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西行漫记:难忘的“鸡的屁”之旅,一次走完丙察察、新藏线和独库公路
出发时间
7月
行程天数
22天
人均花费
8.0千
和谁出行
和朋友
01D0:假装写个序、前言
这是一篇迟到太多的游记,迟到了一年多的时间,去年七月回到家之后工作确实太多,一度想要放弃了,最终还是在今年上半年勉强完成,在某论坛首发,重新修改之后发到这里希望供更多的朋友参考。
游记的主体内容是在每一天行程中和当天在落脚点随意写下发在朋友圈的零碎内容,回来之后很久都没有时间整理完成,没有能像前两年一样回来就“交作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一次收获确实太大,照片的数量相当于前两次的总和,工作之余整理照片就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接下来广西60周年大庆,然后一晃就到了年底,单位双选、节目调整……新闻民工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间段。不知不觉就到了2019年,直到春节都过完了,偶然翻照片才又看到了这些,感觉心有不甘,还是应该整理一下,于是又继续在原来朋友圈版本的基础上,翻看旧照,一边选了又选,一边重新用快进模式浏览部分行车记录仪视频,回忆当时的旅程,进一步补充内容,结果写着写着就成了流水账,篇幅已经够上小说了。由于不是一次写成,而且当时的朋友圈就是用手机写的,甚至有时一天两三段,所以难免零散细碎,希望给想走这条线的朋友一些参考,也算是有价值了。
2016年去了西藏,不但没有能“解毒”,就像很多人一样,反而“中毒”更深了。去年带父母游了新疆之后,又中了新疆的“毒”。加之去年的一部电影《冈仁波齐》和众多新藏线的游记,越来越心痒,终于有了这一趟“中毒”更深的“鸡的屁之旅”。为何称为“鸡的屁”,其实也很好理解,完全是由于这次的线路,偶然发现,如果在地图上把这次的线路连起来,从丙中洛开始,察瓦龙、察隅都在边境附近,从拉萨出来后经江孜往吉隆、普兰、日土、三十里营房,一直到叶城,这一条线基本上都是沿着边境。我们知道祖国大陆在地图上像一只雄鸡,我们这次所走过的这条线路恰恰就是鸡屁股上那一圈。
这篇游记已经迟到了太多,游记的主体内容都是当时在每一天行程中和当天在落脚点随意写下发在朋友圈的,回来之后很久都没有时间完成,没有能像前两年一样回来就“交作业”。不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一次收获确实太大,照片的数量相当于前两次的总和,工作之作整理照片就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接下来就到了年底,新闻民工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的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2019年,直到春节都过完了,偶然意翻照片才又看到了这些,感觉还是应该整理一下,于是又继续在原来朋友圈版本的基础上,翻看旧照,一边选了又选,一边重新回忆当时的旅程,进一步补充内容,结果写着写着,发现快成小说了。由于不是一次写成,而且当时的朋友圈就是手机写的,甚至有一天两三段,所以难免零散细碎,希望给想走这条线的朋友一些参考,也算是有价值了。
说到这次旅程的策划其实由来以久。早2015年就开始有了进藏的想法,当时在做功课的时候看了所有进藏线路,或者也可以说是简单研究了每一条线路,看了各种文字、图片和视频,甚至在考察哈弗H9这款车的时候还看了几遍《胖哥西游记》反穿丙察察的过程,事实上当时最吸引我的线路就是丙察察和新藏线。不过正因为做了那么多的功课,我也非常清楚这几乎就是最难走的两条进出藏线路,至少在当时这两条路都未提升的情况下如此,而我们在那之前不要说藏区,就连云贵高原都未曾涉足过,高原对于我们来说仍然是神秘的“禁区”,甚至以往除了出差之外,都还没有过如此长途的自驾经验。权衡之后,2016年新车第一次进藏,我选择了难度最低的线路——滇进青出,当时的想法是全当“踩点”了,感受一下高原到底是什么,从身体到各方面究竟能否适应。应该说那是一次成功的“探路之旅”,虽然种种原因耽误了时间,未能玩得尽兴,但是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也确立了信心,从而才有了2018年这次圆梦之旅。
丙察察,曾经的越野天堂,曾经被视为畏途,从几年前有了进藏的想法,做功课的时候就不断看到与这条充满神秘色彩的进藏路有关的各种文章、视频。一方面,作为一名俗不可耐的雪域高原“中毒者”向往更多进藏的风景;另一方面,作为从未想过要越野涉险的老司机,对那条连编号和正式名称都没有的进藏路充满了敬畏。去年看到了“滇藏新通道”改造的新闻,知道昔日的丙察察将打造成一条全新的旅游自驾路线,曾经的越野天堂不再,又少了一个“封神”的地方。丙察察最吸引我的是那一路的原始风光,所以当风险系数大为降低之后,没有理由不去走一趟。于是,初步的路线就出来了,丙察察进藏,219(新藏线)出藏。终于可以开始策划这次“冒险”之旅——虽然很清楚,敢于向自驾游客开放的道路不会再有多险,但是敬畏之心并不那么容易就消失,特别是对所有通往藏地的道路,我从来不敢高估自己。最终决定还是要结伴而行,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心想既然要结伴,不如趁机走完同样以艰险著称的219国道,也就是新藏线,冈仁波齐、圣湖、鬼湖、班公湖……一连串心动以久的地名,早就惦念多时。在H9论坛很快就找到了广州燕子,2016年我们几乎同时提车,这次大家的目的地高度一致,假期也相近,于是很快决定同行。
接下来就是后勤物资的准备,工具、食品、水、药品……当然还有相机、电脑等等。2016年第一次远行之前在后勤保障方面是非常重视的,仔细斟酌,除了参考了大量网友的经验之外,自己还在研究行程的同时也研究了需求,所以补充了不少东西。2016年、2017年,两次出行至少在后勤保障方面可以打满分,因为都没有出现路上缺少某些东西的情况,所以这次的准备可以说已经轻车熟路了。结合三次出行和看到一些网友的回复讨论,再次特别推荐一下自热米饭,如果说去中东部、沿海地区自驾游,这个东西完全没必要,但是如果是去西藏和新疆这样的地方,特别是西藏的话,强烈建议在车上准备好瓶装水和自热米饭,我这几次的量是按照车上平均每人六份饭六瓶水的量备足的,也就是说即使没有补充,加上其他干粮,至少可以确保全车人三天不愁吃喝,海军的术语是自持力三天。这一点在西藏比新疆更为重要,青藏线特别是在唐古拉山口到沱沱河段经常大堵车,2016年我们被堵了四小时;新藏线车少,但是因为太少,而且大片无人区,如有万一就必须靠自己支撑一段;川藏线、滇藏线夏季塌方断路频繁,我们这次就在波密被堵两天,其中有近20小时是在堵在路上。遇到这种情况,特别是高海拔的地方,自热米饭目前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为它不需要加工,不需要热水,再说高海拔除非带高压锅,否则就是有炉子也难煮东西。另外,高海拔地区气温相对较低,自热米饭就算口味再差,起码是一口热的,远比吃干粮就饮料要强太多了。而且在赶路的过程中,还可以在车上轮流加热食用,关键时刻不需要停车。连续三年出行,感受可谓深刻。
对于任何一次长途旅行来说,路书都是非常重要的。在2016年第一次出行之前,虽然也觉得应该制作一份路书,但是由于之前的经验近乎于零,所以虽然制作路书的时候也花了不少精力,但是内心里对这份路书的重视程度其实并不那么高,只是想确定一个大致的线路,知道要去哪里,哪些地方是必去的,哪里有什么可玩的,哪里可以歇脚……从一开始就没有觉得一定要按照路书去走,事实上从第一天开始就没有按照路书的计划去走。后来在经过了前几天的各种情况之后,一算后面的行程和时间才发现问题所在,险些不够时间走完后面的行程,那时才真正开始体会到一份好的路书是多么重要。接下来的这两次,在制作路书的时候我也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参考了更多的资料,也有了一点小小的心得。这几年的经验告诉我,电子地图是制作路书时非常好的工具,高德的里程和用时可信度还是相当高的,无论是高速还是国省道,甚至一些县道、乡道,高德的估时至少比较接近我的开车体验。由于我开车的习惯是从不超速,所以我知道无法在所有的情况下压住限速去开,从而除了高速公路之外,一般来说与高德估算的用时会有一些不同,所以在制作路书时,我会在高德计算用时的基础上加10%-15%的用时。另外,从第二次出行开始,我在制作路书时会制作两个以上不同版本,最终选定其中一份,其他的作为备选方案,一旦由于天气、路况等等原因导致一些行程无法如期的情况出现,备选方案可以让宝贵的假期不至于被浪费掉,也不需要临时再研究。而且,在西藏地区,特别是雨季,一旦遇到道路塌方断路的情况,如果短期内无法通行,备选方案中也会有一些线路可以为绕行提供参考。路书就是自驾游的作战计划,最好在出行之前尽可能详细地制定好,根据自己的车辆情况、人员情况以及当地的情况确定每天的里程和落脚点,以及途中的浏览点。在西藏这样的高海拔地区,选择落脚点要综合考虑每天行驶的里程和目的地的海拔高度,尽可能选择海拔较低、较繁华的地方歇脚。路书在旅行途中并非完全不可改变,事实上这次出行我们到新疆以后也没有继续按照当初的路书走,但是路书依然不可缺少,而且不应轻易去改变。在认为需要改变行驶的时候,一份基础较好的路书至少会让你在更改的时候可以把时间和里程计算得更加贴近实际,这对于假期有限而且严格限制的上班族来说非常重要。
旅途中永远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意想不到,有麻烦,也会有惊喜,每一次都是如此,这一次也不例。还有一句话“计划赶不上变化”,旅途也是一样。比如这一次,计划之初,路书上计划的重点是丙察察和新藏线,出疆原本计划走和田经若羌,走一趟沙漠公路,后来改走了独库公路,重游了一次巴音布鲁克,经过祁连山时也收获了惊喜。虽然也有缺憾,但这一次的旅程依然收获满满。
在此要特别鸣谢广州燕子?家,感谢热情?广州燕子?路指点,感谢燕子夫人途中?保障,也要感谢?雨为这次旅途带来了快乐,有缘同行,非常幸运。
02D1:7月7日,南宁——大理
D日到了,一大早准时出发,虽然准备已经有了想当的经验,不过百密终有一疏,直到已经开上了高速才发现,早上泡好的一壶茶放在餐桌上,出门时竟然忘记带了。除了茶,更重要的还是那个1.5升的保温壶,这几年出行,这个壶对于爱喝茶的我们来说可谓是必不可少,而这也算得上是这次出行最大的一个失误。对于习惯了天天喝茶的我们来说,恐怕至少几天没有茶喝实在太难受了,不管是什么样的饮料,偶尔喝还行,经常喝还是茶最好。
有了2016年走G78坑爹的经历,心理阴影面积已经超过了大南宁的行政区面积,尽管听说已经修好,仍然还是选择避开。我们先一路向南,经崇左,上S60合那高速,也是号称广西最美高速的那条路转向云南。这是我第二次走这条路,上一次是2017年底去友谊关和德天瀑布,不过当时才开了没多远天就黑了,并没有能好好地欣赏,只是从各种隐约可见的山影中看出这一段有不少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一次终于在阳光下看清了最美高速的真容,应该说名不虚传。一座座竹笋一样的小山随处可见,而山下就是大片的平原,在成片的农田里,时而可以见到几个劳作的身影。在田野上,时不时也会出现一小片竹子,那样的规模实在不好意思叫竹林,也许叫竹丛更为贴切。有时也会有些芭蕉,虽然不止一两棵,但同样称不上是林。这条高速公路在过了大新之后,实际上距离中越边境已经很近了,地图上显示出的距离,最近处距离边境线还不到10公里。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见到这种田野上一丛丛的芭蕉树就会想起小时候看过的几部对越自卫反击战题材的影视剧中的场景,像《铁甲008》里就有这种地貌。如果是在影片中的年代,想必这里是不可能修公路的,更不可能是高速公路,因为只要在边境另外一侧放上几门越军当年的主战装备152毫米榴弹炮,大新到靖西这一段路可以轻易被炮火封锁。当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中越友好是主旋律,所以完全不用担心炮弹会从天而降,边境地区的大扫雷也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和平是多么美好,让我们可以享受生活,这一切当然要感谢那些替我们负重前行的共和国军人,是他们的守护,让我们有了今天阳光下的旅程,让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饱览这片山水美景。
S60高速建成时间不长,路面非常好,而且车辆不多,更重要的是可以洗眼的路边景致以及出发第一天的新鲜感,让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体会到高速公路的枯燥,就已经从那坡驶出广西,进入了云南的富宁地界,在这里我们上了G80广昆高速,进入云南不久,地貌就开始发生了变化,山开始多了,而且不再只是喀斯特地貌那种竹笋似的山了。过了弥勒不远,路边出现了一片小石林,是的,我称之为“小石林”。没有去过真正的云南石林,但是没少在别人的游记中看到,这里的这片小石林显然规模要小很多,但是也很有意思。
车过昆明以后,就是2016年我们进藏时走的路线了,一路上很多地方都还在记忆中,特别是像“读书铺”这样的地名,但是两年时间,读书铺服务区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按照路书上原来的计划,第一天的落脚点是楚雄,行程大约990公里。不过到楚雄后一看时间还早,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继续往前,多赶出一些路程,后面可以有更多的机动时间,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的决定是正确的。在制作路书的时候,建议保守一些,每天的行程不要设定太长,要留有余量,既可以留出更多的游玩时间,也可以在遇到一些情况时有足够的时间处理,而且不会影响后面的行程。而现实中,如果发现条件许可的话,比路书上多赶出一些路,也就相当于为后面的行程留出了更多机动的时间。
傍晚在恐龙山服务区打尖,这个服务区的名字有点“恐”啊,没见到恐龙,吃的很丰富,赶上了味道不错的过桥米线。说实话,自从园湖路宿舍门口那家店关门之后,这么多年这是吃到的最好吃的过桥米线了,必须好评!2017年去新疆,在贵州的虾子服务区吃到了最好吃的羊肉粉。看来贵州、云南的高速服务区真的不错啊!广西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也有粉,螺蛳粉、桂林米粉,不过味道嘛,就别提了,现在都在发展全域旅游,高速服务区的用户体验越来越重要了。
当晚,我们一路到了大理,见天色已晚,就在大理歇脚了。酒店就在洱海边,与洱海隔着一条马路和对面的一小块绿化带,说起来还算是海景房,只不过半夜三更除了黑茫茫的一片,甚至连星光都看不到几颗,也就谈不上什么海景了,老老实实睡觉。
晚安,大理。
03D2:7月8日,大理——德钦飞来寺
夜宿大理,就在洱海边,开了一天的车,睡得很香。
酒店的早餐还可以,庆幸。出门已经习惯了网上找酒店,我一般首选含早餐的酒店,这几年也见过种种酒店的早餐,有丰盛可口的,也有简单到有些惨不忍睹的。不过我还是坚持选择“含早”,最重要的原因是方便。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想要找到真正好吃的早餐并不容易,甚至远比正餐要更难找,毕竟有了各种APP,哪怕是第一次涉足的地方,想找一家像样的地方吃一顿正餐并不会太难,而早餐却没那么多。特别是一些稍大的城市,如果一大早就满城去找吃的,再遇到上班高峰期的拥堵,那就太耽误时间了,毕竟每天还要赶路。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在酒店解决早餐,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总得来说,只要选择的酒店不是太便宜,哪怕是最一般的连锁酒店,早餐并不会差到吃不饱。当然,也可能是我一向吃东西不太挑吧。
吃饱之后走过酒店对面,一过马路就是洱海。洱海的早晨即使是在7月也还是感觉到一丝微微的凉意,但是这一丝凉意让空气显得更加清新,这里的气候让人感觉非常舒服。
远眺海对面的苍山,却在云雾中不肯完全露面。前年在双廊也是隔洱海面对苍山,也是如此云雾缭绕难见真容。
出发,今天的目的地——德钦飞来寺,前年住过的地方。
其实按照之前路书的计划,今天应该到贡山,但是就在出发前不久,新闻报道贡山附近发生了泥石流。出发前一天,察瓦龙四川饭店老陈在微信里告诉大家一个消息,从福贡到贡山受泥石流影响修路,交通管制。按照他的指引,只能从德钦方向绕道去丙中洛走丙察察。这样一来,今天的行程将完全是重走2016年我们走过的进藏线路。只不过上次因为老婆感冒,我们被迫在丽江一带逗留了三天,而这一次一切顺利,不需要再把宝贵的假期耽误在云南了,毕竟这里不过一两天的车程,随时可以来。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直到这一次旅程结束总结时才发现,2016年在丽江的三天和德钦飞来寺的两天,这计划外的五天时间并非只是耽误了计划内的行程,事实上对于我们逐渐适应海拔提升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那一次老婆全程没有反应,而我虽然每到一个新的高度都会有一些反应,但是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难受,也很快就适应了。当时一度认为“高反不过如此”,而直到这次旅程结束后才发现,少了这几天的适应,结果完全不同,高反就是高反,虽然仍然可以适应,但是过程还是很痛苦的,远比2016年要痛苦得多。当然,这是后话。
到三股水之前的山路,路面依然非常不错,坦率地说真的不错,非常平整的水泥路面。但也还是挺险的,盘山而上的路两边,一边是悬崖峭壁,另一边是万丈深渊,峭壁一侧的山石有很多并不太稳定,也经常看到“小心落石”的提示牌,不过与2016年相比,有更多的地方已经用铁丝网进行了安全防护,也看到有一些被落石砸坏的铁丝网,偶尔甚至可以看到路面还有尚未清理干净的碎石渣。不管怎么说,因为有了铁丝网,对落石的担心还是少了很多。但是另一侧就不同了,对面的山峰从山顶到山脚一览无余,但是路边没有护栏,虽然路并不窄,路面的质量也比318的很多地方还强,但是这种没有护栏的路对心理上还是多少有一些考验。
中午时分我们到了三股水景区,对,这次得叫“三股水景区”了,记得前年路过时还叫“金沙江第一湾”,这次改名了,难道新《广告法》对景区也有如此的约束力?除了名称的改变,景还是原来的景,可是服务区却变丑了。原来路边是一排非常漂亮的白塔,飘着经幡,我还在白塔下拍了好几张照片,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现在被改成了这一排难看的石头堆,这是什么样的审美才能作出这样的改变?再说,白塔可不仅仅是美观,在藏区还有着宗教的色彩,真不明白为什么要拆掉。不过也有亮点,那就是多了一排充电桩,这个观念还是相当值得肯定的,如果进藏的线路上,沿途的景区、服务区都能有这样的充电桩,那么电动车进藏就不再只能是那种带着充电保障车的“土豪游”了。
今天的路线就是2016年走过的,一路很多的景色都还有印象。出了三股水景区后,走了相当一段山路又到了哈巴雪山观景台,上一次经过这里是阴天,今天有了太阳。这次在这里还出了一个小问题。在观景台短短逗留了一会,重新上车启动时发现水温过高报警,车辆自动保护了,于是只好打开机盖降温,继续等。分析原因,应该是之前一路下坡的时候,我换到手动模式,大多用2、3档切换来控制车速,刹车用得少了,但是因为发动机转速被带上去了,水温逐渐升高。事实上观景台还没到坡底,到这后直接停车熄火是个错误,当时只顾着景了,忘了经发动机散热这事了,再加上海拔本来就高,一下水温就上去了。如果当时不熄火,风扇继续吹的话,水温是不会报警的。有了这一次小小的教训,后面的旅途就没有再大意了,即使更多、更长的下坡,再用手动模式,用档位控车速也没有再出现这类水温的问题。
好天气持续了没多久,快到香格里拉时天阴了下来,接着就开始下雨。上一次进藏路上入住香格里拉,第一次出现高反,吃饭没胃口,睡觉前头略有一点痛,不过当时竟然完全没想到那就是高反。还记得当天下着雨,是傍晚到的。今天是下午到了香格里拉,相同的是依然在小雨中进入县城,不过好在很快就停了,而且今天到的时间显然比上一次要早。当进县城看到那座白塔时,竟然有一种熟悉甚至亲切的感觉,而事实上我们也不过是第二次到这里。进县城主要任务是采购一些东西,最主要的是要买一个保温壶,解决接下来喝茶的问题。早上离开大理时天还太早,很多店都没开门,现在到香格里拉终于可以买了。
香格里拉县城不太大,居然也会有点点堵车,停车非常困难,好不容易问到了县城最大的超市,旁边却找不到地方停车,只好让老婆下去买,我们在周围寻找可以停车的地方。香格里拉县城里的路确实有点窄,主路一般每个方向两个车道,而且有个路口的导向车道设置得非常奇怪,左边一条是直行道,左转车道竟然在右边,害得我只能继续真行,绕了不少冤枉路,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加油站旁边停下来可以等一等。这里大道两边的建筑还是有些特色的,统一的外墙和屋檐,一看就是藏区的风格。中国很多城市的“整齐划一”可以说有利有弊,利的是通过大面积的、整体性的特色外观设计,城市风格容易显现出来。去年去敦煌感觉更明显,街上无论是机场、火车站还是学校,小到公交车站的候车亭,都带有鲜明的敦煌风格。但是这种“统一”也有弊端,因为城市中除了国有单位,各种商业建筑不可能完全做到区块分割,很多时候会混杂在一起,如果要求国有单位统一还可以,要求商业建筑也统一并不一定妥当,有时会让企业自己难以按照企业文化去决定自己的建筑,而且也会让一些传统老字号为难。事实上世界范围有不少特色小城,建筑都很有特色,但那些特色大多是自然形成的,而非人为规定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过多人为的痕迹未必会让这些特色更有价值。很快,老婆采购结束,除了最重要的保温壶之外,还买了不少巧克力、小面包和泡椒花生。后来的旅途中,这些随意购买的小袋装泡椒花生竟然成了我在车上最想吃的东西,就像前年的豆腐干和素肉。不过眼下最满意的是这个1.5L的保温壶,虽然比原来那个贵了不少,还不如原来那个好用,但是总算是有壶了,这意味着,从明天开始就又有茶喝了。
