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顺|一个处处有“廊桥”的地方,藏着数不尽的故事
出发时间
12月
行程天数
3天
人均花费
2.0千
和谁出行
和朋友
写在出发前
看过很多的电影,也会因为对于一部电影的喜好,选择去打卡它的取景地。
之前看过一部国内浪漫爱情电影《情缘廊桥》,不仅为男女主角的爱情所感动,更是被电影里匠人精神所感染。是的,以廊桥为主体的电影有很多,其中经典的爱情电影《廊桥遗梦》成为一代又一代的回忆。这一次刚好有假期,选择走进 浙江泰顺 ,去邂逅这座秀美的“山中 江南 ”,也去看一看那一座座向往的“廊桥”!
关于“廊桥”
因为在我国古代无论是建桥的技术,还是桥梁的数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所以我国的“桥”大有故事可讲。所以,今天我们来说说我国一种特别的桥梁建筑“廊桥”。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多数是位于 浙江 和 福建 境内。可别小看了廊桥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依史料可查,廊桥在我国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运用力学原理建造出独特的桥梁,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关于泰顺“廊桥”
说到廊桥,那就不提不的提素有“ 中国 廊桥之乡”之美誉的 泰顺 。作为“ 中国 廊桥之乡”的 泰顺 可一点都不浪得虚名,这座 浙江 省最南端的一个县城,境内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更是多达30余座。对于这个数字,估计很多人会说,这数量并不多啊,放眼国内能够保存下来的古廊桥数量是少之又少的,时至今日在我国境内现存“国保级”廊桥也不过只有32座,但是在 泰顺 境内保存下来“国保级”廊桥就有15座,这个数字可以说占据了国内国保级廊桥的一半。
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得以保存下来的廊桥数量是少之又少,但是在古人的智慧下建造出来的这些“有屋檐的桥”,抵御战火的侵袭和自然灾害,屹立在河流的两岸数百年不倒。在现存的古廊桥中,其中有32座“国保级”廊桥,分布在国内各个地方,不过呢,在 浙江 最南边的县城 泰顺 ,其境内保存下来有将近半数的“国保级”廊桥。除了“国保级廊桥”之外, 泰顺 境内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更是多达30余座,也因此 泰顺 素有“ 中国 廊桥之乡”之赞誉。
泰顺 县境内现存古代廊桥数量堪称世界之最,这些古廊桥的建筑类型也是各有千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最为熟悉的北涧桥、 仙居 桥、文重桥、三条桥、文兴桥、永庆桥等17座廊桥为代表,有木拱廊桥、八字撑木拱廊桥、木伸臂梁廊桥、木平梁廊桥、石拱木廊桥等不同的建筑类型。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建筑类型,是为了更好的适用于山区溪流经常暴涨的实际情况,比较科学地解决力学上的诸多问题,以保证廊桥能够经得住洪水等自然灾害等侵袭。
对于 泰顺 廊桥的历史,可以通过史料去查,其始建年代可追溯至明中期,今天 泰顺 现存廊桥大多都是清代修建的。现在的古廊桥中一些木拱廊桥,更是仅仅存于浙、闽交界的山区,有较典型的地域特殊性及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它们的遗存也成为了研究木拱廊桥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
时至今日,我们提到 泰顺 会有很多的方式,但是说到 泰顺 旅游,我们一定会首先想到的就是“ 中国 廊桥之乡”,这里有众多的古廊桥,而且在我国现存的32座国保级廊桥中, 泰顺 独占了15座,想要了解我国的廊桥发展史, 泰顺 也成为了一本“活教材”!
——攻略分界线——
【行程安排】
2021/08/02 第一天 北涧桥——南枫南舍民宿
