的胜利女神纪念柱

勃兰登堡门是柏林的象征,建筑样式以 雅典卫城城门为蓝本,门顶矗立着胜利女神铜像,象征着战争的胜利。高高在上的胜利女神一手执杖一手提辔俯视人间,凡人所见不过是人生,她眼中的才是历史,柏林乃至德国历史荣辱兴衰的见证人。

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 Gate

1945年5月苏联红军穿过勃兰登堡门攻入柏林,宣告第三帝国的灭亡。1961年开始,东德政府修筑“柏林墙”,勃兰登堡门处在东、西柏林的交界点上,成为柏林墙的一部分,作为德意志统一象征的勃兰登堡门也成了德国分裂的标志。1989年柏林墙倒塌,两德统一,勃兰登堡门才得以重新开放。

勃兰登堡门前广场上,驾驶老爷车的老爷爷,上镜率很高。

勃兰登堡门前的广场,周围是各国大使馆和银行大楼,如今是全世界各地游客的必打卡地,至于它的历史意义,也没多少人会去关注了。

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 Gate——“巴黎广场”
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 Gate——“巴黎广场”

如今的勃兰登堡门早已没了往日的束缚,人们在这里可以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 Gate——“巴黎广场”

一大早出门还没逛几个地方已到饭点,到德国一定是“大肘子”伺候,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简单粗暴塞满你的胃,这就是纯正德国味了,在勃兰登堡门附近就有一家吃烤肘子的网红店——Alt-Berliner  Wirtshaus。

烤肘子上桌,外皮金黄酥脆,外酥里嫩,里面汁水丰盈,饱满入味。又累又饿的状态来上一口,赛过活神仙。

国菜有点像欧版东北菜,豪爽奔放,份量太足,这个店的烤猪颈肉和烤肠也是很赞的,黑啤那就更不用说了,对于我来说自己消受一份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是女孩子建议两人要一份足够。

酒足饭饱,满血复活,继续开启暴走模式。

这位哥哥风姿妖娆,这大冷天人光脚穿皮拖,佩服吧,脚上抹的亮红指甲油分外抢眼,呵呵!

在勃兰登堡门附近艾伯特大街的右边,有一个广场,矗立着2711块水泥碑,在近2万平方米(相当于4个足球场)的开阔地面上以网格状排列,一眼望去,像一片抽象的墓地,又如翻滚的灰色巨浪。这里是「 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 」。

这些水泥碑高低大小不一,有的仅达腰际,有些则高达5米,你可以从任何一处间隙进入,任意穿行其中。进入时,错落的水泥碑,高低起伏的地面让你心神不宁,压抑的情绪渐渐弥漫,犹如一股暗流拍打过来,人们身在其中时隐时现,好似那些被吞噬的人,身处阴森的迷宫而不见天日,处于深深的迷茫和绝望。偶尔孩子追逐的嬉闹声才把你从这种情绪中抽离出来。

纪念碑群位于首都心脏的位置,距联邦议院和总理府等国家机关咫尺之遥,足足占据一个街区的面积,德国人将自己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毫无保留地展示给世人,既警示自己,也警示后人。

或许,活着的人如何看待死亡,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决定了死亡的价值。

波茨坦广场(Potsdamer Platz)是柏林的新中心,广场周围全是世界级大腕建筑师设计的宏伟建筑,其中的索尼中心(Sony-Center)、戴姆勒城(Daimler-City)和柏林火车总站是柏林现代建筑几大精彩的看点。

索尼中心Sony Center)在波茨坦广场地铁站旁边,交通方便,里面有商店,电影院,餐厅。离勃兰登堡门也不远,如果路过可以在这儿喝个下午茶歇歇脚。

索尼中心(Sony Center)

这会儿索尼中心里的电影院门前挤满了人,听说Tom Cruise新片《Jack  Reacher》(中国好像没有进口这部片子)今天首映礼,再过2小时我心心念念的阿汤哥就要走上这红地毯了,真想在这儿一直守下去,可是……唉!