出了香格里拉,再次经过小中甸、纳帕海,这一次没有再停车拍照,只是在车上走马观花,绿丝毯一样的草场在细雨中显得更绿、颜色更鲜了。再往前很快就进山了,一路穿云过雨,终于在大雾中又一次到了飞来寺。虽然前面在香格里拉没有感觉,但是在飞来寺遭遇了此行首次高反,其实香格里拉应该是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反应,到飞来寺的时候这个反应出来了。这段路是舅舅在开车,我发现坐车比开车更容易高反,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开车,特别是在这种山区开车,注意力都在路上,所以高反开始的时候自己注意不到。而坐车就不同了,有点点反应就能感觉到。过了德钦县城开始爬山,浓雾上来了,路边山下什么都看不见,只有在夜色中的一片白茫茫。好不容易到了飞来寺,找到2016年住过的那家滇藏缘商务酒店,在大厅里却不见老板,开始还以为换人了,毕竟两年了。后来刘老板过来了,一眼便认了出来,只是高反上来了,完全没精神。这次高反的程度超过了两年前,前年在飞来寺还能扛着两个单反、三个镜头再背上脚架和时间赛跑,一口气冲上六层楼高的观景台,今年真的晕菜了,后来想想应该是跟这次出来没茶喝有点关系,影响身体状态啊。不过女儿却揭我的底,说是因为不久前的俄罗斯世界杯,我天天熬夜的关系。可能都有关系吧。好消息是今天路过香格里拉的时候去买了一个新的保温壶,明天开始就有茶喝了,好在茶叶和泡茶的杯子我没忘带。
04D3:7月9日,德钦飞来寺—比毕里村—贡山
昨晚由于高反,糊弄着吃完早早睡觉,早晨起床一切反应都消失了,这也和前年一样,睡觉是对抗高反的最好方式,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每上一个高度就会有反应,头痛,然后一觉起来就跟没事一样了。
补充一下,这次重游飞来寺,专门找到上次住过的这家滇藏缘酒店。其实不用找,一进镇第一家就是,还是前年那个热情的重庆老板,不同的是前年来的时候是祖孙三代都在店里,这次只有刘老板在,老的小的都回重庆了。一直记得前年跟老大爷聊天,大爷人很有意思,就在门口那间平房里说了不少好玩的事情,当时那是他们的厨房兼餐厅。不过这次刘老板的店又扩大了不少,又多了路边的一座新楼,餐厅也上了档次,厨房更是有模有样了,刘老板的生意是越做越大了。这家店看不到神山,不是山景房,不过房间还是很不错的,刘老板的手艺也不错,川菜味道很正,推荐大家住这家。
唯一遗憾的是,从昨晚到今晨,梅里雪山一直躲在云雨后面不肯接见我们。按照前年刘老大爷的说法,想见神山一定要心诚,前年我们算是等了两天才终于得见真容,这次必须坦白,我们是路过模式,好吧,下次再来吧。
刘老板送的小礼物不错,出门前没有买地图,必须承认,现在的电子地图的信息量还不能完全替代纸质地图,有时候查看一些概略的信息,纸图还是会更快捷一些。这张地图上面有我们这次的计划线路,还标出了海拔,非常实用。
告别飞来寺,告别刘老板,又出发了,穿行在云雾缭绕的山中,今天的目的地是丙中洛,依然只能是路过模式。
有热茶,有美景,有烂路,有施工堵车,有三大运营商集体信号盲区……这样的旅程大概才能算得上是完美,神马高反之类的都是浮云。不久我们遭遇了这次出行的第一次修路等候,后来才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连序幕都谈不上。不过在这样的环境里考验耐心也并不是什么太糟糕的事,周围都是浓密的原始森林,很多树一看围度就知道是百年以上的老树,这里的氧气浓度应该够高,负氧离子相当丰富,既能洗眼,又能洗肺。
早上离开飞来寺,按照察瓦龙四川饭店老陈指引的路线,我们从德钦经云岭村、永支村、捧当乡去往丙中洛。德维线正在施工,开始走在刚刚修好的柏油路上,行车非常舒适,于是有人开始质疑高德,为什么一百多公里需要六个多小时?不过很快,现实就证明了高德的正确,柏油路没开多久就到了尽头,接下来弹坑路成了常态,H9的越野性能开始有了用武之地,车里的人也随着一路摇摆,既考验车又考验人。小高在对讲机里说:“这才是H9的战场。”是啊,这车没白买。
沿途除了路况差之外,还有很多施工点,有德(钦)贡(山)公路这样的新工程,也有多处塌方紧急抢通的施工,每一处都要耐心等待,短的几分钟,长的半小时,甚至……两天,是的,没错,有人真的等了两天。
当我们一路坎坷,看着导航显示距离目的地丙中洛已经不到20公里,以为就要到了的时候,又堵车了。这次的车队排得很长,路边停的车排出了至少2公里,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一眼忘不到头。打听之后才知道是前面有一段路塌方,断了,这里的很多车昨天就已经在这等了一天了。之前在途中遇到一辆钦州牌照的奇骏迎面过来,互相打了个喇叭,会车时他们说断路了,准备往回走,现在才知道问题的严重。
感觉之前遇到了一次堵车,也不过就是等了个把小时,这次说不定也就个把小时就能通了,找了个空地排着队,开始等。人在等,车在等,眼睛可没闲着,这里算是个峡谷,两边是山,峡谷底就是奔腾的怒江,江水很急,呈黄褐色,一路奔腾向前,遇到一些曲折的岸边就会形成一个个漩涡。这样的江水虽然与清澈无关,但是与两边陡峭但植被茂密的山峰相伴,在蓝天下却也有一种美感。
两边的山体远看虽然都是绿树,但是近看却能透过枝叶看到山体上的岩壁,当然,低处的岩壁之所以裸露更多,应该和当年修现在脚下的这条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条路虽然大多是沿着山势相对平缓的地方修成,然而有些地段也能明显看出是凿开山体修的。也就是在那些凿山修的地方,靠山一侧的岩壁会更加陡峭,甚至完全是垂直的。有些山体感觉并不稳定,可以看到一条条从高处被流水冲击而成的沟槽,沟槽两边的岩山并不像溪流上被水冲刷的岩山那样光滑,而是有很多尖利的棱角,想必应该是冲刷后导致大小塌方、滑坡后才形成的。有些岩石半悬在外面,上面还有树,应该是下面的部分塌方后形成的,看久了,真不知道哪天这些巨石也会塌下来。
等了不知道多长时间,期间后面又有车来,前面也有车调头往回开。观察四周,发现怒江对面有一条路,拿出望远镜观察前后看通到哪里,然后又找当地的人问,才知道对面的路中间有一段是不通的,迂回绕道去丙中洛是不可能了。
往回开了一小段就到了一个叫比毕里村的地方,发现这里很热闹,家家户户都住满了遇阻的自驾游客,整个村子已经无房可住了,就连球场都搭满了帐篷,有人已经在这住了两天,于是我们只好继续往回开。到了10公里外的捧当乡,没想到这个乡只有饭店没有旅店,意思是管吃不管住。有个超市的老板说原来有几家旅社,修路全都拆了。没办法,只能继续往回开,最后一直退到了20公里外的贡山县城才住下,先来一锅酸菜鱼压压惊。
吃饭、住店遇到不少和我们一样从丙中洛退回来的游客,加上现在手机非常的方便,信息源非常多,多处传来的消息都说明天会通路,不过没有人能确定这些消息的出处是哪里,与施工方到底有多大关系。事实上这事施工方恐怕也不一定有准,他们未必能说了算,施工方肯定也想快,只是这事多半还是老天爷才能决定,在大自然面前,人类任何现代化的机械都还太弱小。
第二次进藏,终于遇到了传说中的“常规操作”。不过,出来玩,特别是来这种地方,本来就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时间不会完全按照计划,放平心态,所有这些经历都是旅途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生本来就是如此,无论计划多么完美,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出现。
要给这里的大车司机点赞,这些省道、县道不宽,特别是施工和一些受损路段普遍比较窄,很多大货车、工程车在后视镜看到后面有小车时,都会开到较宽的地方靠边停车,让后面的小车超过去。同样的泥头车,为什么城市里的连红灯都敢闯,更不要说超速之类的违法,真应该把那些在市区撒野的泥头车司机发配来这种大山里的工地好好跟班学学怎么开车。
今天一路经过了大片原始森林,有些树足有几十米高,非常挺,非常直,看树径应该有百年以上的树龄,这样的原始森林由于交通不便得以保存也许是一种幸运。
一路上遇到很多小瀑布,远看是雪白的,好像是雪、是冰,近看水又是清澈透明的,带着凉意,这样的水看着都想喝上几口。
入住贡山县城的旺咱卡酒店,名字有点特别,不明白什么意思,但愿也能旺一下我们的运气,明天能顺利通过堵点到达察瓦龙。
明天一早就要出发,晚安,贡山。
05D4:7月10日,贡山—丙中洛—察瓦龙
今天起了个大早,为了在堵点能排在前面。
贡山县城不大,加油站本来就没几个,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快7点了还没开门,只能等。这也再次证明曾经的经验,2016年和2017年我们自己出门的时候,我每天到一个地方都是要先加满油,不过这次并不是我自己一辆车,还是要顾及同行的广州燕子。后来就此也进行了沟通,后面的行程多次验证了加油时机的重要性,也建议各位自驾的朋友,无论到目的地的时间多晚,还是应当先加满油。比较好的方式是,到目的地之后,可以先找酒店,顺便找加油站,如果正好路过就先加满油。如果不是顺路,那么无论是网上订还是直接找的酒店,找好酒店之后,先放下要带上房间的行李,除司机之外其他人开房办手续,司机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加油。为什么我一定要坚持到目的地哪怕再晚也要先加油而不是第二天出发前再加油呢?我总觉得车里的油是满的心里会非常踏实,就算万一晚上有什么突发情况,随时可以开车就走。这还真不是凭空臆想,在第一次进藏之前做功课时,就在一位网友的游记中看到过,当时他的一个小伙伴夜间高反出现状况,需要马上找医院,但是落脚点并没有大医院,他和救护车相向而行是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把伙伴送医,但最终到目的地才发现救护车尚未出县城。这种时候任何对责任的追究显然都应当放在救命之后,所以在任何时候都要避免把命运交给别人。虽然这种情况属于极小概率事件,但是往往这种极小概率出现的时候,恰恰就是最最重要的时候,满油和不满油,也许会有非常大的不同。另外,在一些热闹线路上,晚上到达目的地的车辆往往比较分散,所以加油不会耽误太长的时间,而出发的时间经常比较集中在早上或上午,到时排队都会耽误更多的时间,耽误的就是第二天的行程。而且在进藏路上,经常会遇到一些意外塌方断路,短时封路,这种情况下为加油站补油的车也是过不来的,早加的车能加到油,晚去的就没有油可加,只能等路通了油车过来才能加上,这在后来波密堵路时就出现了,这是后话。所以,长途自驾,还是应当坚持每天到目的地就先加满油的习惯。
好不容易起了个大早,却还是要在加油站等到上了班才加满油,总算加完油,沿着昨天来的原路返回之前的堵点。今天已经是轻车熟路了,而且早上车很少,修路施工点也还没有开工,不需要等待,所以比昨天快了很多。到达堵点时发现,很多昨天排队的车辆也都离开了,所以车比昨天显得少了很多。稀稀拉拉几公里长的车队中有很多空出来的位置,是中间的车辆离开了,后面的懒得往前移就空出来了。因为我们到得早,这些空位还有很多,于是往前找了一段比较长的空位,跟在前面一辆车后停下排队,这个位置比昨天要靠前了很多。
既然这里还有这么多过夜的车,说明路肯定没通。刚才前面的施工路段都还没上班,想想这里可能也早不了。想到这也就不着急了,停好车往断路的地方走过去。昨天排队很长,离得很远,看不清什么情况,而且一直心存侥幸,以为没准什么时候就会通路,就没往远处走,只是傻等。今天早上这么早,估计短时间通不了,而且又比昨天靠前很多,就决定走到事发地去看看情况,也希望能知道什么时候能通路。
走到了塌方点才知道为什么这里会堵这么久,塌方点在一处转弯的地方,站在所在位置能看到大约三十米长的一段路面已经看不太清楚了,从上面塌方下来的大大小小的石头不但盖住了很多段的路面,而且可以看到直接滑下怒江的残迹。同时也能看到有相当长的一段路面已经被清理出来,露出了柏油路面。挖掘机还在继续工作,排队拉石渣的卡车就在旁边等着。而且这里的工人们与前面那些修路的施工点不同,他们干得热火朝天,让人怀疑他们这一夜是否一直都在抢通。与旁边一位戴安全帽的小伙子聊了一下才知道,前天这里有一块巨石塌下,由于体积过大,至少有一两吨重,挖掘机难以直接清除。因为前些天一直下雨,山体上面可能还有松动的石头,所以又不敢用炸药。面对这块巨石只能用电锤加人工先分解,所以昨天才花了很多时间,到半夜才把那块石头处理掉。而且这里并不只是这一段塌方,前面拐过弯之后还有两段塌方点,比这里小一些,那边也一直在同时抢通。按照这个小伙子的估计,中午应该就能通车。他说这里这样的塌方并不少见,他们也经常要抢通。既然他们如此有经验,那么他估计的时间应该八九不离十了。之所以选择相信他的经验,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在这样的塌方面前,这些施工人员似乎并没有感觉有什么大不了的,一看就是见惯不怪了,就说那个挖掘机手,动作麻利不说,他在驾驶室里一直是跷着二郎腿在操作。
看了一会就走回到车边去等了,这时后面又来了很多车排队,很快车队中的空位就被占满了,再来的车就要排在队尾了。可也还是有些车不自觉,总要往前开,在半天耐心等待的过程中,见证了很多自驾游的车辆插队加塞,以及由此引发的大小矛盾冲突。有些加塞的车成功占位,也有一些被众怒所吓退了回去。有几辆车加塞不成,又不情愿马上回头到队尾去排队,犹豫之间就挡住了施工车辆,如果施工车辆不能快速通过,那必然会让堵路的时间更长,这下就更进一步引发了众怒。汽车社会可能来得太快了点,很多人开车的习惯实在不敢恭维,城市里开车的一些坏习惯带到了这样的路上,很多时候后果远比在城市里要严重得多。
下午一点,塌方堵了两天的堵点终于提前通车,感谢这些奋战在大山深处的普通建设者,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甚至要冒着生命危险修路,没有他们,我们就寸步难行。
通车的那一刻,私家车的乱象又一次大杀风景,各种加塞,终于,我们也挤上了路面,挤过了施工点,车流滚滚通过丙中洛。因为车流过于壮观,以至于在经过丙中洛景区的第一个“打卡点”处居然没有地方能把车停下来,直到桃花岛对面的“打卡点”才陆续停车拍照。著名的丙察察线,从这里正式开始了。
丙察察曾经是很多越野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走过丙察察的恨不得有封神的意思,之前看到过那些视频、图片只能望而生畏,对那些美景也只能羡慕。前年听说要开建“滇藏新通道”,也就是在丙察察的基础上重修扩建,今年初看到了网友走过新丙察察的帖子,路面的确不同了,才决定走这条线完成二次进藏。有位旅游达人之前也曾经惦记丙察察,后来听说修好了,表示不再有兴趣。然而我却有了兴趣。对我们这个年龄来说,越野、探险没什么兴趣,美景才是我们的向往。
说说大家关心的路况。今天行程125公里,高德估算13个小时,它可能是让我推着车走。最终我们4小时到达目的地,这在以前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从丙中洛出发后在相当长的一段都是非常好的柏油路,简直堪比高速公路的平整度,毫不夸张地说,平整度不在柳南高速之下,比南友高速还要强,有人真的在这段限速60的路上开到了120。这样的路况一直到滇藏界为止,看到那块牌子的同时也看到了柏油路面的终点,之后的路面虽然差了不少,不过看得出也是翻修过的,平整和硬化都还不错,路边的金属护栏崭新锃亮,甚至还能看出毛刺,可见是刚刚装好的,而且工程还在继续。当然,中间也还是有很多弹坑路,但是从路面的宽度和旁边山体修整的痕迹来看,显然都是新加宽的。从丙中洛到察瓦龙一路沿着怒江前行,有些地方看起来是在修建观景台,考虑还是比较周全。总之,这段路只要不下雨雪就完全不需要担心。一路上有很多车开得飞快,时速应该在60以上,有牧马人,有陆巡,也有普拉多,对这种飞奔而至的车队,我们都找宽的地方主动让他们先过,这样大家都好。
一路上经过了几处与之前丙中洛桃花岛相似的大弯,突出部都在对岸,有些还很陡峭,让我惊讶的是,那些山间竟然都和桃花岛一样,有小房屋,也有开垦出来的农田。在这样险峻的山间造田,这需要什么样的本事啊,虽然这些小半岛看上去很有些世外桃源的意思,不过想想就知道,取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脚下就是怒江,但是那里离江面至少有二十米高!而且生活在那个小半岛上,想出来似乎也并不太容易,一路开了很久,对面就没见到有大路,这一路只见到两三座小吊桥,都是只能走人那种。看来,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差不多真要与世隔绝了。
一路上先过小流沙,再过大流沙,照例打卡签到。这两处都在治理中,看到施工仍在继续。小流沙看起来似乎不再像多年前的网贴那般吓人,应该是治理的结果。大流沙虽然看到也在治理,但还是有险象环生的感觉,其中有几处像老旧房子墙皮即将脱落的那种感觉,表面的一层岩体感觉随时可能继续脱落。今天我们没有完全遵从之前网传的规则通过,我在快到尽头时发现有些细小的碎沙滑落,适当提高了车速,在尽头时有块小石子掉在车顶发出一声响,算是打了个卡吧。通过对讲机告诉后车时,小高已经到中间位置,结果也被“打了卡”。还好,没有什么损失,留个纪念吧。提示后来者,通过大流沙下方时还是要遵从之前网上的经验和规则,首先要避免在此处会车,如果对面的车不停,那就在进入流沙范围之前主动停下,让它先过来吧,命比什么都重要。通过时还是要单辆车通过为好,前车没到尽头时,后车应该在安全地带停车等候,等前车完全通过大流沙下方之后,重新观察一下流沙体的状况再走,这样的确麻烦点,但确实还是有必要的,毕竟运气这种东西虽然经常会有,但也很难说总是常伴身边,还是要靠自己。
到达察瓦龙后发现如之前担心的一样,因为堵了两天,丙中洛又是下午才放行,很多原本行程计划不同的游客被迫“统一”在察瓦龙落脚,有些“高手”之前等候聊天时就说过,已经来了几次了,丙中洛可以直接到察隅。当时并不相信,以为是吹牛,不过刚才这一路的路况还真让我有点相信了。然而不管怎么样,他们现在肯定是去不了察隅了,即使新修了这样的路,相信也没有多少人喜欢开夜车。于是,原本就不大的察瓦龙,住宿开始变得紧张,著名的老陈四川饭店的房间已经在网上被订完了,我们只在这里吃了顿饭,算是打了卡。
停车时遇到了一辆北京牌照的吉姆尼,随意聊了几句,没想到很巧,入住的是同一家旅店。这位肤色非常健康的兄弟,独自从北京出发,准备沿海、沿边走完祖国全境。出广东时车子出了点状况,居然为了四个原装火花塞开到南宁配好,然后走沿边公路到云南,跟我们一样被堵一天后到了这里,后面的新藏线与我们计划相同,不过他的时间对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他准备走完新疆、内蒙古,十月份才返回北京,这大概才是真正的“深度游”,说真的很幻想这样的“慢游”,等退休吧。巧的是第二天在昌拉垭口又碰到了这哥们。
察瓦龙的水不太好,一是小,洗不了澡。二是水质不太好,以我们所在城市的标准估计不够清洁,虽然不至于像窗外的怒江水那样。所以我们买了一瓶5升装的农夫山泉烧来喝,后来的朋友要有准备,不建议喝自来水,可以像我一样买水烧来泡茶。当然,在这里我们也买了一个烧水的电热水壶。去年在甘肃、青海虽然有些地方水质也很差,但是酒店会有两个龙头,其中一个是过滤的,用来烧水喝以及刷牙,成本肯定高一些,不过体验会相当好。
从德钦到贡山,到丙中洛再到察瓦龙,虽然都在大山深处,但是这里现代化的步伐还是比较快的,已经基本跟上了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的大时代,目前所到之处哪怕再偏也都可以微信支付,的确可以不需要再带太多现金。而之所以说“基本”,是因为目前为止没有一家接受支付宝,在这个西南边陲,马化腾完胜马云。当然,对于这个完胜,小马哥也要感谢电信,如果手机没有信号,二马统统要输给“大团结”。说到手机信号提示一下,移动在丙察察线并非最好,今天一路三大运营商中国电信的信号最好,这次出门前正好办了电信的卡,准备回去就注销联通卡,三大运营商正好比较一下。目前为止,按照信号质量排名如下:电信、移动、联通。
明天的线路,按照出发前路书的设计应该到然乌,今天老陈认为到察隅比较稳妥,经过了这两天的路程,我也感觉然乌可能有点远,明天看路上的情况吧,既然是出来玩,还是轻松点好,安全更是第一位的。
察瓦龙的夜晚有点热,明天一早出发。晚安,察瓦龙。
06D5:7月11日,察瓦龙——然乌,不俗的一天。
说是不俗的一天,是因为今天这一路故事确实不少,丢手机,遇高反,前方又断路……当然,也有好的,安全到达目的地,路上两次遇彩虹……
今天终于顺利走完了丙察察,这应该算是最应该满意的。哦,对了,现在应该叫“滇藏新通道”。
先来说一下很多朋友关心的路况。今天走的“察察段”与昨天“丙察段”的后半段基本上一样,不再是柏油或者水泥路,但也是明显加宽过的,路边同样崭新的护栏一看也是装好没多久,就连路上的炮弹坑也一样不少,沙石很多,加上有坡有弯,普通轮胎车速快的话容易打滑,需要小心。不过总体来看,这段路轿车完全可以走,遇到差的路段慢一点就行了。从察瓦龙到察隅这一段高德和百度导航都是没有的,但是岔路不多,不太容易走错。之前看了很多丙察察的各种资料,中间的几个关键点:秋那桶、锯木场、目若村……经过时已经有了“重逢”的感觉,特别是锯木场,几间小木屋,和之前视频、图片中看到的一样,完全没变。途中好像翻越了三个比较高的山口,最高的是德姆拉山口,标注海拔4900米,车上显示海拔4800。
一路上的感觉就是,现在的丙察察已经没有任何难走的路了。
虽然路好走了,但是美景依旧,我的感觉是,察察段的风景与丙察段完全不同,丙察察的精华在察察段,这一段海拔变化比较大,沿途的景致非常多样。有高原草场,有原始森林,有山涧溪流,也有雪峰冰川。
过怒江大桥再翻过一座山之后,马上来到了一处原始森林。这里的树木郁郁葱葱,非常茂密,阳光完全被挡住,纵然在晴朗的盛夏,树下依然凉爽湿润。虽然没有下雨,林间的地面都是湿漉漉的,就连空气也是湿漉漉的,负氧离子的含量应该很高,深吸一口会感觉非常舒服,这里的空气含氧量应该相当高。林间有一条溪水,水质非常的清澈,而且透着凉意,很有可能是附近高山上融化的雪水,就这么一路欢唱着,从云雾中我们看不到的山上的某处一直流到我们面前,再继续这么一路欢唱着一路向前,在我们看不到的另一处最终流入浑黄的怒江。
