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醇厚的兰卡之行
出发时间
10月
行程天数
15天
人均花费
3.0千
和谁出行
夫妻
最近一次在携程写游记好像已经是两年半前的事,这段时间正好比较闲,整理照片把两年前兰卡的片子看了一遍,突然回忆满满,想想这拖延症也犯了好久,趁着这股劲顺便把这游记给写了,也算是给自己在疫情期间不能出去解解馋。话不多说,照片有点多,有兴趣的朋友就慢慢看吧
斯里兰卡,这个小小的岛国宛如一滴眼泪徜徉在印度洋的浩瀚里,这里有迷人的海滩,永恒的废墟,著名的红茶,自然的原生态风景,而最让人难忘的却是这里人们的微笑,这些微笑从踏上这片土地便开始伴随,直到离开。来之前以为这些微笑有夸张成分,也听过兰卡一些骗游客的新闻,还有在景区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幸好这十多天虽然全程公交,但这些不开心的事一件也没碰到,也让我对兰卡的好感多了几分。大航海时期多位列强在这里留下的深深文化印记,让这个小岛充满了多元奇妙的感觉,这里能看见纯正的东南亚风景,片刻间就能转换成欧洲小镇的既视感,而南亚印度的浓浓烙印深入人们的生活,这里看到的每一处风景,每一处细节,都是真实的体现。动身之前,除了记下要去的那几个城市,并没有做过多的攻略,因为不想那些想象中的美好过早的被剧透。其实也说不出啥时候对这里感兴趣,或许是始于远方的神秘感,或许是对茶园火车的向往,也或许就是看了别人的游记和照片,被那些可能经过处理的美照和尽情渲染的描述所吸引,第一次计划没有成行,这次就不能再错过。当真正驻足于此,我便知道,是古城的信仰,是狮子岩的辽阔,是高山茶园的静谧,是印度洋的汹涌,是锡兰人的淳朴,是因为这里风景与人完美的交融在一起,即使离开了,依然能回味良久。
大多数人的选择应该是会在尼甘布停留做休整,我是早上九点多便到,所以打算直接坐车去阿努拉德普勒,然后慢慢玩回来。先从机场到尼甘布汽车站,去库鲁内格勒还有空调小巴,210卢比一人,坐着感觉还挺舒服,然后再转车去阿努拉德普勒,总算第一次坐到了普通公交,刚上车一个人也没,随着人陆续的上车,各种卖饮料、卖彩票、卖食物的小贩在车上叫卖,虽然有点乱糟糟,但还有点新鲜感。车到半途,俺边上的大姐拿出一包爆米花,顺手就要给俺吃,对于刚到兰卡的我,这种热情还真有点措手不及。
库鲁内格勒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车停的比较乱,想坐几路直接逮个售票员问,都会告诉你。
坐车去阿努拉德普勒
在阿努拉德普勒下车,感觉就是在路边,一个游客也没看见,由于没订房间,靠着两条腿先花了十几分钟找GH,背着包乱走,受关注度还是挺高的。找到GH安顿好,去街上找点吃的,就回来和民宿小哥商量第二天去游览的交通工具问题,经过讨价还价两辆自行车700卢比成交。第二天一早,俺就听到小哥在给自行车打气,还把车擦的干干净净,试骑了下,带着清晨的微风还挺舒服,然后走到客厅问小哥指着地图该往哪里骑。就在这时,出来一位韩国大姐,俺明明记得昨天晚上也只有我们住在这里,估计是半夜才到,大姐问我们想怎么玩,她已经联系好一辆tutu,2000卢比六个小时,如果三个人就可以平摊。一听这价格俺就心动了,之前不包车主要就是价格较高,这时小哥介绍自行车可以玩一天,很多地方可以去,tutu是不去的,最后经过三秒钟的激烈思考,俺们决定一起坐tutu。不过还是觉得挺对不起的一早就辛苦擦车的小哥,之后喝的水就都在他这里买了,顺便给了点小费。
阿努拉德普勒是斯里兰卡最古老的城市,两千多年前,孔雀王朝阿育王之子,印度高僧摩哂陀携佛经到此,开创了斯里兰卡佛教的历史。公元前380年成为兰卡的首都,之后的一千多年都是兰卡的王权所在地。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阿努拉德普勒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一直都是兰卡的古都圣城和佛教圣地,也是南亚最大的佛教中心,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朝拜者来此,这里有许多大佛塔和寺庙及遗址,对于喜欢历史古迹的游客是个感受底蕴的好地方。
绕佛塔都需要脱鞋,之前有朋友提醒要带袜子,因为地上很烫也比搁脚,不过俺放在包里一直都懒得拿出来,呵呵
兰卡人喜欢穿白色衣裤,与圣洁的白色佛塔非常搭配
到处是虔诚的兰卡人民
巨大的佛塔看多了可能会审美疲劳,不过第一次看还是很震撼的。
街上到处是猴子
一片莲花池,莲花象征着圣洁。
巨大的佛塔在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格外显眼
在阿努拉德普勒古城众多的佛塔中,修缮最完好也最有生命力的就是鲁梵维利萨亚舍利塔,它是僧加罗人的英雄——杜图珈摩奴国王主持建造,可惜工程过于浩大,佛塔还没建完国王就先领盒饭了,据说当时完工时有110米高,如今只有55米,即使这样,当你来到塔下抬头望去,也足以震撼你的双眼。佛塔耸立在三层台基的平台上,塔中央的圆形石柱上部呈圆锥形,尖顶镀金,高耸在立方实体之上,是僧伽罗民族建筑风格的典范,在当时是这一类型最大的佛塔,所以也称“大塔”,塔内曾发现象牙裸体女像、陶舍利盒、珠宝等珍贵文物。在塔的周围有一圈围墙,雕塑着近白头大象,不过看上去有点新,失去了遥远的价值,工艺也略微粗糙了些。这座通体雪白的舍利塔,在古城应该是最受欢迎的佛塔了,一年到头都是朝拜者络绎不绝,僧侣、信徒、游客,各个国家,各个肤色的人们怀着各种希望来到佛塔朝拜。
即使你没有信仰,来到这里也会被这种气氛所感染。
在这里永远不缺少虔诚的信徒
鲁梵维利萨亚不只是一座塔的名字,还是一个教派,拥有着一座颇具规模的寺院。
在阿努拉德普勒,这样的细节已经留存不多
在大佛塔的周围,有很多只剩下几根柱子或者石桩的遗迹,至于曾经的样子,只能发挥自己的想象了。
在蓝天白云的照耀下,白塔更显得圣洁壮丽。
围墙由排列整齐的大象组成,有着支撑佛塔的象征意义。
在去圣菩提寺的路上有一处比较大的遗迹,就是黄铜殿,因有个铜屋顶而得名,原名叫伯拉贞宫。据说这里曾经有九层,可供一千名僧人和访客居住。最初建造于两千多年前,之后经历多次重建,每一次重建就会更加宏伟一些,而如今看到的立柱就是最后一次建造所留下来的,有1600根,可惜被围住不能进去。
人们会在草坪上席地而坐休息聊天,有时也会带点吃的来野餐啥的,这时候就得防着这些猴子。