索尼中心(Sony Center)

波茨坦广场不远的查理检查站(Checkpoint Charli)也是柏林的一个重要打卡地,可以说来柏林旅行的人都会来看看,冷战时期留下的著名印记之一。

这是东西分裂时期盟军军人和所有外国人唯一可出入的通道,当时也是以墙相隔,虽早已拆除,但在原地嵌一铜质铭牌,上面刻着“BERLINER MAUER 1961— 1989” ,大街上行色匆匆的人们很容易忽略掉脚下这道痕迹,随意从容地跨过这条“线”,但倒退20多年,这里竖起的那道高墙对于柏林人来说,却是难以跨越的鸿沟。

所谓检查站,就是一个小岗亭,堆着近一人高的沙包。从哨口往北看,照片上是身着苏联制服的士兵;反之,则是美军。

立在路口中央那个美军警卫室,打扮成盟军的人现在的任务不是执行通关检查,只负责逗乐游客,陪你合影留念,要苏军还是美军随你喜好。

路旁边立着那块著名的标牌:“你现在正进入美国防区……”。 

当年东西柏林分界地图,中心的红点就是查理检查站

柏林墙已成为那段历史的代言人,走在柏林街头,你会感受到德国人对过去的尊重,也使得它更有历史的厚重感,成为与众不同的城市,而这恰恰又使得今天的柏林人变得更加包容向上。历史不光是用来回忆和缅怀的,更重要的是反思和进步。

查理检查站西侧是第三帝国时代几个最恐怖的机构原址:盖世太保总部、纳粹党卫军中央司令部、党卫军安全局以及帝国保安部,如今只是断壁残垣。人们将那里开辟为讲述历史的博物馆,名为“恐怖地形图Topographie des Terrors” ,能看到70多年前在这个国家从疯狂走向灭亡的每一步,乃至全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

这是我们在柏林舍弃很多景点也要花费大把时间参观的“犹太博物馆”,2001年建立,由两栋建筑组成:一个巴洛克式的老房子和犹太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解构主义风格的新楼。涵盖德国——犹太千年历史,从中世纪到现在的重要时期。

新建筑外观独特,本是连贯的平面线条被一组排列成直线的空白空间打断,这些空间代表真空,意喻犹太人民及文化在德国和欧洲被摧残后留下的、永远无法填补的空白。

博物馆建筑师 Daniel Libeskind 在阐述设计理念时提到:"在这片曲折的建筑之中是一片虚空的空间。它看似某种捷径,但其实什么也没有。”

参观者从视觉和感触中能深切体会当时逃亡中的犹太人极力脱逃但最终依然难逃厄运的处境。

最震撼的“落叶”室,地面上堆积了无数张大嘴巴的人面铁片,踩踏上去就会发出似呐喊般尖锐刺耳的声音,回荡在四面冰冷的水泥墙挑高空间内,久久不散,而你心情沉重地走在上面,如同亲历犹太人一路跌跌撞撞,惊慌出逃的血腥之路。

一个敲击心灵的体验,挥之不去的记忆,只为铭记那些如秋日落叶般陨落的生命。这设计真是太赞了!!!

曾经有位德国著名哲学家说:

“整个人类的发展史也许就是这样绝望与希望交织,杀戮和拯救伴随的循环往复,作为渺小的个体我们也许无法抗拒这样庞大的洪流,在我们在此时此地感受到疼,希望在灾难降临时,能成为那个放下手中石头的人。”

除了关于受难犹太人的展示外,还有较为轻松的犹太人日常生活展览。而馆内的亮点是大量的互动展示,包括多媒体学习中心,是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知觉以及学习的综合博物馆,非常值得参观。

展示着许多犹太家庭留下的书信,照片,普通人的小故事更能让人产生共情。

还有收听故事的沙发,拿起座位下方悬挂的耳机,可以躺在沙发上聆听犹太人的故事。有小朋友已经在这里愉快地梦周公了,呵呵!