2021/08/03 第二天 文重桥——张十一故居—— 南阳 桥——徐岙底古村落——筱村公社民宿
2021/08/04 第三天 文兴桥——翁山书院——返程
【交通】
机场: 温州龙湾国际机场
高铁站: 温州南、 文成 站
个人建议:如果有驾照的话,个人建议自驾前往 泰顺 会比较好,因为这里的景点比较集中,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车程差不多都在半小时以内,所以自驾的话可以节约很多的时间,更好的把时间留给美丽的风景。
【门票】
文兴桥:免费
北涧桥:免费
文重桥:免费
翁山书院:免费
徐岙底古村落:免费
张十一故居:免费
【住宿】
【南枫南舍民宿】
在旅途中,我们选择住宿除了在价格和卫生方面之外,就是考虑位置了。在这次 泰顺 泗溪的旅途,综合所有的因素最终选择了坐落在世界最美廊桥——北涧桥边,离溪东桥只有5分钟步行路程的南枫南舍民宿。民宿的装修风以“木”为主题,共有十三个风格各异的房间,而且每一个房间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除此之外,这里的价格也是相当亲民的,距离景区距离近,再加上价格亲民,真的是一房难求。
当我们远离城市的喧嚣,走进原生态的风景里,实现了古树、古桥、古民居,好山、好水、好风景的时候,我们在这样的风景中入睡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出门便是最美的廊桥,房间里偌大的落地窗也清晰可见窗外的风景,这也是旅途中不可错过的一部分风景。
【筱村公社民宿】
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朝九晚五,压力从未间断过,所以在难得一次旅行的时候,都会选择一个可以城市喧嚣的民宿住下来,静静地享受片刻的安逸。这一次 泰顺 之旅,我便是选择了位于前山自然村半山腰,是由百年老宅改造而成,隐于云山之间的筱村公社。
虽然民宿的外观让我们感觉很古老,但是这里的房间种类风格多样,而且装修风格也是中西合并,有日式榻榻米风、现代风、度假风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超大无边泳池、花海、采摘园、放映厅、书吧、茶社等等,在这里就可以享受久违的漫游时光。
选择筱村公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的地理位置了。其地理位置可以说是相当之方便,尤其是对游客来说绝对是不二的选择。民宿与筱村镇内的景点可以说相当之近了,与文兴桥、徐岙底、东垟古村等景点车程最远不过二十分钟。在半山之间,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久违的漫游时光,这就是我选择入住这里最真实的理由。
【行李及摄影设备】
一、打包行李
1、换洗的衣服以及个人洗漱用品。
2、 8中初 泰顺 的温度较为炎热,建议带上防晒产品。
3、由于行程中是需要爬山,所以准备登山鞋、登山衣服之类的装备。
4、出门尽量携带自己的洗簌用品,环保从自身做起。
二、摄影器材
1、Sony A7M2 镜头24-70 镜头16-35
2、Gopro hero 4
3、三脚架
4、备用电池
5、iPhone 11
6、大疆无人机御
三、荷包满满
时代在进步,支付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给我们的出行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基本上出门在外不需要带太多的现金,一部手机就可以了。
【关于作者】
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旅游热爱音乐热爱阅读热爱写作的半文艺大龄男青年。环球旅行家,出行视频达人,新浪微博签约自媒体,旅游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尊重原作者的心血。(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一切形式的搬运。)
——游记正文——
第一天 出发吧