从鲁梵维利萨亚舍利塔路过黄铜殿,再往里走就是圣菩提寺。阿努拉德普勒的神圣地位,主要就来自于里面的这颗神树。公元前247年,印度阿育王的儿子摩哂陀南到斯里兰卡弘法,兰卡国王皈依佛教后向阿育王请求将菩提树移枝到斯里兰卡,于是阿育王派女儿从印度菩提伽耶,那棵见证佛陀悟道的菩提树上,取来树苗,移栽到阿努拉德普勒菩提寺的花园里。从此,阿努拉德普勒就以这课菩提树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发展开去,很快成为僧伽罗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历史的变迁,印度那棵菩提树死了,反而又从这里移栽了一棵回去。虽然有人说阿努拉德普勒建城多久,这课菩提树就有多久,其实如今里面这棵菩提树已经更替到第六代了。但不管怎样,佛教就从那时在斯里兰卡牢牢扎根,像这棵菩提树一样不断发扬壮大,即使历经其他宗教统治者入侵依然屹立不倒。圣菩提树就像阿努拉德普勒的一缕精魂,为我们触摸圣城从远古到当下的脉络保留着一条最纯正的根系。
在参观各佛塔时虽然都有着装要求,但一般不会查的太严,但是进圣菩提寺会查的略微严格,圣菩提寺的香火非常旺
里面人超多,就拍点上面吧。
黑脸候也是这里的当地居民,长得还挺好看,呵呵
阿努拉德普勒在公元前3世纪到10世纪一直是僧伽罗王朝的都城,历史上曾繁盛一时。两多年前阿育王之子渡海至此,开创了斯里兰卡佛教的历史,阿努拉德普勒由此成为斯里兰卡最早的佛教圣地,即使到今日,这里依然是斯里兰卡乃至南亚地区最大的佛教中心。古城核心部分方圆三十多公里分布着许多寺庙遗址和蓄水池,当然,巨大的佛塔最能引人入胜,泥固的大圆形实体,矗立在一望无垠的稻田里,直冲几十米的云霄,分外的显眼。除了大佛塔,散落在各处的遗址也是不能错过,虽然这些遗迹已经破败不堪,有的只剩下底座和几根石柱,但它们依然是古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千年的岁月,它们一起参与和见证了斯里兰卡历史的变迁。向古城外驶去,路过一处小小的遗址,据说这里是佛牙舍利在阿努拉德普勒的供奉处。
树林中也有零散的遗址,虽然只剩残垣断壁,但多了一些岁月的神秘感。
曾经的皇宫,如今也只剩下一层底座。
都波罗摩塔,作为2015版斯里兰卡LP封面,虽然不是很大,但却是兰卡最早的佛塔,它是天爱帝沙国王为供奉佛主右锁骨舍利而建,历史上经受多次毁坏,现在这座是1840年重建的,其形状改变了最初的谷堆形而改成倒扣的铃铛形状,塔周围立着很多石柱,原是支撑圆顶用的,如今圆顶早已不在,只剩下这些歪歪斜斜的石柱,据说最初有176根,现在只剩下41根。
虽然体型不大,但还是有重要的地位意义。
都波罗摩塔周围散落着一些遗迹
在阿努拉德普勒,精致的雕刻已经留存的很少
帝沙水库,站在库堤上可以远远的眺望古城,这里绿树成荫,没有了烈日的暴晒,加上湖面上的吹来的风,非常舒适,近处巨大的树冠和原生态的湖面自成一景,对岸巨大的白色佛塔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没有可以修饰的风景,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
tutu司机还特意停车介绍各种动物,呵呵
白色的兰卡拉玛舍利塔,僧伽罗语的意思就是索玛修道院,这座舍利塔是修道院的重要建筑。当年,somadevi被南印度达罗毗荼人劫持后返回斯里兰卡,国王瓦拉盖跋忽为了庆祝而修建了这座寺庙。佛舍原是圆顶形建筑,有88根石柱分三圈环绕,现在重新维修后只能看见十几根石柱。这座舍利塔容易和都波罗摩塔搞混,不过规模要小很多,有时间也可以进去转转塔。
月亮石是斯里兰卡一种雕刻非常精美的建筑艺术,这种独特的石雕艺术,在重要的宫殿、寺庙或佛塔下都可以看见,一个巨大的半圆形雕刻,由一圈圈同心半圆组成,每一圈都雕刻着不同主题,象征着不同的意义,比如最外一圈是火焰,象征人类世界的欲望和贪婪;第二圈通常是大象、马、狮子和牛,从左到右互相追逐,象征生命和活力,大象代表生,马代表老,狮子代表病,牛代表死,加起来就是轮回;接下去一圈是飞鹅,代表着善于恶的界限;最后中间的半边莲花,象征纯洁和到达极乐世界;分隔动物、莲花、飞鹅的是缠裹藤蔓的浮雕饰带,代表生命的力量。整个月亮石就是象征着生命的轮回,最后走向极乐世界的过程,信徒赤脚走过月亮石,就代表了身心的净化和精神的飞跃。在月亮石后期的演变中,在选材、花纹和形状上都有很大改变,并随着印度教的传入,没有了牛的图形。在无畏山佛塔的西侧,保存着这块最精美的月亮石。
雕刻精美
栩栩如生的月亮石
阿努拉德普勒的遗迹除了壮观的大佛塔,其它大都只剩下几根石柱和地基,看着这些散落的古迹还需要发挥你想象力。
蜥蜴也是随处可见
无畏山寺主食堂,曾经是无畏山寺院辖区最大的一座食堂,有着一具巨大的石质饭槽,在饭槽的右侧就是食堂的遗迹部分,这次tutu司机亲自带着在这里溜了一圈,顺带讲解,不然还真看不懂这些遗迹。
这根树枝是tutu司机插上去的,听意思大概是相当于我们日晷的用途。
传说当时最多可以供5000名僧人吃饭,看看这个大饭槽好像也是有可能。
大象池塘,长150多米,宽50多米,深10米,有六个现代标准游泳池这么大,是斯里兰卡最大的人工蓄水池,池塘的底部有水闸和通向其它池塘的暗渠。这里基本没什么人,周围环境自然,不时有鸟儿飞过,在茵茵绿树掩护下,烈日的暴晒缓解了不少,偶有阵阵凉风,坐在水池边什么也不想,那一刻时间仿佛是静止了。
这个佛像常被错误的认为是“第二尊三昧佛像”,实际是一座菩提树神庙的遗址,而这尊以辩论姿势坐的佛像就是原本寺庙所供奉的,属于6-8世纪的文物,也有人会把它和无畏山寺东面的萨马迪坐佛搞混,不过只要记住他的右手臂是断的就可以,而且搭建的保护棚是比较简单的铁架子。
杰特瓦纳拉玛舍利塔,是由摩诃斯纳王在三世纪下令修建的,据说原来高122米,加上放置水晶的顶端有152米,不过现在大约高70米,砖砌的底座直径113米,是阿努拉德普勒标志性的三大舍利塔之一。这座佛塔除了大之外,还在1982年发现了用梵文书写在金板上的9世纪左右的摩诃斯纳经典,是留给世人一份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在舍利塔的后面还有一座寺庙遗址,有一根长8米的门柱至今屹立不倒,其中3米在地底下,当时这巨型大门是为迎接佛像进入而开。