博物馆里还贴心的准备了椅子,椅子很轻,你可以带着随时坐下,慢慢聆听那些前尘往事。他们希望参观者静心驻足,像读书一样阅读他们精心准备的故事。

从这样世界一流的博物馆和前面参观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里,深切感受德国人对历史的态度,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忏悔。这不由地想起我们的邻居——日本……

1970年,西德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 ,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献上花圈,并且做了一件震撼世界的举动:在碑前双腿跪下,为德国曾经对波兰乃至整个欧洲犹太人犯下的罪行忏悔,被称为「 华沙之跪」。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承认历史没有让德国耻辱,相反因为承认历史,在世界受到尊重。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加高大!

震惊世界的「 华沙 之跪」

钻出博物馆,天已全黑,今天规划好的行程只走了一大半,只能留待明天继续!

归期将至,今天在柏林的时间只剩下半天,明天将赶回巴黎,所到之处全是到此一游而已,蜻蜓点水!

 路过柏林电视塔(368米),位于中央火车站旁,塔顶有观景台,可以俯视柏林全城。

把车停在电视塔附近,路过圣母教堂,柏林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教堂外的海神喷泉好像更吸引人。

柏林市政厅,又名红色市政厅,因墙体成红色而得名,是柏林现任市长的官邸。

雄伟的柏林大教堂矗立在博物馆岛东边,临近宫殿桥,在市中心区是个非常令人瞩目的大家伙,最显眼的就是教堂顶部金光闪闪的十字架和三个大圆顶,据说它的建筑外形仿照了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

二战期间,教堂遭到严重破坏,修复工作从1975年开始直到1993年教堂才重新开放。多年的修复却保留了外立面廊柱、雕塑上的累累弹痕,这些弹孔悄然记录下战乱的痕迹,是过去和现在的边界。在德国人看来,历史的痕迹理应被保存并展示给后人,让他们牢记,战争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毁灭和灾难。

柏林大教堂的旁边,这座隐退在柱廊之后的建筑是“柏林老博物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岛中5个世界顶尖的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岛包括的5座博物馆,分别是柏林老博物馆柏林新博物馆佩加蒙博物馆、旧国家画廊和伯德博物馆,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虽远不及卢浮宫有名,但博物馆组团带来的巨大体量,用“震撼”来形容也不为过。

漫步施普雷河畔,小径幽幽,游人寥寥,秋叶裹着这些天难得的明晃晃的正午阳光,点缀在澄碧的河水之间,竟无一丝陌生,长云高天,阳光温暖,我心怡然。

施普雷河东岸,柏林大教堂的斜对角,有一片开放的绿地公园,两位老者的雕像一坐一站,是中国人民熟知的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雕像,后面是展示德国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的浮雕墙。

不远处是些辣眼睛的涂鸦,和精神领袖放在一起,呵呵,这酸爽!

宫殿桥上的雕塑

菩提树下大街,东起马克思—恩格斯广场,西至勃兰登堡门,得名于街道两旁浓荫蔽日的菩提树,是欧洲最著名的大街之一。

菩提树下大街沿着大街自西向东游逛,会途经许多著名建筑,可以媲美巴黎香榭丽舍大街,街道两侧商铺林立,有很多高逼格的咖啡馆,沿着这条笔直的大街就可以尽揽柏林的精华。 

菩提树婆娑成行,微风吹来,婀娜多姿,整条大道浪漫如诗,我们在菩提树最美的季节与她相遇,满目耀眼夺目的黄,被一大片金灿灿的绚烂紧紧包围,站在这里轻轻闭上眼睛,聆听秋天的旋律,任不时飘落的秋叶掉落你的肩头,想让这一刻就此凝结。

至此柏林之行就匆匆结束了,好多想看的想尝试的都没掰开时间去体会。今天还有几百公里的路程,明天的行程更紧张,上午两个德国的城市要去,晚上就得回到巴黎。

路遇这个非常特别的教堂,将车靠边,站在路对面扫了几张,这是著名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 ,二战时期被轰掉钟楼尖顶,后被人叫做“断头教堂”。为警示后人,政府没有对其进行修复,而是保留战争痕迹。

