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瓷都赏“冷玉美人”,看景德镇古今风华
行程天数
4天
人均花费
3.0千
序言
陶瓷是中国的文化,陶瓷还是一代人的信仰,有的人因陶瓷而生,有的人因陶瓷而狂。有瓷有物语,乐在其中,不断探索,在这烈日焦灼的夏季来到这景德镇 ,于我而言也算是与陶瓷的一种缘分吧~此行景德,伴着微风和些许夏雨,这场邂逅也不显得寂寞,更像是为这些“冷玉美人”浇上一层人间的花黄。在这儿也期望着与之跨越时空契合心灵的击掌~
行程
Day1:古窑—— 瑶里 古村——瓷之源
Day2:高岭中国村——昌南锦绣——夜游昌南里
Day3:御窑厂遗址——皇窑——三宝陶艺村——陶溪文创街
古窑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先民就发明了创造了陶瓷器,谁能想到当初重于实用的日常用品到了近代会成为众人追捧的高雅装饰品。陶瓷经过上下2000多年的演化发展,其间蕴含的工艺与匠心也带着我们猜不着,摸不透的一丝高傲,顺着这股对古人智慧与美的求知欲,我们不得不屈服于它的魅力之下从而一探究竟。
宋真宗景德年间,此地因青白瓷器卓越,而以年号赐之名曰 景德镇 ,由此也可以看出景德镇的瓷器在当时的地位可谓是帝王的掌中玉,百姓眼中的天赐品。直到我国封建王朝末期的明清时期, 景德镇的瓷器也是被朝廷所垄断,非王侯将相所求之不得。
初到景德镇 ,儿时只得在书本上一览此间圣地,如今身临其地不由得让人感触,一切犹如梦境让人难以将此认作真实。路过镇上古老的屋檐,踏足此地的青石板,仿佛耳边吹过的每一阵暖风都带着古韵古香一般,如痴如醉间,脑海中尽是回荡着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古国仙品,异邦难求之物。
(窑神童宾像)
初入镇上,一切都得由一个“古”字展开它的画笔。 石狮 子、陡梁、青砖、黑瓦、白墙……仿佛过眼千年这些事物都未曾改变一般,当然其中不乏现代修复改建的一些建筑,但这些也丝毫不影响它的古朴之美,更多的是还原它的神髓。
循着林荫道,透过茂密的乔木翠竹,我们来到博览区的大心脏——陶瓷民俗博物馆。虽是博物馆几个字倒映在我们的面前,但总觉得这儿更像是一处深处大自然的古园林。两岸青竹耸立,中央一道而驰,就这几抹翠意都让我们颇为陶醉。步步伐尽,为寻陶瓷之美,偌大的场馆足以吸引我们一行人漫游其间。
初窥门道,一切正如遐想中的世外园林。整齐方圆,整个博物馆仿佛是建造者一步一点缀而形成的艺术品,林间小道,青石曼妙,每一个石缝都好似隐藏着瓷器的清雅气息。场馆中有充满特色的瓷乐演奏,妙龄女子配上青白服饰,手持同样花纹的乐器奏出仙籁之音。四周的瓷器滋养于悠扬的声乐之中,仿佛以之为食,自带三分缥缈。
阳光拂过竹叶,像是林间精灵穿梭其间,被打上的树干像是被瓷化了一般透亮光滑。沉浸于仙音古树,让人早已做好着欣赏那白玉美人的身姿的准备。
古老的石墙为我们指引着道路,引我们一步步靠近梦中的绝美莲华,幽深蜿蜒,行人仿佛置身瓷器之中,不忍踏破此间的寂静。穿过羊肠小道,漫步黑瓦灰墙,旧时代的余音仍在此地回响……
能列于此地的是工艺品,更是手工艺品,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传承人书坊,这儿是瓷器工艺的一道加工站。
(施釉现场)
瓷器的制作十分不易,它的价值不仅是对它美的肯定,更是能工巧匠用心堆积的成果。
对于炼制陶瓷器,它的步骤可谓繁琐至极,大体可分做八个步骤,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花、施釉、烧窑,在这陶瓷之都,老师傅们更像是正待出兵的将军,每一步行军能要计算在内,每一步都亲力亲为。
精美的瓷器犹如熟睡的媚娘,几经波折我们一行人终于得以见其正身。首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大气的青花瓷器,每一樽的刻画都是精美绝伦,这也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并不是小巧才能显示出优雅高贵的气质。