过了这一片密林就又开始翻山了,丙察察这条道路一直在山峰之间穿行,两边的山顶有一些有冰川,显然是海拔比较高的,常年不化;也有一些虽然没有冰川,但是峰顶附近却没有任何植被,从山体裸露出的岩石痕迹可以判断,如果不是现在处于盛夏,那里应该也是会有积雪的。山间的谷地都被草场覆盖,在谷底还有河道,有些有水,有些没有水,毫无疑问,这都是冰雪融化的水流冲击而成的。在一处山谷,虽然我们头顶仍旧一片阳光灿烂,但是远处却有一大片浓密的乌云,其中一片云下朦朦胧胧像挂了一片纱帐,没猜错的话那里应该正在下雨。随着弯曲的道路继续向前,终于到了正确的角度,就如之前判断的一样,那片云下果然出现了美丽的彩虹。奇妙的是,那只是一小片云,一小片雨,所以彩虹也只有一小段,彩虹的两边阳光直接照射到草场上。这样奇特的景观是城市里见不到的,恐怕只有这样的大山里才有,当然不会放过。
这一路的冰川也很迷人,特别是有几处冰川距离道路很近,这是我到目前为止距离冰川最近的一次。过了益秀拉山垭口没多远,有一处小冰川,冰舌直接伸到了路边,路过的人并不多,却纷纷上前玩冰、拍照。前年走滇藏线和青藏线,都没有这么近欣赏过冰川,包括著名的米堆冰川,距离318也还有段距离,这次简直近在眼前。毛主席早有诗句“无限风光在险峰”,最美的景色常常也在最险的地方出现,不过好在丙察察现在已经和曾经的通麦一样,不再如当年那样危险,这对于我们这样的非越野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件大好事,相当于美景的门票降价了。
翻过益秀拉山之后,雪白的山顶越来越多,冰川也越来越大。最大的一处冰川距离我们行驶的这条路,直线距离目测在两公里左右,那是一片从山口涌出的冰川,背后是最高的几座雪峰,左右两侧是稍矮的各一座山峰,开口就朝向我们这边,坡度比很多冰川要平缓,更像是从山上奔流而下的大河,不像瀑布那么陡。也像是一个巨大的滑梯,是的,我想到了滑梯。它真的好像小时候父母带我们去北京陶然亭公园里玩过的那个大滑梯,事实上那个滑梯就是依照冰川建的,专门设计成雪山,而且通体白色。而今天眼前这座冰川,确实让我想起了那个假的雪山。
再往前走,基本上一路向下,有很多山谷,都长满了绿草,像铺满了绿丝毯。牦牛更多了,这里应该是非常好的高原牧场。过了桑久村之后海拔明显低了不少,植被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阔叶林为主,而且非常密集。路况也开始越来越好。今天天气一直不错,多数时候阳光灿烂,一路非常顺利,我们到察隅和然乌的岔路口时还不到三点,于是决定继续前往然乌进发,在这里拐上S201省道,全程都是不错的柏油路,最终在傍晚六点多到达了然乌。
再次来到然乌,又一次看到了传说中的然乌湖,这次是从不同的角度。前年来的时候是阴天,今天是太阳雨,然乌湖上竟然出现了一道神奇的光柱,湖边是一片田园风光,这样的景致是前年未见的。虽然雨季的然乌湖水显得有些浑浊,却无法阻挡她的魅力。
然而今天的美景还没有就此结束,出饭店去加油的途中,在一座经幡塔的上空又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今天最不幸的是出察瓦龙到当地的怒江大桥(好像有好几座怒江大桥,不过这不是318那座最著名的大桥)时,在桥头拍照后手机不见了,开出一小时左右才发现,中间还经过了一个迷你版的“72道拐”,回头估计也不在地上了,只好算了。回忆了一下,应该是运动服上衣口袋太浅,下车先用手机拍了几张,换相机拍照时随手把手机放在了上衣口袋里,然后走来走去,又站又蹲地拍照过程中,可能手机掉出来了。怒江大桥这一段的江水正如怒江的名字一样,愤怒地奔流而下,这一段峡谷比较狭窄,这就让怒江水在这一段的流速更快,激起的水流声原本就更响,这里两岸的山壁陡峭近乎垂直,在这样的峡谷中,水流声被进一步放大。站在怒江铁桥上,如果不把说话声音放大,面对面甚至都很难完全听清。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手机掉在地面上应该是听到不那一声的。
其实很怪,一过怒江桥,眼前一块黑色的、A4纸大小有些厚度的东西从车前飞过。因为这两天发现当地乌鸦多,以为是一只乌鸦低飞。当车顶传来一声响,才知道应该是山上落下的东西,后来分析很可能是山上腐朽的老树皮。难道是因为我的手机捐给了怒江,这是付给我的货币吗?我肯定要拒收。不过后来回到南宁很久以后才知道冤枉了怒江,手机还在,但那是后话。
更为不幸的一件事就是昨天刚刚送走的高反又回来烦我了,中午过后换舅舅开车。可能是见我不用开车了,怕我闲着无聊,那个叫高反的家伙就又跑来陪我了。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头痛,根本不想动,也不想说话。前年真没这么怂,只是在3700多米的左贡那晚才开始有点略微明显的反应,也没这么严重,后来住更高的4600左右的安多也就跟这差不多。开会研究的结果是多种原因,女儿毫不留情地指出是之前我看世界杯熬夜影响的,好吧,这应该算是。另外也有圈里人再次提醒要吃饱,这两次高反的确中午没正经吃东西。再找原因就是红景天看来应该是有点用,这次没有像前年那样提前准时每天吃,轻敌思想必然带来惨重结果,所以毛主席才教导我们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以后还是要听毛主席的话才行。
吃饭时收到最新的消息,波密到林芝之间泥石流冲断了318国道,预计明天傍晚才能抢通,开会商议的结果是明天去米堆冰川,上次只能路过,这次被迫“深度游”。正好,今天上午在丙察察再次巧遇昨天那位北京的吉姆尼“独行侠”,他传授的治高反秘诀就是爬米堆冰川,明天再看要不要试试。
要说一下加油的事。然乌只有一家民营加油站,饭店老板说从来不敢在这里加,上次我们是在八宿加满的,跑到波密才加,都是中石油。然乌到波密的中石油大约125公里,我们两车的续航里程虽然都在160公里以上,但是不想冒险又担心油品,只在然乌加了150块的95号,这里油价9.1元。我们这次是无奈,前一站察瓦龙也只有一家民营油站,而且只有92号,我加了燃油宝。没有拐进察隅,到然乌只能如此。进藏还是尽量选择“两桶油”,油箱近半时有“两桶油”就加满,没错。
之前做路书竟然忘记查询然乌海拔,刚刚一搜3960,竟然比左贡还高,难怪。好吧,睡觉起来会好。晚安,然乌。
07D6:7月12日,然乌—米堆冰川—波密
昨天一到然乌就听说波密堵车过不去了,具体地点在波密前面的索通村附近,由于下雨导致山体滑坡塌方,路断了。今天早上的消息,前方索通村今天仍然无法通车,明天什么时间通、能不能通都还不确定,我们最远也就只能走到波密,于是铁了心来个冰川游,最后权衡各种因素,放弃了需要回头的来古冰川,还是选择了名声在外的米堆冰川,正好在去波密的途中。
然乌出发后往波密方向开,318国道这一段路与前年相比完全不同了,新铺的柏油路面非常平整,一看就知道刚刚铺上时间并不长,黑色的路面很新,堪比高速等级,比2016年来时好了很多,显然重新修过了,大部分路段限速70,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米堆冰川。
在318国道上就可以看到米堆冰川景区的大门,紧挨着山脚面向国道,两边是仿石的门柱,很粗,门梁是木质的,有飞檐,门头上飞檐下是藏汉两种文字的景区名称,都是红色的立体字。其中汉字写的是“中国最美冰川——米堆冰川”,不知道其他冰川对这个“最美”是否服气,比如昨天老兵饭店的老板娘就推荐说来古冰川比米堆冰川还要美。再说了,新《广告法》里好像有规定,不能再用“最……”这类的宣传语了,记得新闻里已经看到说杭州还是哪里的店家因为店门前广告语里“最好吃……”之类的已经被处罚了。
别看非常气派的大门修到了318国道边,但是千万不要误以为进门马上就能看到冰川,大门口的停车场可不是让你把车停在这里走进去的,只是方便停车买票。因为这里距离真正的景区还有7公里远,当然,这是工作人员说的距离,实际开进去没看里程表,但是感觉确实不近。不知道大门这么远修到318国道路边上算不算是套路,好在允许开车进去,只是担心如果哪天也改成换乘景区通勤车就会比较惨了,别说不可能,因为景区大门进入后大部分路段无法双向通行,要在每隔一段开出的加宽部分完成会车。而且里面的停车场很小,只比一个篮球场大不了多少。像新疆的喀纳斯、天山天池、乌尔禾魔鬼城……都是这种换乘模式,听说赛里木湖也改成这种模式了,而且这些景区的通勤车票都不便宜,动不动就要上百,比门票还贵,所以只能说要来一定趁早。
这个景区还算是很亲民的,虽然西藏不像新疆对新闻民工那样优待,但是50块的门票已经算是良心价了。
沿着只能通过一辆车的道路在山间转过了几道弯之后,转过一个山口,正前方的蓝天下,一座雪白的冰峰映入眼帘,阳光下那一片冰雪显得很刺眼,这无疑就是米堆冰川了。米堆冰川还是挺壮观的,刚才雪白的冰川从一片茂密的针叶林中显露出来那一刻,仿佛近在眼前,竟然有一些震撼的感觉。似乎神山总有祥云守护,想见真容总是不那么容易,玉龙雪山如此,梅里雪山如此,今天的米堆冰川也是这样。而且非常神奇的是,云总是非常精准地只绕着有冰川的雪山,旁边没有冰川的几个峰顶一丝云都没有,听说这种云叫“旗云”,不知道谁能帮着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一下,会不会和冰川的水汽蒸发有关?
周围的几座山峰高度只是略低于米堆主峰,却一点雪都没有,峰顶以下有相当部分都是斑驳的岩体,再往下慢慢有了植被,继续往下就是茂密的针叶林,从这些植被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出大致的海拔高度。从山顶的岩体以及山体从山顶到山脚的数条粗细不等的沟槽痕迹可以想象曾经存在过的冰川,是气候变暖消磨了它们还是季节性地消失?欢迎学霸们帮忙补课。
米堆冰川观景台海拔3900多米,爬上去要花大约半小时,非常考验体能,一路上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坐在路边喘粗气,男女都有,相比之下喘气的年轻人似乎比老人显得更多,我想这并不是说老年人的身体会更好一些,只是老年人平时行动就大多比较迟缓,现在只不过是保持了平时的节奏,在高海拔这是有益的。而年轻人平时习惯了生龙活虎,到了高海拔没有能有效地控制自己放慢动作,于是在缺氧的环境下就上气不接下气了。毕竟不是平原,需要控制速度,我爬上去也喘了好一阵。不过这一路的坚持显然是值得的,观景台在雪湖边,拍照角度还是相当不错的。唯一遗憾的是雪湖在雨季水很混浊,拍雪山倒影需要后期调色,而且还要等无风才会有倒影。其实我很清楚,这个时候如果上偏振镜会好很多,不过想到要打开背包再翻来翻去太耗体力了,在这样高的地方,实在是懒得折腾了。事实上2016年我们看到的然乌湖也是这个颜色,除非避开雨季进藏,否则这种颜色应该会很常见。
在观景台休息的时候,买了瓶饮料,平时3块或者3块5一瓶的冰红茶也只卖5块钱,是的,真的只卖5块。这么说不是我土豪,而是这里汽车肯定是开不上来的,我们爬上来的路也都是台阶,电驴、摩托也不大可能上来,推车也上不了台阶。不出意外的话,这里卖的东西大多应该都是要靠人背上来。想想我们爬半个多小时已经气喘吁吁了,这些做生意的藏民要背货物上来也不容易,尽管他们早就习惯了高海拔。所以这样的价钱真不能算贵,特别是跟很多条件明显要好得多的旅游景区比起来,这里还真是良心价。卖给我饮料老板的是个藏族小伙子,据他说对面米堆冰山那座山上有冬虫夏草,他们不做生意的时候会去挖。看看那山,也挺佩服他们这些人。
从米堆冰川出来往波密方向进发,途中吃的还是川菜。318这一路,路边随处都能找到川菜,这几天吃住基本上都是在四川人开的店,前两天在飞来寺住的是重庆刘老板的店,昨晚老兵饭店也是四川老板,前两年路途中也都看到四川人其实也包括重庆人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各地开店,真的很佩服他们。他们简直就像蒲公英,飞到哪里就在哪里落地、生根、发芽,无论是地广人稀的新疆,还是号称“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在那里生活,也在那里创业。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与此同时,也让我们这些过客有了更好的吃住条件,某种意义上这也挺伟大的。
当然,更伟大的还是最可爱的人。晚上收到群里车友发来的信息,昨天凌晨3点多,川藏公路波密境内位于帕隆藏布江旁的K4061处,因道路对面发生大型冰川泥石流灾害,将这一路段200多米路基完全覆盖,覆盖堆积物总方量达2万余立方米,同时还有60多米路基被暴涨起来的江水冲毁掏空。武警某部交通三支队官兵还在不分昼夜连续奋战。想想他们,我们这些游客帮不上什么忙,还有什么可急的呢?静候佳音吧,要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夜宿波密,吃了此行最豪华的一餐全牛宴,松茸菌味道还不错。窗外,帕隆藏布江水湍急,一路向西奔腾而去。这里的海拔只有2700多,宾馆饭店很多,是个不错的落脚点。晚安,波密。
帕隆藏布:汉语也称帕隆藏布江、简称帕龙江,主要由两条二级支流汇合而成,涓涓流水,自东向西,经波密、通麦等地后,水流量逐渐加大,到通麦附近有易贡藏布汇入,转向南流于觉东 、在大拐弯处注入雅鲁藏布江时已是奔腾咆哮的巨龙了。帕隆藏布峡谷流域分布有米堆冰川、然乌湖、易贡湖等西藏东部著名景区景点。
08D7:7月13日,波密,被困索通村
早上起来一边等消息一边研究其他路线,回头走邦达上G214经类乌齐,再上G317走川藏北线绕那曲,可以从G109到拉萨,好处是可以去看看传说中川藏北线的风光,麻烦仍然是时间,需要3到4天到拉萨,这样一来新藏线就肯定要放弃了。最后决定还是等待。
高德还是比较灵的,事实上在搜线路时高德最早显示断点已经通了,只是没有太注意,直到后来公众号有了信息才出发,遇到南京的一辆H9,三辆H9合影后分别出发。
318国道排了长长的车队,开出波密15公里左右就堵住了,猜测应该是堵点轮流单边放行。堵车的时候又一次暴露出很多城市司机的坏毛病,停了几公里长的车队在他们眼里似乎都是有路不走的傻瓜,一些车再次从后面经对向车道逆行到前面加塞,直到把对面车道也堵住,然后退回到宽处让行,耽误了很多时间。城市开车的坏毛病在318国道这样的地方恶果远比市区可怕数倍数十倍,加塞的车并不会快,反而让所有的人和他们一起需要多等可能几倍的时间。前年出林芝亲见交警罚了很多这种加塞的车,不知道这里的交警会不会管管。
事实上这次出来的几次遇堵,在之前做功课时看到很多,这属于雨季藏区的“常规操作”,只能说前年我们的西藏行太顺利了,并不具有太多参考价值,这次这些状况才更接近常态。自驾西藏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些不确定因素,需要提前准备,“人吃马喂”是一切的基础。这次出来,准备了每人6份自热米饭,方便面、瓶装水、巧克力、牛肉干一批,还有一箱牛奶,自持力至少3天。每天一到的目的地先给车加满油是好习惯。某种程度上,自驾也像打仗,宁可备而无战,不可战而无备,任何时候,只要人有吃喝车有油就主动,就不担心,坚持这个好习惯。特别是今天上午看到加油站外排得长长的车队时,想起昨晚我们加油时就听加油工说,这里断路已经两天,油车一直来不了,他估计加油站的油最多能坚持到明天。于是更加庆幸在前一天晚上我们已经把油加满了,由此可知,每天到站就先加油是有多么重要。
整整一天,车队时不时地会往前走一点,几米、十几米,最多一次几十米就又停住了,开始的时候,第一次启动大家都很激动,以为前面路通了。不过每次都是很快就不得不又停下,才重新又该下车下车,该干嘛干嘛。几次之后,发现每次这样移动一下没多久,就会有一些车辆从前面开过来。开始总以为是路通了,对面放过来的车,后来有人拦车一问才知道,其实是因为有些车不想继续等了,回头了,这样空出了一些空间,后面的车就能往前移动。次数多了,大家就从容了,就算前面的车动了,也不再像开始那样着急,哪怕后面的车超过去,好像也无所谓,反正也前进不了多少,又不差这几十米,这样的心态倒是挺好的。
对我来说,经历了前两天在丙中洛的第一次堵车,现在已经开始习惯这样的过程,越来越接受这是进藏——特别是雨季进藏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许这样的经历本身就是完美的进藏之旅中不应该缺少的。
长长的车队停在路边,滞留的人很多,干什么的都有。有人睡觉,有人散步,有人打牌,也有人在路边聊天,聊着聊着就好像已经不再是陌生人了。闲聊中听到,其中有一个是专业队的足球队员,是的,西藏没有职业队,那哥们是一个县里的专业队的,他们后天在拉萨有比赛,原来是提前四天出来,结果昨天就被堵在这了,正在担心能不能赶上比赛。后来大伙给他出主意,让拉萨那边找车过来接,他可以到堵点,跟抢通的武警说一下,走过去,到堵点那边去等拉萨方向过来的车。感觉这确实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不过最后也不知道那哥们是否采纳了,反正很久之后仍然见他在那跟大家聊天。
我对聊天兴趣不大,今天的天气不错,于是背着相机在旁边开始了闲逛。远处的山峰、冰川、谷地、草场,近处的花花草草、蜜蜂、蝴蝶,还有身边慢悠悠地流淌的、黄绿色的帕隆藏布江……如果说有点收获的话就是下午时分,烈日下忽然听到马的嘶鸣声,开始以为是错觉,毕竟这里这么多的车,哪里会有人赶着马过来。后来又听到了几声,才知道不是错觉,四处看去,终于看到了,在帕隆藏布江中一块像绿洲的地方,茂密的树林后面,一匹马悠闲地踱着方步走了出来,一边走一边甩甩尾巴,走几步停一停,四下看一看,不时低下头去喝几口水。这时才想到,江中那一块看似绿洲的地方应该不是真正的江心岛,而应该是一个半岛,在树木最茂密的那部分与同样树木茂密的对岸应该是有陆地连通的,这匹马应该就是从对岸走到这块半岛上的。然而,不久又听到了马鸣,看动作显然不是对面这一匹马发出的,果然,没有多久,另一匹体型稍小一些、颜色稍浅一些的马也从树林中走了出来,这二位就那样悠闲地在江边饮着水,这样一幅画面,也被我用300的长焦收入了相机。
在各种不确定的消息中,这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天不知不觉就黑了,在这样的西部,当天完全黑了的时候,那就真的已经很晚了。说实话,虽然之前听说过有人进藏途中要在路上过夜,不过真正的思想准备并没有,但是这一次,我们纠结着没有返回不算太远的波密县城,抱着希望在这里继续等待。车队仍然会时不时地向前动一动,那是因为随着天色渐黑,越来越多的车选择返回波密县城,把他们的空间让了出来。而我们一直坚持着,事实上是心有不甘。这里是318国道,不是市区,当然不会有路灯。附近没有任何民居,所以天完全黑了之后,周围一片黑暗,几米之外什么都看不到,白天的所有景致都被夜幕盖住了。所有等待的车辆都是熄火的,因为不知道要等多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加油。当然也不会开灯和车内的电器,这种地方如果电瓶没电打不着火也挺麻烦的。就连手机的电都要节省,因为这里没有插座可以充电。所以,尽管知道车队有几公里长,不过似乎大家都缩在各自的车内这个小世界里。此刻,头尾相连的车队,仿佛每一辆车都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只有车内的几个人可以交流一下,白天大大小小一群群的露天聊天室再也不见了。黑夜的好处就是方便解决内急,大家不需要走远,只有在车旁路基下就可以解决了,别说前后的车上,就是自己车上的人也看不到,少了不少尴尬。偶尔看到远处星星点点的亮光,就是有些人开着手电往返于车上与路边。
越到后半夜,等待越是让人感到不太愉快,我不是一个喜欢黑夜的人,如果说白天漫长的等待我还可以拿着相机自娱自乐的话,这样漆黑的夜里我完全无事可做,这种感觉很不好。对我来说,仿佛黑夜本身就足以给我带来太多焦虑,更别说在这样的路上等待着不知何时才能抢通的道路。黑暗中一旦无所事事,头脑就会变得神经制,各种奇怪的想法也会不期而至。值得庆幸的是,虽然车上另外两位早已睡着了,我却还没有太多睡意,这恐怕要归功于前段时间世界杯让我的生物钟更加适应在前半夜保持清醒。
大约12点多的时候,突然发现远处出现了灯光,越来越近,接着,对面过来了很多车。这个时间应该不会有太多车调头往回返,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路通了,这些一定是对面过来的车。没过多久又是一拨,这一次有人拦住了开得比较慢的一辆,一问果然是从拉萨过来的,说路刚刚修通,勉强能让小车通过,大车都被拦下了,而且是先放出藏方向的车。不过断断续续过了几拨之后,对面的车就不再过来了。这时我反而兴奋起来,果然,没过多久,我们这个方向的车开始移动了,移动了几百米之后停住了,这一停又是很久,这一次我也开始有了困意。这一夜的后半段我已经无法清晰地回忆起是如何度过的,事实上我在当时就应该不是那么清醒,更不要说事后回忆。依稀能记得,那天的后半夜是在打盹和挪车之间交替进行的。等待,犯困,打盹,被旁边车辆的启动声惊醒,然后跟着向前挪车,再停车,再等待……如此循环往复,也不知道挪了多少次,更不知道挪了多远……
在车上熬了一夜,一直到天亮,时不时往前挪挪车,还要防着加塞,这一晚想想也是挺不容易,关键是在荒山野岭,不过并不用担心安全,这个夜晚,318国道这一段人类和车辆的密度远远高于其他生物。
09D8:7月14日,波密—鲁朗—拉萨
凌晨最后一次睡着后再一睁眼,天已经亮了,前面的车好像没变,说明后来也没有再挪过车,周围的环境非常陌生,而且还有几间房子,似乎是个小村子,这是昨天视线范围之外的地方,说明这一夜迷迷糊糊还走了挺远。
第一次在国道上过夜,在车上过夜,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醒来后手脚都有些麻木的感觉,于是下车走走,此时很多人都在路边走动,也有些人在吃东西了。此时,周围的山上林木茂盛,山间还飘着雾气,空气非常清新,深吸几口清凉的空气,立刻就清醒了。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有不少人跑去那几间小屋子那里,那家人有炉子、有壶,听说30块钱可以打一壶开水,没有多久门前就排起了长队,有些打到水的就蹲在路边吃泡面。吃过早餐没有多久,就看到前面有不少人陆续往后跑,接着车队就开始往前移动了。开始还是走一小段就停下来等,很快,挪车的频次越来越快,以至于很多下车散步的人来不及回到车上,小高一家还在用带来的炉子烧开水,车已经开始移动,而且挪动的距离越来越长。