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始终保留这样一座象征民族耻辱的载体,对这些伤疤不遮掩,不修饰,而是认真维护,唯有真正诚实面对自己,才能更有自信的去面对世界。

来柏林的旅行者,感受最强烈的不是大都市的摩登喧嚣,也不是动辄上千年的古迹,而是一段刚刚逝去不久的历史,甚至这段历史仍余音绕梁,这样的风景或许不够浪漫,却有触动心底的深沉力量。

生活在这儿的人,没有固有观念的桎梏,更多的是打破常规的自由灵魂。街头随处可见的表达个人思想的巨幅涂鸦、前卫不羁的创意设计……与这座古老、曾经满目疮痍的城市,或许,这种冲突就是现在的柏林所焕发出的第三层光辉吧。

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伍珀塔尔,因世上独一份的“漂浮火车”而被人所知,这是一种挂在头顶行驶的火车,世界上最悠久的单轨铁路系统。

这是一座依山傍水的美丽小城,虽因工业而兴,但城市中央却布满巴洛克式的花园洋房,整齐而恬静的画面与一般的欧洲城市别无二致。唯有跨河而立的空中轨道与呼啸而过的悬挂列车,在每日接受居民和游客“顶礼膜拜”的同时,给你留下最特别的印象

在城市中心随时抬头,就能看到一对对钢架支撑着空中铁轨横贯全城,如一只巨大的“绿色千足虫"蜿蜒半空,这条神奇的“钢铁虫子”已经走过了 100 多年的光辉岁月,如今仍兢兢业业为人们东奔西走。

伍珀塔尔的"塔尔"在德语中是"河谷"的意思,长达20公里的伍珀河谷如同一条血脉,承载着城市文明的变迁。

一个世纪前,伍珀河沿岸几座独立的小镇,随着工业迅速发展,涌入大量人口,40万人让这里的交通难以负担。由于伍珀河河道狭窄,这条天然水道无法通航,形同虚设。为了改善地方交通,在19世纪末,当地进行数次公投,一个看似天方夜谭的奇思妙想让大家取得共识——在河上架设悬挂铁路,把车厢吊在空中行驶。

1898年,悬挂式单轨铁路开工,在建筑大师威尔海姆·弗尔德曼的指导下,仅三年的建设,这条空中飞行列车便在1901年闪亮登场,由皇帝威廉二世主持开通,立刻成为周边居民最喜爱的交通工具,而被铁道串联的城镇,最终统一成为今天的——伍珀塔尔市。

它在 12 米高空中横贯全城,全长 13.3 千米,共有20个站点。其中10公里设在河面上方,剩余3.3公里则穿越市区狭窄的街道。列车就像把车轮装倒了,将驱动设备和车轮都放到了车顶上,当它从你的头顶飞驰而过,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在蜿蜒的河道上,能够以60公里的时速疾驰,只需35分钟便可驶完全程。花1.5欧买张车票,像当地人一样登上火车,从起点到终点,不仅可以在车上游览市容,还可以在河上过一过“漂浮”的瘾。

这座城市有两项世界遗产,一个是这独一无二的“漂浮火车”;还有一个是伟人恩格斯的出生地。在运行的27辆列车里,有一辆命名为"恩格斯号"。从市中心乘坐列车,不出几站便可抵达恩格斯故居。

列车不惧交通拥堵每5分钟一趟,准时准点,每天运送乘客7.5万,年载客量达2500万。

登上列车,沿河谷蜿蜒前行,车厢随轨道自然地左右摇摆,向下张望,潺潺流动的河流和其间嬉戏玩耍的野鸭清晰可见,与向前疾驰的列车仿佛是错位的时空。

伍珀塔尔是德国早期工业化的发源地。依河道而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绿色千足虫”高高在上,大大节省了宝贵的城市用地,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遗留至今的“活化石”,也成为德国旅行的一个热门打卡地。

地铁坐腻了吗?来这个德国小城试试运营了100多年的“空铁”吧,挂在半空……“让我们一起摇摆,一起摇摆”!

