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三秦(二)陈炉古镇
著名作家贾平凹曾经创作出了一部名叫《古炉》的长篇小说,他笔下那个地处偏僻,炉火长明,世世代代烧制瓷器的村子,其原型就是陈炉古镇。
陈炉古镇是我国耀州瓷的发祥地之一,迄今1400年的历史,素有渭北瓷都之誉。它三面环山,房屋依山而建,绕山而上,你家的窑洞顶着我家的院子,我家的院子踩着你家的窑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家中有家,巷中有巷,不知不觉中,大家小家,你家我家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最奇的是,每一家泛黄的围墙,都是用废弃的匣体(烧瓷器的匣子)和烧残的破缸垒砌而成,称作“罐罐墙”,那墙不仅没有起到隔挡作用,反到是无声地将每个小家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没有因为缺水而放弃了对美的追求,家家户户、里里外外、都干干净净,行走在盛开着月季,雏菊,夕颜、格桑花的小巷里,脚踩着不知是唐宋还是明清瓷片铺就的小路上,仿佛时空交错,古今轮回。无论你进到哪家小院,迎接的你永远是一张张淳淳的笑脸和重重的秦腔。
陈炉人是淳朴的,他们深谙老子“知足者富”的思想,做旅店的绝不做饮食,做早餐的绝不做中晚餐,家家都有得钱赚,不贪婪、不独占。30元/人一晚类似窑洞的旅店,虽然简单但绝对干净,院子里晾晒着红红的长辣椒,一排排青花和橄榄绿的耀州瓷罐堆码在小院里,既做了装饰,也可以做纪念品让客人买回家去,饸饹、菜馍、龙柏芽、豆芽菜、胡辣汤等当地的特色饮食,好吃又实惠,到了那,你真的要尝一尝。
五天一次的赶会是镇上人购物的时间,它不像南方的赶场,早聚早散,他们是晚聚晚散,9点左右开始持续到下午四点过,你可以睡一个懒觉,吃了早饭(当地人一天吃两顿饭,早9.10点和下午4.5点,晚9.10点休息)不用那么匆忙地去会一会,这时只需慢慢挑选,为家里买足五天的蔬菜,水果和日用品就行了,悠悠闲闲地过完一个赶会天。
李五明是原陈炉陶瓷厂的技术副厂长,98年中国美术大家韩美林到陈炉考察时一眼相中了他,将他带回北京,让他在其工作室学艺两年,并担任陶艺工作室主任之职,03年他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立艺陶仁坊。在赶会的时候,他主动与我们搭讪,当起了我们的导游,在他的引领和解说下,游览了陈炉镇,参观了他的工作室,详细了解了他为共和国60华诞亲自设计和烧制的大型瓷器《国寿》,静听了他对古镇长远的考虑。作为游客的我否定了他修别墅群的想法,告诉他,要想陈炉有发展,必须保住这里的罐罐墙,窑洞,特色饮食,多多设计出美观实用、各种档次价位的瓷器纪念品,让外来的人,住得下,吃得香,带得走,为了理想,沉下来,沉下来。韩门弟子亲自做导游,最终引领我们到他的陶家乐午餐,幸还是不幸,我不知道,但他家的饭菜是真的好吃。
陈炉如一幅千年的卷轴,或许破旧了,或许被人遗忘了,只是当你轻轻拭去上面的尘土,缓缓将它展开的时候,那份朴拙那份优雅仍会扑面而来,让你爱不释手,深深赞叹,久久驻足。“炉山不夜”的神话已远离了我们,但陈炉永不熄灭的窑火仍在静静燃烧,走近她——陈炉。
后记:
在李家瓷坊,聆听75岁的工艺大师介绍这里特有的刻花工艺,买下了橄榄绿色的茶杯,小碗,小果盘,瓷枕,最最开心的是,在大师侄儿的协助下,砍价成功,用心仪的价格买下了陈炉独有的“大老碗”,外面绘制是缠枝牡丹,里面是三条小鱼,我太、太、太喜欢了,哈哈哈哈。
朋友,若你到陈炉古镇,请一定要节约用水,请一定要爱护那里的清洁,请一定要在那住一夜,请一定要在那吃一顿,请一定要买点耀州瓷,因为那里还没开发,不要门票。
2013.10.21
推荐阅读
浪游陕西4.8千13
莲花飞儿4.8千11
陕西微旅游4.8千11
午后漫步5.7千13
sgli6.1千9
sgli3.9千17
陕西微旅游2.8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