从淮南坐高铁到达温州南,全程大概需要6个半小时。到达 温州 南已经是下午2点钟左右,从网上预约的车也刚刚好,根据提示直接去高铁站的停车场提车,接下来的行程就是自驾游玩,这样可以节约时间,也可以很好的打卡自己想要去的景点。从 温州 南高铁站驱车前往 泰顺 第一站北涧桥,大概车程2个小时。到达差不多四点半,时间刚刚好,可以很好打卡,选择入住的民宿也是在北涧桥旁边。第一天的行程不着急,慢慢逛很舒服。
【世界最美廊桥:北涧桥】
诗情画意的 江南 ,自古以来,一直都是游人心中向往的美景。“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说起 江南 ,想必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都是“小桥流水人家”。悠悠的水韵,滋养了 江南 的婉约灵秀,也造就了其独特的桥文化,想必很多去过 江南 的朋友都有过在古桥上凭栏望月、濠梁观鱼的经历,这也正映衬了那句话: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景。此次 浙江泰顺 之行,我在避暑赏景的同时,不仅见识到了15座国保级的廊桥,更为其中被誉为“世界最美廊桥”的北涧桥而惊艳。
我们知道 江南 的古桥不管是材质还是种类,都可谓是多种多样。石桥、木桥、牵桥、拱桥……五花八门,让人目不暇接。其中,廊桥可谓是 江南 古桥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廊桥也叫虹桥、蜈蚣桥等,在 中国 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与平时常见桥梁不同的是在它的桥面上有顶盖,可供过往行人遮风避雨,在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就是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廊桥之一。
在 泰顺 15座国保级廊桥中有五条都在其下辖的泗溪镇境内,而这其中就包含被誉为“世界最美廊桥”的北涧桥。它坐落于泗溪镇下桥村,始建于 清康 熙十三年,因跨北而上而得名,是叠梁式木拱廊桥,与不远处的溪东桥并称为“姐妹桥”,是 浙南 闽北廊桥群中的典型之一。
整桥呈东西之势横跨北溪之上,长51.87米,宽5.39米,净跨29米,桥面是由两层厚约一寸的木板铺就,上有桥柱84根,桥屋20间,两头有石阶若干。整座桥完全是百分百的木质结构,没有一颗铁钉和螺丝,能屹立风雨中数百年不倒,可见古人的智慧是何等的高深,技法是何其的巧妙。
其实北涧桥一开始并不是建在这里,而是建在现桥上游约五十米处,最开始的北涧桥是木平廊桥,被毁之后,当地居民才在现址建了今天的北涧桥。至于一开始的北涧桥为什么被毁,当地至今还流传着关于“知州(周)过桥”的传奇故事。
沿着溪边的卵石小径来到北涧桥边,一路上山清水秀、林密境幽,远远望去,灰瓦红身的北涧桥在青山绿水中尤为显眼,十分壮观,让我此刻能想到的就是“虹桥卧波”这个词。
当你走近才发现斑驳的桥身、陈旧的摊位、古老的神台、以及充斥着桥身两侧的特色工艺品……每一样都透露着古朴沧桑的历史气息,与周边的古树老宅、碧水青山相得益彰,仿佛似古意盎然的山水画一般。
第二天 打卡吧
第二天的行程也是相当轻松的,因为是自驾,所以时间可以自由安排。第一天的行程安排从张十一故居开始,然后按着顺序一次打 卡文 重桥、 南阳 桥,最后打卡徐岙底古村落,这样安排的话,结束最后的行程直接开车前往筱村公社。
【有文化的廊桥:文重桥】
2016年中秋,受台风“莫兰蒂”的影响, 中国 廊桥之乡—— 浙江泰顺 ,一天之内痛失三座“国保级”古廊桥,好在当地政府第一时间组织了民众进行了抢修行动,才使得三座廊桥的主要构件得以保全,也为后来的“复原式”重建提供了必要条件。而这三座被毁的古廊桥中,就包括被当地林氏族人尊崇备至的文重桥。
文重桥坐落在 浙江 省历史文化名镇 泰顺 县筱村镇境内,是由林光业后裔林晴霁主持建造的一墩两孔式木平廊桥,该桥横跨在 玉溪 上,呈东西走向,桥长27.4米,宽4.2米,净跨22.4米,由桥屋11开间,桥柱46支,是世界上“最有文化”的桥梁之一,也是我国32座“国保级”廊桥之一。我们知道 泰顺 筱村镇自古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村民们也都一直崇尚耕读,重视教育,乐于公益事业。而文重桥与境内的另一座举世闻名的文兴桥遥相呼应,也正彰显了筱村“文化重兴”深刻含义。