不久,车队还在等待,有一辆军绿色涂装、挂武警牌照的中型面包车从后面开了过来,直接开到前面去了。接着没有多久,车队就又开始动了,而且停的时间越来越短,终于不再有等待,而是持续地慢慢前开了,我想这时应该是已经放行了。开出没有多远,看到刚才那辆面包车停在路边一块稍空一些的地方,车边放着两个保温桶,正在冒着热气,旁边围着几个武警战士,再往前看去,还有一些武警战士三三两两地在往车边走,他们的身上没有多少干净的地方,衣服裤子上都是泥水的印迹,脸上则满是疲惫。如果没猜错的话,他们已经至少忙了一夜,现在是他们的早餐时间。想来真要感谢这些子弟兵,正是他们不顾危险、疲劳,奋力抢通,我们现在才能继续赶路。
没有多久就到了堵点,看到新开出来的便道和经过了整修的塌方点,虽然经过武警官兵连续奋战抢修,虽然他们仍然在继续奋战,然而受到地质条件的限制,使得这条便道通行起来还是很困难的,大车肯定无法通过,轿车非常困难,磕底盘是少不了的,就连城市SUV都无法轻松通过,这些路面很多地方不但坑洼太多,而且还有坡度,同时还都是泥水路面,非常容易打滑。当然,对于H9这样的越野车来说还是难不住的。所以,我们总算过来了,三辆H9直奔拉萨。
一过堵点,大家的心情顿时好了起来,虽然我一晚上没怎么睡好,此时竟然也完全没有困意。阳光下,车队开得都很快,憋了很长时间了,个个都对前方充满了向往,也都担心再有封路,一旦通了车,个个都撒了欢似的直奔拉萨方向绝尘而去。
一路上发现对面也堵了好几段,每段也有上百辆车在等候放行,比我们强的是,他们都被拦在了一些村子和通麦镇这样的地方,起码吃喝不愁,不像我们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过夜。当然,这也是因为这一段的村镇相对多一些,我们昨天经过的波密到索通村这一段就没有什么村镇,两边基本都是荒山。
在通麦打卡留影,这一次没有再错过。2016年经过这里的时候时间有点晚了,而且当时虽然意外地发现通麦天险已经不复存在,但前面的路况如何完全不清楚,非常担心天黑后走山路,就抓紧时间赶路了。当晚到林芝后就有点后悔,著名的通麦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不过当时我安慰自己说“我还会回来的!”。虽然当时只是随口一说,虽然当时我知道我应该还会来,但是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又回来了。
这条路前年走过,当时从八宿赶到林芝,一路上没有任何停留,鲁朗也是穿镇而过。今天三辆车结伴,在鲁朗吃到了昂贵的石锅鸡,补上了之前的遗憾。这是一家网红店,人不少,很热闹。实事求是地说,鸡汤的味道很不错,松茸菌也很新鲜,吃得还是很舒服的,特别是已经24小时没有吃过正餐的情况下,对这样的味道没有办法不感到满意。至于价格,如果按照平时城市中的餐标来看,可能是有点贵,不过这里毕竟不是大城市。千万不要觉得这些地方吃的东西应该会更便宜,且不说这里交通不便,很多需要采购的东西成本并不低,就是想想这里紧靠318国道,这些年进藏的人越来越多,这个价格如果以旅游区的标准来衡量,其实已经不算很贵了,基本还是公道的。
过鲁朗后一站开到了林芝,见天色尚早就在墨竹工卡下高速,在路边找了家川菜馆,吃饱后继续上了林拉公路。这条高速公路现在已经基本贯通了,到拉萨用不了多长时间。前年出林芝在老318上遇堵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今天已经可以飞驰而过,一直到米拉山垭口下方,看到新修的米拉山隧道,至少隧道口看起来已经在收尾了,路面的标志标线都已经划好了,看来距离林拉公路全线通车已经指日可待,只是今天我们还必须要走一段老318,通过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垭口。这也许是一件好事,因为隧道贯通后,也许很多人就不会再上垭口了。想到这,虽然有些高反,仍然冒雨去留了两张打卡照。前年在东达山高反比较严重,而在这里状态比今天强太多了,还可以跳起来拍照,今年只能说还可以吧,这是此行目前为止通过的最高海拔。高速不断修通,对多数人来说带来的是方便快捷,不过对另一些人来说也许会有遗憾,米拉山这段318看起来是新修过路面,非常平整,比前年我们走时强太多了,垭口只要想上,今后应该还能上。但是也有些地方,新路修通的同时,旧路就封了,想走也走不了,比如通麦那一段,新路修通后就把老路封起来了。
说起来不知道是巧合还是规律,进入拉萨前又开始了天然洗车的模式,虽然雨量远不及2016年,不过也把车身冲干净了不少,两次都是如此,难道这就是进入拉萨的固定仪式吗?其实不过是减轻了4S店的工作量,因为明天要去保养车。
昨晚在车上没睡好,现在困死了,先睡了。晚安,拉萨。
10D9:7月15日,拉萨—羊卓雍措—江孜
拉萨,我们又来了,跟两年前差不多的时间、差不多的天气。回想前年到拉萨当晚也下雨,不过进城后雨就停了,这次却一直下了整整一个晚上,而且还挺大,直到今天早上起床还是要冒着雨去4S保养车辆。今天是周末,拉萨的拥堵没有前年那么严重。
还是那家4S店,这里的硬件条件与内地没有太大差别,不过服务仍然是高原特色,而且工时费的“海拔”也高于内地,机油的可选范围就像氧气一样比内地稀少太多。还好,服务人员的态度都还是相当不错的,接待很热情,关于车辆的各种问题也都能耐心地解答。
中间抽空去了一趟移动营业厅补卡,前几天出察瓦龙在怒江桥头丢了手机和最常用的卡,今天才找到地方补。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中国移动,特别是广西移动,在拉萨营业厅补卡时被告知需要服务密码,这么多年没怎么用过密码,想了半天总算蒙对,如果今天蒙不对密码的话,异地补卡就不可能了。我很奇怪,这不还是证明“我妈是我妈”的屁事吗?我一个大活人在这,卡是实名认证的,身份证原件也在,怎么我就不能补我自己的实名制卡?还要密码?没有密码就要回归属地办,我要是能马上回去的话还在异地补什么卡?这不是毛病吗?这种GP规定也只有这种垄断国企才能想得出来。
从4S到移动营业厅,再从营业厅回到4S都选择了打车。拉萨的出租车不打表,你说地方,司机直接报价,接受就成交,你上车;不接受的话你就继续等,他一脚油就走了。而且普遍拼客。我在4S门口打车时不知道这些,毕竟是第一次在拉萨打车,上次来就没打过车。第一辆车停下了,一看里面居然有人,我没理继续等,结果我身边还有两位等车的人很自然地问了些什么就上车了。我和小高等了一会总算上了一辆出租车,其实这时车上已经没地方了,我的两个相机包、一个电脑包跟小高一起在后排,我在前排,就算是这样,司机见路边有人仍然停下来问去哪里,幸亏不顺路,否则都不知道该怎么坐,不知道司机会不会安排他坐后备厢。
4S店动作还是挺快的,我回到时车辆已经保养完了,昨天听到的一点点底盘异响也解决了,是避震的一个螺丝松了。事办完了,补充了给养,准备按照早上商量的计划经羊卓雍措去日喀则。准备出发时,从昨天就开始一直在下的雨竟然停了,逛街队都是初次来拉萨,之前冒雨拍了阴天的布达拉宫,我建议他们再去拍一下阳光下的布宫,但是想到还有羊湖,他们还是放弃了。我并不太在意,前年已经拍到了湛蓝天空下的布宫和布宫的夜景,能早点去羊湖也好。
出城让小高他们先走了,想到后面要走平均海拔世界之最的新藏公路,我还是决定先找个医院把带来的两个氧气袋充满。出门之前还是照例买了氧气袋,加上2016年买的那个,车上三个人有两个氧气袋备用。找到一家医院后,直接挂急诊,这次已经很熟悉流程了,到急诊室找到护士,说要充两袋氧气。然后开单,交了30块钱,护士很熟练地在注射室病床床头的氧气口处接好氧气袋,很快就充满了两袋。记得2016年在丽江市人民医院充满那一袋好像是8块,不过想想这里海拔更高一些,呵呵。
出拉萨后上了高速,路况不错,而且还不收费,不过很快就到了限速很多的国道。到去往羊湖的路口,终于见到了那个限高限宽的“门”,只有2米高,H9超过1.9米,来之前建议小高拆掉了他的车顶行李箱,这时才最终确定是对的,否则我们要冒着雨花很多时间去拆装,到羊湖的时间会更晚,晚上到落脚点就不可想象了。
羊湖的门票票价虽然不算贵,但是收票的方式却实在太不堪了,直接在公路上设了一个检查站兼收费站,不买票是过不去的。但问题是地图上可以看到,这条公路本身是通往浪卡子、江孜方向的,如果我真的并不打算看羊湖也必须要买票,虽然这个假设很难真正成立,但是类似这种拦路卖景区门票的现象却实实在在并不合法。想想如果没有某些默许,谁又能如此公然在路上设这个卡?这样的赚钱方式也直接影响到了当地的老百姓,在第一个河谷观景台,纵然下着不太小的雨,仍然有不少穿着藏族服饰的年轻人牵着身形巨大的藏獒招徕游客拍照,如你所知,当然是要收钱的。这样的“旅游文化”或者说“旅游经济”必然是自上而下产生影响,直到普通百姓也会从中悟出适合自己的生财之道。但是对于一个地区的旅游环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一届决策者未必会去顾及。
前年来之前就看到过很多人拍的羊湖,水蓝得醉人,今天我们到这里却是阴雨连绵,甚至还有间或的大雨,阳光下的羊湖是不可能看到了,不过雨中的羊湖却依然美丽。羊湖水平面海拔4400米左右,观景台的高度达到了4900米。从上往下望去,羊湖比较细长,湖水给人一种沉静的感觉。眼前的羊湖就像一块巨大无比的玉,湖水的颜色就像传说中一样神奇,中间是蓝的,即使在阴沉的天空下没有阳光照耀也还是那么蓝。接近岸边的颜色会发生一些变化,用手机的全景功能试拍却拍不出那种美。其实这次的小飞机也是为羊湖准备的,可惜精灵4不是战斗机,更不是全天候战斗机,下雨不具备起飞条件,只好用相机吧。直到相机溅上水,已经无法自动对焦,还是舍不得离开。去年看到赛里木湖时曾经感觉比之前看到的羊湖的所有照片都更美,到了羊湖才知道其实很多美是照片所无法记录的。好吧,我承认,羊湖与赛里木湖只是风格不同,难分高下。
离开羊卓雍卓时天色已晚,纵然这里已经接近祖国的最西部,天黑要比家里晚一两个小时。看来老吴的建议是对的,我们已经不可能赶到原计划落脚点日喀则,今晚只能在江孜安营扎寨了。不过后来到达落脚点江孜时看到电视新闻才知道,当天日喀则附近,我们原计划从日喀则去往吉隆的318国道,在仁布段有一处水毁,正在抢通。也许被迫选择江孜是天意,算是天公暗助我们吧。
虽然已经到了日暮时分,一路上还是有不小的收获。暮色中在车上欣赏到了几座非常美的冰川,包括著名的乃钦康桑雪山和卡若拉冰川,这座冰川就像传说中一样,冰舌确实很长,开出一段距离后发现,公路似乎都在绕着它走,让我们得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当我们的车转到某一个角度时,甚至发现它与冈仁波齐的峰顶有相似之处。此刻这座冰川距离我们很近,似乎比前些天的米堆冰川更近。而且,昏暗的天光下,与阳光下的米堆冰川那热情的雪白完全不同,暮色中的卡若拉显出了更多的寒意,或者说某种冷酷的感觉。其实它有足够的理由对我们人类保持这种冷峻,因为我们人类对它的伤害是巨大的、无可弥补的。开车前行中,看到了冰川中有一块巨大的缺口,边缘的冰层很厚,但缺口处裸露出了岩石的底色,就好像人身体上的一块伤口,被剜去一块肉之后的伤口,即使结痂之后,那一块缺损也不可能愈合到之前的平整。显然这不是天然形成的,这块巨大的伤口多年来一直在昭示着电影《红河谷》剧组的罪行,是的,就是这个剧组,为了所谓艺术效果,在美丽的冰川上留下了永远的无可恢复的伤口。艺术在很多时候确实需要一些效果,但这不能成为人类毁灭自然的借口,艺术也不可以,这种对冰川的毁灭是永远不可修复的,也是永远不可原谅的。无论《红河谷》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至少在这座冰川、这座山峰面前,它和它的剧组永远都是耻辱的,永远应当被鄙视。人类的科技在不断发展,人类的能力也随之越来越强大,但是人类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对大自然为所欲为,人类对大自然应当保有最起码的敬畏。据说在山下有一块石碑,注明了是拍摄《红河谷》的地方,想想也不奇怪,很多旅游景区都会立这样的一块碑石来标榜景区和作品的荣耀。而对于卡若拉冰川来说,对于《红河谷》来说,这样的一块石碑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它可以一直留在这里,成为《红河谷》永久的耻辱柱!
深夜,我们终于到达了备选落脚点江孜,大雨中入住了一家没有热水的酒店,出门在外,这此条件就不要太讲究了,希望明天的行程会顺利。
11D10:7月16日,江孜—佩枯措—吉隆
早上看到新闻,说日喀则境内仁布附近国道318线水毁道路,封路抢修,一查地图虚惊一场。我们昨天因为经羊湖,已经从318国道转到307省道,而到江孜后这一段与318国道仁布段是平行的,北距318国道大约50公里,所以并不会影响我们今天的行程,大家这才终于踏实了。
想到今天路程还是很长,早餐的表现又一次接近饿鬼。我的经验就是,出来玩,特别是长途行车,特别是还要翻越高山垭口,有得吃就要拼命塞!这是教训啊。豆浆、包子、油条、面条……吃了多少就不公布了,别吓着你们。
从江孜县城开始,之后的一段路上,不管是停车还是吃饭,都会有不少……我不知道他们算不算乞丐,反正都会跟你要,给钱最好,给吃的也不拒绝。这一带真的这么贫困吗?街上是真的看不出来,一座县城还有富侨这样的店呢。
江孜,连我这种学渣在出来之前都听说过这座县城,似乎有很多故事,包括一些战争、一些英雄,学渣就是学渣。经过一条路名叫英雄路的地方,看到一座很有气势的雕像,却根本不知道是谁,不过想必这条路就是以他命名的。好吧,回去有时间要补课才行,不然就真白来了。纵然知道江孜会有很多可以游览的景点,但是想到后面的行程已经时间紧迫,只好路过了。
实际上出了县城之后,在附近的山上还可以看到一些建筑,其中有一片墙规模不小,像个古城的样子,应该是一个景点。这次也只能路过了,假装今后还会再来。
继续往前又经过了几座雪山,从昨天开始,经过的雪山都比以前距离道路更近,也显得不那么高,感觉没有多高就开始有了冰川。其实这是一种错觉,不是雪山低了,而是我们走在了海拔更高的地方,从这样的高度、这样的角度看雪山还是第一次。
虽然海拔很高,这里却有大片的高原草场,有草的地方就会有牧场,羊群当然是这里的标配。
一路上有几个村子,都是藏式建筑,看起来很一致,雪白的墙壁上常见一些红色藏文,看不明白什么意思。窗框和墙的上沿都是红黑为主色调的彩色,在雪白的墙体映衬下,立体感很强。最为一致的就是每座房屋顶上都挂着国旗和或多或少的经幡,明确地告诉所有人,这里是边境,这里是藏区。在这里也见到了传说中的牛粪墙,不过我们都没有下去闻一闻有没有味道。
有一个村里,路边有一排金色的转经筒,这在藏区比较常见,之前在丙察察也见过一处。这里的这一排有十几米长,分成三组,数了一下,每一组是十一个经筒,经筒显得金光闪闪。
路右边远处是绵延的山脉,山前是一大片草原湿地,一条小河弯曲地把枯黄的山脉与绿色的草原隔开,河那边是无尽的苍凉,河这边是勃勃的生机。山上没有一点绿色,只有黄色的泥土、黑色的石头和山顶间或可见的白色冰雪。近处的草原上有很多小水洼,草看上去又密又厚,连我这种外行都能看出是个放牧的好地方,这里有不少的马,在尽情地吃草饮水,相当悠闲。
继续前行,在一个村子后面有一座不算高的小山包,相对高度最多也就三十米的样子,山体上有一排白色藏文,想必是和宗教有关,因为小山包的最高处有一座双层大飞檐的建筑,如果没猜错的话那应该是一座寺庙。事实上内地农村也会有庙,很多地方每个村子都会有自己的庙,只不过有的大点,有的小点。这里与内地不同的是拜庙的人,这里的宗教色彩明显要浓得多,藏民对宗教的那种虔诚在2016年已经有所了解,这座寺庙也可以看出来,因为它明显是这个村里最高、最雄伟、最豪华的建筑。
一路上有几个村子,都是藏式建筑,看起来很一致,雪白的墙壁上常见一些红色藏文,看不明白什么意思。窗框和墙的上沿都是红黑为主色调的彩色,在雪白的墙体映衬下,立体感很强。最为一致的就是每座房屋顶上都挂着国旗和或多或少的经幡,明确地告诉所有人,这里是边境,这里是藏区。在这里也见到了传说中的牛粪墙,不过我们都没有下去闻一闻有没有味道。
有一个村里,路边有一排金色的转经筒,这在藏区比较常见,之前在丙察察也见过一处。这里的这一排有十几米长,分成三组,数了一下,每一组是十一个经筒,经筒显得金光闪闪。
途中经过了珠峰公园的一个观景台,远远地似乎看到了珠峰的身影——如果那个跟我要了零食的藏族小伙子没有骗我的话(不过事后想想多半他是骗了我)。
要说说这个观景台,四周看不到珠峰的影子,却有一行大字写的是珠峰国家公园,从地图上看离珠峰还远得很。观景台上有七八个藏族打扮的年轻人,个个衣服都很脏很破,见有车停下就会三三两两围上来要钱,别管你是生气还是不理,他们都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继续嬉皮笑脸地跟你磨,要是碰上女性或者态度稍软一些的,他们甚至直接自己动手从车上能摸到的地方拿东西,别管是零食还是矿泉水,拿到什么是什么,甚至不在意已经喝了一半的瓶装水。这些人个个都很年轻,也看不出有任何残疾,即使藏区有贫困落后的地方,但是真的不相信他们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求生存,所以我什么也没有给他们,也建议各位不要在他们那里浪费自己的爱心。
继续往佩枯措方向前进,途中美景不断,冰川、草原还有彩虹,是的,我们又一次遇到了美丽的彩虹,这一次是在晴朗的天空下看到了车左后方的彩虹,像是在金黄色的高原草场上树起了一道巨大无比的彩色拱门,一时心情大好。
继续前行,路左侧也就是南方的雪山越来越多,都是那种冷峻的雪峰,而且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近,那里就是喜玛拉雅山脉。
终于,在右前方看到了一线蓝色,随着汽车继续前行,那条蓝色的线越来越粗、越来越大,慢慢现出了她本来的面目,一大片湖面出现在眼前。虽然昨天在羊湖已经见识了这种高原蓝,但是真看到佩枯措的这一刻,仍然被她的美丽所感染。
这里好像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景区,或者说这里尚未开发,湖边没有明显人工修建的各种设施,更没有铺装路面,但是湖边有一条石渣路,对H9来说这样的路并没有什么不可以走的。我们直接到车开到了湖边,从石渣路下到湖边还是有一些小难度的,主要是沙石,比较松软,加上高原,车辆动力略有下降。在小高的指导下,我这个越野零经验的小白终于第一次使用了我这辆车的4L模式,轻松地爬上了沙石坡。
佩枯措基本上四面不远都有高山,是日喀则地区面积最大的内陆湖,形成于高山堰塞,据说南侧湖水是淡水,北侧湖水是咸水。一湖之水,咸淡参半,实为罕见,这是我们这次遇到的第一个这样的湖,后来还有班公湖。
在佩枯措,我的精灵4P终于执行了这次旅程的第一个航次,这也算是我这个新手和这架大疆的第一次执行“实战任务”飞行,之前只是在家里训练飞行过几个航次,时间太紧,飞行小时数明显不够,没办法,硬着头皮飞了。上帝视角下的佩枯措看上去更加迷人,只是技术所限,更多是拍一些静态照片,拍视频的技术实在不行。
佩枯措的水很清,不同的角度看到的颜色竟然是不一样的。在我们到达湖边之前,还在道路上的时候,远远看去,浓密的阴云下,湖水是略显一些的蓝色。下了路面开到湖边后,近看湖水的蓝色深了许多。而从航拍的镜头中再看佩枯措时颜色又不同了,湖面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颜色,靠近岸边的湖水呈青色,或者说是蓝色中带有淡淡的绿,而远一些的湖面仍然是蓝色,那一条分界线看上去很明显,就在距离岸边二三十米的地方。这里的湖水很清澈,周围除了荒山什么也没有,应该不存在污染,那么这样的一道分界线猜测与水深的变化有关,如果真是这样,那意味着湖底在分界线处应该有一个很陡的变深的过程,不过想来不会有人在这里游泳。
天很快就要黑了,虽然恋恋不舍,考虑到吉隆之前还有山路,我们只能短暂停留之后就告别了佩枯措。
事实证明,我们还是应当早一点走的,在进入吉隆之前翻越了一座5200多米的孔唐拉姆山,有些路段的路况比较糟糕,更麻烦的是接近山顶时天黑了,还起了雾,这样的条件下开车的确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能见度不够好,很多时候要根据导航的路线形状来预判前面的路何时会有弯道,以及判断弯度大小。由于是黑夜翻过的垭口,就没有再下车,而且我们不知道,黑夜也把一大片非常难得的美景藏得严严实实,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喜。
今晚夜宿吉隆,回到了路书的步点上。晚安,吉隆。
12D11:7月17日,吉隆—萨嘎—普兰
一大早出吉隆后重新翻越昨天晚上翻越的那座山——海拔5248米的孔唐拉姆山垭口,这时天已经开始亮了,云雾开始散去,就像舞台拉开了大幕一样,露出了一幕至今难忘的景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这个大舞台上那一群演员,是的,就是一群。由于我们已经处在5000多米高的孔唐拉姆山上,与那一排山峰之间已经没有什么遮挡,这里真是一个非常好的天然观景台。远远看去,众多的雪峰错落有致,从南边到西边一字排开,清晰地映入眼帘。昨天的雨水仿佛把天空洗了个干净,其实这样的地方不下雨空气也一定很好。虽然云依旧很多,不过能见度非常好,环视周围可以看到很远。那些从云缝中露出的山峰都看得非常清楚,在长焦镜里可以看到很多细节。那一座座山峰,平视就能比较容易地判断出大致的海拔高度,至少要高于我们现在所处的这座山峰,在这样的高度上大部分植物难以生长,在这些山体上不会有什么绿色,只有青黑色的岩石和雪白色的冰川,远远看去,如果不是偶尔在灰色和白色的云层中偶尔会露出一点点淡蓝色的天空,那么远远拍下这幅山景,几乎就只是一幅黑白照片。虽然相距很远,却似乎已经直接感觉到了那逼人的寒意。可惜小高跑得太快,已经远远地赶到前面去了。由于老婆和舅舅都不会用单反,所以在用长焦才能拍到清晰群峰的情况下,我给他们拍下的照片都是清晰的,而我自己却无法留下一张与喜马拉雅山的合影,而此时又不想花太多时间架三脚架,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继续骗自己说“这就是再来一次的理由”。