相比于另外两座大舍利塔,这里的人略微少一些,可以慢悠悠的转塔为家人祈福,如果赶在午后最好还是穿袜子,不然真的很烫。尽管尖顶已经损毁,但依然十分有气势,它和无畏山舍利塔一样是用棕红色石砖砌成,斑驳的塔身无时不显出古朴与桑仓之感。
民俗博物馆主要展出中北部地区的民俗文物,公元12-13世纪,僧伽罗王国因受外来入侵逐渐向西南迁徙,但还是有些人留在密林中生活,他们自给自足,创造了很多生产和生活工具,在这个博物馆可以一一了解。里面不能拍照,手机偷拍一张,呵呵
第一次走进兰卡路边的小店还不太适应,之后就越来越顺溜,尤其想念那带有鱼香的红咖喱辣椒
在圣菩提寺附近,有一座巨大的砖红色舍利塔,在乘tutu车游走田野间时,便可断断续续的看见这座佛塔高高的耸立在一片无垠之中,走到跟前更会被它的高度和巨大体积所震撼。这座塔锡兰语意为阿巴哈亚奇瑞舍利塔,又称无畏山舍利塔,是阿努拉德普勒最宏伟的三座佛塔之一。公元前一世纪,伐多迦摩尼·阿巴耶国王命令修建了这座佛塔,据说当时高110米,和鲁梵玛利萨亚佛塔差不多高,虽然现在只剩光秃秃的一座舍利塔,在当时只是整体寺院建筑的一部分,据记载,当时寺庙可容纳5000名僧众,中国著名的高僧法显和尚就曾经在这里学习研究过佛经,如今大约高75米。
在佛教历史上,无畏山舍利塔不仅仅代表一座寺院,更是一种独特的历史记载、传统和生活哲学的教派。这里是当时大乘佛教在斯里兰卡的总寺院,到公元三世纪时,马哈诗那国王的扶持政策让无畏山达到了巅峰,它拥有了一座寺庙该具备的所有元素,佛殿、佛塔、菩提树寺、藏书阁、诵经阁、居住区、食堂、浴池,甚至还有发达的道路交通和引水系统,到十二世纪,以这里为中心的大乘佛教和以大寺为中心的上座部佛教发生势力冲突,当时的国王抑制了大乘佛教,之后大乘佛教便开始在斯里兰卡销声匿迹。历经千年风雨,如今这些建筑基本只剩下底座或者完全消失,与四周旺盛的野草古树盘根错节的交融在一起。
绕着佛塔朝拜一圈,虽然烈日烫脚,内心却是平静祥和。
巨大的舍利塔确实让人震撼
周围会摆放一些保存较好的古迹
无畏山的成就还体现在精湛的建筑和雕刻艺术上,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月亮石和守护石。
可爱的兰卡小朋友
在兰卡最常见的就是自然而没有雕饰的风景
狮子岩之于斯里兰卡,有点到中国就得去长城瞧瞧的味道,不过俺在去之前对于去不去这里倒是犹豫了很久,一来是路线,到了丹布勒还得往回拐一下,因为是公共交通有点嫌麻烦,二是看评论对于此地褒贬不一,虽然著名倒也不是非得一去,不过最后综合了俺媳妇的意见,还是去一趟,她都不嫌麻烦,俺也无所谓了。从阿努拉德普勒到丹布勒也有空调小巴,也就贵了几块钱,舒适度那就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到丹布勒下车,果然也在路边,收起一脸茫然的表情,先去找住的地方再说。狮子岩位于锡吉里耶古城,在斯里兰卡,问路去狮子岩直接称锡吉里耶就行。对于狮子岩,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这是一座构筑在橘红色巨岩上的空中宫殿,前后花了18年建造,最初巨岩被修建的像一头巨狮,不过随着岁月的洗礼风化,如今只剩下狮身,最明显的证明的就是那对依然栩栩如生的狮爪。这块巨岩仿若澳洲埃尔斯岩一般,高约200米,依山傍水。想要一睹宫殿的真容,就要先爬上漫长的阶梯,它就是斯里兰卡文化金三角的顶点,也是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吴哥窟、婆罗浮屠、阿旃陀石窟齐名。登上岩顶,景色豁然开朗,无边无际的丛林像绿色的地毯,慢慢的向远处铺开,湛蓝的天空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极目远眺,整个古城一览无余。如今宫殿虽已不在,只剩下底座和几块砖石,但那雄狮的样貌和气势,依然壮观。
去狮子岩之前,可以先参观博物馆,里面有详尽的历史介绍。在狮子岩螺旋梯上去的半山腰,有世界著名的锡吉里耶仕女图壁画,那是斯里兰卡唯一流传下来的非宗教题材壁画,这些残存的珍品以红黄绿为主色,有着精细的描绘勾边,色彩艳丽,造型生动。据说当时这些壁画有500多幅,如今只剩下22幅,出于保护的原因只能看不能拍照,在博物馆可以拍复制品。
整个狮子岩的范围挺大,有护城河、花园广场、巨大的岩石、宫殿遗址等组成,这座世界奇迹是由摩利耶王朝的国王卡西雅伯建造。卡西雅伯弑父登基,为了逃避为父报仇的弟弟莫加兰复仇,在18年的时间里,沿山势建造了这座军事防护意义浓厚的碉堡宫殿,当然,恶有恶报,最后弟弟还是夺回了王位,把都城迁回了故地,而把这里改成了僧院,14世纪后,僧院逐渐被废弃,狮子岩便被丛林埋没,直到1898年被英国考古学家贝尔发现,才得以再次向世人展示它的宏伟。
狮子岩的环境也是非常好,周围树林茂密,常能见到野生小动物在这里嬉戏。
一路走向狮子岩,可能是淡季的原因,游客不是很多,之前听说的黑导、扶台阶收钱等情况都没碰到,估计是游客不多,他们也懒得招揽生意,让俺时刻防备的心灵轻松了不少。
这块著名的巨石,远远望去非常壮观。
岩顶上就是曾经的宫殿。
花园遗址
半山腰远望
螺旋梯上去就可以观赏锡吉里耶仕女图壁画。
这对巨爪就是当时统治者依照迷信建造,为的就是包围自己的领地,只有通过这对巨爪的一道门,才能登上岩顶。
望向四周,都是茂密的丛林
原生态的风景,非常漂亮,狮子岩海拔377米,垂直高度200多米,对于平原来说,这算是高地了。
这座宫殿当时作为堡垒要塞,同时也是国王享乐的场所。从一些底座平台,可以看出这座失落宫殿当年的规模和布局,红砖建造的碉堡式宫殿不仅有防御功能,休闲娱乐区域一个也不少,甚至还有叹为观止的大游泳池和三座大花园,然而这座费尽心机建造的宫殿,仅仅维持了七年,便被复仇之战而遭遗弃。
即使几个世纪后我们再踏上这座宫殿遗址,依然能感受它当年的气派。在岩顶大约两公顷的土地上,奢华的庭院设计,放到如今依然是个浩大的工程,残垣断壁中,我们还能分辨出国王的宝座、宴会厅、议事厅、国王寝宫等等,花园背后还有大片的人工凿出来的蓄水池,所蓄的水来自雨水,可以供宫中一年使用,当水位过高时,溢出的水就流向花园,在花园有大小不一的出水孔,就形成高低不一的喷泉。
进入狮子岩的步道
站在高处豁然开朗,统治者费尽心机夺权,最终欣赏到的就是这高处不胜寒的美景。
在狮子岩观看落日也是一大风景,不过看完得快点下去,不然太黑没路灯。
山下的野生动物自在悠闲
在快要到出口的地方,俺竟然被一只猴子堵住,原来是看上了俺手里吃剩的包装袋,只能交给它让路。
丹布勒车站边有家兰卡餐馆,一盘饭量至少够两个人吃.....