文重桥又称东洋桥,它一头连接着三条千年古道,另一头延伸至田野之间,桥下溪水湛清澄碧,四周景色仿若 桃源 ,古桥内外移步异景,美如诗画,就如它的“管理员”林晴霁所言:“板桥跨玉水,石磴过岩腰。路绕枫林外,时听叶萧萧。溪流潺潺响,互答似笙箫。闻声终日坐,顿觉静无聊。”
立于青山绿野之间的文重桥,在经历千百年风雨洗礼的过程中,屡建屡毁,数次更迭模样。其实一开始它并不是现在的歇山重檐小青瓦顶的伸臂木平廊桥,而是一座木拱廊桥,由当地文人林遇于明朝初年个人出资所建,因林遇字文重,故而得名“文重桥”。后又经数次重建也都是由当地读书人一人出资,直到民国前最后一次重修,修桥者林晴霁才将其建成了悬臂挑梁木结构的木平廊桥,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文重桥,虽是17年修复 新建 的,但主要构件都是原桥留下的,看起来依旧是古韵犹存。
文重桥与我之前见到的“世界最美廊桥”北涧桥,以及“廊桥中的 比萨 斜塔”文兴桥最直观的不同是,它的廊屋是半封闭式的,简单说来它不像一个“棚子”,而是像一栋“房子”。桥身横跨 玉溪 架在蛮石堆砌的菱形桥墩之上,桥面一溜平直,廊屋的北侧齐身封闭,南侧桥裙之上是敞开的。
【泰顺阿凡提:张十一故居】
到一个地方去旅行,吸引我的除了那秀美独特的自然山水,再就是当地深厚浓郁的人文风情,因为通过这些古迹遗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从而更加明白一座城市的灵魂和价值所在。而在这众多的历史遗存中,名人故居作为历史沧桑中积累下来的文化气息的一个重要载体,无疑是对传统文化一种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此次 浙江泰顺 之行,我除了看廊桥、观山水、吃美食外,还参观了不少名人故居,这其中就包括当地的传奇人物,被称作“ 泰顺 阿凡提”的张十一的故居。
张十一,原名张楠青,因在家排行十一,故得其名。此人聪慧过人,刚正不阿,且不畏权贵,为平民百姓伸张正义和贪官污吏作斗争,深受百姓的爱戴。他也因此被称为是 泰顺 的“阿凡提”,有“张十一敲官筒”之说。时至今日在 温州 民间依旧可以听到关于张十一的很多有趣的传说故事,像张十一抬粪桶、张十一买鸡蛋治刁妇等等。
张十一故居,其实就是所谓的张氏祖宅,当初张氏始祖张应祯为躲避战乱,于康熙元年由原籍闽福宁举家迁往 泰顺 泗溪前坪,并在此置房安家,后来随着家业的不断兴旺,才有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如此规模的张宅。张十一是张家的第六代,是“钦加卫千总,补授四品衔”,也是张家比较杰出的人物,而且老百姓都喜欢他,喜欢听他的故事,因此把张宅称之为“张十一故居”。
前坪的张宅始建于乾隆八年,待张家传四世后至张日华一代,家业开 始兴 盛,于是在乾隆末年开始对张宅进行大规模的复建。复建后的张宅占地约有 6000平米,有三进五厅,仿官署模式,内有门楼五座,水井五口,房屋四十余间,造型典雅、画栋雕梁,更有花园、酒窖、 鱼池 、马厩等配套设施,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可以说是 温州 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庄院。
当走进泗溪镇前坪村,远远就会看见一处青瓦飞檐的老式宅院出现在你面前。它背山面溪,立于青天幽篁之间,未经打磨的的垒石墙,随风飘散的袅袅炊烟,给人一种满满的岁月既视感。当迈步走进宅院,满目的沧桑与荒凉还是令人唏嘘不已的,布满苔藓的青石路面,稀疏寥落的墙角绿植,还有经年残旧的窗阁,斑驳褪色的梁柱……让人有着当年刘禹锡过金陵乌衣巷时的感慨。
经历过岁月的洗礼,在历史的风化中,张十一故居的宅院虽然破落了许多,但是当我们走进古宅仔细品味的时候,依然可以透过宅院可见其昔日的荣华。宽广的庭院,林立的楼阁,还有门厅处悬挂的“熙朝人瑞”、“鸾停鹄峙”、“星聚奎文”、“金山玉海”等匾额,这些在岁月中留下的古物正是这里的最好的见证,保存下来的这些也彰显了昔日张家门庭鼎盛、富甲一方的繁荣盛景。
【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南阳桥】
泰顺 素有“ 中国 廊桥之乡”的雅称,境内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达30余座,且无论是工艺、造型,还是数量,都堪称世界之最。在 泰顺 众多廊桥中有一座很特别,它是气境内唯一的一座木平廊桥—— 南阳 桥。