下山的路从半山腰开始就开始变得很糟糕,有些地方正在施工,泥泞难行,有些地方还被施工的大车、重车轧出了很深的沟,关键是这些沟都是泥,而且很多还在坡上和转弯的地方,如果不是真正的四驱越野车,哪怕只是城市SUV,走这样的路也是相当困难的。不过我们现在都还不知道,今天真正难走的路还在后面。
下山之后,按照导航走到一个路口才发现,高德有点“超前”了,这条路正在修,还没有通车,只有一段一段的路基,和部分路段刚刚铺好的柏油路面,还用塑料布盖着。只能先从旁边一个看上去像路的地方走草原,其实这条所谓的路更像是走的车多了之后压出来的印迹,弯弯曲曲伸向远方。草原上远看好像是平地,但是实际上开到上面才会知道有多少坑洼。这条所谓的路一看就是经过了很多车碾压之后压得稍平一些,露出的都是黄土,但是前两天下雨之后,加上有些施工的重车压过,有些地方会有比较深的车辙,最深的车辙已经超过了H9的离地间隙,H9也无法沿着车辙开,只能骑在车辙两边开。旁边都是草地,但是因为刚刚下过雨,在这种陌生的草地上并不敢轻易开进去,我总觉得既然之前这条“路”没有直线延伸总是有道理的,如果没有必要拐弯,之前那么多人应当不会绕着玩,绕开的地方应该是不适合开的,比如会不会有些地方表面是草,下面是烂泥。虽然我们是两辆车,但是在这样的高海拔拖车可不好玩,这种泥泞的地面,至少会让鞋子脏得够呛。越往前开,这条路越难走,似乎这片草原上任何一点稍平整的地方都不比导航的这条路要差。更糟糕的是,没有多久就追上了两辆施工的大车,小高在超越了后面那辆之后没走多远,前面那辆大车就陷住了,于是只能都停下车,麻烦的是后面的大车不能像我们一样开上草地,而小高被夹在中间,费了很多功夫才从旁边的草地上突围成功。突围之后看到不远处正在修的那条路,几次尝试想要开上去,无耐路基太高,超过了H9的接近角,只好又回到草原上。之后我们不再敢走车辙了,只是沿着车辙在旁边走,走了很远看到一群羊从新路上跑下草原,那是一小段比较平缓的路基,我们才终于上了“正路”。不过,“正路”本来就没有竣工,所以开一段就又要下到草原上。特别是一些准备修桥涵的地方,路就是断的,要开下路面,绕过那个断口再找地方重新回到路面上。
走到一片湿地附近的时候,大家停下来休息,顺便也拍些照片。这里风景无处不在,但湿地总是会显得更有生机,特别是在这片高原上。和之前与之后的很多湿地一样,这里都是牲畜的乐园,丰美的水草显然会让它们吃喝不愁。在湿地的另外一边,一座加油站的红顶非常显眼,一条细线就是公路,上面车来车往,再往远处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房屋建筑,如果没猜错的话,那里应该就是今天需要路过的萨嘎县城,虽然可以看到就在湿地的另一侧,但是想要去到那里还要沿着坑洼的公路绕很远。
就在我们准备上车的时候,对面过来一辆杭州牌照的奔驰SUV,是那种轿跑型的,底盘并不高,司机大概跟我们一样,这一路难得遇到一辆车,特别是非施工车辆,摇下车窗跟我们打招呼,我们也很开心地回应。他们一家准备去珠峰,也就是我们来的方向,问我们后面的路怎么样,还说从萨嘎到这里的路太难开了,总是刮底盘。因为我们前面一直开这样的路,所以一点也不奇怪,于是如实地告诉他,很担心他这辆车能否应付得了。他们商量了一会,犹豫再三之后还是继续出发了,我们也只能祝他好运。不过感觉到他对烂路的心理准备似乎并不那么充分,然而这却让我觉得我们也许很快就要结束越野模式了,因为杭州车应该是没开多少烂路就遇到了我们,不过想必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对后面的烂路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
果然,我们绕过了那片湿地,到了之前远眺的那座加油站附近时就遇到了检查站,一过检查站就恢复了柏油路面,虽然不是新路面,但是对于跑了一上午越野路的我们来说简直就像是在走红毯了。随便找了一家川菜馆吃饭,停车却不容易。萨嘎县城看上去不大,街道也不算宽,双向各一个车道,边上是非机动车道。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赶上了午饭时间,路两边几乎都停着车,想找一个空位还真不太容易,一直开出离选好的饭馆200多米才找到个空子停进去。而这时正好看到一辆警车慢悠悠地开过来,车上的三个警察穿的都是交警的制服。胆小的我迅速重新打着车,正想着再找个地方,电话响了,原来是饭馆的老板指引我们把车停到他们后面的院子里,这才解决了问题,我可不想出门玩一趟还要处理罚单。
今天上午是真正的越野模式,一直到萨嘎县城才真正有了路。好像在修新的219,那段时间走吉隆到萨嘎这一段,对越野车都是一种考验,对城市SUV和小轿车来说简直就是噩梦。不过以当时的施工进度来看,现在那段路应该已经修好了,新修的路,又是准高速的路面质量。
草草填饱肚子后继续赶路,今天后面的行程不短,我们要赶到普兰入住,还要留点时间给必须路过的玛旁雍措和拉昂措。
萨嘎出来后一路顺利,特别是有了上午的经历之后,后面这段路的感觉简直像是高速了,所以时间好像也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傍晚,日头偏西了。导航地图上,代表我们自己的小三角图标的尖尖已经快压到玛旁雍措的那一块蓝色了,不过当我们看到路边的加油站时,仍然保持了冷静的头脑,决定先加油。尽管此时加油站排了近十辆车在等待,尽管看到西沉的夕阳已经开始发出略带有暖黄色的美丽光芒,确切地说,此时的夕阳在西偏北的方向,想到夕阳下圣湖的美景该有多么诱人……然而,对于自驾游来说,特别是在这样的地方,让车保持足够的油量是头等大事,因为准备充分,我们不需要担心吃喝,油量是唯一需要担心的。
好不容易加完油,直奔圣湖,加油站出来后没多远就到了湖边。先去景区大门,善良的售票员建议我们不要买票入园了,因为车不让进,走路的话没多久天就要黑了,我们买票很不值。真的要感谢善良的藏族大姐,这种诚信实在可贵。于是我们就在湖边找到合适的地方停下来,此时,夕阳已经离地平线很近了,西边的天空上云量很多,夕阳就在云层中时隐时现。此时,西北边的这些云并没有影响阳光,反而为夕阳增色不少,它们的存在让夕阳的光线变成了更加灿烂的金色,云层也都镶上了金边,金色的夕阳把能照到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玛旁雍措的湖水有一小半也变成了金色,远处湖边的纳木那尼雪山峰顶的冰川也开始反射出金色的光。此时高空仍然是水洗过一样的湛蓝,而我们眼前鲜艳的经幡在风中飘动,这些色彩组合成了一幅令人着迷的画卷。在这幅画面前,我只有贪婪地不停按动快门,直到夕阳快要接近地平线才想起前面还有一个拉昂措,于是急勿勿地继续向前赶。
还没有等我们赶到拉昂措,夕阳就开始了告别演出,于是只好找到宽一些的地方停下车来,而这也成了今天最精彩的一幕。天上的云层变得越来越厚,却丝毫没有让眼前的画面受损,反而成就了一幅奇观。靠近地平线处远方的云层越来越薄,通体金色,同样金色的光芒从那道缝隙放射而出,越往高处的云层越厚,从灰色变成黑色,而黑色的下面,也有一层一层的云底被染成了带金边的红色,就像倒置的海面的涌浪,一层一层的,煞是好看。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美的火烧云是我今生第一次看到,完全超越了小学读那篇课文时所能想象到的极限。回头再看玛旁雍措和纳木那尼峰,此时的光线已经无法照射到峰顶的冰雪,也就更无法照到湖面,玛旁雍措的湖面已经很暗,而纳木那尼的雪顶也由金色恢复了雪白。只是在山的上方不远处,一片片金黄色的薄云依然在挽留着那一抹余晖……看来圣湖在用自己的方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这样盛大的仪式足以让我们感动。
天很快就黑了,而我们由于贪恋之前的美景,未能看到鬼湖拉昂措的真面目,不过想想明天还要必经此处也就没什么了。玛旁雍措还是很大的,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我们依然还在湖的另一边行进,不久路边出现了几个人影向我们招手,一问才知道,他们的车坏在观景台了。这是几位四川游客,他们这辆普拉多是在拉萨租的,每天2300元,他们傍晚在观景台游玩之后,上车却打不着火了,在路上已经等了很久才终于遇到了我们。是的,我们刚才从照相开始,这一路上还真没见到有车超过,也没见到对面有车过来。遇到我们对他们来说绝对是幸运的,因为我一直带着拖车绳和搭电线——虽然一直没用过,而小高直接带了应急启动电源,两分钟不到他们的车就重新启动了,就此别过,我们继续向普兰进发。
这时的天已经完全黑透了,虽然导航显示就在路的右边紧挨着拉昂措,然而此时车窗外右边除了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左边却可以清晰地看到纳木那尼的几个雪白的峰顶,在星光下泛着白光,此时天上的星斗是那么亮,在没有月光的高原野外,特别是在纳木那尼旁边,其实是拍摄星空最好的时间和地点,想想以纳木那尼为前景拍出的星轨该有多么难得。但是看看时间已经快11点了,导航图上显示到普兰县城还有50多公里,于是只是在对讲机里试探着问了一下小高要不要停车拍几张雪山夜景。结果如我所料,大家还是觉得后面山路夜行不易,明天还要赶路,现在已经半夜,不适合再耽误更多时间,毕竟到现在大家都还没有吃晚饭,于是只好心有不甘地一路赶到了普兰,并且在进县城的几乎第一家旅店直接住了下来。
今天开了这次出行最长的、最烂的烂路,不过辛苦是有回报的,而且相当高,一早出来,喜马拉雅山脉群峰清晰地显露了一会。晚上,当我们赶到圣湖边时,赶上了极其美丽的火烧云。比原计划晚了两天,却有如此收获,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晚安,普兰。
13D12:7月18日,普兰—班公湖—日土
今天睡了个懒觉,补回昨晚的夜车,不过睡得并不是太好,想到有两大湖在等着还是打起精神吃饱出发。
往前开了一段,到了拉昂措的观景台,免费观景台,而且我们通过观景台,沿着车辙印把车开到了湖边的一个山包上,算是一个绝佳的角度。昨天圣湖玛旁雍措可是要收费才能进去,而且要步行很远才可能找到好位置,难道这就是圣湖和鬼湖的差别吗?事实上两个措的差别还真的很大。
昨晚被圣湖玛旁雍措和天边的火烧云留得太久,进普兰太晚,只看到路边拉昂措的牌子,却看不到任何风景,虽然导航地图上看到旁边就是一片蓝色,但车窗外当时只见一片漆黑。今天看到拉昂措时一车人都惊呆了,惊讶于湖水为什么可以蓝成这样。阳光下的鬼湖呈现出的是一片深沉的蓝色,这蓝色似乎比云上的天空还要更蓝,让我联想到了大海。与大海相同的是,拉昂措的水同样是咸的,不同的是湖面至少远看非常的平静,湖面看不到一点点波动,甚至也看不到一只水鸟。拉昂错的四周岸边也更荒凉,除了深黄色的土坡就是灰白色的沙滩,视线范围之内完全看不到一点绿色,缺少生机。相比之下,湖水颜色略浅的玛旁雍措四周的岸边则大多是绿草茵茵,一片生机勃勃。有人说相邻的这两个湖,拉昂措因为是咸水而得名“鬼湖”,玛旁雍措因为是淡水而得名“圣湖”,不知真假。但是以我今天所看到的,“圣湖”与“鬼湖”最直观的差别就在于生机的完全不同,显然玛旁雍措的湖岸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从拉昂措出来继续出发又经过了圣湖,再次比较之后,验证了之前看到几位网友的说法,鬼湖拉昂措比圣湖玛旁雍措更美,至少我们今天看到的是这样,尽管前面说了,拉昂措四周缺少生机,但却有一种略带凄凉的美,也许这就同生活中很多冷美人会显得更有魅力的道理一样吧。
从两湖出来后东北方向一直有厚重的云层,我们清楚地知道神山冈仁波齐就藏在云后面,不知道神山是否知道我们的存在。昨晚这个方向就有厚重的云,那是金光灿烂的火烧云,想必是神山的神光。昨晚庆幸看到了圣湖另一侧的纳木那尼峰被夕阳镀成金色的峰顶,今天就连她也藏到了云层中。没有看到冈仁波齐成为了此行的一大遗憾,不过想来还是自己不够心诚,没有继续等待。再说,人生本来就不会有完美的旅程,安慰自己说,缺憾也是一种美。
今天继续行驶在号称世界海拔最高的219国道上,行程从普兰进入阿里,海拔变化不大,基本都在4500上下。景致已经与前几天有了一些不同,特别是过了拉梅拉达坂之后,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丹霞地貌,壮观程度直追去年看到的著名的张掖,只是色彩没有张掖那么丰富。与地貌一起变化的还有一些名称,比如阿里之前山口都叫“垭口”,从阿里开始就变成了“达坂”,其实“垭口”和“达坂”所指的都是山顶翻过山的那一处最高的地方,只不过“达坂”是维吾尔语和蒙古语的叫法。虽然地图上我们仍然还在西藏,但是此时,行政区划的边界效力似乎显得有些无奈。
到达今天的目的地日土后时间尚早,天光依然大亮,我们决定先去班公湖,距离日土县城才十几公里。又是傍晚,今天的天气也不错,等夕阳吧。
途中经过了网上众人打卡的那块刻有“班公湖”字样的大石头,发现那是公路护栏外湖边的一处堪称袖珍的小半岛,这里路边没有地方停车,即使紧靠路边也要占去小半个车道,如果停在这里,虽然不一定会有交警过来贴罚单,但是一定会给过往的车辆带来麻烦。况且这里的护栏并没有任何缺口,也就是说要去往那块标志性的石头必须要翻越护栏,考虑到如此影响公众人物的形象,决定放弃,继续往前找更合适的地方,那个合适的地方其实刚才一边开车一边就已经远远地锁定了。
这里才是一处非常好的观景台,湖边的一座小高地,高出地面十多米,上面还有一个亭子。停车时发现这里居然有院墙和大门,不过大门是开着的,也没见有人来拦我们,就径直走向湖边。虽然高地顶上的亭子近在眼前,不过还是不能忘记这里4000多米的海拔高度,即使你不愿想起,心肺也会用迫使你急促喘气来提醒你现在是高原。
走到湖边太阳仍然很高,阳光下班公湖的水也很蓝,波光粼粼。跟前面两个湖的蓝色并不相同,相同的是清澈见底的湖水,站在距离水面四五层楼高的观景台上竟然可以看到近岸湖底的石头。另外,这里比前面两个湖多了很多的鸟,认出了其中最容易认的是野鸭,还有前两年在青海湖见过的斑头雁。
班公湖在地图上呈东西长、南北窄的细长形状,此刻我们所处的这个亭子基本上在东岸的东南角上。南部湖岸外还有大片的湿地,这里的岸边也都非常平缓,所以就成了水鸟安家的好地方,像青海湖一样,岸边各种水鸟成群,不时地飞来飞去,或者在水中嬉戏。
站在高高的观景台上极目远眺,可以看到湖面上有几个小岛的影子,再远处就是绵延的雪山,有不少白色的峰顶。有一部分雪山被笼罩在灰色的云层下,更有一部分雪山像是被一片灰色窗纱遮住了,看上云有些模糊,就连山顶的冰川也变成了淡灰色,那片“窗纱”所在的地方应该正在下着雨。从地图上看,雪山方向更远一些的地方目前为另一个神奇的国度所控制,确切地说,那里原本也应该是我们的,只是被他们占着。之前听说班公湖的故事,同一个湖,在东边也就是目前我们这边的部分是淡水,到了他们控制的另一边却是咸水,这是否也是神奇的国度特有的神奇呢?或者说上帝是公正的,强占了别人的东西,总归不能太好受吧。
此时站在班公湖边,想起了前不久网上流传的那段视频,视频中,中国军人的功夫看着还是很解气的,无论别人如何评价,这让我们很有安全感,我们只会为这些优秀的军人感到骄傲!相信此时此刻,就在班公湖的某一处岸边,一定有着他们警惕的目光。
不知不觉太阳就落到了西边,当最后一抹余晖消失在天边,我们也恋恋不舍地上车返回日土入住。直到上车之后才想起来,刚才只顾着留恋夕阳下的湖景,竟然没有在班公湖边留下任何人的人像照,对拿着相机被称为“摄影师”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重大失误甚至堪称“事故”了。于是在车上开始找各种借口,班公湖太美了,高原缺氧影响记忆了……当然少不了安慰,反正明天出发后这里是必经之路,明天早上光线更合适……然而结果却不是这样。
回到日土后吃饭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中午我们在狮泉河吃饭是在路边随便找的一家小饭馆,听老板说话这一家都是东北人,当时就觉得有点意思,因为这一路四川人开饭馆的遍地都是,东北人开的饭馆不能说没有,但是却很少,从祖国的东北跑到西南来做生意实在太不容易了,就是这么不容易。
晚上其实为了方便,在我们住的酒店对面随便找了家饭馆就进去了,结果小雨在桌上指着饭馆里端菜的小伙子悄悄对我们说:“那个叔叔是中午见过的那个。”这时我们才注意到,这家店里的几个人说的也是东北话,后来一问,那个小伙居然也认出了我们。原来,他们是一大家子人,在狮泉河和日土各开了一家饭馆,他是下午才来日土的。事情就是这么巧,我们跑到了一百多公里外的日土,没有商量却仍然进了他们家的店。加上之前两次偶遇北京那辆吉姆尼,这已经是这次途中第二次“缘份”了,不过相比之下,这一次的偶然性显然要大得多,毕竟之前丙察察大家都走同一条路,相遇更容易一些。而无论是狮泉河还是日土,都有很多的饭馆,能赶上同一家人的概率估计比中彩票高不了多少,这大概也算是一种缘份吧。就冲着这个缘份,热情的老板非要送我们一盘肉皮冻,这顿饭吃得很舒服,临走还把第二天一早的早餐也预约了。
今天的火烧云不如昨天,不过班公湖的夕阳依然美丽。
晚安,日土。
14D13:7月19日,日土—三十里营房
今天的目的地是三十里营房,途中除了班公湖之外没有什么计划内的景点,但是之前听说过这段路很难走,传说中的“死人沟”就在今天的行程中,使我无法相信高德预估出来的七个半小时的行车时间。特别是昨天开始,途中已经有过一些军队临时管制的停车等待,以及过检查站时越来越长的检查时间。所以,今天一致决定早出发,到了晚上才真正知道这个决定确实英明。
一大早出门就下起了雨,而且还不小,再访班公湖已经不可能了,昨天漏拍的人像、打卡照都无可弥补了。虽然继续从班公湖边经过,也只能透过车窗和浓密的雨帘勿勿浏览一下作罢。
沿着班公湖继续蜿蜒前行,开了很久,还过了好像三个隧道,道路前进方向左边始终都还是看到那一抹蓝色,地图上看到这边的湖岸是喇叭口的宽处,但是与东西向的长度相比并不算太长,可是开起来才知道地图上的一小段却对应着相当长的距离,从而可以想象班公湖到底有多大。开了半个小时左右,在经过一处测速摄像头之后,终于告别了班公湖,这时雨还在下着,而且越来越大,这场雨让我们被迫取消了今天班公湖的景点,今天已经没有计划内的景点了,只有几个高海拔的达坂在前面等着,而且是此行海拔最高的达坂。
开了一个多小时,雨终于停了,尽管天色依然阴沉,不下雨总是好的。很快我们就到了多玛乡,在多玛乡过检查站的时候车队排了很长,照例拿着证件去检查站等待登记,结果发现这里的检查“升格”了,进检查站小屋前,正赶上民警逐辆通知前面几辆车,要求把后备箱里的行李箱拿下来进屋去过安检机,心里突然想起之前有人说过新疆不允许带无人机的事,心里开始忐忑不安,想想既然到这了就先进屋看看情况。进屋后发现,已经有一些人拖着行李箱在排队等待检查了,但是那台安检机并没有开,几个民警正围在安检机的一边看着什么。不久,进来一个看警衔像领导模样的民警,问他们为什么还不开机,其中一个回答说:“机子坏了,开不了。”这时,窗外的民警还在继续通知车辆打开后备箱,把行李拿进屋安检。心想不能再犹豫了,在一分钟之内作出决定,无人机不能再往新疆带了,决定寄回家。于是走出检查站,回到车上,调头回日土镇找邮局,这里应该是不会有那些快递的,还得靠中国邮政。没想到的是在这个不大的镇子里,找邮局也不容易。顺着高德走,很快看到了“中国邮政”的绿色牌子,谁知进去后竟然是个卫生院,一问说邮局搬走了。按照卫生院医生的指引,来到马路斜对面的一家中国电信营业厅,一问,这里是邮政代收点,刚刚搬过来还没挂牌。后来才知道,就连回答我这些问题的这位藏族小姑娘也不是中国邮政的人,她是中国电信营业厅的员工。想想也挺有意思,早先中国邮政和中国电信就是一家——中国邮电,后来分家了,可是在祖国西部的高原的这个乡里,两家实现了“分久必合”。小姑娘的服务态度非常好,帮我找来了纸箱,发现比精灵的箱子大了点,还担心空的地方压坏,到处找东西垫,说这样还可以防震,想得很周到,此时我平时放在车尾箱的一大堆报纸派上了用场。等填完单、封完箱、办完所有手续,我才想起来问她大概要多久能到?她说这里邮车不一定每天都能到,所以不好说。想想也是,这里太偏僻了,远在高原上,靠近边境,不通火车,往南到拉萨,我们过来花了四天,虽然是玩,可正常开的话,这样的路又能少几天呢?往北到新疆也不容易,到乌鲁木齐我们预计也是四天时间。一想到我们之前走过的那些路,我们只不过是自驾游,而他们却是常年工作在这样的地方,每天驾车开那么远的路,在这高原上实属不易,一时间对高原上的邮政人心生敬意。看来我要比精灵先到家了,不过这一下我有了最靠西也是海拔最高的一次邮寄物品的记录,也可以算是另一种来过的证明了。可惜的是,带了几千公里的精灵,只是在佩枯措匆匆飞了一次,就提前离队了。
寄走了大疆,心里终于踏实了,重新回到检查站终于有了一种经得起检查的感觉。过了检查站之后,路面依然平缓,事实上今天从日土出来后的道路都是比较平缓的,没有任何一点盘山路,而且路面还非常平整,都是崭新的柏油,这很容易产生错觉,感觉一直在开平路,而事实上车上的海拔表最终告诉了我们事实,一路海拔都在平缓却坚定地抬升,没有多久,路边看起来高度变化似乎并不大的山峰却开始出现越来越浓厚的积雪。
到红土达坂前二十多公里,海拔就已经抬升到了5000米以上,开始进入了219国道平均海拔最高的路段了。在这里,路边的冰河成了不是景点的景点,很多人停车,下到冰河上各种摆拍。这个高度我还是会有点头疼,所以没有久留。小高他们带着小雨还在亲近冰河,我想继续前行,想找低一些的地方缓一缓,结果高原缺氧果然影响到了智商和判断,竟然忘记了后面正是此行海拔最高的一段路。越往前开海拔越高,先后经过了海拔5378米的红土达坂、5248米的松西达坂和5347米正在飘着雪花的界山达坂,连续三个达坂都在海拔5200米以上,而且中间几乎都没有下到5100米以下,最低的松西达坂5248米也超越了前几天孔唐拉姆垭口的5236米,以及前年唐古拉山口的5231米,而海拔5378米的红土达坂也成为了我人生的最高海拔纪录。
在泉水湖检查站,排队的车很多,检查也很仔细,检查站内排队的人不得不耐着性子等待。在检查站看到两辆摩托车,骑手分别是一个湖北的大叔和上海的小伙子,两个人途中相遇,几次相遇后发现目的地相同,就成了旅伴,这也算是一种缘分了。
在泉水湖足足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排队等候检查后终于继续前进了,没有多久就看到了一座高大的藏式风格的大门横跨在219国道上,门头上金色的大字是“‘藏西秘境天上阿里’欢迎再来”,这意味着从地理和行政区划上我们都正式告别了西藏,正式进入了新疆境内,而各方面也都开始进入了新疆模式,检查站比之前的西藏地区更加严格了。跟随了三年、曾经在乌尔禾魔鬼城被提醒放回车上、曾经在柳州火车站差点充公的那把瑞士军刀,在红柳滩检查站终于被收走了,真应了古人“事不过三”的说法。