从丹布勒到康提,算是见到一座像模像样的城市了,看见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反倒有种不适应的感觉。作为斯里兰卡的旧都,康提整座城市坐落在海拔500米的群山上,面朝康提湖,风景秀丽,加上一座佛牙寺,这里一直是旅游和朝拜者的圣地。康提圣城创建于14世纪,经历过僧伽罗王朝和殖民统治,所以在城市的规划、建筑、雕刻、音乐、舞蹈等各方面都体现了多元化,在这里即可以看见传统的锡兰文化也可以欣赏充满异国风情的殖民建筑。
康提市中心区域不算大,基本靠走也能逛完,找到GH放下包,就直奔康提湖。康提湖至于康提,就像西湖之于杭州,湖就在康提市中心,它是由一片稻田挖成的人工湖,湖上景色秀美,湖边长满了热带花草树木,在郁郁葱葱的树上还能见到野生猴子,也算是兰卡的一大特色。在湖上有一条平缓的环湖大道,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人,都喜欢绕着康提湖走一走。佛牙寺就在康提湖边上,康提湖映衬了佛牙寺,而佛牙寺点缀了康提湖,虽然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风景谈不上多么美丽,但两者的交相辉映,完美和谐,还是构筑了康提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康提湖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这些传说为康提湖增加了许多神秘色彩。
兰卡特色之街上都是流浪狗,天上都是乌鸦
湖中一个小岛,传说是国王和皇后沐浴的地方。
时间充裕就可以绕着胡走走,虽然名声在外,不看倒也不会觉得可惜。
皇后酒店就在康提湖对面,有160多年历史,最下面是骑楼,有餐厅和各种商店,酒店的电梯和大堂充满了英伦风情,这酒店就是为英女王下榻康提而建。
在天空的映照下,康提湖还是挺有意境的。
一开始还以为是汽车站,原来是个小商品市场,边上还有个水果市场,这里人多嘈杂,贵重物品和钱包还是要小心。
康提有当地特色的点心店,价格便宜,口感也不错。
佛牙寺位于康提湖北面,里面供奉着斯里兰卡最重要的佛教圣物——释迦牟尼的牙舍利。兰卡在历史中后期逐渐演变成但以信仰的国家,佛教盛行不仅仅是宗教上的主导,还有政治的辅助。四世纪,释迦牟尼的佛牙被迎到兰卡,从那时起,佛牙就成为保障君主制度的圣物,保存圣物的佛牙寺便和王宫、首都联系在一起,成为王权、行政和宗教的象征,因此定都康提后,康提也从此成为兰卡的佛教圣城。佛牙寺是世界佛教徒的朝圣之地,外围建有一条护寺河,主体建筑在6米高的台基上,有上下两层,佛牙就供奉在二层的内殿,厅堂套厅堂,结构复杂,东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让它多了一份异国风情,纯白色的外墙很有仪式感,尤其在日落时分,柔和的金光洒在围墙上,寺院的神秘寂静之感浸染了每个来到这里的人们。
从外观看,佛牙寺的建筑风格和大多数寺庙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斑驳的老墙比圣洁的白色围墙更有沧桑感
佛牙寺门票分三档,当地人免费,泰国等信仰佛教国家一个价,剩下最贵的就是普通游客价。进寺庙需要脱鞋,有存鞋的地方,不过需要收费,至于收多少还得看他们怎么开价,虽然就几块钱,但还是不想被宰,反正俺穿拖鞋,直接装袋子放包里带进去。
精致的彩绘壁画,描绘了每年佛牙节的盛况
寺内静谧安逸,每一个人都在安静的祈祷观赏,佛牙寺并非最美的寺庙,却可以感受到最神圣的信仰。
寺内信徒们席地而坐,或诵经,或祈祷,佛前供奉着朵朵莲花,佛烛桌案香火缭绕,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当地人对佛祖虔诚的膜拜。
来到寺里,很容易被这里的虔诚感染,赤脚进入寺庙,古老而恢弘的建筑里,鲜花香火供奉着金身大佛,二楼大佛旁的暗室里便是安放佛牙舍利的舍利塔,祷告的人们或跪或坐,虔诚的像佛祖诉说心里的故事。早上五点半和下午六点半都有开启舍利塔参观的仪式。
寺庙的门也带有西方的建筑风格
除了可以休息遮阴,也是个发呆的好地方
除了主殿,佛牙寺还有很多可以看的地方,佛牙仪式要六点半开始,正好可以慢慢逛
各色各样的游客和信徒穿梭来往于寺中,世俗与宗教,开放与内敛,交织在一起的别样感觉值得你慢慢欣赏
即使对宗教不感兴趣,寺院内的风景也是很吸引人的
莲花是佛教圣物,清幽静心,买一朵供奉于佛前
从康提坐车去努沃勒埃利耶,随着海拔的慢慢升高,燥热的空气被清凉的茶园之风吹散,盘旋的山路,绿油油的茶园,让逃离城市的人们顷刻为之陶醉。作为斯里兰卡的制高点,这里群山环绕,植被繁茂,最著名的莫过于高山茶园,兰卡的红茶种植基本都集中在这里,几个有名的红茶工厂都可以免费参观。当然,除了品红茶,欣赏小镇风景,绝大多数游客到此,都是为了体验著名的茶园小火车,线路最精华的一段风景就是由离小镇约8公里的Nanu Oya车站出发。20世纪初,这里成为英国移民的避暑胜地,那时期留下了很多带有英国风格的建筑,让它有了“小英格兰”的美誉,绿色的草坪在蓝天白云映照下非常漂亮,宜人的气候也不用再担心烈日的暴晒,淡季时游客很少,正好可以享受这难得的安静惬意。
努沃勒埃利耶意为“旷野之城”或“城市之光”。
公园满眼都是绿色,能见到的基本是当地人为主,虽说景色普通,但在异国他乡也是种特别的体验。
小型的高尔夫球场,的确有那么一点点英伦风情
这里的建筑大多带有异国特色,有些属于私人庄园不能进去。
粉红邮局,其实就是小镇一座正常运作的邮局,如果你问当地人Pink Post Office,他们还可能不一定知道。或许是鲜艳的颜色,加上位置好就在汽车站的对面,外加攻略游记的描述,慢慢这里也变成一个景点,其实在努沃勒埃利耶这样的英伦建筑有很多,这邮局一般怎么走都能路过,所以有时间就拍下留个纪念。