南阳 桥位于泗溪镇玉岩村,又称玉岩桥,始建于清同治九年,系一墩二孔伸臂梁木平廊桥。 南阳 桥全长41.7米,宽4.6米,呈南北走向横跨东溪,曾长期作为玉岩往来泗溪的重要交通要道,后来穿境而过的东桂线修通之后, 南阳 桥的通行功能基本已被旁边的公路桥完全替代,现在已几乎都是作为古迹景点被游客观赏了。
南阳 桥的构造特点,其实和 泰顺 筱村镇境内的文重桥极为相似,都是桥台高筑,在溪中建有菱形石墩,然后在墩上叠架木梁。主要的区别可能就是文重桥的廊房是半封闭式的,而 南阳 桥则是两面通透。
南阳 桥虽没有北涧桥的绝美风姿,也不及溪东桥的无双工艺,但在桥上凭栏远眺却可将最朴实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它一头连着密实的民居,另一头连着空旷的田野,春天这里鲜花遍野、绿植如茵,潺潺的溪水尽显勃勃的生机,秋日天高气爽,金黄一片,凉爽的微风夹带着收获的香甜,你可以在这里欣赏朝霞落日,感受岁月浮沉。
【泰顺阿凡提:徐岙底古村落】
我读过《桃花源记》,游过西递宏村,对那些隐匿在碧水青山间的古老村落,一直都是心生向往、魂牵梦萦。那里“秋至满山皆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看似古朴低调,却个个都美如诗画,可谓是一年四季风姿绰约,景色怡人。此次“廊桥之乡” 浙江泰顺 之行,我参观了县内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古村落——徐岙底,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自然风光与传统文化交织汇聚的无限魅力。
徐岙底古村落位于 泰顺 县筱村镇,是一个“ 田中 有村、村中有田”的典型山区村落,也是 泰顺 现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我们知道 泰顺 是位于 浙南 边陲的山区县,有着“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生态绝佳、林密境幽,是“ 浙江 十大养生福地”之一,也是夏日避暑休闲的理想之地。
很多人都用“人文可读千年”来形容 泰顺 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其中除了那些“国保级”的古廊桥,当然也包括那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古村落,而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徐岙底,则是其境内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之一。
历史上 泰顺 先民为避乱归隐来到这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营造了这一“国泰民安,人心效顺”的 江南 秘境。零星散落的古村被那一座座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的飞虹般的廊桥紧密相连,不仅形成了“古桥配古村”的优美格局,也加深了村落之间的交流,增进了村落的全面发展。徐岙底古村是筱村镇内两大家族姓氏之一的吴姓的聚居地,若究其根源,大概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
不少人会发此疑问,为什么吴姓聚居的村落会取名叫“徐岙”呢?后来经查阅资料才知道,原来这是为了纪念宋宣和年间,一位率兵御敌不幸牺牲的将士而得的名,这位将士叫徐震,乡民们都尊称其为“徐三翁”,村中的徐三翁庙就是后人为瞻仰纪念他所建的宫祠,至今都香火不断。
徐岙底古村坐西南面 东北 ,四周青山环抱、秀水萦绕,一条清溪穿境而过,一看就知道是宜室宜家的“风水宝地”。沿着临溪而设的鹅卵石径走进古村,只需匆匆一瞥,便可让你为眼前那一望千年的历史沉淀所惊艳。
错落有致的民居、纵横交织的街巷,以及幽深的庭院、斑驳的飞檐,与散落其间的农田菜畦、苍木幽篁共同构成了一幅恬静悠然的和谐画面。让人想起著名诗人罗隐笔下的“田桑茂密,人烟鸡犬,风景别致”的世外 桃源 景象。