进入新疆境内后,219国道有很多段标明了“隔热板路基试验观测路段”,这应该是和路基下的冻土有关。像这样的高原,路基下都是冻土层,如果路面的热量不断传导到下面的冻土层无法散发,就会导致冻土层出现解冻、融化,会影响到路基,所以要用各种措施来解决。路基内部铺设隔热板后,路基温度场的分布特征受到很大影响;板下土体与外界的热交换强度大大减小,对外部温度变化的响应速度显著降低;隔热板在不同季节起到不同的作用,在夏季阻止外部热量进入路基,有利于路基稳定;而在冬季则阻止路基热量的对外散发,不利于路基稳定,技术资料称后期冻土保护效果显著。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路段有不少的坑洼,一看就是路基沉降造成的。2016年走青藏公路,109国道有一段冻土公路采用的是另一种技术——散热杆,在路两边各有一排插入地下的金属杆,目的是把地下的热量导出防止冻土融化。今天来看,219国道这一段隔热板路段明显比2016年走过的109国道那段散热杆冻土路段要好得多,但是具体是不是隔热板技术优于散热杆技术,我没有资格比较,毕竟是外行。虽然两地的海拔、纬度比较接近,但毕竟其他的条件不清楚,而且车流密度相差很大。具体孰优孰劣,还是留给专家来解释吧,只希望以后路面上不再有这么多的坑。路边的山体和冰川以及山脚下的河流、草场也与之前的藏区有了明显的不同,有些路段就像小一号的巴音布鲁克。不过一进入新疆境内,灰蒙蒙的沙尘快把太阳都遮住了,不喜欢这样的天。
目前为止,曾经担心的加油问题还没出现,从日土到三十里营房之间加油不成问题,日土和红柳滩都有民营加油站,都能加到95号汽油。
路况方面,日土之前的G219国道非常好开,路面平整,直道很多,不少大货车都开到100以上,小车就更快了。但是过了多玛乡之后,由于昼夜温差大,冻土层影响大,路基不如之前,会有很多凹坑,而且因为柏油比较新,远处经常看不出来,等到发现有坑洼的时候已经很近了,如果车速过快,刹车基本来不及,过坑时车子会飞起来,车里的人和东西也会被抛起来,对车辆的悬挂也是非常大的考验,所以不要被车少路直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地上密集的刹车印都在提醒各位要控制车速。
由于今天经过了三个最高的达坂,以致于对海拔终于又有了“审高疲劳”的感觉,等到经过海拔5170米的奇台达坂时,已经完全没有什么感觉了,事实上这个高度已经超过了2016年进藏时遭遇高反的东达山垭口。
过了奇台达坂之后天算是彻底晴了,只是阳光下我们一直都在一片土黄的世界中行驶,似乎更显得干燥,除了崭新的黑色柏油路面之外,路两边的平地和山峰都看不出明显的植被,放眼望去都是一片黄土的颜色,只是偶尔在山峰间露出远处更高的白色积雪的峰顶,算是给这单调的世界点缀了一点点不同的色彩。
大红柳滩检查站有一家“顺达加油站”,不是“两桶油”,但是规模还可以,到这里就不要挑了,没有条件,能加满就行。过了大红柳滩之后,地貌再次开始发生变化,眼前的色彩变深了,路边的山上依然看不出植被,但是从土黄色变成了褐色甚至是浅棕色,而山体的形态也开始发生了更多变化,很多都像之前丙察察的大流沙一般露出狰容,就规模来说却并不在大流沙之下,有不少堪称“巨流沙”了,与之相应的是路边不断出现“碎落路段”的警示牌,提醒着我们这里暗藏的危险。另一个变化也是直观可见的,那就是空气更加干燥,天空中的霾越来越浓厚,虽然已经是大晴天,低空的蓝色却已经不太明显,开始发白甚至发黄,远处的山峰已经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窗纱”,特别是逆光看去时,已经难以看清轮廓,而太阳四周甚至隐约可见一小圈彩虹,很明显,这里的空气质量看来已经远不如之前的藏区,当然也比不上大小流沙所在的丙察察。只不过,因为雨水少,这里的滑坡的危险系数也会明显低于大流沙。
途中经过了一处路口时看到一个路标,直行方向是“国庆桥”,右转通往“康西瓦陵园”,之前听说过这个陵园,这里安葬的是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104名烈士,这只是当年的一部分烈士。虽然太阳还很高,但是看看时间已经是晚上8点半了,纵然在祖国的最西部,距离天黑也不会太久了,最终还是放弃了去看望一下这些英雄的想法,毕竟我们对夜行新藏线还是比较怵的。
行进间,在前进方向的左侧,也就是219国道南面边境线一侧的山体上出现了几行大字——“弘扬喀喇昆仑精神”和“砺兵天山,亮剑昆仑”,雪白的黑体字映衬在黄色的山体上非常显眼,显然,这是今天的战士在向他们的前辈致敬。
傍晚九点多——是的,在这里就是傍晚——太阳接近远处的地平线时,逆光闪出了一牌路标,显示“赛图拉镇”,这里就是今天的落脚点——三十里营房,地图上的地名是“赛图拉镇”,但是显然远不如三十里营房的知名度高。这里其实并不是我们很多时候看到的那种村镇,沿219国道路边有不少的大院,很明显都是部队的单位,几个营区大小不同紧挨着,在过了这一片营区之后,路两边各有一排房子,也就几十间的样子,大多都是饭馆,右手边有一栋三层高的黄色外墙的大楼,在一排低矮的平房饭馆中间它绝对算是鹤立鸡群的大楼了。我们选中了这个规模最大的“宾馆”,这是这一片目力所及除了部队营房外最高的民用建筑,想必也应当是条件最好的了。直到开好房间才发现,这里是两间房共用一个卫生间,而且那个马桶的味道相当浓郁,刚刚进门时发现马桶还是堵的,叫来管理员半个小时才通好……千万别嫌弃,别看如此糟糕的条件,这还多亏队友小高一家手快抢到了最后两间房,再晚一点就只能去住旁边平房饭馆开的住宿了,想必会更加感人。这家宾馆的开水供应会让80后以后的晚辈们感觉不可思议,却会让70后之前的长辈们有种穿越的感觉。这里的房间里没有现在宾馆常见的电热水壶,老板说这里用电是有限的,功率太大会烧保险丝——是的还是保险丝,够传统吧?所以每间房间有一个保温瓶,可以到一楼服务台去打开水。其实80年代以前,高档五星级的没见过,至少大部分老百姓能住的宾馆饭店和部队的招待所里喝水都是这样,只不过大多是服务员帮着打满。而这种彩色金属外壳的暖水瓶更是80年代以前每个家庭甚至单身宿舍不可缺少的物件,现在能在这里看到,还真是有种意外的好感。
至于这里条件如此简陋,为何还会有这么多人抢房入住,其实原因也不复杂,从西藏日土县到新疆叶城县有近千公里的路程,各种检查站还要花去至少两三个小时,而且中间还有9个达坂以及“死人沟”这样的危险路段,对于多数人来说一天跑到叶城是个疯狂的想法,所以才成就了三十里营房这个中间点。
晚上经过会商,决定改变后面的行程,探访向往中的独库公路。
晚安,三十里营房。
15D14:7月20日,三十里营房—叶城—巴楚
昨晚三十里营房的一夜是合衣而卧的,一晚上还要忍受卧具散发出来的怪味,像我这种适应能力还可以,对一些比较讲究的人来说恐怕失眠会再所难免,所以对卫生习惯非常重视的话,近几年还是不要考虑新藏线这条线路,因为无论怎么设计线路,三十里营房几乎都是无法避开的落脚点,特别是从西藏阿里往新疆叶城这个方向,到叶城之前会有三个很高的达坂,还有相当险的山路,包括“死人沟”这样的路段。网上的确看到一些高手,都是从狮泉河出发,一站直接到叶城,佩服他们,但是我自认为我开车的习惯不允许我用这样的速度去赶路,夜闯更是不理智的,这一点今天路过之后更加确定,所以我个人不建议各位冒这个风险。当然,三十里营房这里也并非完全没办法,如果自己带上睡袋,只借助他们的床的话,想必会好很多。
早上,我们是这家旅馆最后起床的一拨,在餐厅吃早餐时已经不像昨晚那么热闹了,只剩下我们一桌。热心的兰州老板娘告诉我们,到叶城之前还有三个达坂,而且这三个达坂会很难走,比之前经过的都难走。说实话,当时并不完全相信,只当是老板娘好心,想想昨天经过的三个5000多米的达坂,之前查资料剩下的达坂海拔都不高,又能难到哪里去?直到我们走完了三个达坂才知道,人家能在三十里营房开店,这些路确实会比我们了解得多太多了,除了像前一天的东北老板那样自己跑,还有每天那么多的过客提供各种信息,就像丙察察的老陈那样。
前两天跑的219国道,路面都相当好,特别是日土之前,有不少车都开到了一百多,甚至有的车能开到150!也就难怪有人可以早上从狮泉河出发,晚上就开到叶城了。不过日土之后的路况就开始不同了,路面冻土融化多,路上凹坑多,但至少柏油质量还是不错。而从柯克阿特达坂开始,路面就已经看不出之前是柏油还是水泥了,能看到的都是沙石坑,前车一路过去很远后车都在吃土,跟大车会车时更糟糕,前面完全看不清,只能停车等尘土落下一些。因为这段山路比较窄,甚至比现在的丙察察还要窄,路面情况也要更差,而险状丝毫不输丙察察,特别是成片的流沙体,在这一片片“巨流沙”面前,丙察察的大小流沙一定会不好意思的。只是这边雨水没有怒江流域那样丰富,所以这些山体发脾气的频率也许会低于大小流沙,但是从山体的状态猜测,一旦下一点雨的话,这里“巨流沙”的脾气恐怕要比大小流沙更加暴躁。最近应该没下雨,土层都很干燥,很多大小石头从土层中露出大半边,其中一些似乎不用太大力气都可以从土中拔出来,所以一旦下点雨,土质湿一点点,恐怕它们就会迫不及待地跳将出来,跳上公路……当然这都是我一边开车一边看着它们脑补出来的画面,胆大的可以无视。
出日土之后的安检开始进入新疆模式,不但严格,而且……请允许我说句实话,效率实在不敢恭维。经过了去年的新疆之行,对新疆的安检充分理解,但是这次这几个检查站的效率与去年所有的检查站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并不是查得有多细,而是登记排队耗费的时间是去年北疆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像库地检查站,我们足足耗费了一个多小时,其实前面还不到十个人,最后检查车辆的时间也不过三分钟。来这边是需要耐心的,而且各位在设计路书的时候,计算里程时除了要考虑正常的行车时间与合理车速,别忘了把通过检查站的时间计算进去,否则就会像我们一样,实际用时会超过计划用时。
过检查站之后,两边的山体都没有植被,裸露出黄土的原色。开出不远,左侧的山体上又出现了白色大字的标语“听党指挥 能打胜仗 作风优良”,之后还是在喀喇昆仑山的同样裸露的山体上也看到过同样的白色标语“发扬喀喇昆仑精神”和“砺兵天山 亮剑昆仑”。路右边到山之间是一小片平坦的小平原,可以看到有雪水流冲刷的河道,不过现在大半河床是干涸的,看起来已经干了相当长的时间了,只有中间有一两条细细的水流,都不好意思称作小溪,流着浑浊的黄水,与前几天同样海拔的藏区完全是不同的画风。河道边的黄土上有一些稀疏的灌木点缀着,是仅有的绿色。以这里的海拔和周围一些山峰上的印迹来看,这条河道应当是季节性的,在春季,附近较低的山峰上的冰雪融化时,雪水汇流成河,应该就是从这里流过,只是现在这个季节,那些矮峰上积攒一冬的冰雪早已融化完了,没有了源头,季节河也就只剩下了干裂的河道。天空中低处隐约看到尘土的颜色,看来这里也是有霾的,只是这里的霾的成因是尘土而不是大城市的胶状物。
继续往前开,左侧的山体变得越来越陡峭,而路也贴上了左侧的山体,有些路段就是辟开左侧山体修建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路右边的小河里的水越来越多、越来越清了,应该是从其他地方不断有更多的水汇聚进来的结果。随之而来的是小河的岸边变得跟之前不再相同,绿色开始越来越多地铺满河岸,虽然看得出来只是些小草,却也带来了勃勃生机。而与之相对的是,偶尔在路边右侧的山窝里还能看到一片片白色,居然是冰,或者说是未融化的积雪,那里的海拔应该也不会超过4000米,都是在山体西北方向而且是凹陷进去的部位,常年不见阳光是我唯一能想到的解释,否则在7月的季节里,附近更高的山顶都没有一丝积雪,这里为什么会残存?百度给我的答案是这里海拔3700多米,但是常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9度。
这一路似乎仍然没有什么测速,不过我依然是习惯按照能看到的限速牌开。只是出三十里营房不久,路况就开始变差了,不能说很差,而且从沥青的颜色来看仍然还比较新,只是路面上开始有一些不规则却很长的裂痕,还会有一些沉降的坑洼不平,这应该是冻土层解冻带来的结果。所以这段路虽然远看比较平整,真正开起来,过这些坑洼时如果车速过快还是会有颠簸,特别是路幅并不宽,双向各一个车道,太快的话也会有危险。为了警示过往的司机,路边有几处特殊的“警告标志”,在路边高出路面四五米的土坡上会放一辆破烂的汽车残骸,即使没有任何文字说明,经常开车的司机也会明白什么意思。
再往前开,过了今天第一个达坂——海拔4909米的柯克阿特达坂之后,道路开始变得非常糟糕,很多地方已经看不出完整的路面,甚至无法分辨路面到底是柏油的还是水泥的,看到的都是黄土的颜色,路面上坑洼不断,而且路幅也更窄了,加上山路开始曲折,而且不断超越和迎面遇到大车,已经完全无法像之前那样快速轻松地前进了,就这样,在中午大约12点半的时候通过了今天第二个达坂——海拔4969米的塞里亚克达坂。再往前开,路边的山体显得更加不稳定,很多地方看起来都有滑坡的残留。有些虽然没有滑坡,但是看起来感觉很悬,不要说下场雨,就是风大一点,真不知道上面那些已经露出土外的大大小小的石头会不会和沙土一起掉下来。
继续前行,开了很久,又经过了一个检查站还没有到第三个达坂,不过海拔降低后,路边开始出现了久违的行道树。很快出现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阿卡孜服务区”,这里并不是高速公路,竟然也有服务区?前方不远就是一个院子,院墙并不高,但是墙头有带刺的铁丝网,大概这就是服务区吧。就在墙边,有一道小拱门横跨在219国道上,小拱门不大,上面的字却很有气势——“昆仑第一站”。过了这个服务区,路面又恢复到了之前的平整状态。
很快,不知不觉就又开始上山了,15:30左右,我们到了今天第三个达坂——海拔3150米的阿卡孜达坂,事实上它的另一个名字——库地达坂在网上的知名度似乎更高一些。不过,对于从西藏到这里的我们来说,这里已经完全无感了,甚至觉得,海拔才3100多米,怎么好意思叫达坂?
过了最后一个达坂之后,就是一路平缓的下坡,基本上看不出坡度,只有车上的坡度表始终在显示下坡的状态。海拔越低,路边的绿色也变得越多,除了绿草之外,一丛丛像灌木的绿色植物也开始多了起来。4点多的时候甚至在路边偶遇了三只骆驼,由于前后都没有人烟,两边都是荒山,感觉野骆驼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次这三个家伙胆比较小,见路面有车就向旁边的山上爬去。去年从新疆返程时,在木垒附近也遇到过一群骆驼,其中有个胆大的家伙,在我停车为它们让行时,居然把脸凑到前挡风玻璃上跟我们对视,只是那段记录仪的视频一直没找到。
下午4点多钟,路上出现了一个测速摄像头,很快就到了一个叫普萨的地方,路边路旁的景色已经是完整的新疆模式了,路边不远处就是沙山,路边的行道树我这种植物学渣是叫不出名字的,只知道一排排很挺拔、很绿,去年除了高速之外,公路两边总能见到这样的“哨兵”。在这里,我们终于重新见到了人烟,是的,今天一天或者说过去的这几天,一路上除了稍大一点的县镇之外,路上很少能看到人迹,过往的各种车辆都很少,在这里终于重新看到很多在路边行走的人了,而且不是游客,顿时有一种从天堂回到人间的感觉。
另外,温度和海拔也开启了新疆模式,从前几天动不动四五千米的海拔,下到了一千还在继续往下。温度从5度一下子跳到了31度,明天必须要换回出发时穿的短袖短裤了。
从路面上越来越多的测速和路两边越来越茂盛的树林都可以知道,我们离叶城越来越近了,不过叶城并不是我们今天的落脚点,毕竟这时才不到5点,我们要为后面的行程省出时间,今天就要多跑些路。
阳光下继续前行,路边的行道树越来越高、越来越密,已经像两堵墙一样把219国道与周边的荒野分隔开,像是在一个封闭的通道里开车。5点多钟的时候,有一辆绿色的出租车超过了我,看来距离叶城真的不远了。很快看到路上有一块很大的LED屏幕,上面竟然看到了我的车牌号,着实吓了我一跳,心想这一路多加小心,从来没敢主动违法,忐忑之余轻抬油门放慢了车速,这才看清,原来不是交通违法提示,而是进检查站的提示,告诉每一辆车在前面的检查站走第几号通道,一想就明白了,这是为了提高效率,减少排队时间,感觉还是很科学的。
在这里加油已经不像之前了,开启了新疆模式。除司机外其他人不能进入加油站,司机在站口下车刷身份证、刷脸,打开车门、尾箱、发动机盖接受检查,然后能抬杆放行,进站加油。在加油机上还要再刷一次身份证,然后才能刷卡加油。这种情况下其实司机还比较舒服,毕竟加油站都有顶,乘客在站外等候就要晒太阳了。
不久,在18点左右,终于看到了著名的打卡点——零公里大门,门头上一个巨大的金色“0”字,两边的门柱上写着“昆仑第一城,天路零公里”。这里的路边看起来应该是不让停车的,不知道其他网是如何拍下了这个景点,我没敢停车,只能靠行车记录仪留下了这个画面。
出叶城后向今晚的计划落脚点巴楚进发,走了一个多星期各种山路之后,终于重新开在高速公路上了,就像这炎热的夏季喝着冰箱里刚刚拿出来的凉茶一样舒服。只是马上就露了怯,想到去年在新疆几个服务区遇到的各种美食,在对讲机里对前车的小高吹:“前面服务区可能会有惊喜。”结果……结果……连三个服务区都只有“惊”没有“喜”,除了其中两个停车区只有一个“P”,另一个服务区的餐饮店竟然全部关门,第四个仍然关门,无奈,只好泡面解决,然后继续前进,看来话不能说得太早,问题是新疆太不给我面子了,去年遇到的服务区真的是吃什么都有,应有尽有,唉,说不清了。
22:30左右,天已经黑了,夜幕下,终于看到了灯火辉煌的巴楚收费站,巴楚,我们到了。
明天的目的地是巴音布鲁克,去年全程最喜欢的是赛里木湖,其次就是巴音布鲁克,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再见面了,有点小激动。
晚安,巴楚——这个名字怎么像是湖北?不过最终,巴楚成为了此行我唯一没有任何印象的一站,而且全天开车,并未留下一张照片,那一天的记忆可能被我从头脑中误删除了。
16D15:7月21日,巴楚-巴音布鲁克,独库公路
早起又是一个艳阳天,心情也不错,饱餐早饭之后出发。
巴楚是一个县,感觉挺大的,开了一好一会还没出县城,不过也不算意外,去年就见识过了。去年从伊宁出来后,由于老干部依恋65团的薰衣草,到赛里木湖已经晚了,当晚未能走完当天预定行程,临时改在精河县落脚,第二天也是开了很久都没能出精河县的行政区,而且发现这个县城竟然有两个相距甚远的火车站,新疆的县比内地很多的市还要大。
途中经过巴楚的电视塔,形状有点意思,有点像小了两号的“东方明珠塔”。
今天的行程可以说期待颇多,无论是梦想中的独库公路还是曾经留下深刻印象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都应该是这次行程的亮点。之前做计划时担心时间不够,这两处仅仅作为备选,出行的时候最终没有列入计划,特别是途中经历了两次堵车之后,感觉时间不够了,更没有再想过。事实上直到前天,经过小高的重新计算才决定修改计划,重新将独库公路纳入行程。结果是,今天一进独库公路就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喜。
早上不到10点从巴楚出来后,一路在G3012吐和高速上开了大半天,路边的景致已经太熟悉了,远处是裸露着石头的黄色山脉,山体上完全没有任何植被,至少远看是这样,通体都是土石。近处是星星点点长着一丛丛草的戈壁,偶尔会出现小片雅丹地貌。印象中去年进疆时,大概从甘肃酒泉开始就是这样的地貌。与去年完全不同的是天,这两天在新疆境内天都是灰蒙蒙的,感觉并不太像雾霾,更像是沙尘。中午1点多的时候,这种现象更加严重,分明是阳光灿烂,能见度却只有大约300米,而且风越来越大,手握方向盘能感觉到车子不断被风吹动着。难道是遇到了传说中的沙尘暴?
下午4点左右终于从吐和高速库车出口下高速,路两边一边是中石油,另一边是中石化,看来这是必须要加油了,后来才知道这次加油有多么重要。加满油之后就进入了G217国道,也就是独库公路的起点,才刚刚拐上独库公路,两边的地貌就开始不一样了,一片片小魔鬼城就在路边。一过收费站,一大片丹霞地貌直向我们扑来,那红艳艳的色彩直逼张掖丹霞,或者说更像是雅丹与丹霞的结合,那雄伟的气势远超乌尔禾魔鬼城。乌尔禾那个魔鬼城起名“世界魔鬼城”,在我看来,独库公路这里就只能叫“宇宙魔鬼城”了。独库公路如今俨然已经成为景区,在路边不断出现说明的牌子,比如“布达拉宫景点”之类的,提示你前面的山体形似什么。当然,具体像不像、像多少甚至像什么,并不会有标准答案,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照、不同的季节,同一座山呈现出来的姿态形状会有变化,所以就算你看成克里姆林宫也不用感到奇怪。因此,个人认为走过独库公路之后就完全没有必要去乌尔禾花上百元钱买门票去看“世界魔鬼城”了。而且如果独库公路这一段能找个合适的制高点修个观景台的话,我看张掖丹霞都可以不用去了。其实这里如果用航拍的话一定非常美,可惜精灵4已经在寄回南宁的路上了,而且就算带来了,这里没办法停车,也还是拍不成。如果说独库公路非常美的这一段有所不足的话,那就是缺少足够的停车观景区域,跑了很长一段都没有看到可以停车观赏拍照的地方,路边没有山的地方基本都是护栏拦住了,双向各一个车道,这种地方显然不能停车,否则后面就会堵死。好不容易有个地方有一小段空地也已经停满了车,根本挤不进去。这一点真的要说说之前走过的G214国道和G318国道了,进藏的这两条线路上,但凡是有一些景观的地方,路边每隔一段都会留出停车区方便游客停车观景,而且都是免费的。至于高山垭口,更是有很大的停车区和观景台,有些收费,有些免费。独库公路现在早已成为全国闻名的景观公路了,真应该考虑一下,学一学G214和G318,在一些景观地段多开辟一些停车区方便游客。
等到丹霞地貌渐渐少了,路两边也开阔了很多,地貌又逐渐变成了雅丹也就是一片片小魔鬼城,独库公路的景观变化还真是很丰富。总算在一处叫“红山石林”的景点附近找到了路边一大块可以停车的地方,终于可以下车看看,拍拍照了。
这里有一片丹霞非常有特点,山体发红,确切地说很像是铁锈色。对面的一片山体颜色浅一些,呈黄色。这两片山体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山体上的纹理非常有规律,有很多斜向平行的沟槽,看上去就像一团团的火苗,所以……是的,又一个景点被独库公路灭了,吐鲁番的火焰山真的可以不用去了。说真的,第一次去火焰山就挺失望的,现在眼前的这片山才更像是火焰,无论是颜色还是形态,都胜过了名声在外的吐鲁番火焰山。大概是因为独库公路的景观太多了,所以压根就不屑于去争“火焰山”这个名号吧。当年唐僧师徒真厉害,选择了徒步游,如果当年他们选择自驾游的话会不会也走一趟独库公路呢?