汽车站出来就是一座正在修建的佛像,一边是去格雷戈里湖,另一边有当地集市。
镇中心还有座大白塔,即使是英伦风情,这里也不能少了佛教的元素。
英国人建造的小镇,有许多维多利亚时期留下的产物,赛马场也是其中之一。
格雷戈里湖是镇上最大的湖,在1847年,由当时的总督Gregory挖掘建造,周围有很多民宿、餐饮、户外活动场所,绕着湖走或者在湖上划船都是这里的娱乐项目,只要你一靠近湖,就会有很多人多来问要不要骑马,看来淡季生意也不好做。
真正的进去外国人需要买票,其实绕着外面也有路走,散散步,看看四周英式别墅,在夕阳下,晚霞倒映在湖中,也可以享受难得的小镇好时光,不过走路时要时时注意脚下的马粪。
游湖、骑马,虽然在俺看来这里的娱乐项目略显单调,不过对于兰卡人来说,这已经是难得可以这么休闲的地方了。
次日清晨,本想再绕湖走一走,随着绵绵细雨,格雷戈里湖也是雾蒙蒙的一片,就在准备打道回府时,太阳又露脸了,就顺着住宿的地方走一走,也可以看见很多茶园。
提前预定了GH,看位置是在半山腰,据说走过去半小时左右,tutu大概三四百卢比的样子,刚到努沃勒埃利耶车站,下车一看就是人生地不熟的样子,周围停了一堆tutu,正想过去问价格,过来一老头问俺去哪里,给他看地址,老头说跟他走两百卢比过去,然后领到一辆小轿车边上,俺顿时怀疑会不会是宰客,老头大概看出了俺的疑惑,说他喜欢中国人,有优惠,好吧,就信你了。开车的是他儿子,老头继续留在车站拉客,小年轻边开车边说他也很喜欢中国,然后拿出一小本子,上面有很多游客的留言,其中不乏汉字,这让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阿努拉德普勒的tutu司机也有这么一个小本子,看来兰卡人挺喜欢这么宣传自己的生意,聊着一会儿就到GH,听说俺们放下包就下去,小年轻就等着再把俺们带下去,搞得有点不好意思,为了照顾生意,第二天去Nanu Oya火车站的车就定他的了。
斯里兰卡被许多杂志誉为“拥有世界最美火车线的国家”,其中一段就是穿梭在高山茶园的高山火车,火车行驶在一千八百米的群山之间,穿过广袤、碧绿的茶园,穿过原始茂密的森林地带,期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兰卡高地的风景一览无余。整条茶园线从康提开始到艾拉结束,但由于时间太长,所以很多人都选择乘坐从努沃勒埃利耶到艾拉的这段,时间只有三个多小时,而且也是精华风景的所在。这条被很多背包客推崇的英伦小镇火车风景线,每天汇集了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此候车,果不其然,刚到火车站,就看见各色的欧美游客背着大包小包在等车,而亚洲面孔几乎没有,这也能理解为什么艾拉富有欧洲小镇的特色。虽然不是旺季,不过抢座位这事还是近乎奢望,俺的目的也很明确,上车把包放好,能占个门口就行。兰卡的火车特色之一就是不关门,很多人就习惯性的坐在门口,双腿悬空在外面,俗称挂火车。兰卡火车大多还是古老的蒸汽火车,搭乘着这种古朴原始的交通工具行驶在茶香飘飘的山野树林茶园之间,感受着迎面吹来的茶园之风,那种感觉的确非常美妙,就如同穿梭在《绿野仙踪》所描绘的童话世界里,令人迷醉其中。
虽说是努沃勒埃利耶到艾拉,其实火车站是在位于离小镇车程大约半个多小时的Nanu Oya,所以要提前算好时间找车过去,到的早,人还不是很多,一等座是可以提前预定的,不过俺一开始就打算买二等座。
拍照留个纪念,下车都得收回去。
挤上火车,一看都是人高马大的老外,位置也没了,立马就去霸占车门。虽然兰卡是个岛国,被印度洋环绕,但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漫山的绿色野趣,轻柔的山风随着火车的晃动迎面而来,看着铁轨旁一片片掠过的绿色茶园树林,此刻的心也变得柔软起来。
火车运行的速度不快不慢,听说经常有人出事故,所以坐在门口或拍照安全是第一位。刚开出没多久就可以看见成片的高山茶园,应该说最美的风景就在此时。
眼前的风景一逝而过,美好的记忆却可以保存很久。
火车行驶的后半段大多在树林间,景色就大了折扣,回到车厢,正巧旁边坐着一家四口,尤其这小女孩很可爱,没有风景就逗逗小朋友。
到达埃拉
到了艾拉,随着老外出站,虽然人生地不熟,看见这么多人朝一个方向走,直觉告诉俺那里一定是个热闹地方,可以找到住的。
很多人说艾拉是兰卡风景最美的地方,大自然把最美的风景都给了这里。这个紧紧依偎在群山之中的小镇,吸引了大量的欧美游客来这里徒步度假,这里也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虽然只走了十几分钟,俺也能感觉到这里宜人的美丽生态。不过可惜,由于行程的安排,俺在这里只有小半天时间,没法尽情的去徒步山中,确实有点遗憾。
这里的很多住宿就在树林里,真正是打开窗就是自然风景。
第一次坐过路车,算是真正体验了一把兰卡公交车的拥挤,狭窄的过道挤满了乘客,在这种情况下售票员还能一路从车头挤到车尾,并记住哪些是刚上车的,俺也是挺佩服的。伴随着欢快的印度歌曲,汽车沿着盘山公路急速飞驰,这就是标准的兰卡公交速度,窗外吹进的凉风也暂时缓解了拥挤车厢的燥热。随着时间流逝,地势慢慢平缓,这凉风也渐渐消失,取代的是斯里兰卡南部海岸的热带海风。将近6小时的路程,终于到了美瑞莎,下客站就在路边,沿着对面的巷子走进去,有非常多的民宿酒店,正值旅游淡季,价格和选择的余地非常大。看着手机信息,找到预定的GH,是一个中国美女开的,听说非常健谈,正好可以唠唠嗑,哈哈。美瑞莎这地方很小,几乎就是一条马路隔开,一边靠印度洋,另一边大多是民居房屋,这座基本靠旅游发展的小镇,让这个弹丸之地开出了上千家民宿酒店,淡季的时候很多甚至关门歇业,可想竞争的激烈。作为南部海岸的三大海滩旅游胜地之一,这儿的海水非常清澈,尤其海浪激烈,适合冲浪等海上运动。踩着柔软的沙滩,海滩边成片的椰林,随着印度洋的海风发出沙沙的响声,另一边就是汹涌的波浪,这感觉非常美妙。海滩两侧的礁石和岩石区对于喜欢浮潜的游客来说是个理想的地方,即使不下水,找一个阴凉之处,垫上一张垫子或者绑一张吊床,看看书发发呆,吹一吹印度洋的海风,一小时,一天,甚至一周,时光就能这样平静的缓缓流逝。
