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梁街的奉仙观(我的济源旅游地图之9)
出发时间
5月
行程天数
5天
人均花费
1.3千
和谁出行
一个人
奉仙观不大,从入口处便可以看出来,紧紧就就的,不过那两只石鼓很可爱,上蹲狮子,下出龙头,鼓梆上右刻缨络,左刻可能是一只小狮子吧。门前有几道为疫情所设的等候线,其实半个人也没有,很少被踩踏,所以黄得醒目。进门便是玉皇殿,对联“功启三皇五帝,心存万类群黎”,用“万”“群”对“三”“五”。
转过玉皇殿,院子比较开阔了,除了正殿“三清大殿”的台基占地之外,还有个碑亭在院子的正中间,为的是保护“太上老君石像”,说明写的“立于唐垂拱元年”,真是当年立在这个地方?奉仙观左侧院墙还有好多石像生,都是济源各地集来的,就算太上老君石像有记载本来就在奉先观,也不一定就在这个位置吧。唐代之物很宝贝,加了亭,又加了玻璃罩,再加上年代久远,根本看不清,碑额的字最大,拍下来再放大,勉强能读“大唐宗姓太上老君石像之碑”。
在碑亭的阴凉下回看玉皇殿的后身,很漂亮,下半段线条、材质、色彩非常单纯、简洁、稳定,却顶着一个花哨的冠,正脊中间的狮子驮宝瓶两端应该是避雷设施吧?什么年代做的,为啥加两个圈,是技术需要还是艺术需要?
转身望向北面的奉仙观主殿,竖匾一行字“三清大殿”,不知道这殿名是啥时候起的,为啥不直接叫三清殿呢,纯粹是突出其重要性,还是有什么规格级别呢?想起蓟县独乐寺的“观音之阁”(但那是分两行写,四个大字特别抢眼),或者就是那个时代与后代不同的习惯吧。
大殿居于台基上,台呈凸字形,拾阶需六七级,殿前突出部分的两角有伏地的狮子,左右不相同,印象中在解州关帝庙见过类似的,是作为斜出的支撑柱子的砥脚,所以我想这突出部分的台基原来上面应该是有附属建筑的。
据百度百科说,大殿“是河南省现存5座金代木构建筑中最重要的一座”,于是在计划中划了重点。进门的第一感受是开阔,供的神仙不矮,但整个龛位可显得不大,真的得益于其建筑特点“减柱法”。
我对故宫太和殿内的印象是小时候的:全是柱子!那是古建筑的标准样式,其实有那么一段时期,为了增加室内面积,很喜欢采用“减柱法”,比如金元。
整个屋架就靠神仙背后的两根柱撑着,如果说柱子还不显得粗壮,架在它与山墙里的山柱之间的这道粗木则太震撼人了,专家说它叫丁栿,栿者梁也,丁栿是指它与正常的梁之间正好垂直如“丁”字。不粗壮不行啊,瞧瞧上面一道一道梁架上去,承受了多少年的重量?大约就为了能承重,那木头一点也舍不得削砍,瞧瞧那不直溜的劲儿。
为了增空间而减柱子,就得用粗料顶上去,怪不得百度百科上说“这些做法,在明、清建筑中已不使用。大概是因为移动柱子所形成的大跨度内额(“内额”是啥意思?内部空间?照抄哈)和不规则的梁架,往往在结构上不够安全和带来施工上的麻烦”。时间淘汰了那些个不牢靠的,留下的肯定是结实的,比如奉仙观的“三清大殿”,自然就当得后人各种花式的赞誉之词了。
大殿门口的说明牌上写:1936年,我国著名建筑专家刘敦桢来奉仙观考察时,评价此殿“手法豪放与乎运思奇特,尚属初见”,百度百科上,前面说是刘敦桢,后面又说是梁思成给的这个评价,但只取八个字“手法豪放,运思奇特”,弃用“尚属初见”,这评价高度怎么能放弃呢?
说回这几根木头,大殿重建于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但这几根木头却是“北宋时期奉仙观住持道士贺兰栖真走遍济源四境才找到的”,就是说金代重建时把北宋的这几根重要的木头拾掇拾掇又安上了,看来实在是不好找合适的。这么说北宋时就用减柱法了吗?要不用不着这么壮实的木头啊。不是说减柱法是搭帐篷的游牧民族发明的吗?
两柱两丁栿上都钉了木牌,标记是什么木,宋代贺兰采自哪里,据说这是清代人留下的记录,感觉像门口褐色的旅游说明牌:西栿为荆,东栿为柿,西柱为枣,东柱为桑。好在还没有百度百科里那么邪乎,说以谐音“今、死、早、丧”的木材做栋梁,不同寻常。大殿的对联:返璞归真荆桑枣柿殿称奇,点石成金期颐贺兰道非常,也是“贺兰栖真是个堪透生死之人啊” 的意思,其实大约就是为了减柱,必须要这么粗的木头,管它什么树种呢。
倒是“荆王、柿槟、枣林、桑榆河”这四个地名,不知道是写木牌的清代,还是贺兰采修时的北宋便有了这地名,有趣的是木牌上写作“柿梹”,想起日本字里的“横滨”写作“横浜”,说是日语里念作“bang”,不知道济源人怎么读这个“梹”字。
明明用了荆柿枣桑四种树,为啥奉仙观外的路只叫“荆梁街”,或许这里的乡间多荆条这种灌木吧,正好上午在封门口,路边全是,开着小紫花,我说叶型挺好看的,司机小李师傅不以为然地说:你们那儿没有吗?我对这个“荆”字的印象就是《荆钗记》,忽然看到这么粗大的“荆”,反差实在有点大。
旅行归来再于网上搜索奉仙观相关资料来学习,在新浪博客里发现“诚意侯的博客”2018年的一篇《奉仙观——福区灵境》特别专业特别详细,咱是外行,细节、专有名词又点难,但漏掉这么关键的实在不该,那就是三清大殿的博风板,在别处真的没见过,不盗图了,有意者可去诚意侯博客欣赏。
反思漏掉博风板,首先是事前功课没有做深入,诚意侯的博客没搜到;其次当时中午天太热,从大殿出来,就想着找阴凉往回走。看来以后的计划还是要尽量安排在上午,头脑还比较清楚的时候,另外行程也不要随意改动,临时起意毕竟不如做计划时能通盘考虑。
奉仙观是2001年的国保,二十年了好像也没怎么修,不过不施彩斗拱看得特别清晰。早年间的斗拱实用就好,不像后来特别是清代不断加昂,让人眼花缭乱,有些就仿佛单摆浮搁着,它就是两字“管用”。大殿前的玉皇殿比较矮看得更清楚,太阳光在五花墙上留下悬鱼的影子吸引了我,无意间看到这么“粗陋”结构,也明了了悬鱼的实用价值是固定博风板的,可惜终于没有看到三清大殿的巨型博风。
推荐阅读
Rella爱生活7.0千12
小甜游世界8.3千11
背着背包go8.3万12
一朵ZSN7.1万12
嘉鱼夏鱼7.7万12
梦想旅行家65.4千12
流浪人小报5.7千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