继续前行,远远就看到前进方向的左边出现了几座通体红色的山峰,紧接着右侧路边就出现了景区说明的牌子——“天山神秘大峡谷”,也就是库车大峡谷。门口有一大片停车区,已经停了很多的车,我们也在这里停了下来,不过我们只能在门口看看,表示来过就行了。虽然从一些网友的游记中见过大峡谷中奇幻的美景,甚至比老干部们前些天从美国发回的大峡谷照片还要更美,但是我们此行的时间太有限了,如果今天不能赶到巴音布鲁克的话,恐怕就无法确保在收假时赶回去上班了。于是,只好把这个景点也留给将来不知道还会不会有的“下一次”了。接下来,我们就一直沿着一条清澈的小河边,在山谷间穿行。
独库公路的车流量还是挺大的,双向都只有一条车道,遇到前面的慢车、大车,想要超越还要看准时机,有时也要有足够的耐心,要跟出很远才能有机会超越。这里是山路,弯很多,视线经常会受阻,所以地面上是实线的地方还是要严格遵守,不能冒然超车,否则在这种地方是非常危险的,有些人在市区开车不注意,在这里可真的要小心才行。不过,总有些坏习惯是很难改的,总有些在市区随便惯了的人到了这里完全意识不到可能给别人带来的麻烦以及给自己和别人共同带来的危险。在接近小龙池的地方,在一处右转弯上坡的地方,路左边的山上出现了一条小瀑布,不少人就像在市区一样,一看没有交警,就直接把车停在了转弯处附近,与路边的瀑布亲密接触。但是这种弯角处停车会让从坡上下来转弯的车非常麻烦,对有些大车来说恐怕也会有危险。
又开始了盘山路上升的状态,很快,小龙池到了,下车去拍照的时候,阴了好一会的天终于开始下起了毛毛雨,匆匆拍了几张就上车继续前进了。相比之下,大龙池这里有一个比较大的停车区,在这样的山里,这么大的一块平地也挺不错了,旁边居然还有驿站。时间已经是傍晚6点半了,我们距离目的地巴音布鲁克还很远,于是就没有在这个打卡点久留,继续进发了。
雨越下越大了,在我们到达铁力买提隧道的时候,应该已经达到了中雨的量级。出隧道就开始一路下坡,看来这个隧道替代的是一个达坂。很快就来到了呼屯郭愣隧道,一路继续下山,这时右边的山开始变了,山体开始变得起伏更加柔和,覆盖着大片的草毯,草毯上开始出现了蒙古包,也可能应该叫毡房?反正是牧民的家。而路的右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一条小溪,路边的指示牌告诉我,这就是巴音郭楞河。此时,天也开始重新放晴了,或者说我们已经走出了那片雨云。其实,前面刚刚开始下雨的时候我就在对讲机里说:“不用担心,这是老天爷让我们把车洗干净才到巴音布鲁克。”这次我的预言准确地应验了。
下山进入草原景区后,灿烂的阳光出来了,雨后的草原绿得更加鲜艳,一片片的羊群远远看去就像绿丝毯上撒下了一片片小石头,牧民的白色毡房点缀其间,远处则是一排雪峰。面对这样一幅如诗般的画面,不由自主就放慢了车速,就这样一路养眼不知不觉就开到了笔直路段的尽头,穿过山口,远远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白天鹅雕塑,那旁边就是进入巴音布鲁克的检查站,从这里开始,我们正式进入了巴音布鲁克大草原。这时,路两边已经没有了陡峭的山峰,换成了大片起伏不平的草场,成群的羊在吃着草,星星点点的毡房点缀其间。终于找到一处比较平坦的地方,把车开下路面,这样就可以安心地拍几张。走上草原才发现这里真的很美,偏西的日头把温暖的阳光倾洒在绿茵茵的草地上,一群绵羊浓密的羊毛也被这阳光镶上了金边。草原上一幢毡房显得有些孤单,而就在毡房背后的远处,连绵的山峰依旧覆盖着积雪。此时的天空上竟然还有一弯月牙……这是一幅完美的田原风光,在这里拍照不需要大师的水准,随手都是大片,在这里拍到的其中几张照片也毫无悬念地进入了此行最满意的照片之列。
这一带也算得上是摄影爱好者的福地了,美景随处都有,关键是停车非常方便,相隔不远的停车带其实基本可以忽略,特别是对越野车来说,因为路面与旁边的草原几乎无缝对接,随时可以把车开下路面停车拍照。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尽管草原看上去都很平,但是切勿随意把车开上去。是的,不少毡房旁边都停着车,那是因为牧民非常清楚哪里可以走,哪里不能走,不熟悉路的外地游客就不要冒险了,在前面的小高就在草原上遇到一辆陷进草原的SUV,让他的绞盘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另外要说的是,到了这里有必要严格区分越野车与SUV的区别,有不少SUV都是四驱的,甚至有些很贵的豪华品牌,但是对于城市SUV来说,普通的四驱并不足以在陷车时完成自救,如果没有差速器锁的话,就算是四驱,只要其中一个轮打滑,其他轮上也是不会有动力的,最终还是无法脱困。因此,如果是城市SUV,那么最好不要进入草原深处,把车停在路边只要不占用路面、不影响行车就好了。
在穿过一个山口之后,终于看到了去年经过的小镇,也是经过了仔细辨认才认出来。2017年新疆之行我们是从北边进入了巴音布鲁克,走的是草原北部,也就是九曲十八湾那一半。我们今天走过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算是南边的一段,恰好是去年没走的,等于到今天为止,我们用了两年时间走完了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的全段,明天再走北段就算是重游了。
晚上9点多,在烈日还没有完全变成温柔的夕阳之前,我们进入了巴音布鲁克镇,这时才发现,我们来得真是时候,或者说我们来得也真不是时候。在这里看到满街的人、马和各式的横幅才知道,今天恰好是东归那达慕大会开幕的日子,如此盛大的节日,小镇上热闹非凡,街上的人和车多得像南宁夜晚的中山路,还有不少骑着高头大马的牧民,就这样肩并肩在街上慢悠悠地一边骑行一边聊天。各种牌照的车辆几乎停满了街道两边能找到的每一处空间,包括人行道。如此热闹的结果就是到处找不到住宿,网上能看到的酒店都已经订满无房了,好不容易在白天鹅宾馆捡漏抢到了两间房,虽然房价高达500多元,也已经无可选择,不然今晚就真的只能住车上了。
如果说有充足的时间,那么这个日子显然是幸运的,能赶上如此重大的民族节庆活动绝对是一种幸运,这两天会有包括赛马在内的很多当地特有的活动,在这里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沉浸式体验”了,是非常难得的。然而,我们的假期已经所剩无己,想想后面路程,咬牙放弃了多停一天的想法。
在人满为患的巴音布鲁克小镇,找到我们去年加过油的那个加油站,发现这时排队的车辆已经超过了一公里,也就是一小时之前我们路过时,排队的车还不到500米,当时因为急着找房间,就没有排队加油。这时想想,如果排队加油,回宾馆太晚的话,恐怕连停车的地方都成问题,于是心存侥幸地决定明天再加,谁知道,第二天我们险些为此而遇到麻烦。
本来很想找到去年吃过的那家小餐馆,可是由于晚上密集的人群和车辆,已经让这个小镇几乎面目全非,最后只好随意进了一家人多的新疆餐厅。几个菜都还不错,特别是红柳烤串还是那么香,只是心心念念的抓饭只能说一般,甚至不如在南宁大漠肴吃到的更好。
这一晚,我们几乎都是在喧闹声中入睡的,巴音布鲁克的夜晚,因那达慕大会而充满热情。
17D16:7月22日,巴音布鲁克—奎屯—乌鲁木齐
清晨的巴音布鲁克还是有些凉意的,不得不穿上长袖长裤,看来这里的气候还是不错的,7月中旬也并没有热得像南宁一样,海拔2400多米的高度很舒服。
昨天走完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南段,是去年没走的一段,今天上午重新走了去年走过的北段。这两段可以说各有特色,南段的草原更加开阔,至少现在的牛羊数量明显更多了,背后的雪山更近、更清晰,气势上似乎更加磅礴一些。北段则由于多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显得更加秀美,多了一些灵气。如果说北段的草原更像是一个健壮英俊的小伙子,那么南段则更像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
今天重游南段,免不了在去年留过影的地方重新拍照,发到群里,问妈妈是否还记得?去年,我们因为前一天未能赶到巴音布鲁克,临时在半路的反修桥投宿,早上很早就到了湿地附近。因为当时时间太早,路上车很少,人也少,静静的草原、静静的水面、静静的雪山……有很多的鸟,还拍到了黑天鹅。今天,因为东归那达慕盛会,这里已经热闹得堪比南宁的万象城,想找个地方停车都困难,想拍个打卡照需要排队……黑天鹅?早被吓跑了。湿地还是那块湿地,草原还是那个草原,因为熙熙攘攘的人群而变得不同,人声鼎沸的巴音布鲁克湿地似乎少了去年的那种宁静的魅力,无心久留,还是继续我们的独库公路之旅。
那拉提段因为前段时间下雪塌方封路,根据高德的指示,我们只好绕行321省道、218国道,再从那拉提北边绕回独库公路。如此一来得以了却了一个心愿——再走一次反修桥。反修桥,这并不是什么景点,只是因为去年未能按时赶到巴音布鲁克,半夜临时在此落脚,当时颇为狼狈,加之这个名字有着太深的时代印记,所以今年开始独库之旅后就在想是否能有机会再看看反修桥,这下终遂心愿。看到这块牌子还在,去年住的那家小旅馆也依然如故,顿时想起了那个寒冷的夏夜和那个清冷的早晨,让我第一次用上了H9的座椅加热功能和方向盘加热功能。今天的反修桥却是火热的,大量参加那达慕大会的车辆把路堵得严严实实,抽光了以巴音布鲁克为中心半径上百公里内所有的加油站,还有油的加油站都在排长队。这时才发现平时开车省油是多么重要,走吧,按照我的油量和行车电脑估算的续航里程,我还是能开到奎屯再加油的,不过小高的车提示的续航里程就有点悬了。
在接近那拉提封路点附近时又一次遭遇了堵车,当然还是和那达慕大会过大的车流量有关。不过在这样的地方,就连堵车也不会让你太烦躁,特别是对于喜欢摄影的游客来说,这里到处都是风景。草原上清澈的溪水淙淙地流过,有牧民在教小孩骑马,也有几匹没有拴的马自由自在地在小溪边饮着水。远处山上都是那种树杆笔直的针叶林,林下是绿草,山间偶尔可见更远处终年积雪的峰顶……去年看到这些的时候就跟妈妈说过,到了这里也就没必要去看什么欧洲、瑞士了,虽然没去过,不过那些宣传片拍出来也不过如此。
独库公路从巴音布鲁克到乔尔玛这一段大概可以算得上是草原风情的精华了,除了那拉提之外,还有巩乃斯,以及乔尔玛附近的唐布拉,都是著名的草原风景区,风格各异。但是一过乔尔玛,特别是钻过两个隧道之后,山体发生了变化,没有了之前的“绿丝毯”,更多是斑驳的土石。不过北段可以看到很多冰川,有一些距离很近,有一处冰舌直接伸到路边,成为了众多自驾客的打卡点。还有一处冰川面积很大,在路边不远的山坡上,其实此处的海拔也就只有3400米,车外温度17度,不能理解为何这些冰没有融化掉?很神奇的感觉。
在那片大冰川上,起码有上百人在上面玩,还有人开发出了坐轮胎“滑冰”的项目。由此产生的后果就是这几段路两边都停满了车,路上的车有些想停又没地方停,犹犹豫豫地,结果路面拥堵严重。217国道上不止是自驾游车辆,还有不少大货车,他们过不去,后面就会堵一长串,然后总有些“聪明”的车从后面加塞上来,这下对面的车也过不来,最后把路完全堵死……开车的人需要提高素质,管理者也需要想想办法了。
独库公库山区路段,时常会在路边宽一点的地方见到人家,一般每个地方就是那一户,一两间小房子应该是住人的,房子外面或者搭个棚子或者撑起个遮阳伞,搭个台子卖东西,一般卖的都是当地的特产。在一户人家买了几个奶疙瘩,传说中的新疆美食在这山沟里卖得不便宜,5块钱一个,久闻大名,以前看到和图片非常诱人,第一次吃到,只是味道实在让曾经满怀期待的我大失所望。在路边买的看起来像是养蜂人在卖的蜂蜜,后来回到家之后才发现,好像并不怎么样。看来这种山区的“路边摊”也不太靠谱。
去年我们从反修桥到巴音布鲁克,经那拉提后转向伊犁,走的恰恰是今年封路的一段,也就是说我们用两年时间走完了全部的独库公路,也算是幸运了。不过这次仍然没有时间去那拉提,这个景点也许要留到下一次了,希望不会太久吧。
这条传说中最美的或者说一生必走的公路,确实名不虚传,有雅丹、丹霞,有雪山冰川,有草原湿地……各种地貌,从海拔1000多米到3000多米,一天之内可以体验四季的不同。植被也有很大变化,从南端的库车进入217国道时,两边光秃秃的,到巴音布鲁克已经变成了绿草茵茵如丝毯。不过还是别忘了毛主席的那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独库虽美,仍有险段,从十月到来年五月都是封路的,即使通车的几个月里也时常会因为天气原因临时封闭一些路段,就像这几天的那拉提。因此,走独库公路除了欣赏美景,司机一定要打起精神,安全很重要。
专门在乔尔玛停车,慕名来到烈士陵园,一是为了向这些在修建独库公路的会战中牺牲的烈士致敬,二是为了来看一看这里那位令我非常尊敬的老兵——陈俊贵。去年出发来新疆之前,在做功课的时候看到一位网友的游记中提到了乔尔玛烈士陵园和陈俊贵,查询了资料才知道,这里长眠着为修建独库公路而牺牲的168位烈士,而陈俊贵是这里的守陵人和事迹讲解员,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做这一切完全是出于自愿,并且在之前的很长时间里,他是靠着一己之力在这里守陵。
当年陈俊贵所在的部队参加独库公路会战,1500多人被风雪困在那拉提,与山下失去了联系。他与班长等4人在风雪中步行40多公里,下山执行送信任务,他们所带的馒头只剩最后一个的时候,班长命令他吃掉。后来班长和副班长先后牺牲,他和另一名战友摔到山下,被当地牧民救起送到部队。陈俊贵因右大腿肌肉被冻坏死住院3年,被评为甲级二等残疾军人。1984年退伍回到家乡辽宁担任电影放映员,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工作。但是一年后,他在放映《天山行》这部电影时受到了触动,让他想到了班长的临终遗言,从而作出了改变命运的决定,他重新又回到了天山脚下,陪伴着班长,成为了烈士陵园的义务守护人,这一守就是近三十年的时间,只是在前两年才终于有了工资。这里的168位烈士是值得尊敬的,日夜陪同他们守护在这里的陈俊贵同样值得尊敬。
今天的陈俊贵已经获得了包括“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等在内很多的荣誉,但是见到老陈时,他却依然那么朴实,穿着朴实,说话朴实。面对众多合影要求,老陈显得有些不堪重负。要知道,我们到这里时已经是下午了,从早到晚,他面对的是无数希望合影的要求,朴实的老兵显然没有学会那些“名人”、“网红”那一套公关和应付的技巧,只是带着本能的歉意却又不加掩饰地直言:“我这腿不行,真的站不住了,你们也体谅一下。”没有假客套,也没有敷衍,谢绝都如此的朴实无华却无法不让人同情理解。他的言谈举止仍然保留着一个普通老兵的本色,这种“兵味”对我来说太熟悉了,这是一种骨子里的“味道”,今天的老陈依然如此。从而也就理解了之前曾经困扰我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他可以做到这些?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一个朴实的人,一个把承诺看成千斤重的人。
作为从小在军营长大,工作后又受部队教育多年的我,对这样的老兵充满了敬佩,陈俊贵不仅感动了中国,更是深深感动了我。所以,当时看完了资料我就决定,如果有一天能走独库公路的话,一定要去乔尔玛烈士陵园去为烈士们献上一束花,一定要去看看这位值得尊敬的老兵陈俊贵。今天,这个愿望算是实现了。
我们这两天能够游览风光壮美的独库公路,那是因为有太多人为之付出了汗水、鲜血乃至生命,他们直到今天仍然在守护着这条贯通天山南北的大动脉,我应该对他们表示感谢和敬意。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后人,在享受独库公路的美景时,有可能的话,抽出一点点时间,来了解一下这条公路背后的这些人和事。也许,他们的境界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但至少可以对他们的精神表达一下我们的敬意。
再次向独库公路的建设者们致敬!向陈俊贵同志致敬!如果下次再有机会走独库公路,我一定还会再来看你们。
离开了乔尔玛烈士陵园,独库公路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计划内的站点了,而且时间也不再允许,我们一路向独山子开去。
我们在奎屯随便找了家新疆餐厅解决了晚餐,这一餐对我来说最大、最重要的收获就是终于喝到了惦念已久的卡瓦斯!我真是太喜欢新疆的卡瓦斯了,第一次喝就上了瘾,只可惜这东西除了新疆好像哪里都没有,即使内地的新疆餐厅有各种新疆菜,却没有卡瓦斯。而且就连新疆也不是到处都有,之前经过的几个地方都没找到。这个餐厅其实也没有,只是问了老板后说旁边的小卖部有,旁边两个小卖部,有一家有一个像扎啤机一样的机子卖散装卡瓦斯,可以用扎啤杯装,也可以买袋装,那一袋具体有多少已经忘了,记得是15块一袋。吃饭时大家一起消灭了一袋,感觉不过瘾,上车出发前又买了一袋。聪明的我把保温壶里的热茶都倒了,把卡瓦斯倒进去,保持冰镇的温度。从奎屯到乌鲁木齐走的是去年走过的G30连霍高速,4个小时的车程,到乌鲁木齐时,一壶卡瓦斯已经基本见底了,这都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这一段路是舅舅在开车,所以我并不担心万一卡瓦斯真有酒精度数,据说是没有酒精,不过到现在我也没弄清楚是否真的不含酒精,无从证实,希望新疆的朋友能准确告知。
今天已经是7月22日了,出来整整半个月了,事实上今天已经开始返程了,快乐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
晚安,乌鲁木齐。
18D17:7月23日,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
早上醒来收到老战友、老球友发来的赛里木湖的照片,有点意外,然后就是羡慕他有足够的时间去昭苏、夏塔古道,好吧,希望过两年我也能去看看。略有遗憾的是在新疆错过了兄弟,未能碰面,看来要等探亲回京再见面了。
早上从乌鲁木齐出发,走连霍高速一路到了吐鲁番,今天基本上是赶路模式,没有安排什么景点,去年我们进疆走的连霍高速,所以返程绕行木垒,看了看不同的风景。今年走连霍高速返回,还没到吐鲁番,多数人就已经惦记上了葡萄,只好计划外安排了葡萄沟。如果知道有这个时间,我宁愿去看看坎儿井,没办法,少数服从多数吧。
葡萄沟也是网上众多游客的打卡点,也还是值得一去的,特别是今年我们来这里赶上了葡萄成熟的季节,这张门票还是值得掏的,只不过后来闹了个不大不小的“乌龙”。葡萄沟景区可以开车进入,沟里限速30,要有足够的耐心。沟内的道路不算宽,能保证会车,好在路边乱停的车几乎没有,只是偶尔有车临时停下来买点东西,影响并不大,看来这里的管理还算到位。街道两边的建筑很有特色,不知道内部的建筑材料是否已经现代化,至少表面仍然是泥土的颜色,式样也是电影里见过的新疆式的土房子。
以前没来过这里,不好说,不过能明显感觉到现在的葡萄沟商业氛围很浓,这里的居民同时也都是商户,家家户户除了卖各种东西还有不少类似农家乐的餐饮,一般都是一个新疆特色的名字,很谦虚、很低调地称为“快餐厅”。
我们就在其中一家“快餐厅”的葡萄架下吃了午饭,六个人能吃四百多的快餐也创下了有生以来快餐价格的新记录,不过想到这里是景区,也就可以安慰一下自己了。说真的,这家的红柳烤肉不如在巴音布鲁克吃到的那么好吃。来新疆吃羊肉串一定要问问有没有红柳的,当然,很多地方你不问老板也会问你要不要红柳的,有的话一定要多掏点钱,吃完你就会知道这个钱掏得值。
这里的葡萄真的很便宜,5元一公斤!是的,新疆大分部地方都是论公斤,只有一些专门对外地人的旅游售货点,为了方便外地人才论斤。两块五一斤的葡萄,而且是刚刚摘下来的,真的是物美价廉。只是这东西不能保存,没办法多买,不然回到南宁就都烂了,所以没办法打包,只能现吃了。
一到新疆就馋卡瓦斯,昨晚喝了不少,仍然不过瘾,而且想到出了新疆就喝不到了就更馋了,可惜葡萄沟这里只有瓶装的,虽然比娃哈哈的“格瓦斯”强多了,不过跟昨晚正宗散装的比起来味道相差太远。去年在乌鲁木齐客玛里喝到的卡瓦斯是目前最好喝的,昨晚在奎屯吃饭那家餐厅旁边的超市买到的散装的味道也还不错,只是别说回去,明天离开新疆都没得喝了,想到这就有点淡淡地带有卡瓦斯味道的忧伤。
吐鲁番确实是个火炉,大太阳暴晒之下,车上温度表显示车外温度43度,达到了这次出行的新高。而同样是车上的海拔表,显示出了-40米的高度,手机上的海拔APP显示出了-75米,这样的海拔也算是人生新低了,就如同最近的疫苗事件,不断在刷新着下限。想想前几天在5347米的红土达坂刷新了人生最高海拔,今天又刷新了新低,人生的大起大落莫不如此,见惯就不怪了。
傍晚,行进在G30连霍高速上,一路向东,愰若回到了去年,一碗泉服务区再次稍作停留,还是这个空旷的停车服务区,还是瓦蓝的天空。继续出发后,天空还是和去年一样的晴朗,后视镜中又出现了那熟悉的夕阳,车身的影子也像去年一样长长地投在前方的路面上,就连月亮也还是出现在了几乎同样的位置,只是没有去年那样圆。
晚上天黑后到了哈密,在一家重庆小店居然吃到了“心里美”萝卜,这可是好东西,在北京时没少吃,到广西基本上没见过,新疆居然有,而且进了川菜馆,有点意思。
明天开始,两车就要分道扬镳了,祝小高一家一路顺利。我们要基本重复去年出疆的线路,只不过要彻底绕开兰州这个“堵车百慕大”,如果时间允许,很想走一下刘家峡,去看看小学课本里提到的这个水电站。
晚安,哈密。
19D18:7月24日,哈密—嘉峪关—山丹
今天开始我们一辆车开始自己返程了,早上看了里程估计了时间,又查了一下大柴旦的房价,临时决定改变路线,一直走G30连霍高速返回,落脚点定在张掖。由于到丹霞时间会比较晚,肯定赶不上了,就决定再访嘉峪关,虽然去年我们去过了,但是舅舅没去过,而且这个地方还是值得再看看的。
一上午都在阳光的暴晒下高速行车,很快就到了星星峡,这是个标志点,甚至成了新疆游的打卡点。这里是新疆和甘肃的分界点,记得去年第一次来新疆时,看到星星峡三个字还小小激动了一下。今天返程经过这里,和去年返程一样,多少有些不舍、有些失落,总觉得时间过得有点快,这就要告别新疆了,下一次再来会是什么时候呢?希望不会太远。
G30是目前为止开过的最好的白天高速了,路面质量好,施工路段少,基本上可以一直跑120。之所以要加上“白天”的限定,是因为很多路段中间护拦过矮,晚上对面的远光灯会刺得人眼睛痛,去年的惨痛经历让我对这段路的夜间行车心有余悸,今年依旧。希望高速公路管理方能多学学其他高速,早点改善一下护栏,如果自驾要走G30,尽量避免开夜车吧,除非晚上10点以后,高速车少点很多会好些。
又一次路过玉门,依然只能遥望一下,经过这里总会想起王之涣的那首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实这首诗的深刻印象并非来自语文课本,而是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已经不记得名字的电影,只记得拍的是关于“两弹一星”的故事,其中多次提到了这首诗,只是玉门关至今还未能去看一看,留待以后了。玉门还有一位名人——“铁人”王进喜。以前知道玉门有石油,却不知道铁人是玉门人。路过时发现有个铁人纪念馆的牌子,我确信记得铁人是大庆石油工人的代表,为何这里会有他的纪念馆?一查才知道,原来王进喜祖籍虽然是陕西渭南,却出生于甘肃玉门赤金堡,看来铁人生来就是石油人。
傍晚5点多我们到了嘉峪关,我们去年来过了,舅舅没来过。本次行程第一次享受免票待遇,小小自豪了一下,决定要认真参观,好好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今年的嘉峪关比去年热闹了很多,已经是傍晚了还有很多游客,旅游团就有好几拨在排队。应该说来的时间还是有点早,估计了一下时间,因为晚上还要赶到张掖,所以只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匆匆看一看,曾经畅想过夕阳下的关楼应该是难得的美景,可惜我们恐怕等不到夕阳西下了,否则到张掖不知道会到几点了。关城内的游客一多,想要单独取景就变得困难了许多,不过关城中间的“武术班子”比去年活跃了很多,小家伙们不管真假反正都在卖力地操练,气氛还是不错。
再次走上城墙,远眺周围的山峰,山顶的冰川依稀可见,只是对刚刚从西藏阿里线过来的我们已经没有了太大的吸引力。此时的太阳已经开始向西逐渐下沉,收敛了早些时候的暴热,偏暖的光线洒在经历了六百多年风雨的土城墙上,那黄色显出了更多的沧桑,这样的感觉是去年在中午时分所未曾看到的。当年修建这样的天下第一雄关包括万里长城,无论是秦朝还是明朝,都是难以想象的浩大工程,按照历史书上的记载,很多人是被迫参加这样的工程,想必他们在出工的时候应该是不会有多少自豪感的,甚至还会有怨恨。就是这样的工程,却可以屹立数百年不倒,质量足以让今天很多用现代化手段建成的工程汗颜。另一方面,从今天的视角重新看待那段历史,倡导修建长城和雄关的皇帝以及提议者还是具有相当战略眼光的,在冷兵器时代,这样一道长城、这样一座雄关,足以挡住千军万马。而以哭倒长城的孟姜女为代表的百姓们却又看不到这些,是否可以认为百姓终归是短视的呢?可是当他们的悲惨命运以一种说不清的方式与这些伟大工程联系到了一起究竟意味着什么?直到今天,仍然不乏一些对历史上某些君王的歌颂,在歌颂他们的时候又如何去评价被他们强征来的民夫百姓呢?其实这个难题并不仅仅是中国独有,世界上很多历史比较悠久的国家似乎都存在,这也算是一道千古难题了。不过有一点是没有多少争议的,包括万里长城在内众多的宏伟的建筑,都已经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墙上的胡思乱想,勿勿向前赶,到张掖山丹落脚。