埃拉到美瑞莎可以先坐到马特勒,班次会多点,然后转车到美瑞莎,也可以坐到加勒的班车,在美瑞莎下,不过只有早上一趟。
在兰卡南部的海滨中,米瑞沙算是最晚开放的一批,所以海滩上还有成片的椰林,没有过度开发的娱乐项目,让这里还保留着一片纯净的自然风光。
在海滩漫步急需注意防晒,尤其这里风也很大,估计不出半小时就能晒黑。
按老规矩应该是俺在岸上走走随便拍拍照,俺媳妇下水享受大海的乐趣,不过这里的浪实在大,所以改成两人漫步沙滩,呵呵
海浪滔天,海风劲吹,这里主要已欧美游客居多,也有不少下水冒险。
不管太阳多大,老外都喜欢晒。
美瑞莎的主路,沿着这条路车程二三十分钟就能到加勒。
巷子进去集中了大量的民宿,走在海滩实在太热,先回去吹吹空调。
傍晚时分再次来到海滩,酷热已经消退了不少,当夜幕降临海边还有晚会,烧烤,酒吧。
有欧美游客会游到小岛上去欣赏日落。
这里的日落也谈不上惊艳,平淡安静的欣赏。
天渐渐变黑,回到马路上一看,怎么路上也全是黑的,原来小镇停电了,偶尔几家微弱亮着灯的都是有备用发电机,这也再次感受了兰卡的落后,只能在点着蜡烛的小超市买点吃的回GH,打着电筒和老板娘唠嗑去。
美瑞莎不仅有美丽的海滩,这里也是兰卡很不错的观鲸点之一,每年的11月-4月是南部观鲸的最佳时间,这时鲸鱼和海豚随着洋流从南极来到印度洋繁衍,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蓝鲸、抹香鲸、鲸鲨等庞然大物浮出水面。3月-10月则可以去北部亭可马里。俺来的时候正好是十月上旬,感觉不管去南还是北,都不是观鲸的旺季,万一千里迢迢出趟海还没看见那真是白遭罪了。在询问了GH的老板娘后,得知现在虽然不是旺季,但还是能看见,就提前预定了船票。之前的价格根据船务公司和船大小的不同,收取的费用大概在2000-5000卢比,2017已开始统一收费,一律6500卢比,包含早餐和来回tutu的接送。虽说观鲸挺兴奋的,但想到有人说在深海被那浪颠簸的满船人呕吐,俺还是有点小小的担心。第二天一早,为了预防晕船,早饭也没吃,静静等待tutu司机。到了码头买票上船,根据前人的经验坐下面一层不会那么晕,可是这船一共就十来个人,一上船工作人员就把大家往上层领,毕竟上面视野好,你晕不晕他们可不管,后来发现幸好坐在上层,下面已是一片汪洋。
天气虽然还不错,但随着渐渐进入深海,船的颠簸也激烈起来,不过俺们这船人都挺争气,没一个吐的。
除了吃的,还发一颗晕船药,不过建议最好不吃,听说吃了基本就是睡一路,回来到房间还继续睡,呵呵
工作人员时刻关注海面,发现目标就加速靠近。
差不多两小时,终于看见一头鲸鱼露出海面,听船员说这一次是两头在一起出现,运气还不错。
基本只能看到背部,和大海的颜色几乎是融为一体的,没有船员指引,一下子都看不清楚。
换气喷水也算是瞧见了
还甩了一次尾
接着继续寻找,不让你看个三四次,船员不返航
鲸鱼下潜之后,海面会出现一个平静的漩涡
两艘船互通消息,发现目标就加速赶过来
不是旺季,能看见俺也满意了,返航途中据说发现海豚,不过俺是没看见。
遇见一只海龟
美瑞莎码头,以前小船也能带游客出海观鲸,现在统一两层大船。记得找工作人员安排tutu送回酒店,不然要另收钱。
离开美瑞莎,坐车二十来分钟就可以到加勒,几乎每辆路过的公交都可以到。这一段路沿着印度洋而行,一边是汹涌海浪,一边是宁静的房屋村庄,很难想象这里曾经历过严重的海啸。途中可以看见很多小片的沙滩,风景宜人,当地人三三两两的坐着休息聊天,而欧美游客大多人手一块冲浪板,时刻准备去迎接海浪。南部海滨阳光热烈,正好晒鱼干
有空位俺们大多选择第一排,除了空间大,也方便和售票员沟通,以免坐过站。
加勒也是兰卡非常著名的旅游城市,公交坐到终点,远远的就可以看见古城的围墙,没有和tutu司机过多纠缠,直接往古城走去。这座古城作为殖民产物,处处彰显着欧洲的痕迹,建筑、咖啡馆,色彩斑斓的异国风情,和兰卡的大多城市相比,这里更干净,也规划的更好。
由于不是旺季,一路走进来住宿的选择很多,还价的余地也很大。
充满兰卡特色的木雕
加勒城堡由荷兰殖民建造,坚固高大的旧城墙是加勒要塞的标志性景观,它见证了加勒殖民时期的变迁,还在2004的大海啸中保护了古城。作为一座世界文化遗产,如今古城内依然有人生活着,城内四百多座房屋、教堂、寺庙时刻散发着古朴文艺的气息,走在街巷中,古老又充满活力,走上城墙俯瞰整个古城,眺望浩瀚的印度洋,是一种独特惬意的享受。
古城即有欧洲的建筑艺术又有南亚的文化传统。
古老的城堡透着一股岁月的痕迹
加勒旧城门位于老城的东北部,两侧是要塞的库房,明黄色的地中海式建筑非常亮眼,也适合很多游客在这里拍照。
在这里最容易忽略的就是时间,不用刻意去寻找,漫步整齐地石砖路,就能静静的感受老城的旧时光。
穿过旧城门可以走到码头
斑驳的城徽和攀援的植物给老城门增添了许多历史的沧桑感,牌匾上刻着荷兰语,意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城门设计的很小,属于防御工事标准的设计风格。
国家海事博物馆,就在荷兰教堂的对面,这里是兰卡最现代、最高科技的博物馆,是由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库房改造而来,外国游客的收费偏高,有兴趣可以进去瞧瞧。