(晒柸)
之后看到的便是一些正在进行晒柸的半成品,外形尤为圆润,处于半空,摆放整齐,还未成型便以露出傲然之姿。有些作品也跟随着时代之潮流,赋以许多现代元素,令人应接不暇。
制作陶瓷最为重要的一步当属烧窑,在陶瓷制造界都有一些关于烧窑的不成文的习俗,这些习俗让烧窑这一过程更具传奇色彩,让人敬而远之。
为了烧制一批绝佳的陶瓷器,控制火候是重中之重,因此烧窑前要焚香祭拜风火仙师,之前去过广东的南风古灶,当地还会祭拜火德星君等掌管火的神明,让烧窑的气氛更加浓厚。除此之外烧窑时还要尽量避免女性接近,古人信奉阴阳五行,他们认为女性属会招来邪气影响陶瓷器的炼制,但我们还是得提出男女平等的口号啊~(这可能也是为啥一路走来都不见几个制窑的女师傅的缘故吧)
悠悠瑶河带我们来到这瑶里古村,蜿蜒流淌间,一切映入脑海的只有古村的静与朴。
瑶里古村
(恢弘大气的村门)
古村瑶里的风雨桥,小众打卡点,但却小巧别致。
让人舒心的田园风光,离开古窑景区之后的别致的清新感。
村里少不了的小桥流水,拂江碧绿耳目一新,流水潺潺,别感脱俗之欢。
轻巧的竹筏,静雅的农家小院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村中闲适的人们,每一天过着同样的生活,却是乐在其中,让人好不羡慕。
街边巷尾,随处可见的陶瓷作坊,下里巴人,每一件都物美价廉,小镇的每一处仿佛都是因瓷而生。
小镇很静,仿佛不愿被尘世打扰,村民们都做着各自的事情。
村头遮天蔽日的古树,沐浴夕阳的老人家,一切被安静祥和所覆盖,一人徜徉其间已是无比惬意。
古老的建筑,透着徽式的古调,像我们展示着昔日的历史斑驳。
重拾来时小道,徒步乡间古木逢花,小众的打卡地一不小心就被我们几人承包了~
瑶里有着“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接下来的时光确实让我们有着别样的体验。
瓷之源,看遗迹
这儿是瑶里遗留的绕南古窑文明遗址,据说这儿沉睡着景德镇 宋、元、明时期的古窑遗址,也是景德镇发掘最早的窑址,对于景德镇的具有着不凡的意义。
涓涓细流、漫漫长溪,我们无比期待着这儿会有怎样的故事与新奇的见闻。
进入遗址村落,第一眼便是视觉上的震撼,内心也有着一丝共鸣。陡峭的山坡层层叠叠,其间呈现的正是龙窑,对于此景不是初见,在广东南风古灶也曾一度龙窑的风采。
南风古灶的龙窑还在投入使用,当初的开窑仪式仍旧记忆犹新。这儿的龙窑虽然只是一处遗址,但也无处不透露着它昔日的辉煌,势如神龙,傲然山脊间。
除了窑址,瓷之源还有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乐趣,翡翠般的汪湖、供游人拉胚的作坊、临溪的水车……由于天色渐晚,那些美好也只能先寄托在这 瑶里 一隅了~
后来,我们开始去高龄中国村畅游在无尽的花海之中,四山蛰伏,繁花映叠尤异, 中国 村景区的美也只能由这七色俱全的田园风光来诠释了吧~
高岭中国村,高岭花海
每一种花都有着它们独特的花语,这与冷艳的陶瓷器是不一样的,沿着花间小道,我们一游一品,整片的花海,无字却已成一段优美的诗篇。
眼前的马鞭草给我们无穷的遐想,在 欧洲 ,马鞭草被人们视作神圣之草,它的花语寓意着纯洁无暇、正义与期待,相信它也能够为我们接下来的旅途带来好运。
高岭的花海给景德镇之旅增添了不少的新意,道路两旁的花蕊整齐却各异,从上空俯瞰花海犹如一片饱含生机的瓷片,美丽伴着浓浓的扑鼻之香~
高岭汇聚了多个景区, 浮梁 茶海、高岭花海、琅山观景台……足以让人感叹此地自然与人文和谐之美。
昌南锦绣
锦绣昌南,这儿是景德镇的大瓷园,在这儿汇集了许多陶瓷精品馆和古玩市场,可以继续感受瓷都的艺术超凡。
街道两旁是质朴灰白的建筑群,楼层并不高,满地却是无数的陶瓷精品。
进入园区,不乏有许多的复古建筑,街头巷尾都布满了瓷的元素,彰显着大气与古国之美。
这儿平常的店铺都有着精致的陶瓷工艺品,水杯、茶壶、瓷碗,对于各个年龄层来说都一定能从中挑出不少心仪的物品,花上一点钱带给自己的却是巨大的欢乐。