下个目的地——科隆, 离伍珀塔尔仅40公里, 德国第四大城市, 不记得还有哪座城市像科隆这样,整个城市以一座教堂而闻名天下。大多数人恐怕都是先听说科隆大教堂才知道这座城市的,一趟走下来,科隆大教堂几乎占据了对这个城市的全部记忆。

2000多年的历史,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这个城市最引以为傲的高达150米,世界第三高教堂——科隆大教堂,因其极高的宗教地位,与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

此刻大教堂对面的小巷里已经停满了旅游大巴,朝圣的人们真不少,随即汇入造访大教堂的人流。

此刻的目光已瞬间被眼前这座暗黑系建筑锁定,双尖高塔像两把出鞘的利剑直插云霄,将人们的视线引向苍穹,没错,这就是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完美典范—— 科隆大教堂,宗教建筑的巅峰之作。

友情提示:抬头看塔尖的时候得扶着点儿啥,或是背后站个人,不然容易仰过去。

正门上的雕刻精致唯美,主题是圣经故事和基督教圣人,都值得细细观赏。

科隆大教堂不论从规模上,还是建筑风格上,都在追求最极致的效果,时间是最好的证明,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却到了1880年才竣工,整整7个世纪,几代人的成果。

教堂门前貌似在拍戏,男主角冷峻深邃的面容与历经沧桑的千年大教堂简直太搭了!!!

步入教堂内,同样是人头攒动,可气氛马上就不一样了,宗教的威严与神圣无处不在,传说当年舒曼进入这个大教堂后,就是因震摄于其气势,而萌发了创作〝莱茵交响曲〞的灵感……

空间很高很大,巨大的石柱撑起众多殿堂和回廊,典型的十字拱顶哥特式屋顶,中殿的内部净高度达43.35米,中厅跨度为15.5米。

大教堂除了重要的建筑和艺术价值外,还在于它是欧洲基督教权威的象征,1164年,德意志帝国皇帝、 科隆 大主教莱纳德征战意大利米兰时,夺得一件珍贵的战利品——东方三圣王的遗骸,随即供奉于科隆大教堂,一跃跻身于欧洲的朝圣地。

安放三圣王遗骸的金棺,极致精美,被认为是西方最重要的祭坛。镇馆之宝,安全措施很严密。

因不是教徒,真不知道“东方三圣王”为何会拥有如此崇高地位,竟能使一座城池成为圣地。上网脑补才知道,在耶稣出生不久,三位陌生人专程来耶稣的出生地拜访耶稣,并献上黄金、乳香和无花果树,后来被人们尊称为“东方三圣王”。

教堂内保存着15世纪早期科隆画派画家斯蒂芬·洛赫纳1440年为教堂所作的壁画和法衣、雕像、福音书等文物。这些都是教堂的古老珍藏,具有很高的宗教和艺术价值。

圣坛前点一盏灯默思片刻,心灵在那一刻被抚慰。停下呼吸,让时光凝结,从每一处明暗,每一处细节中,寻找那把打开历史之门的密钥。

连小萌娃也是一脸肃穆的表情。

珍贵精致的收藏比比皆是,像科隆大教堂这样的,已然是一个高级别的博物馆了。

教堂内还有好几幅石刻浮雕,讲述圣母玛丽亚和耶稣的故事。

光线经彩色玻璃的过滤,在教堂内洒下梦幻的光影。

在教堂里静静坐下,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人们虔诚的礼拜、祈祷、祝愿,与神对话。我似乎也真的感觉到了神的存在,虽然我不信教,也不是一个极端的无神论者,只是取二者的平衡,在亲身经历体验后,才能够感知宗教带给人们的意义。