荷兰教堂建于一座17世纪中叶葡萄牙女修道院遗址之上,整体建筑以白色为主,线条轮廓非常优美,内部虽然没有太华丽的装饰,但最有特色的是其地面和外墙铺满墓碑,这是昔日荷兰籍居民的墓碑,最古老的一块源于1662年。
教堂充满了低调神秘的意境。
遇到一对情侣在拍照,看见俺在拍非常热情的竖起大拇指。
加勒古城不大,但非常适合慢慢逛,不过最好避开下午最热的时候。
兰卡好像只上半天课,中午逛街看到很多家长在等放学,这和俺们一样。
学校边上有座基督教堂,建于1819年,现已改为英语学校了,有时路过还能听见唱诗班唱歌。
从古城外进来,穿过新城门就可以看见这个路牌,继续笔直往前就进入古城的商业核心区域。新城门由英国人建造,非常雄伟,它把老城与新城分隔开来,用来控制进出旧城的交通。
月亮碉堡附近的钟楼至今依然是加勒的标志性建筑,它高高的屹立在城墙之上,看尽加勒的沉浮岁月,目前仍然走的非常精准。
加勒古城三面朝印度洋,只有新城门这边面对陆地,最初是由葡萄牙人在四周建立壕沟,后来荷兰人有加长了壕沟的长度,并把城墙分成星星碉堡、月亮碉堡、太阳碉堡,临近傍晚时分,非常适合在这里吹吹印度洋的海风,看看日落。
城墙上的草坪和凹口也是非常适合发呆的地方
城门对面有个很大的板球场,加勒的汽车站也在附近。
相比于一路过来看见的兰卡风景,这里的确要舒适很多,西式的建筑,西式的生活方式,难怪很多人来这里度假。
位于老城东南角的乌德勒支灯塔,是每个来加勒的游客必去的地方,灯塔建于1938年,高18米,为了保持外观,工作人员会经常粉刷。它面朝大海,静静的屹立在城墙上,淡然的守护者下面的那片海,周围摇曳的棕榈树,飞翔盘旋的乌鸦,海浪的拍岸声,落日的余晖,游客的欢笑......古老的灯塔和自然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无论是拍照还是发呆,都值得在这里驻足。
加勒古城即是景点,也有充满生活气息的生活画面。
米拉清真寺就在乌得勒支灯塔旁,是古城里唯一的清真寺,纯白色的建筑远远望去非常圣洁,它不同于常见的清真寺圆顶伊斯兰风格,看上去更像一座教堂,当入夜时分,清真寺会亮起灯,看上去会更漂亮更吸引人。
城墙上看看日落,虽然不惊艳,但也非常有意境。
到加勒,游古城当然是首选,古城虽然不大,但住在城内细细品味还是能感受到各种独特的风韵。第二天一早,屋外早已热浪滚滚,在古城里闲走似乎有点热,打算去乌纳瓦图纳海滩转一转。走到古城外,带着探索的心里,打算在附近逛逛,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座印度庙,整座建筑就两种颜色,和以前见到的五彩斑斓有点不一样,一问才知道叫金色印度庙,整个寺庙由多个高耸的印度塔组成,站在加勒火车站就能清楚的看见,虽然时间尚早,里面也已经有很多信徒在朝拜。
接着抬头一看,远处有座高高的建筑特别显眼,一座教堂。
走上去有个长长的斜坡,比较费劲,两边都是民居,院子里种着各种花草,非常惬意安静的生活。
教堂里没见到人,就随意的逛逛。
教堂的建筑也很有特色。
旁边是一座学校,孩子们都会热情的打招呼。
教堂转了一圈都没见到人,网上好像也没见到啥信息,不过这座教堂的确挺吸引人。
乌纳瓦图纳离加勒大概5公里,在汽车站直接问售票员,他们会热情的告诉你坐哪辆车,只要20卢比一人。下车后,对面有条巷子,里面有很多民宿酒店,穿出去就可以到海滩,这里欧美游客你较多,总体来说比较安静。
乌纳瓦图纳海湾呈月牙状,沙滩细长,沙质也比较细腻,最关键的是相比其它海滩,这里风平浪静,非常适合悠闲的晒太阳度假。
这里离加勒不太远,欧美游客居多,可能不是旺季的原因,人很少
海滩不长,慢慢走也就十多分钟,但是风景的确不错。不同于在美瑞莎的汹涌澎拜,走在这里有种宁静的感觉
边上有很多酒店餐馆,也有很多潜水学校
走到沙滩的一头可以绕出来到马路上,想去看高跷渔夫可以坐车继续往前,也可以在公交站坐车回加勒。
回到加勒,继续去新城逛逛,简单的风景,却让人喜欢。
迎着烈日一路瞎走,呵呵。
加勒火车站,去往科伦坡的海边小火车就在这里出发。
避开炎热的午后,在接近傍晚的时候再次去古城转转,此时的古城在海风的吹佛的下更有着清新宁静的感觉。走在兰卡不多见的干净街道,看看或特色或文艺的小店,处处洋溢着欧陆风情,古老的岁月在街道、建筑、城墙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里的人们安逸的享受着这份淳朴宁静,即使我们只是短暂的停留,也能深深的感受到这份安逸,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古城的建筑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了样式,色彩也是醒目斑斓的。
路过教堂、学校、医院、警局、广场......没有目的的闲走非常惬意。
每一栋老房子都很有味道,设计独特。
此时大部分的游客应该都在城墙上,很享受街巷里的这份宁静。
tutu车除了载客,还可以当移动餐车,这个小伙子想法独到,关键是价格公道。
街道整洁有序
历经岁月洗礼的屋顶
浓浓的生活味
沿着古城墙行走,除了俯瞰汹涌的印度洋,宽阔的城墙上也有美丽的风景。
大片的绿草地是当地人嬉戏休闲的好去处。
遇见一昆明来的旅游团,清一色大姐,年龄大多在五六十岁,玩的非常开心。
享受路上生活的一家三口。
板球队傍晚就在城墙上锻炼
吹吹海风,静静地享受印度洋的落日。
斯里兰卡除了那条高山茶园火车线外,另一段著名的线路就是《千与千寻》的原版海上火车线。这段由加勒到科伦坡的铁路依海而建,是世界上最长的沿海岸线铁路,一面靠着郁郁葱葱的稻田民居,一面是湛蓝的印度洋,火车驰骋在其间,让人心旷神怡。