除了清幽的环境,绝佳的景致,村内最值得一看的还要属那丰富的历史遗存。这里有预示着古村“文武双全”的举人府和文元院,规模恢宏、形制考究、雕梁画栋、气派非常;有本村落历史最悠久的古民居顶头厝,庄严肃穆的吴氏宗祠,以及著名学者吴次芳教授的旧居水尾厝。
在徐三翁庙前还有一条卵石铺设的双心主道,据说是为了迎接两位同道而归的文武状元而专门建的,另外还有一棵有着不低于600年历史树龄的红苦槠树,这些都是见证徐岙历史变迁的最好佐证,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当然如果你感兴趣,还可以去乌衣红曲作坊看一看,了解一下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乌衣红曲传统制造技艺”,品尝一下由其做成的 泰顺 特有的红粬米酒。
第三天 学习吧
这次的行程安排了三天,因为今天要返程,所以行程安排的时候要控制好时间,这样才能顺利的返程。毕竟从 泰顺 驱车到 温州 南站前后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要安排合理才能玩的舒服,不用担心行程紧凑,而让旅行扫了兴。早上安排在距离民宿仅十几分钟行程的文兴桥,随后驱车前往翁山书院,午饭后返程!
无论是“枫桥夜泊”的 苏州 ,还是“断桥残雪”的 杭州 ,也不管是被誉“万桥市”的水城 绍兴 ,还是被称“ 江南 桥都”的古镇 甪直 …… 江南 的古桥在游人眼中一直都是风雅的典故,别样的风景。此次来到名闻遐迩的“ 中国 廊桥之乡” 浙江泰顺 ,毋庸置疑,首要任务肯定是“看廊桥”。
【廊桥中的比萨斜塔:文兴桥】
说起 浙江泰顺 ,这座地处 皖南 边陲的山中 江南 ,可能很多人对它并不是很熟悉,毕竟这里算是 浙江最迟开发的山区县,不像别处的 江南 水乡,有着较大的区位优势。不过也正因为山区环境的偏僻与闭塞,才使得 泰顺 没有受到过多商业化的侵蚀,保留了最原始的原生态环境,以及特色极为鲜明的文化遗产资源。随着交通的日益便利以及生态旅游的大力发展, 泰顺 也终于一层层地揭开了自己神秘的面纱,将那无比厚重的人文积淀,以及极其丰富旅游资源,慢慢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相信不管是从现实中还是影视作品里,我们见过的桥都不在少数,木桥、石桥、栈桥、拱桥……可谓是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而且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称”,因为不管是就美观而言,还是从实用性考虑,这一点都十分必要的,毕竟它寓意着平衡与和谐。相信不管是从现实中还是影视作品里,我们见过的桥都不在少数,木桥、石桥、栈桥、拱桥……可谓是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而且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称”,因为不管是就美观而言,还是从实用性考虑,这一点都十分必要的,毕竟它寓意着平衡与和谐。
然而凡事总有例外,就像 意大利 的 比萨 斜塔、 阿联酋 的首都之门、 重庆 的地标“歪歪楼”一样,它们就完全打破了我们对建筑对称结构的常规认知。而 泰顺 的文兴桥,也是彻底颠覆了我对桥梁的印象,因为它有着左右不对称的奇特结构,看起来总让人觉得怪怪的,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它得以从 泰顺 众多廊桥中脱颖而出、倍受关注,有“廊桥中的 比萨 斜塔”的美称。
文兴桥位于 泰顺 筱村镇的坑边村,始建于清 咸丰 七年,系叠梁木拱廊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点。整桥呈东西之势横跨 玉溪 之上,长46.2米,宽5米,单孔净跨29.6米,上有桥屋16间,内设有神龛,常年香火不断,西桥头有一排载有建桥相关事宜的石碑,你可以从中对文兴桥有个大致的了解。
文兴桥堪称是 泰顺 廊桥里最独特的一座,西高东低,别具一格,吸引着每一位邂逅过它的人的好奇心。桥周围风光秀丽,野趣十足,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清风伴着馥郁,碧草吐着芬芳,文兴桥屹立在如此诗意的环境中,就像一位大山深处人文的守护者,默默见证着悠悠的岁月与山河。