晚安,山丹。
20D19:7月25日,山丹—青海湖—民和
昨晚只知道导航把我们带到了张掖的一个县——山丹县,今天一早才知道山丹县还是有些名气的。同学一路看我的朋友圈,知道我到了山丹,发来了一篇关于山丹的旅游推介,重点介绍了山丹军马场。看到这篇东西突然想起来,很多年前曾经看到过介绍,说甘肃有个军马场,号称亚洲最大,自古就是养好马的地方,虽然现在我军已经没有骑兵了,不过这个军马场依然还在。而且还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是最后一个军马场的……看来山丹还是有些值得一去的地方。
同学发来的文章还推荐了西大河水库。查了一下军马场有一个总场和四个分场,推荐说一、三分场和西大河水库的风景最好,其中三分场离我们的规划线路最近,其他均需绕行较远,决定顺路去看一下军马场。
去往军马场的路上,天空分外地晴朗,连一丝云彩都不见,瓦蓝的天空像是能滴出水来,然而那水似乎还没来得及滴下来就已经被炙热的太阳烤干了。由于没有了云朵的阻拦,阳光毫无顾忌地把这里的黄土地面烤得干巴巴的,不少地面都能看到干裂的裂纹,植被不但很少而且非常单调,只有一蓬蓬低矮的草棵子。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里是缺水的地方,干旱恐怕是影响这里发展农业、种植业的一大障碍。只有在靠近村庄的地方才能看到比较高大的绿树。很快,我们经过几个测速探头后进入了一个叫“复兴村”的小村庄,村子不大,沿着公路而建,每边最多也就二十户这样,全部是平房小院,不过至少临街的墙壁一看就是崭新的,白得发亮,院内房子的红砖和屋顶的瓦都不像墙壁那么新,显然,这墙是刚刚刷过不久。还有门头和屋檐的漆也是崭新的。而且路两边所有的院落都是这样,都是如此雪白的墙。这种情况,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就是类似“穿衣戴帽工程”的项目,应该不需要村民自己花这个钱。
风尘仆仆赶到三分场,却发现草原上一匹马都没有,更别说万马奔腾了。不敢再把今天宝贵的时间当赌注去赌一分场和水库了,决定继续往青海湖走。为了不白跑一趟,在路边的油菜花田中消耗了一些内存卡。去年就有人推荐门源的油菜花,这里距离门源不算太远,事实上途中最近的地方看到指示牌距离门源只有45公里,我们在那个路口没有继续直行,而是按照高德的指引转向了皇城方向继续赶往青海湖。45公里不远,用不了一个小时,但是如果到了那里只是路过的话意思并不大,所以还是另找时间吧。
不过这一趟也不算白跑,途中经过了一些小镇,看到这里的建设还是不错的,农民的穿着很有意思,特别是一些大叔、大爷,尽管气温接近30度,仍然都穿着深色中山装,而且无一例外地戴着那种“干部帽”,就是赵本山戴的那种。这样的装束一看颇有穿越的感觉,特别是在民乐镇上,满街是这样的大叔、大爷,如果不是间或走过几个穿着现代感的姑娘,还真的很容易让人以为穿越回到了六七十年代。一路经过了几个村镇,发现他们基本都是这样的装束,哪怕手里拿着智能手机。从他们绝大多数人的脸上看到的都是笑容,是那种真正发自内心的笑意,这样的笑并不是因为看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而恰恰是没有看到什么、没有遇到什么,是一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幸福感所带出来的笑。事实上在经过这些村镇时已经能感觉到那种气场,你能明显感觉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幸福感非常强,这种由内心散发出来的幸福感不是演员所能轻易表演到位的。现在不少农村的幸福指数会高于城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分母比较小。有人说过,幸福的关键并不在于你得到了多少,而是在于你想要多少,想要的就是分母,数学告诉我们分母越小,这个数值就会越大。换句话说,因为一些农村地区的人们没有太多的欲望,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又让他们有了很多的获得感,于是他们的幸福分子增加快于分母,幸福感就随之而来了。
一路看到这里新建的小学,至少校园和教学楼以及操场等乖硬件条件是相当不错的,很漂亮,村民的房子也都很整洁,有些房前还停着小汽车……这早已经超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层次,能不幸福吗?这并不是说农村人的需求增长慢,只能说改革开放以后,他们的需求增长速度不比城镇低多少,有些地方单论增幅甚至还会超过城市,只是因为起点太低了。想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中国农村是什么样的状况?哪怕建国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农村为整个国家贡献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大量的劳动力。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农村从社会得到的与贡献出的并不相匹配,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正是靠着农村、农民的付出,支撑起了工业体系和城市的发展。今天,改革开放以后,这种状况得以扭转,农村的幸福指数开始飙升,这不过是在补之前很多年的“欠账”。不过无论如何,农民的幸福指数高,对中国的稳定无疑是大有好处的。而且,即使是今天,就在这大西北,也还有不少农村走在扶贫攻艰的路上,我们今天所能经过的地方都有公路,路边还有成片的油菜花田,可见都是交通发达、耕地相对充足的地方,必然是相对较为富裕的地区,那些真正的贫困村,应该不会比我们去年去白银时走过的县乡道经过的那些村更强,所以扶贫仍然还在路上。
在经过了一处非常热闹的油菜花景区之后,两边的地貌开始变成了山地,我们开始进入祁连山的怀抱了。
途中经过了一处土城墙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一方土城座落在一片草地中,就在路边不远处。看那城墙似乎都是年代非常久远了,像我这种历史学渣肯定无法分辨它属于哪个年代的建筑风格,只知道肯定不是近现代的风格。是的,之所以不断强调“风格”是因为“古代风格”与“古代建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有些是当代制造的仿古建筑,属于“古代风格”,却是实实在在的“当代建筑”。仿的目的有很多,有些是为了开发旅游,也有些是为了影视拍摄的需要……可这个土城有点奇怪,如果是为了旅游开发,这周围什么设施都没有,只有这孤零零的一座城,完全没有开发,甚至连基本的保护都没有。如果说是为了影视拍摄,也不太像,花这么大力气在这个荒郊野外单独修这么一座城,还要“做旧”,拍完就扔在这不要了?而且旁边任何附属设施的痕迹都没有,想想好像也不太对。可如果真是古迹的话,为什么没有任何保护?也没有立个牌子说明一下?至少没当成文物,这就不太像。因为没有找到进城的入口,加上要赶时间,只好在城边拍几张照片,先走了,这个谜底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揭开。想到之前路口那个“皇城15KM”的指示牌,不知道这里是不是就是“皇城”?算起来从那个路口过来差不多是15公里,难道这个“皇城”真的是一个古迹吗?什么来头?再往前开马上就到永安河大桥,继续往前不久有个皇城乡,如果有哪位朋友知道这个土城的话还望赐教。
今天大部分的行程是穿越祁连山脉,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内翻山时远远就看到了经幡,居然还有几个垭口立了牌子,有意思的是有牌子的垭口不过3600多米,唯一一个3900多米的山口却既没有牌子,我们这个方向没有,对向有一个背向我们的牌子,看高度不像是垭口,而应当是指示下坡、急弯之类的交通标志牌。只是在右侧山包高处看到一处经幡,加上过了山口后开始下坡,从而判断出这里应该就是垭口。已经很多天没有见到这个高度了,离4字头只差一点点,居然还有点小兴奋。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山口前后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路面很差,没有柏油,甚至还不如新修好的丙察察,损毁的路面碎石较多,加上弯道和坡度结合,需要控制车速,否则很容易侧滑,在这种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而且只有两车宽的路面,一旦侧滑是相当危险的。而且由于路面不平,布满小坑,同时还有碎石,比较考验轮胎。后来又经过了至少两个无名垭口,都是只见经幡不见牌子,也同样是垭口前后路况很差。
一路走过,祁连山脉中间许多大牧场连成片,羊群、牛群、马群……像一串串大小不同的珍珠一样撒落在鲜绿的草毯上,那草毯绿得像要滴出水来,那颜色和形态就好像是有人把一张军用毛毯盖在了祁连山上。这里的草场与前两天经过的新疆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在风格上又有些不同,更多了一些厚重的感觉。只是今天忙于赶路,颇有些遗憾,如果再有时间可以规划一个线路,就选在七月,先去附近的门源拍油菜花,再来山丹附近这条盘大公路拍牧场,再带上小飞机,想必能出不少好片。
兴冲冲地赶在傍晚6点多到了青海湖,却无比失望。找到了去年从海晏出来后去过的那个路口发现被封住了,不但堆了一大堆的泥土,还挖了一道很深的沟,又在前面拦了一道铁丝网,这阵势快赶上反坦克阵地了。沿着环湖东路往前开,发现全部被封起来了,不但车不能下去,人也别想正常地走到湖边,当然,你可以用非正常的办法翻铁丝网进去,也确实有人这样进去往湖边走了。这么大的青海湖,想都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不过要走到湖边起码要花上一小时。青海湖意外地成了这三年的打卡地,但是感觉越来越不好,如果说不让车下湖边是为了环保,为什么不能让人走到湖边呢?多开几个口子哪怕卖票又如何?沙岛景区现在暂停营业,如果来青海湖就只能去南岸以及鸟岛、二郎剑等几个点,那么大一个青海湖为什么一定要把人赶到仅有的那几个点上去挤?前年在黑马河看到的是一种乱象,私人把湖边圈完了,收钱就开车下去。去年在金沙湾这附近体验到了舒服地湖边游,拍到的湿地、水鸟恐怕成了绝版。今年在这里看到的是长长的铁丝网,和远道而来因无法走近湖边而失望的游客。青海湖,能管成今天这个样子实在是太让人失望了,知道青海湖不缺少我这一个游客,但是我真的不会再来了。
离开青海湖后的返程路感觉还很熟悉,看到路牌上海晏的名称想起了去年我们落脚的那个地方,去年走这一段路的印象还很新鲜,时间真快啊,一年了,路边的景致变化不大。
夜深了,终于赶到了今天调整后的落脚点——海东民和县。
晚安,民和。
21D20-D22:7月26日-7月28日,民和-广元-贵阳-南宁
7月25日晚把目的地调整到了民和县,争取早点赶回南宁。事实上到今天为止,本次旅程事实上已经结束了,接下来的两天基本都在高速上赶路,7月26日到了四川广元,这也是2016年第一次进藏返程时的落脚点。7月27日到了贵阳,像前两年返程一样,照例到二姨家和表哥家打卡蹭吃蹭喝。7月28日最终平安顺利回到南宁,结束了这一次旅行。
经过了这次旅程我才终于理解了之前看到一位网友所说的那句话——不到阿里就不算到过西藏,当时感觉有点夸张,西藏那么大,之前也去过一次了,川藏线、青藏线走过了,高山垭口翻过了,唐古拉这样的高度也到过了,雪山更是没少看到,怎么就不算到了西藏呢?现在我也想告诉各位,真正的西藏也许真的在阿里,那里的山、那里的湖、那里的草原、那里的天空……的确与之前到过的西藏其他地区有那么一些不同。那里的空旷、那里的苍凉也有些特别。虽然青藏线上也会经过可可西里这样的无人区,然而阿里的无人区却会让你感到一种更为强烈的孤独感。而且,由于神山、圣湖等等这些被当地人赋予了神圣色彩的天然存在,也让阿里披上了一层神秘或者说是神圣的光泽。
这一次的“鸡的屁”之旅并不完美,比如未能看到梦想中的冈仁波齐,也未能与珠峰合影,甚至就连梅里雪山也未曾露面。不过,这次的行程仍然堪称目前为止收获最大的一次旅行,尤其是新藏线上的所见,直到今天仍然有太多的记忆是那么新鲜,就如同发生在昨天一样清晰,甚至仍然还有很多的内容会让我继续消化。
每一次旅行的结束都会有不舍,而每一次旅行的结束也是期待下一次旅行的开始,下一次,会在何时呢?期待再一次出发。
最后要再次感谢本次旅行的同行者——广州燕子一家。
22后记——后勤保障篇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保障,自驾游其实也一样,要想玩得好、玩得顺利,后勤保障就是最重要的头等大事,关键要做到保障有力。连续三年自驾游,不敢说经验丰富,只能说功课做得还算充分,而且每一次回来也都做了些总结,所以后勤准备已经越来越熟练了。而且,保障并不仅仅限于物质,还包括很多方面。
一、信息保障
信息保障相当于打仗的情报工作,这么一说,重要程度就不言而喻了。对于自驾游来说,需要搜集的信息很多,包括沿途的道路条件、城镇分布、景区分布、气候特征、地理状况、民族习惯、饮食特点……等等,不要小看这些,每一样都很重要。
首先是道路条件,要根据道路条件来制订路书,每天跑多少公里,高德可以参考,甚至有用时的参考,但是不能完全按照高德的用时来计算,否则你会发现总是时间不够。毕竟电子地图估算用时是根据测算当时的路况和相对理想的驾驶条件,问题是不能保证你实际开的时候也如此,运气好的话可能短于高德估算的时间,但运气不会总好,所以要留有余量。再说了,自驾游很多时候风景在路上,也要留出途中游玩、休息等等停车的时间。但是必须要说的是,高德的估算用时仍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参考。
计算里程的时候还要考虑车辆的因素,车辆的保养里程是多少?要在选择落脚点的时候加以考虑,在最接近车辆保养里程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个省会城市落脚,方便找到4S店,且要留出保养的时间。
与道路条件相关的就是城镇分布,这关系到落脚点的选择。在预设游览点较少的路段,可以选择每天行进的里程多一些,尽量选择中小城市或者大一些的县镇为好。我的经验是尽量避免进入大城市的市区落脚,因为越大的城市堵车越严重,要知道,你在城市中消耗的每一分钟都是原本可以用来饱览美景的,这种消耗与自驾游的战略意图相左,所以必须极力避免。个人认为最佳的落脚点是城市郊区尽量靠近高速路口的地方,但要相对热闹一些,要确保安全,并且这样的地方第二天出发会很快。同时,这种地方的房价一般来说不会太贵。
气候特征,对全程所要经过的主要地区的气候要有足够了解,至少要知道途中哪些地方冷、哪些地方热,这直接关系到带什么衣服。特别是像西藏、新疆这样的地方,由于海拔落差达到5000米以上,很多时候一天之内经历四季也不奇怪。再比如,西藏、新疆地区有些路段海拔较高,出行之前应当了解当地当时的气候状况,如果出现冰雪的话,除了人要做好防寒准备,还要给车辆配上防滑链。
了解沿途的地理状况主要是可以提前做到心里有数,提高行车的安全系数。一是针对不同道路状况需要有针对性的强化安全意识,防范风险。比如像214国道、丙察察和318部分路段,特别是在雨季,容易出现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就需要司机和副驾驶在行车途中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前方山体,特别是在一些路面出现了新鲜落石痕迹的路段,更要加强瞭望。
最后,最为重要的是,所有这些信息或者说情报准备最终要体现在路书上。
二、物资保障
1、证照
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像这次西藏、新疆都涉及到边境地区,需要办理边防证,最好在家办理。
2、食品、饮料
干粮、零食这些就不多说了,大家基本都会准备。特别想要推荐的是自热米饭,这在人烟稀少的地方特别是高原地区是非常有用的,就算有人会带上炊具煮,在很多地方并不具备条件,比如高原,如果没有高压锅是煮不熟饭的。另外,藏区和新疆有些地方的检查站会检查,有些炉具会被没收,而到了新疆地区连刀具也会被没收。
3、药品
西洋参片、板蓝根、速效伤风胶囊(或999感冒灵)、吗叮呤、润喉片、霍香正气软胶囊、保济丸、芬必得、布洛芬、葡萄糖(液)、葡萄糖(粉)、云南白药(喷剂)、云南白药(粉)。
创可贴、医用纱布、绷带、棉签、医用棉花。
红景天必不可少,有人说没有,有人说有用,我几次的经验已经证明有用,最差的结果就算没用,没几个钱,万一要是有用呢。
葡萄糖很有用,最好粉剂和液态都准备好,高原尽量喝热水,粉剂冲热水比较好。小瓶液态装应急,临时出现高反,现冲粉剂太慢,就直接喝液态的。如果实在要二选一的话,那就带粉剂,万一没有热水,矿泉水也可以冲,葡萄糖的水溶性很好。
氧气最好备上,推荐氧气袋,容量大,不用的时候叠好不占地方,自驾车的空间是很宝贵的。不用担心充气的问题,县级医院肯定可以充,高原地区很多乡的卫生院都可以充,很方便。成本比罐装的要低很多,关键是比罐装的容量大还省地方。
4、生活用品
5、车辆装备
6、工具
7、电子设备
三、车辆保障
车辆是自驾游最重要的物质保障,这一点大家普遍认同,但是对重要性的理解还是存在不同。第一次进藏前,我也和很多人一样特别重视车辆,所以我们把原来的瑞虎换成了现在的哈弗H9。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H9比瑞虎强很多,但是并不是说瑞虎就不行,而且之前也有人开着瑞虎跑了西藏新疆,跑了很多地方。再说这几年跑了几趟,一路上什么车都见过了,所以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什么车并不重要。因此,真正应该重视的不是车型,而是要确保车辆的状况,车况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车况最重要的是在平时,而不是在出发前那几天,这一点老司机会更清楚,不必多说。想说的是,无论平时有多在意,无论车辆是新车还是旧车,在长途自驾前都有必要对车辆做个比较全面的检查。如果里程接近保养里程的话最好,如果不到的话也要专门检查。这两年我在出发前要么正常保养顺便检查,要么专门提前两周把车开到4S店,跟他们说要长途自驾,要求做全面检查,长城还不错,这种检查都是免费的。
出行之前在做路书的时候就要算好里程,如果车辆保养里程无法回到家,就要按照保养里程选择途中的保养点,可以查一下保养手册,选择合适的城市和4S店作为落脚点。比如我的H9,2016年新车进藏,首保应该是5000公里,按照当时的计划路线,到拉萨是3000多公里,加上出发前的里程应该是4000多,所以就选择了在拉萨首保。2017年在乌鲁木齐保养,2018年又是在拉萨保养。
记住,车况非常重要,关系到旅途是否顺利,更关系到一车人的安全,特别是高原、无人区这样的地方,如果车出问题,即使不会直接要人命,一些无人区也足以威胁一车人的安全。相比之下,在那种地方花大价钱拖车、修车都已经不算事了。所以,出远门之前一定要确保车况良好。
四、人员保障
任何时候人都是一切的基础和前提,所以人员的保障其实是最核心的内容,可以分为生理和心理两大部分,或者说是身体和思想意识。
身体方面,对自驾游来说,特别是主要负责开车的人,身体状态是基础,因此最好能够提前有一些针对性的准备。比如,最好是常年坚持运动,让自己有比较好的体能储备。如果以前没有运动的习惯,如果有计划长途自驾,最好提前一年,最少提前半年要开始每天坚持一定量的有氧运动,目的就是要让自己在长途开车的过程中有足够的体能支撑,还要能保证长时间的专注度,这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如果要上高原的话,可以在出发前半个月适当减少运动量,但是不要完全停止。长途自驾,特别是西藏、新疆这样的地方,很多时候不能像在东部地区城镇密集的地区那样开到哪算哪,有些时候合适落脚的地方距离比较远,所以一天开上七八个小时甚至十小时以上一点不奇怪,而且自驾游毕竟还是要游的,途中游玩也是有消耗的,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能保证会很麻烦,甚至会影响到安全。就算可以提前落脚,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行程。所以一定要提前储备体能,这对于自驾游来说很重要。
人员保障的另一方面就是心理准备,或者说是思想认识。首先应该清楚,自驾游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的,自驾+游,这真的不是废话。对很多人来说,习惯性地把自驾游当成纯粹的旅游,是啊,自驾游难道不是游吗?自驾游确实是为了游,但是并不像参团或者其他的方式那样可以除了游其他基本上什么都可以不用管,因为那些方式,交通是花钱购买的服务,有专业的服务提供者来解决。而自驾游不同,交通问题是自己解决的,在获得了灵活的线路和时间的同时,也需要为此承担驾驶的责任。所以,除了游之外,要把驾驶单列出来准备,因此首先要确定司机,有必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某个人一个人开完,还是区分主次,或者轮流分工,这一点很重要。对于开车的人来说,重点要在出行之前做足功课,对沿途的道路状况要有概念,不是说都记住,这不可能,但是要对一些特殊的路段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在论坛曾经见过有人在出行之前用模拟驾驶的方式在电脑上走了一遍即将要走的路,我承认我也做不到这个程度,但是这种准备工作的态度还是非常值得赞赏的。
对于能自驾游的人来说,平时基本上都是开车上下班,而这恰恰是安全隐患。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平时天天开车,自驾游也是开车,然而自驾游与在市区通勤开车差别其实很大,相信自驾经历越丰富的人会越认可这一点。城市中不但道路状况普遍非常好,交通体系非常完善,而且环境非常熟悉,同时也很少需要长时间驾驶,即使堵车时间也会很长,但毕竟心里都有数,大不子多等一会也就能到了。就算时间真的很长,至少不会发愁吃喝,不会存在什么危险。然而陌生道路就完全不同了,特别是像西藏、新疆的很多地方,大片都是无人区,即使路上车比较多的川藏线上,道路状况与城市也完全不同。其实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不同,城市中无论是人还是车都不需要太担心,人会很踏实。而自驾到陌生的地方就不同了,稍有点情况就可能会麻烦,因为没有条件像在市区一样找4S、找保险公司,也不可能一个电话朋友就过来帮忙。所以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才不会事到临头手足无措。
对于司机来说,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在出行之前大家应当非常明确,途中关于开车的问题必须要由司机说了算,除明显涉及安全以外,关于所有其他的问题,其他人在车上可以提出建议,但决定权只能在司机,坐车的人必须充分尊重司机的最终决定权,这是确保安全的重要前提,也是确保出行路上的小团体能够和谐的重要前提。
对于司机来说,责任意识时刻不能忘,这不是空话套话,而是要具体到出行路上的每一天。比如,晚上要确保足够的睡眠时间,无论有什么事,无论其他人怎么玩,司机也要意识到第二天要开车。到每一个景点,不论玩什么项目,司机要意识到还要开车,所以要合理分配体能,要避免在一些玩的项目中过度消耗,最重要的是作为司机一定要避免疲劳驾驶。
总之,一定重视开车这件平时看似简单的事,这对于司机来说非常重要。
推荐阅读
旅行达人老三2.4千0
我是捡故事的人7.2千26
小张游记12.2万11
秩秩斯干6.6千23
婷仔_dinhoidinh2.3万23
如山颠游过的鱼5.7千21
山辉川媚8.8千17
_CFT01****82411167.4千23
影途无疆6.3千15
老顽童-阿敏一哥6.3千11
影途无疆7.9千12
影途无疆6.7千11
秦子雄大队长5.7万18
旅行顽主7.3千11
影途无疆9.4千12
-Amy-鱼3.2千0
-Amy-鱼8.7万31