在加勒乘坐火车去科伦坡,快车大多是马特勒始发,怕没位置,就买了加勒始发的慢车,反正也不赶时间,上了火车就俺们两个人,可以随意闲逛,行驶了一两个小时人才开始慢慢多起来。
这趟车没有一等座,二等座也挺宽敞,虽然天气炎热,不过一开起来吹着风感觉也不错
趁着火车还没出发,出来溜一圈
火车出发,其实全程三四个小时也就在最后快到科伦坡才真正的近距离靠海行驶,和高山茶园线相比感觉还是逊色不少。
间接性的能看见印度洋的风景以及传统的居民区,也算是感受兰卡风土民情的一种独特体验。
快到科伦坡,总算离海越来越近,虽然和想象的不太一样,不过也算是体验了一把传说中的海上火车。
红色的火车与蓝色的海水交相辉映,在南亚的骄阳下感受不一样的风景
海上火车的终点站就是科伦坡,随着人流走出火车站,燥热的空气和嘈杂的叫卖声让俺以为还在某个小地方。找了一辆tutu车去酒店,看着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高耸入云的大楼,虽然和大多数国家的首都比起来略显简单,不过相比于兰卡一路过来的城市,的确是繁华很多。科伦坡僧伽罗语意为“海的天堂”,也挺符合这座海滨城市的形象,它是印度洋东西航运的必经之地,也被称为“东方十字路口”,作为兰卡最大、资源最集中的城市,这里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到处可见正在施工的工地或者大楼(很多都是我天朝投资的项目),相信过不了多久这座城市就会展现出国际现代化的风貌。很多人停留在科伦坡只是作为一个过渡,俺也不例外,并没有特别想去的地方,只要住的附近能步行逛到就可以(当然,俺的步行辐射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哈哈)。看了下酒店的地图,发现独立广场离得不太远,就打算过去看看,沿着酒店旁的小路一直往前走,其间遇到不少好心人的指点,看来大城市的兰卡人也一样热情。先到了科伦坡大学,横穿大学绕个近路,顺便进去瞧瞧,据说这是兰卡最古老的大学,虽然谈不上大,里面的环境还是挺不错的。
幽静的教学楼
走出科大没多久,就是独立广场,就在科大的东侧,它是为纪念斯里兰卡1948年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而兴建的纪念厅,兰卡标志性的文化广场。纪念厅是一座开放式的建筑,高高的基座上,那红色的屋顶特别显眼。周恩来总理曾在1957年兰卡独立九周年之际,在此冒雨发表友好讲话。
独立纪念堂
独立广场旁边就是科伦坡国家博物馆,能看见很多学生在此集合参观。
独立广场纪念厅是模仿康提王朝时期皇室接见朝觐者的大厅而建,就是佛牙寺里面的那个廊亭,亭内的石柱上刻有精美的佛教图案。
广场周围的绿色草坪映衬着独立纪念堂,四周有60尊象征僧加罗人的石狮子,每一只狮子都代表一位国王,纪念堂的北面是兰卡开国总理森约那亚克的雕像。
庄严威武的石狮子守护者纪念堂
每根石柱都有精美的雕刻图案
就像逛一个公园,悠闲自在。
远远的就能看见科伦坡电视塔,塔高350米,塔端宛如一朵莲花,所以也叫莲花电视塔。
街头溜一溜
酒店附近有家卖甜品和点心的餐厅,当地人去的挺多,味道也很不错。
酒店的对面即是海边,早晨沿着铁轨在海边吹吹风也挺惬意。
海上火车就是从此经过。
前一天就发现有座教堂,可是一直就没见它开门。
红色清真寺位于贝塔市场,在一片闹哄哄的建筑中还是非常显眼的,红白相间的两色砖建筑光鲜夺目,它也是科伦坡的地标建筑之一,这清真寺只对男性开放。
贝塔市场相当于小商品市场,人多嘈杂,不过这也是科伦坡非常有当地特色的生活风情,有时间不怕吵也可以溜一圈。
尼甘布,一座靠海的小镇,因为距离机场较近,所以成为很多游客到斯里兰卡的第一个落脚点,很多人也在此第一次感受到了兰卡特有的风情。由于初到兰卡那天才早上九点多,所以直接转车去了阿努拉德普勒,俺在兰卡的首次公交体验就在尼甘布汽车站完成,兜兜转转十来天,终于又回到这里。感觉地理位置的优势并没有让这座小城变味,看着街上悠然自得散步的当地人,小城的平缓宁静依然是这里主调,可惜只剩下最后的大半天时间,找到民宿放下包,就直接去街上溜一圈,珍惜在兰卡的最后一段时光。
尼甘布的住宿主要集中海滩路一带,这里一面靠海,沿路集中了很多有特色的餐饮店,白天大多数人在海滩游玩,到了晚上这里的餐厅酒吧就会热闹起来。
一路走到圣塞巴斯蒂安教堂,据说这是尼甘布最漂亮的教堂,由当时的科伦坡大主教彼得马凯主持奠基仪式,虽不如尼甘布的圣玛丽教堂出名,但这座建筑精美程度还是略高一点,教堂的保存依旧完好,周围有很大的一片广场,基本没看见游客,偶有几个信徒和当地人坐着聊天,很适合悠闲的散步或者静静地坐着冥想。
一座漂亮的哥特式教堂,沿着教堂走一圈,风景也挺不错。
坐着感受下虔诚宁静
每一扇窗都有不同的精美画像
尼甘布的海滩除了风景,还有一种生活的味道。
傍晚的海边没多少游客,更多的是或工作或散步的当地人
沙质不算细,不过景色还可以
在海边奔跑,身体倍棒。
最后看一眼印度洋的落日,明天即将告别。
科伦坡机场一瞥,返回吉隆坡中转。
斯里兰卡的风景或许并不惊艳,现在不回头看照片都有点忘了第一天见到了什么,这里最不缺的就是蓝天白云和满眼的绿色,路上的人真的随时会和你say hello和微笑,挤公交和下车时的茫然也突然让人怀念,还有每天必不可少的打车讨价还价,这些看似平淡的细节却让这一路更加整体和难忘。当我们穿行在喧闹的城市,身陷俗物琐事,被各种信息塞满脑袋的时候,旅行这块留白之地便是我们寄放灵魂的处所,也是我们留给自己的呼吸之门。
推荐阅读
zx****fg6.6千25
老路识途6.4千16
lily的漫游时光5.3千14
李诗7.8万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