直到现在德国人于难民问题也是争论不休的,看来只有耶稣基督对他们是永远敞开怀抱的。

教堂正前方有个模型,是双塔塔尖实际尺寸的模型,9.5米高,4.6米宽。

"横看成林侧成峰,"站在广场 东北 角向上仰望,犹如"一烛擎天"……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西方宗教建筑如石头撰写的史书一般。

TPS:科隆大教堂还有“传统保留节目”,就是步行去钟楼顶部,那里可以俯瞰全城。

在科隆 能见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但依然不觉得这是一座典型的旅游城市,城市不大,大部分景点以科隆大教堂为原点,步行范围内都可达。

教堂门前的广场很热闹,街头艺人,各种行为艺术,音乐表演,有时间能在这晃悠一下午。

大教堂紧连着店铺林立的商业区,这种童话版小火车可以带你游遍纵横的小街。

有人说“如果没有桥,城市仿佛失去了灵魂一角”。

下面就要寻找这一角——霍亨索伦桥,也是我们此次二十多天北欧之行的终点。

就是这座跨越莱茵河的大桥,科隆最古老的桥,建于1907年至1911年。午后的阳光暖洋洋,很多游客坐在河边阶梯上聊天,发呆……

它连接着大教堂,横跨莱茵河,中间还有高速铁路通过,无疑占据科隆最美丽浪漫的部分。

漫步霍亨索伦桥上,表达浓浓爱意的连心锁满满当当挂满桥,没想到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也相信在桥上挂把锁,就能锁住你我的未来,一起把钥匙扔进桥下的莱茵河,就相信鱼和水永远不分离。

色彩斑斓的锁墙为铁骨铮铮的大桥增添些许柔美和浪漫色彩。一列高速火车通过的时刻谁说要锁住的,只能是爱情……小小少年跟着妈妈走过,童真的目光好奇又懵懂,这个祝福之地也成为了他童年美好的记忆吧。

漫步莱茵河畔,穿梭在爱情锁中,远眺浓墨重彩的夕阳里守望着莱茵河的大教堂,思绪早已漫无边际的飞翔在广袤的天地之间。

总算是全文终了,谢谢您看到最后,由于疫情大部分时间蜷缩在家,无法远足的日子靠着曾经在路上的回忆聊以慰藉,也促成了这篇放了好几年的游记生成。

这次可算是最五味杂陈的一次旅程,各种情绪的堆积,使其更觉意义非凡。那些在历史的长河中飘摇了上千年的地方,也许你踏上这片土地的机会只有一次,却能轻易触碰到那些曲折而奋进的历史。

不一样的经历和回忆才是最有价值的,在人生浩大的旅途中,做一个永不止步的体验者,是我一生的追求!

我此行的国家全部都在申根区内,个人觉得目前法国是最好签的国家,只要按照清单准备好资料,基本72小时之内就出来了,第二次签法国就给了我4年多次往返。北京地区,直接去“中智法签”,很容易搞定。

一、波兰使用兹罗提,兹罗提的获取途径:

1、获取兹罗提最方便且不亏的途径就是ATM取款。在波兰有两种可以通过银联取款的ATM,花旗银行和euronet,花旗银行在波兰境内相当少,可以不做考虑,而euronet是一个结算机构,在波兰的大街小巷超级多,老城和主要景点更是非常普遍,所以拿银联卡在euronet的ATM上取款就可以。

2、另外一个方式是拿欧元或者美元换汇,波兰各大城市的老城里(克拉科夫最多)都有换汇点,他们叫做kantor。

3、德国,欧元就好使,可以带着芯片借记卡按需取现,只要每日取现不超过等值1万人民币。德国 有三家银行的ATM支持芯片卡且取现免手续费,分别是Commerz Bank、Sparkasse、Deutsche Bank,每家银行每日限额不同,但基本能满足日常现金需要。


★ 关于退税  ★ 

一般在欧盟区退税的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现场退现金,因为欧盟区花欧元的国家偏多,直接退现金大多没有手续费(有些代理办公室有固定金额的手续费,但机场都不收手续费),直接退欧元下次还能用。但是如果你选择退信用卡的话,相应的会收取一些手续费,对于以后还去欧洲的人来说,欧元现金最实惠,而且当时就能拿到钱啊!