夜游昌南里
昌南里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结合瓷元素的现代建筑之美,这儿的核心景观当属“大瓷碗”,这儿可以说是昌南里的标志性建筑。
“大瓷碗”不仅承包了新地标这一重要的角色,还是当地的文化艺术中心,在场馆内会经常举办各具特色的陶瓷文化活动。
第二天,我们还有幸参观了著名陶艺家缪野老师的佳作,百米青花长卷《光辉足迹》
进入场馆内,一个又一个的故事通过瓷板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当代的伟人、过往的英魂,他们的身姿被瓷画刻写得栩栩如生。
御窑厂遗址
瓷都之游也接近尾声,我们仍旧选择追寻古者的遗迹,接着探索旧时陶瓷的微妙。
景德镇的御窑厂遗址也可以说是国内唯一的古御窑遗址,在这儿我们有幸能一览元明清三代的皇家窑厂。
经过考古发掘的古代瓷器在专家们的修复在此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较之古人的技艺我们只能由衷地赞叹。
园内最高的建筑龙珠阁,始建于唐代,立于珠山之巅,游人位于楼阁之上,周遭美景便可一览无余。
网红御窑厂博物馆,红色的砖土勾勒出深邃的拱形,里面珍藏的可谓是无价的瑰宝。
零碎的皇窑瓷器碎片,堆载着岁月与辉煌的缩影,复原的瓷器虽是暗布龟裂却仍能绽放昔日的光芒。面对还未修复的瓷器,我们也不由得露出些许遗憾。
古朴的陶瓷作坊,工人们就像是在自家小院一般休闲地创作。
此地也可见的龙窑,因势而建,造型恢弘。
皇窑
皇窑景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和研究示范基地,更是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示范点,进入皇窑就好比进入陶瓷界的皇宫一般,让人敬畏与赞叹。
皇窑的陶瓷师傅们继承了许多流传已久的制瓷古法,再现古代制瓷的场景。他们的手里每一件器具看起来都颇具历史沧桑之感。
老师傅们的技艺一直蔓延到指尖,对于制瓷的热情无以言表,瓷器仿佛就是他们精心呵护的孩子,每一件着手的作品都一丝不苟,将自己的身心都灌注其中。
皇窑还有着世界遗产青少年传习基地,对于陶瓷工艺感兴趣的年青一代,相信他们在这儿定会享受与陶瓷为伴的有趣人生。
沿途走过来,我们也曾目睹青年一代的作品,每一件都颇具神采,散发出新的生机与期望,我国传统工艺能交付于他们之手定不会辱没我华夏的传承瑰宝。
精美的瓷器对于我们是绝美的装饰品,对于瓷器新一辈,这既是教科书,也是肩负未来的使命。
作坊内循环着制瓷的每一道工序,拉胚、上釉……每一幅脸上都能看出他们陶醉其中的模样。
园区内除了瓷器,古典的楼阁也是绚丽的风景线。
曼妙的女子,婀娜的身姿,生长于此地的女子也仿佛与瓷有着藕断丝连的浪漫。
展厅摆放的瓷器貌似每一件都价值不菲,每一尊都藏着我们外行人所看不透的精湛技艺。
皇窑此行意义非凡,让我们体会到了十足的瓷之韵,见证了不可多得的瓷之美……
三宝陶艺村
初到三宝陶艺村,远远看去就像是几间私塾,一股脱离城市的清新世外之感。周围的房屋据说都有着20多年的历史了,看似有种残垣断壁的味道,在我看来却有着别致的艺术味道。
屋内的家具略显陈旧,不像是刻意为之,一些展台上摆放的瓷器也很是精巧。
踱步而出,几堵墙壁很是有趣。不高的墙壁是由各种瓷器堆放而成,或是瓷罐,或是瓷雕,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气息,也不知是哪方神圣的杰作,让人惊叹~
才到三宝村对于这儿不胜了解,但经过一番探查才发现这儿竟是许多陶瓷大家的修习地。而这些精美的墙壁是由 美国 艺术家吉姆.李迪和李见深共同塑造的杰作。
三宝村人少景美,植被丰富,可谓是天然的氧吧,在这儿制制瓷器滔养情操也是莫大的享受。小桥流水,日落人家,世外高人聚居之地,正应了那“世外陶源”之意。
陶溪川文创街