称为“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的著名当代作家冯骥才老先生曾说过:“深藏山水间的古村落,它们各有各的特色,它们是我们民族文化遗产所剩不多的家底儿了。”此次的“ 中国 廊桥之乡”—— 浙江泰顺 之行,不但让我充分感受到了蜚声中外的“国保级”古廊桥的无限魅力,同时也让我有幸走访了数个隐匿在碧水青山间的古老村落,其中另外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筱村镇境内的梨垟村。
【温州海拔最高的书院:瓮山书院】
我们知道 泰顺 的筱村镇坐落在飞云江支流、 玉溪 中游,因古时盛产一种名为“筱”的箭竹而得名。这里田桑茂密、林密境幽、仿若 桃源 , 泰顺 先祖来此避世隐居,千百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乡土文化,眼前这些斑驳错落的古村落,就是他们留给今人的历史文化瑰宝之一。而梨垟村外翰第的翁山书院无疑是当地“文化气息”最浓郁的地方。
虽说读书是修养身心、静心怡情的方式之一,可在这个挥汗如雨的炎夏,相信很多人就算读《十万个冷笑话》也不会觉得有一丝凉意吧!可见凉爽的环境因素还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知道 泰顺 县城平均海拔超过500米,是 浙江 省海拔最高的县城,而翁山书院所在的翁山乡全乡平均海拔800米,常年平均气温仅有16℃,可以说是夏日避暑纳凉之首选。当然来到这里的绝对不会是肤浅到因为凉快就爱上这里,而是因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翁山地区所地处偏僻,但村民们却历来崇尚耕读,重视教育,据统计清一代这里就出了文武秀才140多人,到民国时期更是文风鼎盛,可谓是人才济济,贤人辈出。翁山书院,其实就是位于以前的梨垟村古民居“外翰第”内,这里占地约4700平米,是由清监生翁如陵建造的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有116间房屋的四进院落建筑群。为了继承翁山文脉,促进家乡的发展, 中国 美院博士后翁 志丹 ,携同翁山籍人士翁骁友等人在此创办了翁山书院,希望可以发扬以教育文化反哺家乡的优良传统。
我们都知道国内有很多地方都有古老的书院,但是因为时间太久,很多书院年久失修,即使重新也只能成为古建筑供游客参观,翁山书院算是特立独行的一个,时至今日这里依然在教学,这是一种传统。筱村镇乡贤助学传统由来已久,翁山书院采取纯公益性办学方式,几乎每年都会举办文艺传习班,由邀请的专家学者为留守学生教授国学、书法等知识,旨在帮助家乡孩子拓宽知识视野,提升文艺素养,弘扬传统文化。
想一想,在这样一个“白天不用扇子,晚上不离被子”的环境下,在 温州 海拔最高的书院里教学研读,身边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屋外凉风习习,古桂葱茏,想必即使不爱读书的你,也没有了昔日的躁动,取而代之的是岁月静好的感叹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End 泰顺“遗梦”
看过《廊桥遗梦》之后,一直对廊桥有着执念,是怎样的一种廊桥,在廊桥又会有怎样的浪漫邂逅呢?第一次认识 泰顺 是从“廊桥”的纪录片开始,也从那个时候种下一个梦,去邂逅这座秀美的“山中 江南”。这一次有机会打卡 泰顺 ,但是很遗憾却没有打卡完这里所有的古廊桥,像是被遗落的梦。不过,也正是这个遗落的梦,让我继续努力,从而更好的实现打卡完 泰顺 古廊桥的梦。
推荐阅读
陈美辉说
2.2千
12

南麂土著
4.7千
11

陈美辉说
2.6千
7

陈美辉说
3.3千
7

陈美辉说
3.5千
9

陈美辉说
1.6千
4

陈美辉说
2.4千
12

陈美辉说
1.4万
11

陈美辉说
4.9千
11

陈美辉说
4.9千
11

lovemyfenghuang
9.9万
11

陈美辉说
5.0千
11

lovemyfenghuang
15.7万
11

陈美辉说
5.2千
12

Tuscany没有光
7.6千
12

陈美辉说
5.6千
11

陈美辉说
5.6千
13

陈美辉说
5.1千
11

陈美辉说
5.7千
11

陈美辉说
3.2千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