★ 自驾须知 ★

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承认中国驾照,但是在租车的时候需要持有驾照翻译件。

持有中国护照的人只能通过使用“中国驾照原件+中国驾照翻译件”或“中国驾照原件+中国驾照翻译公证件”的组合进行取车。

【自驾注意事项】  

1. 提前规划好路线,最好的租车方式是环形路线,原地租车原地还车,不产生异地还车费,异地还车费用很高,跨国还车费用更高。

2. 出发之前如果时间充裕,可以了解一下自驾地的交规,熟悉一下当地的交通标识、停车设施使用方法等。

3. 波兰区域的高速并不是关联信用卡自动扣费的,而是和中国一样,在入口处拿凭条然后在出口处缴费,限速140公里。


★ 关于交通 ★

【加油】  

一定要问清楚你的车子是汽油还是柴油。到了加油站,记得不要先拔枪,而是先插卡,输入密码,然后选择你的油枪型号,付款成功再拔枪,插好以后要用手一直捏着才能加油,加满会弹开。加油站一般都是先扣掉预付款,然后过几天再按照实际加油费返还你。所以一定拿好收据,有个凭证。  

【停车】 

在城里游荡我们几乎不动车(把我们的车停酒店,免费),搭城市交通或腿着快捷又便宜,城市里不光停车费奇贵,而且找停车的地方就要耗去很多时间,对于分秒必争的我们是绝对不允许的。还有就是,加油站的便利店东西都偏贵,所以如果不是路上急需,还是去超市备货比较划算。  


★ 关于酒店 ★

此次出行我们共5个人,需要2——3个独立房间, 所以大多数都是预订的“价格便宜、地理位置好、评价不错”为标准的公寓式酒店或民宿,基本上是两居或三居的整套房子,这样的酒店都有免费停车和设备齐全的厨房。北欧这几个国家的城市停车巨贵,选择免费停车是绝不可少的。

【特别提示】 

1、预订这些国家的酒店时一定注意,凡带Apartment的公寓套房或者度假屋时一定要看清楚它的特别提示,因为大多数是没有前台服务的,需要通过电子邮件和他们事先沟通好到达时间,否则会很麻烦。

2、在预订房间时,初看价格都很便宜,比如看着500左右的房间,点进去,加上服务费、清洁费,总计也要1000,每家的服务费和清洁费都不同,务必看清之后再下订单!


★ 生活日用 ★
1、酒店基本都可以通用双孔欧标,全程没碰到特殊插座。

添加拍摄地
就是这样的插头,其实备个万国插,也就不用每次考虑哪种插头了。

2、建议带烧水壶,保温杯。

4、对于标准中国胃的,泡面必备。

5、行程29天衣物很多,真空压缩袋很实用,节约行李空间。

6、九、十月入北欧,伞和雨衣必备。




2022-07-18发布 阅读量1.6万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行程
  • 文章
  • 问答
  • 玩法
44
17
19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往北去——北欧自驾环游12国(完结篇)
“Let the world change you…

咪欢1.6万17

千里走单骑—疫情中游德国(2)
【斯图加特】进城途径斯图加特大学打卡。随后直奔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话说巴登乌腾堡州管

SilviaX825.6千16

梦想之地——2019初夏瑞士德国游
一年前的6月正和女儿在瑞士德国悠闲的度假,那是自少年时就梦想的地方,如今想来干什么都要趁早啊,想去哪

00****5388.7千23

轻松玩转德国科隆老城区的一日游
到德国科隆旅游,如果只有一天时间的话,可以到科隆老城区打卡游玩,下面这个攻略可以让你

享旅世界5.3千9

我的德国游记-第四次的德国之旅-德法卢比荷 2015年的6月 <上>
去年11月抢的特价机票,目的地法兰克福。入关、拿行李、取车,虽谈不上一切顺利,但总也是

li****hwu5.4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