离别的前夜,我们落足在陶溪川文创街,它的前身是宇宙瓷厂,是原十大瓷厂之一。现在的景区也是根据原来的瓷厂进行改建的,保留了它原本陶瓷元素,成为了衔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虽然充斥着一些工业元素,但它的美也像陶瓷一样深深勾牵我们的灵魂。
午夜的文创街略显扑朔迷离,街头的酒吧有着 海南 一带的风味,让人只想畅饮两杯一解此行的疲劳。充满荷尔蒙霓虹灯街角,为瓷点上最后一抹浪漫……
中国陶瓷博物馆
最后一站我们留给了景德镇的国字头博物馆, 中国陶瓷博物馆。 景德镇汇集了陶瓷的绝大部分精华,从拉胚到上釉,再到最终的烧制,每一次流程都不同程度地展现了匠人们的至上技艺,而对于这一切的肯定,那么我想都来自于景德镇的陶瓷博物馆了。
进去景德镇的陶瓷博物馆,这儿更像是一捧时光的沙漏,走一步,它便为我们换上一副风景。最后走上一遭博物馆也相当于是给我们这一程旅途的回味,从中感受它真正的文化内涵。
整个场馆没有室外那样的自然风光,没有花草扑鼻的芬芳,静静躺在玻璃箱里的只有闪耀百年千年的精美陶瓷。
移步换景,每一个陶瓷制品都犹如无价的瑰宝,任人回味无穷,浮现出令人望尘莫及的傲世之姿……
整个博物馆像是陶瓷为主角的教科书,更是我们这些陶瓷小白的指导册,跟着展区一路走来,静默的陶瓷被人们摆成了立体的历史书,其间最为耀眼的便是元明清三代的陶瓷器作品。
青花瓷兴盛于元代,而始足于唐代,这也是瓷器化小巧为豪迈的变流。高雅的青花丰满而不缭乱,鲜活而不古板,把瓷器推向了另一个高点。
元代在文化上也诞生出了历史长流中的瑰宝——杂剧。旧时的人们何曾想到,剽悍的蒙古人却热衷于中原各地的唯美故事,并将他们刻画在了瓷器上。
这时的瓷器为了迎合元人豪爽的性格,器型也跟着变得魁梧起来,集中的特点就是扁圆厚实,成为了他们营帐中的必需品。
歌曲中的青花瓷更被赋予人的神韵,听起来栩栩动人,而当你来到这儿仔细品味此间的瑰宝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仙品世人永远都无法唱出她的真谛。
时间划到了清代,我国造瓷技术也接近巅峰,颇为有名的当属清代的珐琅彩和粉彩。
珐琅彩又称瓷胎画珐琅,是专为清朝皇室所用,随便来一件可能都够我们普通人活一辈子了吧。
博物馆还介绍了许多制作陶瓷的杰出匠人,以及各式的陶瓷制造方法,和独特的技巧,让这儿可供学习的知识又增加了不少。
其中个人觉得有趣的是生动形象的象生瓷,洁白透析的瓷器上一个个鸟兽虫鱼栩栩如生。另一个是色泽艳丽的古彩,红、黄、绿、蓝、紫,色彩晶莹,所以又被称之为五彩。
许多人较于古代的瓷器对于民国的瓷器却不怎么感冒,而民国的瓷器也在陶瓷历史长河中占据了独特的一角,展现出它出色的品质。
对于民国瓷器来讲,可能它唯一不能和其他朝代的瓷器相比较的,那就是它的年份了,所以更多的人只是将它看做艺术品,而少了古董这个贴金的名分。
总之,只要经过历史的洗礼和人们对陶瓷美的不断探索认知,相信迟早有一天民国瓷器也会绽放出它奇丽的风采。
结语
仰前人铸瓷留笔,观后人再开瓷新窑异,瓷都三日旅,相信我们都能一生铭记,旧时的遗迹今日的承袭,雄厚技艺才能留给我们如今难忘的回忆,眼看瓷都将别,感谢它给我们美好的一切,再会吧,瓷都~
推荐阅读
旅行摄影师冉静9.5千22
旅行摄影师冉静6.0万11
Annie丹燕12.1万11
津门网2.1千5
冯赣勇4.9千11
冯赣勇6.1千11
习小远的视界6.5万19
一路南风行摄4.4万11
huochexia5.4千11
huochexia5.4千15
旅行水水4.2千11
huochexia8.0千13
huochexia7.4千12
小徐华3.6千11
huochexia5.9千14
huochexia6.8千11
葵小小1.9千0
Naive天真012.3千0
木易真人6.4千14
富龙哥1.8万12
江啊大梨6.9千15
青岛老哥自驾游中国🇨🇳7.5千20
小马015.0千7
轩尼诗@19633.0千14
Kofca1.3万16
祐山3.8万19
爱尔兰画眉~5.3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